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短篇小说评论范文

短篇小说评论范文

发布时间:2022-04-22 13:07:30

① 《两位少年与一位母亲》文学评论短文范文600字

首先两位少年都是这位母亲的的孩子?

② 对老人与海的评论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老人与海读后感 范文二:

桑提亚哥(Santiago)是个可怜的老头——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Hemingway)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海明威并没有给予老人成功,却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

老渔夫在海上一无所获地漂流了84天后钓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marlin),这是一条比他的渔船还长2英尺的鱼,是在拖着渔船整整两天两夜之后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运似乎并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鲨鱼,经过殊死的搏斗,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没有让老人桑提亚哥成功,却以光秃秃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我和你奉陪到死”——这个硬汉面对挑战如是说。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义所在,还有他趋向坚韧的力量。故事的头尾,都出现了名叫明诺林(Manolin)的男孩——他希望继承老人的事业。何止捕鱼的事业要被传承,这副铮铮铁骨又何尝不为我们所崇敬、所供奉、所学习呢。在老人的故事里为什么有这个孩子的出现?年轻,象征着力量和希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内心同样是年轻的。文中多次描写到狮子,阿非利加海滩上,狮子在笑闹嬉戏,它们浮现在老人的梦中,一直在老人的心中,同样揭示了老人永远不会老的意志。

海明威的这部小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这个骨头里留有几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

不妨将鲨鱼看作打击,吃掉你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说的:“它没有打败你,它没有。” ("He didn't beat you. Not the fish.")

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老人与海读后感 范文三:

“ 老人与海 ” 读后感 看了很多名著,一直都不敢妄加评论,并不完全因为怯懦,更多的是一种尊敬的心理;因为作为名著其实都有他深刻的一面,在看似平淡的书写里,透出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传世名著以散文和小说居多的原因,诗歌和评论就因为其鲜明地个性和观点,使其成为时势英雄,最后或者被利用成工具,或者因为时间的推移成为花瓶式的摆设。 看榕树下作者 “ 远处飘来一朵云 ” 的评论, “ 一朵云 ” 的年轻(我只是说思想),使她 / 他看到 “ 冰山在海上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 , “ 一朵云 ” 看到的也只是海明威所写的,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那水下的呢,还有它的八分之七的根基呢;老人桑提亚哥出海挑战大海的时候,那是人类都会引为自豪的象征,勇于挑战和渴望征服浩瀚的大海,渴望和一条真正的鲨鱼面对面的挑战;一条船,一个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鲨鱼出现了,大海只派了他的小小的鲨鱼出现了,老人和小船,大海派来的小小的鲨鱼,老人是人类的代表,老人眼里是条真正的鲨鱼;于是,老人抖擞精神,和鲨鱼进行着殊死搏斗,一场征服和反征服的搏斗, “ 大块的鱼肉 ” 和后来的争夺,局部的胜利之后,当老人感觉胜利在握的时候, “ 鲨鱼忽然 ……” ,老人最后是空着双手,幸运地 “ 凯旋 ” 。 我最初看 “ 老人与海 ” 之后,只感叹了一句,人最终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征服了什么;依然还是这样的感叹,在 9.11 之后和之前,布什也许从来没看过他故乡的老人,给他的忠告;老人与海的挑战,进行了不屈不饶征服,但是你是不是想过,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饶的制造问题,然后再去解决他,到底这世界最后谁征服谁,征服了之后做什么,为什么要征服而不是 …… 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在与亲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参加过美国人的英雄思维,就是强调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后的他,开始思考征服的意义,所以才有老人和海;美国在越战里的结果,海明威是越战里的老人,人类的生存意识是海,如果盲目的强调一个生命对另个生命的征服和占有,即使进行着不屈不饶的过程,结果只有海明威所写的,老人空着手回航: “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永远不会打败他 ” , 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

③ 两篇中短篇小说的文学评论

《边城》
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沈从文用“他者”(西方)的眼光看出来的湘西苗族幕的“本质”。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优美、健康、自然”。不过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隐痛:“黄麂一样……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隐喻苗族先人在汉族的压力下,从中原地区向洞庭湖地区迁徙,并溯沅水退入湘西的深山里。深山是他们最后的庇护所和自由天地,在这里他们是“在家的”。翠翠的形象取材于泸溪绒线铺的女孩、青岛崂山的乡村女子和“身边的新妇”沈夫人。《边城》里的爱情故事,讨论的是文化问题,性的话语和文化的话语交织在一起。翠翠的形象凝聚了沈从文的文化恋母情结,铭刻下沈从文对湘西苗族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眷恋。
翠翠的身世是个悲剧,翠翠的父亲是个绿营屯戊军人,严格地说,对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种异质(heterogeneity)。翠翠本身是汉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产物。从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里,我们可以看到汉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关系,以及这种权力关系在苗/汉文化关系上的历史冲突和历史悲剧(如乾嘉苗民起义)。
翠翠这个无所归依的孤雏无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征。
“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长大成人,一转眼便十三岁了。”爷爷这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爷爷和翠翠”是苗族“民族古老,文化年轻”的形象的说明。爷爷目睹了翠翠父母的悲剧,“口中不怨天,心却不能完全同意这不幸的安排”。“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他的事才算完结!交给谁?必需什么样的人方不委屈她?”年迈衰老的爷爷是翠翠唯一的依靠,“假若爷爷死了”,翠翠这个历史的孤儿能否加入到新的历史的脚步中去呢?

《项链》

《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使读者对小说中的项链有了至深至透的感受。而女主人公的性格也就在这一失一得中尽显风采,使其成为外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独具特性的

作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项链》在艺术上也是韵味无穷的。首先他采用了以物写人的手法,将项链作为一条主线,从它与人物的多重关系出发,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使读者透过项链对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了然。在小说中,项链与玛蒂尔德的关系分为“强烈地被项链吸引”“戴上项链的风采 ”“丢失项链的恐慌”“赔偿项链的代价”“得知是假项链的真相”等环节,一环扣一环,从不游移,从不松动,用项链这一物品刻画出了玛蒂尔德动态的变化过程。其次,莫泊桑巧妙地处理了几组对应的关系,使多种关系在相辅相成中既是真实可信的情理之中,又是突如其来的意料之外,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例如偶然与必然的关系,项链对改变玛蒂尔德生活的作用,就在种种偶然中孕育了必然:因舞会而借项链、用项链和丢项链是偶然,但实质上正是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和炫耀姿色使她在舞会上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才忽略了项链而丢失,而这一切都恰恰来自于她性格的必然。在处理虚幻与现实的关系上,小说也自然妥帖,将玛蒂尔德舞会前对物质生活的向往虚写,将项链丢失后她生活的窘况实写,一虚一实恰到好处。小说中真与假的关系也转换得很微妙:玛蒂尔德参加舞会戴的是别人的项链,作为项链的主人她是假的;项链丢了她当做真的赔上,而10年后才得知原来那项链根本就是假的。这其中的真真假假是对普遍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欺骗的最好讽刺。小说结尾处,作者以隐喻的方式对全篇作了总结:玛蒂尔德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东西,就如同那挂项链,原来每一颗粒都是假的;而她用了10年艰辛换来的这一挂,就像她真真切切领悟到的人生一样,每一颗粒都是真实的,只不过她付出的代价多了一些而已。

