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警世通言有声小说

警世通言有声小说

发布时间:2022-05-17 03:14:59

❶ 《警世通言》有关俞伯牙 钟子期的故事 在线等!

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采缎,高车驷马。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揖,以便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至江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末终,指下“刮刺”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于并非*盗之流,乃憔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鬃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

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遥远,难以问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憔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裩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躧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伯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是何人所造?抚它有什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憔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凰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羌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之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 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又问道:“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曰:‘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假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道:“《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钟,名徽,*字子期。”伯牙拱手道:“是钟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子期道:“原来是伯牙大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点茶。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牙道:“借此攀话,休嫌简亵。”子期称:“不敢。”童子取过瑶琴,二人入席饮酒。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伯牙点头道:“好个集贤村。”又问:“道艺何为?”子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伯牙微笑道:“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乃赍志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取也。”子期道:“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余年。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伯牙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二人杯酒酬酢一会。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多少?”子期道:“虚度二十有七。”伯牙道:“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道:“大人差矣。大人乃上国名公,钟徽乃穷乡*子,怎敢仰扳,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若以富贵贫*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遂命童子重添炉火,再爇名香,就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拜罢,复命取暖酒再酌。子期让伯牙上坐,伯牙从其言。换了杯箸,子期下席,兄弟相称,彼此谈心叙话。正是: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谈论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身收拾篷索,整备开船。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捧一杯酒递与子期,把子期之手,叹道:“贤弟,我与你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子期闻言,不觉泪珠滴于杯中。子期一饮而尽,斟酒回敬伯牙。二人各有眷恋不舍之意。伯牙道:“愚兄余情不尽,意欲曲延贤弟同行数日,未知可否?”子期道:“小弟非不欲相从。怎奈二亲年老,‘父母在,不远游。’”伯牙道:“既是二位尊人在堂,回去告过二亲,到晋阳来看愚兄一看,这就是‘游必有方’了。”子期道:“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当践约。万一禀命于二亲,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小弟之罪更大矣。”伯牙道:“贤弟真所谓至诚君子。也罢,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子期道:“仁兄明岁何时到此?小弟好伺候尊驾。”伯牙屈指道:“昨夜是中秋节,今日天明,是八月十六日了。贤弟,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若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分,就是爽信,不为君子。”叫童子:“分付记室将钟贤弟所居地名及相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簿上。”子期道:“既如此,小弟来年仲秋中五六日准在江边侍立拱候,不敢有误。天色已明,小弟告辞了。”伯牙道:“贤弟且住。”命童子取黄金二笏,不用封帖,双手棒定道:“贤弟,些须薄礼,权为二位尊人甘旨之费。斯文骨肉,勿得嫌轻。”子期不敢谦让,即时收下。再拜告别,含泪出舱,取尖担挑了蓑衣、斗笠,插板斧于腰间,掌跳搭扶手上崖。伯牙直送至船头,各各洒泪而别。

不题子期回家之事。再说俞伯牙点鼓开船,一路江山之胜,无心观览,心心念念,只想着知音之人。又行了几日,舍舟登岸。经过之地,知是晋国上大夫,不敢轻慢,安排车马相送。直至晋阳,回复了晋主,不在话下。

光阴迅速,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伯牙心怀子期,无日忘之。想着中秋节近,奏过晋主,给假还乡,晋主依允。伯牙收拾行装,仍打大宽转,从水路而行。下船之后,分付水手,但是湾泊所在,就来通报地名。事有偶然,刚刚八月十五夜,水手禀复,此去马安山不远。伯牙依稀还认得去年泊船相会子期之处。分付水手,将船湾泊,水底抛锚,崖边钉橛。其夜晴明,船舱内一线月光,射进朱帘。伯牙命童子将帘卷起,步出舱门,立于船头之上,仰观斗柄。水底天心,万顷茫然,照如白昼。思想去岁与知己相逢,雨止月明。今夜重来,又值良夜。他约定江边相候,如何全无踪影,莫非爽信?又等了一会,想道:“我理会得了。江边来往船只颇多。我今日所驾的,不是去年之船了。吾弟急切如何认得?去岁我原为抚琴惊动知音。今夜仍将瑶琴抚弄一曲,吾弟闻之,必来相见。”命童子取琴桌安放船头,焚香设座。伯牙开囊,调弦转轸,才泛音律,商弦中有哀怨之声。伯牙停琴不操:“呀!商弦哀声凄切,吾弟必遭忧在家。去岁曾言父母年高。若非父丧,必是母亡。他为人至孝,事有轻重,宁失信于我,不肯失礼于亲,所以不来也。来日天明,我亲上崖探望。”叫童子收拾琴桌,下舱就寝。

伯牙一夜不睡,真个巴明不明,盼晓不晓。看看月移帘影,日出山头。伯牙起来梳洗整衣,命童子携琴相随,又取黄金十镒带去:“傥吾弟居丧,可为赙礼。”端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禀道:“老爷为何不行?”伯牙道:“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两头都是大路,都去得。知道那一路往集贤村去?等个识路之人,问明了他,方才可行。”伯牙就石上少憩,童儿退立于后。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垂玉线,发挽银丝,箬冠野服,左手举藤杖,右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将右手竹篮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道:“先生有何见教?”伯牙道:“请问两头路,那一条路,往集贤村去的?”老者道:“那两头路,就是两个集贤村。左手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衢三十里官道。先生从谷出来,正当其半。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不知先生要往那一个集贤村?”伯牙默默无言,暗想道:“吾弟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话这等糊涂!相会之日,你知道此间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就该说个明白了。”伯牙却才沈吟,那老者道:“先生这等吟想,一定那说路的,不曾分上下,总说了个集贤村,教先生没处抓寻了。”伯牙道:“便是。”老者道:“两个集贤村中,有一二十家庄户,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多住了几年,正是‘土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只说先生所访之友,姓甚名谁,老夫就知他住处了。”伯牙道:“学生要往钟家庄去。”老者闻“钟家庄”三字,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道:“先生别家可去,若说钟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却是为何?”老者道:“先生到钟家庄,要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钟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钟公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钟公道:“元来是吾儿好友。”扶起伯牙苏醒。伯牙坐于地下,口吐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道:“贤弟呵,我昨夜泊舟,还说你爽信,岂知已为泉下之鬼!你有才无寿了!”钟公拭泪相劝。伯牙哭罢起来,重与钟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通家兄弟之意。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柩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钟公道:“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亡儿遗语嘱付道:‘修短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欲践前言耳。”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吾儿钟徽之冢。今日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就坟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钟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宫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钟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钟公道:“老夫愿闻。”伯牙诵云:

