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到处都查不到德国犹太裔女权主义小说家凯利·布拉沃格尔Carry Brachvogel)的资料和作品
内容简介
《西方藏书票》内容简介为:书票凝聚了主人对它的所有爱,是一种象征。《西方藏书票》是一本关于“爱”的解读书。子安的新著主要是解读藏书票微观上的神秘,这多半属于收藏家的个人行为,就更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神秘色彩。书中选择收录了他以往收藏过程中对藏书票个体所做的笔记、随笔等解读,而散落书中的二百余幅的精美藏书票图片更是一道视觉盛宴。藏书票不仅仅是版画艺术品,而且是具有美学意义、历史意义、文化社会史意义的物品。如此厚重的承载,使藏书票收藏活动的本身价值凸现。又因为收藏藏书票不完全是基于藏品的投资升值,而更多的是玩味其清高雅逸,所以古今中外都有人青睐赏玩。
编辑推荐
《西方藏书票》编辑推荐:
为了它,我简直着了魔……
——叶灵凤
画家在制作藏书票时,应该时刻牢记藏书票是一种标示、一个签名,它甚至应比书名更撩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拜劳斯奥地利版画大师
一本没有贴上藏书票的书就好似被人丢弃的婴儿。所有爱书之人都应拉近与藏书的距离,视书为宝,尊重它,珍惜它。毕竟,贴有自己藏书票的藏书和其他那些副本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塞维林比利时版画家
藏书票是票主的人生缩影,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目标。每一枚作品都是票主本人和画家共同合作所产生的私密的化学反应!
——肯特美国版画家
媒体推荐
藏书票不仅仅是版画艺术品,而且是具有美学意义、历史意义、文化社会史意义的物品。如此厚重的承载,使藏书票收藏活动的本身价值凸现。又因为收藏藏书票不完全是基于藏品的投资升值,而更多的是玩味其清高雅逸,所以古今中外都有人青睐赏玩。
书票凝聚了主人对它的所有爱,是一种象征。本书是一本关于“爱”的解读书。
作者简介
子安,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新闻系,获美国和瑞士的双学位。自2001年在欧洲开始收藏书票,藏品已达数千枚,多次参加国内外藏书票展览大会。作为中国藏书票协会的成员,参与去年北京藏书票大会纪念画册的编译工作。200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书虫书馆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收藏展。
目录
古色古香——古典篇
拜劳斯的签名藏书票
德国女权主义小说家凯利·布拉沃格尔
圣杯骑士帕西法尔
少妇驯虎
睡吧宝贝
“欲人爱己,必先爱人”
树中树
肯特的模仿者
复兴海湾
莎翁全集的插图藏书票
肯特“格陵兰“系列之一斯芬克斯
戴斯特庄园的美人鱼
风尘月色
佛罗伦萨的地标
静物
你我之心
“美丽的西班牙女郎,西班牙美丽的花”
医学博士
书的返璞归真
追忆往事
镜子的窥伺之一
镜子的窥伺之二
竖琴女
新艺术少女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专用书票
汉学家眼中的中国
意大利建筑师曼特罗
神话神画——神话篇
帕里斯的判决
金苹果惹的祸
奥德修斯与塞西
丽达与天鹅的故事
奥德修斯箭射十二斧头
酒神巴克斯
俄狄浦斯的悲剧
天马座——佩加苏斯
俄尔夫斯与尤里戴斯
众神聚首
孤独的卡利普索
药女塞西
珀涅罗珀一一世间女人的典范
赫耳墨斯和珂佛罗狄忒的偷欢
亚玛宗女神族
英雄赫拉克勒斯立斩九头蛇海德拉
卡利斯托
欧罗巴
雕刻之神皮恪玛利翁
人鱼的第三只眼
史诗悲剧《安提戈涅》
英雄的三个任务
心信相印——《圣经》篇
亚当夏娃之夫妻书票
圣方济各
巴别塔
诺亚方舟
启示录
大力士叁孙和大利拉的故事
沙仑的玫瑰
圣母像
莎乐美
以撒的婚事
圣灵的鸽子
圣安东尼的诱惑
圣家庭
雅歌
耶稣诞生
犹大之吻
最后的晚餐
知音知意——音乐篇
贝多芬与拿破仑、歌德、席勒
被出卖的新娘
勃拉姆斯
大提琴演奏家菲斯赫夫
粉色的弗洛伊德
古琵琶
加勒比海盗之歌
家中二重奏
潘神与仙女
爵士女郎
奥德里希·库哈尼克
吉斯塔夫·马勒
神秘的票主
普契涅拉小丑
施特劳斯的藏书票(一)
施特劳斯的藏书票(二)
图斯坎的风情韵律
音乐藏书票藏家
仲夏夜之乐
偶像偶相——名人与肖像篇
巴尔德摩萨的冬日
杰克·伦敦的狼
赤裸面具
弗吉尼亚·沃尔芙
怪才比亚兹莱
哈利·波特与最年轻的票主
狂人的书票不太狂
罗斯福的藏书票
