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我给江青当秘书有声小说

我给江青当秘书有声小说

发布时间:2021-10-22 16:52:15

A. 巴金、冰心、茅盾、徐迟的代表作

巴金: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冰心:代表作《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茅盾:茅盾小说的代表作是:《春蚕》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长篇小说《蚀》、《虹》
<<农村三部曲>>
徐迟:徐迟 代表作,也是使徐迟闻名全国的,是写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徐迟创作勤奋。50年代的前七年,他两次到朝鲜战场,4次去鞍钢,6次到长江大桥工地。诗集《美丽‧神奇‧丰富》、《战争‧和平‧进步》和《共和国的歌》,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论文集《诗与生活》等,是他这一时期的创作收获;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间,他担任《诗刊》副主编。1960年定居武汉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报告文学的创作,写成《火中的凤凰》、《祁连山下》、《牡丹》等作品。记述两个爱国知识分子常书鸿、孙健初的《祁连山下》,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

1976年以后,徐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流的涡漩中》等一系列反响犟烈的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以及反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刑天舞干戚》,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徐迟以诗人气质写报告文学,特别是写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常能熔政论、诗和散文於一炉;结构宏大,气势开阔,语言华美而警策,独具风格。著作有《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选)、《徐迟散文选集》、散文集《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论文集《红楼梦艺术论》、《文艺和现代化》等

