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汪曾祺认为短篇小说可以说是空白艺术 能不说的话就不说,熟藕如何体现汪曾祺的小说观
摘要 熟藕并未过多描写刘小红和王老的交集,是在描写东街人家之间亲密而淳朴的联系的记述中缓缓展开。小说情节结构从容舒缓,看似随意实则精致,淡化情节与冲突
❷ 汪曾祺的文字艺术有什么特点
20世纪30年代,北京涌现出一批向往纯文学的作家,他们不在意宏大叙事,也不想在文章中讨论政治问题,只想描述一种自然、淳朴和淡然的人生状态,这群文学家后来被称为“京派”作家。
老年汪曾祺
朴素、真实、大度、宽厚,是“京派”文学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汪曾祺字里行间散发着的气质,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学用令人惊异的力量冲击我们的世界观时,稳住中国文学阵脚的却是“京派”文学,汪曾祺用自己的朴素文字,给“京派”文学留下了一道悠远绵长的余韵,同时,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自信和自豪。
❸ 汪曾祺的所有作品
1、短篇小说
《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2、小说集
《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3、散文集
《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3)汪曾祺的短篇小说艺术扩展阅读:
汪曾祺的文学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
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
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❹ 汪曾祺的作品有那些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晚饭花集》《逝水》《异秉》《晚翠文谈》《鸡鸭名家》等。
1、《受戒》
《受戒》 是一部由刘睿理执导,李昊宇、丹红、张樟主演的爱情片,改编自汪曾祺同名代表作《受戒》。该片讲述了南方小镇中,和尚小明子和小英子的懵懂爱情。
2、《大淖记事》
《大淖记事》是著名作家汪曾祺以故乡高邮为背景创作的乡土系列小说代表作之一,展示出一个似水若云、如诗似画的纯美世界。
大淖边上,挑夫的女儿巧云和小锡匠十一子彼此有意,却不想巧云被玷污,接着小锡匠被打得垂死。因为这件事,乡邻之中发生一系列与世俗特异的行为,显示出宽容和祝福,仗义和关爱等人性之美。本文是对世俗的无视,还是人性的赞美?这一切是寓言,还是一场乌托邦幻梦?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3、《逝水》
《逝水》不同于其他名人作者的散文集,它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文如其名,逝水!平淡似水,暖暖地浸入读者的心灵深处。他的文风优美而淡雅,用词讲究,小小“熟悉”和“熟习”的使用,便“泄露”了汪老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底。
4、《鸡鸭名家》
《鸡鸭名家》是现代作家汪曾祺早期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主要写了余老五和陆长庚两个风俗人物,表现了作者对大千世界万物的欣赏,以及对普通人的关心与尊重之情。
5、《异秉》
《异秉》是汪曾祺四十年代创作而在新时期又重新修改发表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简洁恬静的笔调描绘 了苏中小镇高邮的风土人情,世事云烟。
❺ 汪曾祺的《大淖记事》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的一部短篇小说。 该书描写小锡匠十一子同挑夫的女儿巧云的爱情故事,挺拔厮称的十一子和心灵手巧的巧云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了感情,作品同时以散文的笔调,细腻的描写了大淖的风光、世俗和人情。 小说《大淖纪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大淖记事》给人的教益,主要不在它的题材本身。作者不是诱惑读者去猎取特异的世态风俗,也不只是让人陶醉于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透过题材的表皮,读者获得了一种启示:应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它触及到一个虽不是永恒,却决不是一个短时期就消逝的问题。《大淖记事》里的故事早成过去了。它所涉及的问题却仍在困扰着现代人的心。作者从一种特殊的生活形态里,看到了某种闪亮的东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淖记事》对生活矛盾的回答,不是悲泣,不是绝望,它具有一种向上的自信,一种健康的力。这种对生活的态度,也许逾越了题材本身的范围,散射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面对现实世界的一切矛盾。 这种向上的自信和健康的力从作品描写的生活里透射出来。但作品在风格上,却不以粗犷见长,秀丽才是它的本色。刚健的灵魂装在秀美的躯壳里。外柔内刚,刚柔相济,是《大淖记事》的独特格调。 通篇是风俗画的连缀。作者对社会风俗的熟悉、了解,写来如探囊取物,不见任何杜撰的痕迹。娓娓叙来,如数家珍。三教九流,人情世态,观察得细致入微,毫发毕现。保安队捕匪过街,锡匠们唱“香火戏”与挑担游行、顶香请愿,媳妇们在大淖里洗澡……,使人应接不暇。作者写风俗,并非全般实录,他有选择。虽不是美化,却是诗化了。作者从民风民俗里,别具只眼地提取出“诗”来。一切都那么情趣浓郁,诗意盎然。 大淖记事》调子轻快,但不轻佻。在现代文学中,也有类似的题材,类似的写法。但那些作品大都带有一种感伤。《大淖记事》洗去了这种感伤。感伤并非一定不好。那时的作者,身处那个时代,没法不感伤。黑暗的压力太重,他们看不到足以使人自信的东西。这种秀丽的格调,取决于作者诗人的眼力,也取决于作者运用语言的功力。读作者的小说,你会为他的文字的魔力所倾倒。句子短峭,很朴实,象在水里洗过,新鲜、纯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每句拆开来看,实在很平常,没有华美词藻的堆砌,也没有格言的锻炼。但合起来,却神气全出。一句句向前推移,意象一层层荡漾开去,构成形象鲜明神气凸现的意境。
❻ 汪曾祺小说特点
汪曾祺的文风很优美、淡雅,他的文章大多清新自然,少有世俗之气。
