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有声小说下载笨花

有声小说下载笨花

发布时间:2023-01-19 09:32:19

A. 文学是灯

《文学是灯》 铁凝
我要认真对待的是,坚持写作的难度,保持对人生和世界的惊异之情,和对人类命脉永不疲倦的摸索,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去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真正的高贵.我知道这是极不容易的.
铁凝,中国作协主席.祖籍河北赵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中篇小说《没有钮扣的红衬衫》《麦秸垛》,短篇小说《哦,香雪》,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等.
文学给我恩泽和“打击”
二十一世纪初年,有媒体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举出青少年时期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两本文学作品,前提是只举两本.一本中国的,一本外国的.这提问有点苛刻,尤其对于写作的人.这是一个谁都怕说自己不深刻的时代,如果我讲实话,很可能不够深刻;如果我讲假话,列举两本深奥的书,可那些深奥的书在当时并没有影响我——或者说没有机会影响我.最后我还是决定说实话.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我的少年时代.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鄙视知识、限制阅读的文化荒凉的时代.又因为出身的灰色,内心便总有某种紧张和自卑.我自幼喜欢写日记,在那个年代紧张着自卑着也还坚持写着,只是那时的日记都是“忏悔体”了.我每天都在日记里检讨自己所犯的错误,期盼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实在没有错误,还会虚构一点写下来——不知这是否可以算作我最初的“文学训练”.
在那样一个历史时期,我们所能看到和听到的文艺作品更多的是愤怒、仇恨以及对个体的不屑.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读到一部被家中大人偷着藏起来的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上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受到深深的感动.一时间我觉得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说连英雄也可以有卑下的情操,更何况我这样一个普通人呢.正是这两句话震撼了我,让我偷着把我自己解放了那么一小点又肯定了那么一小点,并生出一种既鬼祟又昂扬的豪情,一种冲动,想要去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所以我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文学史上或许不是一流的经典,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它对我的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初次真正领略到文学的魅力,这魅力照亮了我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同时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另一本中国文学,我选择了《聊斋志异》这部中国清代的短篇小说集.在那个沉默、呆板和压抑的时代读《聊斋》,觉得书中的那些狐狸,她们那么活泼、聪慧、率真、勇敢而又娇憨,那么反常规.作者蒲松龄生活在同样也很压抑的中国清代,他却有那么神异、飞扬、趣味盎然的想象力,他的那些充满人间情味的狐仙鬼怪实在是比人更像人.她们的悲喜交加的缠绵故事,为我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的有趣味的、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我要说,这就是在我的青春期文学给我的恩泽和“打击”.这“打击”具有一种宝贵和难忘的重量,它沉入我的心底,既甜蜜又酣畅.
我的文学之梦也就此开始.1975年我高中毕业后,受了要当一个作家的狂想的支配,自愿离开城市,来到被称做华北大平原的乡村当了四年农民,种了四年小麦和棉花.中国乡村是我从学校到社会的第一个落脚点,到达乡村之后接触最多的是和我年龄相差无几的女孩子.每天的劳动甚至整夜的浇灌庄稼,我都是和她们在一起.对我来说,最初的劳动实在是艰苦的,我一方面豪迈地实践着,又带着一点自我怜惜的、做作的心情.所以,当我在日记里写到在村子里的玉米地过十八岁生日,手上磨出了十二个血泡时,我有一种炫耀感.那日记的话外音仿佛在不停地说:你看我多肯吃苦啊,我手上都有十二个血泡了啊!我不仅在日记里炫耀我的血泡,也在庄稼地里向那些村里的女孩子们展览.其中一个叫素英的捧住我的手,看着那些血泡,她忽然就哭了.她说这活儿本来就不该是你们来干的啊,这本来应该是我们干的活儿啊.她和我非亲非故,她却哭着,觉得她们手上有泡是应该的,而我们是不应该到乡村来弄满一手血泡的.她捧着我的手,哭着说着一些朴素的话,没有一点怨毒之心.我觉得正是这样的乡村少女把我的不自然的、不朴素的、炫耀的心抚平了,压下去了.是她们接纳了我,成全了我在乡村,或者在生活中看待人生和生活的基本态度.
岁月会磨损掉人的很多东西,生活是千变万化的,一个作家要有能力打倒自己的过去,或者说不断打倒自己,但是你同时也应该有勇气站出来守住一些东西.三十多年已经过去,今天我生活在北京,我的手不会再磨出十二个血泡,也再不会有乡村的女孩子捧着我的手站在玉米地里痛哭.值得我怀恋的也不仅仅是那种原始、朴素的记忆,那些醇厚的活生生的感同身受却成为了我生活和文学永恒不变的底色.那里有一种对人生深沉的体贴,有一种凛然的情义.我想,无论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我们的笔下是如何严酷的故事,文学最终还是应该有力量去呼唤人类积极的美德.正像大江健三郎先生的有些作品,在极度绝望中洋溢出希望.文学应该是有光亮的,如灯,照亮人性之美.
文学点亮人生幽暗
文学是灯.这样说话在今天也许有点冒险.文学其实一直就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特别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但我仍然要说,我在文学和文化最荒凉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爱上了文学,今天,当信息爆炸——也包括各种文化信息的爆炸再次把文学挤压到一个稍显尴尬的角落的时刻,我仍然不想放弃对文学的爱.读乔尔·科特金的《全球城市史》,他谈到要成为世界名城必须具备精神、政治、经济三个方面的特质,那就是:神圣,安全,繁忙.毫无疑问,我们正在目睹世界很多大都市的繁忙.这里所说的繁忙特指对财富孜孜不倦地追求,如亚当·斯密所倡导的那样.当时有人形容他的声音在世界的耳朵里响彻了好几十年.但实现经济大国的目标,并不意味着现代公民就一定出现.而一座城市的神圣,从广义上也可以理解为高尚信仰的自觉,道德操守的约束,市民属性的认同,以及广博的人性关怀.
我想一座城市如香槟泡沫般璀璨的灯火里,一定有一盏应该属于文学.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在阅读中国和外国文学名著并不能公开的背景下,我以各种可能的方式陆续读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普宁、契诃夫、福楼拜、雨果、歌德、莎士比亚、狄更斯、奥斯汀、梅里美、司汤达、卡夫卡、萨特、伯尔、海明威、厄普代克、川端康成等品貌各异的著作.虽然那时我从未去过他们的国度,但我必须说,他们用文学的光亮烛照着我的心,也照耀出我生活中那么多丰富而微妙的颜色——有光才有颜色.而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李贺的那些诗篇,他们的意境、情怀更是长久地浸润着我的情感.从古至今,人世间一切好的文学之所以一直被需要着,原因之一是它们有本领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它们能够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
我青少年时期的文学营养,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若用吃东西来作比喻,不是你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而是这儿有什么你就吃什么.用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话:“端给你的是啤酒,你就不要在杯子里找咖啡.”他以此言来形容斯大林时代的暴政.但那时的我,毕竟还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地在“杯子”之外找到了一些“咖啡”——一些可以被称作经典的文学.它们外表破旧、排名无序、缺乏被人导读地来到我的眼前,我更是怀着对“偷来的东西”的兴奋之情持续着混乱的阅读.但时至今日,当阅读早就自由,而中国作家趁着国家改革、国门敞开,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的时代大背景,积极审视和研究各种文学思潮、自觉吸纳和尝试多种文体的实验.当代东西方名著也源源不断地扑面而来,即使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仍然怀念过去的岁月里对那些经典的接触.那样的阅读带给我最大的益处,是我不必预先接受评论家或媒体的论断,我以不带偏见的眼光看待世界上所有能被称之为经典的文学.其实若把文学简单分为两类,只有好的和不好的.而所有好的文学,不论是从一个岛,一座山,一个村子,一个小镇,一个人,一群人或者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出发,它都可以超越民族、地域、历史、文化和时间而抵达人心.也因此,我对文学的本质基本持一种乐观的认识.
用谦逊照亮内心
文学和写作也使我知道,不论东方与东方之间还是东方与西方之间,不论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多少不同,我们的外表有多大差异,我们仍然有可能互相理解,并互相欣赏彼此间文化的差异.毕加索曾经坦言中国的木版年画带给他的灵感,二十世纪法国的具象绘画大师巴尔蒂斯是那样钟情于中国宋代画家范宽.
2006年秋天我在日本访问时特别去了仙台医学院,鲁迅先生曾经在那里学习.我和经济系的几位教授聊天,我发现他们非常热衷于谈论鲁迅,并为他感到自豪.他们谈到他并不特别优秀的成绩,他和藤野先生之间的别扭,画解剖图时只求美观、把一条血管画到脖子外边去了,还和老师争辩的可爱的固执……他们没有把他看作圣人,但是他们爱他.他们和仙台市民自发地编演了一出《鲁迅在仙台》的话剧.这一切使我感到亲切,我看到了一位经典作家和他的文学经典是怎样长久地活在普通人心中,并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充实的欢乐.
文学是灯,这说法真的有些冒险吧?但想到任何同创造有关的活动都有冒险的因素,我也就不打算改口了.我要认真对待的是,坚持写作的难度,保持对人生和世界的惊异之情,和对人类命脉永不疲倦的摸索,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去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真正的高贵.我知道这是极不容易的.几年前我曾经从一个外行的角度写过一本谈论画家和绘画的小书《遥远的完美》,在书的后记中我写道,几十年的文学实践使我感受到绘画和文学之间的巨大差异:在作家笔下无法发生的事情,在好画家的笔下,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我又感受到艺术和文学之间的相似:在本质上它们共同的不安和寂寞,在它们的后台上永远有着数不清的高难度的训练,数不清的预演,数不清的或激昂或乏味的过程.然而完美距离我们始终是陌生而又遥远的,因为陌生,才格外想要亲近;因为遥远,才格外想要追寻.我看到在文学和艺术发展史上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才子或才女.当我们认真凝视那些好作家、好画家的历史,就会发现无一人逃脱过前人的影响.那些大家的出众不在于轻蔑前人,而在于响亮继承之后适时的果断放弃,并使自己能够不断爆发出创新的能力.这是辛酸的,但是有欢乐;这是“绝情”的,却孕育着新生.于是我在敬佩他们的同时,也不断想起谦逊这种美德.当我们固执地指望用文学去点亮人生的幽暗之处时,有时我会想到,也许我们应该首先用谦逊把自己的内心照亮.
面对由远而近的那些东西方文学经典和我们自己的文学实践,要做到真正的谦逊是不容易的,它有可能让我们接近那遥远的完美.但真正的抵达却仍然是难以抵达.我对此深信.
此内容为作者在首届东亚文学论坛的演讲,有删节.原文刊载于《人民文学》2009年第1期