B. 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

风之子闲侃红楼梦之四 在高鹗的后四十回续本里,林黛玉是病死的。而且,是听着贾宝玉婚礼传来的隐隐约约的欢庆之声、心痛与疾病交加而气绝身亡的。在死前,她还悲愤的焚烧了与贾宝玉“传情”的诗帕,以示绝情。应该说,这个结局还是很有艺术感染力的。 首先,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边是宝玉热闹的婚礼,一边是与宝玉真心相爱的黛玉的垂死而无人问津。其次,是宝玉得知和自己结婚的不是黛玉时的“癫狂”。第三,高鹗忠实的继承了曹雪芹前八十回对林黛玉身体状况的定位,因此,给出了一个病死的结局,也还算合情合理。第四,我们说过,关于宝黛爱情是有很多“暗喻性的陪衬”的,比如通过宝玉对晴雯的感情揭示了许多其实是宝玉对黛玉的感情的东西。在这个方面,其实,还有一个例证,就是宝玉与秦钟的同性恋感情,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陪衬宝黛的爱情的。宝玉和秦钟的感情,其实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一是两者都是两小无猜天真烂漫时相识相知;二是秦钟与黛玉气质相近,可以说是“男儿中的黛玉”;三是秦钟与黛玉的体质相近,都是属于“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秦钟很早就病死了。 当然,另一个更为直接的暗示就是:晴雯也是病死的。 显然,高鹗是理解到了这一层面的。因此,他就据此给黛玉设计了一个病死潇湘馆的结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高鹗为林黛玉设计的结局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忠实的体现原作的原意。 但是,林黛玉真的是病死的吗?我刚才说了,高鹗的设计忠实体现了曹雪芹的原意,但并没有说他的这个“忠实”就是“确实”。 其实,我想说的是,林黛玉的确一直是“多病的身”,再加上她和宝玉爱情的这块“心病”,身体肯定是不会好的。但并不因此而就能够确定她是病死的。 在我看来,洋洋大观的红学研究确实取得了丰硕而不可否定的成果。但是,红学研究也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如那句著名的广告语所说的: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很多时候,红学家们沉迷于《红楼梦》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智力迷宫而不可自拔,沾沾自喜,反而迷失了基本的方向。这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关于林黛玉的结局。有很大一部分人满意于高鹗版本的悲剧力量,认可了这个结局。但是,也有不同意见,比如近来研究红学而声名大噪者刘心武先生,他就认为,林黛玉是“自沉而死”的,也就是投水自尽。应该说这样的结论是大胆而新颖,我赞同刘心武先生的黛玉“自尽”说,但是,并不赞同投水自尽的说法。我们既然是研究《红楼梦》,那么,就切忌迷失在关于《红楼梦》各种或实证或考据或猎奇的资料里,而要紧扣文本。如果我们承认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的原作,那么,就应该重视作者的原意。 我们都知道,第五回是《红楼梦》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其重要性就在于它几乎揭示了小说主要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因此,要探寻林黛玉的结局,还是要回到文本层面上来。关于林黛玉的结局,第五回写得明明白白,就在“钗黛合一”的判词和红楼梦曲枉凝眉里。枉凝眉这首曲词,暗示了宝黛爱情的悲剧性结局。而“钗黛合一”判词则指出了黛玉的归宿,这就是所谓的“玉带林中挂”,配图为:“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按照以往红学的理解,这句话是说贾宝玉一生牵挂着林黛玉。而这样的解释是非常牵强的,关于林黛玉的结局的诗,为什么要理解为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呢?是不是有点跑题?或者说钻牛角尖?“玉带林”按照谐音倒过来读就是“林黛玉”,而且,我们是否应该特别关注判词里的“挂”字和配图里的“悬”字,黛玉“悬”“挂”在枯木之上,其实,林黛玉的结局已经非常清晰了,那就是:在林中上吊而死。 根据历来红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完全可以想见黛玉在后四十回的现状: 贾母病逝,唯一支持她和宝玉结合的顶梁柱坍塌了。舅舅贾政虽然疼爱她,但毕竟因为身份、礼节等因素难以沟通。而一直主张“金玉良缘”的王夫人、王熙凤乃至薛姨妈等人逐渐占据上风,黛玉昔日能够享受到的“礼遇”日渐下降,白眼也越来越多。此时,聪明绝顶的林黛玉不可能不知道自己与宝玉的爱情已经没有指望了。于是,这个心高气傲而又双病(疾病与心病)缠身的姑娘在“还干了眼泪”(因为在宝玉和宝钗结婚之后,非常懂得自尊自爱的黛玉认为自己已经没有资格为宝玉流泪了)之后,选择了在一个凄清的夜晚,在大观园某个角落一片密林之中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在我看来,这样的结局才是曹雪芹的本意。首先,这符合小说人物的结局安排。在《红楼梦》的前五回,曹雪芹其实已经为所有人物设计了最终各回本位的神话结局。比如贾宝玉就又回到无稽崖青埂峰下成为那块“石头”,那么,作为木石前盟的另一个主角黛玉的归宿当然也应该是深山密林中的“绛珠草”了。其次,这符合黛玉高傲的性格。以黛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是不可能低声下气寄人篱下看着自己的爱人和别人成亲的,她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以死来做个了断。第三,林黛玉的死亡与《红楼梦》的大结局相呼应。林黛玉于林中自尽,与小说第五回红楼梦曲收尾飞鸟各投林有呼应之意。曲中有“好一似食尽鸟投林”之语,似乎就是以黛玉的林中自尽来宣告着红楼一梦的破灭和众人大限的来临。 相关:《葬花词》隐喻林黛玉之死《红楼梦》是一部脏话连篇的名著贾府无耻侵吞了林黛玉家巨额财产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门第大PK《红楼梦》的谐音艺术《红楼梦》中何谓“钗黛合一”?揭秘《红楼梦》中贾元春之死真相揭秘红楼梦中贾府事败被抄真相刘心武谓秦可卿卧室陈设说明什么《红楼梦》中秦可卿真的是公主吗揭秘“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真相贾母王夫人关于贾宝玉婚姻的争斗贾母喜欢薛宝钗吗?如何客观看待薛宝钗贾赦贾政是否贾母亲生子?薛宝钗到底爱不爱贾宝玉?贾母为何力主贾宝玉林黛玉结合薛宝钗到底有多“厚道”?《红楼梦》中贾府的靠山是谁?贾母为何如此疼爱林黛玉?林黛玉果真是“小心眼儿”吗?王夫人是如何“挤兑”林黛玉的?王夫人果真是“菩萨心肠”?《红楼梦》中贾母是怎样的人?为刘心武红学研究纠正一个错误薛宝钗为何“落选”?《红楼梦》中贾母如何破金玉良缘金玉良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余秋雨谓中国文化是小人文化?《红楼梦》散失犹如维纳斯断臂贾府后来“中兴”了吗?贾宝玉薛宝钗的婚姻是无性婚姻吗揭秘薛宝钗的结局贾宝玉为何是“古今第一淫人”? 《红楼梦》“四春”新解《红楼梦》书名辨析《水浒》与存在主义武松的原型是孙悟空周瑜论 关羽因赤兔马老迈而被俘《西游记》是一场游戏春秋战国时期“晚婚模范”郑武公为何不喜欢余秋雨?MJ,在你离开的时候爱上你中国最早被贬为“猪”的君王秦国的“发家史”秦国和赵国的祖先是“混血儿”秦国和赵国到底啥关系?中国最早的“和亲”事件孔子为何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秦始皇先祖是中国最早的快车手中国历史上首例“父夺子妻”事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兄妹乱伦事件 毛泽东的收入和支出 江青早年的上海滩经历 鲁迅和周作人决裂的真相 二战时期“慰安妇”的由来 毛泽东曾经狠批“秘书代写”现象 毛泽东对三任妻子的不同评价 毛泽东和女儿的相认信毛泽东的“八大”开幕词谁写的

