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论述中年期的行为特征和中年危机
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中年人的情感危机,第二部分谈中年人的性格发展。<br><br></span> 中年人的(情感)危机, 同时在本质上是中年人自我的迷失, 往往也是个人在自我身份和角色定位上的危机。<br><br>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陆作家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 (后拍摄为同名电影) 在中国唤起了中年人的强烈共鸣。小说描写了人到中年的知识分子在事业追求、工作压力、经济上的尴尬,上要照顾年迈父母,下要教养子女,还要处理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人际关系中的种种挣扎。从生理学心理学上来看,中年阶段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值得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br><br> 其实, 那部小说/电影, 只是对中年人阶段种种现象的表层解读, 但在当时起了令人深省的作用。<br><br> 中年人的年龄划分是习惯性的。一般认为是从三十五岁至五十九岁,也有人认为三十岁以上可归为中年。中年人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上的主要任务:建立事业,奠定经济基础,教养孩子,建立发展各种社会关系,关照或赡养老年父母。<br><br> 在生理上,一般来讲是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期,身体健壮成熟,承担人生的各种任务和拼搏。但是从中年后期起,随着更年期的到来,一般身体状况开始下降。<br><br> 在智力上,中年人的智力到了巅峰期,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事业也必须在这一阶段奠定。如果不是如此,一个人在人生游戏中就面临出局。<br><br> 在心理上,这一阶段的特征是自我的整合。如果自我没有调节好,一个成人就像一个大孩子,或任性冲动,或焦躁易怒,或主观负面,或做人处事幼稚,或失望绝望,或焦虑忧郁。而心理和人格发展比较成熟的人,办事决断,处事明智、待人豁达、态度宽容、性格随和,看问题正面,心情愉快,遇上不顺心的事也能从容对待。<br><br> 照理说,中年人在经历了青春期的骚动、成年人初期的热情、事业的拼打和生活的挫折以后,在情感上应该更成熟,稳重,深沉而又有内涵,充实而不浅薄,热诚而又不炫耀,难过而不迁怒于人,喜悦而又不自傲,得志不狂,失意不馁,对孩子关怀有加,对婚姻家庭忠诚不二。<br><br> 然而,据我的观察,在大多数中年夫妻之间,与上述境界相差甚远。这就有了人们通常说的“中年危机”。这是一种心理危机,是一种情感危机,它往往可能导致中年人在行动判断上的失误, 在情感上的死结, 或走入挣扎甚至歧途。<br><br> “中年危机”这一术语最早是由著名学者贾克斯(Jaques, 1965)所提出。不少中年人面对的,首先是情感上的麻木和对生活的未来走向的迷惑。不少中年人事业上工作上基本稳定了,但干劲闯劲也减弱了,日子打发着走,也提不起特别的兴趣。随着这种迷惑而来的是情感上的日益麻木。这可能导致郁郁寡欢。如果生活中压力大了,这种迷惑和麻木还会加剧。据我多年观察,有相当部分的中年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忧郁症。<br><br> 为了抵抗这种心中的忧郁,有人拼命工作,有人拼命赚钱。工作过多会上瘾(workaholic),一心只想赚钱也会上瘾。表面上看是好事,因为口袋里钞票多了,然而,做每件事都是有代价的。笔者见过的上述人士,在家庭和婚姻关系上几乎都有问题。<br><br> 本来,挣钱的目的是养家,是提高生活质量,是享受人生。笔者见过的工作狂,一般都已超出养家这个层面,但考查其家庭婚姻关系,大多是乱糟糟的。夫妻不和,家庭中争吵不休,子女心中不快,也不愿多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还出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工作狂不懂得享受生活、体验亲情,因为这些都是要花时间来培养的。<br><br> 工作研究其心理核心,是相当严重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在作怪。在工作狂的心态上,只有钱才能给他提供安全感。但代价往往是沉重的。那多半是以牺牲人的情感(这本来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婚姻和家庭关系为代价的。<br><br> 人到中年的情感变化是另一大类。就是在婚姻中的感情麻木和情感向婚外转移。婚外情,无论是有性关系还是柏拉图式的恋爱,是中年人面对的一个大问题。<br><br> 婚外情本身, 无疑标志着婚姻本身出了问题。它在本质上还与当事人由生长那个环境所造成的心理、性格上的缺陷有关系。在中年阶段,随着对配偶情分的日渐麻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中年人大多心中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不服老,也不管体形的臃肿变化,想重新证明自身青春还在,对异性还有吸引力, 也是出婚外情的重要心理动机。要承认自己的年岁迈进,人斗不过岁月,对一部分中年人来说,是灾难性的。如有些中年人轻易与相伴多年的配偶分手,以便找个更年轻的,在心理上追回已逝青春。<br><br> 有些中年人,一到社交场合,如开派对,见到年青漂亮的女性就上去套近乎, 献殷勤。用一位年青女性的话来说:“看他那馋样,眼睛都绿了。”若有人指出其行为不当,他会反诘说:“那是你妒忌, 是你自己没本事。”<br><br> 也有些中年男人,不甘心一辈子就同一位异性有关系,总想尝尝别人的味道。