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梵高自传有声小说

梵高自传有声小说

发布时间:2021-10-18 11:37:58

『壹』 电影《梵高传》里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的吗

电影《凡高传》是根据小说《LUST FOR LIFE》改编的。小说,本身就不能保证完全真实;所以电影,也不会完全真实。

附:

评电影《凡高传》 LUST FOR LIFE

电影中的凡高第一次给我那样狂暴易怒的印象,《渴望生活》是一部众所周知的传记名篇,凡是喜欢传记的人无不被作者的文字所感动和钦佩。电影《凡高传》就改编自这部成功的书籍,甚至英文的电影名就直接叫“Lust for life”。但是“Lust for life”在中国恐怕没有像在英语世界中那样尽人皆知,所以中国人干脆翻译的时候就叫它《凡高传》了。

《凡高传》感觉上没有原著书籍那样好,但也不能算太差,毕竟文学底子在那里。通常情况下,一种艺术形式转换为另外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百分百一定会成功的;一种以文字感人,另外一种以声色说服人,很明显有差异。我首先不满意的是扮演凡高那个演员的脸,包括他的神色都不是我心目中的凡高。他看起来更像个正常人的,那么健康,脸形太圆,而我们在一些图片上看到的凡高脸的棱角更分明一些,神情也阴郁得多。另外一个是汉语配音,很糟糕。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电影中的凡高第一次给我那样狂暴易怒的印象,并且电影中的凡高更让我相信凡高的一生是灾难性的一生。这和我以前想象中的凡高有些差距。不过它把凡高的自杀却阐释的更加合理。可是我一直认为凡高更多是因为心理和生理的疾病而自杀的,并不因为生活压力本身。在电影中我有一个感觉,凡高向表姐求婚的失败阴影笼罩了凡高的一生,甚至要为他的过早去世负责。

电影中的凡高像个人群中的刺猬,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他和父亲争吵,求婚引出自虐,不与传统妥协,不与社会妥协,和一个下等女人同居最后被那个女人抛弃,然后和高更争吵分离,甚至他出现暴力倾向……艺术家本来就是与俗常社会不合拍的人。假如合拍的话我们怎么可以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不寻常的另外一个新世界呢。也有人说艺术家就是善良的坏人。

说到凡高,每一次我都会想起身边的一个朋友。他很瘦削,职业工程师,但却喜欢读艰深的哲学,最近听说他业余在读历史学位,职业之外的东西都只是纯粹的兴趣,并无任何著述立说的愿望。这个人很沉默,似乎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外部世界的一切反应他都可以置之不理或一笑了之。我去过他家一次,他招待我的是一杯咖啡和一部动画片。看到他看动画时孩童般的笑脸,我明白我是个俗人。假如我和他在一起,我们从来不会谈什么高深话题,我们什么都不谈。我不觉得他深刻,但是假如生活中有一个人更像凡高,那就是他了。我对他有一点敬意,深信他是个诚实善良的人。他在生活中不算个得志的人。我想,今天全世界的人在向凡高表达敬意时,可能什么地方已经变异。我们看到听到谈论到的真是那个本来的凡高吗?我们真的会喜欢一个出现在你身边的凡高吗?

这个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当一个画家问凡高喜欢做什么样的画时,凡高说:“我喜欢让我的画表现出深刻而温柔的东西。”一直相信,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首先是个伟大的思想家。

希望对你有帮助!

『贰』 最好看最经典最新爱情小说科幻小说喜剧小说皇宫武侠小说,知道的,请告诉我。

那几本小说我去看了。惊喜!
没想到,名字不怎么样,居然会这么好看。

现在恐怕新书难找到比这好的了。建议看古龙金庸的吧。

『叁』 梵高的耳朵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梵高的耳朵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正文 梵高的耳朵
就这么疯狂,就这样遗弃
原本齐整的身体,变得鲜血淋漓
艺术的惊峦,爱情的渊底
同是人类自残的根
——题记
南昌的秋夜总是从淡淡的墨色里不断加浓,直到见不着身尺的屋脊。当月亮出来的时候,被黑暗淹没的万物发出幽幽的光。
逸波的身上也罩着一层这样的光。睡了整天的他此刻显得精神焕发。他的脸在混浊的月色里看不真切,似乎胖嘟嘟的圆脸,倒是那头鸟窝般的乱发随着玄光一闪一闪很是醒眼。
摸索着踏上狭小的走廊,耳朵里钻进一阵缠绵的乐曲,于是他和着。左旁的独阁楼里亮着灯,似乎有人在里面念叨,逸波不理,径自跨进错层的屋里。这是一间画室,这刻正透亮着;满墙都挂着素描、色彩画儿;三三五五的人围坐着涂抹挥洒。
“至贤,至贤……,尹风,见着至贤没?”李逸波冲里屋出来的尹风问。
“他现在正忙得不可开交啊!”尹风神秘地道,“什么不可开交?你倒是说他在哪呀?”“嘘——!别这么大声,跟我来。”尹风领着逸波出了门,两人蹑……