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
美国总统塔夫脱的藏书票
乔治·桑与肖邦的旷世恋情
童趣萧伯纳
希特勒藏书票的真假
大胡子友人拉扎罗夫
争议女画家
那些藏书票的制作者们
马奎兹·福朗茨·范·拜劳斯
阿尔弗莱德·考斯曼
罗克韦尔·肯特
易塔罗·泽蒂
弗雷德里希·图博尔
米歇尔·芬格斯坦
后记
……
序言
子安约我为他的藏书票新著写序,总感觉有点勉为其难,自己既非名人也非学者,为人作序恐惹佛头加秽之嫌。好在子安不嫌,又是同好相约,就有了试一试的冲动。
宏观上说,藏书票诞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传入中国也百年有余,但到目前为止,藏书票的使用和收藏在国内仍属小众爱好,大部分人知之甚少。2006年我在杭州的浙江图书馆举办过一个中外藏书票展览,期间请了几位大学生做过一项简单的观众随访,结果显示访众中只有约11%的人在此前知道藏书票,不到4%的人见过藏书票原作,有藏书票收藏的寥寥几人,更别说是藏书票的使用了。所以说,藏书票就宏观上讲也很神秘。
子安的新著主要是解读藏书票微观上的神秘,这多半属于收藏家的个人行为,就更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神秘色彩。书中选择收录了他以往收藏过程中对藏书票个体所做的笔记、随笔等解读,而散落书中的二百余幅的精美藏书票图片更是一道视觉盛宴。
子安专事西方藏书票收藏,是藏书票收藏这个小众中的小众。能结集出版自己的书,是子安藏书票收藏近十年历程的一次小结,后生可畏呵!当然,这基于他自己的追求和积累,十年磨一剑,有心有务才有为。子安的藏书票收藏经历又与众不同,他留学欧美,因为喜欢书,在国外发现有趣的藏书票并直接步入收藏,起步早、起点高。喜欢音乐懂得艺术又有悟性,加上没有语言上的障碍,使他在寻觅“猎物”的过程中,在跳蚤市场和西方古董书店与老板交流,求教行家,并借助西方国家的藏书票原著和藏书票协会出版的年鉴、季刊来研究西方藏书票,自然路数正、入道快。还有,他在国外工作期间认识了现在成为他妻子的喀莎,在收藏过程中更是如虎添翼。子安虽然收藏西方藏书票不足十年,但其收藏已颇具规模。他对藏书票的见解和认识也很深刻,且为藏书票的收藏、研究和宣传、拓展而交友、办展、开博、建馆、设网站,忙得不亦乐乎!
乐意为子安的书写序,是因为志趣相同,我能体会藏书票收藏中的甘甜苦辣。在我看来,藏书票收藏应该既是一门十分谨严的学问,也不失为一件饶有兴味的事情。藏书票不仅仅是版画艺术品,而且是具有美学意义、历史意义、文化社会史意义的物品。如此厚重的承载,使藏书票收藏活动的本身价值凸现。又因为收藏藏书票不完全是基于藏品的投资升值,而更多的是玩味其清高雅逸,所以古今中外都有人青睐赏玩。
在收藏的过程中,快乐如影随形,俯拾即是。收藏中,为收集信息和选购藏品所花费的时间有时远多于用于研究藏品的时间,过程和行动、准备和猎取所带来的乐趣一点也不亚于最终的占有。有时一位藏家老友或者旧书商突然发来电子邮件,告知他那儿有你想要的东西,或者在网络拍卖上突然发现有你多时寻觅的拍品,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邮递员送来包裹、邮件,标签显示寄件人是卖冢老友或拍卖行,这是一个多么愉快的瞬间!接下来是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裹、检验邮件,迎来收藏中最迷人的时刻:仔细观赏、阅读、端详掌中珍品、意外获得的宝贝,真正将藏品占为己有,岂不快哉?收藏藏书票的乐趣还在于所搜集来的藏书票本是一件件艺术品,不涉及书票中的内容仍能自得其乐。而解读藏书票是另外一种乐趣,收藏的乐趣在于形式,解读的乐趣在于探求内容过程中所获得的包罗万象的知识,两者都是一种愉悦的、无功利性的精神享受。
我感觉,藏书票收藏又不同于其他收藏,其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跨文化的收藏。在当今世界逾趋大同的盱代,我想藏书票这个“书中瑰宝”一定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黄务昌
2009年9月9日
于杭州古运河畔迟斋
后记
收藏西方藏书票的这几年里,在藏书票大会和网上了偶遇了国外许多皈画家和藏家,还有协会机构,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引领我走进这个神秘殿堂的指路人。在收藏书票过程中每有疑问、需要帮助之时,他们都会无条件提供帮助,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真挚的感谢!
