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关于《荣宝斋》的历史故事。
据有关史料所载,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后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 荣宝斋现在的新匾系我国著名书法家郭沫若所书。
2. 电视剧百年荣宝斋里为什么叫松鹤斋
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始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清光绪二十年(1894),由店主庄虎臣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将店名改为荣宝斋,至于松鹤堂可能是艺术需要的变化,但倒是松鹤楼。
3. 清朝的张幼林是谁
张幼林,都梁小说《荣宝斋》中人物,张李氏的独子。
《荣宝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家族奋斗”的故事。濒临破产的荣宝斋得以延续到今天,靠的是几代人的努力。在这本书里,作者从老东家张仰山开始,缓缓讲述了荣宝斋三代人的百年往事。这其中有同行的争斗,有战争的影响,有传奇的经历,也有店铺的经营与管理。
一家老店,两幅字画,百年风云,终成一品名斋。祖宗蒙荫,义仆辅佐,宽厚公平,才创商业传奇。三代人运用智慧和勇气延续了荣宝斋的生命。
(3)有声小说荣宝斋扩展阅读
著名作家、编剧都梁经典代表作,全新包装面市,全新升级,纪念典藏版。京味儿文化代表作,书写京城地标琉璃厂。
以真实事件为蓝本,描画出百年老店荣宝斋的商业传奇,再现老北京古玩一条街的兴衰史。“家国四部曲”系列全新包装上市,装帧精美,适合便携阅读,极具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都梁,上世纪50年代生人,因出版《亮剑》《血色浪漫》《狼烟北平》和《荣宝斋》而蜚声文坛。四部小说均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其中《亮剑》和《血色浪漫》红遍大江南北,《狼烟北平》和《荣宝斋》在北京地区极受欢迎。
都梁的作品类型多变,但每一部都有独特的情怀与力量。《亮剑》诠释了国之“军魂”,《血色浪漫》描述了一代人的奋斗史,《狼烟北平》可以当作爱国主义教材,《荣宝斋》则算是一部“家族企业”管理学巨作,其中饱含商业智慧和人生真谛。四部作品类型不同,但其主题却不出“家国”二字。
都梁笔下的人物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他成功地塑造了《亮剑》中的李云龙、赵刚、楚云飞,《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张海洋、袁军,《狼烟北平》中的文三儿、徐金戈、方景林,以及《荣宝斋》中张仰山、庄虎臣、张幼林等这些深受广大读者热烈追捧的人物形象。
都梁为人低调,神龙见首不见尾,人生经历颇为传奇。网上传闻,他当过兵,开过公司,做过老师,玩过石油,还有自己的影视公司,据说《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就是以他自己为原型创作而成的。
都梁创作小说稳健精细,因此周期比较长。2000年出版《亮剑》,2004年出版《血色浪漫》,2006年出版《狼烟北平》,2008年出版《荣宝斋》。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经过数次修改才最终定稿。2012年,《大崩溃》筹备四年后上市。
4. 百年荣宝斋的剧情简介
笔墨纸砚
指尖八十年沧桑事故
鼓笳笙萧 戏里三、五代风雨人生
目观看 耳倾听 声声断断说不尽 浓浓淡淡总关情
荣宝斋案头有乾坤 有声有色有真经
《百年荣宝斋》 是一部弘扬中国文化演变历程的故事 。荣宝斋品牌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全国知识分子心目之中的“朝圣之地”,参加科举的学子到了京城必来琉璃厂荣宝斋。荣宝斋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在当代文人知识分子心中坚起了一块文化诚信的金字招牌,人们可以通过荣宝斋这个窗口向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追溯。
本剧从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倒闭到荣宝斋建立, 几经战乱的洗礼,仍然矗立在京城,成为京城琉璃厂不能不说的故事。成为历代文人不能不知的老店。荣宝斋经营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源的活样本, 通过对荣宝斋这个百年老店历史的梳理及其经营者传奇人生的描绘,追踪近代史重大事件对历代名家作品背后经历的沧桑岁月的命运,以此向观众 展示出我国传统文化生命绵绵不绝的年轮轨迹 。
5. 求 荣宝斋 (小说)内容概括 尽量详细
《荣宝斋》:经营智慧谱就百年长歌
文房宝物、古玩字画、收藏旧理、商道成规,以及生意常识、人情事理……看都梁的《荣宝斋》,看出很多门道,但在这一串了悟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经营智慧四个字。
荣宝斋坐落在北京琉璃厂西街、享有“书画家之家” 的美誉,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它的前身名为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最初只是一家小南纸店,主要经营书画用纸和文房用具,并代客订购书画篆刻家的商业作品。1894年店名改为“荣宝斋”,此后的业务范围就扩大到了收藏领域。漫漫三百年,历经鸦片战争、满清覆亡、民国纷争、八年抗战、解放战争……琉璃厂无数老店都在风雨飘摇中不复存焉,唯有荣宝斋屹立至今,成为一张不朽的中国名片。
小说就从这一爿老店、两幅字画、三代同堂起笔,缓缓讲述荣宝斋的百年往事,描绘了老北京琉璃厂一带上至权贵巨贾、下至贩夫走卒的社会各层人等的生活,他们的故事铸就了荣宝斋的前世今生,正可谓宝斋传奇,青史无双。
