① 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② 菲茨杰拉德生平故事
菲茨杰拉德,F.S.(1896~1940)美国小说家。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父亲是家具商。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茨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迸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菲茨杰拉德不仅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频有特色。除上述两部作品外,主要作品还有《夜色温柔》(1934)和《最后一个巨商》(1941)。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
人们通常都会问小说作家这个问题:“你的角色拥有多少你的特质?”对作家史考特.菲茨杰拉德,也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 的作者来说,答案是“很多”。 菲茨杰拉德于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他对“爵士时代” (Jazz Age,1920年代) 的描述,而那也是他所成长的年代。史考特的名字是以远房亲戚法兰西斯.史考特.凯伊 (Francis Scot Key) 的名字来命名的,法兰西斯也就是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The Stat-Spangled Banner) 的作者。 菲茨杰拉德在圣保罗从小就被以美国贵族的养成方式培养长大,但是他写作的主要动力却来自高度浪漫的想像。
菲茨杰拉德从学校毕业之后,他选择进入军队服务。当他驻扎在雪瑞登营 (Camp Sheridan) 的时候,他遇到了丽尔达.莎伊瑞 (Zelda Sayre) ,而且与她相恋。为了赢得丽尔达的芳心, 菲茨杰拉德在1920年重写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天堂的那一端》 (The Side of Paradise) 。这本小说反映了 菲茨杰拉德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时的时光,内容在说明一个年轻人努力追求爱情与工作上的成就满足。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虽然 菲茨杰拉德必须面对自己的酒瘾毛病,以及丽尔达的健康问题,但是 菲茨杰拉德夫妇还是沉浸在文学上的生活与名声。
1925年, 菲茨杰拉德出版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而世人也认为这是他最杰出的作品。虽然这本书一开始并不畅销,但是这本关于美国物质美梦的小说,却成为美国文学小说的代表作,受到大众的喜爱,广泛阅读及讨论。书中主角杰.盖茨比 (Jay Gatsby) 也成为人们拿来与 菲茨杰拉德相比较的人物。
虽然 菲茨杰拉德夫妇后来搬到法国的里威耶拉 (Riviera) 度假胜地,但是丽尔达的病况却越来越严重。她有时候会突然想要练习芭蕾,就日夜都不休息的跳著。丽尔达第二次精神崩溃之后, 菲茨杰拉德只好把她送到北卡罗莱纳州爱须为尔 (Asheville) 的医院里接受治疗。在他生命的最后数年, 菲茨杰拉德搬到好莱坞,并且靠著编剧的工作维生。他在44岁的时候因为心脏病发而去世,留下他最后一本小说《最后的大亨》 (The Last Tycoon) ,这是一本有关好莱坞生活的小说,不过只写了一半。
③ 帮忙介绍一下菲茨杰拉德
菲兹杰拉德,F.S.(1896~1940)美国小说家。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父亲是家具商。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兹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迸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菲兹杰拉德不仅写长篇小说,矩篇小说也频有特色。除上述两部作品外,主要作品还有《夜色温柔》(1934)和《最后一个巨商》(1941)。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朗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
人们通常都会问小说作家这个问题:「你的角色拥有多少你的特质?」对作家史考特.费兹杰罗,也就是大亨小传 (The Great Gatsby) 的作者来说,答案是「很多」。费兹杰罗于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他对「爵士时代」 (Jazz Age,1920年代) 的描述,而那也是他所成长的年代。史考特的名字是以远房亲戚法兰西斯.史考特.凯伊 (Francis Scot Key) 的名字来命名的,法兰西斯也就是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The Stat-Spangled Banner) 的作者。费兹杰罗在圣保罗从小就被以美国贵族的养成方式培养长大,但是他写作的主要动力却来自高度浪漫的想像。
费兹杰罗从学校毕业之后,他选择进入军队服务。当他驻扎在雪瑞登营 (Camp Sheridan) 的时候,他遇到了丽尔达.莎伊瑞 (Zelda Sayre) ,而且与她相恋。为了赢得丽尔达的芳心,费兹杰罗在1920年重写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天堂的那一端」 (The Side of Paradise) 。这本小说反映了费兹杰罗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时的时光,内容在说明一个年轻人努力追求爱情与工作上的成就满足。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虽然费兹杰罗必须面对自己的酒瘾毛病,以及丽尔达的健康问题,但是费兹杰罗夫妇还是沉浸在文学上的生活与名声。
