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唐末刀锋汇的内容简介
《唐末刀锋汇》从以心读史,以人写史的角度,存尊重正史,不戏说,不演义的态度,用剧目编排的手法来描写一段分—争—合的历史三部曲,时代背景是唐未、五代、宋初。描写对象是处于这段乱世中的一群枭雄。这里面,有勇过张飞,武胜吕布,狡猾过曹操,城府超刘备的超级牛人。
唐朝末年,皇权渐弱,更不幸连年饥荒,王仙芝率先从盐贩转行成为造反总头领。起兵组草军,志将均天下。落第书生,盐帮新雄黄巢紧跟老大哥,聚众响应。他们横冲直撞,如风而行,席卷中原。不久,王仙芝战死沙场,黄巢成为草军领袖,开始转战南北,终于抓住唐军养敌自重的机会,杀进河南,占领长安,建立大齐。而大唐宰相郑畋受命于危难之际,传檄天下,开始反攻长安。可是,各军阀各自为战,不敢向前。为了收复长安,大唐监军杨复光决定引沙陀人李克用入关。沙陀铁骑踏入中原,黄巢兵败撤出长安,不久,黄巢兵败身亡。结束了其枭雄的一生。而后,唐朝权势弱至极点,各地军阀混战,其中最有实力的是沙陀人李克用,占据太原,虎视中原,另一实力军阀是原黄巢部将,后投降唐朝的草军将领朱温。他们招兵买马,准备在中原一决雌雄。
㈡ 能帮我找到这几个有声读物吗,谢谢
大家现在都很忙,有的忙着上班,有的忙着打游戏上网,你觉得谁会有闲心帮你干这个,在这里提要求必须一个一个提,有人心情好或者见到过就顺手帮帮你,你一下让人找五个,你是大爷还是网友是大爷
㈢ 求《唐末刀锋汇》全本的TXT文件
唐末刀锋汇
㈣ 有没有类似《明朝那些事》的书最好是有关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
五代的话推荐唐末刀锋汇··
在天涯连载
㈤ 求一份《唐末刀锋汇》txt完整版
给我发一个,谢谢[email protected]
㈥ 推荐一本历史书
《唐末刀锋汇》,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唐末、五代、宋初的历史故事,最初在天涯社区连载。作者小马连环,居于深圳。从黄巢起义讲起,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宋。尊重正史,以《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等史料为基础,以王仙芝、黄巢、朱温、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柴荣、赵匡胤等枭雄人物为主线,理乱入整,清晰勾画了唐末五代这段乱世的历史格局。把现代思维融入到历史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用现代思维来解释历史人物对所面对事件的应对,读起来很有代入感和亲近感,可以从中领悟到实用的现实人生经验,透过历史领悟生存智慧和立世韬略。
㈦ 求几本南北朝或五代十国时期的架空历史小说!要全本的,在此谢谢大家的回答。
罗贯中写的《残唐五代史演绎》,写的不错。。。
㈧ 唐末刀锋汇与五代十国的枭雄们的区别,哪位大神知道啊,我还没看。
本来就是同一本书,出版后改名唐末刀锋汇,作者是小马连环,原来在天涯论坛可以看的
㈨ 求唐朝的全部历史。从隋末到宋初,一点不要少哦,谢了(~ o ~)~zZ
1、(唐)魏徵等撰《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 年;
2、(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
年;
3、(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 年;
4、(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
年。
5、(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年;
6、陈尚君撰《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宋)司马光等撰《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1956 年;
8、(唐)温大雅撰《大唐创业起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
9、(唐)韩愈撰《顺宗实录》,收入《韩愈文集》;
10、(唐)杜佑撰《通典》,王文锦、王永兴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
年;
11、(宋)王溥撰《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12、(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1992
年;
13、(唐)萧嵩等撰《大唐开元礼》,民族出版社,2000 年;
14、(唐)王泾撰《大唐郊祀录》,民族出版社,2000
年;
15、(唐)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 年;
16、(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商务印书馆,1959
年;
17、(日)仁井田升撰《唐令拾遗》,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 年;
18、(日)池田温等《唐令拾遗补》,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
年;
19、黄正建主编《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中华书局,2006 年;
20、(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
年;
21、(唐)李泰编、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 年;
22、(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7
年;
23、(元)骆天骧撰《类编长安志》,黄永年点校,中华书局,1990 年;
24、(清)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中华书局,1985
年;
25、(唐)玄奘、辩机撰、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
年;
26、(唐)慧立、彦悰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1983 年;
27、(日)元开撰《唐大和上东征传》,中华书局,1979
年;
28、(日)圆仁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 年;
29、(唐)樊绰撰、向达校注《蛮书校注》,中华书局,1962
年;
30、(唐)林宝撰《元和姓纂(附四校记)》,中华书局,1994 年;
31、(清)赵钺、劳格撰《郎官石柱题名考》,中华书局,1992
年;
32、(清)徐松《登科记考》,中华书局,1984 年;
33、(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中华书局,2003
年;
34、(唐)姚汝能撰《安禄山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
35、(唐)张鷟著《朝野佥载》,中华书局,1979
年;
36、(唐)封演撰《封氏闻见记》,中华书局,1958 年;
37、(唐)李肇撰《唐国史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38、(唐)刘肃撰《大唐新语》,中华书局,1984 年;
39、(唐)赵璘撰《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40、(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 年;
4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华书局,1960
年;
42、(五代)孙光宪撰《北梦琐言》,中华书局,2006 年;
43、(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82
年;
44、(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中华书局,1987 年;
45、(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66
年;
46、(清)曹寅待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 年;
47、(清)徐松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
年;
48、(唐)徐坚等撰《初学记》,中华书局,1980 年;
49、(唐)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
50、(宋)李昉等编《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 年;
51、(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
年;
52、(清)王昶撰《金石萃编》,中国书店,1985
年;
