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包拯和寇准是不是同一个朝代的什么官位
包拯和寇准是同一个朝代的。包拯任职监察御史。寇准任职为三司使。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 、奎星 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寇准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九月,病逝于雷州。
(1)有声小说寇准扩展阅读:
历史事迹:
包拯
1、蹊田夺牛
嘉祐四年(1059年),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由于买土豪的财产,被包拯上章将其弹劾免官;由宋祁接任,包拯又弹劾他,宋祁被免后,就由包拯以枢密直学士之职暂任三司使。对此,欧阳说:“包拯是所谓牵牛踩踏了田而夺了人家的牛蹊田夺牛。
处罚已经很重了,可他又贪图肥缺来做那个职务,不也是过分了吗?”包拯因此待在家里,以躲避代理三司使的任命,仁宗不许。许久后,包拯才出府任职。
嘉祐六年(1061年)三月,升任给事中,正式担任三司使。 数日后,拜枢密副使。不久,调任礼部侍郎,但他推辞不受。
2、溘然长逝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 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Ⅱ 寇准不是山西人吗
寇凖(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凖的先祖曾居太原太谷昌平乡,后移居冯诩,最后迁至华州下邦。另外,今寇凖墓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左家村南一里许。封土高4米,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墓前立有“宋寇莱公墓”碑石一通。195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再者,关于“寇老西儿”:“老西儿”通常是大家对于山西人的特称。但现在人称寇准为“寇老西儿”却是源于后世评书的“误导”。比如评书大家刘兰芳在《杨家将》中对于寇准的描述,她在说寇准的台词时,会特意拉上山西腔,这才让人们觉得寇准是山西人,并将其称之为“寇老西儿”。但实际上寇准是地地道道的华州(今陕西渭南)人。所以现在的人们称寇准为“老西儿”确实是个“误会”!~~
Ⅲ 有没有讲寇准的有声小说
千秋是非话寇准 百家讲坛MP3版本‘’
或者是古今奇案
Ⅳ 寇准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那个刚正不阿、心忧国难的寇老西儿形象。殊不知,寇准虽忠却也奢靡无度。
据《宋史·寇准传》中描述:“(寇)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试想,在那个尚点灯燃烛的年代,寇准整晚醉生梦死,大点灯烛,那是何其的浪费。
《锦绣万花谷》又记载说,寇准一生都奢侈无比。他到各地为官,一旦离任,后任官员收拾房子,一准能看到厕所里结垢成堆的蜡油。
后来,司马光教育儿子时,就干脆以寇准的故事作为反面典型,动辄以“近世寇莱公(准)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等为说教之词。没想这一招还真灵,司马光还真以此教育出了一个勤俭持家、行为低调的司马康出来。
澶渊退辽
寇凖主要成就在于辽军围困时力劝宋真宗亲征,击退辽朝的进攻。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边书告急,京师震动,宋廷君臣惊慌失措,部分主政大臣主张迁都以避风险。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
寇凖力排众议,坚持真宗皇帝亲征。寇凖推举参知政事王钦若镇守天雄军(治今河北大名东北),雍王赵元份留守汴京,朝中文武随军出征。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寇准曾被指一生奢侈 司马光育儿以此为反面典型
Ⅳ 历史上的寇准为什么叫寇老西 是怎么死的
原因:
评书把寇准称为“寇老西儿”。现代人把山西人戏称为“老西儿”,对有些著名的山西人,冠以“X老西”,如阎锡山,也叫阎老西儿。
所以,评书是把寇准作为山西人了,而且刘兰芳还总是绘声绘色地用山西口音模拟寇准说话。看了《宋史》的《列传第四十》,才知道这是谬误。
死因是:1020年丁谓以莫须有的罪名向皇帝谗毁寇准,寇准被罢相远谪南疆,客死他乡。 闰九月初七日,寇准病死于雷州,终年62岁。
