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美国短篇小说史李维屏

美国短篇小说史李维屏

发布时间:2022-05-21 16:12:58

『壹』 尤利西斯的作品争议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就有意识地将荷马史诗作为小说现代题材的“潜文本”,使两者之间形成平行对应关系。可该部小说面世以来,它的神话类比结构一直引起很多争论。《奥德修纪》对《尤利西斯》产生的影响,学术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
作家郁青认为:《奥德修纪》对《尤利西斯》的影响是深层次的。神话史诗不仅为小说作者在创作时,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帮助小说获得内在的秩序和连贯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小说以《奥德修纪》为神话原型,意在赋予看似平庸琐碎的现代城市生活以悲剧的深度,使之升华为一篇代表人类普遍经验的寓言。乔伊斯借用荷马史诗的原型意义和原型结构,是为了表达一个现代人寻找失落的自我的故事。
1922年《尤利西斯》出版后不久,乔伊斯在一封寄给姨妈约瑟芬的信中,建议她将《奥德修纪》作为《尤利西斯》的导读材料。由此看来,要深入理解《尤利西斯》,有必要将它与《奥德修纪》这个“潜文本”对照起来,进行双重文本的解读。
长篇史诗《奥德修纪》记述了历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联军中英勇善战的伊大嘉国王奥德修在返回家乡的过程中长年漂泊、历经艰险的故事。史诗围绕着奥德修的回乡主题牵动着两条双向对应的情节线索——奥德修的回乡与其子帖雷马科的迎父这两条双向发展的主线。
首先,《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在人物设置上存在着平行关系:小说主人公布鲁姆与史诗英雄奥德修相对应;大学生斯蒂芬与帖雷马科对应;布鲁姆太太摩莉对应潘奈洛佩(史诗中奥德修忠贞守节的妻子)。小说中有不少次要人物在史诗中也能找到对应的人物。
《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在人物、结构和细节上存在的摹仿关系,这一点已为中外的研究者们所公认。但关于乔伊斯运用神话类比结构的重要性上,学术界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因为古希腊英雄奥德修与该小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涉及到对小说《尤利西斯》根本意义的理解。对此一些学者的观点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观点认为:《奥德修纪》与《尤利西斯》之间的平行关系是将英雄悲壮的历史和卑劣猥琐的现实进行对比。在古代英雄光辉的形象反衬下,布鲁姆、斯蒂芬等现代西方文化哺育下的人物会显得多么卑微、苍白和平庸。这种平行对应关系所显示出来的意义差别,是《尤利西斯》的讽刺意义和暴露作用的来源。学者约瑟夫.比奇(J. W.Beach)称:“将古希腊英雄的历险与当代爱尔兰纷乱、‘瘫痪’的状态并置,很明显是对爱尔兰现今状况的讽刺性暴露”。 英国作家福斯特(E. M. Forster )说《尤利西斯》是“一首表现卑琐和幻灭情绪的史诗”。
自《尤利西斯》问世以来。这类观点在乔伊斯研究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并且它最容易被人们接受。中国学者袁可嘉、侯维瑞、陈恕、李维屏等人对此均持类似的观点。以下是侯维瑞教授在《现代英国小说史》中的一段有关的论述:
“忠贞不渝的王后潘奈洛佩变成了追求肉欲的荡妇摩莉;助父除虐的勇士帖雷马科变成了精神空虚的骚客斯蒂芬;驰骋疆场、力挽狂澜的英雄尤利西斯变成了逆来顺受、含羞忍辱的广告商布鲁姆;美丽善良的诺西卡变成了轻佻挑逗的格蒂姑娘,世界难道不是在走向沉沦和堕落吗?《尤利西斯》以借古讽今的手法所要表现的,恰恰是现代社会的全部历史:布鲁姆的庸人主义、斯蒂芬的虚无主义和摩莉的肉欲主义正是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深刻写照”。
第二类观点认为,乔伊斯的神话类比结构是一种隐喻的媒介,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超然的透视观点,以审视作品中人们的举止和言谈;同时它把平凡陈腐的事物提升到艺术的最高境界,给20世纪的现代人灌输了永恒的尊严,体现了乔伊斯对现代人前途和命运的关怀。
美国文论家莱文(Levin )在论述《尤利西斯》时写道:“将现代主人公琐屑的生活习惯与深奥神秘的原始仪式联系在一起,使今天最微小的细节具有了普遍的意义”。
《尤利西斯》(牛津大学版)的作者理查德·艾尔曼称:“《尤利西斯》是《奥德修纪》的和平主义版本”。他指出布鲁姆继承并侧重发展了奥德修身上善良、机智的品性。布鲁姆,这位现代的奥德修虽然没有勇士般的强壮体魄,但他同样具有不可征服的精神。“布鲁姆的胜利在于他的精神”,“布鲁姆身上最神圣之处在于他体现的人性”。
《尤利西斯》的中译本(天津百花文艺版)译者金堤教授承袭了艾尔曼的观点,提出“《尤利西斯》的主旋律是一曲颂歌,赞美的是普通人无私的爱,该书的主旨在于歌颂全面的人,布鲁姆与奥德修都属于这类人”。
欧美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乔伊斯的目的在“借今讽古”。英国学者菲利浦·爱德华兹(Philip Edwards)称:如果当代与古代之间的比较存在着讽刺的话,那么这种讽刺也针对古希腊“英雄时代”所谓的“伟大”。“通过与过去的历史、传说与信仰的平行类比,在某种程度上,乔伊斯是用今天廉价的事物来揭穿古希腊高贵的伪装”。 学者们立论的依据是《尤利西斯》的创作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四起之时,而战争的根源可追溯到荷马史诗所宣扬的穷兵黩武的“骑士精神”和价值标准。善良的布鲁姆对妻子的情夫并没有如史诗中的奥德修用残忍的手段杀戮了所有的求婚者,而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尤利西斯》体现了和平主义的一次胜利。
第三类观点认为:神话类比对理解作品的意义不大。美籍俄裔小说家纳博科夫是持这种观点的一个代表人物。在他的著作《文学讲稿》中,他写道:“我尤其要告诫你们不要把布鲁姆在都柏林某一夏日中的无聊的闲逛和小小的冒险看作对《奥德修纪》准确的滑稽摹仿,在书中的每一个物身上,每一个场景当中寻找这种准确的相似,完全是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比以陈腐的神话为基础而引伸,并延续下来的寓言更使人厌烦的了”。
著名的乔伊斯研究专家瓦尔顿·里兹(A.Walton Litz)也觉得不必过分强调荷马史诗在《尤利西斯》中的重要性。他说:“荷马史诗的框架,对乔伊斯本人创作时起的作用,或许要比它对读者在阅读小说时产生的作用更大”。在创作准备时期,乔伊斯头脑中积累了成千上万条素材和记忆,他迫切需要一些参照框架来赋予这部意识流小说某种秩序。《奥德修纪》被证明是最令人满意的参照框架。可一旦创作结束,里兹认为,这些框架如同建筑工程中的脚手架,需要被拆除,它所起的作用随之减弱了。
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解读。就一部作品,读者可以从各个角度加以探讨,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以上列举的三类观点,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都有不尽全面、失之偏颇之处。
“形式就是意义”,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已经完成的形式,与形式不同分割。这是欧美现代形式主义者的著名论点。《尤利西斯》的神话类比结构也是一个“有意味的形式”,是一个含有意义、评价和阐释的结构。因此,荷马史诗在这部小说中起的作用,绝不仅局限在参照框架这方面。
的确,《尤利西斯》中几乎每一个与荷马史诗相对应的细节都可以用“反英雄”(anti—hero)的观点来解释。只强调讽刺意义而忽视布鲁姆与奥德修之间存在的深层次相似性将是个极大的错误。
不少将布鲁姆称为“反英雄”的评论,通常会出现两种错误倾向:其一,将奥德修看作一位品行上无可指责的完美英雄的形象,是人类一切优秀品质的典范。事实上,乔伊斯不这么看。他将奥德修作为一个“完整全面的人”,身上同时包含了人的种种优点和缺陷;第二种倾向,是将布鲁姆与奥德修仅作字面上、外在的或表层的比较。这样的比较往往只能发掘到小说讽刺性的意义层面。然而当读者以隐喻、象征的视角来观照布鲁姆时,就能从这位生活上于都柏林的当代凡夫俗子身上找到古代英雄的性格特点。
德国哲学家谢林说过:“假如在反思中认识精神的奥德修斯,就会看到,他不断地寻找,经历了许多失望,走过了许多弯路,终于找到了自我”。
《尤利西斯》正是继承了《奥德修纪》“回乡母题”的意义和结构,给了它一种现代的阐释,或者说是作者借用了这个神话原型来表达一个现代人寻找失落的自我的故事。