『肆』 梵高自杀的故事

答案一:
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他是试图用这个举动唤醒自己,制止内心愈演愈烈的疯狂?
抑或,这本身就是一个疯狂的举动?我记得他有一幅自画像,描绘着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他的眼神中没有疼痛,只有恐惧,仿佛能倒映出那刚刚消失的风暴的影子。如果允许我给这幅画另起一个标题的话,我会把它命名为《自己的伤兵》。在自己的战场上,梵高伤害了自己,又包扎着自己。——并且还以一幅自画像留作纪念。
是一念之差吗,还是蓄谋已久?他把仇恨的锋芒指向自身,指向一只无辜的耳朵——也许在那一瞬间,他与世界达成了和解,却加倍地憎厌自己,憎厌镜中的那个丑陋且变形的男人。于是,他的手势就像一列失去控制的火车冲出轨道,伴随着一阵疼痛般的快感抑或快感般的疼痛,那只鲜血淋漓的耳朵,成为他自己的牺牲品。莫非在梵高心目中,耳朵已是今生的一团赘肉——它只能听见世界的喧嚣,却对内心的狂潮置若罔闻?抑或,他太害怕日夜倾听自己的呻吟——那简直比外界的雷鸣闪电还要刺目,还要刻骨铭心?否则,他的刀锋不会随便选择发泄的对象——哪怕是针对一只微不足道的耳朵,也是有目的的。在冰流的铁器与滚烫的肉体的最初接触中,梵高对自己以及整个世界充满了破坏欲,必须通过打碎点什么才能获得平衡。这就叫做可怕:
心理的疯狂已演变为生理的反应,甚至表现为某种嗜血的倾向。在一声陌生的惨叫中,梵高本人获得了双重身份:既是刽子手,又是受害者。理智的天平倾斜了:他对自己的残忍超过了对自己的体恤。第一滴血,意味着他对自身犯下的第一桩罪行。
对于梵高割掉的耳朵来说,海水的声音也就是血液的声音、鲜红的声音。他仿佛要被世界的血、被大海的黄昏给淹没了。耳朵是他肩头的落日,遭受了沉重一击。女作家陈染的小说中有如下一段话:“我不爱长着这只耳朵的怪人,我只爱这只纯粹的追求死亡和燃烧的怪耳朵,我愿做这一只耳朵的永远的遗孀。”那只坠地有声的耳朵,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弹片,是一次无声的战争的纪念品——在我们想像中,它一直代替大师那枯萎的心脏跳动着,如同一架永不停摆的挂钟。在世界眼中,梵高疯了。但在这只耳朵的听觉中,世界疯了。

答案二:
古往今来,很多艺术家和诗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停止一生的奋斗:屈原,凡·高,高更,伍尔芙,海子……虽然他们之间的差异很大,但他们都是以一种近乎疯狂的虐成投入到自己的世界中,而忘记岁月的变迁,世俗的纷扰.他们思考自己的使命,思考生存的本质,他们不停地拷问自己,直至伤痕累累.当陷入无法解脱的境地时,他们便以身殉道,用自己的生命去追寻真理.

『伍』 关于梵高的书籍

1、《梵·高传》

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这部作品也便成了作家的成名之作,并被译成80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

2、《凡·高-磨难中的热情》

《凡·高-磨难中的热情》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一本传记,作者是帕斯卡尔·博纳富,1949年生,作家暨艺术史学者。钻研“自画像”在画家身上及艺术史上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就此课题有若干著述,曾获国家级文学奖项。此外亦撰写小说

3、《梵高手稿》

本书精选梵高写给亲人及友人的150多封书信里谈创作、构思、理念的内容,辅之以250多幅作品,让读者两相对照,更深入地了解梵高眼中的艺术。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安娜·苏,从近千封书信中精心挑选了150多封,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写这些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的片段,以及他对艺术、艺术家、文学、宗教、景观等众多话题的独特见解,向所有热爱梵高的人展示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梵高。