西元1925年,费兹杰罗出版了「大亨小传」这本书,而世人也认为这是他最杰出的作品。虽然这本书一开始并不畅销,但是这本关于美国物质美梦的小说,却成为美国文学小说的代表作,受到大众的喜爱,广泛阅读及讨论。书中主角杰.盖兹比 (Jay Gatsby) 也成为人们拿来与费兹杰罗乡比较的人物。
虽然费兹杰罗夫妇后来搬到法国的里威耶拉 (Riviera) 度假胜地,但是丽尔达的病况却越来越严重。她有时候会突然想要练习芭蕾,就日夜都不休息的跳著。丽尔达第二次精神崩溃之后,费兹杰罗只好把她送到北卡罗莱纳州爱须为尔 (Asheville) 的医院里接受治疗。在他生命的最后数年,费兹杰罗搬到好莱坞,并且靠著编剧的工作维生。他在45岁的时候因为心脏病发而去世,留下他最后一本小说「最后的大亨」 (The Last Tycoon) ,这是一本有关好莱坞生活的小说,不过只写了一半。
◎重要作品概述及评价
☆人间天堂
描写一群二十年代美国青年放荡不羁的生活,小说的主人公阿莫瑞家境富裕,享有各种特权,他娇生惯养,多情善感,充满了年轻人的幻想:要娶“最漂亮的姑娘”,要登上社会的“顶峰”做个“大人物”。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书,爱上了费城年轻寡妇克拉拉,并提出要跟她结婚,被婉言拒绝。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阿莫瑞赴训练军营受训。战争期间母亲病死,家业败落,朋友各奔东西。战后阿莫瑞爱上了好友亚历克的妹妹罗莎琳德,可是她却决定嫁给比阿莫瑞更有钱的道森。阿莫瑞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便终日沉浸于酗酒之中。不久,在一次去马里兰州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名叫伊莉诺的漂亮女子。在那里,他们度过几星期的共同生活,然后各奔东西。对此,阿莫瑞先是诅咒那姑娘,后来开始“厌恶这个社会制度”,盼望着来一场社会革命,把自己推到社会的顶峰。
小说准确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被称为开启了美国的爵士时代。有评论家说这部小说是真正的美国小说,而不是像其他作品一样模仿英国或者法国的作品。
☆了不起的盖茨比
小说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描写了20年代贩酒暴发户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的幻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悲剧。
盖茨比与黛茜的恋爱和分手本来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但作者出手不凡,把盖茨比热恋的姑娘当作青春、金钱和地位的象征,当作靠手段追求富裕物质生活的“美国梦”。盖茨比为了追求黛茜耗尽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最后葬送掉自己的生命。他天真地以为:有了金钱就能重温旧梦,赎回失去的爱情。可惜,他错了。他看错了黛茜这个粗俗浅薄的女人。他看错了表面上灯红酒绿而精神上空虚无聊的社会。他生活在梦幻之中,被黛茜抛弃,为社会冷落,终于铸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盖茨比是20年代典型的美国青年。他的遭遇正是欢歌笑舞的“爵士时代”的写照。
☆夜色温柔
《夜色温柔》发表于一九三四年,是菲茨杰拉德生前所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的青年对富有梦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终如何遭到失败、变得颓废消沉的故事。小说的背景被安排是作者所熟悉的欧洲大陆,时间跨度为1917年到1930年间,但小说所展现的仍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社会场景。
《夜色温柔》的主要内容介绍了强烈的怀旧情绪、悔恨心理、失落的希望、破灭的幻想、人格的分裂。
《夜色温柔》是一部带有很强的自传性的小说,探索了一种酷似作者所经历的感情与精神的崩溃过程。
[编辑本段]诗人
爱德华.菲茨杰拉德(1809-1883),主要作品有《鲁拜集》译本。
波斯古典诗中的杰出作品,1857年被译成英语,大受欢迎。普遍认为英译本是作者和译者的共同创作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菲茨杰拉德将此书译过五稿,而且初版还没有署名。
[编辑本段]物理学家
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George Francis)
爱尔兰物理学家。1851年8月3日生于都柏林;1901年2月21日卒于都柏林。
菲茨杰拉德求学于都柏林三一学院,1871年毕业,他后半生在该学院任自然哲学教授。由于他的努力,爱尔兰的技术教育获得很大的发展。
在青年时代,他是个有名的科学保守派,他不为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辐射理论所动,反而发表了一篇文章,坚持认为电振荡是不可能产生类光波动。此文发表后没过几年,赫兹便证明这是可能办到的。
后来,菲茨杰拉德的保守思想有了改进。当J.J.汤姆孙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提出阴极射线是由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组成的时候,菲茨杰拉德抢先为亚原子粒子鸣锣开道,并且预言在了解原子方面很快就将获得新的巨大的进展。他还首先提出彗星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的连续物体,就连彗核也是些石块。
然而,使他最出名的却是对迈克耳孙和莫利1887年著名试验的失败原因所做的解释。迈克耳孙和莫利未能测出传播方向不同的两道光束有速度差,尽管他们认为地球在以太中运动就会造成这样的速度差。
