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张翎的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邮购新娘》,《交错的彼岸》, 《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
中短篇小说集《盲约》、《雁过藻溪》、《尘世》等。
近期出版的《张翎小说精选》,共6册,分册为《金山》、《余震》、《邮购新娘》、《雁过藻溪》、《望月》、《交错的彼岸》。
《阵痛》,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原作小说《余震》的作者——旅居加拿大的温州女作家张翎的最新长篇力作。
❷ 张翎的著作有哪些
长篇小说:《邮购新娘》,《交错的彼岸》, 《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 中短篇小说集《盲约》、《雁过藻溪》、《尘世》等。 近期出版的《张翎小说精选》,共6册,分册为《金山》、《余震》、《邮购新娘》、《雁过藻溪》、《望月》、《交错的彼岸》,
❸ 张翎的中篇小说《向北方》在内容,语言和动作描写上有什么特色
能够惊动灵魂的小说与戏剧,是值得去理解、分析、想象的小说与戏剧。
惊动读者的灵魂,也就意味着,作品的叙事过程从没与灵魂分离过,作品的叙事过程,也就是生命的感觉过程。我想,本月期刊所录入的如下作品,有足够的力量去惊动若干沉睡已久的灵魂:《收获》2006年第1期登载的中篇小说《向北方》(张翎),《上海文学》2006年第2期刊用的独幕剧《入土为安》(哈罗德·品特作品,节译),或者,还可以勉强加上《花城》2006年第1期刊出的中篇小说《一起去水城》(晓航)——这些都算得上可言说之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害怕英国诗人奥登在《论阅读》一文中的预言:“攻击一本劣书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对一个人的品格来说也有危害。如果我发现一本书真的很低劣,那么诱发我写篇文章抨击它的那种冲动只能是源于我自身,源于那种挖空心思的卖弄,卖弄学识、卖弄才智、卖弄邪念。一个人不能评论劣书而不炫耀。”尽管,对劣作始终保持沉默是可耻的,但我已开始有意识地甄别丰满的可说之物与贫瘠的不可说之物。
张翎的《向北方》理解了生,也理解了死,更理解了生与死之间的活着,作者让我看到,面对复杂而丰富的人类际遇,面对男女之爱以外的人类情感,文学有表达的无穷可能性。苏屋了望台,是很北的北方,北方对于中越就意味着孤独、逃避、激情,也意味着“等待戈多”式的等待,听力康复师中越离开妻女,到了北纬52度的加拿大,印第安和平协议第三区。中越在聋孩子尼尔及其母亲达娃身上看到了一个爱情稀薄但人性之爱丰满的传奇。
这一切起源于曾发生于达娃与裘伊之间的一种稀薄的感动,一个紧紧的感激的拥抱,让达娃“一时不知该不该把他推开,身子便一寸一寸地僵了上来”。这种稀薄的感动带来的后遗症是,生在格桑花开之地的雪儿达娃投奔了苏屋了望台的印第安人裘伊,酒精穿心的裘伊成为达娃的地狱,饱经折腾的聋孩子尼尔成为达娃的北极光,生活对达娃与尼尔来讲,就如登山意味着历险。
达娃命丧于裘伊的枪下,裘伊甚至容不下一个男子的怜悯之心——怜悯验证了,你有你的伤,我有我的伤,他有他的伤,谁也治不好谁的伤。虽然枪声是突如其来的,但死亡是一场并不突如其来的黑暗,黑暗在达娃的生活里潜伏已久,因为聋孩子尼尔,她安享这黑暗,忍受裘伊的地狱,尼尔让她看到北极光,她临死时说尼尔是北极光的孩子。她把黑暗与地狱看成是她的宿命她的心债,多年前,她在青海湖边遇到一位高僧——“他说我的命,实在是太硬了。纸做的肉做的男人,都镇不住我。只有铁打的男人,才压得住我”。《向北方》能把速度放慢,能把文字化为手语,能从手语中听到声音,能从身体细节处破译心灵,能由别处比附世俗悲欢,能由分离猜想渺小与永恒。手语有多丰富广阔,《向北方》就有多丰富广阔。
如果说张翎的小说《向北方》描述了窒息中的呼吸,那么哈罗德·品特的戏剧《入土为安》就想象了呼吸中的窒息,他们分别于事物的两端,用文学的不同表达方式,看到了不同的真实。《入土为安》的舞台上,只有一男一女(戴伍林与芮贝卡),他们之间只有短促而微妙的对话,以及强迫与被强迫的简单动作。戴伍林的每一次停顿,都是对芮贝卡回忆与想象的恐吓与逼近:种族灭绝、放逐、受虐。戴伍林的每个强迫动作(比如说他卡住她的喉咙),既在压迫芮贝卡也在压迫自己。绝望是每个人的精神枷锁,病态是现代人的心理常态,色情是历史与现实的湿热狂病,“一个女人,一个在令人窒息的环境中的绝望者,一个女人,无法摆脱那些似乎只属于他人的毁灭。
但正如他们都死了,她也必须死。“(品特)尽管评论家一再强调的是,品特对政治与个人的关系的敏感,但《入土为安》最核心之处应该不会偏离这一潜在的事实:压制与被压制是对自我与他人的双重压迫,这种压迫是呼吸都挡不住的窒息,这种压迫无疑是惊心动魄的,挣扎或平静、抗争或沉默是那些身体或那些身体的反应。
无论是窒息缝隙中的呼吸,还是呼吸声中的窒息与挣扎,都是在对人类灵魂的关切与同情中完成的。有灵魂的文学,不是虚无的文学,它始终慰藉着人类的心灵,它始终警惕着人类的速朽。对于文学来讲,灵魂从没有离开过,从前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这既是文学的历史事实,也应该是文学的根本精神。