4、《亲爱的提奥——梵高传》

由梵高博物馆出品,收录了梵高一生中写的第一封信,到他自杀前写给弟弟提奥的最后一封信。梵高博物馆官方导读,解释了每封信发生的背景,以及缺失的信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完整还原了梵高的一生。

书中,随书信插入了梵高的绘画线稿、书信手稿,及相应的传世画作,可以清晰看到梵高每个时期的灵感来源及创作轨迹的演变。

5、《麦田里的人》

《麦田里的人》是2000年5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由林和生编著。林和生,四川社会科学院人才研究所副研究员(现为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

曾经出版了《孤独人格——克尔恺戈尔》、《卡夫卡:地狱里的温柔》等思想传记著作,还发表《反抗死亡》(贝克尔)等译著多种。

此书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由中国人写的凡高传记,它提供了一个研究和认识凡·高的新的角度——通过对凡·高思想的疏解来阐释凡·高的生活和创造历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梵·高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凡·高-磨难中的热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梵高手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亲爱的提奥——梵高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麦田里的人》

『陆』 凡高的代表作及其简历

首先声明一下,我是梵高迷,以下是我自己收集的关于梵高的资料,并非在某一个网站上摘抄的。

文森特 梵高
梵高亦被音译为:凡高、梵谷、温森特、文森特

各时期简介

早期作品 1881.4 - 1883.12
这里展示的是凡高最早的油画。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凡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1883年间。此前,凡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可以说,凡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凡高喜欢伦勃朗,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纽南 Nuenen 1883.12 - 1885.11
1883年底,凡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凡高苦练素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所谓的著名都是后人评价的结果,当时的凡高只是个待业青年)-《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凡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注]: 米勒 ,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喜欢描绘农民生活。凡高的精神导师,凡高许多作品受其影响并临摹过其许多作品。

安特卫普 Antwerp 1885.11 - 1886.2
1885年11月底,凡高决定去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凡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巴黎 Paris 1886.3 - 1888.2
1886年2月底,凡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在弟弟提奥(当时在巴黎,提奥是颇有名气的画商,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很好)的介绍下,凡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凡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凡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2年后,凡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凡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凡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

阿尔 Arles 1888.2 - 1889.5
1888年2月,凡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 -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 “疯狂”。创作进入了高峰。虽受法国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他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 “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 “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引号中的是凡高的原话)。 所以, 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凡高在小城广场边租下“黄房子”, 想建立“画家之家”。后来高更前来同住。不幸的是,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阳光的灼烧使凡高精神失常。 他与高更日夜争吵,后发生著名的“割耳事件”。在阿尔居民的抗议下,凡高迫离开,并自愿前往距阿尔不远的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凡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向日葵》《收获景象》 《夜间咖啡馆 - 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 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圣雷米 Saint-Rémy 1889.5 - 1890.5
1889年5月8日,凡高自愿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这时的凡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令人惊叹的是,凡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代表作品有:《星月夜》《柏树》等。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时,评论家开始评论凡高,而且卖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张油画。

奥维尔 Auvers-sur-Oise 1890.5 - 1890.7
1890年5月17日,凡高来到巴黎与提奥和他妻子及刚出生的侄子文森特(与凡高同名)见面。后经提奥推荐,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凡高与当地人相处愉快,病情也似有好转,但就在7月27日下午,他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29日黎明,凡高在提奥身边死去。当时他只有37岁。关于凡高自杀的原因始终存在争论。个人认为,凡高的自杀并不只是由于精神问题,《麦田上的乌鸦》等作品绝对是画家极其清醒的状态下画的,但这些画暗示了凡高的死亡却是很明显的。凡高在成名前夕突然自杀,也许终是一个谜。但请记住他的遗言:“The sadness will lastforever...”
1891年1月25日,提奥在凡高死后6个月也病逝了。
1914年,提奥的遗体被葬在奥维尔凡高墓之旁。两个好兄弟永远在一起了...