B. 铁凝的代表作有什么

铁凝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铁凝,姓屈,女,1957年9月生,籍贯河北省赵县,高中学历,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84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1986年出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1996年开始担任河北/省/作/协/主/席,2006年11月出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
。籍贯河北省赵县,生于北京,四岁回保定。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人称文坛“美女作家”,也有人称她是“女性主义”作家。 铁凝曾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一千张糖纸》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1996年出版5卷本《铁凝文集》,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卷本《铁凝作品系列》。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10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创作经历
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农村务农4年,此间写出《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发表于《上海文艺》《河北文艺》等文学期刊。
1979年调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冬,参加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会议期间拜望茅盾、张天翼等前辈。

C. 中国当代的女作家有哪些

铁凝,女,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9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1975年7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作家,当代著名女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北大学兼职教授。代表作《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铁凝日记——汉城的事》、《玫瑰门》、《大浴女》、《笨花》。 池莉(1957~ ) ,当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1957 年生于湖北仙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说《烦恼人生》、 《不谈爱情》、《水与火的缠绵》、《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写到飞的境界》等,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散文作品《怎么爱你也不够》、《真实的日子》、《给你一轮新太阳》、《老武汉》等,作品集《池莉小说精选》、《一夜盛开如玫瑰》、《生活秀》、《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作品很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1.补天石 2.素面朝天 3.血玲珑 4.我很重要 5.昆仑殇 6.天使和魔鬼的较量 7.芒果女人 8.行使拒绝权 9.孝心无价 10.电脑时代的灰色诱惑 11.提醒幸福 12.那座山,虎啸龙吟..... 王安忆,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主要作品 《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米尼》、《长恨歌》、《富萍》、 《桃之夭夭》、《上种红菱下种藕》、《遍地枭雄》、《启蒙时代》、《月色撩人》。

记得采纳啊

D.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1

在我的房间里有一个小书架,这个书架是爸爸出差时带回来的。

记得刚带回来的那一天,我喜欢的不得了了,没等爸爸妈妈开口,我就一人“哼哼唧唧”地把它搬上楼,让它在房间的东南角安居下来。

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我轻轻地舒了口气,然后就仔仔细细地端详起这个书架来,只见它穿着一件黄里带黑的外衣,身子用竹子做的,显得挺拔美丽。于是,我开始打扮小书架了。这里应该分类,先从下层放起,放上爸爸妈妈爱看的书,只要一查就能找到。接着是第二层,那么这里该放什么那?对,这里应该是我的天地了,我把《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等放在第三层里,我放了近几年的考卷,逐年分开,以便复习时查找。还剩下第四层了这是最高的一层,特别显眼,所以至关重要。我先安排了四本字典的“住处”,再在中间放上一个笔筒,在笔筒里插上几支毛笔……对整个书架来说,这个笔筒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我全部安排好以后,再打量一下小书架。呀!真美呀!真像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虽然小书架没有生命,可我觉得它富有生机;虽然我们不断的加重它的负担,它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毫无怨言;虽然它不具有惊人的风度,却给我的小房间增添了书香和光彩。

因为这,我真正喜欢我的小书架!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2

在我的房间里,有一个和我息息相关的童年朋友——小书架。

小书架有三层,第一层有我的电脑和打印机,还有我的学习用品。第二层放的是我课内参考书籍,有奥数竞赛、语文辅导、英语练习册等,我每天必须完成功课才能有时间让我浏览这些书籍.第三层放的就是我最喜爱的胖胖瘦瘦课外书籍,每当我感到郁闷时,童话书就跳下来把我带到美丽动人的童话世界里,与主人公们一起快乐的玩耍,把烦恼和忧愁抛到九霄云外。每当我感到无趣时,就打开福尔摩斯探案集,开始我的侦探之旅,和福尔摩斯一起观察推理,让那些狡猾的坏蛋无处可逃……这里的动物常识、自然、文化、历史书籍,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上一层楼。

书是世界的一个窗口,我就是通过这许许多多的窗口来认识世界的。书就是一艘船,它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是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光彩。

日积月累,小书架的肚子被撑得不留一条缝隙,我的知识也渊博了许多。我十分感谢我那童年的朋友,它是我人生成长中的好助手。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3

我的卧室一角有一个书架,是它把我领进知识的海洋,同时也变成了我的老师、我的好朋友。

我的书架共六层,第一层放了能让我开怀大笑的漫画书。第二层放着让我不用去上补习班的“作文老师”。第三层放了让我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故事书。第四层放了给我学习的复习资料。第五层放的是旧课本和各种各样的诗词书。

当我翻开漫画书时,他就像是正在马戏团表演的小丑一样总是能让我心情超好;当我翻开作文书时,它教会了我怎么描写精彩的语句和好的段落;当我翻开故事书是,它使我的心情变得跟主人公心情一样,时而悲伤,时而高兴;当我翻开学习资料时,原来这么简单,我要时刻警告自己看了一定不能再忘了;当我翻开旧课本就让我想起一年级时老师用那幽默的笑脸给我们上课的情景;当我触手就能拿到诗歌之类的书时,我打心眼里佩服作者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用心体会诗人所表达出的细腻的情感。

你看我的小书架不比书店差吧!只要我坐在这里他就可以带我去探索知识的世界。温馨的小书架永远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4

假期到了,爸爸说:“你的房间好乱,主要是书扔的到处是,给你买个书架,把书籍整理一下。”果然,爸爸下班后给我带回一个书架,我太喜欢了。白色的框架加上磨砂玻璃门,漂亮极了。

我的小书架分三层,每层都可以放好多好看的书。我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书籍,房间整洁多了。

第一层是童话类,里面有公主童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我最喜欢格林兄弟写的格林童话。每次我睡前,书中的公主和王子都会在最短时间内哄我睡觉。

第二层是神话类。里面有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天仙配等神话故事,看得我连饭都不想吃了。

第三层是学习辅导类,里面有《开心学堂》、《满分作文》、《我爱写作文》、《口算题卡》、《达标训练》等。这些书帮助我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复习老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我每天都要复习的。我最喜欢《开心学堂》,因为里面有许多课本以外的小常识、小知识,有时还有“幽默笑话”,让我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我更喜欢学习。

爸爸说:“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增长智慧。”我也这么想。我喜欢我的.小书架,我爱读书!我一定好好利用假期,多读书、读好书。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5

我的小书架是我的好伙伴,它比我还要高呢,里面有我心爱的书。

它有四层,第一层是网络全书,有时候科学老师讲完课,还有不懂的我就去查资料,小书架便成了我解开疑问,拓宽我知识面的一个很好渠道。

第二层是妈妈给我买的学习资料,临近考试,我每天都会去看,复习学过的知识,巩固重点和难点,我的好成绩的取得都有它的功劳呢!