『贰』 外国文学发展最新动态

、“九五”期间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回顾
九十年代的下半叶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与“七五”、“八五”相比,“九五”期间,我国高校在外国文学这一研究领域推出的成果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远远地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体现出了我国的研究人员正以我为主,不再跟在西方专家学者的后面,人云亦云,而是努力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外国文学作品、剖析国外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在许多方面,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研究正逐步与国际学术界接轨。
(一) “九五”期间我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1. 对外国文学史的研究逐渐向纵深发展。“九五”期间,外国文学史继续成为中国学者的研究重点,除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外,留学回国的教师逐渐增多,并带回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造成文学史继续成为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除了一批比较传统的文学史如李赋宁主编的《欧洲文学史新编》和刘海平、王守仁主编的《新编美国文学史》之外,“九五”期间还出版了一大批外国文学断代史、国别断代史、国别史和针对主要文学形式的发展的研究成果。如杨仁敬主编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王佐良和何其莘撰写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李明滨主编的《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黄源深撰写的《澳大利亚文学史》、沈萼梅主编的《意大利当代文学史》、何其莘撰写的《英国戏剧史》、瞿世镜主编的《当代英国小说》、郭继德撰写的《加拿大英语戏剧史》、郑克鲁撰写的《现代法国小说史》、陈世雄主编的《欧美戏剧史》等。吴元迈主编的“20世纪外国文学国别文学史丛书”,是按照国家和语种来分类、分别由各语种专家执笔的一套文学史丛书。北京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其多语种的优势,推出了一套“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丛书”,这是一套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按国别划分的文学史话,每册篇幅并不很大,语言比较流畅,趣味性较强,有助于扩大外国文学在广大读者中的影响。
2. 研究类的专著逐渐增多。除了对外国文学史的研究外,我国高校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外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国外的重点作家。由于“九五”期间正值世纪之交,因此,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流派和二十世纪西方的重点作家就成为首选的研究课题。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专著包括申丹的《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陆建德等主编的《现代主义之后:写实与实验》、李维屏的《英美意识流小说》、肖明翰的《福克纳研究》、张剑的《艾略特与英国浪漫主义传统》、蒋洪新的《走向<四个四重奏> T. S. 艾略特的诗歌艺术研究》、郭天相主编的《俄罗斯诗学研究》、李德恩的《拉美文学流派嬗变与趋势》、吴福恒等主编的《美国作家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有很强的针对性,有些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成果的作者都能在总结归纳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现,真正实现了与西方学者在同一研究层次上的交流和对话。
3. 对国外文学发展的趋势日益敏感,介绍也更加及时。随着我国高校教师出国进修机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师有机会接触外国文学批评的第一手资料。受国外文坛活跃的学术气氛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及时地把国外文学批评的最新动态介绍给中国的读者。“九五”期间,刊登在《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外国文学评论》等专业文学刊物上的大批评介、译介性的文章正是这些教师努力的结果。收集成册的评介国外文学批评的代表作有王逢振主编的《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和盛宁的《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评》。
4. 外国文学的研究已开始摆脱纯文学的束缚。“九五”期间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一批研究人员自觉地遵循文化的概念,努力摆脱旧时经院式纯文学研究思路的束缚,开始研究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文化等跨学科的课题。这种将文学作品与孕育它的那个时代的人文文化结合起来研究的做法,使我们的研究人员开阔了思路,对作品的剖析也有了新的视角。王守仁的《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和何云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文化》是这一尝试有代表性的成果。
5. 对外国文学翻译的研究已开始受到关注。外国文学的翻译从实质上来讲是一种比较研究,即对一种文化的语言揣摩和研究之后,用另一种文化的语言进行表达、阐述的再创造。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九十年代以来,大批外国文学作品被译成中文:当代作品被及时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不少经典作品被多位、甚至数十位译者反复“重译”。虽然,外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在近十年来发展很快,但是译文的质量确实很令人担忧。这里既有翻译的实践问题,也存在理论方面的问题。翻译批评是为了解决文学翻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学科分支,而南京大学的许钧则是这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的《翻译思考录》、《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与王克非合作)等专著和论文是我国学者首次对翻译批评系统论述的成果。
6. 高校外国文学教材初见规模。由于我国高校外国文学的研究与教学的紧密关系,教材建设始终受到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九十年代初,外国文学教材建设的重点是编写外国文学史和文学选读本。“九五”期间教材建设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沿用了多年的外国文学史教材面临修订的任务,以适应外国文学发展的趋势;近十年来推出的一批外国文学史专著由于资料新、观点新,更成为高校外国文学史课程的首选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购买在中国的重印权后出版的原文版外国文学名著更为外语院系的外国文学课提供了原文教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力量编写了一套(共11种)原文的通用语种文学选集,现已推出西班牙、拉丁美洲、俄罗斯、韩国等四种,陆续要出版的还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阿拉伯等。由于篇幅大(每册近千页)、涵盖面广(选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此,非常适宜作为高校外语院系的文学课或阅读课教材。这套文学选集丛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外国文学教材方面最大的空白。
(二) 我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的优势
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人员除分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和上海等省市的社科院外,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高校的外语院系、中文系和外国文学研究机构。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研究队伍具有以下优势:
1. 我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人员的数量之多是其他研究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已成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主力军。
2. 由于高校的教学必然涉及外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因此,高校的外国文学研究的涵盖面非常广,成果的覆盖面也很广。
3. 高校的科研基本上是服务于教学的,所以,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人员选择的课题更倾向于解决有实践价值的问题。
4. 由于高校的研究队伍相对稳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部分重点大学,特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等已形成了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外国文学研究群体,其中的一批资深教授已成为全国外国文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者已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研究方向。
5. 借助于各级外国文学学术团体,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更直接也更频繁,开始出现了资源共享、合作搞课题的好势头。
(三) 高校外国文学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虽然“九五”期间文学史类的成果很多,但是由于缺乏宏观调控的手段,课题重复很多,造成了较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再加上大部分仍是个人项目,研究力量分散,缺乏如《中国通史》那样的巨著。个别文学史类的成果有“著书不立说”之嫌,即以西方出版的文学史为蓝本编译而成。
2. 在研究方法和学风上还存在着浮躁情绪。对热点课题、热点作家,趋之若鹜,而难点问题、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空白则无人问津,受到搁置和冷落。有些评论缺乏理论的深度,仅仅停留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之上。
3. 对于国外外国文学研究最新动态的了解仍然滞后,许多介绍性文章仍为译文,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国外的文学理论往往缺乏具体、认真的分析鉴别,而是生搬硬套,盲目引用。
4. 外语院系的教师和中文系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他们仍分属各自的学术团体,停留在各自的圈子里,部分中文系的教师外语水平较低,无法阅读外国文学的原文,只能依赖于外国文学作品和国外评论的中文译本,常常受到译文的误导而曲解作品的涵义。
二、“十五期间”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十五”期间,外国文学研究的总体趋势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但是,作为新千年的第一个五年,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 对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发展的回顾和总结将是“十五”期间的首要任务。进入新世纪之后,外国文学研究将更加关注二十世纪文学进程的特点、思潮和流派,而时间上的这一距离也使我们有可能对刚刚过去的这一个世纪进行比较客观的总结。
2. 加强对于外国文学理论的研究。理论研究一直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近十几年来,虽然国外的文学理论通过译作和评介文章已被介绍给中国的读者,但是,至今仍缺少系统的研究,更不用说做到为我所需,为我所用。这种局面亟待扭转。
3. 加强外国文学研究中的自主性。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方面我们已有相当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如何将对外国文学的研究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推出一批具有独立创见和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将是我们今后的主要研究课题,其成果也是中国评论界、学术界对世界文坛做出的最大贡献。
4. 摆脱传统的经院式文学研究方法的束缚,提倡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多元化。遵循文化的概念,研究文学与人、文学与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文化等跨学科的课题。在研究方法上要兼顾传统的研究方式和人类学、结构、符号、价值等新方法和新视角。
5. 避免重复劳动,加强外国文学研究领域薄弱环节的研究工作。如对非主流国家文学的研究、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对戏剧、诗歌的研究、对文学翻译的研究等等,都亟待进一步加强。
三、“十五”期间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内容
(一) 加强外国文学学科建设
高校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就是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虽然,外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选读课已在大部分高校的外语院系和中文系开设多年,但是,许多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工作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因人设课的现象。因此,委托重点高校制定我国高校外语系和中文系的外国文学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外国文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就成了当务之急。同时,外国文学教师队伍的培养也应作为一项委托的任务。由于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以及近年来报考外国文学研究生的生源欠佳,不少高校出现了外国文学教学后继乏人的现象;在职教师也需要开拓视野,在理论上有所提高。教师进修可采用研讨班的形式,以便在进修学习的同时,加强高校教师间的学术交流。
有关学科建设的研究项目包括:
(1)我国高校外国文学教材和课程设置的调查报告
(2)国外高校文学课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报告
(3)我国高校外语系和中文系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重点课题 )
(4)外国文学基础教材和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
(5)外国文学中译本检索数据库
(6)外国文学研究分类检索数据库
(二) 重点研究二十世纪的外国文学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如果不是世界文学最辉煌的百年,也是世界文坛最活跃的时期。特别是因为我们都曾生活在其中,就对这一文学时期更倍感亲切。由于间隔的时间尚短,而对文学流派的理解往往需要历史的沉淀,才能做出全方位的评价。但是,对二十世纪有重要贡献的作家和有重大影响的思潮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应是“十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当然,强调对二十世纪文学的研究并不意味着忽略文学传统的影响,因为这种渊源关系是不可能割断的。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的研究项目包括
(1)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
(2)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研究(*)
(3)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4)二十世纪下半叶各国文学研究
(5)二十世纪小说艺术研究(*)
(6)二十世纪戏剧艺术研究(*)
(7)二十世纪诗歌艺术研究(*)
(8)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重新评价
(9)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
(10)当代外国文学跟踪研究
(三) 加强文学理论研究,拓宽文学研究领域
与我国外国文学界对国外重点作家的研究,特别是文学史的研究相比,对外国文学理论的研究一直是我们的弱项。“十五”期间,应加大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投入,组织力量对二十世纪西方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潮进行专题研究,搞懂几个问题,使我国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真正实现与西方学者的对话与交流。
“八五”、“九五”期间,我们在文学史的研究方面已作了不少投入,也出现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十五”期间应减少这方面的投入,不支持重复性的课题。但是,对于非主流国家的文学史、断代文学史、主要文学形式的发展史仍可选择立项。除非我们对文学史的理论研究有重大突破,不应在目前鼓励重写文学史,以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拓宽外国文学的研究领域,首先要填补我国研究工作中的空白,加强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在早期文学、非主流国家文学、戏剧艺术研究、诗歌艺术研究等方面仍比较薄弱。另外,我们还应鼓励研究人员将文学作品置于文化的框架中来研究,借助宗教、哲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和研究文学,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需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项目包括:
(1)外国文学理论专题研究(*)
(2)重要文论家专题研究
(3)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史(*)
(4)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5)外国文学史评论
(6)外国文学思想史(*)
(7)外国文学与中国学生的素质教育
(8)发展中国家文学专题研究
(9)古希腊、罗马文学
(10)欧洲中古文学
(1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2)戏剧艺术专题研究
(13)诗歌艺术专题研究
(14)小说艺术专题研究
(15)叙事视角研究
(16)宗教与文学
(17)哲学与文学
(18)经典作家专题研究
(19)影视文学研究
(20)西方主要国家中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学研究
(四) 加强中外文学比较研究和翻译批评
外国文学引进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对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的和接受进行研究应该是“十五”期间的一项重点课题。“八五”、“九五”期间,我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发展很快,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仍不尽如人意。许多成果流于肤浅和牵强,对于两种文化之间在文学上的互补、互证和互识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有关比较研究和翻译批评的项目:
(1)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
(2)外国文学翻译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3)二十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
(4)文学翻译与文化交流
(5)文学翻译理论研究(*)
(6)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7)当代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8)中外戏剧比较
(9)中外小说比较
(10)中外文化比较

