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语文阅读答案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每一个练习题。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初一 语文阅读题(一) 在山城义工组织的活动中,第一眼看到他,我就呆住了。 他曾经是一位优秀的外科大夫,在整座城市里都赫赫有名。然而,两年前的一场车祸结束了这一切,现在的他,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后半生。可他在全体义工中是最开朗豁达的一个,脸上的笑容最亲切迷人,比阳光还要明亮温暖,他说的每一句话都那样温柔朴素,直抵人心。用他的话说,只有经历过不幸的人,才最能听得懂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心声。 原来,在人生遭遇重创的时候,他也曾经心灰意冷,希望一睡之后永不再醒来,甚至无数次萌生过自杀的念头。他常常望着自己修长而灵活的手指,心中充满了怨怼,为什么老天对我如此残忍无情?不能驰骋在手术台上,为什么还要我苟活于世?他终日眉头紧锁,唉声叹气,脸上是日复一日的阴云笼罩。 一天,正当他情绪低落的时候,一位曾经的病人来看他。他感到很意外,病人早已康复,为什么还记着他呢?在谈话中,病人痛苦地向他诉说自己遭受到的挫折,公司破产,朋友背叛,家人责难,众人刻薄的嘲笑。这些不幸累积起来,像巨石一样沉甸甸地压在他心上,使他喘不过气来,现在的他痛苦不堪,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整个下午,两个人都在絮絮叨叨地说着,到最后,也搞不清楚谁在安慰谁。当这位病人离开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正温情脉脉地照射在他的身上。这是车祸之后他第一次感到阳光仍然如此明媚,第一次感觉到这个世界上不幸的人并不仅仅是他一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都有需要逾越的心理难关。 他说,他非常感激中培激那位病人,因为他发现即使自己做不成优秀的外科大夫,但还是有能力帮助别人。那个下午,两人互为对方的心理治疗师,互为对方的生命天使,正是这个人才让他真正理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使他走上了义工这条道路。 从一个受人尊敬的外科大夫到现在的受人敬重的义工,他经历了曲折的心路历程,最终摆脱了命运的阴霾,挣脱了自我的束缚,走出狭小的生活天地,去关注更为广阔的人生和命运,从帮助弱者的过程中,获得心灵永恒的安宁和平静。 当我们遭遇不幸,处在逆境中时,更要记得提醒自己,不要躲在角落里独自一人陷入忧伤愁闷,任绝望的蚕茧层层包裹我们的心。相反,一定要勇敢地走出去,面对外面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播撒爱和友善的雨露,在给予别人爱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能够获得强大的心灵力量。那时,我们就会发现,受益的不是他人,最大的受益者多半是自己。 让我们记住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帮助他人走出迷雾,给别人翅膀,你的生命也能飞翔。 (选自2014年3期《杂中纯文选刊·下半月》) 1.选文的标题很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2.“他”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 句子 中加着重号词句的表达效果。 (1)这些不幸累积起来,像巨石一样沉甸甸地压在他心上,使他喘不过气来,现在卖袜的他痛苦不堪,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2)当我们遭遇不幸,处在逆境中时,更要记得提醒自己,不要躲在角落里独自一人陷入忧伤愁闷,任绝望的蚕茧层层包裹我们的心。 4.有人认为,选文中主人公用第三人称“他”来表述不好,应点明真 实姓名,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初一 语文阅读题答案: 1.“给别人翅膀,你也能飞翔”妙用比喻,生动地揭示了“帮助别人,收益自己”的主题。2.五年前的一场车祸结束了“他”的外科医生生涯。只能坐在轮椅上的“他”也曾经心灰意冷,在与一位曾经的病人的交谈中理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逾越了心理难关。 3.(1)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巨大的心理压力,凸显了他的痛苦不堪。(2)“躲”富有表现力,把遭遇不幸、身处逆境时躲避起来独自悲伤的孤苦无助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蚕茧”是比喻的写法,生动地刻画出了绝望时的自闭心态。 4.不认同。因为“他”代指社会上的遭遇磨难挫折的一类人,这样写使 文章 更客观、更真实,突出了文章所表现的主题。 初一 语文阅读题(二)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 ,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 端午节 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⑧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2014年3月10日《甘肃日报》,有删改) 1.选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选文写了家乡端阳节时的哪些风俗? 3.选文第④段加线句子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简析选文第⑦段“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中“敲”字的表达效果。 5.阅读选文第⑧段,提出一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解答。 初一 语文阅读题答案: 1.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心地善良又有点封建迷信的妇女。 2.包粽子、吃粽子、用粽子供祖先、布施乞丐。 3.对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的思念和惋惜。 4.“敲”具有动感,形象地刻画出妈妈的话对我思想认识上的重要的敲打作用。 5.问题:选文第⑧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答案:结构上 总结 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抒发了对粽子、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Ⅱ 江苏省2014年中考复习指南专题八文学名著阅读答案 急求
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
专题10 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
中考命题规律
1.考点扫描
考点名称 考点热度
(1)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 ☆☆☆☆
(2)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阅
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 ☆☆☆☆
(3)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
等;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片段 ☆☆☆
(4)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文学样闹碰式 ☆☆☆
(5)作家作品、作家流派及作品人物,文学、文化常识 ☆☆☆☆☆
(6)结合某一诗人有关诗句对其诗歌创作进行简要评价 ☆☆☆
2.命题趋势分析
(1)本专题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为主,分值在1~8分之间。
(2)预计2013年考查的内容是:
名著阅读:①概述题: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某一片段的故事情节。②推介题:从作家、作品及推荐理由三个方面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在指定的凳弯毁文学名著中选一部用备选词语写一段话进行介绍;从文学名著名称、内容、理由三个方面给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③填写题:以某一部文学名著为范围,从备选人物中选填与某一情节相关的人物。