第三层是我的专业书,我喜欢围棋,里面有围棋书籍,还有爸爸给我买的围棋名人传记。做完功课,我会看看围棋名人传,了解名人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围棋大师的,对我很有启发。这一层还有钢琴书,虽然每天都会看着钢琴书练琴,但我还是不太喜欢它,每一首曲子都要反复练,太枯燥啦!

第四层放的是我经常看的书,几乎都是小说和童话,也是我的最爱,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哈利·波特》,看了两遍呢!

我爱我的书架,在我烦恼或伤心的时候,我就会看里边的书,这些书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下子就把我的坏心情吸走了。

小书架陪伴我成长,我爱我的小书架。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6

我有一个漂亮的小书架,它在我的卧室里的书桌旁边,和我的小书桌放在一起,静静地站在窗台边。

我的小书架分四格,最上面有一条长长的波浪形的木头做的小花边,中间有三个青色的小抽屉,最下面是四个大格子,里面放了我的小玩具。

我把书分成四类整齐地摆放在小书架上。第一个放了一些课程辅导类的书,第二格放了科普知识的书,第三格有一些故事类的书,第四格是小说折纸类书。中间的小抽屉里放了彩纸、橡皮泥、头花之类的小东西。

我很喜欢看书呢!有一次我带了一本《查理九世》去学校,上课时我想:“我就看一眼课外书。”刚打开就被老师发现了,只好乖乖地把书交上去,好心疼!

随着我慢慢长大,我的小书架也有了新的变化。

以前,我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彩色绘本了。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叫妈妈拿出一本讲一讲。慢慢地我长大了,我的小书架也发生了变化。那些彩色绘本慢慢地转移到了一个角落里,却多了很多小说科普类的书。

以前我要拿书的时候要从椅子爬到桌子上,现在只用跪在椅子上就可以轻松地选一本好书看。

以前我的书只占了两个格子,现在我的书把四个格子都占满了。

小书架陪我度过了五年,我要把它好好整理一下,让它变得干净、整齐。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7

在我的房间里,有一个小书架。这个书架是我和妹妹最珍爱的宝贝。

买回书架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打扮小书架了。

先从下层放起,这里分类放上爸爸妈妈爱看的书,他们想看什么书,只要一查,就能迅速找到,方便极了。

接着放第二层,这里该放什么呢?对,这是我和妹妹的天地了。我们把《一千零一夜》、《谜语书》、《安徒生童话)等书刊整齐有序地放好,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学生最爱看的书。如果有同学或朋友来借阅的话,很便捷地就能找到。

在第三层里,我们又整理好这几年我和妹妹的学习用书和考卷,这样以后复习比较方便。

剩下来的是第四层,这层最高了,特别显眼,所以很重要。我先安排了四本字典的“住处”,再在中间放上一只笔筒,在笔筒里放上几支笔等学习用具,对整个书架来说,这只笔筒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虽然,我家的小书架要背很重的负担,但它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直毫无怨言;虽然它没有惊人的风度,但它却为我的房间增添了油墨书香和无限的光彩。正因为这样,我才更加珍爱这个小书架!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8

在我的房间摆放着一个长方形的小书架,这个书架分为。4层,它全身都是白色,小书架的正面是用玻璃制作的柜门,里面每一层的颜色都不一样,一层的是红色,第二层是白色,第三层是绿色,第四层是蓝色。里面摆着我最喜欢看的《故事书》、《连环画》、《笑话》、《脑筋急转弯》、《作文选》等,还有爸妈妈经常看的书刊杂志。

暑假的时候,我抓紧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做业,剩下的一大段时间就从小书架上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有时,爸爸妈妈叫我去吃饭吵我还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本。上学时,每当老师布置我们写作文我都能很快地完成,而且写得很好,这都归功于小书架上的书籍们。有时,当我遇到陌生的字,便会从小书架上取出我的好朋友一一《字典》,查查字的读音,然后理解它的意思,虽然我是名四年级的学生,但我认识的字比同龄人多得多。

小书架帮了我很大的忙,它使我的书籍们都有了安身的地方,使我筇学习时能马上找到相应的书籍帮忙。我喜欢看书,书是我成长的阶梯,是我的良师益友。小书架,就这样一直伴随我快乐地学习、成长。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9

我有一个蓝色的小书架,是妈妈从网上给我买的,拿回家妈妈用了两个小时才帮我组成完整。书架的桌面上有乘法口诀,还有拼音字母和大写的字母。桌子的上面可以往上抬起,下面可以放一些平时的家庭作业,还可以放一些零碎的小东西。还有一个小椅子,这个椅子很可爱哦,上面有一个大象的头像,我超喜欢这个头像。

我的小书架上摆满得了我平时要看的书,有什么书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安徒生童话》 《十万个为什么》 《格林童话》《成语故事》 《老鼠为什么爱大米》 《八十天环游地球》 《汤姆 索亚历险记》《彼得兔的故事》 《木偶奇遇记》 《感悟教育》 《童年》 《昆虫记》等等.......

在这些书籍里,我最喜欢就是《昆虫记》这本书是讲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队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的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才写成《昆虫记》。

小书架里还有很多好看的课外书,我很喜欢我的小书架。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10

书,是我们的伙伴,好似一些亲人站在我的身边,不是有一句话吗?“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现在就让我来介绍我家的小书架吧!

我家的这个小书架的外漆是白色的,里面是紫色的,共三层,可容纳许多我喜爱的书籍!第一层是一些世界名著,第二层是一些童话小说,第三层便是一些作文辅导书等。其实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层,平时只要我有空就会翻阅,每次看完后我都会很整齐的放好,有《悲惨世界》让人感受到笔下人物的高尚和慈悲;有《我的快乐小世界》让人感受到人们在快乐的世界里生存,但是再多的书也阻挡不了我对《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的喜爱之情,这是我在一年级时最爱看的一本书,它让我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也不能忘记。

但在我三年级的时候,让我笑得合不拢嘴的一本书《我的一朵小笨花》放在了最边上,我不经翻开了书,边看边笑出了声,那么好笑,怪不得称他为小笨花呢,你们一定也很想看吧,有空的话就到我家里来坐坐吧!