④ 小小说作文

小小说写作指导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说的特点、要求和写作方法。2、学会选择好的素材,运用一定的的技巧。3、运用小小说的特殊功能贬恶扬善,启人思考。二、教学设计1、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2、阅读提供的补充例文。3、朗读范文。4、课外创作小小说一篇或多篇。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2、学生自读“写作指导”。3、讲解常识:(一)、文体的特点 有人戏称小小说为“迷你小说”,这是说它的特点不仅仅是短,还要能使读者入迷。也有人严肃地称小说为“微型小说”。这是说它的特点不仅仅是小,还要能够妙,是一种使读者产生微妙感觉的小说。小小说要写得短小而又微妙,是很见功底的。因为短小,所以立意要深刻,独具慧眼;因为短小,所以结构要精巧,匠心独运;因为短小,所以文字要精练,文约意丰。总之,小小说要做到精巧入微,需要的是“微雕”的功夫。小小说具有如下特点:○小小说篇幅极短。要在有限的文字,有限的形象、画面中,传达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生活的本质意义,引起人们心灵的共振,这就需要由小见大,从微知著。○小小说取材,要选准社会生活的“穴位”,用敏锐的目光,透过纷繁的生活,去发现极富典型意义、概括力强的瞬间镜头。小小说的取材应从侧面、反面入笔,从细微处着手,睹影如竿,避实就虚。○小小说不能象中短篇小说那样,对人物作冗长、静止的描写,也不能显示人物的全貌,但抓住人物最突出的外在特征,用寥寥数笔,给读者以轮廓般的印象,作为嵌入读者心中定型形象,十分必要。○通过对人物富有典型意义的行为、对话或心理活动的展现,揭示人物在某一特定环境的性格侧面,是小小说人物描写的重要手段。○小小说的情节与中短篇的相比,并不存在质的区别,但明显地具有量的差异和处理方法的不同。○错落有致的配置和“巧”事的运用,使小小说的情节线形成规则的起伏和波折。构思情节时要不断思考:以什么方法才能增加这条情节线的波折,加大其起伏的差度?○小小说是“点”的艺术。要把生活中的一个镜头、一个瞬间写细,写透,写活,就尤其不能缺少准确、生动的细节描写。运用得好,一个绝妙的细节甚至可以构成一篇小小说的灵魂。○结局的精妙是小小说有别于其它小说形式的独具要素。为扬长避短,就要在结局处着力开发,使有限的容量产生超限的艺术功能。小小说的结局体式应由作品内容而定,随笔势所成,力求别开生面。○意外奇笔式的结局,要随情节的发展层层深入地诱使读者产生错误预测;要让读者既觉得“出人意外”,又“入人意中”,否则就不能调动思维和想象。○开篇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精彩的开篇,一箭多雕,以一当十。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要入题,入境,切进所描绘的画面,还要具有诱使读者阅读下去的艺术魅力,则是最基本的要求。○标题也需发挥一定的作用。好的标题,或是文意的深化,或是文意的补充,或是文意恰当的概括,或是文意余音缭绕的隽永,又能体现出小小说的风格特色。○不能把所要映现的生活镜头写得太细太满,要虚实相生,浓淡有致,造成一种空灵感。读者在实写内容的诱发下,经过入乎情、合乎理的想象,去丰富、去补充,用欣赏的再创造,于实写间的空白处建起使之完整化的桥梁。○小小说忌直忌露,讲求含蓄。留下空白,就是含蓄。这空白,除了内容上的虚化外,也指主题和思想意义的隐蔽。含蓄是小小说应该刻意追求的艺术特色。(二)、写作要求1、要有创造性的立意成功的小小说应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内涵,应见他人之所未见,道他人之所未道。例如:鸭 趣 有一天,膳食科朱科长的夫人把乡下亲戚送的两只鸭提到大伙房,请炊事员老赵宰杀。老赵说:“这只公鸭太瘦,毛多肉少;这只母鸭就要下蛋了,杀了可惜。我看用这儿的残羮剩饭养起来吧。我可以顺便帮你照看着。”“对对对。”科长夫人欣然道,“那就拜托啦!”此后不久,老赵就按月给朱科长家中送去30个鸭蛋。一月又一月,月月如此。一天,科长夫人对丈夫说:“老赵这人不错。按说,一只鸭刚开始下蛋,他每月送10个或20个来,谁也不能说少。可他不——他总是一个不留地全送来。这样的老实人,真是少见。你不是曾说伙房要换采购员么?把老赵换上去吧。”不久,老赵果然就当上了采购员。老赵从伙房后院宿舍搬走后,“顺便照看”这两只鸭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被接替他的小丁担到了肩上。小丁清晨打开鸭笼喂食,拾蛋。可是不见有蛋。把鸭翻了个个也不见有蛋。一天又一天,天天如此。于是小丁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他忿忿然,恨不得立即就去戳穿老赵那套无中生有的把戏。可是后来他改变了主意。到了月底,小丁依旧给朱科长家中送鸭蛋。不过他送去的不是30个,而是60个!科长夫人大惑不解:“怎么能有60个蛋?”小丁说:“本来就下了60个嘛。”“老赵不是说有一只公鸭么?”“不不不。两只都是母鸭!”是夜,科长夫人对丈夫讲起这事时说:“唉,咱俩都被老赵给骗了。看来,小丁才是真正的老实人哩。”朱科长感到夫人言之有理。次日就让小丁接替了老赵的采购工作。自此,“顺便照看”这两只鸭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被接替小丁的小艾担到了肩上。小艾清晨打开鸭笼喂食,拾蛋。可就是不见有蛋,把鸭粪翻了个遍也不见有蛋。一天又一天,天天如此。小艾不得不去朱科长家说出实情。奇怪!同是那两只鸭,有时下蛋30个,有时下蛋60个,有时一个蛋也不下。这到底是咋回事?朱科长索性把两只鸭都提回家中观察。次日,正当科长夫人捉住一只鸭摸屁股时,碰巧她那乡下亲戚又上门来。乡下亲戚见状,问道:“这鸭怎么啦?”“我摸摸看它有蛋没有。”“你真会开玩笑。这不就是我近来让杀了吃肉的两只公鸭么?它怎么会下蛋呢?”“它下蛋呢。不下蛋是最近的事。前几个月它已经下过好几百个蛋了哩。”“唉,咱乡下的公鸭,到了你们城里就能下蛋。真没想到这城乡差别会这么大!”分析《鸭趣》通过一对公鸭也会下蛋的趣味故事反映了制假欺骗奉迎讨好的人往往会捞得更大的好处,揭示了官僚主义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事实。由此引出的思考是:我们的社会一定要杜绝指鹿为马的现象,提倡实话实说,干部更要注重调查研究,公事公办。乡下人说的话揭示出一种社会反常现象:公鸭为什么会下蛋?这是作者有意提示读者思考: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这不禁使我们想起“楚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的封建社会畸形现象来。讨好上司捞得实惠是投机者的惯用手法,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其立意是深刻的,也是有创造性的。2、选材要“小中见大”。成功的小小说应是“一种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个瞬间、某个侧面的忽然抓住”、(王蒙语),应能从很小的事情中概括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例如:发 票某官携五岁小儿逛于街市,小儿忽大叫尿急!遂带至一厕,见厕外挂牌:收费五角。乃问:“开发票否?” 答曰:“否!”转身急走。复至一厕,仍收费。 又问:“开发票否?”答曰:“否!” 复急走。如是几回,小儿尿急难忍,终尿于裤内,裤尽湿。某官长叹:“愚子甚无出息也!”例如:回 扣单位有权者某,尤擅长吃回扣,凡与之有业务者,必以索取回扣为前。久之,其八岁儿耳濡目染,竟时刻铭记于心。一日数学课,师出一题:“学校到商店买粉笔60盒,每盒平价0.5元,问学校应付多少钱?”遂令某儿回答。某儿沉思片刻,乃答:“应付27元。”师摇头:“错也!应付30元。”某儿复答:“未错,还有3元做了回扣。”学生哄堂大笑。唯师惊愕,满脸悲戚!3、构思应精巧小小说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要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小小说结构的巧妙,突出地表现在结尾上,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小小说的灵魂。例如:相 逢我挺着胸,昂着头,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走过。不时有人向我投过羡慕的目光。我知道,这是我的校徽吸引着他们——要知道,是全国名牌大学哩。天真热,口渴了,买根冰棍。“同志,买根冰棍。”我走到一个冰棍箱前,递上钱。“是你,刘健!”卖冰棍的女青年居然喊出我的名字。啊,原来是她,我中学时的同学王敏。十年未见,今日相逢,很有感慨。“怎么,你考上大学了?”这问话,既惊喜,又羡慕。“七七年考上的。”我并不掩饰内心的得意。记得在中学时,在班级,她总是考第一名,我怎么用功,也只是第二名,一直不服气。可如今——我感到了俩人间的距离。“你现在做什么?”好像是明知故问,话一出口,我自己也觉得不妥。“待业青年,卖冰棍。”她不卑不亢,却微笑着。“呃,为啥没考大学?”“准备考了,偏赶上考试那几天,病倒了。”不幸。一件偶然的小事,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我沉吟了一下,说:“机会还是有的,你基础很好,自学也可以成才嘛!”是安慰,是怜悯,还是鼓励?我也说不清。“你学什么专业?”她一面给人付冰棍,一面漫不经心地问。是满不在乎,还是故作镇静?真猜不透。“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哎呀,太巧了!有个杨天民教授,他在校吗?”她突然兴奋地问。“怎么,你认识杨天民教授?”杨天民是全校师生敬仰的老教授,她居然打听起他来,真让我惊惑不解。“我考上了他的研究生,今天才接到的通知。”她平静地说。我愕然了,刹时间,看到了我同她之间真正的距离……讲析:十年动乱,使多少有才华的青年中断了学业,荒废了青春。恢复高考,终使“我”圆了大学梦。而当年中学的佼佼者王敏竟成了卖冰棍的待业青年。十年未见的同学相逢,该有多少话可说,有多少事可写。作者避开了冗长的叙述和琐细的描写,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构思看似平常,实则巧妙。小说的结尾也颇具匠心,意味深长。当刘健得知王敏已是中文系的研究生时,他踌躇满志的神气不见了,剩下的只有沉默,难堪的沉默哟。作者写道:“我愕然了,刹时间,看到了我同她之间真正的距离……”这算是努力、追求、竞争呢,还是见不得人的嫉妒?这一切,作者有意要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回味,而这也正是小说高明的地方——意近旨远,耐人寻味。三、写作的方法1、“深挖细掘,领异标新”法有的小小说读完就完了,有的却能深深地打动我们,启迪我们,短短的篇幅却能表现出很大的容量。这中间的关键就是它的立意。立意要如郑板桥之诗句所言:“领异标新二月花”。要新异,要深刻,就需要深挖细掘。因为生活中的每个事件,每种现象都蕴含着多种意义,挖掘它是要把它蕴含的多种意义中人所未见、人所未发的那一个找出来。所以在写作中,选择角度很重要。创新无非是在合乎情理的范围内将切入的角度稍稍偏开人们思维习惯的方向而已。例如:恋 爱某男,学者,某地的名人。平日少出门,克制社交。曾不得已应邀参加过一次盛大活动,结识一年轻女子,甚是难忘,跌情感深谷中,一度不可自拔。他出身寒苦,崇尚传统美德,虽已挤入上流社会,也饱见世面,却不能接受当代女性之种种新潮特性,甚至反感所有化妆品广告。但一见此女,便顿生好感,只见她:正值妙龄却全无当今时髦小姐的轻狂,静立如玉,储满古典含蓄;面目难以“漂亮”形容,却是生动灵慧,内涵丰富;短发素装,不施粉黛,无意打扮却又是精心推出自然之洁雅品格,使其在裙裾闪烁浓妆艳抹的众佳丽中如出水芙蓉。使他感动之处,是她说她读过他的某某论著。时下妙龄靓女,有众多潇洒去处,她竟能闭门拒绝五彩诱惑,来啃他的“破烂”文章,可谓是奇迹也。于是激动,悦悦与之交谈,果出语不俗,分寸适度,轻言软语,从容镇定,其高雅气质,使学者叹服。辞别此女,心难平抑,寻来电话号簿,拨通与之对话。因有身份的障碍,只得藏了爱慕锋芒,说些无边际的废话,只怕久谈使那女子反感,便匆匆道安再见。后每隔三五日,便拨电话,成为一件心事,非听那声音不可平息心里躁动。他平生不爱写信,但乐于给她写去一些深藏了情意的妙趣句子,在他看来,此举实是丢了架子,热情之至了。他渴望对方也给他一个电话或几个字的回信,然没有。时光一逝是一年,仍没有。