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施蛰存的《春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春阳》的主要内容是为旧式婚姻牺牲了青春的中年乡镇富婆婵阿姨,在春天的阳光和商业大都会气息的诱发下,萌动的一次注定要失败的性爱心理。上海的畸形繁荣与周边乡镇昆山的保守,城乡文化的二无碰撞,由此女人的心理得到了深刻反映。
《春阳》是一个短篇小说,收入施蛰存的1933年出版的小说集《善女人行品》,施蛰存在序言中指出,集中作品是完全研究女人心理及行为的小说。
(1)属于施蛰存短篇小说集的有扩展阅读:
《春阳》这篇小说的精彩之处,还在于作者没有用男性的他者视角去客观陈述婵阿姨来上海的一天,作者紧贴婵阿姨的内心,看她内心泛起阵阵情欲的涟漪,以婵阿姨之眼打量繁华上海,以婵阿姨之心感受复杂人性,艺术地还原笔下人物的爱恨喜怒,赋予婵阿姨个体的自由意志与正常的人性诉求,也艺术地还原婵阿姨遭受打击之后,自觉回归宗法约束的过程。
『贰』 《施蛰存作品集》最新txt全集下载
施蛰存作品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叁』 施蛰存翻译过哪些作品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名德普,中国现代派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施蜇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7年以前,除进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编译作品
《匈牙利短篇小说集》(1936年)
《波兰短篇小说集》(1936年)
《劫後英雄》(1939年)
《丈夫与情人》(1945年)
《妇心三部曲》(1947年)
《渔人》(1951年)
《荣誉》(1952年)
《轭下》(1952年)
《征服者贝莱》(1957年、1958年)
《恋爱三味》
《外国文人日记抄》(1995年)
『肆』 施蛰存精选集怎么样
列述施蛰存短篇小说中表达人欲望的途径 施蛰存的短篇小说篇幅虽短,但充盈着人物的意识流动、情绪变化,可归结为欲望萌动。施蛰存是现代派小说家之一,说其小说表达的不仅是“都市”欲望原因有二。其一,有的小说是用现代小说笔法改写了的历史小说,如《石秀》、《释迦牟尼》。可以说这些小说是施蛰存套用都市感觉结构写成的,但这是另一问题,这里考虑的是短片小说文本的内部分析。其二,并非所有小说中的欲望都因都市而发生。人天性中的欲望占了相当比重,都市只是更易唤醒沉睡欲望的场所,但不可把它们的根都嫁接到都市上去。至于欲望,但凡人想得到某物或达到某种状态皆是。不因穿暖衣、吃饱饭、睡好觉的欲望太过基础,就不用小说表达;同样,另一些欲望,如在农耕伦理下被压抑的性欲会因都市既开放又逼仄的环境爆发出来;此外,还有真的只在都市影响下方才萌发的,如渴望信任、渴望家庭幸福等。以下讨论的欲望涵盖施蛰存最出众的短篇小说,也尽量涵盖到上述的欲望类型;讨论重点即是笔法上表达人欲望的途径、方法,亦即它们是怎样通过小说设置一一罗写出来的。讨论时并不把看似相近的小说用总结出的结论做捆绑分析,如不会把“天气”用作捆绑《梅雨之夕》和《春阳》的理由。不各做各的分析,会破坏每篇小说微妙的特质,这些特质本以独特的排列共同构成了叙事基础。 《扇子》(1929)的男主人公是年过中年的宁,他在旧物里翻出了一把团扇,勾起了儿时在苏州上学时与既是邻居也是同学的树珍的初恋记忆。树珍和团扇代表了宁在苏州暂时栖身的几年间的两次围困和解围。宁的自闭因语言隔阂而起,刚到苏州的他讲杭州话被同学嘲笑,自己也不懂苏州话。这时温柔的树珍打破了隔阂,并借她展开与同学的交往。行将毕业,树珍把团扇送给了宁。一方面,宁和树珍毕业后的人生是被双方父母安排的:宁离开苏州的同时树珍回家做事。二人毕业后不会再有交集。宁意识到未来将永别树珍后,他才会希望通过留级和她多待一年。树珍对此的反对和此时团扇的出现让宁想获得树珍的象征物。宁带不走树珍,但可以把她的团扇带走。它象征的意义是私密的,它不显现在当下,只在宁的记忆中。另一方面,选择团扇在叙事上又另有好处。小说开头就交待好了,现在上海女人都吹电扇,内地女人都用羽扇,团扇已是稀罕旧物。在市场上已经看不到了,它只在自己的旧物里,中年睹物思人的情绪不禁因这般独占加强了。 用信物作线索是《上元灯》(1929)和《扇子》的相近处,但前者复杂些。主人公“我”和“她”都是刚晓得人情事理的年轻人。“我”和“她”的妈妈相信钱物的重要,而“她”是反抗这种坚守的中间人。具体地,“我”为见“她”不穿旧袍,但新袍又难看得惹眼,甚至不敢穿着上正街;“我”失去“她”的花灯,并怀疑“我”穿得没有“她”的表兄体面,这在后来“她”转述妈妈的话里被证实。