这就是我的小书架,我的书的天地。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11

我骄傲,我有两个小书架。一个是和我的学习桌连在一起,一个小书架在我床头边。

学习桌和上面的小书架都是原木色,分三层,中间被一块木板分成两部分,左边是五花八门的各类图书,有:大侦探福尔摩斯、鲁滨逊漂流记、孔子的故事、中国成语故事等都是我平时喜欢阅读的。右边放了几个小饰品,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一个大海螺,那是几年前我们暑假去海边的时候买的,看到它就让我回想起来那蓝天碧水的大海和洁白矫健的海鸥。右边中间有两扇小门,里面是什么我现在不能告诉你,那可是我的小秘密。

床边的小书架也是清一色放的都是我喜欢的各种书籍,自从有了这些小书架,我在爸爸妈妈的监督和老师的鼓励下慢慢喜欢上了阅读,现在每天写完作业我都会马上找到我喜欢的图书阅读起来,电视机、动画片对我的吸引力也慢慢被小书架上的各类图书所代替。都说书是人类的朋友,我现在可算是真正有了亲身的体会。

最后用一句我喜欢的话送给爱读书的你“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让我们一起在书中寻找快乐的童年吧!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12

在我的房间里,有一个大书桌,书桌上面放着一个可爱的小书架,上面摆放了很多种书:有作文书、故事书、漫画书、历史书、地理书……每种书我都很喜欢,书架是我的好朋友。

我的书架高190厘米,宽165厘米,中间分成六个空格,两边的格稍大一些,中间四格小一些,我根据书的大小和种类不同,把它们有效利用。从左往右我给它们排了序号,一号格放的是《中国历史》、《中国地理》,这两套书我现在看的还不是很明白,常常需要妈妈的讲解。二号格放的是《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不一样的卡梅拉》,这几套书都是我小时候读的,现在由我读给弟弟听,虽然读过很多遍可是还是觉得很有意思。三号格是我的最爱——漫画书。《斗罗大陆》、《柯南》、《三毛流浪记》……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去看漫画书,它们会让我忘记烦恼。但是妈妈不喜欢我常常看漫画书,所以我总是在晚上偷偷看。四号格是各类作文书,有《金奖作文》、《分类作文》等,每当我遇到不会写的作文时,它们就会跳出来帮我解决难题。五号格是我的琵琶书、乐理书,还有弟弟的钢琴书,这些书虽然不那么让我们喜欢,但是每天都会用到,因为每天都要练琴。六号格没有放书,放的都是我的珍藏,各种漂亮的小本子,上面记着我的小秘密哦。

啊!我可爱的好朋友,是你让我爱上了阅读。啊!我可爱的小书架,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来宠幸你了。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13

我的房间里有一个田字形的、白色的小书架,小书架里有许多许多的书。我很喜欢我的小书架,它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一次,我发现我的小书架不高兴了。我一看,小书架有点脏,便开始打扫我的小书架,打扫完后,我发现我的小书架还是有点不高兴,我又一看,原来书架里面的图书没摆整齐,乱糟糟的,难怪我的小书架会生气。于是,我开始整理我的图书,过了一会儿终于把它整理得井井有条了,这下小书架立刻变得笑眯眯了。

每当我放学回家后,我的小书架总是对我说:“现在要做作业啦!”我便飞快地把作业做完。小书架又会说:“小主人,现在是看书的时间啦!”我就会从书架里拿出书,仔细看起来。我看书时,童话书告诉我:“童话里面的世界真美啊!”作文书告诉我:“小主人,这样写会让你的文章更加生动哦!”图画书告诉我:“小主人,小主人,你画的叶子真美啊!”每当我看完书后,小书架就会说:“小主人,今天你又学到了不少知识吧!”

就这样,我的小书架陪我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14

你看!小书柜的颜色是棕色的,形状是长方形,在书柜上面有一个凸出来的地方,像一方房檐一样,又像一个帽子,戴在小书柜的上面。这小书柜2米长,别看“他”“个子”“长的高”,但是“他”却比他的同类们要瘦的多,才25厘米。

远看,小书柜像一个高楼教堂,近看,就是一个很不赖的标准书柜了。

小书柜有六个玻璃柜,六个小抽屉,还有六个小柜子,“他”们都一字排开,像正在南飞的大雁一样,而那每一本书就是每一个音符,是“大雁”唱出来的,也是大雁们唱出来,来赞美小书柜的一支歌。“啦啦小书柜,小书柜……”

你要问小书柜对我的用处呀!那可是大大的好呀!比如说:“我有一道题不会了,可以在小书柜中自己找我需要的书,然后再查一查,很快,我不会做的题我会做了,还知道了解题的思路。第二天,全班只有我做出来了,别人连从哪起头都不知道,我被老师夸奖一番,心中美滋滋的!”哥哥姐姐们也常常的来我家借书看。

你的“大脑”给我了很多知识,帮我消灭了一道道难题,助我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我真感激你,我的小书柜。

我的小书架作文_作文400字15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终身伴侣。既然书这么重要,那它也要一个“防护罩”!那就是我的——小书架!

我的小书架长2.5米,宽2.6米。穿着一件粉色的“衬衫”,和一件白色的“外套”,它共有6格。

书架的第一、六格,放着我心爱的娃娃、八音盒和姐姐给我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我疲倦、烦恼时,,打开八音盒,里面美妙的音乐能把我的疲倦、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书架的第二格,放着我翻得最多,花不少心血才找到的参考书和作文书。当我写作文时,没有灵感,我能在作文书里寻找灵感,要考试时,我可以看参考书复习。

书架的第三格,放着知识丰富、不可思议的科技书。里面讲了:云是哪里来的,地震是怎样产生的……读了这些书,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位大科学家,在为人们解决难题……

书架的第四格,放着我最最最……喜欢的童话书。里面有《笨狼的故事》《三毛的故事》全套……

书架的第五格,(*^__^*)嘻嘻……,请你来猜一猜,我放了哪些书?呵呵,你猜错了哟!里面放着《笑话大全》和漫画书。当我伤心、难过的时候,打开笑话大全,里面的笑话能把我的伤心、难过彻底忘掉。