“亿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钟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还是下集贤村?”钟公道:“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伯牙道:“下官伤感在心,不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得有黄金二镒,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买几亩祭田,为令郎春秋扫墓之费。待下官回本朝时,上表告归林下。那时却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与老伯母,同到寒家,以尽天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说罢,命小僮取出黄金,亲手递与钟公,哭拜于地。钟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题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后人有诗赞云: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今人说破琴

❷ 今天读《警世通言》里面有一章是宋太祖千里送京娘,史上真有此事吗

杜撰的成分更多一些,这个故事出自小说三言,正史里好像没有记载,当然,即使有这回事,正史一般也不会记载的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讲的就是“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其大意如下: 民女赵京娘随父去北岳还乡愿,不料路遇响马,被扣押于赵匡胤叔父赵景清所在的道观。赵匡胤闲逛道观时听得声音,便救下了京娘。又怕她还会遭难,便护送她返家。为了行路方便,二人结成兄妹。一路上京娘敬佩赵匡胤的仗义助人,对他表示了爱慕之情。 赵却没有反应,坚守了兄妹之礼。返家之后,京娘之父欲将京娘许配给赵匡胤, 赵匡胤不欲蒙上不义之名拒绝而去。在家人的冷言冷语下,京娘为表贞节自缢身亡。赵匡胤即位,得知此事后,甚是嗟叹,并专门为其进行了敕封立祠。

❸ 警世通言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警世通言》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hfRbWjKNuxd_dy43MLEJzg

提取码:cgjv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白话短篇小说集。该书完成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民间宗教宝卷和小说。故事描述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

❹ 推荐几本好看的小说

├<华夏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
│ │ ├0101水浒全传
│ │ ├0102《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 │ ├0103《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 │ ├0104《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 │ ├0105《封神演义》作者:陈仲琳
│ │ ├0106《东周列国志》作者:清·蔡元放
│ │ ├0107《说唐》作者:清·佚名
│ │ ├0108《说岳全传》作者:清·钱彩
│ │ ├0109《镜花缘》作者:李汝珍
│ │ ├0110《儒林外史》作者:清·吴敬梓
│ │ ├0201《警世通言》作者:[明]冯梦龙
│ │ ├0205 二刻拍案惊奇
│ │ ├0207《三侠五义》作者:[清]石玉昆
│ │ ├0208《七剑十三侠》作者:唐芸洲
│ │ ├0209《济公全传》作者:郭小亭
│ │ ├0210《四游记》作者:[明]吴元泰等
│ │ ├0303《三刻拍案惊奇》作者:明.梦觉道人
│ │ ├0308《醒世因缘传》作者:西周生
│ │ ├0401《粉妆楼全传》作者:罗贯中
│ │ ├0403 绿野仙踪 清 李百川
│ │ ├0405《反唐演义全传》作者:清.如莲居士
│ │ ├0503 小五义
│ │ ├0505a《双凤奇缘》作者:清.雪樵主人编
│ │ ├0505b《木兰奇女传》作者:清.不题撰人
│ │ ├0507a《蜃楼志》作者:清.愚山老人编
│ │ ├0508a《二度梅全传》作者:清.惜阴堂主人
│ │ ├0508b《金云翘传》作者:清.青心才人
│ │ ├0509a《钟馗全传》作者:清.烟霞散人
│ │ ├0509b《韩湘子全传》作者:明.钱塘雉衡山人编次
│ │ ├0601《东度记》作者:明.方汝浩
│ │ ├0603《禅真逸史》作者:明.清溪道人
│ │ ├0605a《五虎平西》作者:清.不题撰人
│ │ ├0605b《五虎平南》作者:清.不提撰人
│ │ ├0606《花月痕》作者:清.魏秀仁
│ │ ├0607a 混唐后传
│ │ ├0607b《五代残唐》作者:明.罗贯中
│ │ ├0703《万花楼》作者:清.李雨堂
│ │ ├0704《林兰香》作者:清.随缘下士
│ │ ├0705a《三遂平妖传》作者:明.罗贯中
│ │ ├0705b《铁冠图》作者:松滋山人
│ │ ├0705c《归莲梦》作者:清.苏庵主人
│ │ ├0707a《西湖佳话》作者:清.古吴墨浪子
│ │ ├0707b《豆棚闲话》作者:圣水艾衲居士编
│ │ ├0707c《照世杯》作者:清.酌元亭主人
│ │ ├0708a《醉醒石》作者:明.东鲁古狂生
│ │ ├0708b《石点头》作者:明.天然痴叟
│ │ ├0807a《好逑传》作者:清.不署撰人
│ │ ├0807b《定情人》作者:
│ │ ├0808a《廿载繁华梦》作者:黄世仲
│ │ ├0810a《比目鱼》作者:清.不署撰人
│ │ ├0810b《桃花扇》作者:清.不题撰人
│ │ ├0810c《浮生六记》作者:清.沈复
│ │ ├0810d《锦香亭》作者:清.古吴素庵主人
│ │ ├0905a《西游补》明.董说
│ │ ├0905b《续西游记》作者:明末.无名氏
│ │ ├0906b《于少保萃忠全传》作者:明.孙高亮
│ │ ├<0908 《观音·达磨·罗汉全传》>
│ │ ├0909a《雷峰塔奇传》作者:清.玉花堂主人
│ │ ├0909b《狐狸缘全传》作者:清.醉月山人
│ │ ├0909c《何典》作者:张南庄
│ │ ├1005《官场现行记》作者:李宝嘉
│ │ ├1009a《银瓶梅》作者:清.不题撰人
│ │ ├1009b《争春园》作者:清.春越溪外史
│ │ ├1009c《世无匹》作者:娥川主人编次
│ │ ├1010a《海角遗编》作者:清.佚名
│ │ ├1010b《海外扶余》作者:清.陈墨峰
│ │ ├1010c 海上魂作者:清.陈墨涛
│ │ ├list
│ │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华夏出版社.doc
│ │ ├三宝太监西洋记1
│ │ ├三宝太监西洋记2
│ │ ├东西晋演义
│ │ ├东西汉演义
│ │ ├乾隆游江南
│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 ├五鼠闹东京
│ │ ├仙侠五花剑
│ │ ├儿女英雄传
│ │ ├兰花梦奇传
│ │ ├刘公案
│ │ ├刘公案·刘墉传奇
│ │ ├初刻拍案惊奇
│ │ ├前后七国志
│ │ ├包公案 序
│ │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 ├十二楼 清 李渔
│ │ ├南北史演义 杜纲
│ │ ├吴三桂演义
│ │ ├<唐宋传奇>
│ │ ├喻世明言(《古今小说》)作者:[明]冯梦龙
│ │ ├大明奇侠传
│ │ ├大明正德游江南
│ │ ├女仙外史
│ │ ├孽海花 清. 曾朴
│ │ ├市声
│ │ ├平山冷燕
│ │ ├开辟演义
│ │ ├彭公案
│ │ ├怡情佚史
│ │ ├文明小史
│ │ ├施公案
│ │ ├杨家将传
│ │ ├樵史演义 清陆应旸
│ │ ├欢喜冤家(明)西湖渔隐
│ │ ├歧路灯
│ │ ├水浒后传
│ │ ├永庆升平前传
│ │ ├永庆升平后传
│ │ ├洪秀全演义清.黄小配
│ │ ├海公大小红袍全传
│ │ ├清平山堂话本
│ │ ├热血痕
│ │ ├熊龙峰四种小说
│ │ ├燕子笺
│ │ ├狄公案
│ │ ├玉娇梨
│ │ ├痛史 清 吴趼人
│ │ ├秦始皇传等六种平话
│ │ ├红楼梦补
│ │ ├续小五义
│ │ ├续英烈传
│ │ ├老残游记清.刘鹗
│ │ ├聊斋志异 蒲松龄著
│ │ ├英烈传
│ │ ├荡寇志
│ │ ├西湖二集明. 周楫
│ │ ├说呼全传清.佚名
│ │ ├说唐三传
│ │ ├说唐后传
│ │ ├负曝闲谈作者:清.遽园
│ │ ├赵太祖三下南唐
│ │ ├辽海丹忠录
│ │ ├连城壁
│ │ ├连城璧外编
│ │ ├醒世恒言
│ │ ├阅微草堂笔记
│ │ ├隋唐演义
│ │ ├雪月梅
│ │ ├青楼宝鉴
│ │ ├飞跎全传
│ │ ├飞龙全传 吴璿著
│ │ ├魏阉全传
│ │ ├鼓掌绝尘
│ │ └龙图公案