在《汪曾祺小说选》的自序中,汪曾祺发表了一些对于小说的独特看法:“我曾想打破小说、散文和诗的界线。后来在形式上排除了诗,不分行了,散文的成份是一直都明显地存在着的。……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气氛即人物……作品的风格就是人物性格。”
汪曾祺的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观念里强调情节,注重人物的塑造,铺设悬念,突出矛盾等结构特点,而是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没有任何的`悬念、冲突和高潮,形成了他散漫舒朗的结构风格。
汪曾祺说自己属于“一个通俗抒情诗人”的气质类型,因此他是用诗人的诗性来感受世界,也是用如诗般极美的语言来书写世界。
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的诗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小说形式的诗歌化,内容上则是将现代诗歌意象与中国生活图像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1)浓郁的抒情色彩;
(2)原生状态下的民俗风情画卷;
(3)工笔画般的表达方式;
(4)清水出芙蓉的语言。
在《受戒》与《大淖记事》这类作品里,汪曾祺不重人物性格,而重氛围渲染,注重健全的人性和健康的美。
温软的水,朦胧的月,摇曳的云影,迷人的沙洲,感应着明海小和尚、小英子、巧云、十一子们细微神秘的心灵震颤;那混沌的爱,迷离的情,则展示出生命的腾踊,美的精魂的跃动。
汪曾祺曾经小说下过一个定义:“跟一个可以谈的来的朋友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
读者阅读他的小说,仿佛感觉到是一个岁月老人在夕阳下讲述些有意思的往事,清淡、飘逸、耐品味,那些浓烈的、激动的、过于悲伤的东西都在他的娓娓叙述中变得淡而又淡。人情世故,舒缓有致,自有一番坐看云起的淡定。
汪曾祺本人的个性和气质是倾向于和谐欢娱的,文如其人,其小说也具有相同的风格。
40年代的汪曾祺由于年轻气盛,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浮躁凌厉”之气,老年以后汪曾祺参透了许多人世的纷争,越来越达观,他不习惯于对现实生活进行严格的拷问,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他的大部分作品表达的都是爱与美、温情与风俗,氤氲着世俗人生的欢娱。
汪曾祺的小 说营造了一片没有权力浸染纯然而宁静的乡土,一片近乎童年记忆般和谐温馨的所在。
❼ 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汪曾祺受的散文优美、淡雅、朴实、精炼。
第一个特点,汪曾祺的语言出落的就是大大方方,平平淡淡的白话。有人评价汪曾祺的语言说是“把白话白到了家”。然而,读汪曾祺的文章又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得到他在行文之中所带有的那种文人雅气。二者得到了某种平衡和协调之后,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二个特点,则是汪曾祺的散文中,善于从小处写起,以小见大。他似乎特别擅长于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取材,寓巧于拙,表达真挚的感情
(7)汪曾祺的短篇小说艺术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编者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时光五载已过,编者又在此基础上精编出这套“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十六种。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❽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来(1920.3.5~1997.5.16),江苏高自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8)汪曾祺的短篇小说艺术扩展阅读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傍晚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
父亲:汪菊生(1897-1959),字淡如,多才多艺。
生母:姓杨,在汪曾祺三岁的时候因肺病去世;
第一个继母:姓张,后也死于肺病;
第二个继母:姓任,伴随汪曾祺的父亲度过漫长而艰苦的沧桑岁月,汪曾祺对她很尊重。
长子:汪朗
儿子:汪朗,汪明,汪朝
❾ 汪曾祺的简介
汪曾抄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9)汪曾祺的短篇小说艺术扩展阅读:
1950年,北京市文联成立。汪曾祺从武汉回到北京,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4]
1954年,汪曾祺创作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后获北京市戏剧调演一等奖。秋,调离北京市文联,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民间文学》编辑。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因这篇短文受到批评,但并未划定为右派。
1958年夏,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
1960年,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暂留农科所协助工作。
1961年春,农科所让汪曾祺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可惜画稿毁于“文革”中。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年底,汪曾祺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
1963年,《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这是汪曾祺的第二个作品集。
❿ 汪曾祺小说创作具有什么的艺术特点
读过受戒。个人很喜欢。汪曾祺小说像一杯淡淡的茶,需要静下心来品味。
在浑版朴自然权、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其实最大的特点还是一种古典美学思想吧,力求和谐自然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