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善人王凤仪如何讲病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主角是北方一个姓王的人,人人尊称他为“王大善人”。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如果现在是七十岁以上,且当时又是住在北方的人(即现在河北、热河、辽宁一带),几乎无人不知道这个人。虽然他是个务农的乡下人,而且目不识丁,但是,他死的时候,几十万人都因此而哭;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小民;上至富豪之家,下至贫无立锥之人,无不为了王大善人的逝世而难过掉泪。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波动呢?因为他的一生救人无数。他的种种感人事迹,今天只讲其中的两个,这两个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发人深省!第一个要讲的是王大善人救人的故事。 一般生病的人都是去找医生看病,王大善人虽然不是医生,但是病人都请他看病,他看病的方法不是替病人“医”病,而是“讲”病:讲道理给病人听。妙的是别人医不好的病,经过善人一讲道理,不但没有医不好的,而且好得之快令人称奇。据说有一个人患了手伸不直的毛病,拖了几十年,后来遇到王大善人,善人一替他“讲”病,手就可以伸直了。另外有很多人腿伸不直,拄了一根拐杖,去找王大善人看病,王大善人讲完病以后,叫他站起来走路,他果真一站起来就走起路来,不但拐杖丢弃了,病也立刻好了。因为如此神奇,王大善人就把他讲病的方法传给其他人,于是很多人跟随着他学习。善人讲病最主要的重心就是儒家所讲的“诚”和“仁”。其实这只是佛法中最基础、最浅近的一部份,真正最高明的还是佛法,但王大善人把浅近部份,用得非常真切就产生了这么大的效果。 王大善人如何替病人“讲”病呢?他是先看这个病人心里面的“邪气”,如果能够把心里的那个邪气逼出来,病就会痊愈,所谓“邪气”,就是相对于为人应该做到的“孝、悌、忠、信”,换句话说邪气就是为人不孝、不悌、不忠、不信。就如现代很多人一样,不但不晓得别人对我们的好处,而且只看见别人的坏处,就更谈不上感恩别人了。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处,感受不到别人的恩惠呢?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代的教育不再重视传统的良好教育,不再研读古书了。记得我小的时候多多少少还念一点古书,像念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自然会想起农人的辛苦。种田的时候,太阳高挂在上头,烈日直晒下来,农人们一面辛勤种田,一面汗流浃背,汗水都滴到土里去了,读到这样的描述才知所吃的无一不是农人辛苦栽种培育的。因此这些古诗在无形中就教导我们知恩图报,不仅是父母的养育,即使是农人的辛勤都是值得感谢的!所以透过读古书的薰习,自然而然会感恩,否则会觉得他是他、我是我,亳无关系可言。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彼此互助产生很大的功和恩。认识这一点以后,更会从心底觉得人与人之间是要相互依赖的,而“孝”和“悌”都是从这基本意义引伸出来的做人准则。 图:可人提供 这些基本道理,假如从小父母就教子弟,子弟也好好的学,个人和社会都充满了正气,相反的,不好好教、不好好学的话,就会出毛病。心里如果是正气的话,邪不能来侵扰,如果是邪气的话,邪自会来侵扰。王大善人讲病的时候,就是告诉病人正邪的道理,若心里存着什么怨气,这个怨气会导致什么病等,他这个方法非常灵验,多少人都因为这个方法而治好多年的痼疾。除非善人认为这个病没救了,否则只要善人肯讲,病人也能够听王善人的话而改邪归正,全部灵验有效。因为王大善人救了很多人,因此感动了很多人,很多人跟随着他学习,其中有一位赵先生学会了讲病的方法以后,跑到山东地带“讲”病,结果讲到那里,病就好到那里。有一次,地方遭到蝗虫侵袭,蝗虫满天一片像乌云一样,只要它们一飞到那里,一在那里停下来,不到一、二天,那儿种植的谷物全部被吃光,不管种的是什么,它们都吃。种菜,菜吃光,种稻,稻吃光,种甘蔗,甘蔗吃光。没得吃时就吃树叶,蝗虫过境就是这么可怕,只要它们一来,人类还有什么希望呢?只好眼巴巴的等着饿死。 但大家怎么甘心因此而饿死呢?于是纷纷想办法,结果想到了这位“讲”病的赵先生。大伙儿一起去找到赵先生,他以为他们是来看病的,就问:你们是什么病呢?他们回答:“我们没有病,但是蝗虫一批一批的来侵袭我们,眼看着我们就快没命了,请你救救我们吧!”他回答:“我只会‘讲’病,驱除蝗虫我可不会。”但那些人不死心,仍然请求:“你一定要救救我们啊!你不救我们,谁救我们呢?”经他们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哀求,他心里想:只好试试看了。就告诉他们:“我愿意尽力,成不成我可不知道!” 于是他随着这一群人去看被蝗虫侵扰的地方。蝗虫吃谷物的时候,他听见“松、松、松”的声音,那声音实在不好听,再仔细看那一群蝗虫,赵先生忽然想起这些人男不忠、女不孝,换句话说,这些人心中没有真正的正气,依着正气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以诚相待,每个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相反的依着邪气就互相猜忌,你争我夺。赵先生看出这些人的问题后就告诉他们:“你们彼此之间不能以诚相待,男不忠、女不孝,当然上天要降下这些灾祸。如果你们愿意改过,大家就一起祈求消除灾祸。”大家正面临这大灾祸,当然都表示愿意改、愿意求。赵先生又说:“在之前,要先立誓,而且立了誓后要大喊:‘我要尽忠、要尽孝,我绝不再犯’。”说也奇怪,当大家喊三声之后,蝗虫也一起飞掉了。这整个过程,我们听起来像笑话一样,但确实是事实。另外一个故事是王大善人自身的经历。 他从小意志很坚强,而且很孝顺父母。当他眼见周围的环境很恶劣,人心很险恶时就常在心里想:这个时代怎么这样糟呢?这些人怎么都不讲道理呢?每次一想起,心里就愤恨不已,看见别人不忠、不孝、不信、不悌,心中起了很大的瞋心,这种瞋心不是那种想和别人打架的心,而是看见别人不学好,就抱怨、就愤恨的心,有句话叫“愤世嫉俗”就是这种心态。受瞋心之害,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地善人的肚子上长了一个疮。 佛法告诉我们,最伤害自己的就是起了瞋心。近代的医学也发现发脾气的时候,生理上会分泌一种毒素,西方人曾做过一个试验,母亲发大脾气时所分泌的奶汁含有毒,孩子吸吮以后,有时甚至有毒死孩子的危险,所以最近几年,西方的医学渐渐注意到如何用爱心来治病,如何拿掉瞋心,以治愈病疾。 王大善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瞋心为害之大,依着自己的习性,愤世嫉俗,心中充满了怨和恨,不断累积的结果,肚子上生了一个疮。刚开始,只是红红的、肿肿的,因为他是个乡下人,家里既没钱,农事又忙碌,也就没有去理它。一天又一天,这个疮越长越大,而且化了脓,他用手把脓挤干净,并用一块布包扎起来,这样一拖拖了六年,越来越痛,没办法可想了,只得去找医生治疗。这个医生也长过同样的疮,后来到北京找医生治疗,最后不但把疮治愈,而且学会治疗的方法。当王大善人一到,这位医生解开布一看,吓了一跳,他说:“拖太久,已经无药可救了,你就好好地吃、好好地玩,准备等死吧!”