他无怨,认定被动和羞涩,恰是传统女性的优秀处。他梦过和她在一起了。醒来,顿感寂寥无边,便劝慰自己:贵重的东西,得来需要时间。一日,于某繁华的享乐处,见她挽了手持大哥大满头满脸满身港味的男子招摇过市,男子将浓痰和脏话,炫耀般射在街上,满口浓烟,吹进她的秀发,她则将仙界的银铃,柔情地摇落在一身钱臭的俗土里。他紧闭了眼,飞身逃进静谧的书斋,叹曰:原来是这样。又曰:这样又有何不对?面对现实比什么都重要啊!后又怀疑那一幕是梦境。想想要真是虚幻就好了。但热情已退。那个曾为之振奋的电话号码也忘了。 讲析:作者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构思,到结尾处突转笔锋,揭开“年轻女子”高傲美丽外表背后的庸俗,致使情节突变,这一艺术手法,收到了平中出奇的艺术效果。小说的语言寓庄于谐,带着几分滑稽,几分讽刺。讽刺什么呢?是“学者”迂得可笑,还是“女子“的俗得可鄙?作品以“恋爱”为题,实际写的是假爱,如今水货流行,恋爱也不例外,其含义中早已疏远了纯真。值得提示的是,这次假爱不仅给女子也给学者带来了实惠:因为他从期望和想像中已得到爱的美感,又从失望和现实中获得了爱的智慧。他会发现:金钱对人的美化和污染有时竟是同步的。这就是小说的深刻立意。2、“盒中藏月,以小见大”法大海能容下皎洁的明月,一盆水也能容下皎洁的明月,如何以小见大,一叶报春,这是需要与选材、用材上处理好“藏”和“显”辩证关系。写小小说,最重要的是要寻求:“显”什么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藏”。这就是“深山藏古寺”的古画,仅画一小僧在山脚河边挑水,一条小径隐入山林深处,未对古寺着笔,却引入想象曲径通幽处的古寺。这幅的古寺藏得妙,它留下的“空白”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余地,以补充“空白”,进行艺术创造。小小说也要以有限表达无限,做到言短而意长。例如:鞋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边:“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皮鞋?”“啊……对呀。”“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有来?”“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讲析:这篇小小说中,作者歌颂的重点对象大个子军人并没有出场,而是“藏”了起来,仅在最后的对话中约略地交代。大个子是什么样的军人?他是如何失去双腿的?如何对他进行抢救?这些都给了读者留下了“空白”,引读者反复思考,并从这一“补鞋送钱”的小事中,折射出当代军人崇高的思想境界。3、“缩龙成虫,抑扬扬抑”法小小说不能多侧面地刻画人物,只能用几个富有典型的言语动作来表现人物某一个侧面,所以用细节描写表明人物在小说中很重要,用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都是小小说塑造人物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方向,到一定时候再来揭示真象,使读者猛烈醒悟,可收到加深印象,形成波澜的效果。例如:多余的牵挂父母亲大人:久未联系,只因工作太忙。近来家中一切都好吗?前几天,上级宣布了一项任职决定,任命我担任XX协会的副秘书长(副科级)。这是上级对我的信任。顺此敬告父母。此致敬礼!儿 宝林上X月X日宝林吾儿:X月X日来信收悉,全家都非常高兴。家中一切均好,你在外不必远念。如今你大小是个“官”了,要以身作则,体恤部下,切切不可当了“官”忘记了以实干为本的工作。祝安!父母字X月X日父母亲大人:X月X日家书收悉,家书抵万金。儿反复默读,一股亲情通暖全身。父母大人要孩儿以身作则,体恤部下,儿定当谨记,但是,只要我将单位情况说明,父母便会觉得这担心是多余的了。我单位有名誉会长8人,会长3人,执行会长1人,副会长7人,执行副会长3人,秘书长3人(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副秘书长1人(即我),下面再无兵矣。事忙不赘。祝全家安好。儿 宝林上X月X日4、“陡转骤折,念料之外”法小说难写的是开头,可写绝的是结尾,所谓“绝”,常常是当一个故事在接近收场的时候,再写出几笔绝的,使事从头道来的故事临近尾声却又兀然地山回路转,预示出别一番情景,仿佛还有新的故事可讲述,可想象,可回味,但又确确实实地结束了,所以结局常常要求出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结局越意外,排除了可能性结局越多,就越能把读者推向想象空间,使单一的情节产生巨大的功能。例如:来 世男人无眼,女人无腿。男人背着女人挨家挨户的乞讨。男人是女人的腿,女人是男人的眼。走过一村又一村,越过一庄又一庄,引来多少怜悯叹息,惹来多少同情泪水。张家送一碗饭,李家赠两个馒头,日子更富裕的,或五元或十元也舍施给予。还有羡慕人家恩恩爱爱的娘们儿,一戳爷们的的鼻子半嗔半怪地说:“我还不如人家没腿呢?”爷们儿就一乐说:“来,我也背背你。”于是院门“咚”地一闭,飘出“格格”的笑。八千里路云和月,男人居然背出了三间大新屋,缸里有余粮, 下有余钱。女人幸福地对男人说:“来世咱还做夫妻,你有眼,我有腿,有模有样的做回人。”男人“呸”地一口说:“去你的,来世俺还背你,你没瞧见,俺哥俺嫂,有腿有眼,整日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子过得多紧巴。”(四)、写作练习训练一:片断作文1、若干年前,一家美国杂志以3000美元悬赏,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的小说。结果,下边一篇小小说获得头奖:伊莉微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伊莉薇娜不胜悲哀,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这篇小说在我国一家杂志转载后,读者议论纷纷。大致有以下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文章写得很简短,仅用150余字讲述了一件复杂的事件,这是获奖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具体描写,不能算作一篇小说。第二种意见认为,文章写得失真。佛莱特从非洲运回狮尸,经过三星期还未腐烂,不太可信。再说那个故事也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些人在苦恼之时寻求刺激罢了。第三种意见认为,这篇小说文字最短,情节生动曲折,以电报和运尸为线索,人物关系交代得一清二楚,获奖是当之无愧的。第四种意见认为,①这是一篇幽默的情节小说;②这是一篇富有潜台词而又没有暗示出主题趋向的小说;③它像是一个长篇的提纲,它引起了读者更多的猜测和联想。总之,它的机智多于深刻的思想。讨论一下,这四种意见,哪一种更正确些?理由是什么?也可以提出新的意见,并说明理由。通过对这篇小说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把握小小说的特点。2、英国一家报纸曾经主办一次小小说比赛,夺魁者是仅三个字的小说:“神垂死!”评奖者誉为:“主题忧郁,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种种忧虑……”也有人认为不值得提倡。无限的深广与有限的凝练构成和谐的统一,这才是小小说的特征和路子。试谈谈你的认识。[审题导引]●题型指要☆题1这道题目不是要写小小说,而是提供一篇“获得头奖”的小小说和对这篇小小说的四种评价意见,要针对“这四种意见”分析,指出“哪一种意见更正确些?理由是什么?也可以提出新的意见,并说明理由。”这实际上是写文艺评论片段。但要写好这个片段,必须根据小小说的特点去分析,所以通过这道题的训练,可以提高我们对小小说特点的把握。☆题2这道题的命题意图与题1是相同的,也是要根据小小说的特点去谈认识。不过评论的小小说有较大差异,题1提供的是150余字的情节曲折的小小说,本题提供的是只有三个字的小小说。●立意指津☆题1可以肯定第四种意见更正确些。因为它的三点看法,都符合这篇小小说的特点。☆题2“认为不值得提倡”的观点是对的。以此作为立意。●构思点阵☆题1首先肯定第四种意见,然后针对提供的小小说的特点进行分析。☆题2首先肯定“不值得提供”的意见,以此作为文章的观点,然后阐述理由,即指出三个字的小小说的不足之处。●病点警示☆题1▲立意不当。取选第一或第二或第三种意见作为立意。因为这三种意见都是不够全面的。▲说理不充分。肯定某种观点,但说不出充分的理由令人信服,只是把小说情节复述一遍。▲对四种意见都否定,却提不出一种令人信服的新观点,或提出的新观点明显带有片面性。☆题2▲对“神垂死!”这样的小小说予以提倡,但又说不出充足的理由。▲肯定“不值得提供”的观点,却又缺乏理由。[灵思引发]●课文触发认真阅读本单元的“写作指导”,体会小小说的特点。●课外发散课外阅读《小小说选刊》上的小小说和有关小小说的评论文章,把握小小说的特点。[作文示例及探源]●示例1(题1) 第四种意见更正确第一种意见认为“缺乏具体的描写,不能算作一篇小说”的说法欠稳妥,因为小小说篇幅短小,并不要求对情节或人物作具体描写,而应采用白描式写法,才能精简文字,以少胜多。第二种意见认为“文章写得失真”,“佛莱特从非洲运回狮尸,经过三个星期还未腐烂,不太可信”,这种意见是偏颇的。因为小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小小说所反映的生活不一定要是真实的现实生活。这篇小小说的故事情节整体是合理的。第三种意见所说的这篇小小说的几个优点都是对的,但还没有从整体上看出它的情节特点、主题特点、结构特点、语言特点等。第四种意见更正确些,因为它指出了:形式特点——是篇幽默情节小说;主题特点——没有暗示主题趋向;结构特点——像一个长篇小说的提纲;语言特点——幽默、有潜台词;总体特点——机智多于深刻的思想。而这些特点是符合这篇小小说的实际的。讲析:这篇习作对四种意见逐一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比较肯定了第四种意见。根据小小说的特点分析,言之有理,令人信服。●示例2(题2)这样的小小说不值得提倡英国一家报纸曾经主办一次小小说比赛,仅三个字的小说——“神垂死!”,受到评奖者的称赞,认为“主题忧郁,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种种忧虑……”结果夺魁。但也有人认为不值得提倡,他们的理由是:“无限的深广与有限的凝练构成和谐的统一,这才是小小说的特征和路子。”我同意后一种观点:“神垂死!”这样的小小说是不值得提倡的。作为小小说,它是小说家族中的一员,它应该具有小说的共性——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当然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对人物作全方位的刻画;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情节作充分的展开,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情节作充分的展开,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可能也不必要对环境作细致生动的描绘,只能用精炼的语言进行交代。但一篇小小说这三个要素还是应该具备的。事实上像《德军剩下来的东西》《“书法家”》等成功的小小说都具有“三要素”。而“神垂死!”这样的小小说,并不具备小说的“三要素”。“无限的深广与有限的凝练构成和谐的统一,这才是小小说的特征和路子”,这种观点是很有见地的,否则无限的凝练,便可写出许多“无限深广”的一个字小说:如“爱”、“网”、“生”、“死”等等,这样便将小小说引向了极端。讲析:作者从小说的共性——“三要素”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观点,否定了对“神垂死!”这样的小小说的赞赏和提倡,肯定了“不值得提倡”的意见,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训练二课外练笔:分别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取材,试各写一篇小小说,力求做到题材富于现实意义,以小见大,能表达一个较深刻的主题;精心构思,情节结构做到单纯明快而有波折,结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⑤ 求300字左右短篇文学评论范例