这是感情外移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家庭并非出了大问题,他还顾家、关心妻儿,但只是想得到不同的体验。当然,害怕老去,对青春逝去惆怅,这种心中的焦虑,才是核心问题。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玩玩,不要当真。但是,对于中年女性而言,如果感情外移,多半是当真的, 那是情感的投入, 到头来多半是在情感上被烧伤。男女之间的这种不同, 其中有着复杂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动物学方面的因素。笔者今后另撰文详述。<br><br> 在中年人的危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负面地评价他人、情感,和自己的婚姻。照理说,中年人应该更稳重, 性格沉淀更深,情绪也能控制更好些。其实不然,许多中年人可能经历一些不同于青年期的情感骚动和波折。<br><br> 与人生其他阶段不同,中年危机的典型牲可以是指消磨和损害人际关系,包括婚姻、子女、年老父母和其他家庭及社会关系。<br><br> 表面看来,是婚姻中的矛盾摩擦不断,其核心是当事人在情感上出了危机,是把握不准自己情感的投资方向是否正确(注: 有人把情感当股票,投资后无收益就觉得亏了), 到头来产生一种感觉, 似乎并不真正认识一起生活多年的配偶。<br><br> 这个阶段的男士,如果情感上出问题,往往想投石问路,另觅新欢。他人认为这是感情不忠, 或花心风流。我认为这其本质上是想证明自己还年轻。由于年岁引起的焦虑感是核心问题。<br><br> 而这一阶段的女士,如有相同问题,则多半是退回自我,产生忧郁。中年女人与男人不一样。中年女性随着停经期或孩子的离巢期的到来,意识到不可能找年纪小些的男人,所以要不拼命维持眼前婚姻关系,要不与女性朋友多来往,转移孤独,或与有相同经历的同伴来互相安慰。她们这时的不安全感强烈,容易产生忧郁症。<br><br> 谈到人到中年,不得不提到更年期。更年期男女都有。女性一般在四十五到五十五岁间,男性更年期要晚些,并且男性荷尔蒙分泌紊乱和情绪波动远不如女性那样明显。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是逐步停止月经,对男性而言是雄性荷尔蒙的渐渐关闭,前列腺也可能出现问题。而男性女性此时产生的生理现象类似,如疲劳、忧郁、情绪易波动、易发汗、体温产生变化, 也可能伴有疼痛、性欲下降等等。 从生物心理学来看, 停经对妇女的心理影响很大, 因为它表志着一个人生阶段的彻底终止。<br><br> 中年危机可能体现在生活对中年人的挑战上,如事业已奠定或失败、婚姻难题的处理、父母的去世等,又或者是孩子青年期的各种情绪行为问题,都可能部分构成中年人的心理危机。<br><br> 同时,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年危机在本质上不是荷尔蒙产生的危机,不是工作金钱方面的危机,也不是体力上的危机,中年危机在本质上是情绪情感上的危机,是人际关系上的危机。<br><br> 中年人的危机也是一种对往事流年的感怀,或感叹岁月飞逝,或恨自己对光阴的浪费,或惋惜未达成之希望等等。因而,对于不得志的那部分,中年人在情感上表现为痛苦、绝望消沉,感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和产生羞愧、罪过和负疚感。而得志之人,往往对生活充满信心,认为这个世界部分地属于他,但也有部分这类人认为可以随意利用、操纵、玩弄他人和弱者。<br><br> 最后想说明的是,并非所有中年人都一定会产生中年心理危机或情感变故,虽然对情感的麻木和对生活的茫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现实中许多中年人打发日子,既不觉得特别刺激激动,也不觉得日子特别乏味无聊。大多数中年人是在与日常事务打交道。真正产生中年心理情绪危机的人,往往在童年或青年时期受过心理创伤,或情绪受过刺激、或父母婚姻不合出了问题,或是有暴力、酗酒、吸毒的家庭,或是有家庭家庭遗传病,或事业无成就,或有债务,或孤独不擅社交。<br><br> 笔者撰写此文,是希望各种年龄段的人,对中年人阶段的各种现象有个系统深入的认识。也希望有心理情绪危机的中年人能寻求到专业帮助。中国人不太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认为自己可以扛过去, 但这样可能导致更严重之情况或人生失误。<br><br> 后注: 此文曾发表。 这里稍加修改, 以饕读者。 这是一个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我越来越认识到, 许多中年人, 在本质上其实并未走出孩童期。 许多中年人, 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当成人。 生活中乱发脾气, 信口开河, 不负责任, 自以为是, 喜欢出风头, 喜占小便宜, 胡搅蛮缠, 不懂情感, 老是想改变他人, 心理不细致, 做人没力度, 情感不深刻, 一遇小事就像天塌一般, 既卑又亢的中年人, 在我们身边有的是。 你到网上坛子里去瞧瞧, 那里扭曲的成人的表现, 有的是, 你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⑵ “35岁中年危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到底怎样能解决中年危机
“35岁中年危机”的本质是指心理年龄到达了一定的层次。人的一生分成几个阶段,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到35岁就属于是中年了,但是中年更多的是指人的心理年龄,一个人的心智成不成熟主要是看心理年龄。
⑶ 中年男人精神出轨怎么办