王大善人说:“我不会死的。”医生奇怪的问:“为什么你不会死呢?”他说:“我上有父亲、祖父,我没有福可受,难道我父亲、祖父也没有福可享吗?我还要养他们呢!”医生一听,不禁赞叹的说:“原来你还是个孝子啊!老天应该不会降祸给你,再说,听你讲话的声音,毒素可能还没伤到中气,可能还有救,我就试着帮你治病吧。”说着就帮他治疗疮疾,使伤口溃烂部份不再扩大。最后医生还是对善人说:“现在,你的命是保住了,可是你的腿不能完全康复。”也就是说王大善人这一生就因此残废了。 从此,王大善人很吃力的工作,到后来,田里粗重的工作他无法胜任,只好在家里做些简单的事情,就这样过了好多年,终于出现了转机。善人去听人讲善书,善书都是劝人为善以及做人的道理。有一次他去听中国民间的戏剧“三娘教子”,剧中提到有一类人喜欢和人家讲道理,这类人与人发生冲突时,就一味地责备对方、派对方的不是;另外一类人正好相反,与人发生冲突时,不是责备别人,而是反躬自省。后者如《射艺中之禅》所说的,射中靶的,第一个要学会用心灵来拉弓,要射中不是看外面的箭靶,而是看自己的内心。这是儒家如佛法的精神,任何事最重要的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反省、去忏悔,以净化自己。 王大善人听完了这个道理以后,内心大为感动。在回家的路上,不停的责备自己:我以前一天到晚责怪别人,讲的是那一门子道理呢?真正讲道理的人,是看自己的错啊!一路不停的责备自己,回到家后,到了晚上还是这样的责备着自己,终于糊里糊涂的睡着了。第二天一起床,肚子上长了十二年的疮居然好了。起初他并未察觉,只觉得肚子痒痒的,于是用手抓一抓,咦!怎么平平的?原来疮不见了,一夜之间多年的疮疾痊愈了!亲自经历这件事后,他深刻体会到病原来是这样得来的!病的根本源自自己的内心,因此,如果懂得善巧利用内心,可以解决世间所有的事情;然后当自己解决后,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别人。 王凤仪善人简介:王善人名树桐,字凤仪,生于一八六四年,辽宁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做工为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遂痛悔己过,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成效,创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迹。之后,全力倡办男女义学,终其一生共创办六百多所男女义学,遍及三分之一个中国。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日常法师(1929-2004年)简介:日常法师俗名黄静生,江苏省崇明县人,1947年因避战乱随叔父至台湾。乃是当代在大中华地区及美国弘传《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著名高僧。曾于台湾住持新竹县福智寺、凤山寺,创办福智佛学院,在各地宣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成立“广论研讨班”,深受信众敬仰。并创设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成立里仁公司,并在台湾云林县古坑乡,筹设从幼稚园到大学、体系一贯的“福智教育园区”。
❷ 我是个年轻的妈妈,不知道怎么能把孩子教好,
可能你不知道!
孩子教育分几个阶段,其中胎教可重要了!不知你可以看下否,决对有好处哦!
网上搜搜<家庭六步教育>
总文不长,以下为摘取
家庭六步教育
王凤仪发明
正本清源优生优育
王凤仪善人原序
前张总裁雅轩公,在世之时,对于家庭六步教育,异常注意。一日在高级班,听
某主任将此题旨,发挥透彻玲珑。总裁欣然喜曰:这六步教育,自王老善人发明后
,又经各位主任研究得无微不至。抑此种题,如能实际履行,非仅家庭之幸,诚乃
国之光也。
惜乎不载之文,岂能家喻户晓?孰能着之成册,印而施之,此种功德,良非浅尠
。当时张君峰奇,听总裁之言,大有感动,遂发普众之慈心,愿印施之。遂见予而
言曰:先生能着六步教育乎?如能成全此事,则印刷之资,顾自担负。
鄙人竟感张君之诚,允思张总裁之愿,于是乎顿忘简陋,冒然许之。遂编辑成册
,旬日脱稿,末附四爱浅说。予因思迫回吉,此稿未加审谛,故而延迟。今春又到
新京,复出此本,相与头道沟道德讲演社各位主任等详加参阅,有余者损之,不足
者补之,公诸同好。
然诸君观览此书者,如一念回春,则千祥云集,所获益之处,悉前张总裁与张君
峰奇之所赐也。是为序。
松江居士张晓阳自序
于新京味道斋目录
第一篇根本教……1(一)根本教育
(二)妇德根本
(三)男纲根本
第二篇胎教……7(一)胎教意义
(二)胎教修养
(三)胎教卫生
第三篇襁褓教育……13(一)襁褓教之浅言
(二)旧习襁褓之害
(三)襁褓教之改善
第四篇乳教……16(一)小儿哭时哺乳之害
(二)小儿仰卧哺乳之害
(三)气禀不化哺乳之害
(四)心性暴动哺乳之害
(五)乳妇应知应行
第五篇婴儿教育……22(一)婴儿教之简略
(二)婴儿教之弊害
第六篇儿童教育……25(一)儿童教育之重要
(二)儿童体育之向上
(三)儿童智育之启发
。(四)儿童德育之培养
(五)儿童犯过之规戒
(六)入学时期的注意点
附录
读者感言……33家庭六步教育口诀……
……36胎教与优生……38胎产要言……
……47产后略说……48四
爱浅说……50(一)博爱
(二)慈爱
(三)疼爱
(四)溺爱
教养子女之方……54教与管的区别……
……57遗传因素……60为了妇女的解放……
……62生理宝录三则……68百
岁王母希贤老奶奶讲教育……75印光法师谈教育三则……
……77典型实例……81推荐视频资料…
……92后记……93
第一篇根本教
根本教育
根本教育,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简言之即先天之根本也。在夫妇未有子女以
前,先须求根本之确立。这本立道生的法则,是王老善人发明家庭教育之研究,系
对夫妇二人说法的。察夫妇为人伦之始,造万化之端。男主刚正,其性主动,动而
为阳;女本柔和,其性主静,静而为阴。故曰阴阳合天地气顺,夫妇和子孙必昌。
夫妇就是未来子女的父母,也可以称为是子女的根本。当儿胎受孕以前,为父者
心性光明,行为正大,为母者性情温柔,娴良贞静。若孕儿父母先有道德精神的涵
养,纯乎善因,于受胎之初,即得先天良好之根本,将来定生贤明俊秀之子。故曰
父母性善,子女性亦善;父母性恶,子女性亦恶。好似辣椒结子,其味必辣;酸梨
结子,其味必酸。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之自然也。种善因结善果,种
恶因结恶果,此因果之定律也。人为高尚之动物,亦未越乎生理因果之外。
然欲求未来子女体智发展,希望成就超群拔萃之人物,非由先天种灵之正气根本
上结成,是不可能的。自古圣母皆贤女,恶妇生孽儿,所以有孟母才有孟子。
至于一母生子其性不同的说法,乃因人有七情六欲的应时感召,加以环境善恶
的变迁,就是大不相同的原因。叫他自查有子的年月日时,曾受何等的感触?如处
顺境,性情清朗,心气和平,生子必善;若遇逆境,性动情迁,心地不平,生的子
女,气象亦必不平。善人曾说新家庭夫妇,要天地定位。这话是要男子法天,其性
如天之清;女人法地,其性如地之宁。若男子性情乖戾,好使气秉,是谓天不清;
女人性情浮躁,恨怨多气,是谓地不宁。男子性中有病,好似栽花伤根;女人性质
不良,恰如种谷遇着地雾似的。可知受孕以前,父母性心身的善恶遗传,关系将来
子女的性心身之善恶,此乃自然之理。凡家庭间为父母者,对于培根固本岂可轻忽
!
