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山上山下

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山上山下

发布时间:2021-02-05 17:23:40

㈠ 求"茅盾.《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1958年::第6期中的起始页码

你去爱问上看下,不行就中国知网

㈡ 1978或1979年的《人民文学》杂志上有一篇短篇小说叫《青春插曲》,哪里能找到

《人民文学》1979年第03期 作者:张斌;
青春插曲

夜深了。透过梧桐枝叶的缝隙,可以望见对面病房大版楼还亮着灯光权。远远的天边不时有一阵沉闷的雷声滚过,之后便归于加倍的沉寂了。 见习护士张蓓蓓在宿舍窗前久久伫立。一道闪电从空中划过,含在姑娘眼角的泪珠象宝石一样闪烁了一下。她慢慢回过身来,走到床前,拧开小桌上的台灯,从地上拾起一封信,很快读过,随即从枕冲头底下摸出一个天蓝色的日记本。封面上有两个烫金的草体字:青春。掀开

㈢ 1986年人民文学全部目录

季羡林等14位教授·《中外文学阅读书目——中国古典文学》
此书目录自著名梵文学家、翻译家季羡林主编的《中外文学书目答目》(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6年出版)。书中推荐了 268 种参考书目,大多为世界名著或重要作家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部分 107 中,中国现代、当代文学部分 35 中,文学理论部分 25 种,西方文学部分54 中,东方文学部分 20 中,俄苏文学部分 27 中。推荐者有北京大学季羡林、杨周翰、李赋宁等14 位教授。
1 白居易诗选 顾学颉、周汝昌
2 长生殿 洪升
3 楚辞选 马茂元注
4 春秋左传读本 王伯祥
5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 蔡元放
6 杜甫诗选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7 杜牧诗选 缪钺
8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著 张友鹤校注
9 范大成诗选 周汝昌
10 古神话选释 袁珂选
11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12 关汉卿戏曲选 (元) 关汉卿著
13 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
14 国语选 傅庚生
15 韩愈文选 童第德
16 韩子浅解 梁启雄
17 汉书选 顾廷龙、王煦华
18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19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中凡
20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编
21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22 红楼梦 曹雪芹
23 话本选 吴晓玲
24 黄庭坚诗选 潘伯鹰
25 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
26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夏承焘
27 近代诗选
28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29 镜花缘 李汝珍
30 康有为诗文选 康有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
31 老残游记 刘鹗著 陈翔鹤校 戴鸿森注
32 乐府诗选 余冠英
33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34 李贺诗选 叶葱奇
35 李清照诗词选注 刘忆萱
36 李商隐诗选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
37 历代诗歌选 季镇淮、冯钟芸等
38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
39 辽金元诗选 章荑荪
40 聊斋志异选 蒲松龄著 张友鹤选
41 柳亚子诗选 柳亚子著 徐文烈
42 柳宗元诗文选 贝远辰
43 龙川词校笺 夏承焘
44 陆游诗选 游国恩、李易
45 论语译注 杨伯峻
46 孟子译注 杨伯峻
47 明代散文选注 刘世德
48 明清传奇选 赵景深 胡忌
49 明清文言小说选 薛洪绩
50 明人杂剧选 周贻白
51 牡丹亭 汤显祖
52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53 孽海花 曾朴
54 欧阳修诗选 施培毅
54 欧阳修诗选 施培毅
55 欧阳修文选 杜维沫、陈新
56 琵琶记 高明著 钱南
57 清代散文选注 王荣初 蔡一
58 人境庐诗草笺注 黄遵宪著 钱
59 儒林外史 吴敬梓
60 三曹诗选 余冠英
61 三国演义 罗贯中
62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63 史记选 司马迁
64 水浒传 施耐庵
65 水浒后传 陈忱
66 说岳全传 钱彩 金丰
67 宋词选 胡运翼
68 宋诗选注 钱钟书
69 宋文选
70 苏轼词选 陈迩冬
71 苏轼诗选 陈迩冬
72 隋唐演义 褚人获
73 唐代散文选注 张撝之
74 唐诗三百首详析 喻守真
75 唐诗选 马茂元
76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77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
78 唐宋词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
79 桃花扇 (清)孔尚任
80 陶渊明集 逯钦立
81 晚清小说史 阿英
82 汪笑侬戏曲集 汪笑侬
83 王维诗选 陈贻焮
84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
85 文天祥诗选 黄兰坡
86 西厢记 王实甫
87 西游记 吴承恩
88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
89 辛亥革命烈士诗文选 萧平编 吴小如注
90 严复诗文选 严复著 周振甫选注
91 杨万里选集 周汝昌
92 吟风阁杂剧 杨潮观注 胡士莹校注
93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
94 元好问诗选 郝树候
95 元明清诗文选 米治国
96 元散曲选注 王季思
97 元杂剧选注 王季思等
98 战国策选讲 刘亿萱
99 中国古代寓言选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100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 上海文艺出版社
101 中国历代文选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
102 中国文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
103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
104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 郭汉城
105 中国小说史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6 庄子浅注 曹础基