文学常识:①选择题:选出所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选出作品、年代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选出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年代及作品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文体知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及作品人物表述正确的一项;选出对文化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
②填空题:作家作品、作家流派及作品人物填空;文学、文化常识填空。③简答题:结合某一诗人有关诗句对其诗歌创作进行简要评价。
知识梳理与归纳
【基础知识梳理】
一、初中文学常识总汇
1.孔子,名____,字____,__ 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____、____。
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撰而成。
2._ ___ ,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撰而成,共49篇。
3.庄子,名____ ,是 时人,即老子之后 学派的代表人物。
4.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著作收在____中。
5.曹操,字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以慷慨悲壮著称。《观沧海》《龟虽寿》
选自《乐府诗集》中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第一、四章。
6.孙权,字 ,三国时 国的创建者。
7.刘义庆,南朝宋人,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8.《淮南子》,又名 ,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9.李白,字 ,号_ ___,唐代诗人,被称为“ 一”。
10.白居易,字 ,晚年又号____,著有《白氏长庆集》。《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11.李商隐,宇____,号____ ,又号____。唐代诗人。
12.杜牧,字 。唐代诗人。
13.晏殊,字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4.杨万里,字____,号 。北宋诗人。
15.李清照,自号 。宋代女词人。
16.辛弃疾,字 ,号 一,南宋著名爱国词枣备人。《西江月》选自____。
17.朱熹,字 ,号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18.王安石,字____,号 ,谥文。
《伤仲永》选自 一。
19.《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0.《资治通鉴》是 一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1.____ 一是清代张潮选编的笔记小说。选自这部书的《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林,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核舟记》作者魏学咿,字子敬。
22.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山中杂诗》
《与朱元思书》(骈文)选自欧阳询____。
23.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人称“岑嘉州”,与高适合称为“ ”,唐代边塞诗人代表。
24.赵翼,字云崧,号瓯北,清初著名史学家,著有 。《论诗》选自《瓯北集》,书中诗以“论诗”为题的诗颇多,其中以五首七绝最为有名。
25.陶渊明,又名 ,字 ,自号,世称 ,东晋著名诗人。《归园田居》共五首,《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都作于陶渊明辞官隐居后。
26.刘禹锡,字 。《陋室铭》,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是称述公德的文字。
27.周敦颐,字 ,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书》《通书》等。
28.杜甫,字____,自称 一,被称为“____”,其诗被称为“ ”。《望岳》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时。
29.《三峡》,选自 、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以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30.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
31.苏轼,字 ,自号 .,宋代文学家。其弟苏辙,字子由。《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32.蒲松龄,字 ,世称“ _”,清代文学家,著有 一。
33.陆游,字____,自号 一。南宋著名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咏梅》选自《剑南诗稿》。
34.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
35.韩愈,字____,唐代文学家。4倡导“”。《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
36.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序,文体名,说明、评价性的文字(赠序:为某一件具体的事向即将告别的人赠言;书序:书写在某书、某诗歌、文章前的文章)。
37.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 ,浮休道人。《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作。
38.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作家。
39.柳宗元,字 ,唐代文学家。《小石潭记》为《永州八记》(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中一篇。
40.范仲淹,字____,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是范仲淹的朋友。
41.欧阳修,字 ,自号 ,晚年又号 ,宋代文学家。
42.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为“____”。
43.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童趣》选自——。
44.龚自珍,字瑶人,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己亥杂诗》共315首,多为咏怀和讽喻之作。
45.刘桢,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46.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的诗人。
47.李煜,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48.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____。中国近代 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一”。其著作编为____。
49.《水浒(传)》,作者 ,元末明初人。
50.《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____体小说。作者 ,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5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作者 ,名霜,字梦阮,号 ,清代小说家。
52.《儒林外史》,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 ,字敏轩,清代小说家。
53.司马迁,字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体通史。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
54.____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55.诸葛亮,字____。《出师表》,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56.《三国志》, 体国史。陈寿,字承祚,晋朝史学家。