是以根本教育的良否,关系子女之贤愚甚重。各界人士多愿产生佳儿贤女,以遂
己愿,希望要达成此念,当由本身做起。先有道德之行,广种善因,固本培元,使
孕儿得受良好之根本,定生麟趾之佳儿。夫天地化生万物,各有遗传之根本性,绝
无差异,飞潜动植,亦无不各从其本类之各性。是以根本教育为人类生理上重大之
问题,可以共同研究,而家喻户晓者也。
妇德根本
王老善人常说“女子为世界的源头”,又说“要想世界好,必由女子身上做起。”有的
说女子为未来国民之母,关乎家庭的繁荣、世运兴衰。各种道理,因为有贤女然后
有贤妻良母,有贤妻良母能生贤明子女,家庭有贤明子女,就是国家的健全国民,
可见妇女的责任重大。
对这木本水源的根本问题,是应当注意加以研究的,不惟能造家庭幸福,且做未
来子女的根本。王老善人提倡“妇德女道”,费尽心血兴办女义学,为的是造成贤妻
良母,实现“正本清源”、复立人根的愿望,要求妇女立身行道变化气质。曾言媳妇
性如水意为根,托满家为己任,比作一家的喜星,这话内含四德。“德言容工”的寓
意很深,若是媳妇生性贤淑,或在母家受过良好的教育,过得门来,定然能担当治
内“主妇”的责任:协理家政,助夫成德,事翁姑以色养,处家庭以和乐。对妯娌小
姑情感圆融,遵行妇德女道,立孝悌的根本。意主诚敬一团和气,雍雍睦睦;性情
如水的柔和,能低矮就下,勤劳工作,随方随圆,合色合味;又能随遇而安,无忧
容无愁色,如水之活泼泼的。这样尽道,尽得圆满尽得真了,便算是妇女的至德,
达到坤地道宁之目的,也就是根本教育的善因,将来定生贤孝子女,有功于家邦,
德莫大焉。例如以水比喻,污池之水,多生泥鳅黑鱼,沧浪之水偏生鲫鱼;如清水江
流能产金鳞之鲤,汪洋大海深潜变化蛟龙,便是根本教的铁证。这是专对妇人们立
身行道于根本教育的简略说法,愿诸明哲,加以参考,尽力发挥,是所切望。
男纲根本
王老善人常说“我把家人的道明白了,家人都佩服我,我就算齐家”,又说“男子要
知女人怎当,女人要知男子怎当”,这话是教女子知三纲,本三从以尽助夫成德;教
男子明坤道,本干道实行纲领之道,是皆求根本向上的用意,和希望将来的贤子女
,立后世的人根。
我想人人心里都想娶贤德之妇,但是其中还有因果的支配,亦不可幸致。有的说
是“天作之合”的,有的说是“前生姻缘”的。根据这两句论点,男女的结配,不是偶然
的。曹大家说,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
若求得淑女作内助,那是一生的庆幸和幸福。如遇性情偏僻之女、刁愚妇人,不顺
情理,不遵妇道,作男子的必要定住自己的本位,要用纲领导入正轨,示当然之义
理,明夫妇之正谊;若不以干纲道去领导,那可就失去夫为妻纲的责任了。这三纲
里头夫为妻纲的道,就是给男子预备的,可不是让你打三纲,骂三纲,若是管不
起,再来个怕三纲,那就太可笑了。
曾听王老善人说“夫为天妇为地,不以道处夫妇便是违天地”,又说“男子打自己女
人还有罪过”。这话越想越对,证明君子之道造端夫妇,不但是尽伦常之道,还希望
生男育女,承继祖德,将来光大门庭,倘或加以毒打恶骂地责斥或压制,为妇女的
多半心狭意窄,要每日愤恨不休,包屈含怨。这样的气质,于根本教育上有极大的
影响。如果时逢其会,在这时候怀的孕儿,将来生的子女,恐怕是忤逆的,或者恶
劣的。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中寓意是说无好后人,败坏祖德那是大事
,不专指无儿女的片面说法。
所以说为男子的,若明乎三纲之道,这性纲、心纲、身纲之内,还包括有三纲正
,三纲领,三纲法,三纲制之要领。最好是能以身作则,外立德善,内行孝悌。夫
义妇自顺,感到夫妇好合,如鼓琴瑟,自然夫唱妇随,相敬如宾。这是夫妇道行到
圆满的景象。
所以善人说:“道是阴阳,阴阳就是夫妇,夫妇各正本位就是了。”先立阴阳和合
的根本,将来定生贵子,对于祖德才算尽孝,不然是真有罪过。老善人说的话包藏
深意,是太对了。
希望男界们要明天理,明道理,明情理,加以深刻的理解,做到纲德中正天清的
地步,立根本教育的基础,留贤明子孙,万事其昌。此是专为男界们,立身于根本教
育上说的,望高明之士斧正。幸甚!
