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类似百年孤独,在细雨中呼喊独特叙事方式的小说
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和马尔克斯同是拉丁美洲作家,小说在当代中国影响很大)
加缪《局外人》(文学界公认的名著)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成名作,和有思想的一个小说家)
卡夫卡《变形记》和短篇小说(以上三位几乎都受卡夫卡影响,叙事手法多样,短篇更有意思),他的《城堡》《审判》也很好看
② 如何评价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
1、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对命运进行了深刻的解读,独特的阐释,对人性进行了无情的剖析和批判,整部作品真实而准确地展现着“文化荒原”时期人们情感的绝望。整部作品的基调黯淡而带着沉重的忧伤。看客身份出现的孙光林,又增加了社会的冷漠,死亡,绝望。作品的主人公孙光林从小生长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之中,六岁就被送到一个阴阳失调的军人家中收养,奄奄一息的养母和体壮如牛的养父无法过正常的夫妻生活,而极度压抑的养父因为婚外恋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养母离家出走,孙光林再一次陷入被抛弃的命运,在极度恐惧之中,十二岁的他又回到南门。作品在绝望的气息中,遍布对死亡的描述。
2、《在细雨中呼喊》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是余华发表于1991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结构来自于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已知时间的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这本书试图表达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未来充满了冒险,充满了不可战胜的神秘,只有当这些结束以后,惊奇和恐惧也就转化成了幽默和甜蜜。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如同流动的河水,在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里永久而宽广地荡漾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3、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写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③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那部有声小说网有
这部小说太长了而且知道的人不多也不是余老师的力作名作一般的网站不会花钱去打字的、
④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
余华发表于1991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⑤ 《在细雨中呼喊》访谈:答美国批评家William Marx问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在细雨中呼喊》访谈:答美国批评家William Marx问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传。因为作家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里都倾注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生活感受,来创造出不是作家本人的人物,只是有些作品中的人物与作家的年龄经历相近,有些作品中的人物相远而已。 ? Marx:中国人怎么看《在细雨中呼喊》对共产主义的批判态度?余华:还没有一个中国读者告诉我,《在细雨中呼喊》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的批判态度。这个问题我在中国不会遇到,可是在西方经常遇到。我认为我写下了中国人的生活,当然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包括了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等,也包括了人的思想、情感和梦想等等。中国的读者在中国的社会体制里生活过来,他们阅读我的作品,只是感受到我写出了他们熟悉的生活。而西方的读者因为在不同的社会体制里生活,所以他们总是对我作品中的一些政治因素十分敏感,这也是很正常的。 Marx:您希望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读完《在细雨中呼喊》后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什么样的心得?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原文是很优美的中文,我的朋友艾伦用很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