57.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58.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评论家。’
59.王维,字 _,_ ___ 派诗人。
60.老舍,原名 ,字 .。
61.鲁迅,原名 ,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风筝》《雪》选自《 》;《故乡》选自《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回忆性散文<____》。《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 》。
62.冰心,原名____,诗人、作家,代表作有《____》《 一>《____》等。
63.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 》《 》等。《雷电颂》选自《屈原》,是一部历史剧。
64.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于《 》中。
65.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66.茅以升,字唐臣,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67.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68.胡适,字适之,学者。著有我国第一部白话文诗集《 》。
69.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70.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翻译作品34部。著有《 》。
71.巴金,《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其作品收录于____中。《日》《月》原载散文随笔集《龙·虎·狗》中。
72.____,俄国著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73.《海燕》是 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74.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75.____ ,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76.____,法国作家,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77.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著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____《三作家》。
78.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79.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和平自由。代表作有《哲学通信》____《形而上学论》等。
80.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____《新工具》等。
81.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叶赛宁,俄罗斯诗人。
二、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____。
2.三国: 一。
3.“四大古典名著,,.____。
4.“四大民间传说,,.________。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____。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____”。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____,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____ (又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
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____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____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____。
11.花中四君子:____。
12.文人四友:____。
13.文房四宝:____。
14.四库全书: _。
15.《诗经>“六义”指:____。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____;“五常”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五经”指________。
20.三皇:________;五帝:____ 。
21.五金:____。
22.五味:____。
23.五行:____。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____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____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 。
26.三教九流:“三教”,____ ;“九流”,______ 。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八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 ____ ,合格后取得____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____,第一名叫_____。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予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 ____ ,第一名叫 _ _。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第二名称____,第三名称____,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参考答案
一、1.丘 仲尼 春秋 思想家 教育家
《论语》
2.《札记》
3.周战国道家
4.《韩非子》
5.盂德
6.仲谋吴
7.《世说新语》
8.《淮南鸿烈》 、
9.太白青莲居士诗仙
10.乐天香山居士
11.义山玉溪(溪)生樊南生
12.牧之
13.同叔
14.廷秀诚斋 .
15.易安居士
16.幼安稼轩《稼轩长短句》
17.元晦晦庵
18.介甫半山《临川先生文集》
19.《乐府诗集》
20.司马光编年
21.《虞初新志》
22.《艺文类聚》
23.高岑
24.《廿二史札记》
25.潜元亮五柳先生靖节先生
26.梦得
27.茂叔
28.子美少陵野老诗圣诗史
29.《水经注疏》
31.子瞻东坡居士
32.留仙聊斋先生《聊斋志异》
【33.务观放翁
35.退之古文运动
37.文山
39.子厚
40.希文
41.永叔醉翁六一居士
42.公安三袁
43.《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48.饮冰室主人维新戊戌变法《饮冰室
合集》
49.施耐庵
50.章回罗贯中
51.曹雪芹雪芹
52.吴敬梓
53.子长纪传
54.《战国策》
55.孔明
56.纪传
57.花间
59.摩诸山水田园
60.舒庆春舍子
61.周树人野草呐喊朝花夕拾且介亭
杂文
62.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63.女神星空
64.闻一多全集
68.尝试集
70.傅雷家书
71.《家》《春》《秋》《雾》《雨》《电》《随想录》“
72.列夫·托尔斯泰
73.高尔基
75.雨果
76.莫泊桑
二、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魏、蜀、吴
3.《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4.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
蛇传》
5.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黄
7.《天净沙·秋思》
8.《红楼梦》《石头记》
9.鲁迅臧克家田间
10.松、竹、梅
11.梅、兰、竹、菊
12.琴、棋、书、画
13.笔、墨、纸、砚
14.经、史、子、集
15.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8.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仁、义、
礼、智、信
19.《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书》.