根本教育诗云:
喜星媳妇得贤良,
天性温柔是妙方。
若欲家庭生贵子,
劝君切莫打三纲。
第二篇胎教
胎教意义
胎教一节,是于受孕后,儿胎居于母腹,与母体本属一脉,经络相关,气息相通
,关系胎儿一生寿夭、体格强弱、智愚贤否,实为重要。但古来注重胎教,从涵养
自己性情,讲求自己生理,以固卫生的根本;对于胎儿的健全,完好颖秀,自然福
德俱足,确有感应性,所以有研究的必要。
若研究到恰好处,真能夺数。何谓夺数呢?就是应分生愚的,也能生贤的;应分
生个坏的,也能生个好的,这叫夺数。可见天地间事事物物,没有一处不用道的。
若心存道德志在圣贤,定生英俊人才;若心存邪欲专好奸贪伪诈,必生败子凶徒。
胎教之意义,实教之于母,应由怀孕之母行之。作妇女的关于生儿育女责任甚重,
可是能明白胎教的很少。
经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诚哉斯言!若真明白胎教的妇人,于正气受
孕后,必主敬存诚,举止庄重,为子女良好之基础。如物出于模型,亦如成熟种子
,播耕于膏腴土内,必达嘉禾丰登之兆;否则土质斥卤,绝难发生好芽,更无收获
之望。
考古圣先贤,如文武周公孔子孟子,若不是母亲深明胎教,也未必达到圣人之域
。深望家家妇人当效法古之圣母,注重胎教精究深义,以期贵子,则家庭幸甚、国家幸甚!
胎教修养
当怀胎之始,亟宜栽培心地,涵养性天,克己复礼,必戒必慎。是以耳不听恶声
、争吵乱音,不闻是非之语,勿听不吉之言,是守“非礼勿听”之义也;目不视恶色
,不看邪僻丑陋,勿观杀害凶暴,不见奇形怪状,是守“非礼勿视”之义也;口不出
恶言,不道妄语、绮语、两舌,尤不可讲怪力乱神故事,是守“非礼勿言”之义也;
行必稳,坐必正,寝不侧,立不跸,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是守“非礼勿动”之
义也。动容周旋务求中正,喜怒哀乐宜求中节,洁整衣装,清净屋宇,壁上多悬圣
贤哲士之像,案上陈列圣经贤传之书,使孕妇观感而生纯洁高尚之思想,则胎儿元
因之化合,将来产儿必然聪明俊秀,脑力充分,富于思想;及至成年,定是奇才多
能,做国家之栋梁,经邦济世,所谓人定胜天必矣。
古来留的遗注,妇女带戒指一节,不是一种装饰品,是禁戒的意思:要节欲严戒
房事,一切谨慎,如龙养珠一般。言语宜安祥和蔼,存想尤宜正大光明。如昔时孔
子之母在尼山祷告后,及至有孕,每日斋戒,不敢起一邪心,生一妄念,一片至诚
,要生贵子,担当济世化民的责任,后来果然生孔子;以及颜氏老夫妇称为圣父圣
母,证明胎教的效果,可以想见。
希望孕妇们,在养胎时期,自身亟应保全健康,念念存仁,纯然天理,生感恩报
德的思想。性光圆满活泼泼的,要喜气欢悦的样子,精神常得愉快,自然能生中和
之气,使胎儿得受氤氲之正气,煦照胎儿之周身。此乃天良之光,如九天太阳一般
,常常照耀胎儿,不但能照化小儿之阴质业力,且能照活小儿之天性,是谓真慈母
。这是胎教绝神绝妙之良方,留心胎教者,何不试行之?
妇人们在十月保胎时期,万望莫以气禀性用事,谨戒悲哀,勿生忧恐。若孕妇性
情乖张,愤怒无常,阴郁之气,集聚于内,胎儿被不正之气,萦绕于心灵,将来产
生子女,不是夭亡,便是多病。儿在胎中就给种上毒气,是谓胎时未得先天之正气
。这不明白胎教的妇人,于无形中害其子女,甚可警也。
论说气禀性不化除之害处很多,兹以孕妇胎儿受病的原因,用四字韵语,稍微发
挥之,以供明哲之研究。凡作种种之病,定是五阴性质之害:
阴木不化,怒气冲冲,小儿落草,就得抽风。
阴土死板,又强又谬,生下小孩,面黄肌瘦。
女性太弱,阴水愚鲁,往往生孩,寒气在腹。
又急又躁,阴火内炎,生孩不育,非黄即疳。
阴金好分,口如刀锉,小儿下生,虚喘咳嗽。
性质不良,家庭不幸,何故夭殇,胎中受病。
按五行性道理详细推求,孕妇要常发作五阴气质,实是影响胎儿;就是长成之人
,也被这五毒“恨怨恼怒烦”所害。人要为一朝之愤,气禀性发作,耍大脾气,如同
下大雾一般,一切青苗都能雾坏。可想那胎中小儿,比小苗还柔嫩,哪能受得了孕
妇的心性暴动,发作大脾气呢?如果气质不变化,虽富贵之家多学多识者,敢说亦
难求贵子。
希望妇人们速速觉悟,若认识自身之责任,勿做已往之迷梦,切莫自误而误人,
对于家庭和国家有偌大之关系。无论有孕无孕,最好现在都能上道德会讲习班,学
学妇德女道,以及性理伦理,那益处可就太多了。
胎教卫生
文明进化之国,皆都注重胎教,不过多行之于富贵之家,有的妇女受孕后,以为
