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拟话本”
拟话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多为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写的、供案头阅读的白话小说,多反映市民生活,表现市民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陆人龙的《型世言》等。
话本和拟话本的区别
拟话本虽然在形式上还保留了宋元话本中说话人讲述故事的痕迹,但实质上与宋元话本有了很大的区别。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说话艺人提供讲述故事的底本,而是向社会普通读者提供阅读用的书面文学。
1、宋元话本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具有浓厚的市民生活气息,情节上也简明单纯。而拟话本则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文人的典雅情调开始注入其中,说教成分增加,情节趋于复杂。
2、拟话本也的确去除了早期话本中的一些低级庸俗的成分,使拟话本小说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㈡ 中国文学大系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江西诗派,豪放派,婉约派,雅正派,闲逸派,竹林七贤,香山九老,鸳鸯蝴蝶派等。
亚洲现当代文学流派:
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
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
伤痕文学——卢新华、刘心武、从维熙、冯骥才、周克芹
反思文学——茹志娟、张一弓
改革文学——蒋子龙、高晓声、路遥、张洁
寻根文学——杨炼、张承志、阿城、王安忆
“痞子”文学——王朔、石康、李傻傻、张一一
荒诞文学——魏明伦、狂狷、高行健、宁财神
战后派——野间宏(日本)
新兴艺术派——川端康成(日本)
白桦派——武者小路实笃(日本)
新感觉派——横光利一(日本)、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
新思潮派——芥川龙之介、菊池宽
自由文学派——张贤亮、余华
青春偶像派——梁望峰、深雪、痞子蔡、何江波、韩寒、巩巩幻想者等
80后创作——郭敬明、张悦然、春树、泽婴、朱子夫等
按中国文学发展来:一、诗歌;二、赋;三、骈体文;四、词;五、小说;六、散文;七、戏剧
按年代就是:古代神话、先秦文学(儒家经典、历史散文、诗经、孔子等)、魏晋南北朝(三曹、建安七子、诸葛亮、陶渊明等)、两汉文学等
㈢ 什么是拟话本
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名称,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认为它们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学术著作应用拟话本这一名称,专指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即鲁迅称之为“拟宋市人小说”的作品,如《三言》中的部分小说,以及《二拍》、《西湖二集》、《清夜钟》、《石点头》、《醉醒石》、《幻影》等。这表明拟话本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拟话本”这种文学形式主要繁荣于宋朝
㈣ 拟话本小说的简介
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
㈤ 山水诗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它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定义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
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
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折叠编辑本段特点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其实还有一种因果关系,就是"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样说似乎可以充分显示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其它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是执简驭繁、化难为易的范例。远水不可视之以目,却能表达得如此气势壮阔。为雨幕所笼罩的山色朦朦胧胧,无法分辨,诗人用"有无中"三字予以示现,精当无比,显示出非凡的观察、体验和表达的功力。"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㈥ 什么是拟话本小说它具有哪些形式特征
拟话本小说
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
形式特征
是白话小说;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
㈦ 元代小说有哪些类型
元代小说是承袭六朝以来两种体制,即唐代传奇的文言小说和宋代话本的通俗小说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但主要成就在话本小说方面。
从说话艺术发展而来的话本小说,分为短篇小说话本和长篇讲史话本两类。元代小说大多经明人修改,现存很少。陆显之编有《好儿赵正》,金仁杰编有《东窗事犯》。这些小说很难确定朝代,一般称为“宋元话本”。
㈧ 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哪些
明代后期短篇小说创作的兴盛主要体现于拟话本的繁荣,这类小说主要模拟宋话本的形式进内行创作容,既有对宋元话本的改编,也有新的创作,代表作品有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凌氵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这类拟话本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市民阶层的生活。其他的拟话本小说还有《西湖二集》、《清夜钟》、《石点头》等。
㈨ 拟话本小说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简称《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陆人龙的《醒世言》,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于霖的《清夜钟》以及佚名的《石点头》《醉醒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