<礼》《易》《春秋》
20.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燧人、神农黄
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金、银、铜、铁、锡
22.酸、甜、苦、辣、咸
23.金、木、水、火、土
24.点、横、竖、撇、撩、折、钩、提
25.庠、序、太学国子监
26.儒教、佛教、道教儒家、道家、阴阳家、法
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童生生员(秀才、相公)举人解(jie)
元贡士会元状元(鼎元) 榜眼
【典型例题精讲】
【例1】(2012,杭州)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马说>和《小石潭记》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韩愈和柳宗元,他们都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
B杨修、香菱、吴用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三国演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水浒传》。
C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D《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其中《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难度较小。B项中,《三国演义》的作者应为罗贯中,《水浒》的作者应为施耐庵。所以B项的表述错误。文学常识题属积累题型,考生平时要做好扎扎实实的积累工作,对于文章的作者、朝代(国家)、主题等要准确、牢固把握。
【答案】B【方法总结】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类的选择题,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的选择题,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类选择题。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地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例2】(2011,湖南株洲)名著阅读。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 。小诗把对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 的咏叹完全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答案】冰心(谢婉莹)母爱 自然【方法总结】这类填充题,根据作家生平、作品所涉及的文化常识等考点进行设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能根据提示语准确填写出相关的作者名、国别、文化常识、重要的历史事件等。解答这类题目,只要能将教材上所涉及到的文学及文化常识记牢,了解作品内容,那就能正确解答出题目。
【例3】(2012,长沙)中国文学名著如一轴人物画卷,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例如,一部《水浒》就描绘了武松、林冲、李逵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经典形象。请回答下面与《水浒》有关的问题。
(他)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叶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噗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他”的名字叫____,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他” 的性格特点。
【答案】鲁达(或鲁智深、花和尚、鲁提辖)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写出两点即可)
【方法总结】这类填充题,主要是根据文学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等考点进行设题,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语填写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以及作品的主要情节等。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要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进行积累,譬如阅读《水浒传》这部小说,那你就要将小说主题读透,将小说里面的精彩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绰号,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记牢,并对小说的写作特色进行品析,这样,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就能得心应手。
【例4】(2011,四川内江)【甲】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乙】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
“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众军道:
“多少钱一桶?”那汉予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
“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填写下列表格:
段
落 作品
作者
语段的内
容概括 语段体现人物性格
特征(用四字短语)
甲
①
奥斯特洛
夫斯基 保尔术后安
慰妻子达雅
④
乙 《水浒传》 ② ③ 小心谨慎
【答案】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施耐庵③杨志阻止手下买酒喝(意近即可) ④乐观豁达、坚强乐观。
【方法总结】这类题目,就是要求同学们运用所掌握的文学作品知识,根据题目提示,表格相应的空格内进行填充。因此,它的解题方法与填充题基本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题目往往涉及多部作品,填表时既要准确提取记忆信息,更要注意上下题之间可能存的联系,做到答案前后格式一致。
对接中考
基础测试
1.(3分)(2012,福州)下列对文学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骆驼样子》中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B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这养成了她自尊、坚强、独立的个性。
C.保尔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重伤。在养病期间,他认识了冬妮娅,后来冬妮娅成了他的妻子。
D.《伊索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北风和太阳》告诉人们,想让他人改变主意,劝说比强迫更有效。
2.(3分)(2011,北京)名著阅读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① 》,《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 ②(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③的想法。
①
②
③
3.(3分)(2012,哈尔滨)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云——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
B.阿廖沙——寄居外婆家(《童年》)
C武松——景阳冈打虎(《水浒传》)
D.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4.(3分)(2011,杭州)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态度的多次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
5.(3分)(2012,沈阳)走近名著。
(1)根据要求填空。(1分)
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是____。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父亲给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使他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C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可以任人踩踏。
D.孙悟空在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助,擒住牛魔王,最终找回袈裟。
6.(3分)(2011,福州)下列句中的“甲、乙、丙、丁”是名著中的四个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乱石山碧波潭底,孙悟空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甲】的辟水金睛兽,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
Ⅲ 2013年高考英语江苏卷 - 阅读理解D
Mark Twain has been called the inventor of the American novel. And he surely deserves additional praise: the man who popularized the clever literary attack on racism.
马克·吐温被称为美国小说的创始人,他推广了聪明文学以抨击种族歧视,理应受到额外褒奖。
I say clever because anti-slavery fiction had been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terature in the years before the Civil War. H. B. Stowe’s Uncle Tom’s Cabin is only the most famous example. These early stories dealt directly with slavery. With minor exceptions, Twain planted his attacks on slavery and prejudice into tales that were on the surface about something else entirely. He drew his readers into the argument by drawing them into the story.
之所以说是聪明是因为反奴隶制小说在内战前就已经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H.B.斯托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这些早期的小说直指奴隶制,但也有少数列外,马克·吐温将他对奴隶制和偏见的攻击植入故事里,而故事表面看起来则是是其他的事情。他通过小说吸引读者让他们参与这场讨论。
Again and again, in the postwar years, Twain seemed forced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race. Consider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t least today, of Twain’s novels,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 Only a few books have been kicked off the shelves as often as Huckleberry Finn , Twain’s most widely read tale. Once upon a time, people hated the book because it struck the mass rude. Twain himself wrote that those who banned the book considered the novel “trash and suitable only for the slums”. More recently the book has been attacked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 Jim, the escaped slave, and many occurrences of the word nigger. (The term Nigger Jim, for which the novel is often severely criticized, never appears in it.)
