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蒲松龄短篇小说的特点

蒲松龄短篇小说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2-06-08 07:04:43

Ⅰ 分析蒲松龄《聊斋志异�6�1叶生》的艺术特色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经过三百多年的流传,《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这是一个花妖狐魅,幻想中的天地;可又能在现实的人生中寻找到故事中的种种真性情。 除了大量反映家庭、婚姻和爱情问题的篇章,关于对科举制弊端的抨击讽刺的篇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这类作品中,《叶生》当是独具一格,写的最深沉的一篇了。故事的大概是这样。 淮阳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悲愤填膺,抑郁而死。但他死不瞑目,其鬼魂又幻形入世,尽力教导很赏识自己的邑尹丁乘鹤之子学习举业,使那个青年人考中进士,自己也“入北闱,竟领乡荐”。他说:“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怀才不遇的心境表露无疑,悲愤之极,又无可奈何。然而叶生北闱中式后,衣锦还乡,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听妻子说:“君死已久,何复言贵?”不啻迎头一棒,使他无言以对,便“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 一个本已经死去的人,竟然凭着一股怨气而又幻出一个人形去继续实现自己的理想,读到这些我们只能惊叹蒲氏著文的立意之奇巧、构思之新颖、想象之丰富。这应该是这篇文章最明显的艺术特征了。 《叶生》所表现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是反映时事,现实性强。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流弊越来越明显。为了获得一官半职,读书人埋头于时文八股,“代圣贤立言”,有的考生拉关系走后门,甚至行贿行骗,捞个举人、进士;有的主考官,或有眼无珠,或徇情枉法;以致真才实学者往往名落孙山,而那些文墨不通、品行低劣者往往又挤入衣冠之列,使本为选拔人才的制度,成为扼杀人才的机器。叶生如此的遭遇蒲松龄也深受其害,这应该是他写这篇文章的原始动机。 第三,文章所塑造的幻想人物具有具体的原型特点。了解蒲松龄生平的人应该知道,蒲松龄11岁随父读书,19岁应童子试,以 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施润章,更是对他赞赏有加。但此后蒲松龄却屡试不第。他开始了一生最贫困的生活。后来他到一户姓毕的大户名门教书,毕家两代对蒲松龄颇多赏识,宾主相处的十分融洽,蒲松龄在怀才不遇、家道贫寒的境遇中,有了很好的读书、写作的良好条件,也感到比较满足,就这样30年春来秋去,直到古稀之年才撤帐归家,到也有了“养老之田五十余亩”。此后才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舒适日子,也是这时才博得个岁贡功名。原来叶生就是蒲松龄自己人生的影子。同样的少年得志,同样的屡试不中,同样的成为为大户教书的先生,同样的因为学生的提携才得以实现心中夙愿。难怪评点家冯镇峦说“余谓此篇(《叶生》)即聊斋自作小传,故言之痛心。 《叶生》艺术特征的第四个表现是原型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现实。为了进一步揭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毒害之深,作者并不以叶生的生作为结局,而是让叶生之魂随丁乘鹤而去,把自己的平生所学,教给丁,使其学业大进,很快登位做官。这一方面证明了叶生的确有真才实学,考不中并不是文不如人,另一方面也向人们展示了他“己不能达,而徒能致”的悲惨命运。接下来,作者写叶生因门生的帮助,获取了功名,衣锦还乡,回家见到妻子,说道:“我今贵矣。”这句话出自生前贫寒、亡已多年的叶生之口,听来令人心酸、心痛!《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了举人,疯疯癫癫,连叫“我中了”。此二人之言,何其相似乃尔!使人疯,致人死,死而不悟,这就显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聊斋志异》中对于科举制度的弊病的批判,尽管不及后来吴敬梓那样全面、彻底和深刻,但他是清代第一个以小说的形式来批判科举制的作家,而且笔锋相当犀利和尖锐。

Ⅱ “短篇小说”有哪些特点

短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其特点是篇幅比较短小,情节比较简洁,人物比较集中。它通常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极力刻画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征,能够及时、迅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或生活内容,做到了 以小见大,使读者能“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 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所以他在《试谈短篇小说》中得出这样的结 论,虽然“它的篇幅不可能长,它的故事不可能发生于长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说的故事只发生于几天或几小时之内),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 能一定要有性格的发展”。短篇小说所反映的生活范围虽不像中篇小说那样广阔,但是它善于抓住典型的生活片段,来说明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中,自唐宋以来,短 篇小说就日趋发展、丰富。特别是到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如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就是非常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现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更加蓬勃发展,鲁迅的《狂人 日记》、《药》、《祝福》,茅盾的《春蚕丁玲的《沙菲女士日记》,叶 紫的《丰收》等,都是著名的短篇小说。