C. 多少遗憾,都付断壁残垣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垣
骑着毛驴修长城

1945年日本投降,清华大学迁回北平。梁思成提出,由中国营造学社与清华大学合办中国建筑研究所,专门从事古建筑的勘察测绘工作。罗哲文获梁思成特许,破格成为中国建筑研究所的研究生,同时担任清华建筑系主任助理。罗哲文还协助梁思成编印了《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100多页的书,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油印,罗哲文就在钢板蜡纸上一笔一画刻写出来。

1950年,27岁的罗哲文调到国家文物局,任文物处业务秘书,他成了局里最年轻的古建筑专家。1952年郭沫若提议开发长城,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把“修长城”的任务交给了罗哲文。这一修就是几十年,长城,成为罗哲文一生魂牵梦萦的事业。

长城经历两千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保存完整的段落已不多。他选择了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3个重点段落,展开艰苦的实地勘察,每天骑着毛驴上山,经常和衣睡在荒草地里。3个月后,罗哲文拿出一份八达岭长城维修计划。梁思成抱病看完罗哲文绘制的草图,在图上批了“整旧如旧”的意见。“老师提的意见,对我以后几十年的文物维修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他说古建筑维修要有古意,不要全都换成新砖、新石,不要用洋灰……‘故垒斜阳’更觉有味儿。”1953年国庆节,修缮后的八达岭长城向游客开放,罗哲文和他的小毛驴又开始向嘉峪关、金山岭、慕田峪等地进发。金山岭长城是单面墙,罗哲文用山羊把砖驮上去,一只山羊一次只能驮两块砖。他还爬过很多险隘之地,“有一些地方单用脚上不去,要手脚并用,上面抓着,下面蹬着,才能上去,我曾经差一点摔死了。”

1984年,邓小平为长城保护工作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1985年,罗哲文和另外几位专家共同起草报告,申报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当年年底,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一直到2003年,罗哲文还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带领考察团西出玉门关,沿丝绸之路寻访汉代长城遗址,并穿越了“死亡之海”罗布泊。一生为长城奔走,罗哲文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为保旧城上书周恩来