在家不便涵养,往往有入医院的。保育孕妇之医院设备齐全,医学博士对于胎产很
有充分的研究,孕妇在此十月之期,关于起居有时间的,饮食有节度的,动静有方
法的,不许劳逸过度,饥饱不均,或暴喜暴怒,一概禁止之;居室的清洁,饮食的
调合,处处都合理化。
我国旧俗,富有家庭的孕妇,在保育胎儿时期,便不去劳作而又过于安逸;不
知运动,则筋骨柔脆,气血不行,体力渐渐变弱,妨碍胎儿的发育,略有伤触便至
堕胎。贫苦家庭的孕妇,为谋求生活,只顾一时目前利益计,奔波工作而不惜剧烈
的劳动,有伤身体影响胎儿。适中的保育胎儿之善法,孕妇宜习小劳为妙,时常行
动,不可久坐久卧,亦不可伸手高处取物,要防跌扑。睡眠须要两边换睡,不可尽
睡一边,以免小儿形貌偏斜。饮食宜淡泊,不宜肥浓;宜轻清,不宜重浊,宜甘
平,不宜辛热。青蔬米饭,富于养分,何必厚味?但妊娠中好犯的偏食毛病,喜吃
特别的食物,要想生形容端庄之智慧子女,非努力避免不可,如天空飞的鹰鵏雁鸽
鸠,水中生的鲶鳝鱼鳖鳅,地上走的驴骡犬马牛,皆当戒食之。食走兽之肉,主小
儿倔强,性不灵敏;食飞禽之肉,主小孩浮躁狂妄,还有大葱大蒜多生浑浊之气,
孕妇常用主小儿不聪明,脑海发浑;若吃辣味的,小孩多生胎毒;爱吃酸味的,骨
气不壮;如饮冰冷之水,睡太热的火炕,都不相宜。
对于吸毒与饮酒,都与胎儿有害甚深,胎儿被麻醉性地影响,将来生育后,也是
痴呆的孩儿。关于胎儿自身必要的成分,都是分取母体的养分,孕妇的卫生和健康
,与胎儿有密切的关连。所以妊娠中得要充分摄取良好营养,常吸收新鲜空气,多
受取日光紫外线,尚加以柔软的运动,是为胎妇最高尚的卫生。
胎教诗云:
克念存仁天性开,
管教凡骨换圣胎。
德宏量大真祥瑞,
伫看麒麟送子来。
第三篇襁褓教育
襁褓教之浅言
出生至一周岁间,为襁褓时期,是儿萌芽时代,又为人生初步时期,亦谓之哺护
时期,时时刻刻须赖母力照扶,亟应施行教育。但此襁褓法,各地不同,亦是风土
气候习惯原因。儿于襁褓时一派天真,浑浑噩噩,知识未开,除吃哭拉撒睡五事之
外,余情概不懂焉。行此教育,总得母亲看护适当,保全儿之健康、性灵、发育,
第一得有益小孩的卫生;第二要收拾得灵便,大人不苦恼;第三于经济上不能耗费
,可常久如法抚育,体贴尽致。这是襁褓时期的工作。
旧习襁褓之害
考察我们各处之襁褓,沿习既久之旧法,是用裓布裹包,然后置放谷壳布袋上,
枕卧坚硬的枕头上,摇车子等情况,关于生理上多生弊害。小儿生后三五日要用襁
褓,先使裓布裹包,再用带掐子把小儿的两手,紧了束缚在胸的两侧,更用条小带
把两腿缚住,然后放在谷壳布袋上,小儿便不能动转。这种襁褓法于理顺四肢上,
若不深明了解,或者疏忽失意于裹包时,不知顺胳膊,舒展小腿,或带掐子松紧失
当,小孩身体受不适当束缚的压制,毕竟成了端肩膀的、下柳(同溜)肩的、绕圈
胳膊的、罗圈腿的、拱弓肩的、蹩列腿的,亦有踮脚的等等毛病。这裓布裹包儿
身,带掐子束缚两手,同时胸部也受束缚,很被压制,日久胸部必渐狭窄,肺扩量
极不发达,很容易生结核病,以及其它各症。这卧睡谷壳布袋的,都是仰卧睡眠,
关于高低限度与枕配置不均的,很容易做成前鸡胸的身样、后罗锅的身形。这给小
儿坚硬的枕头睡卧,为的是睡头,把后脑海竟成个扁平形的,取其美观的意思,脑
筋实在受害不浅。脑部遭受压迫,发育便不完全,智育亦受到影响,影响理解记忆
都不充分,还容易得脑病。这摇睡车的用意,是令小儿入眠得快,岂知小儿被摇
摆荡得昏迷了,渐渐昏昏地睡去,妇女以为是催眠的好法,又便于工作,实际上,
小儿的脑力灵明受了损害,自己还未觉得。
襁褓教之改善
以上所述几种旧习惯,是我们家庭育儿亟应改善的:按小孩的天然体来论,毋须
裹包,不必使带掐子;小儿睡卧要他自由动转,得自然的发育,免去一切弊害,尤
能增加健康;婴儿的枕应用柔软的,仰卧、侧卧,常加变换,不压后脑,使发育平
均;摇车是亟宜废止的,最好改用四轮推车,在小儿睡眠的时候,尚不可用,推行
如何平稳,也难免震荡的。我国风俗襁负在胸际,虽然有适当的处置,还容易生病
,大人呼出的碳气被小儿吸收,是不合乎卫生的,不但有害小儿的健康,且误大人
的工作,是应有改善的必要。日本妇人襁负在背,再用软被蒙覆儿身,以挡尘沙,
免受风侵,遮蔽日光及各种强光,以防损伤小儿目力,小儿不生病苦,大人尤便利
操作,实可效法作吾人之模范。无论男女,有健全的身体,方能做伟大的事业,所
以体格发展与否,关系人的一生前途和幸福,希望为儿母者,深加研究,求改善之
方可也。
襁褓教育诗云:
儿童残疾有多端,
岂是生来琐碎关?
只要娘亲加检点,
丰姿哪怕万人看!
