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说月报在线阅读
http://www.eywe.com/xiaoshuoyuebao/index.html
⑵ 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来是近现源代文学期刊,1910年8月29日于上海创刊。从1921年起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1931年12月停刊,共出22卷。初《小说月报》由恽铁樵、王莼农主编。1921年1月,该刊从第12卷第1期起由沈雁冰主编,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也成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刊物革新后,辟有论评、研究、译丛、创作、特载、杂载等栏目。
⑶ 小说月报2011年第13期百度网盘资源链接在线阅读
链接:
⑷ 高手来!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舒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
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刘墉,1949年生,号梦然,祖籍北京,现任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及副教授,著名的散文家及画家。其作品以教导读者如何面对人生为己任,行文穿插各种小故事及自己的人生体会,虽无特别的哲理智慧但却颇有寓教于乐的功效,是较高雅的都市文化快餐。(宇慧撰写)
作品年表:
文艺理论:
《中国绘画的符号》(《幼狮文艺》·1972)
《诗朗诵团体的建立与演出》(联合报1981)
《花卉写生法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版)》(纽约水云
斋·1983)
《山水写生法The Thousand Mountains(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4)
《翎毛花卉写生书The Manner of Chinese Bird and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
版)》(纽约水云斋·1985)
《唐诗句典(暨分析)》(纽约水云斋·1986)
《白云堂画论书法Inside The White Cloud studio(中英文版)》(纽约水云
斋·1987)(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
《林玉山画论书法The Real Spirit of Nature(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8)
(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
《中国绘画的省思》(专栏系列)(中国时报·1990)
《艺林瑰宝(专栏系列)》(《财富人生杂志》·1990)
《内在的真实与感动》(联合报·1991)
《中国文明的精神(三十集二十七万字)》(广电基金·1992)
《属于这个大时代的丽水精舍》(太平洋文化基金专刊(1995)
画册及录影:
《欧洲艺术巡礼》(中国电视公司播出·1977)
《芍药画谱》(水云斋·1980)
《Th ReaI Tranquility(英文版录影带)》(纽约圣若望大学·1981)
《春之颁(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
《真正的宁静(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
《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英文版录影带)》(纽约海外电视25台
播出·1987)
《刘墉画集(中英文版)》(纽约台北水云斋·1989)
《刘墉画卡(全套三十四张))(水云斋·1993·1994·1995·1996·1997)
有声书:
《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刘墉·刘轩演讲专辑)》(台甫德兰启智中心·只供义
卖·1994)
《这个叛逆的年代(刘墉演讲专辑)》(马来西亚华侨董事会联合总会·只供义
卖·1995)
《在生命中追寻的爱(刘墉演讲专辑)》伊甸社会福利基金·只供义卖·1996)
译作:
《死后的世界(瑞蒙模第原着)》(水云斋·1979)
《颤抖的大地(刘轩原著)》(水云斋·1992)
诗、散文、小说:
《萤窗小语(第一集)》(水云斋·1973)
《萤窗小语(第二集)》(水云斋·1974)
《萤窗小语(第三集)》(水云斋·1975)
《萤窗小语(第四集)》(水云斋·1976)
《萤窗随笔(诗画散文集)》(水云斋·1977)
《萤窗小语(第五集)》(水云斋·1978)
《萤窗小语(第六集)》(水云斋·1979)
《萤窗小语(第七集)》《真正的宁静(诗画散文小说集)》(水云斋·1982)
《小生大盖(幽默文集)》(皇冠·1984)
《点一盏心灯》《姜花》(水云斋·1986)
《超越自己》《四情》(水云斋·1989)
《创造自已》《纽约客谈》(水云斋·1990)
《肯定自己》〈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水云斋·1991)
《人生的真相》《生死爱恨一念间》(水云斋·1992)
《冷眼看人生》《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改写·改写·刘轩原著)》《离合悲欢总是
缘》(水云斋·1993)
《冲破人生的冰河》《作个飞翔的美梦》《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水云斋·1994)
《我不是教你诈》《迎向开阔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水云斋·1995)
《生生世世未了缘》《抓住心灵的震颤》《我不是教你诈②》(水云斋·1996)
《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杀手正传》《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水云斋·
⑸ 儿童文学作品的作品及文学贡献
1864年年由路易斯·卡罗写的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一部讲述一个小姑娘追赶一只白兔而由兔洞进入一个充满疯狂和怪诞的世界的小说。这部小说的续集是《爱丽丝镜中奇遇》。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1964年,罗尔德·达尔著)曾多次改编成电影。讲述小男孩查理偶然得到机会,去参观隔壁威卡先生的魔幻巧克力工厂。这本书成功后,作者又为其创作了续集《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达尔的其他著名童话还包括《詹姆斯与大仙桃》《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女巫》《玛蒂尔达》.