1954年初,有一天罗哲文突然接到郑振铎的通知,让他赶快去北海团城,整理一份包括测绘图纸、文献资料、文物照片在内的完整资料,尽快在《文物保护参考》杂志上发表。罗哲文知道,这是为了保护北京旧城,漫长而艰难的战役。他的老师梁思成,在解放军进城之初就呼吁,一定要尽力保护旧城古建。然而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热潮和随之而来的政治运动面前,旧城被大面积拆除,师生俩都心痛不已。有一次中南海里盖新楼,要占清音阁那块地,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特别要求,请国家文物局的同志先来鉴定一下。罗哲文就代表文物局前去勘察,认为清音阁是珍贵的文物,如果一定要拆,最好把物件分类编号,异地恢复。这个意见获得批准,清音阁最后搬到陶然亭公园重建,成为新中国最早异地搬迁的文物古建。

但是同样珍贵的北海团城,遇到拆迁令,就颇费了一番周折。当时有领导人认为,北京城要改善交通,马路一定要笔直宽阔,团城挡了路,要拆。罗哲文找梁思成想办法,梁思成请了苏联专家参观团城,上书说情也不行,最后一直惊动了周恩来,才决定将中南海的西北围墙向南移数十米,计划要修的马路也顺势南移,这才避开了团城。

1966年,“文革”开始,北京古建再遭劫难。有关部门下令,为了修地铁,需要拆掉建国门西南角的古观象台遗址。已被批为“臭老九”的罗哲文急坏了,自己带着相机和测绘仪去建国门测绘摄影,又联合北京天文馆的专家,起草了一份《关于保护古观象台的报告》,又以“革命群众”的名义,把报告转送到了周恩来的案头。周恩来下令地铁施工绕开古观象台,还专门拨了一笔经费,用于古观象台的地基加固。

“文革”风雨中,罗哲文尽自己所能,保护了一批古建筑免于破坏,但更多的珍贵文物遗址还是被砸毁拆掉了。他自己也因为几次向周恩来上书,被造反派盯上。造反派从罗哲文的档案里发现,罗哲文父亲罗树培当年是靖国军里“手持双枪”的营长,而江青说过,小说《红岩》里的“双枪老太婆是土匪”——“双枪”胡乱一联系,罗哲文就被打成了“土匪的儿子”,遣送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为保护古建和长城一生奔忙

《罗哲文传》作者张海燕认为,罗哲文对中国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贡献,绝不逊于他的老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大家愿意说梁林,是因为梁林的身上光环太多了,而罗老先生没有。这个时代,很多人会‘选择性遗忘’,而我希望,我们能把罗老记住得久一些。”

罗哲文生前似乎对此不以为意,他曾手书一幅字,写的是梁思成的诗:

登山一马当先,岂敢冒充少年。

只因唯恐落后,所以拼命向前。

晚年罗哲文恰如诗中所述,像年轻时一样四处奔忙,一刻不愿停歇。在推进文保工作的策略上,罗哲文与梁思成不同:梁是“泣血痛哭”,罗则赞同政府主导、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办法,努力推进更多“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想的是“多保护一个总比不保护好”。罗哲文的弟子马炳坚说,老人有时一早上要赶两个会,家里电话一天到晚响个不停。可请他去开会的人“一半尊重他的意见,另一半只是听听,该怎么修还怎么修。”开完会回来,罗哲文有时会对马炳坚感叹一声:“我被当幌子了。”

他的无奈和遗憾还有很多——京杭大运河申遗、蜀道申遗、在日本奈良为梁思成塑像,是三件罗哲文生前想做而未完成的事。他一直记着北京老城墙被拆时,梁思成失声痛哭的样子:“拆城墙就像扒我的皮,抽我的血。”1969年有一天,罗哲文路过西直门,看到城楼上搭起了脚手架,大惊。一打听才知道,西直门瓮城被列为“破四旧”对象,要拆。罗哲文没办法,拿个相机每天去拍,眼看着城楼变瓦砾。那时梁思成已经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很多朋友和学生怕被牵连,都避而不见。罗哲文去医院探望梁思成,两人无语垂泪。

2012年初,北总布胡同24号院也被拆了,这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病床上的罗哲文还在念叨,他原本以为这次拆房子,是要在原址上建梁思成纪念馆的。