第四篇乳教
小儿哭时哺乳之害
小儿食乳,本系人之天然的性能,但乳哺应有定时,相当次数。最少需要两个小
时或三小时,喂食一次,又不宜哺之过饱。如若乳勤,则无定数;或给乳太饱,久
之必生乳积等病。生后满二十日,夜间可以不给乳,母子均得安睡,胃肠得其休养
,小儿自然健壮;若不能办到,稍给些乳亦可,不要因为啼哭,便去哺乳。当知小
儿啼哭,正是运动,于生理上无害。若实时哺乳,其弊有二:
乡村妇女,多犯“孩子不哭娘不乳”之通病,实有害于生理。当儿啼哭未止,肺叶
张开,骤然哺乳,非呛不可,致生咯呛之病。每呛吐,乳汁必由口鼻齐出,可想小
儿之鼻孔,被乳汁逆冲之时,苦况难堪可知矣。凡小儿之啼哭,非皆是饿,或裓裹
溺湿皮肤受侵难忍,或虱虫蚊蝇,刺激难挨,致儿不得宁睡,所以发啼;如每哭必
乳,儿性不知饥饱,乳头入口不懂拒绝,便承顺吮食乳汁,终必停食结聚,久则伤
脾。此其弊之一也。
且妇女在劳动时间,气血热度自然增高,闻儿哭声,急奔近孩身。当是时也,气
息未平,热度未消,慌忙把乳头塞入儿口给与乳食。略想小儿食此不清乳
汁混含气火于内,如久食之,必生疮多病。此其弊之二也。
小儿仰卧哺乳之害
小儿仰卧哺乳,此法行之既久,习惯成风,详细考之不为适当,且害甚大。以我
成年之人证验,凡食管气管均已强健,试令仰卧饮水,或仰卧食物,不但不易下咽
,既而强咽亦难入胃。成年之人仰卧食物,尚且难状如此,何况幼小的婴儿喉管脆
嫩,嗓力薄弱,仰卧食物,岂能不生弊害?儿身仰卧食乳,倘乳汁丰富,经儿吮食
,乘势涌出,流如暴注,儿不知避,势必大呛而特呛,咯呛之苦较大人增加数倍。
当被呛之际,儿喉中会厌,不易启闭,食管气管必然受伤。经此一呛一吐,凡小儿
之顶脑门,及耳鼓眼球,周身血络,大受震动,腹内五脏,亦大受颠簸,立时满面
红涨,眼泪流滴,气息作喘,是小儿仰卧食乳之害,敢曰大不利也。
气禀不化哺乳之害
乳妇与乳儿之性情的智愚,体质的强弱,可谓关连一乳,气血相同,勿问乳儿将
来如何,但视现在乳妇气度的景象,可知婴儿性情的变化,发育和健康的良否,及
常现之疾病,一切情状,实由于妇人气血变化而来的;气血的变化,是性情发动所感
召。所以妇人五行性阴浊气质不化,对于乳儿之影响,今特按五行性简略言之,兹述
如下:
阴木性的妇人,乳味微酸。小儿食之,易生慢性的肝脏病,常现抽筋、抽风、生
耳底、青筋暴露等病症,久之小儿性情变为执拗的气度。
阴水性的妇人,乳味略咸。小儿食之,易生慢性的肾脏病,常现腹痛、小肠疝气
、精神痴呆,久之小儿性情变为愚鲁的气态。
阴金性的妇人,乳味渐辛。小儿食之,易生慢性的肺脏病,常现虚喘、咳嗽、猩
红热、麻疹等病,久之小儿性情变为懦弱的态度。
阴土性的妇人,乳味邪甘。小儿食之,易生慢性的脾胃病,常现消化不良、吐泻
等病症,久之小儿性情固执死板的气象。
阴火性的妇人,乳味似苦。小儿食之,易生慢性的心脏病,常现心跳、惊悸、失
眠等病症,久之小儿性情变为浮躁急烈的表现。
再有尝试考察乳妇乳汁之变化,昨日之乳汁气味与今日之不同,今日乳汁与明日
比,其气味又生差异。均一妇人之乳,而生有不同之乳汁,是乳妇心性有所变易之
故也。所以乳儿之强弱、愚智与疾病,是皆乳妇之所赐也。深望乳妇详细考查证验
之。切切!
心性暴动哺乳之害
妇人处于家庭之间,如不明礼让,往往因屑琐的事情,致生争端,惹起心性之暴
动。同时五毒“恨怨恼怒烦”发作,是时也,性动情迁,气象不平,而身内之气血亦
随之变化。曾经试验,同时取二个洁净之空瓶,用一瓶收取一位心平气和的人所呼
出的气,盛于瓶内固封;用一瓶收取一位心性暴发的人所呼出的气,盛于瓶内严封
,同置放一处,经过三日后,请医生检查。这心平气和之人的气质,变为清白的水
珠,气味是清淡的,并无其它的杂质在内;这心性暴动之人的气质,变为液性的水
珠,其色浊而近乎浅蓝绿色,已成腐败气味,且含有毒质。由此证明乳妇的心性发
生暴动,她身内的气血,肯定变为毒质的;而妇人之乳汁,是由血化生的,岂能无
毒!若与小儿食此含毒的乳汁,是要发生各种急性病的,均不能容治,由病发现日
起或三日五日的,定然死去,这是由经验考查得知的。
敬告乳妇倘若境遇不顺,在盛怒之时,万望莫与小儿乳食,以免灾及孩儿,悔恨
无及;待过三日后,心性平复时,再给儿乳食可也。诸君若不相信,请实地去考查
试验,或加意研究证明,是所盼望。
❸ 王凤仪简介
〔清〕字廷和,号审渊,江苏太仓人。原祁(读画随笔作王翚)曾孙。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举人,官陕西粮道。山水传其家学,意匠经营,逈不犹人。其在蜀从军时,乞画者甚众,日取鸟道蚕丛作为画本,凡横戈跃马之士,见者无不惊叹。《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桐阴论画》、《读画随笔》、《清画家诗史》
详见:http://ke..com/view/202101.htm?fr=ala0_1
❹ 你们上网查 王凤仪 他真是个世界著名教育家,谁不看l不信后悔一生。 看了喧传定
前段时间网络和360网络把王凤仪定为汉奸,说王凤仪从小不识字,长大当汉奸,这个写词条的人对王凤仪一生一无所知!明显带有歪曲!偏见!个人喜好色彩!想知道王凤仪到底是什么人,看辽宁省朝阳县志这些历史资料,那里写的都是史志,没有偏见!没有浮夸!就是一部照相机和录像机,真实的记录了王凤仪一生!王凤仪一生致力于创办女子义务学校!劝世化人!他发明了性理疗疾病为那个为百姓看病。朝阳县志里记载了王凤仪生于清朝末年,从1905年开始就开始劝世化性,办女子义务学校,绝对不是360网络说的那样:从小放牛,长大当汉奸,这时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王凤仪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已经办了600多年女子义务学校了!还有敬老院,怀少园等等,当时已经受到数十几万百姓的敬仰!绝不是日本人来之后办的!说王凤仪为日本人献铜铁,帮助日本人征兵登,有网友查了历史资料!那是1942年有一个叫"未来宗教和平会"这个组织干的!王凤仪老善人1937年就去世了!这不是栽赃陷害嘛!