1886年由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
1914年由伯勒斯写的《人猿泰山》。
1906年由塞尔玛·拉格洛芙写的《骑鹅历险记》。
1908年由肯尼思·格拉姆?写的《柳林风声》。
1908年由蒙哥马利写的《绿山墙的安妮》。
1937年由J·R·R·托尔金写的《哈比人历险记》。
1943年由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写的《小王子》。
1881年由卡洛·科洛迪写的《木偶奇遇记》。
1888年由奥斯卡·王尔德写的《快乐王子》。
1835年由安徒生写的《国王的新衣》。
1812年由格林兄弟写的《白雪公主》。
1922年由叶圣陶写的《稻草人》。
1979年由麦克·安迪写的《说不完的故事》。
2007年由乔安·凯瑟琳·罗琳写的《吟游诗人皮陀故事集》。
2007年有艾伦·凯特写的《猫武士》系列。
[编辑]世上著名的儿童文学系列故事
马克·吐温——汤姆历险记、顽童流浪记
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乔安·凯瑟琳·罗琳——哈利·波特:1997年开始创作,在2007年完结,一共七集。
鲁益师,又译做C·S·刘易斯——纳尼亚传奇(又译做那里亚故事集)
马丁·埃柏兹
莱曼·弗兰克·鲍姆——绿野仙踪
路易莎·奥尔科特——小妇人
伊索——伊索寓言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郑渊洁——舒克与贝塔历险记 ,皮皮鲁系列,鲁西西系列等
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
巴里——彼得潘
桑贝/葛西尼——小淘气尼古拉
亚诺士——小老虎和小熊
海明威——老人与海
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 在中国灿烂的文学星河里,儿童文学作为一颗璀璨的新星,萌芽于晚清的“儿童文学活动”,自觉于20世纪初叶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运动”,而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一百年前,也就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这是中国历史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从古代“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现代“自觉的文学时代”所不可或缺的转型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像严复、黄遵宪、梁启超、周树人、周作人、陈独秀、胡适等,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当时中国文化启蒙的利器,在进化论的视野里发现了代表民族未来与人类希望的“幼小者”——儿童,接受了“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鲁迅语)的“幼者本位”思想,反叛的矛头直指千古不变的中国传统的旧道德——“父为子纲”的“长者本位”思想,从儿童观上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萌生做了特别重要的思想准备。这一“幼者本位”的进化论思想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的文学”精神相整合,催生了中国儿童文学。
1897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其中所揭示的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给国人敲响了不自强就要亡国灭种的警钟;但同时也给人们以希望,寄希望于未来的一代,在当时思想界发生了巨大影响,所谓“自严氏之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风为之一变”。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连载《卢梭学案》,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的“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民约论》详细介绍过来,告诉国人: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即是父子间也无权予以剥夺,所谓“彼儿子亦人也,生而有自由权,而此权,当躬自左右之,非为人父者所能强夺也”。1903年,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也被翻译过来,在这部闻名世界的经典作品里,第一次出现了值得用大字来书写的话:“要尊重儿童!”并且宣称:“儿童不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成人”,“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与成人很不相同”。上述新论的传播,昭示了中国思想界的一种新动向,即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儿童的发现”的开始。