❹ 求:张翎 小说 《余震》。就是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原型。发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过去了~收一下
有两个都是一样的
❺ 张翎的小说 余震
留下邮箱 我发你
❻ 张翎写的《金山》内容是什么
2009年4、5月号《人民文学》连载张翎最新力作、长篇小说《金山》。连续两期连载一部长篇小说,在《人民文学》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金山》取材于19世纪下半叶广东开平村民跨洋过海去加拿大追寻黄金梦的史实。整部小说,以等待为轴,展开的是寻梦、追求梦、实现梦、最终梦被现实无情打碎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男主人公方得法,一个杀猪人的儿子,在晚清最黑暗的时期,跟着一个叫红毛的同乡坐船前往北美。北美被这些早期移民称为“金山”,他们冒死跨海去寻找一个梦想中的乌托邦。方得法在第一次中回国时,和小说的女主人公六指(关淑贤)定下一个约定,那就是他承诺要把妻子六指接到加拿大。他一生奉守这个交换过龙凤贴的约定故事是推动小说前进的动力。 但是,男主人公方得法和六指半个多世纪的生死之恋,最终却未能实现他许下的诺言。六指等了50多年,竟阴差阳错终究不能与方得法生活在一起。每一次的团圆努力和团圆等待中,男女主人公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这里有政治事件,也有人物的性格使然。小说传奇般的故事穿插着加中两国各自的社会重大事件,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排华排日、人头税、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中日之战、解放战争,以及土改,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小说揭示出人物命运与历史的关系,人物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背后,有着人为操纵的历史事件的支配,它与历史密不可分,亦是对历史的形象化的演绎。 方家第一代方元昌因意外之财而发家,因吸食鸦片而败家。 方得法是方家的第二代,在乡人红毛的引领下,怀揣“金山梦”远走北美,开始了他的人生历险。然而在加拿大,华人备受歧视,不但进入这个国家要受到各种“卫生检查”的羞辱、资格认定的欺凌,而且在为这个国家贡献劳力(修铁路等)的时候,还要遭受到洋人工头的压榨盘剥,而工程的艰险则使他们每每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华人的到来尽管为加拿大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活力,歧视性的排华法案却依然付诸实施,华人要将家眷接来团聚必须支付高昂的“人头税”,于是来到加拿大的方得法,不但亲身体验到了“身在番邦为异客”的种种屈辱和凄苦,而且他与家人长期“妻离子散”的境况,也为他后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了悠远的伏笔。方得法在加拿大辛苦一生,最终只能凑足让两个儿子方锦山和方锦河进入加拿大的“人头税”,将妻子六指带到加拿大团聚的夙愿,终生没能实现。 作为方家第三代,方锦山和方锦河在加拿大虽然力争上游,并与印第安人和白人女性产生过情感、欲望纠葛,但最终,他们仍然摆脱不了华人的宿命,复制了与他们的父亲同样的人生悲剧——族裔层面遭受歧视,家庭层面承受痛苦。与此同时,留在家乡的六指和方锦绣,则伴随着20世纪中国历史的战乱、动荡以及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忍受着分离的痛苦、人生的煎熬和命运的作弄。 方家第四代,已分属中国和加拿大两个不同的世界。方锦山的女儿方延龄出生在加拿大,既无故乡生活的经验,更谈不上对家乡的记忆,她与那些在开平出生的耀锴(锦河之子)和怀国、怀乡(锦绣的子、女),已毫无相同之处。然而,他们虽然生活在太平洋两岸的金山和开平,却遭遇着同样的人生悲剧:方延龄背负着华人的族裔原罪,一生不幸;耀锴被日机炸死,怀乡则被枪杀。 方家到了第五代,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华人——方延龄的女儿尽管会说中文,但已是一个形貌“异化”的外国人艾米·史密斯,如果不是祖上在家乡开平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开平碉楼“得贤居”,她大概已和自己血统中的华裔族性接不上历史的渊源。为了完成母亲方延龄交待的任务,她来到了祖先居住过的开平,并在无意中,开启了自己身世和家族的那扇历史之门。而门一旦打开,她的人生从此走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她终于找回了一个属于她却几乎被她丢弃了的世界。
❼ 谁知道哪儿有免费下载的电子书 :《金山》(全)作者:张翎 TXT小说下载
你好,请问需要这本小说么,请留下邮箱,我可以发送给你!
有问题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