D. 1982年中国有什么大新闻

4月25日——以色列军队完全撤出西奈半岛。
5月10日——香港地铁荃湾线(现称港铁荃湾线)通车。
5月20日——尤德宣誓出任香港总督。
5月21日——中国男子羽毛球队首获汤姆斯杯。
5月29日——香港暴雨成灾,20人死亡
5月21日——中国大陆正式成立国家体改委。
5月31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爆发海战。
6月6日——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全面入侵。
6月11日——斯皮尔博格《E.T.》发行日,故这一天被定为片子中那可爱善良的小E.T.的生日。
6月15日——马尔维纳斯群岛(即福克兰群岛)的阿根廷驻军向英国军队投降,英阿马岛战争结束。
8月3日——法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8月8日——九巴取消13D,14及15路线的“半直通路线”称呼。
9月15日——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
11月23日——安德罗波夫出任苏共总书记。
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另外《义勇军进行曲》被恢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出生
1月1日——林智胜,台湾棒球选手。
1月19日——张韶涵,台湾歌手。
1月25日——李逸朗,香港歌手。
2月6日——吕建中,台湾流行音乐创作歌手。
2月8日——洪巧玲,菲律宾选美皇后,04年国际华裔小姐季军。
2月24日——陈法拉,香港艺人,05年国际华裔小姐亚军。
3月14日——朱木炎,台湾跆拳道选手。
3月24日——彭于晏,台湾演员。
4月13日——卫兰,香港歌手
4月13日——卫诗,香港歌手
5月2日——施治,捷克门将
6月11日——梁又琳,台湾演员。
6月19日——郑元畅,台湾演员。
6月25日——Rain,韩国男歌手。
8月27日——侯湘婷,台湾女歌手、演员。
9月3日——文泽尔,推理小说家。
9月5日——王心凌,台湾歌手
9月9日——大冢爱,日本女歌手
9月20日——胡歌,中国演员。
9月22日——蒋雅文,香港歌手。
10月15日--唐素琪,香港女歌手、模特儿
10月16日——泳儿,香港歌手。
10月21日——李慧思,香港模特儿。
10月24日——简毓瑾,为台湾女羽球选手。
10月29日——林依晨,台湾演员、歌手。
11月8日——千田爱纱,日本出身的台湾艺人
11月22日——蔡卓妍,香港歌手及演员,香港女子团体Twins成员。
12月4日——董荷斌,荷兰籍华裔赛车手
12月20日——张杰,中国人气歌手,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新都

逝世
1月18日——黄现璠,中国民族学家(1899年出生)
3月6日——艾茵·兰德,作家和哲学家(1905年出生)
10月18日——贝丝·杜鲁门,美国第一夫人。(1885年出生)
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苏共中央总书记。(1906年出生)
12月20日——阿图尔·鲁宾斯坦,犹太裔波兰出生美国籍钢琴大师、音乐家(1887年1月28日出生)

E. 找一篇鲁迅的文章高手请进……

鲁迅先生的《风波》里的场景貌似是你上面描述的那样(但又有些不一样),请你先看看原文,我再帮你找找,可否?