Ⅲ 《聊斋志异》有什么特点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川县(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杰出小说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蒲松龄自幼聪慧好学,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县、府、道三考皆第一,名闻乡里,他热衷功名,但后来却科场不利,直到七十一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曾给宝应县知县孙蕙做了数年幕宾,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官宦人家做塾师,前后将近四十年。他将自己的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倾注于笔端,集成《聊斋》一书。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十三卷,四百余篇;诗集六卷,一千余首;词一卷,一百余阕;戏本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娘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计近二百万言。

《聊斋志异》取材广泛,想像非富,虽然情节曲折多变,但它叙次周密、构思奇妙,且意境瑰丽,“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艺术风格独特。

《聊斋志异》中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十分成功。它谈鬼说狐,写仙描神,百幻并作,无奇不有,展示出一个个神奇莫测的迷人境界。这些想象,大大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感染力。

《聊斋志异》的语言很有特色。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古代的文学语言,同时又大量提炼和融会进了当时的方言俗语,从而形成了一种既典雅俏丽又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无论是抒情写景,还是叙事状物,都绘声绘色,多彩多姿。显出深厚的文化功底。人物语言雅中有俗,俗中见雅,雅俗结合,更生动活脱,谐谑有趣。只是古语过多,增加了读者的困难。至于书中短篇,文字虽不似长篇出色,然叙事简洁明快、下笔文雅、清新,使读者百看不厌。

《聊斋志异》约包括500篇小说。它的故事来源也非常广泛,或出自作者的亲身见闻和离奇的想象,或借鉴于过去的题材,或采启民间传说,或为作者自己的虚构。有些故事,虽有模拟的痕迹,但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生活经验,推陈出新,使这些故事的内容更加丰满。

《聊斋志异》一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作品。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来自贪官污吏。

《聊斋志异》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蒲松龄才华过人却名落孙山,他对科场的黑暗、试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通过一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与这些醉心于科举的士子相对照,书中还写了一些不肯“易面目图荣显”的人物。如《贾奉雉》中“才名冠一时”的贾奉雉,屡试不中,终于“遁迹山丘”,弃家出走。还有《三生》中的兴于唐、《素秋》中的俞慎和俞士忱等,他们都有真才实学,却“困于名场”,“怀才不遇”。作者给予他们极大的同情。

描写爱情婚姻的故事,在《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有的是人和人的恋爱,有的是人和狐鬼精灵的恋爱。一些叙述青年男女真诚相爱、自由结合的故事,写得十分动人。如《青凤》写耿去病与狐女青凤相爱,对青凤感情恳挚;青凤也不畏礼教闺训,爱慕耿生,终于获得幸福结局。在封建礼教盛行的年代里,作者借此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在爱情主题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情痴”、“情种”的形象,刻画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专一,描写了他们以“知己之爱”为基础的爱情生活。《连城》写乔生与连城相爱,遭到连父的阻挠,连城含恨而死,乔生也一痛而绝,二人在阴间相会。还魂前,他们惟恐再发生变故,便先结为夫妻。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部分作品抨击了浅薄的社会风气,歌颂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如《镜听》写“贫穷则父母不子”的人情世态,《罗刹海市》写“颠倒妍媸,变乱黑白”的社会恶习。《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含义深刻的篇章,有的故事颂扬女子超人的才智,如《颜氏》、《狐谐》和《仙人岛》等;有的故事描写儿童的胆量和智谋,如《贾儿》等;有的写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如《偷桃》、《口技》等;有的则富有寓言意味,能够启发读者领悟某些生活道理,如《画皮》、《黑兽》、《禽侠》、《狼三则》、《大鼠》、《螳螂捕蛇》等。

以下介绍其中著名的篇章:《贾奉雉》:贾奉雉才华横溢,写一手好文章,考试却屡屡落榜。后来,郎秀才指点他写了一些狗屁不通的文章交给考官,却考中举人。贾奉雉以为耻,决心随郎秀才赴深山修行。只住一夜,就因情欲未绝被师父赶出来。哪知仙境一天,世上已百年。贾奉雉回到家,儿子都老死了。家里穷困,二孙子又不孝,贾奉雉无奈,只好再去应试考取功名,中进士,做了侍御史,却因姓格耿直被奸臣陷害,革职充军。贾奉雉此时才知荣华的场所原来都是地狱的境界。充军途中,贾奉雉被仙人接走。