我爱我的小书架。

E. 郭宝亮的主要科研成果

1、《洞透人生与历史的迷雾——刘震云的小说世界》,(专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王蒙小说文体研究》,(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文化诗学视野中的新时期小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009年
《论<褐色鸟群>——两种不同元叙事规则博弈中的历史真相》,《文艺争鸣》2009年第2期。
《感悟乡土的困惑》,《名作欣赏》2009年第2期。
《论<王蒙自传>的思想史意义》 ,《当代作家评论》 ,2009年第3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8期转载。
《有意味的“改写”——读王蒙<岑寂的花园>》,《文艺报》2009年2月23日2版。
《文学与文化的双重解读》,《文艺报》2009年4月16日2版。
《<一句顶一万句>与“刘震云现象”》 ,《文艺报》2009年7月16日2版。
《忧郁来自生命的疼痛——张楚小说印象》,《文艺报》2009年7月16日2版。
《刘震云的叙事个性及其文化效应——以《故乡面和花朵》以前的小说为例》 ,《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哲社),2009年第4期。
《日常表演性与存在的荒谬感——论刘震云前期小说的反讽性文体风格》 ,《燕赵学术》2009年秋之卷。
《逃逸与回归》 ,《红豆》2009年第7期。
2008年
《王蒙文艺思想散论》 ,《渤海大学学报》(哲社)2008年第3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9期。
《立体复合思维中的历史反思与还原——与王蒙对话》 ,《渤海大学学报》(哲社)2008年第3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9期。
2007年
《大众传媒时代的“无根”写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艺术中的“猎奇化”现象》,《文艺研究》2007年第7期。《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9期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28期转摘。
《文学之死与启蒙主义的式微》 ,《文艺争鸣》2007年第12期。
《疲惫的坚守》 ,《文艺报》2007年7月19日2版。
《重建当代文学的深度》,《文艺报》2007年10月13日2版。
《现代寓言的诗性书写——李浩中短篇小说印象》,《文艺报》2007年11月20日2版。
2006年
《中国形象与汉语的欢乐——从铁凝的<笨花>说开去》,《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5期。第二作者
《论王蒙的讽谕性寓言体小说》,《海南师院学报》2006年第3期。
《生存的勇气与超越的迷醉》,《文艺报》2006.11.2
2005年
《王蒙小说语言的反讽性修辞及其功能》,《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论王蒙小说的叙述视角与叙述声音》,《西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5期。
《<手机>的说话主题及其局限》,《理论与创作》2005、5
《从封闭到开放:王蒙小说语言流变的文化意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空间的时间化:王蒙小说的时间与空间形式》,《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论王蒙的拟辞赋体小说》,《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双重挤压下的爱情》,《文艺报》2005年12月20日。
《在政治与欲望双重烤炙下的人性变奏》,《文学报》2005年11月28日。
《无处告别——评王蒙的中篇小说<秋之雾>》,《河北日报》2005年10月14日
2004年
《论王蒙的文化心态及其传统认同》,《文学评论》2004年第2期。
《并置式语言:多样的统一——王蒙小说语言论纲》,《文艺争鸣》2004年第2期。
《反思疑问式语言:可能的文本》,《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孙犁的思想矛盾及其艺术解决——重读<铁木前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1。《中国现当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4期全文复印。《新华文摘》2004年第9期,要目辑览。
《王蒙小说中的闲笔》,《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003年
《生命体验与比兴——刘勰比兴观新解》,《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2003-3
《从文本中来,到文化中去》,《文艺报》2003-8-5
2002年
《废话背后的历史真相——刘震云<一腔废话>释义》,《大家》2002、5。
《影像时代的历史寓言》,《文汇报》2002年3月16日
《文本·理解·意义》,《文艺报》2002、10、29
2001年
《无奈的撤离与最后的守望——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之三》,《河北师大学报》(哲社)2001、4
《文学理论新思维》,《文艺报》2001年12月25日
2000年
《个人化写作与公共性》,《文艺报》2000、3、28(已收入中国社科院白烨编《2000年中国文论选》一书,漓江出版社2001年)。
《弑父的恐惧与家族血脉的纠结——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小说评论》2000、2。收入孔范今等主编的《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张炜研究资料》一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反乌托邦:<故乡面和花朵>试解》,《小说评论》2000、4。
《返归大地与大地乌托邦的幻灭——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河北师大学报》(哲社)2000、4
《灵魂的忏悔与拷问——评铁凝<大浴女>》,《文艺报》2000、7、4
《寻找家园魂——读谈歌<家园笔记>》,《文汇报》2000、6、10
《欲望驱动下的执法腐败》,《作品与争鸣》2000、5
《陈映实的三篇小说》,《文艺报》2000、6、3
《写实性作品向诗性写意式转移》,《文艺报》2000、7、25
《历史·人·生命意识》,《文论报》2000、9、15
《诗性消解:主体的隐匿与人的沉沦——刘震云前期小说新解》,《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2000、2
《刘震云:言语的狂欢》,《文论报》2000、4、15
1999年
《跨文体写作:文学的贫困与表达》,《文艺报》1999、7、20。
《知识分子的反省与自审》,《文艺报》1999、4、6
《心灵的震惊与冶炼》,《文艺报》1999、2、4
《最后的拯救与尴尬》,《文艺报》1999、5、18
《雄浑壮丽的正气之歌》,《文艺报》1999、11、16
《生活在别处的悲剧》,《文论报》1999、11、4
1998年
《<抉择>:叙事的艺术》,《文艺报》1998、1、27
《<马桥词典>:语词历险的代价》,《文艺报》1998、5、14
《栀子花、栀子花……》,《文艺报》1998、7、9
《庸常人生与英雄利器的悖反》,《文艺报》1998、9、8
《地缘文化阐释的学术魅力》,《文艺报》1998、6、30
《艺术理论研究的新收获》,《中国艺术报》1998、3、20
《飞升与沉降:海子诗歌的意象构成及其张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1
《先锋小说形式意味浅论》,《河北师大学报》1998、2
《方法论的启示》,《文论报》1998、8、27(此文收入《童庆炳文学五说》一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5月)
《流浪情结与还乡之梦——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1998、1
1997年
《慨悲歌大漠魂》,《人民日报》1997、9、11
1995年
《历史亡灵复活的意味及其批判——近年历史题材热现象思考》,《文艺评论》1995年第6期。
《王朔现象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第7期全文复印。
《文化工业枕边的历史亡灵》,《文学世界》1995年第3期
《历史题材热现象思考》,《中国文化报》1995年3月5日。
《一个只爱自己的男人——评<倾斜的三角架>》,《作品与争鸣》1995年第10期。
《文艺学领域的系统工程》,《人民日报》1995年7月11日。
1994年
《尴尬中的超越——我看新写实小说》,《海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北京大学学》全国高校学报文摘转摘。
1993年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论京派作家的二难选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探索话剧与戏曲传统》,《海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生活的困顿与尴尬》,《文论报》1993-10-2

F. 谁有《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原文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故事梗概 安然像个'假小子',有人喜欢她,有人讨厌她,在她身上体现着时代的印迹和未来的光辉。姐姐安静理解这个16岁少女的心。安然上高中后,安静给妹妹买了一件大红衬衫,安然穿上神气极了。安静的性格和妹妹不一样,是个深沉柔弱的姑娘。姐妹二人感情笃深。安然最怕姐姐结婚。除了姐姐的婚事,安然还怕每学期末的评'三好'。连续三年评上三好学生的,考大学时可以得到照顾。安然聪明、刻苦、成绩优良,热情积极、关心同学,照理说要评上三好不成问题,而她却感到沮丧,没有信心。原因在于她曾得罪过班主任韦婉,并揭穿了班长祝文娟的虚伪。姐姐安静了解到妹妹的苦恼便去拜访安然的班主任、她昔日的老同学韦婉。韦婉出于世俗的偏见和对安然的忌恨,片面地向安静介绍了安然在班级中的种种'坏'表现,并特别强调,安然'现在打扮起来了,还穿了一件红衬衫,这是一种迹象,要引起注意'。一场围绕'评三好'引起的思想冲突由学校带到家庭,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正常气氛。对于姐姐的窥探、妈妈的责骂,安然自有主张。姐姐安静是某文艺期刊的编辑,为使姑姑能评上'三好',她违背自己的心愿给韦婉送内部观摩电影票,还刊发了韦婉那首极其蹩脚的'甩膀子诗'。世故而浅薄的韦婉也心领神会地在'评三好'会上搞小动作,硬将她平素并不喜欢的安然评上了'三好'生。尽管评上了'三好',但安然并没有逃脱一场污泥浊水铺天盖地而来的人身攻击,连她身上那件红衬衫也成了罪状。她感到委屈,而当她得知姐姐安静与韦老师在'评三好'背后所做的微妙'交易'时,她陷入更深的痛苦和思索之中。生活并不等于冰棍、足球、迪斯科,生活也有猜忌、困惑和冷漠。米晓玲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中途辍学,到商店去当营业员。沉默寡言的刘冬虎因父母分离,不得不告别自己的母校和同学,迎接他的还不知是什么。善良正直的爸爸一辈子苦苦追求,却画了那么多不被人赏识的画。温柔驯服的姐姐要嫁给一个身边有孩子的男人,而平时极其开通豁达的爸爸却暴跳如雷。姐姐最终还是走了。安然的好朋友米晓玲、刘冬虎也都含着眼泪走了。这就是生活,既很美,也很累。她,安然也要勇敢地去走,用自己的勇气去拉开人生的序幕。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写作背景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得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惟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惟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盛行。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铁凝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初整个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艰难与坎坷。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作者简介
铁凝,女,1957年9 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

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农村务农4 年,此间写出《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发表于《上海文艺》《河北文艺》等文学期刊。
1979年调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冬,参加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会议期间拜望茅盾、张天翼等前辈。
1980年参加河北省文学讲习班。同年,短篇小说《灶火的故事》在孙犁主办的《天津日报》“文艺增刊”发表,《小说月报》转载,并引起争鸣。第一本小说集《夜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2年夏,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会间写出短篇小说《哦,香雪》(发表于当年第9 期《青年文学》)。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在《十月》发表。

1984年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于《山花》,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同年由保定地区文联调河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并于当年召开的河北省第四次文代会上当选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
1985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六月的话题》分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根据《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本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年初,在中国作家协会第4 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为该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 5月,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其间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国际笔会中心美国会所与美国作家、学者座谈、交流中美当代文学现状。
1986年应邀赴挪威参加第二届国际女作家书展,在该书展专为中国作家举办的“中国作家报告日”做“中国女作家与当代文学”的演讲。同年中篇小说《麦秸垛》在《收获》发表,河北省文联召开铁凝作品研讨会。
1987年应霍英东先生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中篇小说《村路带我回家》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

1988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学四季》创刊号以头条位置发表,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台湾版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由台北新地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单行本在西班牙马德里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2 月,《文艺报》、作家出版社、河北省文联在北京联合召开《玫瑰门》研讨会。同年,中篇小说《棉花垛》在《人民文学》发表。
1990年至1991年,写出《孕妇和牛》《马路动作》《砸骨头》《埋人》等小说,将《哦,香雪》改编成同名电影,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为首批国管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年间积极协助当地政府为开发野三坡旅游风景区立项和申请资金。
1992年出版两本散文集《草戒指》(百花文艺出版社)、《女人的白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年,发表中篇小说《对面》。获得该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长篇小说《无雨之城》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连续4 个月列为上海、深圳、北京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铁凝认为此书并非为了畅销而写。被《女友》杂志评为“中国十佳作家”。

