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阅读推荐 > 故乡小说阅读理解答案

故乡小说阅读理解答案

发布时间:2023-05-17 20:42:20

1. 故乡 鲁迅 阅读答案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镇隐并不感到御山厅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我”对二十余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为什么“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中的“高墙”指什么?

3.结合上下文,分别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的“偶像”的具体内容。
(1)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4.最后一段中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变成了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

1.因为故乡的现实与记忆中和憧憬中的故乡相觑甚远,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
2.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3.(1)神灵。
(2)对新生活的希望。
4.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唯好远,而且实践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表达“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2. 《故乡》阅读题答案

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2分)
摇动(

空闲(

忧愁(

悄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1)无法自己:
(2)轻纱薄翼:
3、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1分)
4、找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写在横线上。(2分)
5、“明月千里寄乡思”,这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5分)
6、作者写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看到明月想起“(

,(
)。”当秋风起时想起“(
),(

。”
您不登录也可以回答问题

3. 故乡(选文) 鲁迅 阅读答案 (看清题目!)

为什么害怕
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2 因为“我”曾经熟悉的闰土,如今却非常的陌生,看到他们辛苦麻木地生活,心中充满悲伤,因而不在去留念那些过去,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去。
3、作者希望自己的后辈们能够过上一种自己从没经历过的幸福生活,但是如果没有人去改变现在这种状况,那么,这种希望就无法实现,那么有希望也好比没有。然后作者用地上的路来打比方,地上其实是没有路的,就是因为很多人重复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路也就出现了。通过这个,作者其实在鼓励大家起来革命,从事实现美好生活。

4. 故乡 鲁迅 阅读答案

(1)“我”的情绪失望和痛苦远离自己的家乡,??但“我”并不因此而沮丧,悲观,但希望在未来的下一代的手中。
(2)在旧制度下的农民的典型。少年,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知道了很多知识,比如一个小英雄。人到中年,脸上的悲伤,麻木慢,但善良诚实的。
(3)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闰土切割深层次,厚厚的障碍”的比喻冷漠隔膜所造成的闰土和“我”之间的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传统的封建意识。
2。要比较的道路,告诉人们:刚才有很多的希望,而不是奋斗,我希望不要紧,有希望,并长期坚定不移地追求的人,我希望不要紧,在深入的主题,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爪机党的,捂着参考句子打起来,寻求采纳。

5. 故乡阅读答案

1. 作者心目中的故乡具体指什么?作者说“我的故乡好得多了”,好是又为什么说“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呢?
(1) 指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少年闰土的形象
(2) 因为故乡的美丽,佳处实际上是留在“我”潜意识中充满活力和生气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上,但由于他难以直接由眼前萧索的故乡的景致引发出来,所以……
“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1. 选文第一段从哪向几方面把现实中闰土的外貌和记忆中的闰土作了对照?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 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
(2) 作用:突出闰土的巨大变化,说明他饱经忧患,生活极度贫困,揭示了旧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入侵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日趋破产。
2.“我就知道…厚障壁了”中“厚障壁”比喻的是什么?
比喻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 。
“我也说不出话”表达了我此时此刻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出乎意料的震惊和悲哀
为什么“我也说不出话?”我的心理是怎样想的?
这句话的含义?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可受,与迅哥无活不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闰土的等级观念日趋严重,这种森严的等级观念使他们纯真的友情之间就像加了一道可悲的厚障避一样
3.“遥头”表明什么?
表明闰土的痛苦,无奈,不满
4.“…石像一般”是________描写,作用是什么?
(1) 答: 神态
(2) 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闰土精神的麻木。
5.“吸烟”看出闰土什么?
答: 看出他麻木
6.闰土说话全是“……”,有什么作用?
答:表明他说话断断续续,与小时候的“连珠一般”形成对比,说明他反应迟钝。
7.“叹息他的景况”看出什么?
答:看出我和母亲对闰土同情
8.为什么“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答: (1)闰土的变他太大了(2)闰土的一声“老爷”刺痛了我的心
9.中年闰土的性格特征?
答: 善良,忠厚,勤劳,朴实,但精神麻木,不觉悟。
10.“他的态度终于…叫道”一句中运用“分明”一词的好处?
答: 运用“分明”一词既可体现闰土对我的态度,又可说明“老爷”一这句称呼在我心中的清晰程度,众而体现出这句“老爷”对我心灵的打击和我心灵的悲哀。
B
1.文段“这来的便是闰土......像是松树皮了”中运用“紫色”“灰色”“红活圆实”“又粗又笨”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采用了对比手法,“紫色”“灰色”“红活圆实”“又粗又笨”将脸色、手的变法对比,表现了中年闰土终日劳作的艰辛和他穷苦窘迫的生活现状。
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指什么?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①“厚障壁”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这里指“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
3.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念念不忘,对往事依然怀有深深的眷念之情,文中哪几处流露出了“我”的这种思想感情?
答:从“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用处:角鸡,跳鱼儿,贝壳,猹,……”“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可以看出。
4.作者写闰土的巨大变化,从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答:表现了在苦涩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作者梦幻破灭的苦闷心情,更抒发了对人与人之间不再隔膜的“新的生活”的企盼。