『叁』 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

1991年第一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译林社原译的《追忆似水年华》获一等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朱凯与人合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及作家纳吉布的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合译)获得二等奖。朱景冬译的《拉丁美洲名作家短篇小说选》获三等奖,《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也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

第二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没找到相关资料。

1998年第三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评出:《塞万提斯全集》等特别奖3种;
《易卜生文集》(8卷)、《蒙田随笔全集》(3卷)等一等奖5种;
《里尔克诗选》、《毛姆文集》(6卷)等二等奖11种;《世界寓言经
典》(5卷)、《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论》、《波斯古代诗选》等三
等奖17种。

第四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http://emuch.net/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ZTPL199912033这里有,会员才能打开。
第五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东山魁夷美文》(日本东山魁夷等著、叶渭渠等译)、《古希腊散文选》、《卞之琳译文集》《文学翻译比较美学》(奚永吉著)、《新莎士比亚全集》(方平等译)、《埃达》(又名冰岛史诗,石琴娥、斯文译)、《博尔赫斯全集》(王永年等译)、《拉斯文集》等8种书为一等奖,另有《欧文·斯通文集》等15种获二等奖,《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词典》等17种获三等奖。
第五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8种
东山魁夷美文(6卷) 〔日本〕东山魁夷著 叶渭渠等译漓 江出版社

古希腊散文选 〔古希腊〕柏拉图等著 水建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卞之琳译文集(3卷) 卞之琳译 安徽教育出版社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 奚永吉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新莎士比亚全集(诗体12卷) 〔英国〕莎士比亚著 方平等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埃达(冰岛史诗) 佚名 石琴娥、斯文译 译林出版社

博尔赫斯全集(5卷) 〔阿根廷〕博尔赫斯著 王永年等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杜

拉斯文集(16卷) 〔法国〕杜拉斯著 袁莜一等译 春风文艺出版社

二等奖15种
欧文·斯通文集(11卷) 〔美国〕斯通著 叶笃庄等译 十月文艺出版社

英国戏剧史 何其莘著 译林出版社

王尔德作品集 〔英国〕王尔德著 黄雨石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没有个性的人 〔奥地利〕穆齐尔著 张荣昌译 作家出版社

海明威文集(16卷) 〔美国〕海明威著 多人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果戈理全集(9卷) 〔俄国〕果戈理著 钱大为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世纪外国经典作家评传丛书(8种) 董衡巽、李文俊等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问题与观点 〔加拿大〕昂热诺等著 史忠义等译 百花文艺出版社

日本文学史(近现代卷) 叶渭渠、唐月梅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凤凰的再生 梁工、赵复兴著 商务印书馆

押沙龙,押沙龙! 〔美国〕福克纳著 李文俊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金斯柏格诗选 〔美国〕金斯伯格著 文楚安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英汉对照——经典散文选(10卷) 胡家峦主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歌集 〔意大利〕彼特拉克著 李国庆等译 花城出版社

三等奖17种
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史 张杰汪介之著 译林出版社

20世纪墨西哥文学史 陈众议著 青岛出版社

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词典 刁绍华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马赫图姆库里诗集 〔土库曼斯坦〕马赫图姆库里著阿布都若夫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火的女儿 〔法国〕奈瓦尔著 余中先译 漓江出版社

以色列文学丛书(4卷) 高秋福主编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史诗) 佚名 赵乐译 译林出版社

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 李维屏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灵兽译丛(3卷) 〔英国〕奥列文著 陆辛等译 北方文艺出版社

俄国文学批评史 刘宁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勃朗宁诗选 〔美国〕勃朗宁著 汪晴等译 海天出版社

洛尔卡诗选 〔西班牙〕洛尔卡著 赵振江译 漓江出版社

真爱之书 〔西班牙〕鲁伊斯著 屠孟超译 昆仑出版社

晚安,苔丝狄蒙娜 〔加拿大〕麦克唐纳著 赵伐译 重庆出版社

虚假的事实(上下卷) 〔印度〕耶谢巴尔著 金鼎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一个人 〔法国〕加缪著 袁莉、周小珊译 译林出版社

摩诃婆罗多(印度史诗) 〔印度〕毗耶娑著 黄宝生译 译林出版社

2003年第六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共有35部图书获奖,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神曲》等7部作品获一等奖,译林出版社的《欧洲中世纪文学史》等12部作品获二等奖,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天使的指印》、曹明伦译著的《弗罗斯特集》等16部作品获三等奖。

『肆』 araby作品中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啊

论《阿拉比》的写作手法

“恐怕我不懂詹姆斯·乔伊斯”,这是读者带着微笑所常有的报怨。其实,凡是不能理解《尤利西斯》或不能从《室内乐》读起的人,应从他的第一部书《都柏林人》读起,因为它比其他两本书的语言更简洁、凝练和生动。① 《都柏林人》是由十五个短篇小说组成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虽然这十五个故事是在乔伊斯22至25岁之间写成的,却充分显示了乔伊斯出色的写作才华。这时的乔伊斯还是以现实主义手法写作为主,但他已经开始将他的创作视线投向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在这部小说集中,他尚未采用意识流技巧来描绘人物飘忽不定的思绪和奔腾不息的意识,但他的一些写作技巧已经表现出了意识流的前兆。② 这部小说集从头到尾表现出出众的连续性,其主旨和象征意义甚至《都柏林人》中的一些人物,都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出现。小说集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本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的生活经历与种种心态,并深刻地揭示了弥漫于社会中的一种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状态。作者以对事物的细微观察,按四个方面来创作了这部小说集:童年期、青春期、壮年期和社会生活。小说中几乎所有的情节都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③《阿拉比》是集子中的第三篇作品。是乔伊斯童年的经历和情绪的写照。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天真无邪,正在成熟的孩子,住在一条名叫“北理奇蒙得”的“死胡同”里。出于对朦胧爱情和对理想本能的追求,他渴望在“阿拉比”市场为自己心目中的姑娘“曼根的姐姐”买件礼物。当他左思右盼的星期六终于来到时,早先答应给他钱的姑父却迟迟不归。随后又因火车耽误了时间…… 最后,他好不容易进了集市,此刻,大厅里已是黑灯瞎火,一片昏暗丑陋,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他的美好理想受到了无情的嘲弄,他感到了深深的痛苦。这篇小说是乔伊斯早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一篇,但却充分显示出乔伊斯对其他写作手法的大胆尝试以及他在写作技巧方面的非凡才华。