“我”渴望获得尊重,但“她”反抗获得尊重的游戏规则。集中表现于“她”把更漂亮的花灯留给“我”,拒绝了表兄的告白但未拒绝“我”。这是让“我”得知现有规则以外还有其它选择的最佳途径,也是打破“我”徘徊在虚荣的干扰周围的最佳办法。然而,做最终选择的依据是妈妈对“她”的认同或不认。这才是造成小说中“她”的踟蹰、无奈的原因,也是“我”在大欢喜后低头看到的却是旧袍子的大悲哀。 眼光在敏感的绅士那意味着尊严,如《巴黎大戏院》(1933)里的“我”。 “我”内心敏感,甚至敏感得过分;准确说来还有恋物癖,它带来用虐恋表达的性欲。“我”被小说设定为撇妻在家的进城男性。在农村彼此认识,人们无隐私概念。“我”却把这一观念搬到城市,认定路人对“我”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我”理应质疑情人抢先买票,请“我”看电影。因为在农村“我”是家庭的顶梁柱,女人地位低微。最好从不求女人做事,就是求也必须藏着掖着,着人看了背地里笑话,说“我”无能。可是城里人刚看见女人给我买票就笑我。不仅女人懂礼尚这一点与“我”向来的生活经验不符,就是笑“我”的人不去背地里笑,当面拿“我”揶揄也和过去大有差池。说“我”的性欲源自恋物癖的虐恋,是从“我”情愿舔舐情人手帕开始的,如同弗洛伊德的病人情愿妻子在其脸上小便一样。所以纵观全文,把男主人公做这样的设置再恰当不过了。 说从昆山来的蝉阿姨是“闲逛者”恐怕不贴切,《春阳》里的她只能算作身在上海的“踉跄人”。踉踉跄跄的蝉阿姨东奔西走,也是东奔西走地无所适从。在南京路游走的蝉阿姨目睹了不曾见的密集人群,感到了自己的孤独,才想起为继承田产狠下心抱牌位成亲的苦事。她在餐厅看见吃饭的一家三口,让他想到了两件事。第一是她无夫无子,核心家庭带给她心头刺痛。第二她明白了城市人自己挣钱花,私有财产和她继承的钱不同。田产不会总是她的,自己只是保管员,终究会在死后因无子嗣传给亲戚。夏天热得人麻木,冬天更需温暖而非爱欲。但故事恰好发生在明媚的春天,阳光给人骚动不安之感。渴望幸福和呵护的欲望被闹市和好天气唤醒。餐厅擦肩而过的中年人和英气的银行职员都对蝉阿姨笑,她想和都市男子产生交集,她却忽略了陌生人社会里的微笑只是出于礼貌或职业道德。蝉阿姨却误解了他们。 和艳阳对应的是梅雨,梅雨天因雨的细和密生成了雾腾腾的都市景观。雾腾腾是隔膜,但不像墙那般阻隔。雾腾腾隔开意识和潜意识,但它们可从孔隙穿过墙垣混杂在一处,雨停的那刻也是人从潜意识苏醒的那刻。这是《梅雨之夕》(1933)教会读者的。如果“我”没有走雨路的癖好,就不会在雨夜思绪纷飞。雨夜偶遇的苏州女子是青春少女的代名词。短时间内,“我”把她多次置换角色:路人、美丽女子、初恋女子。在“美丽女子”和“初恋女子”置换的刹那,“我”把她解释为前者的象征,借此“时光机”回到了后者那里。“我”沉湎初恋时并非一帆风顺。潜意识加工了初恋的记忆,排挤了身边女子,使“我”既想到了初恋的美,又注意到她的细节(嘴唇)和初恋比起来还稍显逊色。现任妻子也掀起波澜,她是潜意识的噪音。出于亏欠和罪责,“我”总会让她出现,哪怕把她“放在”商店柜台后也不惜。可又暴露了“我”潜意识的另一欲望:嫌弃。“我”已经把糟糠之妻嫌弃到柜台后面去了。 《狮子座流星》(1933)是现代女性小说,卓佩珊是小说的主角,她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女主人。从与丈夫结婚到多年后的现在,英姿勃发的丈夫已经肥胖不堪。卓佩珊想生育子女,但总是怀不上,尤其眼下她已不愿与丈夫同房。卓佩珊找极好的医生看了病,医生说问题不在她这里。于是她产生了矛盾的情绪,这也是她欲望破壳的原点。卓佩珊找医生看病,是想如果问题在自己,帮她治了病便能生育了;可医生既然说她身体健康,那么她的潜意识就告诉她,自己已不必再和丈夫同房,可以“另树彩旗”了。施蛰存小说中都市人的欲望往往凭借眼神做沟通,当卓佩珊倾心于电车上伶俐的外国小孩时,内心的冲动便不可收拾。她的潜意识甚至告诉她现在身体不好是因为缺乏异性的爱,情绪铺垫妥当了才有电车上的下一幕,卓佩珊瞥见身旁站着的英俊男青年,便故意让腿贴到他的膝盖上去磨蹭。最后,整个潜意识出轨的过程随着电车到站也结束了,只是自觉“一身冷气”。 把都市作为小说场景委实有它的益处。《妻之生辰》(1933)有如鲁迅《伤逝》(1925)的续写,“我”和自由恋爱的“她”结婚了。小说发生在妻子婚后第一个生日当天,尽管“我”依旧想给妻子过一个难忘的生日,但初衷已经发生了改变。“我”和妻子都是城市工薪阶层,生活拮据应验了“我”并不能凭一己之力让二人世界美满充盈;不仅如此,“我”和妻子少了陪伴,“我”以“我”的视角揣度妻子的潜意识,结果只有苦闷和孤寂。这就是过生日的初衷变化了的缘由,“我”生活的勇气逐步消解,“我”已经从敞开的未来看到了以后年年减退的生命激情。所以,“我”企图通过婚后第一个生日为以后的不安恕罪。