㈣ 《山那面人家》的作者

书名:山那面人家
作者:周立波著
其他作者:
ISBN号:
价格:RMB0.64
发行地:长沙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79.7
页数:245页
开本:20cm
装帧形式:

㈤ 《山顶上的传说》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省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病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史铁生相册集(10张)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1]
编辑本段作品特点
初期有 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
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2] 用自己的心灵去写作!
编辑本段作品介绍
务虚笔记
务虚笔记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中短篇小说结集之一。《插队的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当属于知青文学的经典佳作,作者以顺时或逆时的手法,并互相交插,再现了荒谬特定政治时期,一部分知青的生存状态及生命状态,反思人生途路的幸与不幸,并藉此展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以及陕北人的憨直、坚韧、顺乎大道的性格。图片的缀入,无疑为作品的经典性提供了最珍贵的佐证,所以至今为世所瞩目。
我的丁一之旅
这是一部独特的,耐人寻味的现代爱情小说。小说家和思想者的史铁生用洁净优美,富于诗意和理性的文字描写爱情,性和性爱,追溯爱情的本原,探寻爱情的真谛和意义。那些灵与肉的纠缠,性与爱的排演,那些孤独的感动和温情的抚慰,那些柔软的故事和坚硬的哲理,无不给人以情理之中的体验和意料之外的启示。
信与问
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朋友、读者的书信往来及为一些书写的序跋。从未专辑出版。经过作者亲自筛选,并征得持信人的同意,共选取了几十封书信,近二十篇序文。这本书以文学艺术、当代文学思考为主题,表达了史铁生作为一位思想的行者,对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他的文字,迸发出正义与力量,同样给广大读者带来启示和鼓励。
病隙碎笔
《 史铁生作品: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我与地坛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晃,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问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活着的事
这 活着的事
是一本思想随笔集。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像史铁生这样爱好玄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而不是枯燥的哲学专著。当然,更不是肤浅的廉价文学。
写作的事
在这本书里收录的大多是史铁生关于文学的思考。作家谈文学往往比专门研究文学的学者谈起来更好,有时候甚至比作家自己的创作还要让读者激动。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好的读者、好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史家。史铁生在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知识,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阅读连载]
以前的事
本书集中收录了史铁生的回忆性散文。久病的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一次次回忆的往事,由他一贯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而往往从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为之爽净的玄思。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3]
编辑本段经典语录
史铁生
1.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赏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该放就放,当止则止,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2.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赏析: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3.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赏析: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4.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淹没,从幸福的巅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赏析: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5.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史铁生特写(9张) 赏析: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6. 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 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梦”, “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赏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 “人过留迹,雁过留声”,人来到这世界 史铁生