下面就这篇小说中的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简单的论述:

一:作品的客观性:

传统小说的作者对所描写的人物和叙述事件的态度鲜明,爱憎之情溢于言表。作品的思想倾向十分明显。而现代作家反对这种作法,他们反对作家在作品中直抒胸臆,反对作家对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加以任何评论。他们主张客观地描写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作家对作品中的人物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家在描写故事中的人物时,应让人物自己去思想和行动,而作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客观的呈现出来,不由作家说明,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同作者一起参与创作活动。对现代小说的这一艺术特征,有人称之为作品的客观性。

乔伊斯的《阿拉比》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一处对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评论,但作者依然告诉了读者他想要读者知道的。这些都是通过看似平淡的对微小事物的客观描写完成的,例如,在小说的开头,有这样的描写:

“The former tenant of our house, a priest, had died in the back drawing-room. Air, musty from having been long enclosed, hung in all the rooms, and the waste room behind the kitchen was littered with old useless papers. Among these I found a few paper-covered books, the pages of which were curled and damp: The Abbot, by Walter Scott, The Devout Communicant and The Memoirs of Vidocq. I like the last best because its leaves were yellow. ”

在这里,乔伊斯没有给我们直接定义出主人公的性格。然而,我们却从字里行间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儿。他喜欢翻一些没有人要的旧纸堆,并在里面找到了一些书页已经发黄的旧书。而事实上,他喜欢这些书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发黄了的书页。可见,主人公是一个有怀旧情绪的男孩。虽然我们从文章的第一段已经感觉到了他生活在一个丝毫没有浪漫气氛的环境里,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冷酷,仍然对生活怀有浪漫的理想,并希望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点点滴滴找到他的理想。乔伊斯通过男孩的叙述,十分自然地只交待了主人公的一部分个性,而这部分个性也正是对文章起决定性作用的个性。决定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作者: °CLASSIFIED° 2006-10-28 11:29 回复此发言

--------------------------------------------------------------------------------

2 【评论】“Araby”—写作手法: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精神顿悟”

让我们再来看下面一段话:

“Every morning I lay on the floor in the front parlour watching her door. The blind was pulled down to within an inch of the sash so that I could not be seen. When she came out on the doorstep my heart leaped. I ran to the hall, seized my books and followed her. I keep her brown figure always diverged, I quickened my pace and passed her. This happened morning after morning. I had never spoken to her, except for a few casual words, and yet her name was like a summons to all my foolish blood. ”

乔伊斯在描述男孩儿对“曼根的姐姐”产生的爱慕之情时,也同样没有采用任何描述性的语言,甚至没有让主人公进行最常用的心灵独白。只是叙述了男孩儿的一些表现,如:望着曼根姐姐家门,或跟在她身后上学等这样的举动。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明白,男孩儿的这种种表现正是出于他内心对浪漫爱情抱有的幻想和渴望。一个正在成长,还不完全成熟的男孩形象悦然纸上。另外,通过他睡在地坂上这一细节,读者还能发现,男孩的生活条件并不好。而男孩不经意的口气使我们感到了他对此已感觉麻木,习以为常。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文章里也得到了证实——他盼望他的叔叔给他去“阿拉比”的钱以及叔叔对他漫不经心的态度,说明他并非和父母住在一起。从这些朴素的文字中,作者不仅很自然的使读者了解到了男孩儿心理及生活境况,而且也使读者产生了对主人公,这个身于困境,却一心向往美好的纯真少年的怜悯之情。

二、作品的象征主义手法:

做为一个大胆创新,善于实验的现代作家,乔伊斯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就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④ 在他的作品中,许多对环境和前景的的描写都包含着深刻的象征含义。让我们回到《阿拉比》的开头:

“North Richmond Street, being blind, was a quiet street except hour when the Christian Brothers School set the boys free, An uninhabited house of two stores stood at the blind end, detached from its neithbours in square ground. The other houses of the street, conscious of decent lives within them, gazed at one another with brown imperturbable faces”

小说的第一段便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北理奇蒙德街”的“死胡同”象征着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出路可以选择。而街上一幢幢阴森可怕虎视眈眈的房屋和一个个幽暗潮湿,散发着难闻气味的花园则象征了都柏林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同时也暗示了“我”的浪漫追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必然失败。

文章的标题“阿拉比”更加体现了乔伊斯对象征手法的运用。这个集市的名称具有阿拉伯的异域风情和东方世界的无限魅力。象征了主人公探索与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为自己构筑的一个理想境界。乔伊斯着力的渲染主人公对“阿拉比”的渴望,并让他最后终于来到了这个市场:

“I found myself in a big hall girdled at half its height by a gallery. Nearly all the stalls were closed and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hall was in darkness. I recognised a silence like that which pervades a church after a service. I walked in to the centre of the bazaar timidly. ”

在这里,现实中的“阿拉比”又一次象征了当时死气沉沉的爱尔兰社会,正和主人公心目中美好的浪漫理想成为强烈的对比。当主人公发现自己梦想渴望的“阿拉比”只不过是一个昏暗简陋的集市时,实际上是说明他的浪漫理想被冷酷的现实无情的粉碎了。

三、作品中的印象主义色彩:

乔伊斯是一个十分善长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家,他的作品通常具有十分浓郁的印象主义色彩。印象主义,即通过对人物瞬间的感观印象,特别是对视觉上对光、影、色的感受,形象地表现个人精神领域中朦胧的感性活动。在《阿拉比》中,乔伊斯在描述主人公的爱情心理时,并没有直接描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主人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带领读者一起去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例如,作品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作者: °CLASSIFIED° 2006-10-28 11:29 回复此发言

--------------------------------------------------------------------------------

3 【评论】“Araby”—写作手法: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精神顿悟”

“While she spoke she turned a silver bracelet round and round her wrist. She could not go, she said, because there would be a retreat that week in her convent. Her brother and two other boys were fighting for their caps and I was alone at the railing. She held one of the spikes, bowing her head towards me. The light from the lamp opposite our door caught the white curve of her neck, lit up her hair that rested there and, falling, lit up the hand upon the railing. It fell over one side of her dress and caught the white border of a petticoat, just visible as she stood at ease.”

这段描写是主人公第一次听到“阿拉比”这个名字那一瞬间,也是他第一次和心目中的姑娘谈话时,所看到的情景。乔伊通过“我”对光、影、色的自我感观印象,为读者描述了一幅只有通过主人公的眼睛才能看到的美丽图画。我们甚至能够从中读出主人公视线的移动,这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真实的反映了他的浪漫心理和对爱情的渴望。虽然他没有心灵独白,但是他的心理活动却象一副画一样直观清淅。我们已经明白,只有恋爱中的人看他的恋人时,也只有怀有浪漫情怀的人,才能留有这种印象。乔伊斯通过人物瞬间的美好感受,并选择这一时刻作为“阿拉比”的首次出现,恰当又生动的揭示了一个少年的初恋情怀。这样,主人公把“阿拉比”当成浪漫与理想之地也显得十分有说服力。没有激情或感叹的语言,没有任何比喻,只有光、影、色,一切是这样的平淡与真实。乔伊斯通过对主人公瞬间印象的描写,把读者领入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四、作品中的“精神顿悟”:

值得注意的是,在《都柏林人》中虽然乔伊斯尚未用意识流技巧来描绘人物流动的意识,但他运用了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精神顿悟” 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感情——每每在小说的结尾处,文中的主人公不禁豁然开朗,顿时看清了自已的窘境,并从中悟出了人生的本质。这一人物觉醒的时刻被乔伊斯称为“精神顿悟”。⑤ 它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且往往构成小说的高潮。而这种“精神顿悟”在短篇小说“阿拉比”中得到最充分的证实。 当主人公历经许多困难来到了他渴望已久的“阿拉比”,来到一个即将打烊的摊子前,刚巧听到一个轻浮女郎正在与两个青年男子打情骂俏:

“—Oh, I never said such a thing!
—O, but you did!
—O, but I didn‘t.
—Didn’t she say that?
—Yes, I heard her.
—O, There’s a …… fib.”

尽管这段庸俗的对话只是青年男女之间调情的玩笑而已,但它在孩子心中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者在文中的最后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I lingered before her stall, though I knew my stay was useless, to make my interest in her wares seem the more real. Then I turned away slowly and walked down the middle of the bazaar. I allowed the two pennies to fall against the six pence in my pocket. I heard a voice call from one end of the gallery that the light was out. The upper part of the hall was now completely dark.’