菲茨杰拉德于1895年提出解释说:光束传播的距离随光源的运动速度变化,其变化方式可使光束在任何方向上表现出相同的传播速度。所以,当人们根据牛顿力学推断出光的速度因光源的运动而在一定距离内变慢时,这段距离也同时缩短到恰好够使光束节省一段相应的传播时间,使它看上去仍以原来的速度传播。菲茨杰拉德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距离随运动速度变化时的收缩量,这个量正好抵消了本该出现的光速差。一切物体都会收缩,但是这种收缩只有在速度极高时才较为明显。因此,当速度达到161,000英里/秒的巨大值时,一英尺长的尺子就会缩短到六英寸。在186,282英里/秒的光速下,就会出现完全的收缩,一切物体沿此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为零。由于负长度看来没有意义,所以这个菲茨杰拉德收缩首次表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可能是任何物体理论上所能达到最高速度。
菲茨杰拉德收缩看来违背人们的常识,但是随着人们对物质的电本质的理解加深,这种认识差距就越来越小了。洛伦兹稍晚些时候也独立地提出了同一理论并有所发展,所以人们常常将这一概念称为“洛伦兹-菲茨杰拉德收缩”。菲茨杰拉德没有活到亲眼看见他的收缩假说成为一种新的世界体系一一爱因斯坦于1905年首次创立的相对论一一的一个组成部分。
④ 菲茨杰拉德写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什么
《尘世乐园》是菲茨杰拉德的首部长篇,也是最具个人传记色彩的一部回,是首部描述生长在爵士年答代年轻人的作品。小说中主人公们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彰显了当时对旧传统的抗拒,而赢得了读者的心。有评论家认为《尘世乐园》结构上集结了诗、短篇小说、甚至作者早期写的一些戏剧,是一种不成熟的写作方式,不免有沦为一种尝试写作的嫌疑。尽管如此,这本书表达出的一种难言的精神与活力,仍为评论家所称道。
⑤ 菲茨杰拉德作品的作者简介
作者: 译者:林惠敏 郑天恩 吴文娟 柔之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著名美国小说家。从1920年开始创作,以《人间天堂》一举成名。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直到1944年去世时,他仍在创作《最后一个大亨》。在他有限的创作生涯里,推m了包括《人间天堂》《伟大的盖茨比》《夜色温柔》等多部长篇小说和150篇短篇小说。
菲茨杰拉德在圣保罗从小就被以美国贵族的养成方式培养长大,但是他写作的主要动力却来自高度浪漫的想象。他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经济大萧条还没有到来,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菲茨杰拉德称这个时代为“爵士乐时代”,他自己也因此被称为爵十乐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
⑥ 菲茨杰拉德的一个短篇故事名字
菲茨杰拉德,F.S.(1896~1940)美国小说家。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父亲是家具商。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茨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迸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菲茨杰拉德不仅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频有特色。除上述两部作品外,主要作品还有《夜色温柔》(1934)和《最后一个巨商》(1941)。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
人们通常都会问小说作家这个问题:“你的角色拥有多少你的特质?”对作家史考特.菲茨杰拉德,也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 的作者来说,答案是“很多”。 菲茨杰拉德于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他对“爵士时代” (Jazz Age,1920年代) 的描述,而那也是他所成长的年代。史考特的名字是以远房亲戚法兰西斯.史考特.凯伊 (Francis Scot Key) 的名字来命名的,法兰西斯也就是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The Stat-Spangled Banner) 的作者。 菲茨杰拉德在圣保罗从小就被以美国贵族的养成方式培养长大,但是他写作的主要动力却来自高度浪漫的想像。
菲茨杰拉德从学校毕业之后,他选择进入军队服务。当他驻扎在雪瑞登营 (Camp Sheridan) 的时候,他遇到了丽尔达.莎伊瑞 (Zelda Sayre) ,而且与她相恋。为了赢得丽尔达的芳心, 菲茨杰拉德在1920年重写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天堂的那一端》 (The Side of Paradise) 。这本小说反映了 菲茨杰拉德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时的时光,内容在说明一个年轻人努力追求爱情与工作上的成就满足。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虽然 菲茨杰拉德必须面对自己的酒瘾毛病,以及丽尔达的健康问题,但是 菲茨杰拉德夫妇还是沉浸在文学上的生活与名声。
1925年, 菲茨杰拉德出版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而世人也认为这是他最杰出的作品。虽然这本书一开始并不畅销,但是这本关于美国物质美梦的小说,却成为美国文学小说的代表作,受到大众的喜爱,广泛阅读及讨论。书中主角杰.盖茨比 (Jay Gatsby) 也成为人们拿来与 菲茨杰拉德相比较的人物。