C
一、《故乡》的作者是_鲁迅_,选自《鲁迅全集》。文章以_“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_为线索展开。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阴晦huì 萧(suǒ)(索) (愕)(è )然 (鄙)(bǐ)夷 (嗤)(chī)笑 (瑟缩)(sè)索 折本(shé) (wǎng)(惘)然 恣睢(zīsuī) 隔(膜)(展)转zhǎn 潮(汛) 应chóu(酬)
三、选择题
1.这篇小说的情节是( C )
A.“我”和闰土二十年来前后关系变化的对比。B.“我”的故乡二十年来前后情景变化的对比。C.“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D.“我”的悲凉——“我”的愤恨——“我”的希望。
2.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D )
A.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B.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C.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像是松树皮了。D.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3.景物描写中感觉角度不同类的一项是( C )
A.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B.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C.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D.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4.不能表现农村萧条败落的一项是( C )
A.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B.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C.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精细的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D.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
5、“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B )
A、“希望”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它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B、“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C、因为“希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无所谓无。D、闰土和“我”的友谊已不存在,“我”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
7、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C )(为借代的修辞手法)
A、那手也不是我们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B、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C、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D、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四、读1--5节,回答问题。
1、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代“我”回故乡的时节、地点、原因,并着重写“我”渐进故乡时萧索景象和“我”由此而产生的悲凉心情 。
2、第2段是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
3、“横”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动的写出当时的故乡农村已失去活力没有了生机 。
五、读12——30节,回答问题。
1、记忆中的故乡有何特点?
美丽的,带有神异色彩,是一个静谧、辽阔、鲜活、五彩缤纷的世界 。
2、对少年闰土的塑造采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写出了他怎样的特点?
主要的描写方法有:外貌、语言。写出了少年闰土是一个健康、活泼、纯真、热情、聪明、能干的少年 。
3、少年闰土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和我的关系又是如何的?
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和“我”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
4、这部分内容采用了插叙 的记叙顺序。作用是: 塑造了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的少年形象,和中年闰土的贫困、愚昧、迟钝、麻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的破产使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同时封建思想、等级观念又在精神上束缚着他们这一社会现状。
六、读55——74节,回答下列问题。
1、这部分主要采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写出了中年闰土怎样的特点?
外貌、语言、神态;此时的闰土虽然依旧是纯朴、善良、勤劳的,但生活的重担使他变得衰老、愚昧、迟钝、麻木,只得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上。同时他和“我”的关系也变得隔膜起来 。
2、文中哪句话揭示了闰土生活痛苦的原因?请结合课文内容对这句话具体分析。
第74节“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头人;分析: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艰辛、痛苦。农民要受到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等多重压迫,同时还受到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的精神束缚。
3、第61节中的“厚障鄙”的意思是什么?
指因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的影响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上的隔膜。(课文84节中的“高墙”也是这个含义)(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4、这部分中的省略号的作用和12——30节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
这部分的省略号的作用基本上都是指“说话断断续续”,因为中年的闰土受到等级观念的影响,和“我”关系变得隔膜起来,加上生活的艰辛却又不知道苦的原因,和“我”说话当然是断断续续的;而12——30的省略号的作用则是“表示所说的话的内容省略”,少年闰土见多识广而又聪明活泼,和“我”关系亲密,说话当然滔滔不绝 。
5、文中哪些细节写出了闰土的迟钝、麻木?请摘出一处。
例如第77节(摘录略),写他默默地吸烟,把他比作石像。
七、读40——52节,回答问题。
1、这部分抓住了杨二嫂的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进行描写,写出了她 尖酸、刻薄、自私、势利、庸俗,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等 特点。
2、文章已经成功塑造了闰土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塑造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呢?
随着农村经济的破产,小私有者(像杨二嫂)也走向破产,反映当时农村经济衰败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八、读78——88节,回答问题。
1、83节写到杨二嫂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你认为到底是杨二扫埋的还是闰土埋的?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应该是杨而嫂埋的,因为文章节写到我们允许闰土可以随意挑选他自己需要的东西,因此他没有必要这么做。根据杨二嫂的性格特点,她对次一定很嫉恨,同时又能以此为借口可以多拿点东西,84节就写到她拿走了一个“狗气杀”。
2、选择填空。
我的生活是 辛苦展转 ;闰土的生活是 辛苦麻木 ;杨二嫂的生活是辛苦恣睢 .
A.辛苦恣睢 B.辛苦麻木 C.辛苦展转
3、第84节中的“高墙”是指指因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的影响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上的隔膜。
4、第86节的“路”的含义是 (1) 离开故乡到异地谋生的路;(2) 希望的路,国家、民族的出路,也就是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路 。
5、为什么说“他(闰土)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
闰土的愿望仅仅是改变家人的生活,而且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上;“我”的愿望是改变国民的生活,改变国家的命运,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在当时那个黑暗的时代,“我”的愿望的实现是相对遥远的 。
6、第88节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尾的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是理想生活的象征;结尾话的含义是: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不断斗争,希望便“无所谓无”。意思就是,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人们只有满怀希望奋斗,才能迎来新生活。
7、这一节中作者感情的变化是:惘然——(气闷)——(悲哀)——(满怀希望)