1995年春,应美国政府之邀,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访问美国13个州,并接受俄克拉何马州“名誉副州长”之证书。夏,应高雄文艺家协会之邀,随内地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在台北拜会林海音先生。9 月,在北京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论坛。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给我礼拜八》,译者池泽实芳。电视剧《遭遇礼拜八》(上下集)播出。
1996年10月,河北省作家协会从河北省文联中独立分设,铁凝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同年年底,在中国作家协会第 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5 卷本《铁凝文集》。
1997年秋,应美国国务院邀请,随中国国务院知识产权考察团访问美国。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在《青年文学》发表,多家刊物转载,获《小说选刊》年度奖。之后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被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聘为客座教授。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8年2 月,赴香港参加香港作家协会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3 月,应以色列希伯莱作家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以色列。5 月,应韩国亚洲美术馆邀请,陪同父亲访问韩国。在河北省第七届文艺振兴奖评选中,获该奖项中的最高奖“关汉卿奖”,即“个人终生成就奖”。被《萌芽》杂志社聘为“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主编10人卷《女作家影记》,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初,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在《十月》发表。5 月,在北京参加挪威中国文学研讨会,做题为“无法逃避的好运”的专题发言。9 月,河北文学馆及河北省作家协会新址落成。年底长篇小说《大浴女》脱稿。
2000年初,长篇小说《大浴女》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该作品讨论会在北京召开。9 月,参加由中国社科院土办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作品讨论会。
2001年春,由小说《安德烈的晚上》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2001年4 月,应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8 月,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此篇同时亦获首届“老舍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北京市文学创作奖等。年末,在中国作家协会第6 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初,被上海大学文学院和河北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7 月,应加拿大世界华文写作协会邀请,参加“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第6 届研讨会”。在“文学中的文明与暴力”的主题研讨中,做题为“从梦想出发”的专题演讲。
8 月,在河北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艺术随笔集《遥远的完美》脱稿。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红衣少女》,译者池泽实芳。法文版《大浴女》即由法国比基耶出版社出版。由《永远有多远》改编的15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国内40余家电视台播出。

5 种小说和散文集《谁能让我害羞》《第十二夜》《回到欢乐》等分别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等出版。
2003年,《遥远的完美》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应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主编5 卷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选》。
应新加坡教育部邀请,赴新加坡“写作营”授课。
日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东京现代文艺社出版。

2004年出版《铁凝日记》。
2006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其长篇新作《笨花》。

2006年11月14日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最新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主席。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相关联接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t/04-tie-n/tie_ning.htm

G. 铁凝的代表作

铁凝,短篇小说代表作——《哦,香雪》。原文如下: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
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而,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的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的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人和台儿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总之,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利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变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姻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
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
尽管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但她们还是围了上来。
“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咋的。
“你喳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答话了吧?”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
“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眼睛却不游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
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真下车来了。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
“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姑娘们一阵大笑,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的她差点撞在他身上,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喂,你们老呆在车上不头晕?”她又问。
“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又一个姑娘问。她指的是车相里的电扇。
“烧水在哪儿?”
“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
“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面小声问了一句。
“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快开车了,她们才让出一条路,放他走。他一边看表,一边朝车门跑去,跑到门口,又扭头对她们说:“下次吧,下次一定告诉你们!”他的两条长腿灵巧地向上一跨就上了车,接着一阵叽哩哐啷,绿色的车门就在姑娘门面前沉重地合上了。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叫人惆怅。姑娘们走回家去,路上还要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
“谁知道别在头上的金圈圈是几个?”
“八个。”
“九个。”
“不是!”
“就是!”
“凤娇你说哪?”
“她呀,还在想'北京话'哪!”
“去你的,谁说谁就想。”凤娇说着捏了一下香雪的手,意思是叫香雪帮腔。
香雪没说话,慌得脸都红了。她才十七岁,还没学会怎样在这种事上给人家帮腔。
“他的脸多白呀!”那个姑娘还在逗凤娇。
“白?还不是在那大绿屋里捂的。叫他到咱台儿沟住几天试试。”有人在黑影里说。
可不,城里人就靠捂。要论白,叫他们和咱们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再照火车那些闺女的样儿,把头发烫成弯弯绕,啧啧!'真没治'!凤娇姐,你说是不是?”
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好像姑娘们真的在贬低她的什么人一样,她心里真有点替他抱不平呢。不知怎么的,她认定他的脸绝不是捂白的,那是天生。
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
“凤娇,你哑巴啦?”还是那个姑娘。
“谁哑巴啦!谁像你们,专看人家脸黑脸白。你们喜欢,你们可跟上人家走啊!”凤娇的嘴巴很硬。
“我们不配!”
“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
……
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十分友好的,因为一个叫人兴奋的念头又在她们心中升起:明天,火车还要经过,她们还会有一个美妙的一分钟。和它相比,闹点小别扭还算回事吗?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这五彩缤纷的一分钟,竟变得更加五彩缤纷起来,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跨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她们垫着脚尖,双臂伸得直直的,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属于姑娘们自己的发卡、香皂。有时,有人还会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换回花色繁多的沙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
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蓝地鸡蛋塞给他。又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如果他给她捎回一捆挂面、两条沙巾,凤娇就一定抽回一斤挂面还给他。她觉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和他的交往,她愿意这种交往和一般的做买卖有区别。有时她也想起姑娘们的话:“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其实,有没有相好的不关凤娇的事,她又没想过跟他走。可她愿意对他好,难道非得是相好的才能这么做吗?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谁知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她追着它跑了好远,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她才停下脚步意识到,自己地行为是多么可笑啊。
火车眨眼间就无影无踪了。姑娘们围住香雪,当她们知道她追火车的原因后,遍觉得好笑起来。
“傻丫头!”
“值不当的!”
她们像长者那样拍着她的肩膀。
“就怪我磨蹭,问慢了。”香雪可不认为这是一件值不当的事,她只是埋怨自己没抓紧时间。
“咳,你问什么不行呀!”凤娇替香雪跨起篮子说。
“谁叫咱们香雪是学生呢。”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尽管不爱说话是她的天性,但和台儿沟的姐妹们总是有话可说的。公社中学可就没那么多姐妹了,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她们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她不明白她们的用意,每次都认真的回答:“两顿。”然后又友好地瞧着她们反问道:“你们呢?”
“三顿!”她们每次都理直气壮地回答。之后,又对香雪在这方面的迟钝感到说不出的怜悯和气恼。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又问。
“那不是吗。”相雪指指桌角。
其实,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动合上,是因为铅笔盒里包藏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吸铁石。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可在这儿,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对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值肯定非同寻常。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些了?娘攒下鸡蛋,不是为了叫她乱打主意啊!可是,为什么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可以穿起花棉袄了,凤娇头上别起了淡粉色的有机玻璃发卡,有些姑娘的辫梢还缠上了夹丝橡皮筋。那是她们用鸡蛋、核桃从火车上换来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今天,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在黄昏的灯光下喝茶、看报,没有人像窗外瞥一眼。那些眼熟的、长跑这条线的人们,似乎也忘记了台儿沟的姑娘。
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紧紧头上的紫红色线围巾,把臂弯里的篮子换了换手,也顺着车身不停的跑着。她尽量高高地垫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跨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的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也许,她所以能够在几秒钟内就决定上车,正是因为她拥有那么多鸡蛋吧,那是四十个。
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她挽紧篮子,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这时,车身忽然悸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当她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时,列车已经缓缓地向台儿沟告别了。香雪扑在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看来这不是梦,一切都是真的,她确实离开姐妹们,站在这又熟悉、又陌生的火车上了。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凤娇!我怎么办呀,我可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
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徵,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相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相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车上,旅客们曾劝她在西山口住上一夜再回台儿沟。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香雪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更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车上的人既不了解火车的呼啸曾经怎样叫她像只受惊的小鹿那样不知所措,更不了解山里的女孩子在大山和黑夜面前倒底有多大本事。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粘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悉悉萃萃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地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它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它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丛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丛从容容地下车。
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忆呢?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坐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汗衫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门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门。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一九八二年六月

