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考一篇小说阅读题花的时间
建议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来自北京国际商务学院的一名普通老师,希望能够凭
借躬耕教育多年的经验帮助到你。谢谢采纳!如仍有疑问,可随时沟通。
***************************************************************************
㈡ 中考小说阅读包括哪些文体
诗歌,小说,散文 记叙文
应用文
议论文 说明文
㈢ 中考语文阅读分类有哪些记叙文包括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吗他们间的答题技巧差别有哪些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㈣ 请提供一些中考难度小说阅读题,谢谢。
(一) 种 一 片 树 叶(20分)
①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最美丽的梦。
②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分子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
③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里。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一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
④我天天蹲在种下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柳吐芽……
⑤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成为我生命的一根支柱,替我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⑥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和成年人在一起,大家学习的是对方的冷漠、世故和虚伪;和孩子们在一起,感染的是他们的热情、诚实和纯真。话虽有些偏颇,但人生的旅程中,人们的确应经常用“童心”这面镜子,来审视一下自己日渐风化了的心灵。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那种幼稚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做“幼稚”而随手抛弃了吗?人每走一步都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也是最最珍贵的,是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
⑦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第③节中“虔诚”表现了幼年的“我”怎样的心理?“我的梦”又是指什么?(6分)
2.怎样理解第⑤节中的划线句子?(4分)
3.第⑥节中加点的“日渐风化”用来形容“心灵”,你认为是否确切?为什么?(4分)
4.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二) 寂 寞 的 鲁 迅(20分)
①当我们中的不少人在感叹文化沙漠日益蔓延的时候,出版家和赞助商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纠正着这种偏见。名人名著的一版再版,使文化走下神秘的祭坛,还原成地地道道的生活方式。稍微留心都能在市井间找到一本梁实秋、林语堂的小品,徐志摩、戴望舒的诗,郁达夫、王映霞的情书。看到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文字和名字,不觉油然想起那些勇者隐士才子佳人“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激动人心的年代。只是未见鲁迅。
②是鲁迅没有知名度吗?非也,且不说连中学生都能熟练背上几句野草、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单是一个阿Q式的悲剧人物就成就了今日众多的喜剧明星。放眼百年中国文坛,还没有谁敢说超过了鲁迅。是鲁迅著作不够丰富吗? 你只要在图书馆里翻阅一下《鲁迅全集》的书目,便会惊叹一个人怎么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写这样多的文章,从而对比出“著作等身”的说法又何其渺小。是鲁迅不值得重视吗?也未必,全中国人民似乎都记得“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这句被反复强调的语录式的评价。
③能够使自己走向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条件,鲁迅自身都具备了。看来,被冷淡的缘由还得从深层次上去挖掘。思来想去,恍然大悟:的确,硬骨头的鲁迅还缺少点什么——悠闲、散淡、随和、感性经验,抑或小家碧玉似的情调。他没有周作人的闲情,徐志摩诗意般的缠绵悱恻,郁达夫的温文尔雅,而这些恰恰以其感性十足的面目被今人心仪、景仰和摩娑。六十多年前鲁迅曾批评小品文“雍容、漂亮、缜密”,是抚慰麻痹人的“小摆设”,如今他批评过的东西正是以附庸风雅的“摆设”使他“濒临危机”。是历史嘲弄鲁迅,还是鲁迅调侃历史?
④鲁迅的悲剧意义就在于,他首先是作为思想家的鲁迅而存在。他摒弃感性,没有风花雪月供人消遣的生花妙笔,有的只有充满痛苦和悲吟的理性认识、灵魂拷问,是“长歌当哭”、“痛定思痛”的战斗精神,是能够杀出一条生存血路的匕首投枪,这些都无法给他带来好运。如果说,几十年前鲁迅思想的超前性注定了他一世的孤独寂寞,那么,几十年后的世纪末,鲁迅同样难觅知音。他充满钟爱和期望的后世读者,股掌间玩弄着金钱物欲,追逐着轻松、自在、浪漫和潇洒,把“文化”作为烫金的标签随处张贴,(甲)已经远远不习惯阿Q孔乙己闰土们呆头呆脑的穷酸相,不习惯那个天寒地冻的大年夜里要了祥林嫂命的祝福声,以及涓生和子君充满伤逝意味的个性自由、婚姻解放,更不习惯他坚韧不拔的反封建呐喊,虽然时至今日封建意识还在以拉帮结派、“关系”、“后门”、腐化堕落等改头换面的形态侵蚀着现代肌体。在日益物化的感性社会里,鲁迅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义无反顾的理性精神,作为珍奇的装帧,被尘封在故纸堆中;作为实在的财富,却被悄无声息地遗忘了。
⑤有鉴于此,当学生不止一次地问我,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不能成为畅销书、流行色,我认认真真地告诉他们:(乙)鲁迅是伟大的,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的“不合时宜”。
5.第①段中的“文化沙漠”比喻什么?(3分)
6.第②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7.划线句子(甲)中包括了鲁迅先生的哪几部作品?(4分)
8.怎样理解划线句子(乙)?(6分)