虽然在进化论与民权论那里已经看到了人类新文明的曙光——儿童,但中国“儿童的发现”却还要经历大约此后20年的准备期,比西方大约迟了一个世纪,却又与一位西方的大教育家息息相关。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三天来华讲学,宣传他的“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五四时期中国凡对儿童及儿童文学感兴趣的人几乎全接受了杜威的观点,为中国儿童文学奠基的几位巨人——鲁迅、周作人、郑振铎、叶圣陶等,也无一例外。先进的儿童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人的发现”相整合,就萌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儿童文学。所以说,1919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文学革命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摇篮。正如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创者叶圣陶所说的:“我们最当注意的还要数到儿童。”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周作人也明确指出:“人类只有一个,里面却分作男女及小孩三种;他们各是人种之一,但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小孩是小孩,他们身心上仍各有差别,不能强为统一。”所以,鲁迅呼吁:“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儿童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这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件。《大英网络全书·儿童文学》写道:“儿童一旦被认为是独立的人,一种适于他们的文学便应运而生。”因此,到了20世纪初叶,中国的儿童文学才开始发展起来,不仅在理论上有周作人《儿童的文学》来倡导,在读物上,“也有一种趋势,就是‘儿童文学’——童话、神话、故事——的提倡”(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魏寿镛、周侯予在《儿童文学概论》中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儿童文学成为当时的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的新生事物——“教师教,教儿童文学;儿童读,读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讲演儿童文学,编辑儿童文学,这种蓬蓬勃勃、勇敢直前的精神,令人可惊可喜”。所以,茅盾后来回忆说:“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
综上所述,人们先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里发现了作为“自然人”的儿童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与特殊意义,继而在近代资产阶级民权论那里发现了作为“社会人”的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与独立精神,进而在现代儿童教育观念的传播中接受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观,与此同时,又在摧枯拉朽的五四文学革命中发现了作为“精神人”的儿童应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文学世界。四重视野的融合说明,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实在是一种社会历史的必然。 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基本评价,即是起点高但发展曲折,依赖性强但潜力无限,成就突出但与世界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尚有差距。进入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百年来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正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提醒人们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与时俱进,为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纵观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国运兴则儿童文学兴,儿童文学与政治(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小小文学折射大千世界。一般认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四个“黄金时代”:一是20世纪初叶的五四儿童文学运动,叶圣陶成为了我国近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和先驱。集中展现在1920年到1925年;二是50年代的新中国儿童文学实践,集中展现在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间;三是80年代初期的新时期儿童文学复兴,集中展现在1978年到1985年;四是90年代中期以后,集中展现在1996年江泽民同志发出抓好“儿童文学”等“三大件”至今。这四个时期都是我国政治形势明朗,国家比较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尤其是1949年以后,儿童文学的每一步发展,不论是前进、徘徊不前,还是暂时的反复,都与政治气候密切相关,与文艺政策及儿童文学政策密切相关。儿童文学的发展特别需要文学以外的力的推动,这也是儿童文学自身发展不甚成熟的一种表现。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提倡从来就是与儿童教育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从事儿童文学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儿童教育者,在对儿童文学的学科归属上,也都不约而同地归属于师范教育。可以说,儿童教育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根,是流淌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躯体里的血脉,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今后发展的基础。