小说显然没有至此终结,因为“我”作为初出茅庐的工薪阶层,不会不被贫困打压下去。情节不出意外地急转直下,“我”的企图被身无分文的口袋阻断。现实生存着的“妻我”是非常无聊的,连欲望都无宣泄之所,美好的事物都在潜意识里,生活的希望也才有所附丽。 《石秀》(1932)是施蛰存多篇以弗洛伊德理论为基础改写的历史人物小说之一,也是一篇代表作。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对石秀对潘巧云的复杂情感产生兴趣。原著中,依杨雄落草前的性格,他本可以把妻子偷情之事化小事作罢,不必伤人性命。石秀曾想占潘巧云便宜而不得,他这时在一旁插了一句:“哥哥,含糊不得。”这句插嘴触动了杨雄的自尊心,便杀了妻子和丫鬟。杨雄杀人后呆看着石秀,却听石秀说道:“哥哥,不是我。”这一桥段被后世者屡屡细说。在《石秀》中,石秀被施蛰存刻画得爱欲旺盛、充满性幻想,渴望通过对潘巧云的虐待甚至虐杀获得奇异的快感。他对潘巧云的性幻想集中体现在梦中,作为潜意识的显性表现萦绕在石秀周围。因潘巧云是义兄的妻子,所以石秀还常把潘巧云的丫鬟迎儿幻想作潘巧云,以此能在梦里接近她。石秀对潘巧云有发自内心的性欲,他以为他能掌控住潘巧云。但石秀却想潘巧云而不得,便转变成最原始的杀戮,自己得不到的应当即可毁灭。杀戮只有机会发生在梦里,但不巧的是潘巧云的偷情被抓让石秀有了报复的机会,才有了水浒里的对白。石秀调戏不成后内心挣扎万般,但杀戮的过程却没有挣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伍』 《施蛰存精选集》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施蛰存精选集》(施蛰存)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vx40YYknwjL0b-2X06zlSQ
书名:施蛰存精选集
作者:施蛰存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5
页数:325
内容简介: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以名家联袂名作的方式,检阅和展示20世纪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长足进步。本书是“世纪文学60家”系列之一,“世纪文学60家”丛书入选作家均以“精选集”的方式收入其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之外,还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研究性序言,编制了作家的创作要目,其意在于为读者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创作上的特点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必要的导读和更多的资讯。
作者简介: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德普,浙江杭州人。1922年考进杭州之江大学,次年入上海大学,开始文学活动和创作。1928年后任上海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编辑,参加《无轨列车》、《新文艺》杂志的编辑工作。1932年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1937年起在云南、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散文集《灯下集》、《待旦录》等。
『陆』 急求!!施蛰存的全部散文篇目全部散文篇名即可。不要小说篇目。急需急需
《从商品生产想到中国商人的起源 》《郑国的商人 》《元代的民间海外贸易 》 《古代的农书——齐民要术》 《农桑辑要》 《木棉的广泛种植和传入朝鲜》 《谈烟草》 《古代的战争》 《古代的斗将》 《斗将的斗将》 《斗将的武艺》 《阵图和宋辽战争》 《明代的火器》 《劳动》 《刺配》
『柒』 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包括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有:
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
以上三位是最主要的,另外还有叶灵凤、黑婴、禾金等。
