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史记》。
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也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上有重要地位。
这本书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史学方面姑且不论,文学方面,它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都有这样的现象,这是人类通过艺术手段认识自身的一种方法。只是中国文学最初的类型化人物出现在历史著作中,情况较为特别。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除了人物类型,它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史记》显著影响。中国传统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式的形式展开,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平始终为脉络,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评论,这一切重要特征,主要是渊源于《史记》。
《史记》仿佛让我做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另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史记》仿佛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饿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史记》仿佛让我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
《史记》读后感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荣幸的,这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神秘国度,这是一个物华天宝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文明古国。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在茫茫书海中寻觅古贤人的踪迹,感慨曾经的惊心动魄,思量曾经的纷纷扰扰,而作为华夏儿女的我在品读《史记》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历史中充塞的豪迈、悲壮与辛酸。不过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同时更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颂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纣王,悲韩信,怜李广。 读书,读史,读人,亦是解读一种精神,苏武牧羊的爱国与执着,张骞出使的坚毅与无畏,陈胜举兵的大义与凛厉。 品味全书,我心中只有一个人可谓为英雄———项羽。是的,就是那个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鲁迅先生曾写道: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但我想项羽是个例外,遭汉军重围,一人杀敌数百,死战到底。乌江亭长敬他为豪杰请他渡江再待卷土重来。然“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丈夫岂能苟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遗恨千古。 然而,刘邦违背鸿沟和约终究成为其一生难以拭去的污点,他终究是个不顾手足之情的刽子手。于他,项羽不过就是冗长而虚渺的过渡之梦。梦醒之时,天下尽在咫尺。于我,他终只是个鸟尽弓藏、为权势而活的枭雄。 成王败寇,战争俨然成为解救之法,英雄与枭雄无数次站在风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败便意味着另一个人的成功。然而英雄无所谓清贫抑或富贵,不为名利所趋,所欲追寻的不过“正义”二字,为的只是黎民百姓与江山社稷安危。 姬昌父子起兵反商,为的是因炮烙之刑无辜惨死的冤魂,为的是不让比干一颗赤胆忠心付诸东流,为的是维持天下秩序,国家需要周武王这样一位领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刘长醉心权势,不满已有的封地,引发战乱,最终也不过是不成气候的“过江龙”。 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迷离了我的双眼;百转千回,人情冷暖,一点点冰封我的思绪。可我从不曾怀疑这个缤纷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载,却终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报了灭国之仇;孙膑膑足,撰述了《孙膑兵法》;吕不韦流放蜀地,留下了《吕氏春秋》…… 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战争亦有和平,事物总有两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希望帮助,谢谢采纳
❷ 求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有声小说86全集[mp3] 最好高音质谢谢[email protected]
已发送完毕,抱歉只找到47回,其他的没能找到......
求满意啊O(∩_∩)O~
❸ 王立群 有声小说史记
O(∩_∩)O~ 亲,没有邮箱怎么帮助你呢
1.留下邮箱
2.直接追问我
3.带着问题链接在线网络专hi我
你说的有声小属说MP3全集免费收听下载 520听书网 提供免费试听下载
❹ 急需史记中 张仪列传 的读后感800字!
张仪,是与苏秦齐名的一位人物。苏秦是合纵各国来抗秦,而张仪是连横各国来奉秦。
张仪初时受过楚相诬他偷玉之辱,后来他投靠苏秦想出人头地。他们俩人是同学,苏秦是知道张仪的才能的。这时的苏秦正在风头上,为了他的事业,他想利用张仪帮他扼制秦国,于是他明里羞辱张仪,让他受激之后更加奋发图强;暗地里却派人去协助他到秦国,并顺利地受到了重用。当张仪明白这一切都是苏秦的主意的时候,他对苏秦除了一份自认不如的惭愧之外,还有一份知遇之恩的感激。在这段时期,以我的理解,张仪并没有真正为秦王尽忠心,从他和司马错争论应该先伐蜀还是先伐韩就能看得出来,如果不是张仪有私心,那就是他的本领有限。
真真假假地在秦国混了十几年,眼看苏秦如此风光,估计张仪对苏秦的那份感激也已经被磨得差不多了。于是,他开始真心实意地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了。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他发挥了他的全部才能,做出最大的努力,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的事业也因此而达到了巅峰。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将楚怀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故事,司马迁将这一段故事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不像是史官写史,却像是小说家在写故事。
接下来,当张仪得知苏秦死了,他更是完全没有了顾忌,死心踏地地为秦国办事了。可惜,他也没有多活多久就死了。不过,我却认为他幸好早死了一步。像他和苏秦这种人,虽然凭借自身才能,雄辩天下,纵横各国,却同时也因行事狡诈,言辞犀利而得罪了不少的人,苏秦死时就被五马分尸(虽说是他为替自己报仇而自请的),如果给逮住机会,张仪也不一定有好的下场。
其实,最让我欣赏的,却是篇首提到的一个人物:鬼谷子。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了,他是苏秦和张仪的老师,也是庞涓和孙膑的老师,还有一些很有名的人物,也是他的学生。这个在多篇文章里侧面出场的人物,文韬武略,胸中有大丘壑。正如他的名字,鬼是指他是一位鬼才、天才、全才!谷则表示他是一位隐者,不愿出仕。可是他却培养出来了许多指点江山,创造历史的人物,同时也让自己的名字流传千古,万世景仰!