H. 文学革命有什么缺失

关于精神家园的迷失

前不久,从在上海举行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话题"研讨会上,传出了"传统文学丧失精神家园","当下作家犹如丧家之犬"的说法。○1 这令我不禁想起了十五年前同样是发起于上海的那场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当时,有学者和评论家针对普遍存在的作家审美想象力贫弱和读者审美鉴赏力退化的现象,发出了人文精神失落的警示。对此,作家王蒙撰文予以商榷,他认为: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曾确立过欧洲式的人文精神,"一个未曾拥有过的东西,怎么可能失落呢?"○2尽管王蒙的观点曾引发过激烈争论,迄今也只是聊备一说,但在我看来,它仍然可以作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精神家园问题的一种参照。

如众所知,被当下国人屡屡谈及的精神家园,实际上是一个从西方移植来的概念,它的初始意义是一种宗教化的存在,其原型直指《圣经》里的伊甸乐园,而所谓寻找家园,就是被逐出伊甸乐园的人类为重返原始乐土所做的种种努力。毫无疑问,这样的精神家园,同具有宗教背景的欧洲及俄罗斯作家气息相通,血脉相连,因而很容易成为他们灵魂的支撑和生命的归宿;但对于在整体上属于无神论者的中国现当代作家来说,却是陌生的、隔膜的,甚至是始终缺席和基本无缘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精神家园做比较宽泛的理解,把它说成是一种理想化和对象化的心灵蓝图,然而遗憾的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一再经历着急剧的政治动荡和罕见的历史曲折,一种充斥着迷惘和焦虑的时代氛围使这样的精神家园同样无法真正进驻中国作家的心灵,化为自觉的生命信仰。由此可见,在中国作家的文学征程上,精神家园的空悬,几乎是历史的宿命。它与改革开放并无必然的联系,因而也不能成为我们诟病其文学态势的理由。

其实,丧失精神家园也好,没有精神家园也罢,都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因为它可以反过来促使和激励人们去做精神家园的追寻和重建。而在这方面,中国的文人和作家虽不能说独步千秋,但也算的上渊源有自。如屈原那"天问"式的上下求索,李白那"寻仙"似的大地行吟,直至鲁迅那"过客"般的执著前行,都是生命主体向未知世界的拓展与近逼,都体现着一种为灵魂寻找憩园的努力。而告别十年浩劫,步入变革时代的中国作家,是继承了和赓续着这种精神向度的。近三十年来,文学从控诉"伤痕"到"反思"历史,从呼唤改革到直面问题,从社会批判到文化寻根,从崇尚主体到敬畏自然,从现代主义崛起到现实主义回归,从讴歌精英到关注底层,从"社会现代性"的突进到"文化现代性"的反弹,其潮起潮落,百态千姿,不一而足,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在探寻一个国家的理想前景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归程。这种探寻也许一时难有令众人满意的结果,甚至永远找不到一成不变的答案,但只要这种探寻存在,中国的文学就不会缺乏坚实的骨骼和沉稳的重量,就必然拥有内在的生命力与灵魂的感召性,我们也就不必为文学的当下与未来过于伤感和失望。

关于文学的去精英化

大众化或曰去精英化,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又一新变,或曰又一特征。这一新变或特征是同中国社会的电子传媒时代以及消费主义思潮一起到来的,其直观情形可用诗人叶匡政未免有些夸张的博文来形容:"文学死了!互动文本时代来了!没有了文学等级,没有了文学体裁,没有了诗人、作家的身份意识,没有了文学史……"○3对于文学秩序乃至文学观念的这一番骤变,不少学者和评论家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他们认为,完全摈弃了约束和限制的写作,将无法保证文学必须拥有的力度和质量;同时,庸俗的文学作品只能培养庸俗的阅读趣味,而庸俗的阅读趣味又必然反过来催生更多的庸俗文学作品,这是一种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

不能说学界同仁是杞人忧天,事实上,发表的全无门槛和写手的良莠不齐对普遍文学水准乃至全社会话语质量所造成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已是有目共睹。然而,正像世间许多事物都难免得失互见,祸福相生一样,文学的大众化和去精英化在带来某些问题的同时,也包含着其合理的和积极的因素。其中至少有两点不容忽视。

首先,文学的大众化或非精英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在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里,文学并不是一个全然开放的领域,而是同体制、规范和身份联系在一起的。你想进入文学的体制吗?那就先要按照这个体制确定的文学规范,提供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数量充足的艺术文本,以取得写作的身份,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显然,这对于在本质上属于人的自由的精神创造的文学来说,是极大的束缚和严重的压抑,其结果将不利于一个民族的精神生长与文化发展。正因为如此,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知识精英在呼吁文化和文学变革时,除了主张用白话代替文言之外,还有一个核心的口号,这就是:"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4一句话,要倡导文学的平民化和大众化。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由于教育普及的滞后性,更由于媒体资源的有限性,五四精英们的这一倡导还基本停留在理想设计或艰难起步的层面,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境界。而它的真正变为现实,恰恰是在包含了教育和媒体双重飞跃的改革开放年代。换一种更为周延而准确的表述,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特别是出现于这三十年间的教育的空前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直接孕育和造就了文学的大众化和非精英化潮流,从而把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文学大众化、平民化和民间化的目标,出人意料地落到了实处。这一骤变对于文学生态乃至国人精神生态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很可能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慢慢地展现出来。正因为如此,对于文学领域的大众化和非精英化现象,我们应当予以辩证的认识、合理的肯定和积极的引领,而那种一味的指责乃至全盘的否定,难免不是一种抱残守缺的"遗老"心态。

其次,大众化或非精英化的文学写作中,包含着值得精英文学反思、参考和借鉴的东西。毋庸讳言,产生于当下大众化和非精英化状态下的文学作品,常常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准备而显得质地不足和品性不高。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们从特定的文学背景出发,凭着来自民间的天然意趣和直观感受,做"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选择与趋鹜,从而在无意中构成某种有参考价值或有启迪意义的东西。譬如,从"写什么"来看,大众化和非精英化写作喜欢表现人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化空间,如时尚情调、小资趣味、私密心理、边缘情感、两性体验、身体本质等等。乍一看来,这似乎偏离了文学的主旨,也有些趣味不高,但细细想来,这一切作为人性的构成,本不应该全然退出作家的视线,而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却一向很少关注、甚至完全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它们在文学大众化和非精英化的潮流中风行一时,就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生态调整"的意义,也就很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取其合理的成分。同样,就"怎么写"而论,大众化和非精英化写作所擅长的那种放低自我、贴近生命的姿态,那种立足民间、少有拘束的行文,以及那种或生猛、或俏丽、或调侃、或机智、或本色、或另类的语言,都不是精英表述的大敌,相反,经过选择和扬弃,恰恰可以成为对后者的滋养和补充。

关于当代文学的垃圾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文学创作的负面评价林林总总,不绝于耳。其中有高度概括、相对抽象的全面否定,如德国汉学家顾彬所谓的当代文学"垃圾说";摩罗、丁东、傅国涌等学人断言的新时期文学被"精英遗弃论"。○5同时也不乏指向明确,火力集中的局部批评,如张宗刚认为:新千年的散文创作充斥着"精神的退步,良知的缺席,道义的匮乏",是"落叶满街无人扫";○6不止一位评论家指出:近些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数量众多,质量堪忧,半数以上的作品基本没有读者,从而沦为一个简单的"造纸"后迅速变成垃圾的过程。