9.对本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鲁迅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义无反顾的理性精神已逐渐被人遗忘。
B.鲁迅充满钟爱和期望的后世读者中,因习惯于轻松、自在、闲适、浪漫的生活,同样难觅知音。
C.鲁迅是寂寞和孤独的。拜伦说过:孤独的人是最有力量的。因此,孤独和寂寞的鲁迅是伟大的。
D.与梁实秋、林语堂、徐志摩、戴望舒、郁达夫的作品相比,鲁迅的文章时代色彩过于浓重,在今天因为“不合时宜”而被人遗忘了。
E.被鲁迅批批评过的“雍容、漂亮、缜密”,抚慰麻痹人的“小摆设”似的小品文,逐渐占有了鲁迅文章在读者心中的位置。
(三)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①。其子在中山,中山县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②,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③,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④。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⑤猎得麑⑥,使秦西巴⑦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巴西。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⑧。左右曰:“夫秦巴西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⑨。
【注释】
①中山:春秋时国名,公元前406年曾被魏国打败,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 ②志:斗志。 ③烹其子而遗之羹:煮死他的儿子,并且把肉羹送给他。 ④果下之:中山国终于被攻占。果,终于,副词。下,攻下。 ⑤孟孙:复姓,为魏国大夫。 ⑥麑(ní):幼鹿。 ⑦秦西巴:人名,孟孙氏的家臣。 ⑧傅:春秋战国时辅导太子的官。 ⑨由仁与不仁也:原因在于仁爱与不仁爱。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县: 衰: 愈: 遗: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 为文侯开地
B.召以为太子傅 夫以一麑而不忍
C.纵而与之 乐羊食之尽一杯
D.其子在中山 中山见其诚也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2)乐羊以有功而见疑
13.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使秦巴西持(麑)归
B. 今以(秦西巴)为太子傅
C. 乐羊不为(中山)衰志
D.(孟孙)召以为太子傅
14.作者将乐羊和秦西巴进行对比,得出什么结论?(6分)
参考答案
(一)1.(3分)“虔诚”表现“我”种树叶时的认真、严肃,坚信种下的树叶一定能长成大树的心理。(3分)“我的梦”指种下的树叶,一定可以长成大树。
2.(4分)因为牢牢占据我记忆的童年幼稚的举动使我保持了最可贵的纯真,保持了内心不受世俗污染的纯洁,也使我能够用美丽的等待和憧憬,度过生活中不如意的日子。
3.(4分)确切。人们在成人的世界里,感受到太多的冷漠、世故和虚伪,为使自己更适应环境,纯真、热情逐渐蜕化,心灵像裸露的石头被风化一样,日趋虚伪、冷漠,并最终被世俗同化。
4.(3分)希望人们保留一些儿时的热情和纯真,拥有一片纯洁的天空,不为世俗污染。(3分)表达了作者对热情、诚实、纯真的渴望和呼唤。
(二)5.(3分)没有文化的地方。
6.(3分)鲁迅知名度大;鲁迅著作丰富;鲁迅值得重视。
7.(4分)《阿Q正传》《孔乙己》《故乡》《祝福》《伤逝》
8.(6分)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他的文章中充满了痛苦和悲吟的理性认识、灵魂拷问,是“长歌当哭”、“痛定思痛”的战斗精神,是能够杀出一条生存血路的匕首投枪,他永远不可能与大多数人的“悠闲、散淡、随和、感性经验”相提并论,这就是鲁迅的伟大。(意思正确即可)9.(4分)C D
(三).10.(4分)县:同“悬”; 衰:使动用法,使……衰落; 愈:更加; 遗:送; 11.(3分)D
12.(4分)(1)文侯犒赏了他的功劳却怀疑他的用心。
(2)乐羊因有功却被怀疑。 13.(3分)C
14.(6分)有功者被怀疑,有罪者却被信用,可见衡量“德”的核心是仁爱。
㈤ 中考小说阅读及练习
应该读名著小说、顺便看看往年中考考的小说,一般考过的,没有个3、4年,不会杀版个回马枪。
不过也不能权完全忽略。
这些应该去买那些出名的中考练习册、网络上的不是久了,就是废的,很难与时俱进,不要不舍得花钱,1分1百块都有人抢呢。。
㈥ 中考小说阅读题
我试试。
小说
1.概括小说内容,先归纳小说各大章节或各部分段落内容,再总体把握。可按照六要素方法介绍事件发展,力求简洁。抓住主线,删减旁支。
2.分析人物可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人物描写中,具体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品质等。分析时应该联系文章内容,抓住其人物主要品质。
3.语句理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般来说,不要单独摘出句子分析,在整篇文章中去理解。必要时,还应该通过分析文章人物性格等来理解语句。
4.句子的作用无外乎具有几种常规作用。文章的线索,中心,推进人物成长,故事发展,承前启后等等。但是每篇文章因为其内容文意不同,不同的句子又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所以回答句子作用时,应该联系文章内容来回答。
5.联想感悟环节是送分的。很多孩子得不了高分,大概是回答得不够具体和贴近吧。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内涵很重要,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发挥。(看写作水平了)一定要贴近小说的中心思想。
散文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但如果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是有些难度的。事实上作家们也不一定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认真揣摩散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内心真实想法,方好作答。
2.理解思路?认真阅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3.语句理解,散文比较难读,句子理解更不易,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性格很重要。注意语句的感情色彩。
4.句子赏析?和语句理解区别不大吧。
可联系生活实际作答,不要困于文中。
最后,我想申明一点,其实世上没有什么高明的做题技巧的。大巧似拙,文学功底深厚,便应付自如。反之,纵然剑法再高,也无驾驭之内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