文森特•凡高(1853~1890年)生于南布拉邦特的格鲁宗戴尔,逝于瓦兹河畔安威尔。说起来,他成为画家的日子是1885年12月。那时,他开始了既多产又短促的艺术生涯,因为他只需五年便完成了伟大的事业.在那时,如果他不是有个突如其来的显露,我们今天无疑会把他作为表现劳动与贫困,工农辛苦的伟大画家,作为荷兰表现主义的第一人来纪念了。他的画是现今世界上最贵重的物品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倍受冷落和贫穷的打击;他会讲四国语言,博览群书,却像个农民一样生活和工作着;他在癫狂状态下割去自己的右耳献给一个妓女;他的绘画中充满令人迷醉的色彩和线条,一种难以模仿的美;最后,他朝自己开了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梵高。一个让人无法忘记的激情四溢的画家! 希望你在欣赏梵高画作的同时,能够更加了解这个画家。

梵高其人其画

1853年,梵高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少年时,他在伦敦、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作,后来还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过传教士。
1881年左右,他开始绘画。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
1888年,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他曾短暂与高更交往,后来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在经历多次感情上的崩溃之后,梵高于1890年在奥维尔自杀。他对野兽派及德国的表现主义有巨大影响。
梵高一生为人敏感而易怒,聪敏过人,在生前他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其个人生活不幸而且艰辛,可他却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在比利时作传教士期间,他目睹穷人的艰难生活,决定以最大的热情帮助那些煤矿工人,他义务收容那些受重伤而垂死的矿工,希望以抚慰之词和自我牺牲精神帮助弱者博斗,不过,他只干了6个月就被解雇,原因是他对工作过分热情。
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他早期画作爱用荷兰传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梵高的耳朵

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他是试图用这个举动唤醒自己,制止内心愈演愈烈的疯狂?
抑或,这本身就是一个疯狂的举动?我记得他有一幅自画像,描绘着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他的眼神中没有疼痛,只有恐惧,仿佛能倒映出那刚刚消失的风暴的影子。如果允许我给这幅画另起一个标题的话,我会把它命名为《自己的伤兵》。在自己的战场上,梵高伤害了自己,又包扎着自己。——并且还以一幅自画像留作纪念。
是一念之差吗,还是蓄谋已久?他把仇恨的锋芒指向自身,指向一只无辜的耳朵——也许在那一瞬间,他与世界达成了和解,却加倍地憎厌自己,憎厌镜中的那个丑陋且变形的男人。于是,他的手势就像一列失去控制的火车冲出轨道,伴随着一阵疼痛般的快感抑或快感般的疼痛,那只鲜血淋漓的耳朵,成为他自己的牺牲品。莫非在梵高心目中,耳朵已是今生的一团赘肉——它只能听见世界的喧嚣,却对内心的狂潮置若罔闻?抑或,他太害怕日夜倾听自己的呻吟——那简直比外界的雷鸣闪电还要刺目,还要刻骨铭心?否则,他的刀锋不会随便选择发泄的对象——哪怕是针对一只微不足道的耳朵,也是有目的的。在冰流的铁器与滚烫的肉体的最初接触中,梵高对自己以及整个世界充满了破坏欲,必须通过打碎点什么才能获得平衡。这就叫做可怕:
心理的疯狂已演变为生理的反应,甚至表现为某种嗜血的倾向。在一声陌生的惨叫中,梵高本人获得了双重身份:既是刽子手,又是受害者。理智的天平倾斜了:他对自己的残忍超过了对自己的体恤。第一滴血,意味着他对自身犯下的第一桩罪行。
对于梵高割掉的耳朵来说,海水的声音也就是血液的声音、鲜红的声音。他仿佛要被世界的血、被大海的黄昏给淹没了。耳朵是他肩头的落日,遭受了沉重一击。女作家陈染的小说中有如下一段话:“我不爱长着这只耳朵的怪人,我只爱这只纯粹的追求死亡和燃烧的怪耳朵,我愿做这一只耳朵的永远的遗孀。”那只坠地有声的耳朵,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弹片,是一次无声的战争的纪念品——在我们想像中,它一直代替大师那枯萎的心脏跳动着,如同一架永不停摆的挂钟。在世界眼中,梵高疯了。但在这只耳朵的听觉中,世界疯了。
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我们惊讶地注视着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世界没能挽救这个垂危的病人。梵高放下滴血的剃须刀片——不久,又拾起一把左轮手枪。他似乎越来越把自己当作假想的敌人,不断挑选着攻击的武器。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毁灭性的:在法国阿尔的一块麦田里,他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自己扣动了扳机。每当欣赏着一个多世纪前梵高的遗作(哪怕是印刷品),不知为什么,我总能隐约闻见一股硝烟的气息——或者说,死亡的气息。但是跟他的死亡相比,他的疯狂似乎更为恐怖。一只被阉割的耳朵,要比一具中弹的尸体更令人触目惊心。梵高死了,却留下了一只著名的耳朵——这最后的遗物似乎并没有失去听觉,收集着后人的议论。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设在我们生活中的听诊器,刺探着我们的良心。梵高死了,耳朵还活着,还拥有记忆。为什么不在他呻吟与崩溃的时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听见了吗?你的耳朵长在何处?
总是忘不掉一部外国小说的书名:《更多的人死于心碎》。那些心碎的死者,有着怎样的特征?我估计他们面部笼罩着比常人更安详的表情。由此,就能理解梵高在受伤后的那幅自画像里,为什么保持着岩石般的平静与呆滞——仿佛疼痛降临在另一个人身上,或者已远离了他的肉体。可以说,在他无法自控地割掉耳朵之时,他的心已经碎了——如同坠地的瓷器。在他审视着镜中残缺的自我之时,他本人已经提前死亡。心的死期要早于生命的死期。心碎的人即使活着,业已是行尸走肉。梵高在死前就已是不完整的。他用刀锋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缺口。