F. 芽盾简介20字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G. 郎损的郎损生平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淫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这样,便有最初的翻译《衣食住》(卡本脱著)问世。不久,又到国文部编写《中国寓言》,一面也参与《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这时连续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1月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当时,茅盾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的探讨、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度,茅盾发表的译著约130余篇。他以充沛的精力,致力于文学革命活动。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守旧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了该刊的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2年后,曾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这时期,也曾先后在党所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直接投身于群众革命运动。 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后,茅盾和恽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1925年底,茅盾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
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从4月至7月间,为该刊撰写社论、述评30余篇。 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
1927年9月,发表《幻灭》,至1928年6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同年7月,离上海去日本,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客居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1931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鲁迅和茅盾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1932年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和《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传来,鲁迅、茅盾等8名作家发起《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7月,致电南京政府营救被监禁的国际工联的牛兰夫妇。
1934年9月,茅盾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路。1936年2月,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与茅盾发出致中共中央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同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27至1937年,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这期间,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子夜》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它的出版,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史途程上的里程碑。瞿秋白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与国货年》)。与此同时,还完成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的创作;翻译了丹钦科的《文凭》和吉洪诺夫的《战争》等书;此外还在《申报·自由谈》、《太白》、《文学》等刊物上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
1937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又为在香港复刊的《立报》编辑副刊《言林》。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里跑?》),便是这时完成的。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茅盾被推举为委长。1940年,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反动面目日益显露,茅盾被迫于 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在《中国文化》、《大众文艺》等报刊撰文多篇。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逆流日趋严重,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茅盾为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攻占香港,茅盾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离开香港辗转达桂林。在桂林的9个月期间,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1942年底再赴重庆。1943年8月起,长篇《走上岗位》陆续发表(未完成);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的创作,并于9月在重庆上演。这一年的6月,进步的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抗战胜利后,茅盾于1946年3月离开重庆,经广州、香港,5月到达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在香港期间,曾连续发表《应走和平民主路线》《认清国情》等讲演。6月,和上海进步文化界一起呼吁和平,发表《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7月,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后,茅盾等致电国际人权保障会,揭露国民党罪行;10月,沈钧儒、茅盾等发表《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译的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出版。同年末,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离上海赴苏联访问。1947年1月起《游苏日记》陆续发表。4月,从苏联归国到达上海。这次访问,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愈加残酷地实行法西斯统治,茅盾被迫于1947年末再赴香港。
1948年5月,茅盾等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在同年6 月,茅盾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吁请海内外同胞团结起来,促成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7月,参与了《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在香港复刊的《文汇报·文艺周刊》。长篇小说《锻炼》便是在该刊连载的,此外还写作了一些短篇,并完成了《脱险杂记》。同年底,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茅盾夫妇离香港,经大连、沈阳,于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的报告。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考验中,茅盾始终与党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的著述计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茅盾诗词》(包括建国前的部分),晚年,经受着病衰的苦痛,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
茅盾的著作,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计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脱险杂记》、《茅盾论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茅盾文艺评论集》、《茅盾译文选集》、《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神话研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长篇《锻炼》等。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恳切地向党提出:“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H. 要张晓风茅盾篇(全)

张晓风,笔名晓风,桑科,可叵,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它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作品富有人道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近年因笃信基督教,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 她曾主编《论坛报》副刊、《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散文卷》。其作品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编剧金鼎奖、香港基督教文学奖、台湾文艺散文奖等。

张晓风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叹人生的虚无,亦不沉溺于文字的晦涩,其字里行间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伟之气、侠士之风,而又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纤细柔情。张晓风的文章里,有独立山顶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氲梅香中的梅妃,还有在红地待毯那端默默坚宁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读到汉代的史传、唐朝的诗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戏曲。她的行文善用知性来提升感性,视野上亦将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双透视平常的慧眼,将琐碎枰凡的生活,品出美丽、典雅、温柔。 同时在戏剧领域也颇有贡献。自1971年至1977年,张晓风创作了《画爱》、《第五墙》、《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戏剧,她不仅创作戏剧,还亲自参加演出。她的戏剧具有浓郁的“现代”色彩。

著有小说:《白手帕》、《红手帕》、《梅 兰 竹 菊》;科幻小说:《潘渡娜》;散文:《初雪》、《孤意与深情》、《她曾教过我》、《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那部车子》、《绿色的书筒》、《爱情篇》、《饮啄篇》、《衣履篇》、《春之怀古》、《步下红毯之后》、《圣经之拓片》、《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只因为年轻啊》、《地毯的那一端》、《大型家家酒》、《花之笔记》等。

张晓风经典散文集有:

地毯的那一端 初雪 孤意与深情

她曾教过我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那部车子

大型家家酒 绿色的书简 爱情篇

饮啄篇 衣履篇 春之怀古

花之笔记 步下红毯之后 圣诞之拓片 生命生命

大音 母亲的羽衣 好艳丽的一块土

种种有情 梅妃 一路行去

情怀 替古人担忧 生活赋

画睛 有些人 魔季

回到家里 光环 雨天的书

秋天·秋天 细细的潮音 小小的烛光

归去 我喜欢 我有

咏物篇 不能被增加的人 人物篇

遇见 我在 第遇节

月,阙也 情怀 描容

矛盾篇(之一) 矛盾篇(之二) 矛盾篇(之三)

只因为年轻啊 一句好话

你要做什么 从你美丽的流域 回首风烟

鼻子底下就是路 林中杂想 谁敢?