写作短评时我们可分三步走:一定调二摘要三整合。定调即确立观点,提出对作品的看法。摘要就是从作品中摘录相关语句作论据来分析和证明观点,摘要既可以是原文的摘抄,也可以将原文内容进行概括性转述,如果是摘抄,一般要求将这些字句用引号标明,如果是转述,则不须用引号。整合则包括拟定标题,对观点加以分析,将论点论据整理成符合要求的短文。由于学生平常的文学作品阅读停留在意会的层次较多,言传的机会相对较少,加上平时这方面的积累也不足,所以,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鉴赏术语和一些典范的示例,以帮助学生熟悉文学评论的模式和写法。且看以下范例:

想哭不一定有泪———评《乡愁》中的借代《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诗人独具匠心,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湾”来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期的乡愁,使之实物化。乍看起来很有些“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但多读几遍,你会感觉到诗人的哭腔,你定然会被母子深情、夫妻恋情和游子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所打动。正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明诗人无时不颠沛在离愁之中。欲哭无泪,借代使之然也。

这是一则比较典型的微型文学评论,副标题已经明确界定了文章内容。术语的运用,语句的风格,均体现了评论的特点。短文开门见山,紧扣标题的限定内容,提出了“《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的观点,接着指出诗中什么地方使用了借代这种手法,并且分析了这种手法的内涵及其艺术效果,全文观点鲜明,点评中肯,对学生写作微型文学评论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再来看学生熟悉的《春》一文的评论。下面的评论是就其语言特色来谈的,阅读时注意其边节录边评析的方法。

清新、隽永、警策———评《春》的语言特色

朱自清的《春》之所以漂亮动人,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善于运用朴实、隽永的语句,把读者引进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与作者共享春天的乐趣,同赏山川的风姿。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上说,平易好懂,从修辞上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有浓厚的抒情味。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诗意还表现在语言富有表现力,有些话简直就是一篇之警策,自然地点上几笔,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他的语言没有斧凿痕迹,不是刻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具有一种朴素美,平常之中显示出形象的概括力,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自己的心境,甚至还含有某种生活哲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最后,作者禁不住对春天引吭高歌了:

“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象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个结尾奇崛,警策。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之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进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

这篇短评的标题以三个术语来概括《春》一文的语言特色,中心一目了然。全文从两个方面对其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第一段着重分析其清新、自然、质朴、隽永的语言风格,后面则着重评析其富有生活哲理的警策意味,其写法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⑥ 求考研 文学评论范文

题目: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不超过200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例文一:悠悠海峡情--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评内容《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上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的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儿,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尝的失望的情绪,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黄亨灿)
例文二:跳跃的乡愁---评艺术特色--评《乡愁》的艺术感染力乡愁是一抹心头上的阴翳,是一束情感的投影。小诗《乡愁》于质朴中蕴真情,辗转中现永恒,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力。诗中的乡愁是跳跃、辗转的,从"小小的邮票"到"窄窄的船票",进而变成"矮矮的坟墓",直至"浅浅的海湾",但乡愁却是永恒在作者的心中。为体现"现在的乡愁",全诗着眼于格局的布置,由前三段的蓄势而引起末段的迸发,这不仅仅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乡愁,也使乡愁得到升华和涵沉。读者从这首极富忧愁的小诗中极易抠取它的艺术精粹,这是以情感人的结果。(赵斯仪)
例文三:想哭不一定有泪--评《乡愁》中的借代---评写作手法《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诗人独具匠心,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湾"来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期的乡愁,使之实物化。乍看起来很有些"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但多读几遍,你会感觉到诗人的哭腔,你定然会被母子深情、夫妻恋情和游子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所打动。正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明诗人无时不颠沛在离愁之中;在哭,无泪,借代使之然也。(游舫)总评:这三篇微型文学评论,有的评《乡愁》的思想内容,有的评其艺术特色,颇合法度。它们都只抓住一点来写,角度不大,评价中肯,笔墨集中,分析在理,言简意赅。至于结构明快,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也是共同的特点。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更具文学评论的特色。另外,每篇的标题都拟得相当艺术,也给微型评论增添风采。

⑦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感谢你的敌人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我听到这首个心里暖暖的,总会想起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长的并不漂亮,没有一个好身材,也没有一个好工作。但我总觉得她是最美的。
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我总会埋怨母亲。因为她会花很多时间跟我在一起,时间长了觉得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大事,也就没什么可写的。现在回忆往事,突然发现我是多么的幸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母亲的爱。
妈妈,您还记得三年前吗?那时我已10岁,在读5年级。那天我正玩的开心。您走过来用非常低沉的语气叫我去房间,给我说一些事。当时我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我有什么事没做好吗?好像没有吧。那会是什么事呢?我一路边走边想,低着头进了房间。您坐在书桌旁,我一下子瞄到书桌上。啊!口算本?!那可是被我藏得很好的。您怎么会找到。我都忘了有这事了。当时身体打了一个寒噤。不好的感觉在我的身上蔓延。您拿着口算本心平气和的对我说:“期中都过了,你才做几页。你为什么不做?很难吗?做不来吗?”我小声嘟囔了一声:“同学们都没有做。为什么我要做?”您当时站了起来怒气冲天的对我说:“同学们。他们父母有钱花几十万给他们读书,而我们没有钱给你读书,我们家跟他们家不一样。你觉得哪家好你去给他们当女儿。”顿时我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满是委屈。我瞪了你一眼。拿起“武器”在“敌人”口算本前“战斗”。我边做边想:哼!我一定要做完。让您“刮目相看”。中途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但一想到不能让您“瞧不起”就继续奋斗。在我4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斗下终于把“敌人”打败了。我拿着口算本丢在您面前,毫不在乎得说了一句做完了,便出去玩了。过了一段时间后,您有把我叫还来改错。改完错后你就叫我去买东西吃,让我去玩。期末将至,数学老师说期末考试完就检查口算本。同学们三五成群得做而我一个人在复习。当时我很高兴。

⑧ 书评怎么写

一篇好的书评应包括以下方面:


1.一个生动的开场白:用一两个简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书名,以及有关作者的简要信息,如过去的作品、曾获得的荣誉。

2.如果是小说,对情节做简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说,写明写作目的和主题。

3.书评作者对此书优缺点的评论。

4.用一个总结性的语句式段落使读者对此书有一个总体印象。
开篇

写好开篇段落对书评来说非常有挑战性,其目的是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读这篇文章的热切愿望。

开篇之前,先做一下笔记,问自己一些问题:

贯穿此书的主题是什么?

与同类书相比,这本书的特色是什么?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你可能就知道该如何入手了。

⑨ 求李进祥的<<换水>> 文学评论范文

原发于《回族文学》|选载于《小说选刊》2006第6期|【短篇小说】

□李进祥

作者简历 :

李进祥 回族,宁夏同心县人,1968年生,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孤独成双》,系列短篇小说《清水河人物》等,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