秋天到了,里拉琴的音阶齐了

这是梵高给提奥的信中的一句话。我不能断定这是梵高引用于其它地方的句子,还是他自己的语言。但我相信他写下这一行字时,喜悦来自于他的内心。
写这封信的时候,梵高面对着田野里越来越辉煌的色彩,也面对着他自己绘画生涯的秋天。他的调色板越来越明亮,他在烈日下耕作着,忘记了时间,画布就是他的田地。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
由于无法排解的烦乱,才重新翻出这本《梵高自传》(这是中译本的名字,有一些投机取巧,其实这只是梵高的书信集,原书叫《亲爱的提奥》),想看到一个经历着更巨大的苦难的人是怎样将他的路继续走下去的。这种自我安慰的方式有些象饮鸠止渴,但当我读完全书后,确实平静了很多。
在生命嘎然而止之前,梵高一直这样喜悦而平静地注视着自己身上流淌出来的生命的色彩。在这些色彩中,也包含一直跟随着他的痛苦。由于这些较暗的颜色的存在,另外一些东西显得更加耀眼。
梵高向着自己开了枪,但他的生命似乎并未止歇,而是被他一笔笔涂抹在每一幅画中。这些画将一直活着,只要有目光触及,就立刻喧哗起来。如果你看到过收获的场面,听到过玉米或者谷粒的流淌,你就会熟悉这种声音。

梵高:为爱痴狂

1869年秋天,因家境日趋贫困,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他诚实可靠,聪颖勤奋,不久被晋升后派往伦敦。在伦敦,他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厄休拉一见钟情。外表丑陋,走路时佝偻着背,活像一个小老头的梵高认为厄休拉是位绝代佳人,为之神魂颠倒。厄休拉却用冷言冷语和讪笑回答他的追求。初恋破灭的梵高满怀忧伤去了巴黎。

形影相吊的梵高在苦闷之中不断读《圣经》、狄更斯和左拉的作品解愁。工作6年后,1876年老板嫌梵高神经过敏将他辞退。他返回伦敦,在贫民区的学校教法语。梵高仍去找厄休拉,却发现她已出嫁。绝望的梵高无心教书,接受邀请到贫民窟做慈善工作,目睹了狄更斯笔下所描绘的贫苦人的悲惨处境,使他第一次萌生了想利用绘画表现心中感受的愿望。弟弟提奥建议他去学画,但他决定像父亲一样做个牧师。1878年夏,他在比利时南方一个矿区传教,安慰老人,教矿工的孩子们读书。当时疫病流行,他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守护工人,并将衣食用具等分给穷人,自己睡在草袋子上。矿坑爆炸时�他还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惹怒了教会,1879年7月梵高被解除教职。

1880年,在画店工作的弟弟提奥接济27岁的梵高去学画,但这点钱只够梵高糊口。没有多余的钱购置衣服和绘画材料,梵高不得不常常只吃栗子充饥。

1881年,梵高对新寡的表妹吐露了倾慕之情,但遭到了拒绝。这时他对宗教改变了看法,一次竟与父亲吵了起来:“对你们资产阶级的宗教我领教过了,你们全是些伪君子,我和你的宗教永远分手了,我追求的是艺术的福音!”他弃家去海牙跟堂兄毛威学画,但他不满毛威让他不断画石膏像的那套古典方法。一天,他把石膏像摔个粉碎拂袖而去。他写信给弟弟提奥:“我要画的是人性!人性!人性!”