《促织》:皇帝有一个奇怪的嗜好——斗蟋蟀,每年都要从民间征集蟋蟀。老实人成名,在女巫的指点下,才捉到一只蟋蟀,但却被爱子弄死。儿子害怕被责骂,投井自尽。成名对儿子弄死蟋蟀悲痛万分,得知儿子死去,又悲恸欲绝。后来儿子复活,魂魄化为一只善斗的蟋蟀,才免去一家濒于毁灭的厄运。皇帝得了蟋蟀,龙心大悦,成名的一家也因此过上了好日子。

《青凤》:荒芜的耿家大院庭里常出怪事,不信鬼神的书生耿去病决意去探个究竟。不料与异类的青凤同坠爱河,却被青凤的叔父——黑狐活活拆散。一日去病在上坟的路上救起一只被狗追逐的小狐,原来这小狐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青凤,自此二人恩爱相处。一日,青凤的叔父遇难,其子向耿去病求助。青凤的叔父得救后,感谢去病的搭救之恩,并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后悔。

《阿宝》:六指的孙子楚看中了美丽的员外之女阿宝,阿宝开玩笑说,如果孙子楚截去手指,那么就嫁给他。孙子楚信以为真,用斧头砍断了自己的手指。后来在见到阿宝时,魂魄竟随阿宝而去,又化作鹦鹉依偎在她身边。阿宝虽生于富贵之家,贵家子弟争相结姻,却深深爱上了这个出身贫贱却感情笃诚的“孙痴”。从此两人甜蜜地生活在一起。

《翩翩》:罗子浮生性风流,眠花宿柳。他偷了叔父的钱,跟了娼妓到南京。钱花光了,又生了一身脓疮,被娼妓赶走。罗子浮一路乞讨,回到家乡附近,但无颜回家。夜晚遇到翩翩,随翩翩到了深山的洞穴。翩翩治好了他的脓疮,并用芭蕉叶做成锦蜜衣服,用云做棉花,用树叶剪的鸡和鱼,与罗子浮做了夫妻。罗子浮只要一恋其女色,动了邪念,身上的衣服就会变成棉花和枯叶,飞到天上。从此,罗子浮不敢再生妄想。后来翩翩为其生一男孩,就从此消失了。孩子聪慧过人,后来做了大官。

Ⅳ 蒲松龄的创作风格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

Ⅳ 短篇小说的特点是

短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其特点是篇幅比较短小,情节比较简洁,人物比较集中。它通常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极力刻画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征,能够及时、迅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或生活内容,做到了 以小见大,使读者能“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 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所以他在《试谈短篇小说》中得出这样的结 论,虽然“它的篇幅不可能长,它的故事不可能发生于长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说的故事只发生于几天或几小时之内),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 能一定要有性格的发展”。短篇小说所反映的生活范围虽不像中篇小说那样广阔,但是它善于抓住典型的生活片段,来说明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中,自唐宋以来,短 篇小说就日趋发展、丰富。特别是到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如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就是非常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现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更加蓬勃发展,鲁迅的《狂人 日记》、《药》、《祝福》,茅盾的《春蚕丁玲的《沙菲女士日记》,叶 紫的《丰收》等,都是著名的短篇小说。