├<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100卷>
│ │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戏剧出版社
│ │ ├七剑十三侠
│ │ ├三侠五义
│ │ ├三刻拍案惊奇
│ │ ├三国演义
│ │ ├三遂平妖传
│ │ ├东周列国志
│ │ ├九尾龟
│ │ ├二刻拍案惊奇
│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 ├二续金瓶梅( 隔帘花影)
│ │ ├五凤吟
│ │ ├五美缘全传
│ │ ├五色石
│ │ ├五色石[繁体]
│ │ ├五凤吟[繁体]
│ │ ├儒林外史
│ │ ├儿女英雄传
│ │ ├八段锦
│ │ ├八洞天
│ │ ├初刻拍案惊奇
│ │ ├前后七国志-前七国志
│ │ ├前后七国志-后七国志
│ │ ├包公案之百家公案
│ │ ├北史演义
│ │ ├十尾龟
│ │ ├南史演义
│ │ ├双凤奇缘
│ │ ├双和欢
│ │ ├反唐演义传
│ │ ├喻世明言
│ │ ├国色天香
│ │ ├型世言
│ │ ├大八义
│ │ ├天豹图
│ │ ├女仙外史
│ │ ├好逑传
│ │ ├子不语
│ │ ├孽海花
│ │ ├官场现行记
│ │ ├封神演义
│ │ ├小五义-三侠五义续
│ │ ├小八义
│ │ ├岂有此理
│ │ ├平山冷燕
│ │ ├情史
│ │ ├情梦柝
│ │ ├惊梦啼
│ │ ├所缺书目
│ │ ├新民公案
│ │ ├施公案
│ │ ├无声戏
│ │ ├林公案
│ │ ├梅兰佳话
│ │ ├梼杌闲评
│ │ ├欢喜冤家
│ │ ├武则天外史
│ │ ├歧路灯
│ │ ├洪宪宫闱艳史演义
│ │ ├海上繁华梦
│ │ ├海上花列传
│ │ ├海公案 [清] 李春芳
│ │ ├淞隐漫录
│ │ ├石点头
│ │ ├禅真后史《禅真逸史》续书
│ │ ├禅真逸史
│ │ ├空空幻
│ │ ├笑林广记
│ │ ├红楼梦
│ │ ├绣屏缘
│ │ ├续子不语
│ │ ├绿牡丹
│ │ ├老残游记
│ │ ├聊斋志异
│ │ ├花月痕
│ │ ├西游记
│ │ ├西湖二集
│ │ ├警世通言
│ │ ├贪欣误
│ │ ├醋葫芦
│ │ ├醒世姻缘传
│ │ ├醒世恒言
│ │ ├野叟曝言
│ │ ├金石缘
│ │ ├锦绣衣
│ │ ├镜花缘
│ │ ├阅微草堂笔记
│ │ ├隋炀帝艳史
│ │ ├隔帘花影
│ │ ├青楼梦
│ │ ├风月鉴
│ │ ├风流和尚
│ │ ├飞花艳想
│ │ ├骗经
│ │ └鸳鸯配