❺ 淘宝网为什么王凤仪的书被禁传
国家没有禁止王凤仪先生的书,是别有用心的人制造的谣言!王凤仪的书是教人学善,让家庭和睦,社会安宁,人类大同世界善书,
❻ 如何管小孩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程桂英老师提出的10个方法。当您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据程桂英老师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❼ 王凤仪是什么人
王凤仪(1864—1937年),中国近代的民间教育家、伦理道德宣传家、女子教育开拓者。
1864年(清同治三年),王凤仪出生于热河省(现辽宁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树林子屯的一个蒙古族家庭里,祖籍在现北京市密云区石匣镇;九世祖迁朝阳定居。
王凤仪因家贫不曾读书,自幼便给人家放牛,稍长就为人家扛活做工,天性敦厚善良,对父母尽孝道,对兄弟尽悌道。困苦的生活和社会的纷扰,使其从青年时期就思索人生的道理。
(7)王凤义家庭六步教育有声小说扩展阅读:
民国时王凤仪老人,是位农村长工,未曾读书,出生于原热河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树林子屯一个蒙古族家庭。自幼给人家放牛,稍长就为人家扛活做工。
1929年,王凤仪加入万国道德会并为东北分会的头目。与日伪势力同流合污,万国道德会,创办于1918年,其宗旨是提倡尊孔读经,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九·一八后,万国道德会东北分会与在关内的总会断绝了往来,王凤仪将东北分会改名为“满洲帝国道德会,” 公开投靠日伪政权,在宣扬封建道德的同时,积极宣传 “建国精神,” 并配合日伪政权征兵、出荷、献铜铁等的宣传工作,甚得日本侵略者的青睬。
日伪初期,道德会在东北兴旺一时。极盛时,设市县分会208处,乡镇分会529处,办 义务小学、安老所、怀少园600余处,民众讲习所650余处,节孝讲习班和初、中、高讲习班6000余处。
❽ 王凤仪是谁王凤仪的个人人物简介
1939年11月生,天津市武清县人。现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附属鼓楼中医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股骨头坏死重点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之一。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软组织损伤学组委员,国家公费医疗用药评审专家。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专家马在山之学术经验继承人。50年代师承学医,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❾ 家庭问题
现在家庭的问题很多,而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不明白所处位置的本职,所以就不知道怎样处理家庭里的问题,甚至总是去找别人的缺点,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样就导致沟通困难,从而形成积怨,久了就暴发出极大的矛盾。 其实解决家庭问题也不难,每个人都从自己身上找问题,问题就很容易解决,然后就各行各的道。下面就是如何构建和谐家庭 培养良好的下一代. 老人无德,一家灾殃,子女不孝,没有福报,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前言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本书是根据我国近代著名农民思想家、教育家王凤仪先生和释仁焕导师多年的语录、著作与讲座之精华整理而成。文中用质朴的语言,从伦理道德、传统礼教等方面,讲述每个人在家庭中应尽的本分;号召大家各行其道、各正本位,与家人和谐相处的基本道理。什么是和谐?和是互相尊重,谐是互相礼让。在这家庭伦常中,我们只能对照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拿这伦常道来对照、指责我们身边的人,必定适得其反。在家庭中,要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不看别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对不对”,对父母来说,“不管子女孝不孝,但看自己慈不慈”;对子女来说,“不管父母慈不慈,但看自己孝不孝”,这样一家人就能和谐相处了。在举国上下齐心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本书或许对您和您的家庭有些许的帮助和收益。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老人道 1、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 2、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 3、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4、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5、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6、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7、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8、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9、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10、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德。 11、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12、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13、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子孙比你强,说明你有德,否则就是无德。 14、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15、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16、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父母道(中年道) 1、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2、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3、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 5、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7、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8、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9、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10、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11、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12、“管”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 13、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14、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15、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夫妻道 1、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 2、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3、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给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 4、爱的标准:真爱无私,觉爱无架(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 真爱无私:尊重对方,不给对方添麻烦。 觉爱无架(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 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 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 5、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 6、夫妻结合有三因缘:第一,是为了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第二,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世界留下一个好的人根;第三,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让老人放心、欢喜。 7、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8、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有做好;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 9、成家后,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儿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10、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11、男女平等是指权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礼节上绝对不能平等。 12、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阴阳各有其位。男子以刚正为本;女子以柔和为本。“刚”是不动性(不发脾气),“正”是合乎正理。“柔”要性如水,“和”就要合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 13、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赋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缘。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14、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还能家齐,子孙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乐。 15、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谐。 16、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会相互管辖啦!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妇,搅扰一生。 丈夫道 1、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2、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3、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 4、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5、男人要“刚”。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 6、“刚”是不但不打人骂人,而且被骂也不回答、不反驳、不烦恼,如如不动,被骂也不动性(不发脾气)才是刚。顺逆当头,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7、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8、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9、暴夫则非打即骂,不讲道理。不明白自己责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为。 10、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11、为人丈夫,要从“三纲”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纲”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12、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13、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妻子道 1、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2、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3、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认不是,是为女人的本分。 