6. 闻一多(故乡)阅读答案

先生,先生,你到底要上哪里去?
你这样的匆忙,你可有什么事?
我要看还有没有我的家乡在;
我要走了,我要回到望天湖边去。
我要访问如今那里还有没有
白波翻在湖中心,绿波翻在秧田里,
有没有麻雀在水竹枝头耍武艺?
先生,先生,世界是这样运茄的新奇,
你不在这里遨游,偏要哪里去?
我要探访我的家乡,我有我的心事;
我要看孵卵的秧鸡可在秧林里,
泥上可还有鸽子的脚儿印“个”字,
神山上的白云一分钟里变几次,
可还有燕儿飞到人家堂上来报喜。
先生,先生,我劝你不要回家去;
世间只有远游的生活是自由的。
游子的心是风霜剥蚀的残碑,
碑上已经漶漫了家乡的字迹,
哦,我要回家去,我要赶紧回家去,
我要听门外的水车终日作鼍鸣,
再将家乡的音乐收入心房里。
先生,先生,你为什么要回家去?
世上有的是荣华,有的是智慧。
你不知道故乡有一个可爱的湖,
常年旁陵察总有半边青天浸在湖水里,
湖岸上有兔儿在黄昏里觅粮食,
还有见了兔儿不要追的狗子,
我要看如今还有没有这种事。
先生、先生,我越加不能懂你了,
你到底,到底为什么要回家去?
我要看家乡的菱角还长几根刺,
我要看那里一根藕里还有几根丝,
我要看家乡还认识不认识我,
我要看坟山上添了几块新碑石,
我家后园里可还有开花的竹子。

虽然从古希腊荷马到中国的李白,中外无数诗人都歌咏过他们心中的故乡,但对于东西方诗人来讲故乡的心理和美学内涵不一样。对西方诗人来讲,家园、故乡是他们渴念的地方,同时也是令他们迷惘的地方。英国伊丽沙白时代的诗人富尔克·格雷费尔曾为此唏嘘叹息:“我们熟悉地球的每一角落,/穿过热带,又到达极地,/然而,当我们回到家里/却不知心灵,也不识自己。”生活在格雷费尔后一世纪的亨利·沃恩也在《人》这首诗里写到人类的悲剧:“人所有的依然是玩具或烦恼,/没有根,也没有系住的地方,/他命途多舛汪困,只有无休止的纷扰,/在这地球上四处奔忙,/知道有个家,却不知在何处,他说那地方太远太远,/甚至已忘却了归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诗人笔下的故乡家园多与心灵的骚动、挫折、孤独感联系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灵魂中的幻象,具有形而上的意义。