一天,他在街头偶遇一个怀孕的不幸女子,便把她带回家做模特儿。他不断画她,并答应一旦有钱便娶她为妻。那个女子是个酗酒无度、丑陋无比、不可救药的妓女,梵高热心照料她,为她节衣缩食,在画室放上摇篮,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给新生的婴儿洗澡,那女人却偷他的钱去酗酒取乐。如果不是弟弟提奥出头帮他摆脱困境,他或许会断送在那个寡廉鲜耻的女人手里。他写信给她:“再见吧,我虽不相信你会改邪归正,但你至少要诚实。即使你不过是个不幸的妓女,只要有了孩子,你就是一位真正的母亲。”


� 玛戈特在梵•高的生活中是唯一爱过文森特的女人。不幸的是,因为家庭的压力这段爱情没有结果,玛戈特吞下了毒药,文森特请来医生为她治疗,玛戈特最终康复了。但是有一天能嫁给文森特的梦想最终没能实现,后来在布拉邦特省,梵高终于被爱神之箭第一次射中了。年长于梵高的玛戈特•贝格曼看中了梵高的好心肠,两人幸福地过了数日,但终因她父母的干涉而只得分手。

1885年,梵高进入了渴望已久的安特卫普美术学院,但这座美术最高学府却令他失望。有一次画维纳斯雕像时,他竟然给这位女神画了一双荷兰主妇般的肥腿,使教师大为气愤,将他的画笔夺去。他对教师喊:“你不知道女人是啥样子,一个女人必须有大腿、臀部和骨盆才能生孩子!”梵高被赶出了学院大门。此时33岁的梵高正患伤寒病,贫病交加之下,他决定去巴黎寻求弟弟的庇护。他在巴黎结识了许多印象派画家,包括给他带来一连串不幸的 高更 。

巴黎的市尘声嚣和光怪陆离的生活令梵高厌倦,他渴望回到恬静的大自然中去。在弟弟的帮助下他来到法国南方阿城,住在小客店里疯狂作画,有时一天就画出十几幅。梵高作画时往往很激动,除画笔外,还用手指、画刀,有时干脆把颜色直接挤到画布上。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穷苦不幸者深切同情:“我愿以我的作品表现出一个普通人心中的激动。”“艺术家公社”的理想呈现在他面前,他邀请高更到阿尔同住。1888年10月,怀才不遇、玩世不恭的高更来了。�

高更傲骨铮铮,骄狂蔑众,从一开始就不断嘲讽、揶揄梵高,经常取笑他的情场失意,同时又妒忌梵高的艺术和他对艺术的忠诚,生性淳朴憨厚的梵高总对朋友宽宥容忍。一次高更预先买通妓女,当众侮辱、奚落梵高,羞辱交迸的梵高怒不可遏,与高庚大闹一场愤然离去。圣诞节即将到来,高庚又买通一个妓女耍弄他。那女人对梵高说:“你给我五个法郎,我便好好接待你,否则用你的大耳朵送我做圣诞礼物。”喝得半醉的梵高抓起一把锐利的剃刀将右耳割下,包在一块画布里派人送到妓院。后来,他曾画了许多自画像,其中以割了耳朵的自画像最为著名。

1889年5月,弟弟提奥将梵高送进疯人院,后来又把他转到一座较好的疗养院。在医院附近的田野,梵高画了150幅油画和数百幅素描。此时他画风突变,特别为骄阳下金黄色的麦田着迷,整日画这些景色。他高喊:“金黄色!多美的金黄色呀!”1890年他请求出院写生,但半途旧病复发。

一天下午,他坐在小客店的树下,恍惚看见了父亲的教区和花坛,看见了厄休拉和矿工们,看见了高庚和那些“姑娘们”,听见了他们的笑声。他深知自己疯了,不断地喊道:“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在寂静的田野里,面对灿烂的阳光,他用手枪朝自己胃部开了一枪,随后平静地收拾起画具像往常一样走回旅店。他熬了两天,痛楚难忍,但他未喊叫一声。临终前,他不断吸烟,和弟弟提奥谈论艺术。1890年6月29日去世时,他的嘴里还叼着点燃的烟斗,时年37岁。他的挚友和医生加歇在他的墓边种了他喜爱的向日葵。一向热爱哥哥的提奥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半年后在故乡也因疯逝世,后来被安葬在哥哥的墓旁,永远和他长眠在一起。