文章引用自:

❺ 警世通言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原文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❻ 冯梦龙三言

“三言”即明代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与同时代凌蒙初所著“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 都是中国话本小说的顶峰之作。

姓名: 冯梦龙
又名: 别号龙子犹 又字子犹 字犹龙
性别: 男
生卒年: 1574—1646
所属朝代: 明代
所属文学时期: 明代文学
代表作品: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同时期作家: 凌蒙初 夏完淳
作家生平:
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冯梦龙少年时即有才情。博学多识,为同辈所钦服。为人旷达,治学不拘一格,行动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缚。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结社作文。在嘉定侯氏西堂读书时,与侯峒曾兄弟及其他名士,卷帙过从,文章往还。熊廷弼督学南京时,曾把冯梦龙视为隽才宿学,予以甄拔。但他自早年进学之后,屡考科举不中,久困诸生间,落魄奔走,曾以坐馆教书为生。万历末,冯梦龙应麻城田姓邀请,去讲授《春秋》。天启元年(1621),冯梦龙宦游在外,次年因言论得罪上司,归居乡里。天启六年,阉党逮捕周顺昌,冯梦龙也在被迫害之列。就在缇骑横行时,冯梦龙发愤著书,完成《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纂工作和《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的评纂工作。崇祯三年(1630)取得贡生资格,任丹徒县训导,七年升福建寿宁知县。任职期间,"政简刑清,首尚文学"(康熙《寿宁县志·循吏传》),曾编修《寿宁待志》。十一年秩满离任,归隐乡里。晚年仍孜孜不倦,继续从事小说创作和戏曲整理研究工作。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明王朝,冯梦龙站在封建正统立场悲痛欲绝,他怀着中兴希望编了《甲申纪事》一书。清兵南下,他怀念故国,辗转于浙闽之间,刊行《中兴伟略》诸书,宣传抗清。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又有说是被清兵所杀。

"早岁才华众所惊,名场若个不称兄。一时名士推盟主,千古风流引后生。桃李兼栽花露湿,宓琴流响讼堂清。归来结束□东隐,翰□机专手自烹。"文并简所作这首《冯犹龙》诗,是对冯梦龙一生的最好概括。

文学思想:冯梦龙生平酷爱李卓吾文学主张,奉为蓍蔡,深受其影响。他明确地指出:"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凡事从道理上去做的必勉强,只有出自至情者才真切。于是公开主张"乡国天下,蔼然以情相与"(《情史序》),反对用存天理、去人欲的理学传统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上,冯梦龙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学:一种是出自田夫野□之口的真文学,一种是荐绅学士乐道的假文学。只有自然地发于中情的文学,才算真文学,才能表达人的性情。《诗经》是善达性情者,而自六朝以来,诗被用以"见才"、"取士"和"讲学",便流于陈腐,不能再很好地表达人的性情了,于是演变为词,词增损为曲,套数,曲浸淫而为杂剧、传奇戏曲。文学的发展,文体的变化,"固亦性情之所必至也"(《步雪新声序》)。如曲不足以表达人的性情时,也"势必再变而是《粉红莲》、《打枣竿》矣"(《太霞新奏序》)。在冯梦龙看来,文学应该发于人的中情,表达人的性情,而人的性情,最为活跃,是推动文学发展变化的力量,某种文学一旦成了说教工具,它就会僵化,而被另一种足以表达性情的文学所取代。这种崇尚自然,提倡表达人的性情的文学思想,打破了以封建道统为衡量品评文学的原则,对御用、消遣和帮闲文学,无疑是一种批判和否定。至于认为文学有真假两种,提倡真文学,反对假文学,认为文学更迭过程就是田夫野□不断创新、新兴的活文学取代陈腐的死文学的过程,更是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卓见。冯梦龙就是在这种进步的文学思想指导下从事各项文学活动的。

民歌和通俗小说的提倡整理冯梦龙在万历四十年(1612)前后曾编印过两部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和《山歌》,收录了盛行于吴中的民间歌曲800多首。这些作品,多半是田夫野□矢口寄兴所为、荐绅学士不道、诗坛不刊的"私情之谱"。冯梦龙之所以喜爱,并冒着被攻讦的危险将它们编印成册,使之广泛流传,就在于他认为,这些作品均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若夫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其功于《挂枝儿》等"(《山歌序》)。如《挂枝儿》中的《泥人》和《万离》等,写男女坚贞相爱,朴实自然,有情有理,表达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这无疑具有冲破虚伪而残酷的封建礼教束缚,去争取自由、幸福和强调人的价值的意义。刊行之后,风行一时,"举世传诵,沁人心腑","真可骇叹"(沈德符《野获编·时尚小令》)。不过,其中也有一些色情和庸俗趣味的描写,格调不高。

在通俗小说方面,冯梦龙也是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古今小说序》)这说明冯梦龙已意识到通俗文学在广大没有文化的市民和农民中间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艺术影响,他提倡通俗文学,就是为使小说从单纯地供少数"文心"者思辨、阅读和消闲中解脱出来,而去适应广大"里耳"者的审美趣味。冯梦龙收藏了很多古今通俗小说。在天启年间,择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百二十篇,分三次刊行。此即为人们所共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三言"及其他小说"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有宋元旧篇,也有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但已难以一一分辨清楚。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都程度不等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之民的生活。如《施润泽滩阙遇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在这些作品里,强调人的感情和人的价值应该受到尊重。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名教、传统观念是相违悖的。象卖油郎秦重之所以博得花魁莘瑶琴的欢心,就在于他的忠厚老实,知情识趣,尊重人的尊严;莘瑶琴决心委身于秦重,表示"布衣蔬食,死而无怨",就在于她看清楚那些衣冠子弟均是酒色之徒,无怜香惜玉的真心,这就在婚姻和爱情问题上提出了新标准:彼此了解、互相敬重的爱情。而门第、权势、富贵和等级被唾弃了。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市民思想意识的一种表现,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礼俗去争取纯真爱情的意义。"三言"里也有一些描写神仙道化,宣扬封建伦理纲常的作品。所以"三言"即表现了资本主义萌牙时期的新思想,又存留有消极、腐朽、庸俗的旧意识。这种进步和落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正是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艺术表现方面,"三言"中的那些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正如《今古奇观序》中所称:"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新,洞心□目。"这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三言"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它的刊行,不仅使许多宋元旧篇免于湮没,而且推动了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影响深远。明代天许斋刻本《古今小说》插图