子安
2009年10月
文摘
古色古香——古典篇
我收藏的古典藏书票主要来自于欧洲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前半叶的作品,在藏书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能算是一条细小的支流,不足挂齿。但是,在西方艺术发展的特定时期,藏书票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从传统纹章逐渐向图画书票变革的艺术风格转变过程。19世纪末期在德国、英国等地盛行的纹章复兴主义和拉斐尔前派,间接促进了藏书票向新古典浪漫主义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的发展。版画家在这一阶段运用了改良的制作技法,表达方式百花齐放,从写实、印象派到象征主义,应有尽有。藏书票设计的主导因素已从票主向作者转移,画家获得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问和想象力,为原先呆板、略显干篇一律的藏书票注入了大量画家本人的艺术元素,代表了其创作风格和纯粹的艺术取向。
提到古典类的藏书票,就要说到拜劳斯。他不仅继承了比亚兹莱的神韵风采和颓废情色主义,更以特有的唯美“威尼斯式”的洛可可风格自成一派。我所藏的几十枚拜劳斯藏书票大部分来自于奥地利和捷克藏家中的拜劳斯的粉丝之手,此章节里的儿枚书票是他20世纪初期的作品,主题各异,形式多样,极具时代特征。
另外一位代表人物是美国版画家罗克韦尔·肯特,还有意大利的三位木刻版画大师级的人物:布鲁诺·布拉曼蒂(Bruno Bramanti)、易塔罗·泽蒂(Ital0 Zetti)和特兰奎罗·马兰格尼(Tranquillo Marangoni)。我通过写信与意大利米兰的泽蒂博物馆馆长比昂卡·泽蒂联系,作为泽蒂的后人,她慷慨地赠送了我一本1984年出版的泽蒂藏书票选集和其他泽蒂的版画画册。此书成为我收藏泽蒂书票的最好的参考资料。
拜劳斯的签名藏书票
拜劳斯一生共设计了300多枚藏书票,在我的藏品中他的签名作品可谓少之又少,可用百分之一来计算。图中画家亲笔签名的藏书票是从捷克版画家赫拉瓦蒂先生处购得的,他是收藏拜劳斯版画及藏书票作品的大家。赫拉瓦蒂曾自豪地向我“吹嘘”他所收藏的拜劳斯书票数量是最多的,估计全世界也只有几位藏家能与之相比。拜劳斯的藏书票存世量相对较多,但附有签名的书票寥寥无几。
常有朋友问我为何拜劳斯书票没有签名,是否是原作真品。这就要说到藏书票的历史了。藏书票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收藏群体,但规模不大而且没有明文规定,完全取决于画家本人的喜好。签名与收藏价值是挂钩的,但在未成行的藏书票收藏体系中艺术家很少会为藏家考虑自己的作品是否有投资价值,更不会为一百年后的我们——这些藏书票玩家着想了
……
② 求推荐一些国外的短篇小说集,单篇也可以
暗藏杀机
爱国者游戏:
东方快车谋杀案:
声名远播的推理大手笔,将结局的出人意料性发挥到极至的不朽作品,阿加莎的伟大创举。伊丽莎白女王曾经问阿加莎这部作品的结局是什么,阿加莎回答:“不巧我也忘了呢!“阿加莎当然不是真的忘结局,而是侦探小说的阅读本来就应该留有悬念,不看到最后就揭出谜底,对读者来说绝不是件好事.本篇的谜底就一直留到最后,不看到最后没有一个人能够猜出结局。阅读阿加莎的作品得有耐心,她习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推进故事的进程,而且她似乎对范达因二十条守则中的“不要加入不相干的描写”十分推崇,除了对事件、人物必要的说明之外很少说废话,(虽然人物本身的废话不少)本篇也不例外。故事的开端并不怎么吸引人,中间仍旧是一大堆冗长乏味的例行讯问,正是这些讯问磨掉了不少人的耐心,却不知精彩的还在后头。钱德勒在评价《东快》的结局时说:“只有傻瓜猜得到“.