这和主人公在文章前部兴冲冲的赶赴“阿拉比”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他缓慢的动作,任凭硬币在口袋里叮当作响也不理会等一系列表现,乔伊斯再一次通过对主人公动作及感观的客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男孩儿的心理是十分沮丧失望的,而这一切的表现则是因为主人公在刹那间看清了自己的困境。在这之前,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缺乏认识,一心只想追求浪漫理想。正是这一刻,主人公对“阿拉比”抱有的幻想彻底破灭。他所听到的这段无聊的对话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使其产生一种猝然的心领神会。他突然感到自己渴望的“阿拉比”只不过是个昏暗简陋的集市,而这个庸俗的女郎仿佛是对他浪漫主义理想的无情的嘲弄。至使他开始重新认识他所生存的世界,从而产生了“精神顿悟”——这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社会,他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自已的理想。主人公对浪漫爱情的追求,实际上使他经历了一次达到自我认识的心灵旅程。乔伊斯采用“精神顿悟”的手法不仅生动地展示了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而且也表明了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即在死气沉沉的都柏林社会中,甚至连天真无邪的孩子也无法摆脱瘫痪的阴影。

作者: °CLASSIFIED° 2006-10-28 11:29 回复此发言

--------------------------------------------------------------------------------

4 【评论】“Araby”—写作手法: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精神顿悟”

下面就这篇小说中关于“精神顿悟”的特点进行简单的阐述:

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的“精神顿悟”并不是一种出人意料的感悟,而是人物本身逐渐经历逐渐引发的,《阿拉比》的主人公正是从一开始听到“阿拉比”这个名字,就对它抱有许多美好设想,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主人公的叔叔又忘记了给他钱,接着他搭错了火车,最后又因为寻找一个六便士的入口而耽搁了时间,而这一切却并没有动摇男孩儿的决心。直到最后,当他发现“阿拉比”不过是个简陋的集市时,他的心情一下从兴奋的顶峰跌落至失望的谷底,因失望而受到十分沉重的打击,使他突然领悟到了自己的处境。作者在主人公获得“精神顿悟”前,使主人公有意无意的经历了一个心理上的准备过程,因此读者读起来并不感觉突然。

另外,乔伊斯将主人公的精神顿悟精心安排在小说的最后一段,也是小说的高潮时刻。在主人公感受到人生的道理时,作品在这里嘎然而止,不仅恰到好处,而且寓意深刻,使主人公的“精神顿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主人公在发现他生存世界的本来面目后将怎样继续生活,他将变得和他周围的人一样,还是继续寻找他心中的理想 … 这一切都要读者自己思考,使人回味再三。

最后,“精神顿悟”往往需要客观对应物的刺激与配合,即通过某种情境或某些事件来唤起人物的感情。在这里“阿拉比”正是所说的客观对应物,想象中的“阿拉比”是“我”的理想境地,而现实的“阿拉比”却刺激了主人公心灵。使他不仅对“阿拉比”而且是对整个他所生活的世界有了一个不同的认识。《阿拉比》中的“我”原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觉十分麻木,正因为他经过了“阿拉比”事件,客观的刺激把他从自己构筑的理想境地里猛地拉了出来。在这个他一心以为神秘浪漫的地方却听到了庸俗的对话,使其茅塞顿开——这里没有他心中的浪漫,这里和他住的地方一样麻木不仁,死气沉沉。

乔伊斯的“精神顿悟”并不是“意识流”技巧,但它却象意识“流技巧”一样成功地反映了人物瞬间的意识反应和心理变化。因此,它与“意识流”技巧在本质上是一质的。它无疑为作者后来的意识流小说奠定了基础。

很难确定是谁首先发现了无声的心声,但可以确定的是,乔伊斯是观注人们内心世界的伟大作家之一,也可能是最伟大的。⑥不论是他的早期的诗集,还是晚期的小说,不论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还是现代的意识流,人类的内心世界始终是乔伊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为了这个主题,乔伊斯一生孜孜不倦的探索,特别是他在写作技巧方面的探索,更为世界文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阿拉比”只是乔伊斯青年时代的一篇短篇,我们却可以看出乔伊斯多种写作手法上的探索。首先,这篇文章中的总体基调就是作品的客观性,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对人物本身没加任何评论,不露声色的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男孩儿的一段成长经历。其次,乔伊斯在文中对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也使读者感同身受。特别是他独创的“精神顿悟”的写作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人物瞬间的意识活动和心理转变,更是体现了乔伊斯非凡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乔伊斯在一部短篇小说中调动和运用了如此丰富的写作手法,其功力令人叹为观止。

乔伊斯以其“平常之处见突兀”的艺术实践,描写的是普通都柏林人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却深刻的展示了各种人物同僵死和瘫痪的社会之间激烈冲突以及他们失败之后痛苦不堪的精神感受。正是乔伊斯以看似平常无奇的种种手法带给我们对整个时期、整个社会深刻的认识,这正是乔伊斯的伟大之处。

引文:
①《都柏林人》序
②《英美意识流小说》 李维屏 著
③《乔伊斯》 〔爱尔兰〕彼特 科斯特洛著
④《英国散文的流变》
⑤《英美意识流小说》
⑥《英国文学手法研究》

参考书目:
《英美意识流小说》 李维屏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会性1996年
《乔伊斯文集》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5年
《英国文学名家》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会性 1984年
《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美]梅 弗里德曼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英国散文的流变》 王佐良著 商务印书馆 1994年
《乔伊斯》 [爱尔兰]彼特 科斯特洛著
《Dubliners》 James Joyce A Division of the Collins Publishing Group

『伍』 Exposition Press是什么出版社

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有意识地将《奥德修纪》作为小说的神话原型,使两者形成平行对应关系.神话史诗不仅为小说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更重要的是,作者借用荷马史诗的原型意义和原型结构,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寻找失落的自我的故事,并使之升华为一篇代表人类普遍经验的寓言. 尤利西斯(Ulysses),即希腊神话中伊大嘉国王奥德修(Odyssey)在拉丁文中的译名.乔伊斯以它命名小说,反映了该作品在人物、情节线索、结构和细节上与荷马史诗的对应平行关系. 乔伊斯曾对瓦勒里·拉尔博(Valery Larbaurd,《尤利西斯》的法文本译者)说:“小说的标题是一把钥匙.如果读者熟悉《奥德修纪》,就能把握住小说的轮廓.史诗的概念就是在现代生活纷繁混乱的材料上覆盖史诗的形式由此看来,要深入理解《尤利西斯》,我们有必要将它与《奥德修纪》这个“潜文本”对照起来,进行双重文本的解读. 关于乔伊斯运用神话类比结构的重要性上,学术界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因为古希腊英雄奥德修与这部现代小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涉及到对小说《尤利西斯》根本意义的理解.对此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观点认为:《奥德修纪》与《尤利西斯》之间的平行关系是将英雄悲壮的历史和卑劣猥琐的现实进行对比.在古代英雄光辉的形象反衬下,布鲁姆、斯蒂芬等现代西方文化哺育下的人物会显得多么卑微、苍白和平庸.这种平行对应关系所显示出来的意义差别,是《尤利西斯》的讽刺意义和暴露作用的来源.学者约瑟夫.比奇(J.W.Beach)称:“将古希腊英雄的历险与当代爱尔兰纷乱、‘瘫痪’的状态并置,很明显是对爱尔兰现今状况的讽刺性暴露”(注:J.W.Beach,The Twentieth Century Novel (New York,1981) P.416).英国作家福斯特(E.M.Forster )说《尤利西斯》是“一首表现卑琐和幻灭情绪的史诗”(注:王佐良:《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第384页.). 自《尤利西斯》问世以来.这类观点在乔伊斯研究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并且它最容易被人们接受.我国学者袁可嘉、侯维瑞、陈恕、李维屏等人对此均持类似的观点.以下是侯维瑞教授在《现代英国小说史》中的一段有关的论述: “忠贞不渝的王后潘奈洛佩变成了追求肉欲的荡妇摩莉;助父除虐的勇士帖雷马科变成了精神空虚的骚客斯蒂芬;驰骋疆场、力挽狂澜的英雄尤利西斯变成了逆来顺受、含羞忍辱的广告商布鲁姆;美丽善良的诺西卡变成了轻佻挑逗的格蒂姑娘……世界难道不是在走向沉沦和堕落吗?……《尤利西斯》以借古讽今的手法所要表现的,恰恰是现代社会的全部历史:布鲁姆的庸人主义、斯蒂芬的虚无主义和摩莉的肉欲主义正是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深刻写照”.(注: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73页.)第二类观点认为,乔伊斯的神话类比结构是一种隐喻的媒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然的透视观点,以审视作品中人们的举止和言谈;同时它把平凡陈腐的事物提升到艺术的最高境界,给20世纪的现代人灌输了永恒的尊严,体现了乔伊斯对现代人前途和命运的关怀. 美国文论家莱文(Levin )在论述《尤利西斯》时这样写道:“将现代主人公琐屑的生活习惯与深奥神秘的原始仪式联系在一起,使今天最微小的细节具有了普遍的意义”(注:AgwonoroboEnaemeErurbetine ,Intellectualized and the Art of James Joyce ( NewYork:Exposition Press,1980)P.75). 《尤利西斯》(牛津大学版)的作者理查德·艾尔曼称:“《尤利西斯》是《奥德修纪》的和平主义版本”.他指出布鲁姆继承并侧重发展了奥德修身上善良、机智的品性.布鲁姆,这位现代的奥德修虽然没有勇士般的强壮体魄,但他同样具有不可征服的精神.“布鲁姆的胜利在于他的精神”,“布鲁姆身上最神圣之处在于他体现的人性”(注:Richard Ellmann,James Joy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P.360,P.362.). 《尤利西斯》的中译本(天津百花文艺版)译者金堤教授承袭了艾尔曼的观点,提出“《尤利西斯》的主旋律是一曲颂歌,赞美的是普通人无私的爱……本书的主旨在于歌颂全面的人,布鲁姆与奥德修都属于这类人”.