虽然 菲茨杰拉德夫妇后来搬到法国的里威耶拉 (Riviera) 度假胜地,但是丽尔达的病况却越来越严重。她有时候会突然想要练习芭蕾,就日夜都不休息的跳著。丽尔达第二次精神崩溃之后, 菲茨杰拉德只好把她送到北卡罗莱纳州爱须为尔 (Asheville) 的医院里接受治疗。在他生命的最后数年, 菲茨杰拉德搬到好莱坞,并且靠著编剧的工作维生。他在44岁的时候因为心脏病发而去世,留下他最后一本小说《最后的大亨》 (The Last Tycoon) ,这是一本有关好莱坞生活的小说,不过只写了一半。
◎重要作品概述及评价
☆人间天堂
描写一群二十年代美国青年放荡不羁的生活,小说的主人公阿莫瑞家境富裕,享有各种特权,他娇生惯养,多情善感,充满了年轻人的幻想:要娶“最漂亮的姑娘”,要登上社会的“顶峰”做个“大人物”。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书,爱上了费城年轻寡妇克拉拉,并提出要跟她结婚,被婉言拒绝。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阿莫瑞赴训练军营受训。战争期间母亲病死,家业败落,朋友各奔东西。战后阿莫瑞爱上了好友亚历克的妹妹罗莎琳德,可是她却决定嫁给比阿莫瑞更有钱的道森。阿莫瑞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便终日沉浸于酗酒之中。不久,在一次去马里兰州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名叫伊莉诺的漂亮女子。在那里,他们度过几星期的共同生活,然后各奔东西。对此,阿莫瑞先是诅咒那姑娘,后来开始“厌恶这个社会制度”,盼望着来一场社会革命,把自己推到社会的顶峰。
小说准确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被称为开启了美国的爵士时代。有评论家说这部小说是真正的美国小说,而不是像其他作品一样模仿英国或者法国的作品。
☆了不起的盖茨比
小说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描写了20年代贩酒暴发户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的幻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悲剧。
盖茨比与黛茜的恋爱和分手本来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但作者出手不凡,把盖茨比热恋的姑娘当作青春、金钱和地位的象征,当作靠手段追求富裕物质生活的“美国梦”。盖茨比为了追求黛茜耗尽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最后葬送掉自己的生命。他天真地以为:有了金钱就能重温旧梦,赎回失去的爱情。可惜,他错了。他看错了黛茜这个粗俗浅薄的女人。他看错了表面上灯红酒绿而精神上空虚无聊的社会。他生活在梦幻之中,被黛茜抛弃,为社会冷落,终于铸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而其文描写爱情与理想时所表现出的一股哀伤。像一股细流流露在字里行间,正是反馈出作者本身对美国梦的失望。作者在别处也提到过这部小说的重心正是放在”美国梦“的幻灭上。
《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成为一部不朽的名著,与其形式和写作上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了客观与抒情、现实与梦幻、理想与象征、顺叙与倒叙、铺陈与简约等手法并运用的完美和谐使其统一为一体,使这部作品有了及其深刻丰富的含义与内涵。对小说人物本事的刻画也突出了重要的时代的特点。 盖茨比是20年代典型的美国青年。他的遭遇正是欢歌笑舞的“爵士时代”的写照。
☆夜色温柔
《夜色温柔》发表于一九三四年,是菲茨杰拉德生前所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的青年对富有梦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终如何遭到失败、变得颓废消沉的故事。小说的背景被安排是作者所熟悉的欧洲大陆,时间跨度为1917年到1930年间,但小说所展现的仍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社会场景。
《夜色温柔》的主要内容介绍了强烈的怀旧情绪、悔恨心理、失落的希望、破灭的幻想、人格的分裂。
《夜色温柔》是一部带有很强的自传性的小说,探索了一种酷似作者所经历的感情与精神的崩溃过程。
⑦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英文简介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was born on September 24, 1896, and named after his ancestor Francis Scott Key, the author of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Fitzgerald was raised in St. Paul, Minnesota. Though an intelligent child, he did poorly in school and was sent to a New Jersey boarding school in 1911. Despite being a mediocre student there, he managed to enroll at Princeton in 1913. Academic troubles and apathy plagued him throughout his time at college, and he never graated, instead enlisting in the army in 1917, as World War I neared its end.