53、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01
年;
54、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武汉大学历史系合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1—10 册,图文本1-4
册),文物出版社,1981-1991 年、1992-1996 年;
55、(日)池田温撰《中国古代籍帐研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79
年;
56、(日)小田义久主编《大谷文书集成》(壹、贰、叁),法藏馆,1984、1990、2003
年。
57、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
58、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二至第五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年;
59、陈国灿著《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年;
60、陈国灿、刘永增编《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文物出版社,1997
年;
61、柳洪亮著《新出吐鲁番文书及其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年;
62、刘俊文著《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中华书局,1989
年;
63、侯灿、吴美琳编著《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巴蜀书社,2003
年;
63、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中华书局,2008 年。
现当代论著
1、杨志玖《隋唐五代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 年;
2、岑仲勉《隋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年;
3、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中华书局,1959 年;
4、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
年;
5、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1988 年;
6、唐长孺主编《隋唐五代史》,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88
年;
7、[英]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汉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年;
9、黄永年《唐史十二讲》,中华书局,2007
年;
10、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年;
11、鞠清远、陶希圣《唐代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35;
12、鞠清远《唐代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40;
13、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
年;
14、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9;
15、[日] 加藤繁著、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
16、[日]堀敏一著、韩国磐等译《均田制的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年;
17、韩国磐《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
18、宋家钰《唐朝户籍法与均田制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19、武建国《均田制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20、杨际平《北朝隋唐均田制新探》,岳麓书社,2003
年;
21、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2003
年修订版;
22、陈明光《唐代财政史新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年;
23、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01
年;
24、李伯重《唐代江南的农业发展》,农业出版社,1990;
25、张泽咸《唐代工商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6、魏明孔《隋唐五代手工业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
27、赵丰《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三秦出版社,1992;
28、卢华语《唐代桑蚕丝绸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9、冻国栋《唐代的商品经济与经营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
30、陈明光《唐代财政史新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1
年,修订本1999
年;
31、张弓《唐代仓廪制度初探》,中华书局,1985;
32、葛承雍《唐代国库制度》,三秦出版社,1991;
33、王永兴《唐代勾检制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
34、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中华书局,1986;
35、李季平《唐代奴婢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
36、郭锋《唐代士族个案研究:以吴郡,清河,范阳,敦煌张氏为中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7、郑学檬主编《中国赋役制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修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38、池田温著、龚泽诜译《中国古代籍帐研究》,中华书局,1984 年;
39、[法]谢和耐著、耿升译《中国5-10
世纪的寺院经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
40、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4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42、王寿南《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唐代政治史论集》,台湾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9 年;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
年,增订本,2004 年;
43、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年;
44、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5、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4
年;
46、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
47、王寿南《唐代宦官权势之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71
年;
48、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6;
49、唐长孺《唐书兵志笺正》,科学出版社,1957;
50、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51、张国刚《唐代官制》,三秦出版社,1987;
52、陈仲安、王素《汉唐职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93
年;
53、谢元鲁《唐代中央政权决策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年;
54、袁刚《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55、雷家骥《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