『陆』 寻求一篇 the second language 论文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

剑桥文学指南丛书(英文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000(包括莎士比亚研究、英国诗歌研究、18世纪英国小说、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研究、哈代、奥斯丁、詹姆斯、福克纳、海明威、艾略特、康拉德、乔伊斯、奥尼尔、王尔德、萧伯纳、梭罗、惠特曼、马克 吐温、庞德、伍尔夫等英美小说家、诗人和文学流派研究著作共30种)

戴维 洛奇 小说的艺术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文艺学美学法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 荒诞派戏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霍夫曼 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王宁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 塞尔顿编 文学批评理论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 韦勒克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 新小说派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 斯皮勒 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 王长荣译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 霍顿 美国文学思想背景 房炜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 佛里德曼 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 孟湄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 西方文学 心灵历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 小说艺术管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柒』 南京师范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外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气】323 【日期】2006-4-12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外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暂定稿)

一、培养目标

(一)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开阔的文学视野、丰富的中外文学知识和较好的理论基础,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掌握除专业外语以外的一门外语:能够胜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的高等院校师资和专门研究等工作。

(三)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

(一)欧、美(总体或/和国别)文学史:研究20世纪以来文学发生发展的

历史过程及发展规律。

(二)东方(总体或/和国别)文学史:

(三)西方文论与文化理论、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比较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四)外国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三、学习年限

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一般不超过5年。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至少修满34个学分)

A类:公共学位课

(一)10319A31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二)10319A210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

(三)10319A2201 第二外国语 …………………………………… 4学分

B类:专业学位课(任选3门)

(一)050108B301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论…………………………4学分

(二)050108B302当代西方美学………………………………………2学分

(三)050108B303比较文学原理………………………………………2学分

(四)050108B304欧洲文学史…………………………………………2学分

C类:专业必修课

(一)050108C301高级外语写作………………………………………2学分

(二)050108C302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2学分

(三)050108C303国别文学史…………………………………………2学分

D类:选修课(任选3门)

(一)050108D301十九、二十世纪英美短篇小说选…………………4学分

(二)050108D302英国戏剧……………………………………………2学分

(三)050108D303英美散文……………………………………………2学分

(四)050108D304英美诗歌……………………………………………2学分

(五)050108D305加拿大文化与文学…………………………………2学分

(六)050108D306文学翻译……………………………………………2学分

(七)050108D307圣经文学与文化……………………………………2学分

(八)050108D308国别华裔文学研究…………………………………2学分

(九)050108D309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研究…………………………2学分

(十)050108D310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学分

(十一)050108D311赛珍珠研究………………………………………2学分

研究生除了进行正常的课程学习之外,必须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教学实习、社会调查,从事管理、科研、开发等活动,或者兼任助教、助研、助管。研究生的实践活动计2学分,最迟于第四学期完成。硕士生一般不得免修实践环节。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可以申请免修,但需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核批准。

五、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形式:导师讲授、共同讨论、学生进行独立科研写作训练;经过导师具体指导,后由导师指导小组论证课题、把关。

研究生导师根据本方案的要求,以强调学生自学和因材施教为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具体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使研究生在充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认真阅读指定的必读书目、文献,认真阅读自己研究范围内的相关资料,发展创造性思维,尽努力使自己早出成果。导师主要是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以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精神文明修养。研究生必须认真参加各类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以及各种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要培养自己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的高尚情操;要发扬奋发努力、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

六、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必须要到达60分算合格,其他课程到达60分算合格。学位课程至多有一门为不合格,参加补考后仍不合格,不得进入论文阶段。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学位论文要求体现以下内容:

(一)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前人工作、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第三学期期末制定出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同意后开展该课题的有关研究工作。

在对课题进行初步研究后,进行学位论文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果。开题报告安排在第四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要在学科研究范围内公开进行,经导师指导小组评议作修改通过后再正是撰写论文。论文选题一经评议确定后,一般不得任意更改,因特殊情况更改选题者,仍需再经过开题报告和评议通过的程序。

(二)学位论文的写作的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论文写作和导师修改的日程安排由学科自定,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文科硕士的学位论文字一般不低于3万字。

(三)学校论文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全部计划中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中期筛选合格,并完成教学实习任务,获得全部规定学分,以及已在学术刊物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之后,方能参加论文答辩。

论文完成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要求,对论文组织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的审议与答辩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八、必读书刊

(一)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二)刘海平、王守仁(主编):《新编美国文学史》(4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0-2002年;

(三)侯维瑞 李维屏:《英国小说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四)王佐良:《英国诗史》,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

(五)何其莘:《英国戏剧史》,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六)乐黛云等4人:《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

11次印刷);

(七)Joseph, G.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5th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2001.

(八)必读期刊:Critical Inquiry,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New Literary History, published by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Oregon;《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世界文学》或其他与外国文学相关的核心期刊。

『捌』 从尤利西斯看意识流小说特色

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位著名的英国现代“意识流”小说大师。他于1882年2月2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市郊区的一个中级资产阶级家庭。父亲约翰·乔伊斯是个税务员,平时爱好杯中之物,且喜欢夸夸其谈,在政治上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母亲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詹姆斯·乔伊斯从小在耶稣教会学校受天主教教育,准备当神父。中学毕业前,开始同宗教信仰以及都柏林庸俗无聊的社会生活决裂,决心献身于文学。1898年乔伊斯进入都柏林大学专攻现代语言,1902年毕业后赴巴黎学医。1903年,由于母亲病危暂时回乡,他开始写短篇小说。1904年乔伊斯结婚后到意大利和瑞士旅行,并宣布“自愿流亡”,与天主教会统治的爱尔兰彻底决裂。詹姆斯·乔伊斯先后在罗马、的里雅斯特、苏黎世等地以教授语言和为报纸撰稿为生。他的晚年苦于眼病,又为女儿的精神失常所困扰。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后,乔伊斯迁居苏黎世,终因忧惧频袭,心力交瘁,于1941年1月去世。

1.意识流与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和“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的。他还认为:人们过去的意识会不断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后来,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发展了詹姆斯所提出的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展了詹姆斯关于非理性、无意识的观点,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学说都极大地促进了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在意识流小说创作中,作者不是按照传统小说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进行创作,而是按照人的意识活动和自由联想来描述故事。意识流创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常常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交叉或重叠,其表现形式往往变幻无穷、循环往复。它打破了从理性和逻辑推理解释世界和人的传统观点,以一种恰当的文学形式展现了当代世界和现代人的复杂景象。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文坛中,意识流小说创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了一批举世公认的意识流小说大师和著名的意识流作品,例如: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及其代表作品《追忆逝水年华》,英国女小说家伍尔夫及其代表作品《达罗威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与《海浪》(1931),美国小说家福克纳及其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1929)与《当我弥留之际》(1930),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及其代表作品《尤利西斯》(1922)和《芬内根们的苏醒》(1939)。这些意识流小说的大师摈弃以往传统的小说结构形式,将飘忽不定和流动不已的意识流作为小说故事描写的主流,在广大读者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西方社会中人们纷乱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的画面。
1922年,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正式出版,它既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的问世轰动了整个西方文坛,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2.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