平心而论,我对今天的文学创作同样怀有不满,我也认为这些年来文学领域确实是作品多而精品少,某些格调低下、艺术平庸的作品以"垃圾""落叶"呼之并无不妥,但是,我却不同意因此就将当下的文学创作说的一片破败,一无是处,进而从整体上否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文学成就。这里,有一种事实必须看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包括那些云蒸霞蔚、流光溢彩的文学黄金时代,就其作品的质量构成而言,都是一个显而易见、无可争议的金字塔型:大量的一般化的、甚至是比较平庸的作品,充当着塔的基座,而少量的精品佳制只是塔的顶尖。不妨以唐诗为例,《全唐诗》收录诗人二千余家、诗作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而其中真正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堪称名家、名篇的,却是很少的一部分。清人蘅塘退士(孙洙)仅以七十七人、三百一十首的规模,就完成了一次雅俗共赏、且已被历史认可的遴选。即使换了当代古典文学研究权威余冠英、王水照更为全面、也更具学理性的眼光和说法,也只是:"唐代开宗立派、影响久远的大家,不下二十人。其余特色显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也有百人之多。"○7而由他们主持选编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唐诗选》,也不过收入诗人一百三十余家,诗作六百三十多首。较之浩如烟海的唐诗总量,这无疑少得可怜。宋词的情况也不例外。唐圭璋编纂的《全宋词》所辑词人逾千家,篇章逾二万,不过内中被历代选家所关注并因而足以传世者,却不过几十家、几百首。今人胡云翼的一本《宋词选》,以不大的篇幅就几乎囊括殆尽。还是来看看离我们更近一些的明清小说吧。据主编过《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的欧阳健统计,现存的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总数为一千一百一十六种。那么,这当中有多少属于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精品名著呢?按照明人的说法,曰"四大奇书",即《三国》《水浒》《西游记》《金瓶梅》。当代美籍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将名著的范围稍作扩展,即除"四大奇书"之外,又加上了《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认为:这六部作品"都在各自的时代开拓了新的境界,为中国小说扩展了新的重要领域,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小说后来的发展路径。"○8我们不妨再从一般的接受和传播情况出发,进一步放宽名著的尺度,把"三言""二拍",《隋唐演义》《镜花缘》《海上花列传》也算上,但其总数依旧超不过二十部。相对于全部的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这委实不啻于凤毛麟角。然而,有必要郑重申明的是,这些在数量上只是很少一部分的作家、诗人及其作品,却分别代表着他们各自时空里的文学高端,集中体现了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智慧和艺术成就,从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峰峦。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只要有这些为数不多,但却卓尔不群的作家、诗人及其作品存在,我们面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就不能不肃然起敬,心驰神往,就不能不承认它们是具有独特贡献的、伟大的文学时代。因为天才的作家、诗人和优秀、不朽的作品,永远是一个文学时代的根本标志。

立足于这样的文学背景和文学观念,我们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创作,即可发现,作为一座文学的金字塔,它的庞大基座虽然有泥有沙,异质混杂,甚至不乏废品和垃圾,但其塔顶的风景却依旧流光溢彩,绚丽可观。当然,构成这片绚丽风景的暂时还不是唐代诗国般的高峰林立,也不是现代文学式的巨松比肩,而只是若干优秀作家与作品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是一种各见精彩的群体效应。这使我们禁不住想起冰心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讲过的,新时期文学缺少大师,但整体水平比现代文学高的观点。这个高端群体究竟拥有怎样的阵容?我们一时或许难以确指,但它起码应当包括:舒婷、北岛、西川、昌耀等人的某些诗歌,史铁生、余秋雨、韩少功、南帆、张承志、王充闾等人的某些散文,汪曾祺、铁凝、余华、贾平凹、迟子建、苏童等人的某些中短篇小说,以及徐迟的某些报告文学、魏明伦的某些戏剧剧本……即使单就反映着一个时代整体思维能力的长篇小说而言,它的名单里至少可以列出张炜的《古船》,王蒙的《活动变人形》,陈忠实的《白鹿原》,铁凝的《笨花》,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韩少功的《暗示》、熊召政的《张居正》,以及出自贾平凹之手的或许不是无懈可击,但终究属于传世之作的《废都》和《秦腔》。毋庸置疑,正是这些作家与作品构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文学的审美高度与内在品质,从而推动着文学的历史曲折前行与螺旋发展;同时也使得更多的作家与作品可以心安理得的自娱自乐或众声喧哗,而无法从根本上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

I. 作者:铁凝简介

成为第1位粉丝
铁凝,原姓屈,女,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父亲是著名画家铁扬,原名屈铁扬,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 铁凝
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J. 大家说说对铁凝《对面》的理解

我觉得《对面》里面的男主人公不是故事的主角。男主人公主要是连接各种故事的手段。这篇小说写的是各种类型的女人的生活故事。其中,“对面”这个女人是主角。 “对面”这个女主人公写的是一个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在人前想活的光明磊落,这是人的一方面的需要。人后无法光明磊落,但是无法光明磊落的需要也是人的需要,也需要满足。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小说中写的女人的类型也很多,本来这篇小说可以写的短一些,只用对面这一个女人的故事。这样这篇小说就可以简单又好理解了。但是为什么作者用了那么多的女人的故事呢?我分析是为了说明,对面这个女人的故事具有普遍性,对面这个女人只是其中的典型的例子。
《对面》这篇小说不是在写女人,也不是在写男人,而是在写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很多很多的隐私。如果把任何一个人的所有的隐私都暴露在阳光之下就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接受的完美的人。《对面》里的很多爱情不结果,就是因为了解了过多的对方的隐私而无法接受对方。这也是《对面》里的男主人公的作用。

《对面》这篇小说要表达的思想是,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要过多地介入别人的隐私。远离别人的隐私才会看到正常的人。尊重别人的隐私,远离别人的隐私才会有正常的社会生活。

小说的结尾写道“对面一片清明”。这句话是在整篇小说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意思是说,远离了别人的隐私。所以,对面一片清明。

在小说的结尾有一段故事。《黄昏时分我愿意到墙外的庄稼地去散步,我愿意去呼吸空气里那又苦又甜的菜味儿,看垄沟里的水是怎样悄悄洇湿每一畦青菜。有一次我被一个强悍的农妇截住,她把浇地的铁锨横在腿前高声喝道:“站住,这儿不让过!”我知道她们讨厌我们这些人在菜地里乱走,就顺从地转身撤退,农妇却又从背后喝住了我:“回来!那儿不让过!”我站在那儿开始不知所措了,听着这种吆喝心想难道我又走上了一个阳台?最后农妇终于给我指出一条明路,我冲她点点头感激地向前走去,原野渐渐安静了。我来到一片玉米地前,地边的垄沟上盛开着淡紫色的小喇叭花和金黄色的矢车菊,有两辆自行车并排倒在垄沟边上,一辆男车压着一辆女车。小花青草簇拥着它们,在朦胧的光线里我听见远方有鸟儿啼鸣……。
我小心地远离了自行车走上回程,我为之工作的白色楼群宛若一艘即将离港的巨轮正在等待它的乘客。当我穿越田野向它步步逼近时,忽然想起行政处长抓过的那个老头。停电以后电线里剩下多少电才够磨他的麦子呢?人类或许再也不会产生这原始的浪漫了,但被嘲笑的究竟应该是谁呢?
对面一片清明。》

在这段故事里面的两辆自行车说明了,那里正在发生着别人的隐私。我躲过了别人的隐私。所以才会有“对面一片清明”。

tiening是世界级的大师。可惜tiening的小说太难看懂!这也许是文字狱的后果吧!这是中国的悲哀!
《对面》写的非常好。但我不认为《对面》就是tiening小说中最好的小说。我个人认为,《棉花垛》,《永远有多远》,《嫦娥》等等都不低于《对面》。tiening的长篇小说我没看过。因为我没有能力看长篇小说。所以,我无法用《对面》与tiening的长篇小说相比较。

有人说《笨花》是《棉花垛》的翻版。我没看过《笨花》。所以,不好评论。如果《笨花》真的是《棉花垛》的翻版作品。那么,《笨花》绝对是了不起的作品。

阅读全文

与有声小说下载笨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主角人工智能女仆小说 浏览:338
杨皓是哪个小说主角 浏览:966
出版青春校园小说推荐 浏览:59
女生版穿越小说排行榜 浏览:718
丑男逆袭的校园小说 浏览:847
花式宠妻总裁霸爱成婚小说 浏览:106
熟女丁香人妻小说全集 浏览:112
女主角大于20个的小说 浏览:435
女主角小名叶小九小说名字 浏览:189
主角百世轮回的小说 浏览:384
帝王心术同作者的其他小说 浏览:522
三人成狼小说写的是什么 浏览:297
上千章好看的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204
爱伦坡诗歌和短篇小说的特点 浏览:361
小说人物华曦 浏览:822
格雷的五十道阴影小说txt百度云 浏览:911
我的女朋友很乖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554
吸血鬼小说里的男主姓什么名字大全 浏览:107
天逆全集有声小说全集 浏览:505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狼世界 浏览: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