(5)有声小说寇准扩展阅读
客死雷州
寇凖遭贬,据说是丁谓等背着宋真宗干的。据《宋史·寇凖传》记载,寇凖被贬,真宗卧病不知,问左右的人为什么多日没见寇凖,左右臣僚都不敢回答实情。寇凖离开京城那天,大臣们由于害怕丁谓,都不敢去送行,只有王曙以“朋友之义”为寇凖饯行。
参知政事李迪十分愤懑,公然宣布自己与丁谓不共戴天,甚至持手板击打丁谓。李迪面奏皇帝痛斥丁谓之奸邪,力诉寇凖之蒙冤。寇凖再次罢相后,丁谓当了宰相,将寇凖一贬再贬。
乾兴元年(1022年),含冤负屈离开道州而向南部海滨雷州赴任。到任后,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但当地官员、百姓素来仰慕寇凖的为人,主动替他盖房,安排寓所。他在任上,除少数政务外,主要是读经释书,闲暇时写字、会友,每逢客至,则笑脸相迎,毫无权贵大官的样子。
天圣元年 (1023年)九月,寇凖病故于雷州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仁宗准奏。但因所拨费用有限,灵柩运至中途,钱已用完,只得寄埋洛阳巩县。
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仁宗为寇凖昭雪,恢复寇凖太子太傅、莱国公之职,赠中书令,谥号“忠愍”。寇凖得以归葬下邽。
皇祐元年(1049年),仁宗又令翰林学士孙抃为寇凖撰写了《莱国寇忠愍公旌忠之碑》,并亲笔为碑首篆书了“旌忠”二字。
Ⅵ 杨家将中的寇准是哪里人
寇准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Ⅶ 寇准为人刚正不阿,作为一代名相,为何会落得客死他乡的悲惨局面
中国历史千年,在皇权统治下的名臣数不胜数,忠臣们因为辅佐君王恪尽职守所以能够青史留名,但他们却命运多舛,没有得到善终。今天我们来说北宋名臣寇准,他为北宋兢兢业业为什么会客死他乡?寇准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在他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饱受人间疾苦。他刻苦努力,饱读诗书终不枉费他一片苦心。十九岁赶赴开封参加全国会试,他对答如流尽显才华,宋太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并破格录取他,就这样寇准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
在宋朝千疮百孔的时候,宋真宗再次让寇准回到京城。这时候大权已经落到刘皇后手中,她的弟弟依仗皇后弟弟的身份为非作歹,百姓苦不堪言。寇准不顾刘皇后的权势处死了他的弟弟,这让刘皇后对他痛恨不已,最后寇准被贬到雷州司户参军,他病死在岗位上。当时他已经六十三岁,一代忠臣寇准就这样客死他乡。寇准作为一代名相有这样的结局令人惋惜,你怎样评价寇准,欢迎留下评论?
Ⅷ 寇准是哪里人
您好 新年快乐 以下全部出只原创 完全手工打的 希望满意 一个中文系的学子希望得到你的 采纳 你的采纳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谢谢了 寇准是陕西人,而非山西人! 《宋史·寇准传》:“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下邽,即今陕西渭南。 八十年代初,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风靡了大江南北。对很多人来说,通过听评书,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杨家英烈精忠保国的赤胆忠心,也了解到了许多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其中就包括寇准的故事。很有意思一个问题是,评书把寇准称为“寇老西儿”。现代人把山西人戏称为“老西儿”,对有些著名的山西人,冠以“X老西”,如阎锡山,也叫阎老西儿。所以,评书是把寇准作为山西人了,而且刘兰芳还总是绘声绘色地用山西口音模拟寇准说话。 作为一个山西人,一直为有这样的“老乡”而骄傲。其实一直以来,我们是被误导了!!!
Ⅸ 历史上的寇准为什么叫寇老西
历史上的寇准为什么叫寇老西?
老西儿是对山西人的称呼
一是因为山西在地理位置上是太行山以西;
二是因为山西人爱吃醋,醋在古代为“醯”,读音为xī;
三是因为山西商人遍布天下,大家对山西商人的趣称。
而在他考进士的时候,有人告诉他皇帝喜欢老成持重的官员,所以他考进士的时候最好把年龄改的大一点。寇准却义正言辞的回答他,官员以信立身,以诚为本。怎么能够做这种违反道德的事情呢?寇准这个人的性格就是刚正不阿,眼里也容不得半点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