上走一遭,应当留下一点足迹,一点与山河同在的精神。 7.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赏析: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8.我可以把我的友谊在水彩画幅创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义。也许有一天,当时间流逝,早已不小心掉进了遗忘的心湖。记忆的湖水冲淡了美丽的色彩,淡却了当年的铁胆铮铮之情,笑傲江湖,乘风破浪。那幅画早已变的却是龌龊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也许是女娲给人类创造了甜美彩画,怕人类不珍惜,加点神水的斑迹,希望给人类带来多姿多彩的画面,在坎坷中锻造人类的灵性吧。 赏析: 真不知是人心暂时停留了人生水彩的保值期,还是岁月冲淡了人生水彩的夺目光环。 9.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赏析: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所走过的路,体验过的生活,你就会觉得其实你一直活在幸福的包围圈中。 10. 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幅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赏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中总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已,这件事不能这么做,会造成怎样怎样的后果。这就是责任![4]? 11.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小说
《午餐半小时》4000 —《花溪》80年9期 《没有太阳的角落》—《小说季刊》80年4期 (注:此《小说季刊》即后来的《青年文学》《没有太阳的角落》初发于《未名湖》和《今天》,《小说季刊》发表时名《就是这个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3000《青年文学》83年1期 《插队的故事》83000————《钟山》86年1期 《老屋小记》13000—————《东海》96年4期 附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学》83年 《季节的律令》—《黑明摄影集:走过青春》 2.来到人间(小说)(约136000字)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5500 ——《当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注:此篇曾名《墙》,初发表于《今天》4期) 《绵绵的秋雨》7500 ———《中国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鸭》83年4期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鸭》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学》84年5期 《来到人间》14000 ————《三月风》85年9期 《车神》5500 ———————《三月风》87年1期 《礼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3.小说(约165000字) 《毒药》15600 —————《上海文学》86年10期 《我之舞》20400 ——————《当代》86年6期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23000——《收获》88年6期 《小说三篇》20000 ———《东方纪事》89年2期 《中篇1或短篇4》37000 ——《作家》92 年4期 《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 的戏剧之设想》47000——《钟山》96年4期 4.《第一人称》(小说)(约140000字)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42000———《文学家》84年3期 《命若琴弦》16500 ———-《现代人》85年2期 《原罪宿命》30500 —————《钟山》88年1期 《钟声》10000————————《钟山》90年3期 《第一人称》10000 —————《钟山》93年1期 《别人》14000 ———————《花城》94年1期 《死国幻记》10000 ———《北京文学》99年8期 《两个故事》7000 —————《作家》2000年2期 《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约410000字——《收获》97年1-2期 5.《务虚笔记(上)》(1-9章) 附录1:邓晓芒的评论 6.《务虚笔记(中)》(10-16章) 附录2:张柠的评论 7.《务虚笔记(下)》(17-22章) 8.《我的丁一之旅》 我二十一岁那年(1) 我二十一岁那年(2) 我二十一岁那年(3) 9.《扶轮问路》 10.《妄想电影》
散文随笔
11.宿命的写作(散文随笔)(约140000字) 史铁生作品
《随想与反省》6300 ———《人民文学》86年?期 《答自己问》16500 —————《作家》88年1期 《自言自语》18000—————《作家》88年10期 《好运设计》15000 ———――《天涯》90年9期 《随笔十三》15000 —————《收获》92年6期 《游戏 平等 墓地》6300 —《当代作家评论》92年 《给杨晓敏的信》3800 —————? 《谢幕》1000 —————《小说月报》92年?期 《没有生活》1600 ———————? 《爱情问题》10000 —————《钟山》94年4期 《神位 官位 心位》4300 ———《读书》94年6期 《记忆迷宫》3000 ————————《今天》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6800 ――――—《北京文学》94年11期 《熟练与陌生》2000 《宿命的写作》1800 《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3500 ――――― 《作家》97年7期 《给安妮的信》3200 ————————? 《足球内外》9000 —————《天涯》96年1期 《私人大事排行榜》9000 ———《花城》97年1期 《无病之病》2000———《学术思想评论》第2辑 12.散文 随笔(约127000字) 《秋天的怀念》1000 ——广州《南风报》81年?期 (以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课) 《合欢树》2000 —————《文汇月刊》85年6期 《我的梦想》2000 ———《中国残疾人》89年1期 《文革记愧》4000 ————《东方纪事》89年1期 《我21岁那年》10000 ———《三月风》91年?期 《我与地坛》15000 ———《上海文学》91 年1期 《散文三篇》6300 ——————《芒种》92年?期 《墙下短记》4000 ――――――《今日先锋》4 期 《郿英》700 ――――――《今天》94年2期 《悼少诚》2000 ———————《北京日报》96年 《外国及其它》7000 —《华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说死说活》3000 ——————《天涯》97年1期 《有关庙的回忆》6000 —《人民文学》99年10期 《病隙碎笔1》25000 ————《花城》99年4期 《病隙碎笔2》25000 ———《天涯》2000年3期 《给李健鸣的三封信》11000—《钟山》2000年4期
课本收录
1.《秋天的怀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课18课 2.《我与地坛》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篇(节选) 3.《我的梦想》 4.《树林里的上帝》 5.《合欢树》 6.《给盲童朋友》[5]