『柒』 梵·高传的作品内容

导言
序幕 伦敦
(一)娃娃们的天使
(二)古比尔公司
(三)爱以它自己的形象创造爱
(四)“让我们把这事忘了吧,好不好?”
(五)梵高家族
(六)“哼,你不过是个乡巴佬而已!”
(七)拉姆斯盖特和伊斯莱沃思
第一卷 博里纳日
(一)阿姆斯特丹
(二)凯
(三)古板的乡下教士
(四)拉丁文和希腊文
(五)曼德斯·德科斯塔
(六)长处在哪里
(七)福音传道学校
(八)“煤黑子”
(九)一间矿工的棚屋
(十)成功了!
(十一)矸石山
(十二)马卡塞
(十三)一堂经济学课
(十四)易碎品
(十五)黑埃及
(十六)上帝退场
(十七)破产
(十八)微不足道的小事件
(十九)艺术家对艺术家
(二十)提奥上场
(二十一)莱斯维克老磨坊
第二卷 埃顿
(一)“干这一行是可以谋生的!”
(二)疯子
(三)学生
(四)特斯提格先生
(五)安东·毛威
(六)凯来到埃顿
(七)“不,永远办不到,永远办不到!”
(八)人在有的城市永远不走运
第三卷 海牙
(一)第一个画室
(二)克里斯汀
(三)工作取得进展
(四)男人得有个女人才行
(五)“你必须得赶快开始卖画。”
(六)善滋长于出乎意料的地方
(七)学会受了痛苦而不抱怨
(八)“无情之剑”
(九)爱
(十)“圣家族”
(十一)提奥来海牙
(十二)难以捉摸的父亲们
(十三)艺术是一场战斗
(十四)——这就是婚姻
第四卷 纽恩南
(一)牧师住宅里的画室
(二)织工
(三)玛高特
(四)“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
(五)任你走到哪里
(六)审讯
(七)“你的作品差点儿就能卖出去了,但是 ·”
(八)吃土豆的人
第五卷 巴黎
(一)“哦,是啊,巴黎!”
(二)爆炸
(三)“要是一个人能当上画家,他干吗非要当伯爵呢?
(四)一个原始派画家的肖像
(五)绘画应当变成一门科学!
(六)罗稣的宴会
(七)一个上吊的可怜虫
(八)艺术与道德
(九)佩雷·唐古伊
(十)“小林荫道”
(十一)为工人的艺术
(十二)“共产主义科勒尼”
(十三)向南,向南 向着太阳
第六卷 阿尔
(一)地震还是革命?
(二)绘画机器
(三)“鸽子”
(四)邮递员
(五)黄房子
(六)玛雅
(七)高更到来
(八) 大吵大闹
(九)“伏热”
(十)“在当今的社会 画家只不过是个破罐子。”
第七卷 圣雷米
(一)三等客车
(二)疯人互助会
(三)破瓶烂罐就是破瓶烂罐
(四)“在头童齿豁 气息奄奄的时候,我才学会了作画。”
第八卷 奥维尔
(一)首次个人画展
(二)精神病专家
(三)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
(四)一种疾速还原的泥土
(五)“他们死时也不分离。”
附 记
编后记 言语从来不是他的媒介物。他应该画出诀别。
一个人是无法画出诀别的。
他仰望太阳。然后他用手抵住自己的太阳穴,抠动扳机。他倒下了,脸埋在肥沃又发出刺鼻气味的麦田里。他回到生生不息的大地母亲的子宫里去了。
娃娃们的天使
“梵高先生,该醒醒啦!”
温森特即使在睡梦中,也一直在期待着乌苏拉的声音。
“我醒着哪,乌苏拉小姐!”他大声答应着。
“不,你刚才就没醒着,”姑娘格格着着,“你是这会儿才醒来的。”他听见她下楼到厨房里去了。
温森特把手放在身下,用劲儿一撑,从床上跳起来。他的肩膀和胸部肌肉发达,两臂粗壮有力。他敏捷地穿上衣服,从水罐里倒出一点冷水磨起剃刀来。
…… 欧文·斯通(Irving Stone,1903—1989),美国著名传记小说作家。青少年时期生活艰难,先后做过报童、推销员、牧童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于印第安纳大学任教。欧文·斯通一生创作二十五部传记小说,传主包括杰克·伦敦、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达尔文等历史文化名人。其作品在欧美各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更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其年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捌』 梵高为什么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突然名声大噪