清水河一带回民习俗是出远门要换水。
换水是方言,就是沐浴洗大净,其意接近洗澡,但从内容到形式都与洗澡有很大不同。洗澡要随意些,可以是泡,也可以是淋,先洗头还是先洗脚都无所谓,洗净为目的。换水就严肃得多了,须是活水,先洗哪后洗哪,哪个部位洗几次,用哪只手,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按规矩,七天须换一次水,上寺礼拜、过乜贴要换水,出远门也须换水。
起来换个水,咱们一早儿就动身,马清说。马清说这话时,丝毫没有平日里做过那事儿之后的慵懒,倒是杨洁没有动。以前,每次天亮前都是杨洁催马清起来换水,马清要么赖在被窝里不动,要么勉强起来和杨洁一起洗,洗着洗着有时还犯病,抱住杨洁再做一回,杨洁恼恼笑笑地也就依了。
杨洁是马清的媳妇,结婚刚三个月,最是如胶似漆的时候。
咋话,还想做一回?马清边问边动手。
啥呀!杨洁甩开了马清的手。
真走?
你不是都答应了吗?咋又没主意了?
我只是……
你又来了!城里也是人待的地方,城里人也没长着红毛绿胡子,我们又不偷又不抢,城里人能把咱们吃了?我在城里打工这些年,不也好好的?盖房子、娶你,还不都是从城里挣来的钱?靠土里刨,再等八辈子吧……马清一口气倒出了一大堆,这些天反复说给杨洁,说得很顺溜也似乎很有说服力。
杨洁披了衣服起来捅火热水。虽说春天了,粮食都种到地里,凌晨寒气还是很重。
马清也很快起床了。
壶里的水嵫嵫地响,屋里几个月来,很少有过的安静,杨洁心里有些莫名的虚。
到城里也能换水吗?话一出口,连杨洁自己也觉得问得可笑。马清果然笑起来,你以为城里人都跟脏狗娃子一样?大大小小到处是澡堂子,还有桑那浴,洗头、洗脚都是专门的店。家家都有热水器,开关一按,热水就来。水都是甜水,不像清水河水是咸的,你以为城里人脸蛋子咋那么白净,全是甜水洗出来的。你要是到城里,用甜水洗上一段,准保比城里女人还白。
听你一说,城里啥都好,那你咋不找个城里女人,过城里生活去,又跑回来干啥呢?杨洁有些娇嗔地说,借此掩饰自己问题的愚蠢。这些天,杨洁老问这样蠢的问题。看到桃树开花了,她就问,城里有桃树吗?开花吗?马清就说,别说桃树,一年四季啥时候都有桃子,只要掏钱,啥时候都能买上。我是说桃花!杨洁反驳一句。马清就说,桃花当然也有,花店里啥花都有,还有玫瑰花,二十块钱一朵。城里人过情人节的时候,男人都给女人送玫瑰花。你也给城里的小姐送过吧?杨洁呛了马清一句。哪能呢?我以后挣上钱了专给你送,马清说。我才不稀罕呢!我又不是你情人,爱送谁送谁去,杨洁说。
也有杨洁问住马清的时候。城里有月亮、有星星吗?杨洁问。当然有了,应该有的,不过,我在城里真的一次都没见过,马清说,城里灯光太亮了,把星星、月亮都遮住了。杨洁这时候就得意了。看,城里也有看不到的东西吧!说得城里真像天堂一样。话虽这么说,杨洁还是决定随马清到城里去。实际上,她也向往城里人的生活,虽然她最远只到过县城,但从电视上,她还是看到城里人的生活。她只是有些心虚,才一遍又一遍地问马清。好像马清的话是榔头,一下一下把杨洁心中的那个信念夯实了。
水壶的嵫嵫声变成了混浊的大响,水热了。两人就依次换水。照例是杨洁先洗,她洗得比平日还要认真,漱口、呛鼻、抹头……每个动作都很到位,很庄重,把马清都感染了,他把吊罐挂到屋顶垂下的钩须上,退出了水房。他听到水声流得也很庄重、悠长,像他第一次出门打工经过清水河时听到的水声。他心里起了一层层的波,这些年打工的经历突然像一条河一样在他心里活泛泛地淌出来。他突然明白了杨洁这会儿的心情,觉得第一次与她有了心意相通的感觉。这些天,虽然两人很缠绵,但没有这种感觉。他忽然生出一种怜惜,一种骨肉水乳般的亲情。我一定要保护好她,不让她受伤害,我一定要让她过上好日子……他在心里给自己说。
换过水,收拾好东西,辞了家人,两人就上路了。三轮车,班车,火车,一天一夜,才到了要去的城市。马清似乎轻车熟路,又有些想在媳妇面前表现,啥都懂。杨洁只紧随马清,上车、落座、下车,又上车、落座、下车,她比结婚那天更显得兴奋和慌乱。但事情比马清想象的容易得多,他的工作很快就找好了,还是去年干的那家建筑公司。住处也没费多少劲,建筑工地附近有许多待拆的平房,人都搬空了,房租也不高。杨洁只随马清在工棚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就搬到新租的家里。杨洁把租到的房子叫家,马清也这样叫。新家上下水都还没停,有床,有几样旧柜子,还有一个旧煤炉。马清领着杨洁在附近小店置办了几样简单的锅碗,新家居然真有了家的味道。一切都比想象的还顺利,杨洁真有做梦的感觉。
新家离马清干活的工地不远,站在院子里甚至能看到工地上的脚手架。马清开始上工了,他是瓦工,站在脚手架上砌砖、抹灰时,也能看到新家小院。他第一次有了归属感,感觉自己成了这座城市的一份子,连干活都有劲儿了,有责任心了;甚至感觉在给自己干活,给自己盖楼房。最初一段,他甚至连老家都没想起。以前干活间隙,他会不由自主地向老家方向看几眼。明知看不见啥,但看几眼心里也就踏实了。现在,他的眼里只有新家小院。中午下了工,他迅速地收拾好抹子和瓦刀,就往自己的新家里奔。每次回到家,杨洁总是打好了洗脸水,准备好了饭菜。饭菜很简单,一是要节俭,还有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哪里卖清真牛羊肉。蔬菜是地里长出来的,回民汉民都能吃,肉可不能随便吃。尽管是素菜,两人还是吃得很有味儿。
每天睡觉前,杨洁都让马清洗个头,还帮他擦擦身子。杨洁说,水泥蚀性大,看蚀出病来,马清就随她擦洗。马清想买个热水器,杨洁挡着不让买,说,你烧的?这房子又不是我们自个儿的,装上了到时候再拆?等我们有了自个儿的房子再装也不迟。杨洁一句话就像一股气,一下子吹胀了马清的一个梦想:要在这座城里弄套自己的房子。马清知道这个梦想很遥远,但他有决心,他有的是力气,也不缺智慧,他相信那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但是眼前他只想买个热水器,他知道杨洁爱干净,爱洗。在家里的时候,杨洁就给他讲到清水河里挑水的事,还讲起看没人在清水河里偷着洗澡的事。马清也是在清水河里泡大的,一提到清水河,他也有说不完的故事。两人讲着讲着就乐了,现在没电视看,两人又一遍一遍地讲那些事,照样乐。马清讲起在河里比赛撒尿的事,杨洁就闹了,骂他,你这坏小子!往河里撒尿,下游的人还担水呢!杨洁就在下游。马清也笑,我尿的尿你都洗了澡了,难怪你成了我媳妇。杨洁就捶他。杨洁说,水流百步自净呢,还是活水好,杨洁的话有些幽情。她有些想家了,马清想。杨洁的确有些想家,她自个儿以为主要是没啥事儿可干,每天除了洗衣做饭就是等马清回来,她是个干惯了活的人,这样的日子还真有些不习惯。
你们工地上要小工吗?杨洁有一回问马清。
要呀!咋话?
我去吧?
一个女人家,咋能干那些活呢?马清明显不答应。杨洁好说歹说,马清始终反对她跟着打工。他想让杨洁过城里女人的日子,不想让她受苦受累。他知道眼下自己还没能力让她过好日子,但至少能做到不让她受苦受累。马清疼惜杨洁。
天气慢慢地热了,马清盖的楼也越来越高,新家在他的视线中越来越小,但他能真切地体会到杨洁的存在,他也努力地想办法让她过得愉快些。他从旧电器铺子里花一百元钱买了台旧电视机,用易拉罐自制了天线,虽然收的台不多,又冒雪花,但杨洁没那么心慌了;他还从工地上拣了条搅拌机的里胎,自制了个太阳能热水器,通上自来水,晒上一天,下午就有热水洗澡了。马清的每一项创造总能得到杨洁的夸奖,也能让她高兴一阵子,他就很满足。
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住上大房子,看上大彩电,用上真正的太阳能热水器!马清给杨洁说。
杨洁就笑着点头,她相信他能,他也相信自己能。
我们回家吧!杨洁说。杨洁说这话时刚在家换了最后一次水,头发还湿漉漉的,水珠顺着发梢流到脸上,似乎是一脸泪。他们租住的新家明天就要拆了,住了半年,忽然搬走,有些感伤,杨洁就说要搬家了,得换个水。实际上,杨洁是想回家了,马清没应声,也没动。
回家吧,家里有房子,有土地,别人能过,我们也能过。回家,啊?杨洁又说。
现在这个样子,咋能回去?马清有些恼怒,又有些无奈地说。
马清的一条胳膊残了。