希望能帮到你 呵呵

参考资料:<a href="http://ke..com/view/39292.htm" target="_blank">http://ke..com/view/39292.htm</a>

㈥ 寻找02年左右《人民文学》上的一篇小说

人民文学网站首版页权
http://www.rmwxzz.com/

㈦ 迟子建短篇小说有哪些

那丢失的…… 《北方文学》 1985/1
沉睡的大固其固 《北方文学》 1985/3
旧土地 《北方文学》 1986/1
没有月亮的抱月湾 《小说林》 1986/2
在低洼处 《小说林》 1986/4
小说三篇 《北方文学》 1986/9
初升 《作家》 1986/2
吉亚大叔和他的墓场《北方文学》 1986/11
傻子轶闻 《北大荒文学》1987/3
柳阿婆的故事 《福建文学》 1987/6
白雪国里的香枕 《作家》 1987/3
北国一片苍茫 《青年文学》 1987/8
星期天 《小说林》 1988/3
鱼骨 《山西文学》 1988/3
葫芦街头唱晚 《北方文学》 1988/3

西林小教堂 《北方文学》 1988/3
红罂粟小院 《鸭绿江》 1988/6
无歌的憩园 《北京文学》 1988/9
羁鸟无期 《时代文学》 1989/2
重温草莓 《人民文学》 1989/2
爱情故事 《作家》 1989/6.
小说三篇 《花溪》 1989/10
青蛙的季节 《青年文学》 1989/10
花束 《小说林》 1990/5
关于家园发展历史的一次浪漫追踪 《天津文学》1990/6
荒草 《河北文学》 1990/7
挤奶员失业的日子 《人民文学》 1991/1
稻草人 《北方文学》 1991/1
罗索河瘟疫 《鸭绿江》 1991/3
白雪的墓园 《春风》 1991/4
烟霞生卒年表 《春风》 1991/4
小狗 《小说家》 1991/6
在松鼠的故乡 《人民文学》 1991/7-8
银饰 《青年文学》 1991/8
从山上到山下的回忆 《天津文学》 1991/8
铺天盖地的麻雀 《东海》 1992/4
月光下的革命 《天津文学》 1992/8
与水同行 《天津文学》 1992/8
守灵人不说话 《作家》 1993/3
不灭的家族 《芒种》 1993/4
鸡笼街的月亮 《春风》 1993/9
白墙 《春风》 1993/9
回溯七侠镇 《大家》 1994/1
盲人报摊 《天津文学》 1994/1
跳荡的银扣 《小说林》 1994/4
逝川 《收获》 1994/5
庙中的长信 《山花》 1994/12
飞天 《江南》 1995/5
亲亲土豆 《作家》 1995/6
腊月宰猪 《作家》 1995/6