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的题目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小说取名《尤利西斯》,表明该书和《奥德赛》一样,同是一部史诗,一部记载现代人探索人生和命运的史诗。《尤利西斯》向广大读者展示了西方现代意识,反映了整整一代人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三位普通的都柏林人在1904年6月16日从早上8点到晚上2点钟一天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经历。故事由居住在都柏林市郊一座古塔里三个主人公展开,一个名叫斯蒂芬·德迪勒斯,他刚刚从巴黎一所院校毕业,是位年轻的历史教师和诗人,他母亲临终时请他跪下祈祷,出于对宗教的反感,他没有听从母亲的要求,母亲死后,他为此事悔恨终身,始终沉浸在懊丧之中。后来,因家道中落,他几乎与领着妹妹们艰难度日的父亲断绝了关系,他离家出走,以教书为生。第二位名叫利厄波尔·布卢姆,他是一位广告推销员,匈牙利犹太人。他常常串街走巷,终日奔忙,却总是劳而无获。他幼子的夭折使他在精神上受到无法弥补的创伤。而他的妻子对他不忠使他羞愧难当。第三个就是布卢姆的妻子莫莉,她是位典型的肉欲主义代表,由于布卢姆性功能衰退,她不甘寂寞,常常招蜂引蝶,这一切均使布卢姆蒙受着难言的羞辱和精神折磨。
1904年6月16日清晨,斯蒂芬·德迪勒斯上完了一节历史课后,从校长那儿得到了三英镑二先令的报酬,来到海边漫步,面对翻滚的海浪,他思绪万千,人世的沧桑、大自然的奥妙、时空的永恒、艺术的魅力在他的意识中开始了漫无边际的涌动。他觉对母亲有过情欲的爱恋,觉得对不起父亲。他抱着负罪的感觉渴望在精神上重新得到一位父亲。
同一日的早上八点钟,在埃克尔德街某所房子里,广告推销员利厄波尔·布卢姆正在为自己和妻子莫莉准备早餐。这时,送信人给莫莉送来一封信,内容大致是一名叫波伊兰的青年约定午后四点来看她。布卢姆怀着黯然的心情借故走出了家门。他到邮局取了一封写给他的情书,在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了它。而后,他参加了友人的葬礼,在他去墓地途中,他看到了妻子的情夫波伊兰正在向他家的方向走去,于是他脑海里闪现了一系列念头:死亡、埋葬、以尸体为食物的墓地老鼠……一系列荒诞的想象在他心灵深处流淌。
随后,他到《弗里曼日报》社去送交了一个广告图案设计,又去了一趟医院探望因难产而住院的一位夫人。在这里他遇见了斯蒂芬·德迪勒斯,二人一见如故,斯蒂芬说要用自己新领到的工资请客,他们还去了妓院。在那里斯蒂芬酩酊大醉,布卢姆精心照料他。他们终于在彼此身上找到自己精神上最重要的东西。布卢姆找到了失去的儿子,斯蒂芬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布卢姆回家后告诉妻子斯蒂芬以后要加入他们的生活。这位背叛丈夫的放荡女人刚刚告别了一个情人,“从斯蒂芬的到来朦胧地得到一种母性的满足,又混合着对一个青年男子的情欲冲动。她在快要睡着的瞬间又回忆起她和布卢姆相互热恋的时光。他们的生活似乎会出现好的转机。”整部小说以斯蒂芬零乱无序、恍惚迷离的意识流开始, 又以莫莉长达40多页的滔滔不绝的意识流结束。

3.乔伊斯《尤利西斯》的创作艺术

《尤利西斯》代表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无论从形式或内容上都与传统小说背道而驰,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技巧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有其生活原型。利厄波尔·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现代的反英雄的翻版,他妻子莫莉对应奥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罗佩,青年学生斯蒂芬·德迪勒斯(以乔伊斯本人为原型)对应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在小说中,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通过对布卢姆等三人在都柏林街头的一天生活的描述,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乔伊斯通过简单的情节描述表现出了最丰富的意识流内涵,其内容触及到了都柏林的政治、历史、哲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
在《尤利西斯》的创作过程中,乔伊斯突破传统小说的时空界限,摆脱传统小说中作者的描写或转叙,借鉴了艺术领域中各种生动的表现手法,巧妙地运用了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和时空跳跃等精彩纷呈的意识流手法来描述人物的精神生活和内心活动。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采用的艺术手段可谓别出心裁,但他使用最多的是内心独白。“《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所涉及内容包罗万象:各种离奇复杂的情感、想象、欲望、猜测、推理、回忆、印象和幻觉互相混杂,形成一条来无影、去无踪、恍惚迷离、稍纵即逝的主观之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乔伊斯的内心独白技巧在布卢姆的妻子莫莉身上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了真实地描述了莫莉的内心世界,表现莫莉凌晨两点三刻的心理活动,乔伊斯用了长达40多页的篇幅来记载她在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如实地记述了她那犹如江水般的滔滔不绝的意识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时空不间断的流动穿梭。这段意识流的文字被人们称为意识流作品中最精彩的典范。
在小说中,乔伊斯的自由联想技巧在布卢姆身上运用得极为成功。“作为一个犹太人,他时刻具有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异化感。与爱尔兰白领中产阶级为伍使他自惭形秽;想到妻子莫莉水性杨花,与多人勾搭成奸使他觉得无地自容。父亲的自杀,儿子幼年早夭,这都使他感到愁闷与悲哀。他那极其敏感、郁郁寡欢而又胆小怕事的性格以及内心深处严重的失落感,不仅笼罩着他的整个意识领域,而且也随时支配着他的自由联想。”(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儿子的夭折、父亲的自杀和妻子的不忠时刻笼罩着他的精神世界,并不时侵袭他的意识,这些因素成了他头脑中的核心意识,他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随时都会引发他对这些事情的联想。
意识流活动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 一种是时间蒙太奇,主体在空间上保持不动, 而人物意识却在时间上移动;另一种是空间蒙太奇,时间保持不动而让空间因素发生变化。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成功地将时间蒙太奇和空间蒙太奇两种蒙太奇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共同成为渲染小说主题,生动地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
《尤利西斯》中的人物并没有做出什么令人难忘的惊人之举,但读者却对三位主要人物有着极其深刻的了解,这是因为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乔伊斯运用“意识流”手法,使读者通过人物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通过人物自己各不相同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来了解他们的思想意识、内心隐秘、希望与回忆。作者使用意识流手法将人物的思维过程再现出来,这里有自觉的理智的思考活动,也有下意识的感官印象及思维上跳跃式的联想。
在题材方面,作品突破一般文学作品以英雄美人或异乎常人事迹为主的窠臼,主人翁既无高贵的社会地位,又无超群惊人的业绩,甚至在感情生活中也没有特别动人心魄的大起大落,全部是平常人,平常事,通过符合现代社会实际的现象反映人和社会的本质。而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和现代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正是乔伊斯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所要表现的内容。在乔伊斯看来,都柏林在精神上和行动上都陷入瘫痪,“布卢姆的庸人主义、斯蒂芬的虚无主义、莫莉的肉欲主义,在道德衰微、家庭分裂、传统观念沦丧的现代世界里,其实他们都是飘零无依,精神上遭受挫折、充满动乱的人。这正是当时西方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的深刻写照”。
著名美国批评家艾德门·威尔逊在《新共和》杂志上曾这样评论作品《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把小说提高到同诗歌与戏剧平起平坐的地步。读了它之后,觉得所有其他小说的结构都太松散。乔伊斯这部书在写作方法上之新奇,对未来小说家的影响将是难以估计的。我简直无法想象他们如何能不受此书的影响。它创造了当代生活的形象,每一章都显示出文字的力量和光荣,是文学在描绘现代生活上的一重大胜利。”《尤利西斯》也得到了著名诗人T.S.艾略特的高度评价,他说:“小说《尤利西斯》是对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反映,是一本人人都能从中得到启示而无从回避的作品。”的确如此,《尤利西斯》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一部登峰造极的小说,它的问世无疑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结语

《尤利西斯》被人们誉为上世纪整个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在小说的创作中,乔伊斯运用了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和时序颠倒等意识流手法,跨越了时间的界限,巧妙地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成功地记载了人物繁复、杂乱的潜意识活动,真实地记载了人格的异化、心理的变态和性格的扭曲,使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他通过对都柏林三个居民支离破碎的人格和混乱、猥琐的欲念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都柏林小市民生活的无聊与精神世界的平庸,表现了西方社会人性异化、精神崩溃的现实,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腐烂和不可救药。作为独树一帜的意识流小说经典作家,乔伊斯对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的驾驭能力简直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他那富有创造力的艺术手法和创新精神无疑将会对21世纪小说的发展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玖』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哪个学校较好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外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气】323 【日期】2006-4-12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外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暂定稿)

一、培养目标

(一)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开阔的文学视野、丰富的中外文学知识和较好的理论基础,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掌握除专业外语以外的一门外语:能够胜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的高等院校师资和专门研究等工作。

(三)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

(一)欧、美(总体或/和国别)文学史:研究20世纪以来文学发生发展的

历史过程及发展规律。

(二)东方(总体或/和国别)文学史:

(三)西方文论与文化理论、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比较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四)外国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三、学习年限

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一般不超过5年。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至少修满34个学分)

A类:公共学位课

(一)10319A31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二)10319A210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

(三)10319A2201 第二外国语 …………………………………… 4学分

B类:专业学位课(任选3门)

(一)050108B301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论…………………………4学分

(二)050108B302当代西方美学………………………………………2学分

(三)050108B303比较文学原理………………………………………2学分

(四)050108B304欧洲文学史…………………………………………2学分

C类:专业必修课

(一)050108C301高级外语写作………………………………………2学分

(二)050108C302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2学分

(三)050108C303国别文学史…………………………………………2学分

D类:选修课(任选3门)