施蛰存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品有:《梅雨之夕》(1933)《将军底头》(1930)《鸠摩罗什》(1930)《善女人行品》(1933)《李师师》(1931)《上元灯》(1929)《薄暮的舞女》《鸥》《春阳》等。结集有《江干集》(1923)、《上元灯》(1929)、《李师师》(1931)、《将军底头》(1932)、《梅雨之夕》(1933)、《善女人行品》(1933)、《小珍集》(1936)、《四喜子的生意》(1947)等。
刘呐鸥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有:《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风景》《游戏》《残留》等。结集为《都市风景线》。
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有:《白金的女体塑像》《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狐步舞》《南北极》《圣处女的感情》等。结集为《南北极》(1930)、《公墓》(1933)、《白金的女体塑像》(1934)、《圣处女的感情》(1935)等,另有长篇小说《交流》(1930)。
『捌』 施蛰存是什么成就最高的作家
学术研究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名施青萍,笔名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主要著述
短篇小说集
《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
『玖』 施蛰存《春阳》的作品简介
《春阳》是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冥婚题材的小说, 是作家对人性的探寻,1933年出版回,施蛰存的代表作。
《春阳》通过禅阿姨的心理描写,写出来当时的社会制度对人的残害,春阳在这篇文章中极具象征意义,第一,暗示了禅阿姨的情愫在春天的萌发,第二,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以及春阳的转瞬即逝。
(9)属于施蛰存短篇小说集的有扩展阅读
施蛰存一些心理分析小说著称,着意描写人物主观意识的流动和心理感情的变化,追求新奇的感觉,将主观感觉融入对客体的描写中去,并用快速的节奏表现病态的都市生活,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拾』 《施蛰存全集·唐诗百话》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施蛰存全集·唐诗百话》(施蛰存)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SYfd9SVUdpmOmwro2gWaQA
书名:施蛰存全集·唐诗百话
作者:施蛰存
豆瓣评分:9.4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2
页数:797
内容简介:
《施蛰存全集·唐诗百话(第6卷)》是我国“五四”以来蜚声中外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和编辑家施蛰存先生的文集“古典文学研究编”第六卷。收录施蛰存先生的古典诗学研究论文100篇,主要研究的唐代诗歌,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编排。通过《施蛰存全集·唐诗百话(第6卷)》,我们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施先生关于唐诗的理论与观点。
作者简介:
施蛰存先生(1905-2003年)是我国“五四”以来蜚声中外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和编辑家。他被海内外文学界称誉为“中国新文学大师”,他的文学创作至今拥有广大的知音,是中国现代文学和国际汉学长盛不衰的研究热点。
进入高校任教后,他又成为治学严谨独具创意的一代名教授,在诗学、词学、比较文学、古籍整理、金石碑刻与文物等研究领域,以及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众所公认的杰出成就,并因此而获得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最高奖项“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