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海音小说代表作什么最为著名
《城南旧事》(里包括被选入中小学课本的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
Ⅱ 林海音作品
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里说:“这几年来,我陆续的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妇女的悲剧。有人对此评价说:“她的写作大都是针对妇女问题。但她往往能从世界性妇女问题的症结,来思考今日台湾妇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达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做老一辈女作家的灵魂性人物,那么可以说,由于时代潮流的限制,她们较少反叛性,她们的控诉和抗议是温和与微弱的。”林海音的小说内容大抵是童年回忆中的“城南旧事”,小说中或深或浅含有自传的痕迹。但是它的境地并不是窄狭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说是以小见大,从《城南旧事》可以窥见时代风云。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台湾文坛也有一定的影响。 她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刊登在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冬阳 童年 骆驼队——《城南旧事》出版后记(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Ⅲ 林海音写了哪些作品
《林海音文集--晓云》
《林海音文集》
《林海音文集--金鲤鱼的百专裥裙》
《林属海音文集--英子的乡恋》
《林海音文集--生命的风铃》
《城南旧影——林海音自传》
《英子的心》
小说:《晓云》、《英子的乡恋》、《生命的风铃》、《城南旧事》、《英子的心》、《冬青树》、《琼君》、《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血的故事》,散文:《秋游狮头山》、《 吹箫的人》、《悼钟理和先生》、《念远方的沉樱》、《虎坊桥》、《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 童年· 骆驼队》、《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窃读记》。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代表作:《城南旧事》。
Ⅳ 林海音有哪些文学作品呢
小说:《晓云》《英子的乡恋》《生命的风铃》《城南旧事》《英子的心》《冬青树》《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 《血的故事》 《琼君》 《驴打滚儿》
散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吹箫的人》《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 童年· 骆驼队》《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窃读记》《秋游狮头山》《 悼钟理和先生》《 念远方的沉樱》《虎坊桥》。
代表作:《城南旧事》《窃读记》。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1972)、《两地》(1966)、《作客美国》(1966)、《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书坊边》(1987)。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1955)。
短篇小说集《烛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旧事》(1960)、《绿藻与咸蛋》(1957)。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1959)、《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1968)、《林海音自选集》(1975)、《林海音童话集》(1987)。 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
《金鲤鱼的百裥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机》(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们看海去》(1996)《驴打滚》(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旧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其中《窃读记》编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冬阳·童年·骆驼队》编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爸爸的花儿落了》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Ⅳ 林海音的所有作品
1、《绿藻与咸蛋》
《绿藻与咸蛋》是一本短篇小说集,里面选录像了“绿藻与咸蛋”、“伸会”等13则短篇小说,多是林海音搬到台湾后的生活小品。
小题材孕育了林海音的大抱负,她伸展触角、多方取材,娴熟的挪用象徵每排情节,结构巧妙更成就了逗人进胜的戏剧性。在《绿类与咸蛋》中,一篇别开生面的教育小说,首开和类型先例,深切的人道关怀,通过洗鍊文笔,悲敏而不流於滥情。
2、《晓云》
《晓云》是林海音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的名篇之一,林海音描写了一个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高中毕业女生晓云当家教并与男主人相恋的故事。
笔下,晓云心思细腻、敏感而又身体孱弱,却不失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向往与追求。但在那个虽然没有任何爱情成分的婚姻组合面前,她那纯洁的爱情仍然显得苍白无力,转瞬即逝。 除《晓云》外,本书还收录了林海音的中长篇小说经典《晚晴》和《孟珠的旅程》。
3、《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4、《春风》
《春风》讲述了一个办学有成的女校长,桃李满天下,却在婚姻上力不从心,她文弱的丈夫于外地另筑爱巢,且和另外一个女人无声无息地养了一个女儿。这部长篇描写了爱情与婚姻中的牺牲和不幸。
5、《婚姻的故事》
《婚姻的故事》是林海音的自传体爱情小说,通过描述婆母、姨娘、“我”和妯娌、友人的不同婚姻,写出了多桩婚姻的扭曲和双方的不幸。
Ⅵ 林海音还写过哪些作品
《林海音文集--晓云》
《林海音文集》
《林海音文集--金鲤鱼的百裥裙》
《林海音文集--英子的乡恋》
《林海音文集--生命的风铃》
《城南旧影——林海音自传》
《英子的心》
小说:《晓云》、《英子的乡恋》、《生命的风铃》、《城南旧事》、《英子的心》、《冬青树》、《琼君》、《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血的故事》,散文:《秋游狮头山》、《 吹箫的人》、《悼钟理和先生》、《念远方的沉樱》、《虎坊桥》、《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 童年· 骆驼队》、《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窃读记》。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代表作:《城南旧事》。
Ⅶ 林海音作品精编的主要作品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1972)、《两地》(1966)、《作客美国》(1966)、《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书坊边》(1987)。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1955)。短篇小说集《烛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旧事》(1960)、《绿藻与咸蛋》(1957)。长篇小说《春风》、《晓云》(1959)、《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1968)、《林海音自选集》(1975)、《林海音童话集》(1987)。《金鲤鱼的百裥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机》(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们看海去》(1996)《驴打滚》(1996)《林海音文集》(1997)《城南旧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代表作:《城南旧事》(1960)林海音(1918--2001)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Ⅷ 林海音的作品
小说:《晓云》《英子的乡恋》《生命的风铃》《城南旧事》《英子的心》《冬青树》《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 《血的故事》 《琼君》 《驴打滚儿》 散文:《 吹箫的人》《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 童年· 骆驼队》《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窃读记》《秋游狮头山》《 悼钟理和先生》《 念远方的沉樱》《虎坊桥》。 代表作:《城南旧事》《窃读记》。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1972)、《两地》(1966)、《作客美国》(1966)、《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书坊边》(1987)。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1955)。 短篇小说集《烛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旧事》(1960)、《绿藻与咸蛋》(1957)。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1959)、《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1968)、《林海音自选集》(1975)、《林海音童话集》(1987)。 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 《金鲤鱼的百裥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机》(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们看海去》(1996)《驴打滚》(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旧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Ⅸ 林海音有哪些作品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相关作品介绍:
《林海音文集--晓云》
《林海音文集》
《林海音文集--金鲤鱼的百裥裙》
《林海音文集--英子的乡恋》
《林海音文集--生命的风铃》
《城南旧影——林海音自传》
《英子的心》
Ⅹ 林海音有声小说有哪些
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金鲤鱼的百裥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