Ⅵ 分析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的艺术特色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经过三百多年的流传,《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这是一个花妖狐魅,幻想中的天地;可又能在现实的人生中寻找到故事中的种种真性情。 除了大量反映家庭、婚姻和爱情问题的篇章,关于对科举制弊端的抨击讽刺的篇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这类作品中,《叶生》当是独具一格,写的最深沉的一篇了。故事的大概是这样。 淮阳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悲愤填膺,抑郁而死。但他死不瞑目,其鬼魂又幻形入世,尽力教导很赏识自己的邑尹丁乘鹤之子学习举业,使那个青年人考中进士,自己也“入北闱,竟领乡荐”。他说:“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怀才不遇的心境表露无疑,悲愤之极,又无可奈何。然而叶生北闱中式后,衣锦还乡,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听妻子说:“君死已久,何复言贵?”不啻迎头一棒,使他无言以对,便“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 一个本已经死去的人,竟然凭着一股怨气而又幻出一个人形去继续实现自己的理想,读到这些我们只能惊叹蒲氏著文的立意之奇巧、构思之新颖、想象之丰富。这应该是这篇文章最明显的艺术特征了。 《叶生》所表现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是反映时事,现实性强。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流弊越来越明显。为了获得一官半职,读书人埋头于时文八股,“代圣贤立言”,有的考生拉关系走后门,甚至行贿行骗,捞个举人、进士;有的主考官,或有眼无珠,或徇情枉法;以致真才实学者往往名落孙山,而那些文墨不通、品行低劣者往往又挤入衣冠之列,使本为选拔人才的制度,成为扼杀人才的机器。叶生如此的遭遇蒲松龄也深受其害,这应该是他写这篇文章的原始动机。 第三,文章所塑造的幻想人物具有具体的原型特点。了解蒲松龄生平的人应该知道,蒲松龄11岁随父读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施润章,更是对他赞赏有加。但此后蒲松龄却屡试不第。他开始了一生最贫困的生活。后来他到一户姓毕的大户名门教书,毕家两代对蒲松龄颇多赏识,宾主相处的十分融洽,蒲松龄在怀才不遇、家道贫寒的境遇中,有了很好的读书、写作的良好条件,也感到比较满足,就这样30年春来秋去,直到古稀之年才撤帐归家,到也有了“养老之田五十余亩”。此后才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舒适日子,也是这时才博得个岁贡功名。原来叶生就是蒲松龄自己人生的影子。同样的少年得志,同样的屡试不中,同样的成为为大户教书的先生,同样的因为学生的提携才得以实现心中夙愿。难怪评点家冯镇峦说“余谓此篇(《叶生》)即聊斋自作小传,故言之痛心。 《叶生》艺术特征的第四个表现是原型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现实。为了进一步揭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毒害之深,作者并不以叶生的生作为结局,而是让叶生之魂随丁乘鹤而去,把自己的平生所学,教给丁,使其学业大进,很快登位做官。这一方面证明了叶生的确有真才实学,考不中并不是文不如人,另一方面也向人们展示了他“己不能达,而徒能致”的悲惨命运。接下来,作者写叶生因门生的帮助,获取了功名,衣锦还乡,回家见到妻子,说道:“我今贵矣。”这句话出自生前贫寒、亡已多年的叶生之口,听来令人心酸、心痛!《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了举人,疯疯癫癫,连叫“我中了”。此二人之言,何其相似乃尔!使人疯,致人死,死而不悟,这就显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 《聊斋志异》中对于科举制度的弊病的批判,尽管不及后来吴敬梓那样全面、彻底和深刻,但他是清代第一个以小说的形式来批判科举制的作家,而且笔锋相当犀利和尖锐。

Ⅶ 蒲松龄作品特点

蒲松龄的创作风格主要是简洁,注重景物描写,语言生动有趣而不复杂。

Ⅷ 蒲松龄 阿宝的写作特色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Ⅸ 聊斋志异白秋练因听到船上吟诗声竟爱上吟诗人并思念成疾,体现了小说什么特点

白秋练》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故事里,白秋练是比较罕见的白鳍豚精,慕蟾宫则是一位少年书生,其父是一商人,雇船往返于燕楚之间。夜里闲得无聊,慕蟾宫就对着月亮吟诗,吟者无心听者有意,船舷外的美人鱼白秋练竟暗恋上慕公子,以致相思成疾。

阅读全文

与蒲松龄短篇小说的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庸小说全集txt下载微盘 浏览:837
间客有声小说rar 浏览:174
人工学园2的同人小说 浏览:901
为什么说网络小说 浏览:815
顾庭深和苏沫小说名字 浏览:667
后宫明星重生小说推荐 浏览:469
匿名网络小说维权 浏览:298
小说虐心古代前世今生 浏览:548
女强都市异能小说完结小说推荐 浏览:538
求推荐女主是天蝎座的小说 浏览:702
重生之溺杀小说网 浏览:138
小村性奴小兰小说全集 浏览:413
叶傲天小说全集 浏览:151
当废宅得到系统咸鱼上岸小说 浏览:214
总裁吃胸的小说 浏览:173
万能的小说阅读器下载最新版本 浏览:16
柳思思小说古代 浏览:561
一对一玄幻男主完结小说下载 浏览:782
高达世界穿越小说 浏览:948
男强女强现代超宠小说推荐 浏览: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