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罗艺的燕云十八骑是真的么 还是传说
罗艺的燕云十八骑,不是真的,是虚构的人物,存在于2004年电视剧《隋唐英雄传》。
燕云十八骑是由罗艺领导的非常恐怖的王牌骑兵部队。总共由十八个人组成,他们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外身还披着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人负箭十八只,同时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
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动,很少进入中原。神出鬼没,并且个个都带着面罩,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们的真面目。每次出现时,都将给蛮族带来一次惨绝人寰的大杀戮。--注:以上出自2004年电视剧《隋唐英雄传》,"隋唐"各版原著中均无此角色。
(1)罗艺有声小说扩展阅读:
《隋唐英雄传》中 燕云十八骑最终命运: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底(619)罗艺归唐后,赐其姓李,初封燕公,后晋封燕郡王,罗艺与唐朝军队一起镇压刘黑闼义军,多次与刘黑闼部将高雅贤(苏定方养父)、苏定方(后来唐朝的开边名将)交战,互有胜负。
在唐军统帅李神通被打得大败的那次,罗艺也被打得大败,全军覆没,他的左膀右臂薛万彻,薛万均都被擒。地方传说中燕云十八骑在与苏定方交战时被消灭,罗艺单骑逃回,从此以后多年,史上再无燕云十八骑的记录。
㈡ 有声小说mp3打包
网络MP3里搜
㈢ 罗艺后来为什么要起兵造反
首先我们来看下在历史上的罗艺是个什么样的人,《旧唐书》记载:“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能弄槊。”和小说上不同的是历史上的罗艺并不是一个争执的人,据史书记载的来看罗艺尽管武艺高强但是他为人却狡猾残暴,刚愎固执,不讲仁义。不过和其他的割据势力比较罗艺是个比较有远见的人,当时窦建德、高开道等河北军阀曾派人道幽州招降罗艺,罗艺认为这些人不足以成就大事于是便选择投奔了唐朝。
罗艺降唐之后受到了唐高祖李渊极大的礼遇,当时唐朝朝廷诏封罗艺为燕王并且赐姓李氏。窦建德死后其部将刘黑闼在河北聚集窦建德旧部起兵反唐声势浩大,此时罗艺自幽州便带数万兵马配合唐朝的军队作战斩杀了刘黑闼的弟弟刘什善并且杀死和俘获共八千人。后来刘黑闼又联合突厥的军队再次进犯河北,罗艺又带兵和太子李建成会师于洺州大破刘黑闼。《旧唐书》记载:“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罗艺追随李建成建立了大功后便请求入朝为官,唐高祖于是答应了罗艺的请求并且对他比以前更加厚待,册封他为左翊卫大将军。
那么罗艺在唐朝位高权重并且当时天下形势基本已成定局,他后来为何不估计形势在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便贸然起兵反唐呢?这里主要的原因还要看罗艺和李世民的关系。《旧唐书》记载:“艺自以功高位重,无所降下,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这里给的说法是罗艺居功自傲,李世民的手下曾到罗艺的大营遭到罗艺无故的殴打。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罗艺为何要无故殴打李世民的人呢?仅仅是因为他居功自傲就随便殴打秦王李世民的人这个显得有的说不过去,那么是什么人给了让罗艺勇气使其敢殴打李世民的人,在当时能有这样能量的人也就只有太子李建成了。
罗艺和太子李建成的关系显然是很不一般的,两人在联手击败刘黑闼时曾合作过,而正是在这次合作后罗艺竟然放弃了在幽州为王的自在生活而主动要求入朝为官,这显然很可能是李建成和罗艺达成了某种协议使其入朝助其一臂之力对付李世民。不过后来罗艺因为殴打李世民的人被唐高祖李渊审查随后便被朝廷调往泾州镇守边境了。罗艺走后不久李世民便一手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逼迫唐高祖让位。《旧唐书》记载:“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李世民即位之后为了安抚罗艺拜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尽管受到了加封罗艺依然恐惧不安。这是因为他曾是李建成的人,并且数次和李世民作对。所以后来罗艺才铤而走险起兵造反,这里面真实原因还是因为当初他选错了阵营而怕后来被清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作困兽之斗罢了。
㈣ 唐朝的罗艺和罗成和罗通是什么关系
唐朝的罗艺是罗成之父,是罗通的祖父。罗艺是历史人物,而罗成和罗通是小说中演义的角色。
罗艺是隋末唐初将领,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的儿子,本名子延,字彦超,京兆郡云阳县(今陕西泾阳)人。罗成,是隋唐系列小说中人物,隋唐第七条好汉,罗艺之子,与秦琼、程咬金等于贾家楼结义,居末位。罗通是小说《罗通扫北》中人物,越国公罗成之子,白马银枪,有乃父之风,在隋唐二代英雄中武艺最为高强,在薛仁贵征东时已经成为天下第一高手。
罗艺和罗成和罗通各自的结局:
1、罗艺