❺ 请问哪里有<百家讲坛>王立群的读史记有声书在线听
01_史家绝唱
http://www.tinpai.com/play.asp?id1=1317&id2=35219
02_汉武帝之宫闱角逐
http://www.tinpai.com/play.asp?id1=1317&id2=35220
03_汉武帝之立储风波
http://www.tinpai.com/play.asp?id1=1317&id2=35221
04_汉武帝之储君之争
http://www.tinpai.com/play.asp?id1=1317&id2=35222
05_汉武帝之继位太子
http://www.tinpai.com/play.asp?id1=1317&id2=35228
06_汉武帝之景帝清障
http://www.tinpai.com/play.asp?id1=1317&id2=35229
❻ 读史记的感受
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史记》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史记》的精华主要在列传、世家部分,本纪虽然排在前面,但里面确有大量糟粕。
在《秦始皇本纪》,司马迁多次提到彗星的出现。在今人看来,这样的记述与作者要写的秦始皇和秦朝毫无关联。好在,作者能严格遵守“用事实说话”的法则,没有肆意发挥,只是客观地记述了彗星出现的时间,以及当时看到的真实情景。
再说《孝武本纪》,这是写当朝汉武帝的,但大部分篇幅被汉武帝封山求神占用,看得人云里雾里。
当然了,司马迁对信息源的考证和取舍,对素材的选择以及讲故事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是新闻记者应该终生学习的。
❼ 史记 有声小说
到爱听网aitingwang上搜一下就能找到
❽ 请问有谁知道‘百家讲坛《史记》汉武帝’系列的“有声小说下载
王立群读史记MP3(1-26讲,更新至第26讲 皇室恩怨。。。)http://www.51-luck.com/bbs/thread-3182-1-4.html
又找到一个,非常全,用下拉列表看://www.126blog.com/u5/namemarkli/default.htm
还有是迅雷的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7%99%BE%E5%AE%B6%E8%AE%B2%E5%9D%9B%E3%80%8A%E5%8F%B2%E8%AE%B0%E3%80%8B%E6%B1%89%E6%AD%A6%E5%B8%9D%20mp3&restype=-1&id=10000000&ty=0
以及http://mmmppp333.cn/sound/jia/shiji/01_史家绝唱.mp3
❾ 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
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百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遵精神。《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富的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集中体现了上述精神,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他们以鼓舞和启迪。
《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他们的文章也深受司马迁的影响。《史记》在语言上平易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把许多诘屈聱牙的古书词句译成汉代书面语,还适当地引用口语、谚语,显得生动鲜活。《史记》语言多是单行奇字,不刻意追求对仗工稳,亦不避讳重复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古文家在批评骈俪文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纠正艰涩古奥文风时,都要标举《史记》,把它视为古文的典范。
《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许多基本手法,在《史记》中都已经开始运用,如:使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显示人物性格,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可以见到《史记》的痕迹。同时,古代理论家还从写法上探讨《史记》与小说的关系,得出了许多精辟的结论。
《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元代出现的列国故事平话,明代出现的《列国志传》,以及流传至今的《东周列国志》,所叙人物和故事有相当一部分取自《史记》。明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也是大量利用《史记》中的材料。《史记》的许多人物故事相继被写入戏剧,搬上舞台,据博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所载,取材于《史记》的剧目有180多种。据李长之统计,在现存132种元杂剧中,有16种采自《史记》的故事。后来的京剧也有不少剧目取材于《史记》。总之,《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的材料宝库,它作为高品位的艺术矿藏得到反复地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