希区柯克经典悬疑故事集:无论是凶杀或爱情场面他都能让你毛骨悚然,他以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的完美驾驭征服整个世界。
经典爱伦坡悬疑集:爱伦·坡(1809——1849)美国作家、文艺评论家。出身演员家庭。爱伦·坡被誉为“侦探小说的鼻祖”。其小说风格怪异离奇,充满恐怖气氛。
福尔摩斯探案(柯南·道尔作品集):柯南·道尔(1859——1930)英国杰出的侦探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
杰德罗游戏 (美.斯蒂芬.金):斯蒂芬·金曾经说过这么句话“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
黑暗的另一半(恐怖大师斯蒂芬·金又一力作):黑暗的另一半却还是黑暗。因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 险境中刚脱险却又落进了另一陷阱。
深海探秘:在二战的历史上,有许多令人称奇、令人百思不解、令人着迷的事件,它们很少被人提及。本书讲述了两名深海潜水爱好者约翰和里奇挑战深海潜水的极限,历时7年收集了大量的证据来破获二战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历史之谜。他们在新泽西海域深达230英尺的水下,发现一艘二次大战时期德国U-869潜水艇的残骸,他们认为,这艘代号为U-869的德国潜水艇是被自己人的鱼雷击中的。德国人为什么击毁自己的潜水艇,船上载的是何人?何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有些潜水人执着要找出答案,甚至甘冒生命危险。...
面具馆:美国西部城市波特兰陷入惊恐之中——杀人案接踵而至,每一位受害者都被剥去了脸皮,尸体上都留下了铁钉、硬币等“记号”,身旁还有一行血字:“面具即将归来!”
忧伤黑樱桃:二十世纪最经典的100部悬疑小说之一。曾经刺激过两亿五千万欧美读者的坚强神经、使他们欲罢不能的“悬疑+惊悚”小说,首次全面登陆,考验中国读者的心智能力!有心脏病史、十四岁以下者请勿阅读。
沉默的羔羊--三部完整版:一部让人惊心动魄的侦破片,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吸血鬼伯爵:德古拉之吻:
这部小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布莱姆·斯托克的《德古拉之吻》也许是发表过的最著名的恐怖小说。
福尔摩斯探案—恐怖谷
非人:电话不断打来,不断有人被暗杀。警方掌握的唯一线索是杀手故意播放的音乐,然而它却令警方场场扑空,一次次被嘲弄,一次次陷入绝境。杀手就像幽灵一样,似乎只有他的声音可感触,他仿佛是人而非人……
活跳尸: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用死尸拼凑了一个灵魂善良而相貌奇丑的“活跳尸”,由于不容于人类而转向疯狂报复……这个悲伤而恐怖的故事拍成的电影比世界上由任何其他故事拍成的电影都要多,至今仍有人称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
人骨拼图:一个全身瘫痪的警探,在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之际,纽约发生了连环绑架案件,已有两位无辜受害者被虐待致死,而凶手在每个犯罪现场都留下了线索……
达-芬奇密码:悬念谜团环环相扣,宗教题材饱受争议
数字城堡:情节紧张,悬念不断,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
③ 有没有哪部小说描绘女权社会的
绝世青夏。你可以看下,女尊的,绝对的女性社会。
④ 好看的女权小说,比较有思维那种,要完结的
天才儿子腹黑娘亲· 庶女有毒 求采纳
⑤ 求一本言情小说,书名忘记了,内容大致是女主穿越到德国,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那个军官是特冷酷的那种,
反向形成晚期疗法,飞机能飞的
⑥ 求好看的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文学作品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成名作《逐爱的女人》已于近日由译林出版社推出。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当代中欧最重要作家之一。经常通过作品探讨女性社会地位的耶利内克是奥地利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霍拉斯恩格道尔曾在评论中称其为奥地利的民族文学的良心。
《逐爱的女人》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主要写女人们试图通过婚姻手段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生活质量。这就免不了展现人性的阴暗面,乃至尔虞我诈的手段。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女子,为着现实的利益算尽机关,将爱情中的浪漫与理想彻底毁灭。