(一)050108D301十九、二十世纪英美短篇小说选…………………4学分

(二)050108D302英国戏剧……………………………………………2学分

(三)050108D303英美散文……………………………………………2学分

(四)050108D304英美诗歌……………………………………………2学分

(五)050108D305加拿大文化与文学…………………………………2学分

(六)050108D306文学翻译……………………………………………2学分

(七)050108D307圣经文学与文化……………………………………2学分

(八)050108D308国别华裔文学研究…………………………………2学分

(九)050108D309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研究…………………………2学分

(十)050108D310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学分

(十一)050108D311赛珍珠研究………………………………………2学分

研究生除了进行正常的课程学习之外,必须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教学实习、社会调查,从事管理、科研、开发等活动,或者兼任助教、助研、助管。研究生的实践活动计2学分,最迟于第四学期完成。硕士生一般不得免修实践环节。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可以申请免修,但需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核批准。

五、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形式:导师讲授、共同讨论、学生进行独立科研写作训练;经过导师具体指导,后由导师指导小组论证课题、把关。

研究生导师根据本方案的要求,以强调学生自学和因材施教为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具体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使研究生在充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认真阅读指定的必读书目、文献,认真阅读自己研究范围内的相关资料,发展创造性思维,尽努力使自己早出成果。导师主要是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以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精神文明修养。研究生必须认真参加各类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以及各种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要培养自己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的高尚情操;要发扬奋发努力、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

六、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必须要到达60分算合格,其他课程到达60分算合格。学位课程至多有一门为不合格,参加补考后仍不合格,不得进入论文阶段。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学位论文要求体现以下内容:

(一)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前人工作、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第三学期期末制定出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同意后开展该课题的有关研究工作。

在对课题进行初步研究后,进行学位论文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果。开题报告安排在第四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要在学科研究范围内公开进行,经导师指导小组评议作修改通过后再正是撰写论文。论文选题一经评议确定后,一般不得任意更改,因特殊情况更改选题者,仍需再经过开题报告和评议通过的程序。

(二)学位论文的写作的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论文写作和导师修改的日程安排由学科自定,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文科硕士的学位论文字一般不低于3万字。

(三)学校论文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全部计划中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中期筛选合格,并完成教学实习任务,获得全部规定学分,以及已在学术刊物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之后,方能参加论文答辩。

论文完成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要求,对论文组织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的审议与答辩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

八、必读书刊

(一)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二)刘海平、王守仁(主编):《新编美国文学史》(4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0-2002年;

(三)侯维瑞 李维屏:《英国小说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四)王佐良:《英国诗史》,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

(五)何其莘:《英国戏剧史》,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六)乐黛云等4人:《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

11次印刷);

(七)Joseph, G.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5th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2001.

(八)必读期刊:Critical Inquiry,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New Literary History, published by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Oregon;《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世界文学》或其他与外国文学相关的核心期刊。

『拾』 外国文学发展历史

1. 对外国文学史的研究逐渐向纵深发展。“九五”期间,外国文学史继续成为中国学者的研究重点,除了适应教学的需要外,留学回国的教师逐渐增多,并带回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造成文学史继续成为研究热点的主要原因。除了一批比较传统的文学史如李赋宁主编的《欧洲文学史新编》和刘海平、王守仁主编的《新编美国文学史》之外,“九五”期间还出版了一大批外国文学断代史、国别断代史、国别史和针对主要文学形式的发展的研究成果。如杨仁敬主编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王佐良和何其莘撰写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李明滨主编的《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黄源深撰写的《澳大利亚文学史》、沈萼梅主编的《意大利当代文学史》、何其莘撰写的《英国戏剧史》、瞿世镜主编的《当代英国小说》、郭继德撰写的《加拿大英语戏剧史》、郑克鲁撰写的《现代法国小说史》、陈世雄主编的《欧美戏剧史》等。吴元迈主编的“20世纪外国文学国别文学史丛书”,是按照国家和语种来分类、分别由各语种专家执笔的一套文学史丛书。北京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其多语种的优势,推出了一套“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丛书”,这是一套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按国别划分的文学史话,每册篇幅并不很大,语言比较流畅,趣味性较强,有助于扩大外国文学在广大读者中的影响。
2. 研究类的专著逐渐增多。除了对外国文学史的研究外,我国高校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外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国外的重点作家。由于“九五”期间正值世纪之交,因此,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流派和二十世纪西方的重点作家就成为首选的研究课题。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专著包括申丹的《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陆建德等主编的《现代主义之后:写实与实验》、李维屏的《英美意识流小说》、肖明翰的《福克纳研究》、张剑的《艾略特与英国浪漫主义传统》、蒋洪新的《走向<四个四重奏> T. S. 艾略特的诗歌艺术研究》、郭天相主编的《俄罗斯诗学研究》、李德恩的《拉美文学流派嬗变与趋势》、吴福恒等主编的《美国作家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有很强的针对性,有些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成果的作者都能在总结归纳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现,真正实现了与西方学者在同一研究层次上的交流和对话。
3. 对国外文学发展的趋势日益敏感,介绍也更加及时。随着我国高校教师出国进修机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师有机会接触外国文学批评的第一手资料。受国外文坛活跃的学术气氛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及时地把国外文学批评的最新动态介绍给中国的读者。“九五”期间,刊登在《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外国文学评论》等专业文学刊物上的大批评介、译介性的文章正是这些教师努力的结果。收集成册的评介国外文学批评的代表作有王逢振主编的《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和盛宁的《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评》。
4. 外国文学的研究已开始摆脱纯文学的束缚。“九五”期间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一批研究人员自觉地遵循文化的概念,努力摆脱旧时经院式纯文学研究思路的束缚,开始研究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文化等跨学科的课题。这种将文学作品与孕育它的那个时代的人文文化结合起来研究的做法,使我们的研究人员开阔了思路,对作品的剖析也有了新的视角。王守仁的《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和何云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文化》是这一尝试有代表性的成果。
5. 对外国文学翻译的研究已开始受到关注。外国文学的翻译从实质上来讲是一种比较研究,即对一种文化的语言揣摩和研究之后,用另一种文化的语言进行表达、阐述的再创造。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九十年代以来,大批外国文学作品被译成中文:当代作品被及时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不少经典作品被多位、甚至数十位译者反复“重译”。虽然,外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在近十年来发展很快,但是译文的质量确实很令人担忧。这里既有翻译的实践问题,也存在理论方面的问题。翻译批评是为了解决文学翻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学科分支,而南京大学的许钧则是这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的《翻译思考录》、《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与王克非合作)等专著和论文是我国学者首次对翻译批评系统论述的成果。
6. 高校外国文学教材初见规模。由于我国高校外国文学的研究与教学的紧密关系,教材建设始终受到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九十年代初,外国文学教材建设的重点是编写外国文学史和文学选读本。“九五”期间教材建设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沿用了多年的外国文学史教材面临修订的任务,以适应外国文学发展的趋势;近十年来推出的一批外国文学史专著由于资料新、观点新,更成为高校外国文学史课程的首选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购买在中国的重印权后出版的原文版外国文学名著更为外语院系的外国文学课提供了原文教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力量编写了一套(共11种)原文的通用语种文学选集,现已推出西班牙、拉丁美洲、俄罗斯、韩国等四种,陆续要出版的还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阿拉伯等。由于篇幅大(每册近千页)、涵盖面广(选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此,非常适宜作为高校外语院系的文学课或阅读课教材。这套文学选集丛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外国文学教材方面最大的空白。
(二) 我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的优势

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人员除分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和上海等省市的社科院外,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高校的外语院系、中文系和外国文学研究机构。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研究队伍具有以下优势:
1. 我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人员的数量之多是其他研究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已成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主力军。
2. 由于高校的教学必然涉及外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因此,高校的外国文学研究的涵盖面非常广,成果的覆盖面也很广。
3. 高校的科研基本上是服务于教学的,所以,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人员选择的课题更倾向于解决有实践价值的问题。
4. 由于高校的研究队伍相对稳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部分重点大学,特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等已形成了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外国文学研究群体,其中的一批资深教授已成为全国外国文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者已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研究方向。
5. 借助于各级外国文学学术团体,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更直接也更频繁,开始出现了资源共享、合作搞课题的好势头。

阅读全文

与美国短篇小说史李维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好看的唐朝历史小说推荐超经典 浏览:240
乳娘母乳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653
有关丹道的小说完结 浏览:15
凤轻歌是哪个小说里的女主 浏览:623
单身女主小说下载 浏览:264
古言小说女主养着婆婆小姑 浏览:310
都市之无限刷钱的小说 浏览:513
现代男男小说已完结 浏览:176
重生到古代王朝争霸的小说 浏览:246
女主胸大呆萌的言情小说微肉 浏览:556
完结穿越斗罗大陆小说免费阅读 浏览:243
神雕侠侣小说结局截图 浏览:156
仙侠言情系列好看的小说 浏览:771
灌篮完结小说推荐 浏览:46
大主宰有声小说原野 浏览:931
都市重生办实业的小说 浏览:720
萝莉的校园生活小说 浏览:650
主配角的总裁小说 浏览:122
小说都市风流狂医下载 浏览:224
铁血穿越古代小说种马排行榜 浏览: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