4、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5、不要刚暴,不要急躁,不要罗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应助夫不累夫。 6、为人妻,自要先从“三从”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从”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身从情理”?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怨、不后悔。“心从道理”: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性从天理”:以不动秉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7、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8、女人刚暴,管着男人,精神上欺压男人,说话像打雷一样,非常强悍,一手遮天,叫悍妇。这种家庭阴盛阳衰,丈夫会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来的小孩也不中用。 9、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 10、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11、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12、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和颜悦色。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儿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无内顾之忧,能报效社会,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会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业。才能家道长久,福禄长享。 13、一个家庭是否安乐,是否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 婆媳道 1、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2、道在恩义并用,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 3、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道不兴。 4、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便当了媳妇。 5、婆婆是早来的,一切事务全都明白;媳妇是晚来的,一切事务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妇领到道上,待媳妇如女儿,不知道的告诉她,指导她,不得作难。 6、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7、每个家庭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妇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以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8、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9、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婆就没有自已亲爱的丈夫。体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母言行产生怨烦。 10、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 11、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12、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报。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对老人尽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 13、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 14、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15、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学这些道不是要求别人,而是为了完善自己! 子 女 道: 1.子女是一家的天贵星,以孝为根。 2.为人子女,年幼时,很难在生计上帮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让父母担忧。不让父母担忧,是最大报恩。长至成年,要尽心尽力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3.作为子女,应以尽孝为己任。能承祖业,弘扬家风,立志超过前辈。 4.给老人物质上的满足,那是一种义务,还不算孝。“孝”是完善自己的本份,给父母放心,不给父母添麻烦,不看父母的过,才是真正的孝。 5.“顺”,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让父母安乐,放心。即使父母明显是错的,也不当面顶撞。父母有过,不但不埋怨父母,还把父母该做的事情也完善起来,这叫做为父母补漏。 6.父母有过,子女能为他们补漏,才真正是一家的天贵星。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也不算真孝。 7.我们的生命降临在这一家,等于是和这一家的生命有缘。好是你命中的福报,坏也是自己的缘份。有痛苦有烦恼,是这一家在成就你,磨练你,成全你了自己的果报。同样要感恩、报恩。 8.不管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不孝。 9.想尽孝,要从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诚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尽孝,必须清三界。 10.“孝亲必得孝亲之三界”。三界指性、心、身说。孝身要在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养父母之身。孝心要处处顺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何物,我必爱之;所近何事,我当奉行之;所亲何人,我当敬之。孝性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 11.孝分有理孝、事孝、心孝:理孝,就是要尊重理解老人;事孝,就是尽己所能为父母提供物质方面的需要;心孝是原谅父母的过,是大孝。 12.给父母吃穿是孝身;让父母顺心是孝心;心存父母的志,使父母安心、快乐,不令父母操心,这是孝性(性界)。 13.子女不孝,就不会有福报。埋怨家里穷,就会穷上加穷。 14.子女孝顺,父母自然就长寿;父母长寿子女不孝顺,那就给父母一生带来很大的烦恼,这样的子女成了败家星了。 15.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乐,为尽孝;老人临终能令其安详含笑而去,算是尽孝尽到头了。 兄弟姐妹道: 1.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天辅星,以义为根。 2.“义”就是无条件的帮助,不惜一切代价。一人有难,其他人要到位帮助,条件好的应该尽量帮助条件差的。 3.若同室操戈,同根相煎,会令祖上蒙灰,而且自己势单力薄,孤立无援。若兄弟姐妹间不能相亲相爱,父母一定忧心,孝道仍不能圆满。所以孝敬父母,就得和睦兄弟姐妹。 4.兄弟姐妹情同手足,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同情、相互帮助、相互补漏。 5.得到兄弟姐妹的帮助,要懂得知恩、感恩和报恩。 6.兄长是半个家长,要以身作则,助父立业,协助父母完善一切。要承父母志,继祖先德。 7.兄长对弟妹要像父母一样有爱心。 8.当弟妹的应该把自己的兄长当作长辈。兄长做不到位的要为他补上。 9.不传是非闲话,不怨兄长父母。 10.活泼节俭、受命不辞,义所当为则尽力而为。 11.发心学习全家人的德行,把优良家风发扬光大。做得到,一家就兴旺。 12.成家后,不要攀比财富,要互相竞比家风,一家比一家做得好。 13.兄弟姐妹之间不要为家产而你争我夺,也不要因为娶新妇后伤兄弟情谊。兄弟之道就是“悌”字,悌道不尽,累及孝道。伤手足天伦之至情,便是逆天,将来定受天罚。 姑 娘 道: 1.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欲世界好,国家好,社会好,家庭好,必从姑娘身上好。 2.欲当好姑娘,可得明白姑娘道。 3. 姑娘是一家之贵星,以志为根,性如棉,提满家。 4.以志为根,就是立志不争不贪,立志孝双亲,敬哥嫂,爱护侄男侄女。 5.性如棉者,如棉花之洁白,守身如玉;如棉花之柔软,性子不许暴躁; 6.如棉花之温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绵长,不要退志。 7.任何事皆可做,没有挑选,没有分别心,这就是性如棉的道理。 8.姑娘在家是半宾半主,要心知众人的好处,能提起全家人的和乐精神,结 一家的缘。 9.姑娘是和谐婆媳关系的门轴。遇到婆媳不和时,要两面劝解。在母亲面前 说嫂子的好处,在嫂子面前安慰她的心,体解嫂子,提到平日母亲的好处。 10.这样在母亲面前尽了孝道,在哥嫂面前尽了悌道,一家欢喜,就是提满家了。 11. 如在家好多嘴多舌,不但不知、不会平息是非,反而扩大是非,闹得一家不和,鸡犬不宁,就成了踢满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 12.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一定能当好媳妇,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公婆,全家和乐,真正是喜星临门。 13.后来有了儿女,自然会教子成名,能为良母。 14.老了一定会当老太太,也能兜满家,为一家的福星。 15.姑娘道明白了,会做了,则本正源清。 16.做姑娘时,预先把做媳妇的道理练习明白,才能把握将来婚姻的幸福美满。 17.父母对于女儿,是至亲骨肉,大多十分融洽,所以女儿的言语行为,十分自由,而不受拘束,加上女子的天性,弱于自制,在自己父母面前,不免恃爱撒娇,做父母的不忍拂逆其意,遇到事情总是顺从她,免不了养成娇惰的习性,有所要求,一不从意,便负气使性,不达目的不止。若成家后,仍执娇惰习性,必然导致家庭矛盾产生,自己也痛苦万分。因而女儿在父母跟前时,先要学会侍奉翁姑的道。 18.姑娘在娘家,对于经济方面,不负责任,若崇拜享受,养成奢侈的习惯,到自己组建家庭,对于家庭经济,是负绝对或相对的责任。但由于自己奢侈浪费的习性不改,必定引起家庭矛盾,自己也受苦。所以在姑娘时期,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培养勤俭的美德,是构建未来幸福美满家庭的基石。 19.当姑娘时,就应练习家政。如经济的支配,家务的操持,子女的教育指导等等,都是将来成家后必须面对和承担的,也是自己本分内的责任。若自己一味娇惰回避,父母也放任偏袒,将来吃苦受罪的还是自己(姑娘)本身。 朋 友 道: 1. 同道者为朋,同义者为友。 2. 君子交朋友在道义,小人交朋友为权利。 3. 能劝善规过,是为道义之交,君子之交;交友若注重在势利上,酒肉上,有利可求就相交,一旦失利,朋友算完,是小人之交。 4. 利是害义的,势利之交,断乎不能长久。 5. 常言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因此我们要亲近有仁义道德的益友,远离只知花天酒地的损友。 6. 与朋友相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得朋友之益,而不受其害。 7. 如果一味滥交,不分善恶是非,随波逐流,就会受损友之累。 8. 有道的人,不受朋友之累,还能明善改过,不但能改正自己,还能用道义把朋友度化过来,尽了做朋友的道。 9. 责善乃朋友之道,但责善朋友要适可而止,否则友不欢己不乐。朋友数,斯疏矣。 10. 欲先正人先得正己,自己品行端正,令人信服,说话才会发生效力。 11.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12. 朋友相处抱道而行,彼此要留有适当的空间很重要。 13. 朋友之道,首在彼此相信,才能合志同方,营道同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四海之内皆兄弟。 一个家庭如果都能明白各自的本分,各行其道,怎么会不幸福呢?祝你幸福!
❿ 大善人王凤仪有哪些书籍
大善人王凤仪的书籍有,《家庭伦理讲演录》、《家道》、《不怨人》等。
王凤仪(1864—1938年,一说1937年去世),名树桐,出生于今朝阳县南部云蒙山下的王家营子乡树林子村。世代为农。幼时在朝阳县为人牧牛,十四岁给地主扛活。
人物经历
1894年甲午战争前后,朝阳有个杨柏,是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时常宣读“善书”,王凤仪听他说教,似乎有所感动。从杨柏所讲的“善书”中琢磨出一套理论。
王凤仪有时白给人家看病,利用看病的机会,宣传自己的思想。乡间药物少,他就推广了心理治疗的方法,有时碰巧病好了,因此,他的名字在当地的农村中传播开来,人呼为“王善人”。
905年,他迫令时年已38岁的妻子白守坤到义县杂木林子宣讲堂创办的女私塾读书。
1906年,王凤仪在今锦县十里台创办起第一所义务女学,由白守坤任教。在王凤仪的带动“与号召下,海城的张雅轩、怀德的徐子贞、德,惠的孔家等等陆续办起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