眼种四则 动情二章 想要道谢的时刻

幸亏 玉想 故事行 老师,这样,可以吗? 初心

错误 河飞记 仗美执言

值得欢喜赞叹的《欢喜赞叹》 溯洄 火中取莲

张晓风文集下载地址: http://www.stupai.com/down/book/j/200604/1923.html

书籍目录:作品文集+

《九十年散文选》、《三弦》、《大地之歌》、《小说教室》、《张晓风中华现代文学大系》、《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贰):台湾一九八九 ~ 二○○三‧散文卷》、《心系》、《文学选粹》、《他?她?》、《玉想》、《再生缘》、《地毯的那一端》、《如果你有一首歌》、《安全感》、《有情人》、《有情天地》、《血笛》、《你的侧影好美》、《你还没有爱过》、《我在》、《我知道你是谁》、《步下红毯之后》、《武陵人》、《花之笔记》、《非非集》、《幽默五十三号》、《星星都已经到齐了》、《哲思小品》、《哭墙》、《桑科有话要说》、《祖母的宝盆》、《动物园中的祈祷室》、《问题小说》、《张晓风精选集》、《从你美丽的流域》、《第一篇诗》、《第五墙》、《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通菜与通婚》、《画爱》、《给你莹莹》、《乡音千里》、《黑纱》、《爱在深秋》、《愁乡石》、《舅妈只会说一句话》、《诗诗、晴晴与我》、《与爱同行》、《蜜蜜》、《晓风小说集》、《晓个风自选》等。《行道树》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

自1971年至1977年,张晓风创作了《画爱》、《第五墙》、《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戏剧,她不仅创作戏剧,还亲自参加演出。她的戏剧具有浓郁的“现代”色彩。

茅盾简介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

茅盾生平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淫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这样,便有最初的翻译《衣食住》(卡本脱著)问世。不久,又到国文部编写《中国寓言》,一面也参与《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这时连续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1月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当时,茅盾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的探讨、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度,茅盾发表的译著约130余篇。他以充沛的精力,致力于文学革命活动。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守旧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了该刊的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2年后,曾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这时期,也曾先后在党所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直接投身于群众革命运动。 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后,茅盾和恽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1925年底,茅盾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

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从4月至7月间,为该刊撰写社论、述评30余篇。 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

1927年9月,发表《幻灭》,至1928年6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同年7月,离上海去日本,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客居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1931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鲁迅和茅盾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1932年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和《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传来,鲁迅、茅盾等8名作家发起《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7月,致电南京政府营救被监禁的国际工联的牛兰夫妇。

1934年9月,茅盾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路。1936年2月,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与茅盾发出致中共中央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同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27至1937年,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这期间,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子夜》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它的出版,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史途程上的里程碑。瞿秋白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与国货年》)。与此同时,还完成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的创作;翻译了丹钦科的《文凭》和吉洪诺夫的《战争》等书;此外还在《申报·自由谈》、《太白》、《文学》等刊物上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