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了的,至少是与今天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相适应的一种文学阶段。儿童文学的发展也应该有它的阶段,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阶段,一个渐次的发展过程。有的阶段与过程是不能跳过的,就像有人想彻底否定中国儿童文学的教育性那样,在一个4亿儿童的大国,其中还有3/4的儿童在农村,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连温饱与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都不能得到完全保证的时候,以娱乐来排斥教育的做法,也许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危险行为。儿童文学应该成为儿童心灵逍遥的乐园,但儿童文学不应该仅仅成为有闲有钱阶层的儿童的消遣品,更不应该成为作者、出版者追逐名利的一种快捷的致富工具。可以主张儿童文学有多种属性,但不能借此否定儿童文学的教育属性,当然,这里对“教育”一词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广泛意义上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古就是儿童大国,也自然是儿童教育大国,但却还不是儿童文学大国,究其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儿童文学在儿童健全成长过程中的文学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最广泛地认同与重视,社会儿童文学观还相对落后;二是儿童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认为是儿童教育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过于狭隘地理解了儿童文学至于儿童成长的价值。但两者在本质上都没有给儿童文学一个应该有的独立的文学地位。儿童观与文学观共同决定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特殊命运。三、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严重滞后,还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富有现代特征的儿童文学学科体系。关于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发展儿童文学批评的学术环境还不尽于人意。四是独立发展儿童文学的条件还不成熟。儿童文学因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作家尚处于一个不很稳定的发展时期。有人用“三多一少”来形容当前我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现状: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就是经得起读者与时间检验的精品少之又少。质量与数量的严重失衡,导致当下阅读的作品很多,具有长久魅力的作品寥寥,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日渐减少,这与近4亿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很不相称,而就在这十分有限的作家作品中,又有多少是面向近3亿的农村孩子呢?能够走向世界的作品也是少之又少。不仅如此,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仍在发生分化,儿童文学的读者也在不断流失,影视文化、网络文化等对儿童读者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加之经济环境与加入WTO后外来文化的冲击,原创作品出版艰难,文学新人步履维艰,而外国奇幻作品却大行其道。也许,这些正说明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论是对内对外都还远远不够充分,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还需要有志于儿童文学的人们继续努力,还需要更多的儿童文学的热心人与殉道者为之奔走呼号与默默奉献。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走过了一条“光辉的荆棘路”(安徒生语),每一位儿童文学家就是照亮这条荆棘小道上的一盏微不足道的“小橘灯”,但许多盏小橘灯在一起,就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精神之火”,昭示着人类的未来与希望。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儿童文学家与时代一同前进,与祖国风雨同舟,与人民同甘共苦,与儿童休戚与共,写下了不朽的辉煌篇章,为儿童个体的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迈入新的世纪,儿童文学工作者倍感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必须克服困难,加倍努力,与时俱进,把自己的今天奉献给人类最光明、最灿烂的朝阳事业——神圣的儿童文学!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分属两个时代六个发展阶段,即以1949年为界,前后分别属于现代与当代两个有着不同性质的儿童文学时代,以及以晚清儿童文学活动、五四儿童文学运动、20年代至40年代的战争儿童文学、50年代至60年代的新儿童文学运动、60年代至70年代的儿童文学荒芜期、80年代以来至今的新时期儿童文学等为特征的六个文学发展阶段。
一、晚清儿童文学活动——萌芽期
从1875年《小孩月报》创刊到1915年《新青年》创刊,大约20年的时间。在儿童诗歌方面,有梁启超、黄遵宪倡导并亲自实践的学堂乐歌。儿童小说方面,有梁启超、徐念慈等人的提倡,以及林琴南、包笑天等人的译述。童话方面,有孙毓修的编述和周作人的研究。理论方面,有梁启超、徐念慈、周作人、周树人等的拓荒与大力提倡。一批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刊纷纷创刊,如下:
《小孩月报》(1875)
《蒙学报》(1897)
《寓言报》(1901)
《童子世界》(1903)
《少年报》(1907)
《蒙学画报》(1908)
《少年丛刊》(1908)
《儿童教育画》(1909)
《童话丛刊》(1909)
《少年杂志》(1911)
《中华童子界》(1914)
《儿童画报》(1914)等
二、五四儿童文学运动——自觉期
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23年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出版,大约10年的时间。主要文学现象有:鲁迅、周作人、胡适、赵景深、郭沫若等对儿童文学的倡导。茅盾、郑振铎、叶圣陶、俞平伯、冰心等“文学研究会”成员发起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儿童文学运动”。创建的重要报刊或儿童文学园地如下:
《儿童世界》(1921)
《小说月报·儿童文学》(1921)
《小朋友》(1922)
《儿童文学》(1923)
《晨报副刊·儿童世界》(1923)
重要作品如下:
叶圣陶《稻草人》(童话)
冰心《寄小读者》(散文)
《葡萄仙子》(歌舞剧)
理论著作如下: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1920)、《关于儿童的书》(1923)
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1921)
严既澄:《儿童文学泛论》(1920)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1922)
魏寿镛、周侯予:《儿童文学概论》(1924)
凌冰:《儿童学概论》(1924)等
三、战争儿童文学——发展一期
从1923年《先驱》发表《儿童共产主义组织运动决议案》开始至1948年《小英雄雨来》出版,大约25的时间。主要作家有:叶圣陶、张天翼、陈伯吹、贺宜、仇重、苏苏、金近、郭沫若、沈从文、巴金、老舍、冰心、丰子恺、蒲风、郭风、陶行知、严文井、高士其、董纯才、茅盾、管桦、华山、张乐平、黄谷柳等。
重要作品如下:
《阿丽思中国游记》(1928)
《小坡的生日》(1929)
《儿童亲卫队》(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
《阿丽思小姐》(1931)
《大林和小林》(1932)
《菌儿自传》(1936)
《奇怪的地方》(1936)
《野小鬼》(1939)
《南南和胡子伯伯》(1941)
《木偶戏》(1945)
《鸡毛信》(1945)
《红鬼脸壳》(1946)
《三毛流浪记》(1947)
《虾球传》(1947)
《凤蝶外传》(1948)
《小英雄雨来》(1948)
主要理论著作如下:
褚东效:《中国儿歌的研究》(1927)
茅盾:《关于“儿童文学”》(1935)
郑振铎:《中国儿童读物的分析》(1936)
许幸之:《论抗战中的儿童戏剧》(1938)
陈伯吹:《儿童文学的编著与供应》(1947)
赵景深:《童话评论》(1924)、《童话论集》(1927)
张圣瑜:《儿童文学研究》(1928)
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1932)
陈伯吹:《儿童故事研究》(1932)
王人路:《儿童读物的研究》(1933),
仇重、金近、贺宜:《儿童读物研究》(1948)等
四、新儿童文学运动——发展二期
从1949年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至1966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停止出书,大约17年的时间。又称文革前17年。重要作家有:冰心、张天翼、高士其、秦兆阳、严文井、袁鹰、陈伯吹、贺宜、葛翠琳、金近、黄庆云、任大霖、徐光耀、刘饶民、柯岩、任溶溶、孙幼军、包蕾、洪汛涛、刘厚明、童恩正、鲁克等。
重要作品如下:
《小燕子万里飞行记》(1950)
《我们的土壤妈妈》(1951)
《揭穿小人国的秘密》(1951)
《罗文应的故事》(1952)
《我和小荣》(1953)
《海滨的孩子》(1954)
《金色的海螺》(1955)
《野葡萄》(1956)
《“小兵”的故事》(1956)
《神笔马良》(1956)
《宝葫芦的秘密》(1957)
《“下次开船”港》(1957)
《猪八戒吃西瓜》(1958)
《童年时代的朋友》(1958)
《小溪流的歌》(1959)
《小橘灯》(1960)
《小蝌蚪找妈妈》(1960)
《小布头奇遇记》(1961)
《小雁齐飞》(1962)
《小兵张嘎》(1962)等
重要理论著作如下:
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1957)
蒋风:《中国儿童文学讲话》(1959)
贺宜:《散论儿童文学》(1960)
茅盾:《60年少年儿童文学漫谈》(1961)
《1921—1937儿童文学选集》、《1911—1960儿童文学论文目录索引》、《1913—1949儿童文学论文选集》(少年儿童出版社编选,1961年)等
五、儿童文学荒芜期——发展三期
从上海、北京两家少年儿童出版社停业开始到1977年《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分别在北京、上海复刊,大约10年的时间,即“文革”十年。重要作家有李心田、浩然、徐瑛、杨啸、高士其等。
重要作品如下:
《闪闪的红星》(1972)
《幼苗集》、《向阳院的故事》、《红雨》、《生命进行曲》(均为1973)等
重要文论如下:
林尽染:《紧紧掌握时代的脉搏》(1973)
姚青新:《精心的再创作,可喜的新收获》(1974)
谢佐、殿烈:《歌颂小英雄,表现大主题》(1975)等
六、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四期
从1977年一批儿童文学类刊物纷纷复刊至今,大约25年的时间。重要作家有:黄庆云、葛翠琳、任溶溶、郑文光、叶永烈、孙幼军、金波、樊发稼、高洪波、刘先平、圣野、任溶溶、尹世霖、张秋生、薛贤荣、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梅子涵、沈石溪、吴然、陈丹燕、黄蓓佳、金曾豪、常新港、谷应、周锐、班马、董宏猷、彭懿、郑渊洁、孙云晓、郑春华、谢华、汤素兰、杨红樱、杨鹏、张品成、彭学军、杨老黑、郁秀。