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生于1853年,1890年自杀身亡,终年37岁。37岁对于一个天才型艺术家来说是个很特殊的年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1483——1520)也在37岁那年发高烧逝于罗马;另一位意大利绘画大师,一生与疾病抗争,一生为女人画画,与毕加索一争高下的莫迪尼阿里(1884——1920)也只活了虚37岁。

梵高与塞尚(1839——1906)、高更(1848—1903)并称为后印象派代表人物,后印象派其实就是反印象派,认为印象派绘画太迷恋于光影,太唯美,而忽略了物象的内在本质。这三人中唯有塞尚是银行家家庭,家境富有,他迷恋物象的内在结构,“圣维克多山”是他一直研究的母题,他的绘画开创了现代绘画,塞尚也称为“现代绘画之父”。高更,一个厌倦现代文明,在塔希提岛与当地土著妇女为伍的画坛怪才。

后印象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除了塞尚外,梵高和高更都属于另类天才,贫穷和孤独伴随着他们(高更早年比较富有)。

回到梵高,从一个小职员、牧师到画家,如今又成为妇孺皆知的神经病、画坛奇才、后印象派代表人物,只能说梵高就是为画画而生的。他的绘画灵感来自于他灵魂深处,梵高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用他的生命在画画,早期作品的昏暗到后期的鲜亮,是一个生命体燃烧的过程,每一个色块,每一个笔触都是生命的呐喊。

一个贫穷、孤独导致的精神病性质的灵魂在同时代是不可能被接纳的。所以梵高身前卖出的唯一的一张画还是他堂弟提奥出资的。

但是,曾受到印象派影响,又与印象派画家有过当面交流,一个把生命都倾注在画布的画家作品是不会被时间淹没的,一个艺术的灵魂自有它闪亮登场的时刻。

过了近一个世纪,当梵高的作品被几千万卖出后,梵高的名字才真正家喻户晓、路人皆知。

『玖』 著名画家梵高为什么割掉自己的耳朵

梵高是伟大的艺术家,可他为何会割掉自己的耳朵?各位,这个问题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生活类的话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题,很接地气。其次,这个话题比较轻松,所以是个难得的好题目。最后,作为文字工作者,小编认为,我们在阐述这些生活类话题时,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而且,应该注意我们的价值导向。因为,普及生活小常识,做好科普教育工作,也是我们文字工作者的应尽之责。

而那个时候的梵高没有名气,甚至没有卖出去一幅油画,弟弟的结婚对梵高来说造成了刺激,所以他用剃须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第二,梵高割下自己的耳朵是为了不听诋毁。我们知道一开始的梵高是比较困难的,也没有名气,那么肯定会有很多人对他不认可,甚至是诋毁嘲笑他,所以为了摆脱这种烦恼,凡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以此明志,让自己专心的去画画。



『拾』 梵高传的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 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本译本于1982年出版, 18年来屡印不衰,正如译者常涛女士所言:“是梵高那在人生的磨难中摆脱了传统的桎梏而化入永恒的美丽灵魂吸引了一代代读者,《梵高传》也许会因此而有幸成为一部可以传之久远的书。”

作者简介
欧文·斯通(Irving Stone,1903—1989),美国著名传记小说作家。青少年时期生活艰难,先后做过报童、推销员、牧童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于印第安纳大学任教。欧文·斯通一生创作二十五部传记小说,传主包括杰克·伦敦、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达尔文等历史文化名人。其作品在欧美各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更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其年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阅读全文

与梵高自传有声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制造了系统小说 浏览:839
上课看小说3000字怎么写 浏览:521
已完结文笔好的轻小说 浏览:978
豆奶视频推荐的小说app 浏览:641
唐山大地震小说全集 浏览:313
特工小说免费全文阅读 浏览:852
小说主人公是叶雄杨心怡是哪部小说 浏览:767
七仙女正传有声小说阅 浏览:799
重生现实娱乐圈小说单女主 浏览:788
主人公渡劫的小说九转 浏览:257
韩娱小说女主sunny 浏览:31
神农都市小说 浏览:922
男主成为魔帝重生都市的小说 浏览:15
童林传有声小说百度 浏览:298
虐恋总裁的换心新娘小说46 浏览:241
言情小说中狗血的情节有哪些 浏览:380
中考阅读小说题目 浏览:741
短篇束缚调教性奴小说全集 浏览:872
女主一言不合就炫富小说 浏览:252
初恋逆转系统快穿小说 浏览: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