旅人 《天津文学》 1995/8
岭上的风 《山花》 1995/9
雾月牛栏 《收获》 1996/5
银盘 《山花》 1996/6
闹庵 《时代文学》 1996/2
驼梁 《北京文学》 1997/5
朋友们来看雪吧 《山花》 1998/1
清水洗尘 《青年文学》 1998/8
灰街瓦云 《天涯》 1999/5
河柳图 《作家》 2000/10
行乞的琴声 《山花》 2001/1
月白色的路障 《长城》 2001/3
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 《天涯》 2001/3
换牛记 《作家》 2001/9
花瓣饭 《青年文学》 2002/4
一匹马两个人 《收获》 2003/1
门镜后的楼道 《作家》 2003/5
雪坝下的新娘 《红豆》 2003/9
微风入林 《上海文学》 2003/10
夜行船 《上海文学》 2003/10
灯祭 《红豆》
蒲草灯 《山花》 2004/3
采浆果的人 《收获》 2004/5
二重唱 《作家》 2005/1
雪窗帘 《山花》 2005/9
西街魂儿 《收获》 2006/4
野炊图 《中国作家》 2006/10
花牤子的春天 《佛山文艺》 2007/3
百雀林 《钟山》 2007/4
一坛猪油 《西部 华语文学》2008/5
解冻 《作家》 2009/1
塔里亚风雪夜《山花》 2009/10
五羊岭的万花筒 《钟山》 2010/2
七十年代的四季歌 《上海文学》2011年1期

㈧ 人民文学杂志有一期封面是王蒙的短篇小说惶惑,请问是哪一期

王蒙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也是专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作家。他在属近五十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创作六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近百部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文学大奖和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国际性文学大奖。他的巨大的文学成就不仅包括他与生俱来永不停止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还包括他通过作品所洋溢出来的联系时代、关注社会和人生的人文情怀和生命之火。他个人不平凡的经历、卓越的才华、敏锐的思维、过人的思辩力、洞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加上他惊人的毅力和勤奋,还有宽容大度、善于自我调整的文化性格,共同造就了他成为一代文化大家和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

㈨ 我的家乡是面临大海,背靠青山的村庄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刘白羽,当代著名作家,(1916.9.28~2005.8.24),山东潍坊青州人,出生于北京通州.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1]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刘白羽文学艺术档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宋平同志在“纪念刘白羽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上指出:“刘白羽在火热的战斗中,以满腔热忱和生花妙笔,写人民的勤劳勇敢,写人民求解放的伟大斗争,写人民创作历史的力量.刘白羽的作品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给读者很强的感染力,对年轻一代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刘白羽文库的建立,将对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生平经历刘白羽是当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刘白羽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代表作有《长江三日》《心灵的历程》《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二个太阳》《中国人民的胜利》《芳草集》《红玛瑙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五台山下》等.其作品《长江三日》被选入高中教材.2005年8月24日下午两点,刘白羽因病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9岁.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刘白羽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个人发展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长江三峡》、《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获奖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已拍摄发行)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散文《芳草集》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刘白羽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1991年茅盾文学奖,长篇回忆录《心灵历程》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3创作生涯编辑简介幼时当过学徒1930年入北平市第一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爱国热情的驱使刘白羽下投笔从戎.后在部队驻扎绥远时因染上伤寒被送回家中休养.1934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开始练习写作.1936年3月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冰天》,揭露了旧军队的腐败.1937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草原上》.《冰天》和《草原上》均被选入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说佳作选》.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1938年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参加文艺工作团,辗转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受到战火的锻炼.1939年到太行山,受组织委派着手写《朱德将军传》.1940年回到延安.这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抗战生活、歌颂抗日军民的作品,如散文特写《八路军七将领》(与王余杞合作)、《游击中间》;小说《龙烟村纪事》等.1944年到重庆,担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并写了大量介绍边区生活的作品.1946年初,到北平军事调停执行部任记者.不久国共两党谈判破裂,被派往东北战场担任新华社随军记者.亲身经历了解放东北、华北等多次战役,后又随军南下,直到解放战争全面胜利.长期的战斗生活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刻画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的英雄形象,创作了短篇小说《政治委员》、《战火纷飞》、《无敌三勇士》;中篇小说《火光在前》及报告文学集《为祖国而战》等.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气息、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充满了鼓舞人的力量.1950年,他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抗美援朝战争刘白羽期间,他两度奔赴朝鲜前线,写了散文通讯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和短篇小说集《战斗的幸福》等,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歌颂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英勇战斗的精神及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职务1955年以后,他主要担任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协党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务.同时坚持创作,写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讴歌新思想、新风尚的优秀作品.主要有散文集《火炬与太阳》、《早晨的太阳》、《红玛瑙集》、《晨光集》和短篇小说集《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中篇小说《扬着灰尘的路上》等.其中散文的成就更为突出.他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充满革命激情,文笔粗犷、豪放,富于诗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文革”结束后,他焕发出新的艺术青春,写了大量散文,并修改完成了抗战时期就已写成初稿的长篇传记文学《大海——记朱德同志》.198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为广阔背景,成功地塑造了我军高、中级指挥员和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生动,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年已八十高龄的刘白羽历经四年呕心沥血,又完成了一部长达7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风风雨雨太平洋》.4作品编辑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散文集《红玛瑙集》刘白羽《海天集》《秋阳集》《腊叶集》短篇小说集《草原上》《兰河上》《五台山下》《太阳》《幸福》《扬着灰尘的道路上》《晨光集》报告文学集《刘白羽东北通讯集》《环行东北》短篇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散文《长江三日》《日出》5相关事件编辑辉煌的事业刘白羽先生帮助青年作家成长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条件,让这一批人投入生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和刘白羽阅历,加快精神方面的成熟.在他的直接组织和建议下,当时总政文化部组织了大批作家深入战场和部队体验生活,这对于我们这批青年作家的成长和战争阅历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青年作家刘白羽先生帮助青年作家成长的另一个方面是扶植作品和扶植人.在每一次全国性文学评奖活动中,刘部长都要强力推出几部或十几部老中青军旅作家的作品.印象深刻的是1983年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报告文学、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评奖活动,那一次获奖的部队作品和部队作家占了全部获奖作品和作家的五分之二.刘白羽先生为推动军队文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直到他去世前,仍在关心着很多文学新人的成长.我认为,刘白羽先生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是因为他有对党的革命文学事业尤其是革命军事文学事业的执著热情,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脚踏实地为青年人做人梯的牺牲精神和工作作风,尤其是有那种登高望远的气魄和创造历史的胸怀.“伯乐”巴金