冯梦龙尚有长篇小说两种:《平妖传》和《新列国志》。《平妖传》是增补罗贯中《平妖传》而成,回数增加了一倍,它完成于万历四十年前后。冯梦龙在这部长篇小说里,提供了"妖由人兴"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描写上也有特色,但敌视农民起义的情绪强烈,因果报应的污垢浓厚,其社会价值和意义,远不及"三言"。《新列国志》是据余邵鱼《列国志传》"重加辑演"为一百八回,完成于晚年。它本于《左传》《史记》,旁及诸书,搜罗极富。考核甚详,凡列国的废兴存亡,行事的是非成败,人品的好丑忠□,一一备载,联络成章,但文采不足,少艺术魅力,难以与《三国志演义》相埒,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也不能与"三言"并论。

戏曲整理及其他冯梦龙作为戏曲家,主要活动是更定传奇,修订词谱,以及在戏曲创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张。至于冯梦龙创作的传奇作品,传世的只有《双雄记》和《万事足》两种,虽能守曲律,时出俊语,宜于演出,但所写之事,缺少现实意义。冯梦龙之所以重视更定和修谱工作,在于他看到当时传奇之作,"人翻窠臼,家画葫芦,传奇不奇,散套成套"(《曲律序》)的现象严重。为了纠正这种弊端,使之振兴,于是主张修订词谱,制订曲律,以期"悬完谱以俟当代之真才"(同前)。同时提出"词学三法",强调调、韵、词三者不应偏废。在冯梦龙看来,一部优秀剧作,应该情真意新,韵严调协,词藻明白,文采斐然,案头场上,两擅其美。冯梦龙正是在这种主张驱使之下,从事传奇更定工作的。冯梦龙更定的作品达数十种之多,现可考者有17种,其中颇有不少名作,如汤显祖的《牡丹亭》、《邯郸梦》,袁晋的《西楼记》,李玉的《一捧雪》、《人兽关》和《永团圆》,《占花魁》,以及《精忠旗》等。在更定过程中,冯梦龙强调关目的真实自然,合乎情理,突出中心,反对枝蔓。更定的《精忠旗》,便是以慷慨大节为主脑,突出岳飞忠君爱国和将士人民对他的爱戴。他还注重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刻画,使之生动鲜明。以更好地发挥"传奇之衮钺"的作用。在他更定的《酒家□》中,就曾给各种人物以不同的个性特征,"虽妇人女子,胸中好丑,亦自了了"(《酒家□序》)。对于音律,见原作落调失韵处,冯梦龙也总是按谱加以修改,以便于演唱。他要更定汤显祖《牡丹亭》的原因,便是认为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杰作,只是"案头之书,非当场之谱"(《风流梦小引》),冯梦龙更定的《牡丹亭》,与汤显祖原著的意趣,虽有所差异,但也的确使之便于用昆腔演唱。《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著名昆曲剧目,便有采用冯梦龙定本的地方。冯梦龙更定传奇的工作,对于纠正创作脱离舞台的案头化偏向,繁荣明末戏曲,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戏曲表演艺术方面,冯梦龙也有不少精湛之论。他在《双雄记序》中提出,"歌者"必须识别调的宫商,音的清浊,不能"弄声随意"、"唇舌齿喉之无辨"。在更定传奇的眉评中,也时时"提示"演员,何处是"精神结穴"处,戏要做足;何曲演时不宜删略。要求演员应认真领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气质风度,以及其所处的艺术环境,演出神情和个性来。这表明冯梦龙在有意地探讨表演艺术的规律,并从理论上作了一些总结。

冯梦龙的散曲集《宛转歌》和诗集《七乐斋稿》,均已失传。从残存的数十首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散曲多"极摹别恨"之作。他的诗以通俗平易见长,虽不成诗家,但亦有可观之作。如在知县任上写的《催科》,其中便有"带青□早稻,垂白鬻孤孙"之句。正如钟惺所评:"下句更惨。二语出催科吏之口中,亦无可奈何之极矣。"(《明诗归》卷七)

此外,冯梦龙还曾参与校对精刻《水浒全传》,评纂《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并有笑话集、政论文等十余种传世,还撰有研究《春秋》的著作《麟经指月》。

明代文学是以小说,戏曲和民间歌曲的繁荣为特色的。小说、戏曲方面,颇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说、戏曲、民间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有明一代唯冯梦龙一人而已。

❼ 警事通言主要内容是什么

首先解释下是《警世通言》,而不是《警事通言》。

《警世通言》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

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

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从各个角度呈现了当时生活中的社会百态。

(7)警世通言有声小说扩展阅读: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安石当朝为相,声名远播,苏轼年少成名,才华出众。一次苏轼与王安石讨论汉字,王安石说“波乃水之皮”,苏东坡听后不以为然,讥讽道“如此说来,滑不就是水之骨了吗”。

王安石听后不以为意,又与他讨论“驷”“蚕”二字,王安石认为古人造字必有缘由。苏东坡拱手进言道“鸠字,丞相可知其义”。王安石不知,于是侧耳倾听,苏东坡说道“‘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爹,共是九个。”

苏东坡对王安石的嘲讽让王安石感到生气,并将他降职。

郑板桥有诗云“难得糊涂”,陈继儒在《警世通言》中也曾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巧甚么?”我们常说“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失败的往往都是聪明人。