Fitzgerald became a second lieutenant, and was stationed at Camp Sheridan, in Montgomery, Alabama. There he met and fell in love with a wild seventeen-year-old beauty named Zelda Sayre. Zelda finally agreed to marry him, but her overpowering desire for wealth, fun, and leisure led her to delay their wedding until he could prove a success.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Side of Paradise in 1920, Fitzgerald became a literary sensation, earning enough money and fame to convince Zelda to marry him.
Many of these events from Fitzgerald’s early life appear in his most famous novel, The Great Gatsby, published in 1925. Like Fitzgerald, Nick Carraway is a thoughtful young man from Minnesota, ecated at an Ivy League school (in Nick’s case, Yale), who moves to New York after the war. Also similar to Fitzgerald is Jay Gatsby, a sensitive young man who idolizes wealth and luxury and who falls in love with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while stationed at a military camp in the South.
Having become a celebrity, Fitzgerald fell into a wild, reckless life-style of parties and decadence, while desperately trying to please Zelda by writing to earn money. Similarly, Gatsby amasses a great deal of wealth at a relatively young age, and devotes himself to acquiring possessions and throwing parties that he believes will enable him to win Daisy’s love. As the giddiness of the Roaring Twenties dissolved into the bleaknes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however, Zelda suffered a nervous breakdown and Fitzgerald battled alcoholism, which hampered his writing. He published Tender Is the Night in 1934, and sold short stories to 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to support his lavish lifestyle. In 1937, he left for Hollywood to write screenplays, and in 1940, while working on his novel The Love of the Last Tycoon, died of a heart attack at the age of forty-four.
Fitzgerald was the most famous chronicler of 1920s America, an era that he bbed “the Jazz Age.” Written in 1925, The Great Gatsby is one of the greatest literary documents of this period, in which the American economy soared, bringing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prosperity to the nation. Prohibition, the ban on the sale and consumption of alcohol mandated by the Eighteenth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1919), made millionaires out of bootleggers, and an underground culture of revelry sprang up. Sprawling private parties managed to elude police notice, and “speakeasies”—secret clubs that sold liquor—thrived. The chaos and violence of World War I left America in a state of shock, and the generation that fought the war turned to wild and extravagant living to compensate. The staid conservatism and timeworn values of the previous decade were turned on their ear, as money, opulence, and exuberance became the order of the day.
Like Nick in The Great Gatsby, Fitzgerald found this new lifestyle sective and exciting, and, like Gatsby, he had always idolized the very rich. Now he found himself in an era in which unrestrained materialism set the tone of society, particularly in the large cities of the East. Even so, like Nick, Fitzgerald saw through the glitter of the Jazz Age to the moral emptiness and hypocrisy beneath, and part of him longed for this absent moral center. In many ways, The Great Gatsby represents Fitzgerald’s attempt to confront his conflicting feelings about the Jazz Age. Like Gatsby, Fitzgerald was driven by his love for a woman who symbolized everything he wanted, even as she led him toward everything he despised.
⑧ 关于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的内容问题
⑨ 求:菲兹杰拉德生平故事英文简介500字 重赏,谢谢啦!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作家之一。
F.S.菲茨杰拉德,美国小说家。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父亲是家具商。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菲兹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并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菲兹杰拉德不仅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频有特色。除上述两部作品外,主要作品还有《夜色温柔》(1934)和《末代大亨的情缘》(1941)。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