罗艺于武德三年,归顺大唐,赐予李姓,册封燕郡王,因协助消灭刘黑闼,升为左翊卫大将军。唐太宗登基后,拜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因为担心罪过李世民,后来在贞观元年,率军反叛,进据幽州,后兵败逃往甘肃乌氏县,最终为部下所杀,时年四十一岁。
2、罗成
刘黑闼反唐时,李建成以罗成作为先锋前往抵挡,而李建成有意陷害罗成,致使罗成被刘黑闼引至周希坡淤泥河用乱箭射死。
3、罗通
少年挂帅扫北立功,封扫北王,后来因屠炉之死而被唐太宗削去“殿下”官爵。之后随薛丁山征西途中,在界牌关与98岁老将王不超”盘肠大战“而亡,时年三十四岁。
㈤ 罗艺后来为什么要起兵造反
罗艺在小说中是罗成的父亲,秦叔宝的姑父,隋朝北平王,开国功臣之一,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有人说罗艺举兵造反是怕以前得罪过李世民,因为他以前和太子李建成的关系很好,所以怕李世民报复,于是先下手为强,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正好在这个时候,李艺不知从哪里听到一个巫婆说自己的妻子有母仪天下之相,说自己必定龙飞九五,公元627年,李艺举兵造反,但是此时的李世民早已稳定了局面,手下精兵强将甚多,李艺才开始造反就被自己的手下给干掉了,没有人会傻到和他一样去造反,即使造反也应该在玄武门之变时,过了大半年了,李世民所有事情都处理好,国家安定,谁还会去想着造反。
以上便是罗艺举兵造反的“原因”,然而真正让罗艺造反的并不是这个,罗艺并不傻,这主要是李世民触动了罗艺的私利,李世民在贞观初年实行了精简封王的政策,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原本封了好多王,主要是为了收买人心。
到了后期,这些王的待遇太高,对朝廷和百姓都是一种负担,所以李世民决定减轻百姓负担,这才有了精简封王的政策。而罗艺就是其中一个,罗艺认为自己的利益逐渐减少,这才起了造反的念想,未曾想断送了自己的后路。
㈥ 被封为王的罗艺为何要起兵造反
虽然被封为王,但是可能罗艺并不受皇帝信任和待见吧,君臣之间的矛盾其实很深,所以罗艺要起兵造反。
㈦ 永生有声小说全集
看书神级试试
㈧ 罗艺、罗成什么关系
罗艺是罗成的父亲。
罗成,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在清初褚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罗成是燕山北平王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因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人送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而后跟随秦琼、程咬金等人在瓦岗寨参加起义军,并大破杨林的一字长蛇阵。瓦岗军解散后加入王世充,转而投奔李世民,小说里被称为是可以比于三国时的常胜将军赵云。在后来的唐军与刘黑闼军的战斗中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算计,被苏定方设计骗至淤泥河乱箭射死。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为罗成故里,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㈨ 罗艺父亲是谁
罗荣 追问: 真的? 回答: 历史上的 罗艺 为隋朝襄州襄阳县人,家居京兆府云阳县。罗艺妻子为孟氏,父亲名叫罗荣,任隋朝监门将军,其弟名叫罗寿,为临门将军,出任利州都督。至于罗艺的子女,正史中并未有其姓名和事迹的任何记载。网上所谓的“史籍记载,罗艺有子名成,事迹不详”之类的说法纯粹是好事者杜撰出来的,以讹传讹。罗成这一人物只是小说创作出来的文学角色。隋文帝时幽州的守将是燕荣,小说中除了罗艺的根据地是幽州外,其他事迹均为作者虚构。罗成其大部分故事来源的历史原型是 罗士信 ,但罗艺和罗士信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跟 秦叔宝 也不是亲戚。在正史中,罗艺于大业十二年(616)起兵,取得柳城(柳城郡,今锦州、朝阳一带)、怀远(今辽河边,为隋伐高丽前线补给站)等地,自称幽州(今河北省涿州市)总管。唐武德元年底(619)归唐。贞观元年(627),罗艺率军造反,兵败后抛弃妻子儿女,带领数百名骑兵逃奔突厥,在宁州边界被部下斩杀,罗艺的首级被送到了京师,在市集悬首示众,其家族均受株连而被杀。 追问: 兵器 是? 回答: 这个不知道了
记得采纳啊
㈩ 隋唐大将罗艺的子嗣
历史上确有罗艺其人,说他是隋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朝初期将领,寓居京兆云阳(今陕西泾阳)。隋末任虎贲郎将,驻守涿郡。619年归唐后,赐其姓李,初封燕公,后晋封燕郡王,助唐击败刘黑闼,统领天节军,镇守泾州。唐太宗登基后,进封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贞观元年,率军反唐,进据豳州,后被击败,逃往甘肃乌氏,为其部下所杀。
《隋唐演义》中记载的罗艺之子是罗成,罗成是秦琼的表弟。小说《罗通扫北》的男主角罗通则被指为罗艺之孙。剧目《粉妆楼》里的罗灿、罗焜等均被指为罗艺后裔。历史上,罗艺发迹是在隋朝末年,隋文帝时幽州的守将是燕荣,和秦叔宝也没有亲戚关系,小说中除了罗艺的根据地是幽州外,全是作者虚构。罗成的大部分故事来源的历史原型就是罗士信,而罗士信和罗艺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