56、胡沧泽《唐代御史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
57、李锦绣《唐代制度史略论稿》,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年;
58、吴宗国《唐代科举制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年;
59、高明士《隋唐贡举制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年;
60、孙继民《唐代行军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61、孙继民《敦煌吐鲁番所出唐代军事文书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2、王永兴《唐代前期西北军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
63、程喜霖《汉唐烽堠制度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1;
64、程喜霖《唐代过所研究》,中华书局,2000
年;
65、张国刚《唐代政治制度论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66、马俊民、王世平《唐代马政》,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
年;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年;
67、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1963
年;
68、杨廷福《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69、韩国磐《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93
年;
70、刘俊文《唐代法制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年;
71、甘怀真《唐代家庙礼制研究》,台湾商务,1991
年;
72、吴丽娱《唐礼摭遗》,商务印书馆,2002 年;
73、张泽咸《唐代阶级结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年;
74、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年;
75、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中华书局,1987;
76、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8、杨际平、郭锋、张和平《五——十世纪敦煌的家庭与家族关系》,岳麓书社,1997年;
79、牛志平《唐代婚丧》,三秦出版社,1996;
80、高世瑜《唐代妇女》,三秦出版社,1988;
81、李斌城、李锦绣、张泽咸、吴丽娱、冻国栋、黄正建《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82、黄正建《唐代衣食住行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
83、王利华《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
84、余欣《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中华书局,2006 年;
85、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文物出版社,1993
年;
86、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87、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1986
年;
88、史念海《唐代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89、辛德勇《隋唐两京丛考》,三秦出版社,1991
年;
90、程蔷、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
91、张弓的《汉唐佛寺文化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
92、翁俊雄《唐代人口与区域经济》,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
93、冻国栋《唐代人口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年;
94、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
95、李燕杰《唐人年寿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年;
96、崔明德《汉唐和亲研究》,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年;
97、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98、吕一飞《胡族习俗与隋唐风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年;
99、岑仲勉《突厥集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58
年;
100、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
101、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02、林干主编:《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1919-1981)》,中华书局,1987
年;
103、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104、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
105、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文物出版社,1994
年;
106、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三联书店,2001 年;
107、章群《唐代蕃将研究》及《续编》,台北,
联经出版公司,1986、1990 年;
108、马驰《唐代蕃将》,三秦出版社,1990
年;
109、[法]沙畹著、冯承钧译《西突厥史料》,商务印书馆,1932 年;中华书局,1958
年;
110、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中华书局,1934-
1962;
111、[美]劳费尔著、林筠茵译《中国伊朗编》,商务印书馆,1964;
112、[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
113、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 年;
114、林悟殊《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
年;
115、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
116、罗香林《唐代文化史研究》,商务印书馆,1946;
117、[美]包弼德著、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年;
118、高明士《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
119、张跃《唐代后期的儒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20、章权才《魏晋南北朝隋唐经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年;
121、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
年;
122、范文澜《唐代佛教》,人民出版社,1979;
123、郭朋《隋唐佛教》,齐鲁书社,1980;
124、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87
125、谢重光《汉唐佛教社会史论》,台北,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0;
126、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63;
127、谢保成《隋唐五代史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128、瞿林东《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师大出版社,1989;