重要作品如下:
《小白杨要接班》(1977)
《神奇的窗子》(1978)
《珊瑚岛上的死光》(1978)
《飞向人马座》(1979)
《林中的鸟声》(1979)
《小灵通漫游未来》(1979)
《云海探奇》(1980)
《三个和尚》(1981)
《小狗的小房子》(1981)
《宋庆龄和孩子们》(1982)
《黑猫警长》(1982)
《骆驼寻宝记》(1982)
《神翼》(1984)
《第七条猎狗》(1985)
《千鸟谷追踪》(1985)
《中国少女》(1985)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1989)
《第三军团》(1991)
《青春口哨》(1993)
《女生贾梅》(1993)
《花季·雨季》(1996)
《草房子》(1997)
《鸽子树的传说》(1998)
《女儿的故事》(1999)
《我要做好孩子》(2000)
《非法智慧》(2001)
《男生日记》(2002)
《女生日记》(2002)
冰波:《阿笨猫全传》(2002)
汤素兰:《阁楼精灵》(2002)等
重要理论著作如下:
贺宜:《小百花园丁杂说》(1979)
蒋风:《儿童文学概论》(1982)
《儿童文学概论》(五院校合编,1982年)
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1982)
鲁兵:《教育儿童的文学》(1982)
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1986)
蒋风(主编):《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1986)、《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1991)、《世界儿童文学事典》(1992)
洪汛涛:《童话学》(1986)
王泉根:《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1987)、《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1902—1949)》(选编,1989)、《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论选(1949—1994)》(评选,1996)、《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2000)
汤锐:《比较儿童文学初探》(1990)
陈子君(主编):《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1991)
《儿童文学辞典》(四川少儿版,1991)
薛贤荣:《寓言学概论》(1991)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1992)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1992)
张之伟:《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稿》(1993)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1993)
孙建江:《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1995)
张美妮、巢扬(主编):《中国新时期幼儿文学大系》(1996)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史》(1997)
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1997)
蒋风、韩进:《中国儿童文学史》(1998)
彭懿:《世界幻想儿童文学导读》(1998)
韩进:《中国儿童文学源流》(1999)
樊发稼:《追求儿童文学的永恒》(2000)
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2000)
梅子涵等:《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2001)
哈斯巴拉等:《蒙古族儿童文学概论》(2002)
束沛德:《守望与期待——束沛德儿童文学论集》(2003)等
⑹ 八十年代小说月报上登过的一篇小说
北戴河之遇
⑺ 小说月报的介绍
《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最高月发行量曾达180万册,现仍居全内国文学期容刊发行量之首)、最为海内外各阶层读者喜爱的文学选刊。《小说月报》,近现代文学期刊,1910年7月创刊于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印行。初由恽铁樵、王莼农主编。《小说月报》荣获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天津市模范集体(2002年度)。北方八省市十佳期刊。主编马津海荣获全国第五届百佳出版工作者。
⑻ 《小说月报·原创版2020年合订本》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小说月报·原创版2020年合订本》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K31BbsGCsSDcbVyR1HTZfw
⑼ 小说月报原创版的介绍
《小说月报》作为纯文学刊物已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为了不断 超越自己版,始终保持权它的青春活力,更为答谢厚爱它的读者,百花文艺出版社将于2003年以全新的样式推出《小说月报·原创版》,你看到的原创版它更具时效性,会在第一时间将最优秀的作品及时送到读者手中;原创版仍将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确保故事新、容量大、篇幅多、给读者以阅读的酣畅;原创版在力求它的大气、沉稳、厚重的风格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
⑽ 小说月报2007年合集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小说月报2007年合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