战后,马克·吐温似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应对种族主义的挑战,至少现在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仍是最受争议的小说。马克·吐温被广泛阅读的的小说中只有几本书像《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样经常被下架。从前,人们讨厌这本书,因为人们认为它很粗鲁。马克·吐温写道,那些禁止这本书的人认为这部小说是"垃圾,只适合贫民窟"。最近这本书因为书中的人物,逃跑的黑奴吉姆以及频繁出现的“黑鬼”一词而备受抨击(备受抨击的的"黑鬼吉姆"这个词从未出现过)。
But the attacks were and are silly—and miss the point. The novel is strongly anti-slavery. Jim’s search through the slave states for the family from whom he has been forcibly parted is heroic. As J. Chadwick has pointed out, the character of Jim was a first in American fiction — a recognition that the slave had two personalities, “the voice of survival within a white slave culture and the voice of the indivial: Jim, the father and the man.”
但这样的攻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很愚蠢,没有抓住重点。这部小说强烈地反对奴隶制。吉姆从他被强行带走的蓄奴州开始搜寻家人的行为是一种英雄主义的行为。J. Chadwick指出,吉姆这个角色是美国小说中第一个承认奴隶有双重人格的,即"一个是生存于白人奴隶文化之中的声音,另一个是作为个体的声音,吉姆本人,是父亲,也是男人"。
There is much more. Twain’s mystery novel Pudd’nhead Wilson stood as a challenge to the racial beliefs of even many of the liberals of his day. Written at a time when the accepted wisdom held Negroes to be inferior to whites, especially in intelligence, Twain’s tale centered in part around two babies switched at birth. A slave gave birth to her master’s baby and, for fear that the child should be sold south, switched him for the master’s baby by his wife. The slave’s light-skinned child was taken to be white and grew up with both the attitudes and the ecation of the slave-holding class. The master’s wife’s baby was taken for black and grew up with the attitudes and intonations of the slave.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马克·吐温的悬疑小说《傻瓜威尔逊》对种族信仰,甚至是许多自由派的种族信仰发起了挑战。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黑人不如白人聪明,尤其是智力方面,马克·吐温的小说写了孩子出生时将两个孩子互换的故事。一个奴隶生下了她主人的孩子,生怕孩子被卖到南方去,于是就用自己的孩子换了他主人妻子的孩子。奴隶的浅肤色小孩生长在白人家庭,并在蓄奴阶级的态度和教育思想中长大,而主人妻子的小孩被送到黑人家庭,并在奴隶的态度和教育思想中长大。
The point was difficult to miss: nurture, not nature, was the key to social status.The features of the black man that provided the stuff of prejudice—manner of speech,for example—were,to Twain,indicative of nothing other than the conditioning that slavery forced on its victims.
有一点很明确:决定社会地位的关键是养育而不是本性。人们歧视的是黑人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说话的方式。马克·吐温认为,这些特点正是奴隶制强加给奴隶的。
Twain’s racial was not perfect . One is left uneasy, for example, by the lengthy passage in his autobiography about how much he loved what were called “nigger shows” in his youth--mostly with white men performing in black-face---and his delight in getting his mother to laugh at them. Yet there is no reason to think Twain saw the shows as representing reality. His frequent attacks on slavery and prejudice suggest his keen awareness that they did not.
马克·吐温的种族论调并不完美。依然令人不安,例如,他在自传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述他在青年时期非常喜欢"黑鬼秀",而那些表演大多是由白人扮成黑人,他母亲嘲笑表演者时他很开心。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马克·吐温把这个表演看成是现实的写照。他经常攻击奴隶制和种族歧视表明他拥有敏锐的意识。
Was Twain a racist? Asking the questioning the 21st century is as wise as asking the same of Lincoln. If we read the words and attitudes of the past through the “wisdom” of the considered moral judgments of the present, we will find nothing but error. Lincoln, who believed the black man the inferior of the white, fought and won a war to free him. And Twain, raised in a slave state, briefly a soldier, and inventor of Jim, may have done more to anger the nation over racial injustice and awaken its collective conscience than any other novelist in the past century.