马清是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伤残的。他已经养成砌会儿墙,往家望几眼的习惯。那里有他牵挂的人,是他在这座城里生存、奋斗下去的一个理由,是他努力在这座城里扎下的一条根。可是楼层一天天地高起来,周围的楼房也一天天高起来,新家一天比一天小,几乎要看不见,快被一群大楼吞没了,有时要使劲伸脖子才能看到一半儿。那一回,他怎么努力也找不到,就有些着急,似乎他的小院连同杨洁都被群起的高楼挤没、吃掉了,他努力地耸起身子,伸长脖子,还是看不到。也许高处风大,他突然从脚手架上栽下来,幸好没有直直地栽下去,要不早就没命了。外面纱网一挡,他往下只掉了两层楼的距离,一条胳膊卡在架杆上停住了。几个工友把他拉下来,看到他只破了些皮,都说说笑笑地散了。他惊魂稍定,只感到右胳膊疼得厉害,一点劲儿也使不上,就给工头打了招呼,回到家。他没事人似的尽量轻松地给杨洁说了,她还是吓白了脸,摸遍了他全身,还是不放心,说到医院看看。马清笑着说没事,明天就可以上工了。可当天晚上,他右胳膊忽然肿得老粗,疼得直吸凉气。杨洁又说到医院看看,马清忍着痛说没事,睡一夜就好了。杨洁一夜一直用热毛巾给他敷,到天亮肿还没消。杨洁就有些急,她不知道大医院在哪,只在买菜时看到过挂着红十字门帘的小诊所,就跑去把诊所的大夫请来了。大夫摸摸捏捏了一会儿,说没事,骨头没折,外伤,药用上,几天就好。大夫穿着白大褂,模样神情都很有医术的样子,杨洁就放心了。她跟着大夫又到诊所抱回了一大堆药,洗的,贴的,吃的,按大夫说的,又是洗又是贴又是敷,她的心也踏实了。也许吃了止痛药的缘故,马清真感觉没那么疼了,就硬挣着去给工头打了招呼。工头起初看到马清胳膊肿成那样,也有些慌。哪个工头都怕工人出事。听马清说没事,也连声说,好!好!好!你先休息几天,工资照开,早缓好早上工。
过了些天,马清胳膊肿气真消了,他和杨洁都长出了一口气,只是马清试着举胳膊还举不起来,他觉得再过上几天就会好,没有给杨洁说,他不想让她多担心。几天来,杨洁给他喂吃喂喝,他感觉很温馨,想着把杨洁带来带对了,要是没有她,自己不知还咋样呢。这样一想,他觉得一定要对杨洁好,要让她过上好日子,胳膊稍好些就去上工。
肿完全消了,也不觉得痛了,但感到胳膊还是很直,弯一点就再弯不过来,洗脸举不到脸上,吃饭也喂不到嘴边。马清心中有些慌,但努力地掩饰着不让杨洁发现。不过他想,干几天活,活动开也许就好了。他就到工地上去上工。工头看到他没事,一脸的高兴,反复问他,真没事了!他说真没事了。工头就说,停工这些天的工资就顶医疗费,以前的一切都一笔勾销。还跟他签了个合同,签过合同的马清就又上了脚手架,也许是摔了的缘故,他感到有些紧张,手脚都抖得厉害。重新拿出瓦刀、抹子,心绪才稍稳了些。他干了两三年瓦工了,活路很熟练,拿起瓦刀,他就有了自信。可是,他勉强把灰浆抹到砖上,左手把砖按到墙上了,右手却无法做出敲砖刮灰的动作,努力了几次都不行,他呆在脚手架上了。他坚持着没下脚手架,但他只能用左手再敲砖刮灰,这样一来,速度降了一半多,别人都砌得老高了,只有他这一块还是个豁口。第三天,工头就找了他,这回脸色很难看,说,不行就算了,你这样影响工期呢,你先回去休息,等好了再来,我们随时都欢迎你。工头把他领下脚手架,领到办公地,把工钱算清,客气地说,先休息吧,不过这回没工资,你干不下去,合同就自动解除了。说着还把合同书拿出来晃了晃。马清也没争啥,就出来了,他心里有些犯迷糊,脚步沉沉地走到家里,重重地倒在床上。杨洁有些怕了,撵过来问他,他说工地上不要他了。为啥?杨洁追问了句。马清说,我干不成活儿了。他说出这句话,眼泪忽然就流出来了。杨洁听过老人传下的言语,男儿眼泪贵如金,她长这么大也没见过几个男人淌眼泪。看到马清淌眼泪,杨洁慌了,她一把把他的头搂在怀里,马清浑身因抽泣而颤抖,像个受了惊吓的孩子。杨洁这一刻就有母亲搂着孩子的感觉,也正是这一刻,她忽然间有了一种责任感,一定要把马清的胳膊治好,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杨洁拉着马清,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找到了一家真正的医院。排队挂号,找大夫检查、拍片子,做这一切的都是杨洁,好像她是在城里混了多少年,而马清才到城里一样。马清有些胆怯,又有些机械地随着。
检查的结果如马清所担心的那样,大夫说,骨卯错位了,当时没还上,已经长住了,现在必须手术。杨洁问,能治好吗?大夫说没问题,能治好。马清问,手术费贵吗?大夫说,不贵,也就五六千块钱。
大夫的话是一根针,轻轻一刺,马清和杨洁都泄气了,上哪弄五六千块钱去?这几个月是挣了几千块钱,他们只留下生活费,其它的陆续都寄回去了,结婚,盖房子欠了些债等着还呢。
这样一检查,马清的心倒定了,他每天都出去找活,这些年在外面打工,背过煤,扛过麻袋,啥苦活累活他都干过,都能干。可这回再找,有些活他知道干不了;有些活他觉得能干,可干上两天,要么是工头,要么是主人家就嫌他手不灵便,辞了他。他只能三天两头找活路、三天两头被辞退,挣的钱连两口之家也养活不了。
杨洁也悄悄地出去找活儿,她不知道能在这座城市干些啥,城市对她来说还是一团雾。她惟一熟悉的是附近那个小痢市场,那有些摆摊卖菜的,看样子也是从各地农村来的,女人居多。买了几个剧菜,有几个也能点个头、打个招呼。有个甘肃来的胖张嫂还跟她拉过几回家常,知道她没事干,还劝她也去摆菜摊呢。甘肃离她老家不远,话音也差不多,杨洁觉得亲近些,买菜尽量找胖张嫂。可她知道马清不同意,她自己也怯,就没去摆菜摊。这回,杨洁就决定试着去摆个菜摊。她没去找胖张嫂帮忙,她觉得这样做有抢张嫂饭碗的嫌疑。她摸索着到菜贩子那里批发了几样菜,找了个空摊位摆开了,直到这时,她才想到没有秤,也没有提袋。她就想,要有人买她的菜,就先借临近摊子上的秤用一用。她一直低着头,也一直没人问她的菜。终于有了个声音,冲着她的,却不是要买菜,是要摊位。咋话了?咋随便占别人的摊位?想耍横咋的?还没见过敢抢老子摊位的……是个男的,黑黑壮壮的,面相不善。杨洁红着脸收拾起自己炉菜,让出摊位。她又找了个空摊位,刚想再把菜摆开,旁边一个卖菜的女人过来说,你是新来的吧?这摊位上有人呢,你租的摊位在哪里就摆在哪里,不能随便占别人的。
这摊位还要租?杨洁奇怪地问。
那女人笑了,不租谁还能白给你,除非你是管理员相好的,这城里寸土寸金,屁大的这点摊位一年要交五千块钱呢!城里人真他妈狠!那女人说话很粗鲁,很显然出来混了多年了。杨洁这才知道想摆个菜摊也不是随便就能摆的。她站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了。就在这时,甘肃胖张嫂过来了,杨洁越慌乱了,低了头刚想抱着菜捆跑开,被张嫂拦住了。早看到你了,怕你不好意思,才没跟你招呼,我第一次摆摊也这样,惯了就好了,张嫂说。杨洁红了脸没出声,不过张嫂毕竟熟些,她心里这会儿倒有了可以依靠的感觉。
张嫂拉着杨洁问了些情况,还给她出了个主意,要是不想租摊位,就买个三轮车,弄个流动菜摊。末了还把杨洁批来的菜原价转了去,说放到明天就卖不成了。这世上还是有好心人,杨洁心里对张嫂充满了感激。可是买三轮车没钱,她也不会骑,她又犯难了。忽然,她想起清水河里挑水的事,眼前一亮。她不知哪里买扁担,就找了根木棍,两头拴—亡绳子,下面拴两个竹筐,就成了个菜担子。第二天,杨洁又到小菜市上批了些菜,担子挑着,走街串巷。第一天还叫不出声,过了两天,就叫出声了。女人要是放泼了,比男人韧性大得多。杨洁的菜还卖得不错,马清这时候也不好反对了。不过,杨洁没想着长期干这个,更没想过发财什么的,她只想挣够五六千块钱,把马清的胳膊治好。
但杨洁并不了解城市。一天,她挑着菜担子在一个巷子叫卖,几个穿制服的过来了。在杨洁看来,穿制服的都是警察一类的,都是专抓坏人的,她还冲他们笑了笑。可穿制服的却一直阴着脸,一个还厉声向她喝问,谁让你在这里乱叫卖?没等杨洁反应过来,另一个上来就夺过她手里的秤,还有一个两脚就把她的两个菜筐都踢翻了,辣子、西红柿滚得满地。杨洁突然疯了一样冲上去,抓住一个穿制服的手,狠狠地咬住了,痛得那人尖声大喊。另外两个费了好半天劲才把她拉开。杨洁事后才知道那些穿制服的是城管,专管乱摆摊设点。她也没想到自己会那样泼,敢咬那些人的手。结果是,她被推推搡搡地弄到城管,罚了款,还差点被送到派出所。
菜摊摆不成了,杨洁不知道还能干些啥,而正在这时,他们租住的房子也要拆了,杨洁真想回去了。