小说中布丽吉特和宝拉以一正一反的两个例子出现,虽然她们两人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择偶标准和生活理想大相径庭,她们的结局也截然相反,但至少有一点把她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那就是她们两人都在寻找幸福,且都认定,女人的幸福和成就完全取决于自己得到的男人。她们生存的意义在于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一方面承受着这种代代相传的两性关系模式底下,爱的缺位与仇恨膨胀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作为受害者的女人们又不自觉地日复一日地加强着、巩固着这种失衡的两性关系。
耶利内克用她看似玩世不恭、冷淡的语调叙述着高度符号化的日常故事,以尖刻的笔触将生活温情的假面毫不留情地戳穿。那样冷静的、毫无水分的文字,将读者的心灵硌得生疼。阅读者常常会被这勇敢的文字刺痛,因为人们在这里面瞥见自己的影子。就是在这部作品里,耶利内克第一次显示了她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以结构主义方式解析着现实。她的准确、锐利和真实使得这个简单故事成为千百万女人命运的折射;口语化的行文透明而从容,却具备极强的穿透力。
小说所具有的普遍社会意义让一位资深德国文学批评家发出这样的感叹:“社会学家不会把这本书视为社会纪实报告,但他们其实应该如此。不留情面的嘲讽使得这个故事成为真实的记录文件。记录者以看似天真幼稚的方式,让不再天真幼稚的读者时刻能够洞悉和透视生活的真相。”
同样是耶利内克的作品《死亡与少女》在今年一月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死亡与少女》是一部戏剧集,全书约有10万字,由6个作品组成。这6个剧本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包括白雪公主、睡美人、戴安娜王妃等,这些人物有的取之于经典童话,有的来自于现实生活,耶利内克没有用传统的戏剧概念去塑造这些人物,而是借其身份展现女性命运,反映女性成长的困惑、爱情的焦虑、死亡的不可避免等理念。
在《死亡与少女》的6个剧本中,几乎看不到故事情节,甚至有的戏就是一个人从头说到尾,但对话中充满深刻的哲思和反讽,作者的目的就是“讲道理”,她不想让观众简单地沉醉于好看的故事中。这几个剧本耶利内克陆续写了10多年,去年首次在德国结集出版,被称为“公主剧”。
耶利内克反对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体制。她的作品属于纯知识分子读物,更像一种哲学对话录。她的思想狂野,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手法,没有故事,全是断片,无法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在耶利内克的作品里,对女性问题的思考是直接的,是摆脱了所有束缚,肆无忌惮的。很多读者(包括男性和女性)很难真正欣赏所谓的女权主义作家,因为非常让人悲哀的是,在她们高声呐喊否定男女之别的时候,她们恰恰是站在男性的、居高临下的立场,一切的悲悯、愤恨或者自强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耶利内克则抛开了这一切。她的视角是纯女性的,却恰恰是一种摒弃了女性立场的视角,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内在的、对于自我的询问和否定。
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于下半年推出美国女作家杰奎琳苏珊的《迷魂谷》新译本。《迷魂谷》出版于1966年。20世纪全球销量超过三千万册的小说共有三部,《迷魂谷》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原译《娃娃谷》。据悉,好莱坞正在重拍由这部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
《迷魂谷》讲述了三个年轻姑娘在好莱坞和百老汇的奋斗经历。三位姑娘各怀理想去攀登人生的巅峰,最后却都走上了不归之路,只能依赖药物来获取片刻的安宁。三个女主人公中,尼丽是现代女性中一个极端的例子,敏锐、直接、自我,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在攫取的过程中也摧毁了自己;詹妮弗花哨、单纯而易折,她用前卫的手段追求最传统的目的,当现实无法满足她可怜的小小心愿时,她就黯然离去;而安妮是作者浓墨重彩去刻画的一个人物,她外表温柔,内心倔强,对理想非常执着,对爱情坚贞不渝,但却收获了最多的伤害,最后也染上了毒瘾。杰奎琳苏珊要借助这一角色来表达悲剧结局的必然性,一种殊途同归的命运的无奈。
作者杰奎琳苏珊本人就是一位电影演员、模特,也许所有的角色身上都多少带有她的影子。
六十年代的美国,女权主义崛起不久,走入社会的现代女性成长为一种新生的力量,她们的种种努力和挣扎,成为文艺作品关注的焦点,美国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杰奎琳苏珊等一批作家为后来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女性主义文学已成为当今欧美文化界不可忽视的一股中坚力量。
⑦ 求较为好看的女权小说,谢谢!