马克·吐温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吗?在21世纪,问这个问题就如同问林肯是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一样睿智。如果我们用当前经过深思熟虑的道德标准作为辨别的“智慧”来解读过去的文字和态度,那么我们只会发现错误。林肯认为黑人不如白人,只有战斗并且赢得战争,才能解放他们。马克·吐温生长在一个蓄奴州,当过兵,创作了吉姆这个形象,跟过去任何一个小说家相比,他也许更能提醒人们种族之间的不公并且唤醒他们的集体良知。
Ⅳ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及其答案
语文的阅读理解题是考试里的必考内容。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一)
宗盛搞小说,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为清末最后一茬翰林,只是做了三两年,大清便倒台了,这位遗老偏又随了张勋的“辫子军”光复朝廷,直至无望,才迁回小城。祖父便日日拖了花白辫子,去大户人家纵论诗文,写写对子,也不过是为了换得一碗米酒。
好在遗老留下一堆古籍,宗盛受益匪浅。宗盛熟读经史子集,一部《资治通鉴》,口若悬河,讲到现在,回回有新花招,从不重样。
宗盛的小说,便也来得厚重。
宗盛的妻子教书,人极好,讲一口好听的嘉兴话。宗盛写小说时,埋头不出,妻子便餐餐裹了粽子。粽子里有核桃、乌枣、腊肉、蛋黄。小巧好看,且又耐吃。
宗盛好论时事,又是政协。每次开会,总是借古鉴今,就如何发展本县经济,发表宏观大论,常常一矢中的。但提案上去,往往只是被签上“此提案极有价值,请某某部门研处”,便没了下文。宗盛却不气馁,照提不误。
眼下文人的日子多过得艰难,宗盛也不例外。两个儿子均已大了,一家四口,仍挤在一间斗室。妻子常说自己裹得一手正宗的嘉兴粽子,应该到街上摆个摊儿试试。宗盛倒不清高,他说:“为商不耻,只要不奸。”却反对妻子卖粽子。宗盛一腔雄才大略,做生意也是如此。
果然有文学圈里的人来找宗盛,商议合伙做生意的事,这生意往往大得令人瞠目结舌,且往往唾手可得。宗盛便很激动,时常与来人商议至深夜,却从没有做成的时节。
时间久了,妻子不见有钱进来,且往往要打扫满地烟蒂,不免有了些怨言。
机会终于来了。
乡下某山发现银铜矿,省地质部门来测定,品位极高,只是蕴藏量不大,不值得大工程队开采。有文学青年兴冲冲地找来,手持着省里的测定文书,说已与村里讲定,承包此山,每吨矿石只需交给村里十八元,运到外地却可卖出高价。
宗盛立时激动不已,翻开县志,果有记载,说民国十六年,有南洋巨商准备投资采矿,奈何运输机械的船只在海上遭海盗劫掠,只得作罢。宗盛再细读测定文书,记载的数据与来人所说无二。有史可查,又有现代科学鉴定结果为据,还能有假?宗盛便七拼八凑借来三万元,与来人合股开矿。
没料想,几个月过去,第一车矿石出来,运到矿厂,一测,却品位极低,以十八元一吨卖给矿厂,人家也不愿收。连运几个矿厂,皆是如此。
宗盛忽然觉得自己像这矿石。
背了三万元债,宗盛无心再写小说。
妻子却仍是极好,也不多言。
这时,县城的小吃兴起粽子热,一色儿挂着黄色小旗,上书“正宗嘉兴五芳斋粽子”。一元钱一只,生意极是红火。
妻子对宗盛说:“我们去卖粽子,好哦?”言语极轻.犹犹豫豫地望着宗盛。
宗盛却极爽快,说:“行!”
又说:“古时有卖药老人,卖的药货真价实,几十年‘言无二价’,生意却始终红火。《镜花缘》里又有一君子国,君子国里,卖的人总是嫌自己的东西不好,卖的价钱又高,请买方担待:买的人总是说卖的东西太好,卖的价钱又低,实在无法承受。我们虽不是君子国,但一要货真,二要言无二价。”
妻子也极看重品行,说:“这个自然。”
妻子裹粽子时,宗盛便在一旁督工,核桃、乌枣、腊肉、蛋黄一样不少,工艺也只只讲究,裹得严严实实,不松不垮。
宗盛便放心了。每到夜晚,便在街上摆一竹椅,置一煤炉,炉上安一钢精锅,一锅粽子热气腾腾。粽子九毛一只,一晚上能卖几百只,生意极为红火。
一星期下来,宗盛和妻子一结账,却发觉每只粽子要亏一毛钱。
妻子说:“要加价,一只一块一,好货不怕贵。”宗盛却说:“言无二价,我不卖!”妻子又说:“价不变,那料要减几成。”宗盛更是不肯:“这样岂不欺了后买的客?我不卖!”