129、张荣芳《唐代的史馆与史官》,台北,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84
年;
130、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三联书店,2001
年;
131、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132、孙昌武《唐代文学与佛教》,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133、陈允吉《唐音佛教辨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34、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979;
135、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36、郁贤浩《唐刺史考全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37、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年;
138、张忱石、许逸民合编《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
139、方积六、吴冬秀编《唐五代五十二种笔记小说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92;
140、吴汝煜编《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41、戴伟华《唐方镇文职僚佐考》,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142、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年。
143、郁贤浩、胡可先《唐九卿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
144、李树桐《唐史考辨》、《唐史新论》,台湾中华书局,1965
年、1972 年;
145、严耕望《唐史研究丛稿》,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 年;
146、岑仲勉《唐史余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新1
版;
147、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三联书店,1979 年;
148、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三联出版社,2001 年;
149、汪篯《汪篯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年;
150、金宝祥《唐史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年;
151、唐长孺《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
年;
152、胡如雷《抛引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
153、池田温《唐研究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
154、黄永年《文史探微》、《文史存稿》,中华书局,2000 年;三秦出版社,2001
年;
155、姜伯勤《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
156、陈国灿《唐代的经济社会》,台北文津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
157、朱雷《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58、王永兴《陈门问学丛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
159、周一良、赵和平《唐五代书仪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
160、张广达《文书、典籍与西域史地》、《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史家、史学与现代学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新旧五代史 五代史略 十国春秋 血染刀锋八十年 五代十国风云录 唐末刀锋汇
㈩ 《明朝那些事儿》《唐朝那些事儿》《南北朝那些事儿》(X朝那些事儿)……哪本好看
十年前看南北朝那些事儿,觉得写的好。十年后,我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二史八书全部看完,同类型历史小说如《唐史并不如烟》、《两晋风云》、《如果这是宋史》、《贾志刚说春秋》都看了。权威名家的,比如王仲荦、唐长孺、陈寅恪的代表作品,我都有。唯独没有吕思勉的。其实作为一位通史专家,吕老很全面了。而他的两晋南北朝史在他的作品中是写的最好的,特别是分析西晋分封制和宗室混战那一段特别精彩。但我还是没有购买他的作品。十年过去了,再看《南北朝那些事儿》,深感作者是下了功夫的。首先善于烘托环境。比如对拓跋珪成长环境的描写,对胡夏“水土丰茂”的描写,这些算的上是历史地理学入门了。很荣幸,我读过一些顾颉刚先生、史念海先生、胡阿祥先生等的作品,所以觉得南北朝写的好。第二,标题写的好。比如一章节名字“竟陵八友”,这是多么准确和简单的概括,很容易带我们去思考这八个人都是谁?又如“步步生莲花”,这可是《南齐书》本纪的内容。第三,故事细腻。书中出现的事件和人物,在典籍中都出现过,是一部很正点的小说。第四,主要人物刻画好。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比如著名武侠小说家司马翎先生,他的作品在故事情节、斗智斗力、阴阳八卦、九章算术上都很全面,但最重要的人物写的很失败,所以他的小说不如金古柳。怎么说柳残阳也是上了广告词的,不说他可不行。再看南北朝,拓跋珪、刘裕、拓跋焘、刘义隆、孝文帝、文明冯太后、高欢、宇文泰、萧衍等人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对历史人物的特点找的很准。现在,我们选择书籍或者看影视剧,喜欢上豆瓣。没错,豆瓣的回答都是蛮良心的,比网络好。希望网络麻麻不要封我,我一十二年网络知道铁粉,麻麻不能封自己的孩子。从豆瓣上看,《明朝那些事儿》在《南北朝那些事儿》之上,评分老高了,拥趸如云,那怎么办呢?那就自嘲吧,我不属于芸芸众生!
描写隋唐的历史小说,尚未发现出类拔萃的作品。尾巴上的《唐末刀锋汇》归入隋唐史的话,那就贼优秀了。现在很多书籍让人感觉距离太遥远,下笔万言,一个人埋头苦干,活在自己的世界。刀锋汇写的好,网络语言,轻松、腐、宅、萌、调侃、搞笑,不说此人长相,不说此人智谋,简单而实用的点评,单刀直入道故事,王仙芝、黄巢、田令孜、朱温、李克用,诸如此类的人物便活泛起来。看小说,享受自娱自乐的快感,或许是这部小说给大家的最大乐趣吧。回头说《如烟》,《如烟》耗时很长,大约七八年,用心了。不过曲老师没有做到“发前人所未发”,可能是他年长一些,并不像我们年轻人特别重视人物和时间,他主要在讲大事情。其次,人物刻画和布局没留下什么印象。比如第二部《贞观长歌》,32万字,不少了,但是人物性格不鲜明,突出事件不突出,看完之后还是停留在李世民统一天下、贞观之治君臣对弈那些事儿上。第三,虎头蛇尾。唐宪宗以前写了足足六本书。后面还剩下90年的历史,一本书收场。估计和《明朝那些事儿》最后一本那样,人也写累了,干脆用古龙式短句,快刀斩乱麻,痛快!作者倒是痛快了,我们就痛苦了。
《元朝那些事儿》在众多历史小说里是很不知名的一部。故事可分上下,上部专写成吉思汗,下部写历代元帝。我觉得此布局还行。成吉思汗毕竟是元朝大宗,他的个人专著也不少,单独提出来没有问题。元朝诸皇帝的故事写的细腻,对一些政变叙述深刻,也记住了铁木迭儿这样和武宗、仁宗生母通奸的权臣。毕竟元朝中期就是宫廷斗争。作者是历史专业,虽然写的是小说,但史料成分很足,写作态度没的说。比如蒙金战争第一战,野狐狸之战(我一般称作野狐狸-会河堡之战),作者就上了《元史》、《金史》、《宋史纪事本末》、《多桑蒙古史》、《蒙鞑备录》、《蒙古秘史》、《蒙兀儿史记》、《史集》、《亲征录》、《静修文集》等等,这次真的可以称得上“发前人所未发,断后人所断念”。作为一位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的普通爱好者,我真的是很钦佩作者。不就是写一本小说吗,老哥用心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也是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才在几年后重新编排要说的话,天地可鉴,童叟无欺,句句肺腑,字字滴血。作为出版社的一种营销手段,后面的那些事儿的书名确实是跟了明朝那些事儿,但在内容上,可谓百家争雄、万花齐放,细节部分,上述已备矣。那我说的就对吗?当然不是,人者皆为我师。但做人做事总得有个规矩,讲个章程吧,打不过就送人头,可不是英雄所为。我们不能做甩手掌柜,说出去的话不能像泼出去的水。这不,有几位朋友偏这样,明事儿是真实可靠的,其他书不可靠,语言还不自然,顶的人居然门庭若市,一时洛阳纸贵。俺还能说什么呢?我的灵魂在笑,血在烧,热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