1937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又为在香港复刊的《立报》编辑副刊《言林》。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里跑?》),便是这时完成的。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茅盾被推举为委长。1940年,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反动面目日益显露,茅盾被迫于 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在《中国文化》、《大众文艺》等报刊撰文多篇。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逆流日趋严重,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茅盾为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攻占香港,茅盾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离开香港辗转达桂林。在桂林的9个月期间,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1942年底再赴重庆。1943年8月起,长篇《走上岗位》陆续发表(未完成);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的创作,并于9月在重庆上演。这一年的6月,进步的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抗战胜利后,茅盾于1946年3月离开重庆,经广州、香港,5月到达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在香港期间,曾连续发表《应走和平民主路线》《认清国情》等讲演。6月,和上海进步文化界一起呼吁和平,发表《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7月,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后,茅盾等致电国际人权保障会,揭露国民党罪行;10月,沈钧儒、茅盾等发表《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译的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出版。同年末,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离上海赴苏联访问。1947年1月起《游苏日记》陆续发表。4月,从苏联归国到达上海。这次访问,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愈加残酷地实行法西斯统治,茅盾被迫于1947年末再赴香港。

1948年5月,茅盾等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在同年6 月,茅盾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吁请海内外同胞团结起来,促成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7月,参与了《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在香港复刊的《文汇报·文艺周刊》。长篇小说《锻炼》便是在该刊连载的,此外还写作了一些短篇,并完成了《脱险杂记》。同年底,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茅盾夫妇离香港,经大连、沈阳,于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的报告。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考验中,茅盾始终与党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的著述计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茅盾诗词》(包括建国前的部分),晚年,经受着病衰的苦痛,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

茅盾的著作,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计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脱险杂记》、《茅盾论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茅盾文艺评论集》、《茅盾译文选集》、《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神话研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长篇《锻炼》等。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恳切地向党提出:“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主要作品

经典名作

【长篇小说】:

《子夜》、《蚀》三部曲、《腐蚀》、《虹》、《锻炼》、《霜叶红似二月花》、《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多角关系》

【短篇小说】:

《报施》、《创造》、《春蚕》、 《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烟云》、《有志者》、《自杀》

【散文】:

《白杨礼赞》、《卖豆腐的哨子》、《人造丝》、《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鞭炮声中》 、《谈月亮》 、《雾中偶记》、《大地山河》

《子夜》出版于1933年6月,震动了中国文坛,瞿秋白把这一年称为“子夜年”,可见它的影响之大。这部长篇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和破坏人民的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掮客的活动,中小民族工业被吞并,公债场上惊心动魄的斗法,各色地主的行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风云,反映了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风貌。茅盾以《子夜》这部长篇杰作的创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I. 有介绍矛盾的资料么

茅盾生平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 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 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 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 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 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 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 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 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 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 态小说两相结合。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这部写于70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草稿,它的巴尔札 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旧说部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80 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这并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 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色。绕开茅盾是不成的,试图把一个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样不成。另外,每一代的文学承传 是“积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对上一代“狂轰乱炸”,采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头来你会发现手中仅剩 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们永远要为获得现代知识的ABC 而缴纳昂贵的“学费”。实际上,后现代派的作品与评论,并没有把现代 派的一切都扫荡干净呀!现代派对写实派也不像人们想的是扫地出门。我们今天读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们“寓言”式的 结构的同时,会觉得故事、环境、人物这些小说的基本因素仍然活泼泼地存在着,它们只会变形,而不会彻底消失。茅盾小说的意 义正在这里。

阅读全文

与我给江青当秘书有声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都市猎魔人小说 浏览:149
男主角有个养成系统的小说 浏览:401
古代姓龙的将军的小说 浏览:507
经典鉴宝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102
三男一女现代小说有那些 浏览:628
神控天下小说排行榜Ek巧克力 浏览:474
免费穿越小说煞妃很嚣张 浏览:478
玉儿有声小说 浏览:528
小说斩情丝正版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986
超级废柴的主角玄幻小说 浏览:550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鉴赏题 浏览:655
回到古代当夫子小说 浏览:958
重生穿越水浒的小说 浏览:734
魔爪小说阅读器官方 浏览:479
买女主的小说 浏览:65
女主古代重生文排行榜完本小说下载 浏览:550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有声小说打包下载 浏览:615
航天玄幻小说 浏览:535
主角收母的小说 浏览:28
好男人培养系统玫瑰小说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