太过聪明,说话做事不考虑他人感受,不给别人留余地,智商高情商低,这样的人要做出一番成就是很难的。

“水至清则无鱼”,说话办事不需太过清楚,给别人提意见建议要婉转注意表达,不要恃才傲物要保持谦虚之心,别耍小聪明,人最重要的不过一个“真”。

❽ 急需!!!!!名著内容简介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有了煤炭业,这里就成了中国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的人。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 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农业人口远比不上黄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说和拥挤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为事农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这些山山峁峁竟然长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还有一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风光。每当入秋之时,有些山上红叶如火,花团锦簇般夺人眼目…… 山梁土峁间,由于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裂缝往往撕破了几架山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华里处就是黄河,它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沉重地喘息着淌向东方…… 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了足有十华里长。 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黄色,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显得富丽堂皇。除过南郊军民两用的飞机场,火车站不大的广场也许是市内最为开阔的地方了。 火车从这里向南,穿越绿色的中部平原,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省城。而向西,向东,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邻近几个省份。这个火车站每天上下午分别和省城对开两趟快慢客车,其余就全都是运煤车了。 从陇海铁路岔出来的这条支线,它的最后一节铁轨并没有在这个车站终止。这钢铁阶梯又在这里岔出两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东西两面二十多个矿区。 外地人提起铜城,都知道这是个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这城市大概到处都堆满了煤。其实,铜城边上只有一两个产量很小的煤矿,其余的大矿都在东西两面那些山沟里。 当你沿着铁路支线拐进这些山沟,便会知道那里有着多么庞大的世界。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耸的井架,隆隆的机声,喧嚣的声浪,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的负荷?

2.《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展现了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垂涎。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一本风靡全亚洲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曾高居日本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
这当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许多人认识这位日本人就是从这本书开始。全书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以及面对成长的无奈、无聊。村上通过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强调了他在以后书中不断反复强调的主题:生命的悲哀与无力感。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我本人认为,内容错综复杂,不仔细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故事性很强, 很耐读!

5.《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这是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曾连续70周排名畅销榜,37年销量达2000万册。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电影,发行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据小说改编的三部电影有两部获奥斯卡奖。《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种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悦因素,使读者近距离观察到一个令人震颤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阶层,献给读者一场凶险生活方式的飨宴。 黑帮故事的经典~!

6《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7.《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8.《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由黄仁宇先生于1976年在美国所著,在国内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其实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了: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9.《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围城》 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者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就凭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大师级人物。本书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钱钟书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11.《活着》 作者:余华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 在我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来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分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那句老话: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12.《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余华目前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爱情故事,从文学风格上说,这将是一部与《许三观卖血记》迥然不同的作品,这部小说将于明年初完成. 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 书中的人物经常自己开口说话,有时候会让作者吓一跳,当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话在虚构的嘴里脱口而出时,作者会突然自卑起来,心里暗想:"我可说不出这样的话."然而,当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当他阅读别人的作品时,他又时常暗自得意:"我也说过这样的话." 这似乎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们需要它的影响,来纠正我们的思想和态度.有趣的是,当众多伟大的作品影响着一位作者时,他会发现自己虚构的人物也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他. 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 作者:伏尼契

牛虻: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个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的人。他深爱过两个人——父亲蒙坦里尼和高洁的女人琼玛,但后来的他一生都没有再给机会让他们来爱他。他的内
既是慷慨动人的革命书籍,又是高雅纯正的文学名著,本书充满深刻描写人情人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土地最宽的前苏联,《牛虻》拥有着无数的、几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会的叛逆。年轻时经历过几番刻骨铭心的感情苦难。他曾因无知而铸成大错。他最热爱的姑娘,给予他惨痛的心灵伤害;他尊敬的生父,却是凶残的政敌!然而他义无反顾地追真理,抛弃了爱情与生命――为意大利的独立与自由。牛虻,成为青年人心中“坚强”的化身! 小说围绕牛虻,恋人琼玛以及性格复杂的蒙泰尼里主教展开,线条简明而又写得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显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浓厚的艺术功力。

14.《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毕生的唯一力作。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收养,恩萧的女儿凯瑟琳与他从小友爱,产生了炽烈的爱情。而庄主的儿子辛德雷却仇恨他,老恩萧死后,把他降为奴仆,百般凌辱。凯瑟琳为了得到“画眉山庄”主人林顿的财产资助希刺克厉夫而嫁给了林顿。希刺克厉夫得知后愤然出走。几年后,希刺克厉夫致富归来,使辛德雷倾家荡产,并诱骗林顿之妹与他成婚,恣意虐待。凯瑟琳终因不能同希刺克厉夫结合而凄然病逝。

15.《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该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统治着,麦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很民族化的题材。因为作家的族别,他的生活经历,这个看似独特的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但小说并不囿不于民族题材,小说中涉及到的权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杀、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这使《尘埃落定》在题材上不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文阔,更加深远。同一种空间,也就是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史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1804年,在一个盛大无比的典礼中,拿破仑?波拿巴为自己加冕,成为法国的皇帝。他的法语带着浓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来好像不大适宜做法国的领导人。可是他却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 他是一个军事天才,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和埃及……1815年,英国和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战役里使他一败涂地。拿破仑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个英国的小岛上,6年之后与世长辞。 拿破仑还是一位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风流情债无数……他猎取美女芳心的招法,与他天才的军事才干一样出类拔萃……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动、最细腻展示拿破仑军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乔戈的哥哥被仇家杀死,从那一刻起,乔戈的生活便离他而去。根据统治阿尔巴尼亚北部高原地区的卡努法典:如果一个人被杀死,他的家人必须为他报仇。乔戈无法摆脱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杀了那个凶手。在被死者家属追杀之前,他被允许了三十天的休战协定,于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两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后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与乔戈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来自都市,对高原文化充满向往。新娘迪安娜对被死亡威胁着的乔戈一见钟情,与此同时,乔戈也想在四月转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煌。《破碎的四月》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固扰和悲剧性。..........*///*/\\.*/.*./*./*