东方诗人的故乡是世俗的、道德的,弥漫着风尘、稻香和亲情。我们看闻一多的“故乡”就是人间的、湖畔的、秧田中间的、听得见水车轰鸣、看得见竹子开花的故乡。

1925年7月离别故乡三年的闻一多从美国回到中国,回到了故乡湖北省浠水,回到了妻子和年仅两岁的女儿身边。这里有青山绿水,娇妻幼子,一切都纯朴、美好、亲情脉脉。对在美国游历了三年,亲眼目睹了畸形的、冷漠的工业文明的闻一多来说,故乡的美是新异而温存的,是毋庸置疑的,故乡就是一首诗。

这故乡没有机器的喧嚣,没有欲望的蒸腾,没有赤裸裸的争夺,没有明晃晃的仇恨……在宁静的田园里,自然、人、心灵,一切都是和谐的,充满情意,在那一世界里诗人感到的人与世界的对峙在这里消失了。诗人与他的田园在这里相互依恋。贯穿全诗的正是这种依恋。在诗的清新充满田园清风的描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这里曾经有过的,永生难忘的宁静恬然:在望天湖边,在秧田里,在神山上的白云里,在门外的水车声中……甚至死亡和灾难(坟山、碑石和开花的竹子所提示的)也不过象“菱角长刺”,“藕丝难断”一样是这个质朴的世界充满契机和情感暗示的一种生命现象。在这个如诗的田园里,自然与人是和谐的:“麻雀在水竹枝头耍武艺”、“燕儿飞到人家堂上来报喜”,连水车的轰鸣也如音乐收入人的心房……自然不是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竞技场,而是自由生存的乐园:“兔儿在黄昏里觅食”,“狗子见了兔儿也不要追”……在这美好,和平的田园里,诗人的心灵自由而舒展,诗人可以在这里修补风霜剥蚀的心。诗人在这里沉迷: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地方吗?

带着沉迷的快乐和自信,诗人在这里自问自答。《故乡》采用了对话体,诗人所设置的问话人和诗人一问一答,诗人和问话人进行着辩论,诗人申述着他回故乡的理由。故乡的美好、天然,和诗人对故乡的眷念在诗人的申述中被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在第一节里,诗人被问到为什么行色匆匆,诗人在第二节里匆匆地答道:这是因为故乡在吸引着他的心。他是急切地在赶往家乡,甚至不愿作太多的回答。问话人偏偏好事又好奇,他忍不住仍要问:“为什么不遨游新奇的世界,偏要回那熟悉的地方呢?诗人为之描述了家乡素朴的神奇:有孵卵的秧鸡,变换的白云,报喜的燕子。那么回家岂不要抛掉远游的自由么?不,诗人回答,只有在故乡,心才能是完整的,才有真正的自由和谐。不信你看,那门外的水车都在为归来暂栖的游子奏乐。世上有荣华、有智慧,可家乡才有和平、宁静……这一问一答,使得诗歌有了戏剧性,我们仿佛看见诗人在匆匆地奔往故乡,而一个饶舌的人在旁边喋喋不休,诗人一边急急地赶路,一面心不在焉地回答。这一方面使这首抒情诗有了客观化的色彩,故乡的美好变得更为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使全诗有了一种急切的节奏,一种不连贯的强烈气氛。这是两个对话者之间的情感张力所带来的,它使我们对诗人情感的力度有了很深的印象,我们甚至可以感到诗人向家乡飞奔的心的速度。另外,问话穿插于诗人的描述之间,也使全诗节奏匀齐,形式和情绪上都有波荡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韵律感。

闻一多在评论俞平伯的新诗《冬夜》时曾说:“凝炼,绵密,婉细是他的音节特色。”闻一多的这首《故乡》同样具有这一特色。但同时由于闻一多在这首诗里采取了对话体,语言接近口语,所以音节又显得较为自由,舒展,平顺,自然。

对于新诗人的“弱于或竟完全缺乏想象力”闻一多是不满的,感情和想象是他的诗中不可缺少的,在他的不少诗中我们都可见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在《故乡》这首诗里我们仍可看到闻一多在这方面的努力。诗人的想象是丰富而奇异的,如:“游子的心”是风霜剥蚀的残碑,碑上已经漶漫了家乡的字迹”。“游子的心被意象化为风霜剥蚀的残碑,贴切而富有新意,又充满了情感力量。在整首诗里,我们随处可见清新、具体的意象,是它们负载着诗人的情感,传达给读者。物象由于情感的力量而具有了美感,而以意象表达情感也具有了美学价值。“五四”新诗常见的“刻露”的毛病因而得以避免。(