se 遍 天 下
⑧ 西方女权主义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
西方女权主义代表作有阿德里安·里奇的《强迫性异性恋与女同性恋的存在》、奥德瑞·洛德的《情欲的利用:情欲及力量》、莫妮卡·威蒂格的《异性恋思维》、盖尔·卢宾的《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和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具体如下:
1、阿德里安·里奇(Adrienne Rich):女同性恋连续体。1980年文章《强迫性异性恋与女同性恋的存在》为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的重要经典。其重要主张“女同性恋连续体”:包含所有认同女人的女人,其认同方式从情感、性欲到政治无所不包,对里奇而言,所有的女人都可以是女同性恋。
2、奥德瑞·洛德(Audre Lorde):情欲小黄球。惯以“圈外姊妹”(sister outside)自居,以凸显其身具女人、黑人、女同性恋的多重边缘身份位置。重要主张“情欲小黄球”。洛德对女性主义之贡献,不仅在于凸显差异政治之迫在眉睫,更在于以己身女同性恋的性爱经验为出发所倡导的情欲革命观。在《情欲的利用:情欲及力量》一文中,他企图区分女人自主的“情欲”(the erotic)与男人定义下的色情之不同,前者涵蕴性爱、生理、情感、心灵与智识的内在生命能量与创造力,后者则是将一切化约为性交与感官刺激而无情感与力量可言。因此洛德视情欲为女人的能量、欲望与创造力的原动力,并将其比喻为小黄球。
3、莫妮卡·威蒂格(Monique Wittig):异性恋思维与性范畴。为当代法国女同性恋小说创作者与理论家,他的小说充满文体与性欲的实验,常被喻为“阴性书写”的代表。他的理论文字则是在后结构论述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将女同性恋标举为打破异性恋机制中男女二元对立的主要动力。重要发表,1980年《异性恋思维》(The Straight Mind),主要主张“异性恋思维与性范畴”。认为唯有全面摧毁独裁宰制的“性范畴”,才能开放自由思考的空间。
4、盖尔·卢宾(Gayle Rubin):女同性恋S╱M与性阶级。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化人类学者与女同性恋理论家,1975年以《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The Traffic in Women—Not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of Sex)一文闻名,提出“性、性别系统”的概念,指呈文化以男女生理之别以区隔掌控社会之别,而后更以1984年的《论性:性欲取向政治的基进理论笔记》,直接切入80年代初女性主义阵营中的“性论战”。提出“情欲少数”的口号,企图囊括所有被异性恋婚姻、一夫一妻、阳具挂帅,生殖中心排拒在外的各种性欲样态,如同性恋、易服者、变性人,S╱M等。
5、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lter):T与婆的性别嘲讽。1990年著作《性别麻烦》(Gender Trouble),标示了同性恋研究的一个新里程碑,该书成功的颠覆了传统女性主义“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的划分。巴特勒特别提出《性别表演》(gender performativity)的概念,强调性别不是可挥洒自如的角色转换,也非可脱下换上的服装表演,而是异性恋机制下“强制而又强迫的重覆”。巴特勒的理论不仅强调性别本身的社会建构,也同时凸显任何身份认同的不稳定性。
⑨ 求一篇描写二战后德国的短篇小说的名字
《展望》 《堕落》自 《对幸福的愿望》 《失望》 《死》 《小人物弗利德曼先生》 《小丑》 《图比亚斯·敏得尼克》 《小衣柜》 《复仇》 《小路易斯》《通往坟墓之路》 《神的光辉》 《托尼奥·克律格》 《特里斯坦》 《饥饿者们》 《神童》
这是托马斯的短片小说 希望有你需要的那篇 因为我没有读过 只能给你这些帮助了
⑩ 求一本德国小说的名字
额……可以去网络文库试一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