❾ 醒世恒言20卷讲的什么

一、第二十卷题目:《张廷秀逃生救父》内容概要如下。
有一人姓张、名权,因连年灾荒就带着两个儿子到王员外家做木工活。王员外虽富甲一方,可膝下除了两个千金外并无男丁。原本想寄希望于招赘入门的大姑爷赵昂,可惜赵昂游手好闲,难堪大任。张老汉父子三人没来几天,知书达理、气宇轩扬的张廷秀就引起了王夫人的注意和好感。在王夫人的提议下,把张廷秀收为养子,供其继续读书。张廷在遭到赵昂夫妇排斥和嫉妒的同时,也拨动了二姑娘玉姐的芳心。王夫人于是说服王员外资助张老汉盖起新房、开起了布店,以此抬高门第。这一切虽然都把张廷秀蒙在鼓里,但赵昂却都看在眼里。自己独霸王家家产,赵昂夫妇让在苏州府做捕头的远房亲戚杨洪栽赃于张老汉。张老汉年岁已高,又不能说出盖房、开店都是王员外资助的事,结果屈打成招,被投进了死牢。
赵昂夫妇又趁王员外不在家,在王夫人面前说尽张廷秀和玉姐的坏话,并在王员外回家后煽风点火将张廷秀赶出了王家大门。在牢头仲义大哥的帮助下,掌握了赵昂和杨洪合谋使坏的证据后,张廷秀前往镇江向按察使邵大人告状。刚上路就遭到杨洪手下的跟踪和暗算,幸亏廷秀大难不死。得知按察使邵大人要亲审此案的杨洪为了保全自己,杨洪先后将赵昂和自己的手下杀害。就在杨洪准备对张廷秀下毒手时,按察使邵大人赶到。张老汉得救了,张廷秀和玉姐这一对有情人也喜结良缘。
二、扩展知识:
1、原著简介:《醒世恒言 》,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醒世恒言》同作者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国古代白话短篇笔记集之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2、作者简介: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书。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❿ 警世通言秀秀的性格表现,悲剧原因,急啊,谢谢

《碾玉观音》写的是下层人民的美好思想不能实现的社会悲剧。但进一步看,这篇小说实际是叙述了一个双重悲剧:一个被迫送进王府的女奴,出卖自己劳动的悲剧;和一对在奇特的情境中相爱的情侣,最后仍然未能白头偕老的悲剧。如果说后一重意义上的悲剧还有一点通常爱情小说所常有的那种色调的话,那么,前一重意义上的悲剧,则直接接触到了作者生活的封建时代黑暗的社会现实。

应当看到,小说作者并未把全部笔力用于秀秀与崔宁的爱情生活上去,更没有夸大性爱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而是着力叙述秀秀力争和保卫这种生活所进行的斗争,展示这个家庭奴隶对独立、自由的追求。实际上,他写的是一场严峻、残酷的社会冲突。因为,秀秀敢于触犯咸安郡王的尊严,破坏封建的人身占有制度,和崔宁双双远走高飞,摆脱封建压迫,这行为本身就有反封建的意义。统治者之所以残酷迫害秀秀,归根结底,也还是由于秀秀要摆脱那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前面已经提到,秀秀是自觉地站在社会对立面,对那个封建专制主义的道德规范表示公开的挑战,并且以触犯它为乐事。她是一个社会的叛逆者,又是一个不愿受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束缚的独立不羁性格的典型。她身上突出的特点是热爱自由和忠于自己。这种精神使她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始终不肯退让一步,终于为此付出了整个生命。这种甘冒牺牲生命危险的"潜逃"行动,对一个年轻的养娘来说不能不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秀秀的存在是为说话艺人打开了一扇窗子,提供了一个最方便的视角去观察那个黑暗王国--中世纪封建专制主义的社会现实。因为秀秀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卑鄙龌龊的社会现实对于真正的爱、天真的追求和温馨的柔情的敌对,在很大程度上是统治者利用人身依附关系去践踏、损害被压迫的人民。所以,在这篇小说里,对男女主人公之间种种痛苦的描绘,都是用来控诉封建专制主义的残酷无情,向造成这一对青年人悲惨命运的封建特权和暴力提出抗议的。说话艺人正是以这篇社会性小说为文学史提供了一篇充满反封建主义激情的爱情题材的代表作。是他们把市民阶层向压迫者进行直接反抗的历史时期中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这一重大社会课题与爱情题材结合了起来,从而为爱情小说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同时,他们对个性自由的赞赏和尊重,几乎可以说在小说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后来《牡丹亭》、《红楼梦》等反封建主义文学的先声。

从第一个写出了具有叛逆性的"逃奴"形象来说,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毕竟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纵观中外叙事作品,在人物形象描写方面大致上不出两大类:一类是帝王将相、公子小姐,与之相对的是生活在底层的穷苦的劳动人民;一类是不断做出惊人之举的具有超群绝伦本领的英雄豪杰,充满着传奇色彩,与之相对的是平淡无奇的"小人物"。但是在过去,帝王将相、公子小姐、英雄豪杰总是在文艺作品中占主要地位,所以恩格斯在谈到19世纪上半期欧洲文学时就深刻地指出:"近十年来,在小说的性质方面发生了一个彻底的革命,先前在这类著作中充当主人公的是国王和王子,现在却是穷人和受轻视的阶级了,而构成小说内容的,则是这些人的生活和命运,欢乐和痛苦"同样,在我国话本小说昌盛时期,小说主人公的重心也开始转移到下层市民中间来了。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小说领域里的一次革命。因为对市民文艺来说,描写劳动人民的形象,反映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欢乐和痛苦,实在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碾玉观音》描写了一个王府中的女奴,一个刺绣养娘,这样在生活中极不显眼、甚至为人们所轻视的人物,在封建文人文学作品中是不屑把他们当做生活或历史中的主人公去进行描写的。而这篇小说却把这个女奴的形象写得非常美,这显然是作者基于对这些人物美好的心灵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挚爱才有这样一种精致的艺术构思。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碾玉观音》写了像秀秀这样一些人物的生活命运,而且是用这样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色调进行描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值得人们珍视。