为这部传奇落下第一笔墨的是掌柜庄虎臣,他在松竹斋入不敷出无以为继时临危受命,连续抛出两个锦囊:先以松竹斋近二百年的基业为抵押向俄国银行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而后在生意依然亏空势难逆转之时果断宣告松竹斋破产倒闭,避免了高额的贷金本息,另辟荣宝斋,还颇费周折请来当时皇上的老师翁同龢题写匾额,这不亚于今天媒体发布会请大腕嘉宾造声势的效果,更大的作用在于亮出政治底牌,抖擞精神,不容商家和买家小觑。这一招,可谓“起”。
庄虎臣成功的经营之道关键在于他的深谋远虑:要抓住大宗和长期的买主。他把“大”和“长”想到了极致,算盘就打到了官府里——制作缙绅,就是朝廷各府院、六部衙门七品以上的大小官吏名录,从官职、姓名到原籍都记得一清二楚,还有官员的官阶品级、顶服俸禄、钦定会典相见礼、加级记录。这种名录早已有之,但都不能“与时俱进”,有等于无。庄虎臣像如今的记者一样想方设法打探最新任制,时时更新缙绅,再经过精心印制包装,生意自然顺水顺风。这一招,可谓“承”。
店家诚信仁义,用人不疑,掌柜干活就尽心尽力,到了王仁山做掌柜时,形势更为坎坷,荣宝斋好容易在北京城里辟出一番天地,北伐战争后,国民政府迁都南京,达官贵人纷纷南下,北京客户大师流失。王仁山急则思变,决定在南京开设分店,而后租房子、登广告,三下两下就联系上了以前的老客户,热热闹闹地办了十来天的“荣宝斋文房用品展卖会”,大获成功,在南京立稳了脚跟。这一招,可谓“转”。
王仁山不只经营“硬件”,更精于包装“软件”。他和张大千的交情不一般,张大千成名之前,一次和王仁山喝酒时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当时临摹石涛、八大山人的画足可以假乱真,所以想在当时已经营名人字画的荣宝斋挂笔单。王仁山有些为难,荣宝斋从来没卖过仿作,估计东家不会答应,于是先拉着张大千去拜访了一下罗振玉,不想他的仿作竟连罗爷都没鉴别出来,张大千便有了“当代石涛”的美誉。王仁山陡生妙招,当时书画市场上溥心畲的画已经价格很高了,王仁山就建议东家把溥和张合在一起,在荣宝斋展出“‘南张北溥’画作联展”,北平的著名画家都到了场,琉璃厂半条街都沸腾起来。从此张大千书画的价码就抬上去了。这一招,可谓“合”。
以“起承转合”来概括荣宝斋的经营智慧,难免牵强,但荣宝斋如传奇般的历史,也的确经历了数度起承转合的波折。都梁为荣宝斋这一百年老字号撰史,遂成为其著书立说的第一人。小说厚重却不失生动,奇绝而不乏真实,荣宝斋经营智慧的辉煌也只有这样的书写才能绽放出历久而弥新的光彩。有道是:一爿老店,两幅字画,三代同堂,谱就百年往事;千般磨砺,十口相传,九死不悔,终成一品名斋。
6. 荣宝斋的作者简介
都梁,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少年参军,曾服役于坦克部队,几年后复员回京,做过教师、公务员、公司经理、石油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自由撰稿人。现定居北京市宣武区。 中文名:都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江苏 出生日期: 1954年 职业:自由撰稿人 主要成就: 2000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亮剑》 代表作品:《亮剑》、《血色浪漫》、《梦开始的地方》、《狼烟北平》等
7. 荣宝斋小说全文阅读
可以去购买 都梁 的小说《百年往事》,提倡阅读纸质书籍。
8. 百年荣宝斋秋月的结局
笔墨纸砚
指尖八十年沧桑事故
鼓笳笙萧 戏里三、五代风雨人生
目观看 耳倾听 声声断断说不尽 浓浓淡淡总关情
荣宝斋案头有乾坤 有声有色有真经
《百年荣宝斋》 是一部弘扬中国文化演变历程的故事 。荣宝斋品牌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全国知识分子心目之中的“朝圣之地”,参加科举的学子到了京城必来琉璃厂荣宝斋。荣宝斋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在当代文人知识分子心中坚起了一块文化诚信的金字招牌,人们可以通过荣宝斋这个窗口向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追溯。
本剧从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倒闭到荣宝斋建立, 几经战乱的洗礼,仍然矗立在京城,成为京城琉璃厂不能不说的故事。成为历代文人不能不知的老店。荣宝斋经营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源的活样本, 通过对荣宝斋这个百年老店历史的梳理及其经营者传奇人生的描绘,追踪近代史重大事件对历代名家作品背后经历的沧桑岁月的命运,以此向观众 展示出我国传统文化生命绵绵不绝的年轮轨迹 。
9. 话剧 杜拉拉升职记完整版
视频估计不好找吧
不过11月18日~22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
现在剩下的票很贵啊,300~580
10. 百年往事中荣宝斋为什么叫松鹤斋
《百年荣宝斋[1] 》根据都梁的小说《百年往事》改编而成。是一部弘扬中国文化演变历程的电视剧。[1] 荣宝斋品牌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全国知识分子心目之中的“朝圣之地”,参加科举的学子到了京城必来琉璃厂荣宝斋,荣宝斋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在当代文人知识分子心中坚起了一块文化诚信的金字招牌,人们可以通过荣宝斋这个窗口向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追溯。
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始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清光绪二十年(1894),由店主庄虎臣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将店名改为荣宝斋,至于松鹤堂可能是艺术需要的变化,但倒是松鹤楼。
网上的资料,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