7. 鲁迅 故乡(节选) 阅读答案

(1)“我”怀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旅茄,寄托下一代。
(2)旧制度下的典型农民。少年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知识,像是个小英雄。中年时,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是圆和善良忠厚。
(3)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厚障碍”比喻封建等级观念在闰土和“我”之间造成的冷漠与隔膜,反映了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对闰土残害之深。
2.将希望比作路,告诉人们:只是空有拆腔察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且长期坚定不移的为之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无,深入主题,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爪机党,是抓着参考书一句一句打上来的,求采纳。

8. 鲁迅的《故乡》的课后题目及答案

一、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
答:本文主要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
描写闰土的变化主要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
外貌[肖像](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上戴一顶小毡帽,颈上戴着一个银项圈,红火圆实的双手;中年闰土:身材增加一倍,灰黄色的脸上有很深的皱纹,眼睛变得又红又肿,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身上一件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又粗又笨,而且还开裂,活像松树皮。);
动作语言(少年闰土:敏捷刚健、干脆利落,脱口而出、质朴生动;中年闰土:迟钝呆滞,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对“我”的态度(少年润吞:对“我”热情友好,告诉“我”许许多多稀奇的事情,送“我”贝壳和鸟毛,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谊;中年闰土:对“我”恭恭敬敬,叫“我”老爷,“我们”之间已经隔上了厚厚的障壁。);
对生活的态度(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中年闰土:对生活感到痛苦、悲哀,生活重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使他成为木偶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身上。);
性格(少年闰土:活泼开朗、热情诚恳、勇敢能干、可爱友好,小英雄形象,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中年闰土:麻木迟钝、愚昧呆滞、谦恭卑贱、老实、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像一个木偶人。)等五个方面来描写的。
写杨二嫂的变化主要采用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来刻画杨二嫂的变化(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年轻貌美,安分守己;二十年后的杨二嫂:尖酸刻薄、自私贪婪、泼悍放肆,爱扮弄是非,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贫苦、落后、愚昧的无可奈何;因中国农民的生命力、活力被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扼杀而悲伤;因人性的扭曲而痛苦;因农民的贫苦生活而同情;因纯真、理想的人与人间的关系及新生活而渴望。

二、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通过对闰土的变化描写,写出了封建等级观念造成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

三、“我”不愿宏儿和水生“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展开想像,说说“我”、闰土、别人这三类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新”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
答:“我”:幸苦辗转的生活,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闰土:辛苦麻木的生活;
别人:指杨二嫂一类人的辛苦恣睢、放任、放纵的生活。
“新生活”:说不出新生活是怎么样的,对于新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答案,并且新生活很遥远,在未来。

四、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片段作文。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将希望比作路,指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就“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的奋斗追求、实践,希望就“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去奋斗追求,就会迎来新生活。

另附本文主旨[可根据主旨答上题:
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本文主题(主旨、中心)
1、本文通过故乡人物、环境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衰

败、萧条、荒凉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经济带

来的破坏和人性的扭曲,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


2、表达了作者渴望纯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渴望打破封建人与人之间

的尊卑等级秩序(观念),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
3、表现了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愚昧的轮回,表现作者渴望打破这样

一种轮回,创造新生活的愿望。
4、“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少年闰土的天真、有生气、有活力

‘到中年闰土的麻木、迟钝、愚昧的变化中来表现中国普通群众的生命

力、活力是怎样被扼杀。
5、揭示了以闰土为代表的中国农民的贫苦生活的原因。

阅读全文

与故乡小说阅读理解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和5个北京女人的真实故事有声小说 浏览:534
霸道女总裁的姐弟恋小说肉 浏览:30
女主叫唐什么的小说女主逃婚 浏览:656
农村出轨妈妈小说全集 浏览:669
女主吃鸡小说完结 浏览:987
小说男主角慕夜白 浏览:633
航母战斗群穿越小说 浏览:223
谜小说大冒险家4在线阅读 浏览:226
关于写蔡徐坤的小说 浏览:738
男主叫季墨校园小说 浏览:568
重生猎毒人之小说 浏览:496
小说女主重生变模特 浏览:713
现代小说描写打架 浏览:478
男主叫女主心心的小说 浏览:923
小说总裁失明 浏览:621
有关将介石有声小说 浏览:185
中学生看的校园励志小说 浏览:877
白素贞穿越到现代救许仙是什么小说 浏览:730
作者叶辰夏若雪这本小说叫什么 浏览:546
写小说一年能挣多少钱 浏览: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