妻子恼了,说:“你以为君子国里做得成买卖?”宗盛坚持不卖。
后来,倒是合伙开矿山的文学青年和宗盛妻子一道,将粽子生意又做了起来。他们租了个店面,料不但减了,价格也不再是言无二价,一年里都有了四个价,都是往高里涨,生意却依然红火。
初始,宗盛也时时去店里走走,忍不住要看看原料,说说言无二价和君子国的买卖,妻子和文学青年自是不理。一年下来,非但将债还了,还略有结余。
宗盛不再去店里了,又写起了小说。写作时,妻子仍然餐餐另做了粽子给他端来,核桃、乌枣、腊肉、蛋黄,依旧一样不少,宗盛吃起来,却总觉得少了些许风味。
不知怎的,宗盛的小说竟难发起来。写时,眼前总拂不去那位翰林先祖,拖了辫子纵论诗文,以换一碗米酒。
(选自2015年第1期《短篇小说》,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叶宗盛的形象特点。(4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l)宗盛忽然觉得自己像这矿石。(2分)
(2)妻子对宗盛说:“我们去卖粽子,好哦?”言语极轻,犹犹豫豫地望着宗盛。(2分)
21.小说倒数第二段,叶宗盛吃着妻子做的与先前完全一样的粽子,为什么会“总觉得少了些许风味”?(4分)
22.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含义丰富,可以引发读者的多种理解。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19.(4分)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文学功底深厚;颇具古君子遗风,恪守传统道德;崇尚清谈议论,常脱离实际;迂腐教条,不知灵活变通。(答出一条给1分)
20.(4分)⑴(2分)叶宗盛开矿失败,感到自己同这些矿石一样无用,表现了他消沉低落、失意自责的心理。⑵(2分)妻子以试探和商量的口吻提出卖粽子的事,小心翼翼,表现了她体贴关怀丈夫,想为丈夫分忧,但又担心他不同意的矛盾心理。
21.(4分)妻子出售的粽子料减价涨,有违自己遵奉的“言无二价”“货真”的古风,(2分)叶宗盛觉得眼前的粽子也似乎沾染了庸俗之气,失去了以往纯正的风味。(2分)
22.(6分)可以有如下理解:⑴叶宗盛恪守的古君子之风在现实中落败,他倍感失落,只能从自己的翰林先祖那里寻找慰藉。这样更能突出其迂腐固执的性格缺陷,增添了人物的悲剧色彩,突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⑵妻子事业的成功让叶宗盛反躬自省,觉察到自己与迂腐守旧的翰林先祖别无二致。这样使主人公具有了理性反思的品质,形象更加丰满,小说主题也更为丰富。⑶市场经济观念与传统的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和碰撞,使得叶宗盛内心困惑、纠结,对是否继承翰林先祖的遗风感到疑惑。可以引发读者对新形势下如何传承传统道德深入思考,使小说更富时代意义。(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如有其它理解,符合文意、合乎情理即可。)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二)
泗州人喜食鱼,善捕鱼。人常下水,会受风寒,年纪大,腿脚胳膊会酸痛。有病就要治,汴河桥头的许三楼就能医。许三楼治病,很少开药,他常告诫人说,是药三分毒,人生病,是身体中了邪气。有人就医,问清病因,许三楼便拿来细银针,找准穴位,扎进去。一般扎针七天,准好。
许三楼每天太阳偏西准时关门。如来晚了,不管是平民乞丐,还是达官贵人,对不起,明天再医。也有破例时候,一次,钱家当铺少爷上树掏鸟窝摔下后昏迷不醒,钱家人急抱孩子找许三楼。听见哭声,许三楼快步出屋,钱家人一见,扑通跪下,求他救人。许三楼猛一转身说,拿针来。说着话,接过银针,一二三四,银针瞬间扎下,不一会儿,孩子嘴角开始抖动,许三楼脸上露出笑意,紧接着,五六七,又飞快扎下三根银针,孩子睁开眼睛。
钱家送来白银百两,可许三楼只收十文钱。
还有一次破例。新来知府白一品腿酸疼不能站立。师爷上门请许三楼。许三楼认真对师爷说,家中病人多,实不敢离开半步,还请知府上门才好。师爷回去告诉知府,白一品没有生气,坐轿去见许三楼。
白一品亲自登门,许三楼握针出门迎接,并示意知府不要下轿,就坐在里面扎针。
一二三四……十二根银针扎上腿,白一品顿感觉疼痛减轻许多。半个时辰过后,许三楼将白一品腿上银针起了,告诉他明天还来,要接连针七天,才好。
针腿时,透过轿窗,白一品看到前来找许三楼看病的人排着长队。
第二天中午,白一品到许三楼家门外和百姓一起排队。
看见等候在外的白一品,许三楼心想,都说新知府清正廉明,关心百姓,看来是真的。自己昨天破例针腿没错,知府离开腿哪行哟?许三楼走到知府面前,要为他扎针。白一品摇头说,等吧。白一品坚持排队。许三楼很感动。
第三天再针腿时,白一品发现自己是第一个,等腿针好,看病的人才陆续赶来。几天都这样。七天后,知府腿好了。白一品开心说,这下不用坐轿啦。说着话,他从怀中掏出七十文钱,许三楼也不拒绝,伸手接下。
傍晚,许三楼收拾好银针,正准备关门,忽然从汴河桥飞奔一匹马来,跑到门前,从马上跳下一个红脸大汉。来者双手抱起许三楼准备将他送上马背。
何事?许三楼也不惊慌。随俺上山治病。不带针,去何用?红脸大汉一听,放开他。
许三楼进屋拿把银针,顺从地坐到他身后,双手紧紧抱着红脸大汉后腰。白马急驰。半袋烟工夫,马已跑到重岗山。进了山门,红脸大汉下马一看,傻了,身后坐的人不是许三楼,是个十岁男童。
男孩告诉他说,自己是许三楼的五公子,父亲坐上马后,准备亲自前来,可想到明天还有许多病人来扎针,无奈临时改变主意,让其前来,还请谅解。你也会针?红脸大汉满脸疑问。男童点头,一脸认真。红脸大汉半信半疑将他领到母亲身边。问清病情,男童拿过银针,一二三四……瞬间针已扎好。感觉如何?红脸大汉抱着母双肩,不放心地问。舒服。见母亲闭上双眼很享受,红脸大汉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连针七天,母亲腰不疼了。红脸大汉拿出金银珠宝,男童谢了,只取七十文钱,下山。
知府得知消息后,去找许三楼,让他帮助劝说山匪孙飞虎,把劫去的救济粮归还给府衙。
许三楼点头说,试试看吧。
重岗山寨。红脸大汉热情款待五公子。那可是救命粮。山上的弟兄也等米下锅呀……
五公子告辞。孙飞虎一直送到山下。临别,孙飞虎左脸上停落一只苍蝇,他刚想伸手拍。只听五公子说,去。话音刚落,孙飞虎就看到眼前立着根细银针,针尖上的苍蝇正挣扎拍打着翅膀。有的钱该拿,有的米不能吃呀。丢下这句话,五公子飞身上马。
瞅着一路扬起的尘土,孙飞虎禁不住摸了摸左脸,感觉脸有点木。孙飞虎发现嘴歪时,满山正飘着细雨。
汴河桥头,一个蒙面人找到许三楼,求见五公子。五公子出远门了。何时回来?你的脸不是受一般风寒,要马上针。许三楼答非所问。半个时辰,取针。许三楼交代说,嘴歪最怕风寒,如你用心医治,也不必前来扎针,每天此时只须面向阳光,双手抚心,我便在家为你下针,十天,准好。
歪嘴人将信将疑骑马回山。想到一路上遇到那么多讨饭灾民,再摸下自己的歪脸,他叫人把救济米全部送还给府衙后,这才安心下来。