㈩ 莫应丰的著作书目

小兵闯大山(长篇小说)1976,上海人民出版社
风(长篇小说)1979,湖南人民出版社
走出版黑林(儿童权文学)1979,少年儿童出版社
将军吟(上下册,长篇小说)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迷糊外传(短篇小说集)1983,湖南人民出版社
莫应丰中篇小说集 1983,人民文学出版社
麂山之迷(中、短篇小说集)1984,花城出版社
美神(长篇小说)1984,上海文艺出版社
桃源梦(长篇小说)1987,人民文学出版社
湖南实验小说选 编选,1987,湖南文艺出版社
研究资料书目
《将军吟》评论选集(谢望新、蔡运桂、向宏业等)1984,湖南人民出版社
《将军吟》内容提要:
这部作品以空军某兵团司令员彭其在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的经历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三位将军不同性格和命运的描述,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瞬息万变的政治风云,控诉了林彪、“四人帮”的罪行,比较深刻地、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极其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作者以饱满的政治激情,歌颂了老一代革命者彭其坚持革命原则、与错误路线作斗争的高风亮节和英雄气概;也刻画了赵大明、陈小炮、彭湘等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形象。作品故事引人,富有生活气息,语言清新,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

阅读全文

与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山上山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免费看梁羽生的的小说要下载什么 浏览:481
野外艳遇小说阅读 浏览:826
小说古代封面无字 浏览:479
天才风身小说全集 浏览:990
买丝袜少妇小说全集 浏览:712
穿越到古代农家的带空间小说 浏览:642
都市奇缘翠微小说网 浏览:668
小说幺六小说网 浏览:616
最新法师小说排行榜 浏览:925
霸道总裁缠上小甜妻小说下载 浏览:831
主角会易容的都市小说 浏览:836
小说莲花的作者 浏览:311
重生古董收藏类小说 浏览:253
点滴写的小说 浏览:483
穿越小说男主字夜白女主秦悦 浏览:419
说说你最喜欢的小说男主角 浏览:890
绯色异闻录小说结局 浏览:490
穿越系统后宫怀孕小说 浏览:366
穿越古代种田发家致富的小说 浏览:435
沈素秋程大川小说免费 浏览: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