《碾玉观音》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在精练的篇幅中,作者娓娓动听地叙述了一个在文学人物史上很富有特点的爱情故事,成功地描绘出一个在文学人物画廊中极为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并且,其中还回荡着一种争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激情,而在对事件、场景和人物的现实主义描写之中又透露出浪漫主义的色泽,难怪它成了宋元话本小说的压卷之作。

《碾玉观音》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情节构思的波谲云诡,变幻莫测。这篇小说围绕着秀秀和崔宁爱情婚姻的得与失及主人公的悲剧性遭遇,显示出异常离奇的情节变化。作者在推进故事发展过程中,刻意盘旋,悬念迭出,最后才点出秀秀鬼魂的活动。而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小说如何使现实性情节自然地向幻想性情节飞跃的艺术手法。《碾玉观音》在现实性情节中展开了秀秀和崔宁的爱情故事,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的发展,小说写暴戾的咸安郡王把崔宁和秀秀从潭州抓了回来,郡王把崔宁解去临安府断治,后来又要杀掉秀秀,由于夫人的劝说,才把秀秀拉人后花园。作者从现实性情节中设置的隐隐约约的伏笔中,幻想性情节突然显现:在差人押送崔宁到临安府的路上,"有一顶轿儿,两个人抬着,从后面叫:'崔待诏且不得去!'"原来这时的秀秀已经不是生人而是已死的鬼魂了。魂从知己,竟然忘死,很像唐传奇《离魂记》和元杂剧《倩女离魂》。但是,《离魂记》和《倩女离魂》是离魂后又还魂,是喜剧结局,而秀秀却终于没有还魂。直到后来,故事又经一番跌宕,郭排军告密,咸安郡王又去抓秀秀,这时写崔宁回家,走进房中,看到秀秀坐在床上,才知道秀秀是鬼。作者在"崔宁也被扯去和父母四个一块儿做鬼去了"的描写中,突出了情节的悲剧气氛,充分表达出主人公无限悲愤的心情,使读者想到,陷于人身占有制中的女奴的命运,何其悲惨。在现实性情节中力求其真,在幻想性情节中极写其奇,两种极不相同的情节,几乎是同时出现,形成了水月交辉的意境,它们如乐曲中两组旋律,互相对比着交织着进行,呈现着异常错综复杂的景象。

《碾玉观音》中的幻想性情节虚幻怪异、想落天外,不可能具备现实性情节的真实性。秀秀突然出现在崔宁发配的路上;又比如郡王二次抓走秀秀,而当秀秀小轿到了王府门前时,掀开轿帘,却是一顶空轿,这些都是极虚幻的细节。但是,小说尤善于在幻想性情节的极诡谲处,描写极平实的细节,以取得艺术上的真实感,像小说中写秀秀变成鬼后仍然和崔宁在建康府开了碾玉作铺,以及崔宁到临安府接秀秀一双父母(已死,变鬼了),都是极真实的。这就说明,幻想性情节虽不受现实生活逻辑的规范,但它也要遵循人物性格的逻辑和幻想世界的逻辑。总之,《碾玉观音》情节的曲折性和幻想性情节的运用,以及有关的一些艺术技巧,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言”“二拍”中女性人物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出表现在对爱情婚姻自主的追求上。不论是聪慧漂亮、知书达理的千金小姐还是市井细民的女子,在婚姻问题上不再被动地接受“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而是坚持婚姻一定要以爱情为基础,大胆地、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心爱的人。无论《碾玉观音》中的秀秀,还是《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莺莺传》中的周胜仙和莺莺,她们为追求自己喜爱的人,和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婚姻不惜背叛礼教、背叛父权,甚至牺牲生命。秀秀的为爱而死,周胜仙的“生者何以死,死者何以生”的对爱情的渴求与执着,证明了人间真爱的力量是封建道德压抑不住的。在“吃人的礼教”的压抑下,这些女性形象显得更光辉了,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这些反抗精神性格的女性所以出现在“三言”中并不是历史的偶然,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必定是当时封建社会现实的反映,必然受当时社会思潮与哲学观点的影响。

爱情故事中能够鲜明的反映出女性的反叛精神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精神较为明显的当属《碾玉观音》。王府养娘秀秀借王府着火一事,求崔宁带她到崔宁家去避火,主动向崔宁表白爱慕之情,大胆的怂恿他一起逃循,与秀秀的大胆相反,崔宁则表现出一副退缩不前的态度,最后无奈于秀秀的连求带吓,娶她为妻。二人一起离开郡王府,逃到他乡过起了幸福的夫妻生活。秀秀与崔宁的一席对话,袒露了她挣脱封建人身占有、争取爱情婚姻自主的迫切愿望。她不满于“只献与官员府第”做一名供人役使和玩弄的婢女命运,而要大胆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爱情和婚姻。她的言行是对咸安郡王威势的大胆冒犯,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勇敢挑战,也是她性格中光辉闪亮的一面,是她追求个性自由、爱情自主的反抗精神的表现。虽然她的命运以悲剧而告终,但她义无返顾,生死不渝地为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而作的斗争,是光彩四射、令人叹服的。

阅读全文

与警世通言有声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寓意小说推荐完本 浏览:565
宠物小精灵之无限抽奖系统类小说 浏览:116
写梦幻西游比较好的小说 浏览:790
重生小说非人 浏览:209
双性受从古代穿到现代的小说 浏览:200
好看的唐朝历史小说推荐超经典 浏览:240
乳娘母乳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653
有关丹道的小说完结 浏览:15
凤轻歌是哪个小说里的女主 浏览:623
单身女主小说下载 浏览:264
古言小说女主养着婆婆小姑 浏览:310
都市之无限刷钱的小说 浏览:513
现代男男小说已完结 浏览:176
重生到古代王朝争霸的小说 浏览:246
女主胸大呆萌的言情小说微肉 浏览:556
完结穿越斗罗大陆小说免费阅读 浏览:243
神雕侠侣小说结局截图 浏览:156
仙侠言情系列好看的小说 浏览:771
灌篮完结小说推荐 浏览:46
大主宰有声小说原野 浏览: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