中午十二时,孙飞虎面南朝泗州城许三楼家方向坐好,他刚把双手放在心口,就觉得左脸上,仿佛真有银针一根接着一根扎下,半个时辰后,孙飞虎感觉左脸上针又被一根根拧下。
隔水隔山又隔城的,许三楼真能在他脸上扎针?孙飞虎不信。不过,许三楼没有骗他,十天后,他的歪嘴真的恢复了原形。
(选自《小说月刊》2013年第4期)
1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 全篇以自然、生动的叙述,交代了许三楼和五公子治病救人的经历,故事算不上复杂,但情节扣人心弦。
B 小说开头关于泗州人喜食鱼、善捕鱼的环境描写,具有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的重要作用。
C 五公子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五公子深受父亲的影响,面对金银珠宝时,也只取七十文钱。
D 文章通过白一品亲自登门以及坚持排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清正廉明、自尊心强、关心百姓的形象。
E 小说结尾处银针显露出神奇的功效,实则与前文“人生病,是身体中了邪气”相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18.“五公子”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9.“许三楼”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0.小说以“神针”为题非常妙,请从标题含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的角度加以探究。(8分)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17.B D
18.(4分)①推动情节发展。以五公子医治红脸大汉母亲的腰疼串起小说后半部分,让我们了解孙飞虎把救济米全部送还给府衙,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趋自然。②映衬主要人物。通过对五公子的描写映衬许三楼,许三楼有医术精湛、淡泊名利、关心民众疾苦的性格,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生动,从而使其在读者的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③深化作品主题。作为许三楼幼子的五公子不但继承了父亲的精湛医术,而且传承了父亲的高尚人品,既增添了小说的思想深度,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回答两点即可)
19.(4分)①医术精湛:许三楼问清病因,找准穴位,用细银针扎进去,一般七天准好。医治钱家当铺少爷和白一品均淋漓尽致地体现。②淡泊名利:医治好钱家当铺少爷,钱家送来白银百两,许三楼不为利益所诱惑,只收十文钱;七天后,知府腿好了。当白一品从怀中掏出七十文钱,许三楼也不拒绝,许三楼没有因为白一品知府的身份,去巴结和讨好,而是伸手接下。③关心民众疾苦。当知府找许三楼劝说孙飞虎归还救济粮,许三楼并没有推辞,设法让孙飞虎把救济米归还府衙。(回答两点即可)
20.(8分)①标题含意:表层含义,许三楼、五公子的精湛医术能救死扶伤;深层含义,能解孙飞虎等人的心结,关心民众疾苦, 救民于水火之中。②人物形象:小说中所有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是以神针为纽带连结合起来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借助神针来表现的),神针使许三楼、五公子等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③情节结构: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都是围绕神针进行的。以神针为线索,使故事情节发展一波三折。④小说主题:借“神针”来赞美许三楼、五公子妙手回春的医术,也表达对他们关心民众疾苦的高尚品德的褒扬。
Ⅳ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见题型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应注重实效性,要关注文字,走出题海战的误区。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一:人物形象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典型例题: 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 *** 、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 *** 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 *** 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典型例题: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三: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定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等。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四:主题思想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定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络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五:表达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多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方面设题。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 *** 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定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的语言
这型别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