⑷ 要想中年没有危机,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中年危机是大多数人必须面对的障碍。先分析一下什么是中年危机。这个东西是怎么产生的?了解这两点可能有助于克服中年危机。说白了,中年危机是存在的危机,是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是因为失去目标而产生的危机感。第一,一般人到了中年,职业路线就定了。他在目前的职业领域能走多远,能走多深,都是可以预见的。他曾经设定的一些目标似乎一直无法实现,自然务实地放弃了,于是失去了目标,于是危机感悄然而至。
写作、自媒体、网络小说的平台那么多,你能找到一个适合你的。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写,直到你有孙子为止。再多的钱也买不到那种巨大的成就感。每天做运动,哑铃或者俯卧撑,画表格记录运动数据和体重数据。坚持下去,一定会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只要愿意,有很多兴趣爱好是可以培养的,不经意间可能会变成“斜杠中年”。
⑸ 如何面对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最近十来年,中年危机一直是一个热词。围绕中年危机的电视剧、电影、小说,不计其数。相关讨论,也曾被多次引爆。
身处中年危机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可以用但丁在《神曲》中的诗句来形容:“当我在人生的旅途游走过半的时候,某天,不经意踏进一片幽暗的森林,在其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那片森林荒凉、崎岖而无边无际,身处其中所感受的煎熬让人痛不欲生。只要一想起,就觉得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我和很多经历过,或正处于中年危机的朋友们聊天,他们都告诉我,早期是迷失感,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后来会觉得人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折磨。
某时某刻,尤其是半夜忽然醒来的瞬间,会有“毛骨悚然”的感觉,根本不知道人生即将何去何去。
这是人生的至暗时刻。
显然,一旦迈入中年危机,我们和幸福之间会犹如隔着天堑。
幸福曲线
为什么会有中年危机?长期以来,我们以为中年危机是客观上的挫折、困难导致的主观不适。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对于很多男性来说,有严重的事业危机。对于很多女性而言,既要负责貌美如花,还要负责赚钱养娃。再加上中年时,人的体能、精力也在直线下降,劳累感持续集聚。
这是我们对中年危机根源的认识。
按照这个分析,很多人根本不应该爆发中年危机。因为从客观来看,这些人既没有事业压力,也没有婚姻情感压力,换句话说,可以算事事顺遂。但是,他们依然处于迷失和沮丧之中。
⑹ 为什么说郭敬明的中年危机到了
郭敬明上一次出现在媒体镜头前,还是因为电影《爵迹》的上映。彼时,电影正惨遭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滑铁卢,作为导演的郭敬明独自出来面对众议,并公开质疑大众对电影评价的客观性,“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回看两人“吵架”的经典场面,不难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演员演技问题。李成儒认为这是一个“连台词都说不清楚”的演技展现,并且将问题矛头指向作品本身,即小说及电影的《悲伤逆流成河》。
郭敬明在面对这场“临时”吵架中,展现了超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但并不是导演素养。首先,他以退为进,将演员演技有问题背在自己身上;其次,他将原著小说和电影拔高为“国内首部关注校园霸凌事件”的青春题材;最后,以“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存在”的煽情能力,赢的本场MVP,被场外网友封为“最佳辩手”。
⑺ 到了中年危机要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1,人的一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碰伤,不要去在意!每天兴高采烈地面对生活最重要。
2,中年人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不可能两边都满意,因为你是人不是神,无法做到大家满意。不要因为这种事情忧郁,带给自己负面情绪。
3,需要考虑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比如三高,比如体重,比如抽烟酗酒。有时间尽量每天简单锻炼,比如俯卧撑,比如走路。微笑面对每个人,每件事。
4,那些对你没有任何帮助的酒肉朋友,尽量离开,他不会带给你任何好处,有时间多陪伴家人和孩子。对于给了你恩惠的人尽量感恩报答,不要亏欠任何人一顿饭或者一包烟。无聊的聚会减少吧,有时间去带领家人旅游和散心,因为最后肯定是他们陪伴你到老。
5,别人骂你,擦干漏水继续赶路,不要过多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日子是自己过的。你又不拿锅去别人家火上炖。
6,经常旅游,开心最重要。忧愁只会带来悲伤。
⑻ 90后年轻人如何避免脱发,远离中年危机
年轻人应该如何预防脱发?
1、少用或尽量不用塑料梳子,因塑料梳子梳头时,与头发摩擦时容易产生静电从而给头发和头皮带来一些不良的刺激。
2、勤洗发,洗头的间隔最好是2-3天。洗发的同时需边搓边按摩,既能保持头皮清洁,又能使头皮活血。
3、不用脱脂性强或强碱性的洗发剂,这类洗发剂的脱脂性和脱水性均很强,易使发质变差或脱落。应选用对头皮和头发无刺激性的中性天然洗发剂,或根据自己的发质选用。
4、少抽烟,少饮酒,少食辛辣,油腻食物。
⑼ 关于中年危机的书有哪些
有一部网络小说就叫《中年危机》的,写实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