可马清不回去,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不能回去,这样回去了,他一辈子在村里人面前抬不起头,在女人面前也抬不起头,他有些不甘心。还有一个原因,他弟弟考上大学了,家里来信说,学费要上万,要他想办法先凑五千。他没敢把胳膊残了的事告诉家里人,只说是工资还没结,要家里先借上,他一领了工资就寄回去。兄弟上学是大事,他不想兄弟以后也像他一样打工受苦。他还得在城里熬下去。
换个水,我们回家吧!
马清主动提出回家是半年以后了。这半年他们又租了一个房子,马清换了十几个工作后终于有了份固定的事做。杨洁也是先到一家兰州人开的清真拉面馆洗盘子端盘子,又到一家理发店给顾客洗头,最后也似乎是找到了一个固定的工作。杨洁没说在干啥,马清也没问她在干啥,也没告诉她自己在干啥。
马清是在一家饭店里当清洁工,扫地抹地冲厕所。应聘时他主动说出自己右胳膊残疾,他知道瞒得了一时瞒不了长久,不想被人三天两头辞退。没想到老板一听倒高兴了,说残疾怕啥,他刚从农村出来,在一家铸件厂干,被铁锭砸折了腿,照样创出了一番事业。说,小伙子别灰心,好好干,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着还卷起裤管,露出了半截假肢。马清就这样被录用了。他没想着要挣下老板那样大的一份产业,这时候,他连在城里置份家业的妄想也不敢存了,只想着能把盖房子结婚借的旧账还了,把兄弟上学借的新账也还了。一米八的大男人趴在地上擦地板,他最初感到很窝囊,但慢慢地就习惯了,挣钱要紧,面子总有能拉下来的时候。厕所尽管是水冲的,又镶着白瓷砖,但臭味依然很重,尤其水管堵住的时候,更是一股恶臭,但时间长了,他也闻惯了。他只是没有告诉,也几乎是没有机会告诉她。在他做清洁工的这段,杨洁也换了新工作,每天天黑前出门,第二天早上才回,而马清恰恰是早上出门,晚上十点后才回,两个人几乎没见过几次面。
尽管这样,马清每次回去都要洗个澡。他租住的地方不远处有个澡堂子,很简陋,每次三块钱。马清心痛那三块钱,但他更不想把一身臭味带回家,不能让杨洁闻出一点儿。他每次洗澡都严格按照换水的程序,浑身每一处都洗得很到位,他觉得只有这样洗,才能洗干净。他每次冲洗的时间比较长,城里的水甜,但水也软,没有劲道,总觉得洗不干净,不像清水河里的水,咸水,却似乎有股冲力,洗到哪儿,哪儿就干净了。他把一套衣服也放在澡堂子,浑身洗干净了,再换上干净衣服才回家。第二天早上上工的时候,他再顺路到澡堂子换上工作服。虽然见不到杨洁,他还是坚持这样做,一次也没马虎过。
杨洁也似乎每次回家前都要洗个澡。马清没怎么见过,他是从杨洁的枕头上闻出来的。马清每天睡觉都要搂着杨洁的枕头,枕头上有一股洗发水的味道,还有些湿痕,弄不清那是头发上的水,还是她淌的眼泪。杨洁性格很柔弱,但马清很少见她流眼泪。结婚那天,送亲的人要回家,杨洁都没流泪。有一次已经半夜了,杨洁回来,淌着眼泪,一遍又一遍地洗澡,没有热水,就用冷水洗。马清问她,她不说,只是流着眼泪洗,他只能由着她。睡下了,马清想把她搂在怀里再问,一伸手触到她,杨洁像刺扎了一样地尖叫起来,卷起被子一个人转过身去了,浑身一直颤抖着。马清不知道她是咋了,以为她知道他干的工作,嫌弃他了,也就有些生气,又有些无奈地睡了。
马清还发现杨洁爱打扮了,他也是从放在家里的衣服和化妆品上看出来的。衣服很新潮,他无法与杨洁联系起来,她是很朴素的。他曾想过要把杨洁带到城里,让她穿最时髦的衣服,但这会儿他想象不出她穿上那些衣服的样子。杨洁模样儿俊,身材也好,穿上这样的衣服一定很好看,但在马清的想象中,这样杨洁就不是杨洁了,成了另外一个女人,一个陌生的女人。他还发现眉笔和一管口红。他更想不到描了眉毛、涂了口红的杨洁会是啥样子。他突然想到了这些年走南闯北,城里打工,见过的那些女人,涂着红嘴,抹着厚厚的脂粉,被称为“鸡”,大多数是农村来的。男人卖力气卖汗水,女人卖身子,农村人就是命贱。打工的男人也有找那些鸡的,马清却不想把辛苦挣来的钱往她们身上花。
一天晚上,马清回到家,奇怪的是杨洁也在,似乎专门在等他,还专门给他做了晚饭。等马清吃过饭,杨洁忽然拿出一沓钱来,兴奋地说,明天我们就去医院给你看胳膊,看好了回家。马清问哪来那么多钱,杨洁的脸色就变了,说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是凭苦身子挣的。马清说,那就先寄出去还账吧,我的胳膊没事,也不影响干活。听了这话,杨洁的眼光就黯淡了。
又一天马清回家,屋子很凌乱,杨洁还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她一脸潮红,散乱的头发湿漉漉的,好像病了。马清过去一摸,杨洁的头烧得烫手。咋话了?马清问。可能是重感冒,杨洁吃力地说。这一段,两个不怎么见面,陌生了许多,也客气了许多,反倒不像夫妻了。我领你上医院吧,马清说。没事的,杨洁喘着气说,巷口那儿有个小诊所,你去买点感冒药就行了。一提小诊所,马清的气就上来了,说,小诊所能看个屁,还是上医院吧。杨洁死活不肯去,马清只好出去买药,附近没有正规药房,天又晚了,马清最后还是到小诊所买了几样感冒药回来,给杨洁吃了。杨洁还是不见好转,后半夜越重了,烧得迷迷糊糊的,一会儿尖叫,一会儿胡喊,一会儿大笑。马清没听杨洁那样笑过,笑声中有一股浪味儿,这让他厌恶,但看到她病成这样,心里又有一股疼惜。
折腾到天亮,杨洁还不见好转,马清着急了,硬把杨洁送到近处一家医院。他背着她先到内科,大夫看了,说到妇科去。到妇科,大夫看了,又指到性病专科。
杨洁在医院住了五天,清醒一阵,迷糊一阵。第四天醒过来,她就嚷着要出院,马清硬怔持着又住了一天,杨洁说啥也不住了。医生不让,说这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得住段才行。杨洁说没钱了,医生这才给办了出院手续。
又回到他们租的房子,屋里又冷又乱,没一点儿家的味道。马清把杨洁扶到床上,用被子给她裹好,就赶忙生火。城里早春寒气很重。火生起来,寒气才一点点地被挤出屋外,马清又灌了壶水搭在炉子上,水壶一会儿嵫嵫地有了响声。好长时间两人没一起这样待过了,一时间都没了话。还是杨洁先开口,去年春天来城里,算起来一年了,这一年真像做了个梦。杨洁自说自话,话音幽幽,马清没接话。过了会儿,杨洁又说,我准备再攒几个钱给你看胳膊呢,我这又花掉了。马清还是没接话。
水壶嵫嵫地响着。
换个水,我们回家吧。马清很突然地冒出一句。
杨洁有些吃惊地瞅着他。你说的是真话?
真话,我们回家,明天就回。
我们这个样子,还能回去吗?
啥话都别说,先回家再说。
两人谁都没再说话。
水热了,屋里也热了,两人开始换水,还是杨洁在前,马清在后。两人都恍然想起一年前两人换水进城的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杨洁刚出院,体弱,马清就给她倒水,水在杨洁的身上流下他看到杨洁浑身青伤紫印,似乎还有烟头烫烧过的痕迹。马清的眼泪忽然就出来了,哽咽着说,都是我不好,不该把你带出来,咱回家,清水河的水好,啥病都能洗好!咱回家!杨洁一脸一身的水珠,看不出是水还是眼泪。

阅读全文

与短篇小说评论范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末世穿越之异能系统类小说排行榜 浏览:695
一部玄幻小说男主被雷劈中左眼 浏览:339
最热穿越小说txt 浏览:264
田园福妃童谣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708
昭华劫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577
主角非常nb的网游小说 浏览:826
美女和租小说阅读网 浏览:357
容景是哪部小说主角 浏览:533
我的女友重生了飞卢小说 浏览:998
小说执着全文阅读 浏览:378
古代les小说宫倾 浏览:81
主角叫云不凡小说 浏览:158
网游小说主角叫公子川 浏览:350
有寓意小说推荐完本 浏览:565
宠物小精灵之无限抽奖系统类小说 浏览:116
写梦幻西游比较好的小说 浏览:790
重生小说非人 浏览:209
双性受从古代穿到现代的小说 浏览:200
好看的唐朝历史小说推荐超经典 浏览:240
乳娘母乳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