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阅读推荐 > 她因侦探小说名满天下阅读答案

她因侦探小说名满天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31 09:15:35

❶ 《他》试卷阅读题,求答案!

《骆驼祥子》阅读练习1.《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族,_______(籍贯)人,有_______的称号。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__次买车又_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3._______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4.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_______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_______的女儿。(辽宁省锦州市2004年中考题)5.样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_______给洗劫了。6.“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________的感叹。7.《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_______拉车。8._______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9._______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10.虎妞的变态情欲,_______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11.《骆驼样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_______。12.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_______。13.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_______。14.《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的外号。15.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他买的第二辆车因_______而被卖掉。16.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_______”的称号。17.《骆驼祥子》中的_______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18.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19.样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在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遇到了_______;他们的悲惨情景把祥子最大的希望给打破了。20.他是一个“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作品叫《_______》,与人力车夫相关的两位女性是_______和_______。21.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_______。22.《骆驼样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_______的故事。23.《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______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______。24.《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___,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25.育才文学社欲以“曹操、孔乙己、祥子、安东尼奥”四个文学形象为例,开展一次“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研究性活动,该社同学要从下列书目中借阅的图书是:______________。《水浒传》《三国演义》《呐喊》《骆驼祥子》《儒林外史》《野草》《羊脂球》《莎士比亚全集》26.样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A.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B.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C.虎妞爱上了祥子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27.关于《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骆驼祥子》是一部京味小说。B.《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c.《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28.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你谈一谈阅读《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①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0.老舍的作品中用了许多老北京话,试举出几个例子。答案:1.老舍;舒庆春;满;北京;人民艺术家2.《骆驼祥子》;三;三3.祥子与车;虎妞4.拉车;刘四爷5.孙侦探6.老马7.北平8.老舍9.《骆驼祥子》10.二强子11.骆驼12.虎妞l3.阮明14.祥子;骆驼l5.有一辆自己的新车;给虎妞丧事。16.人民艺术家l7.小福子l8.《骆驼祥子》19.拉车的一老一少(拉车的老者和他的孙子小马JL)20.骆驼祥子;虎妞;小福子21.虎妞22.人力车夫23.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24.刘四;虎妞;小福子25.《三国演义》、《呐喊》、《骆驼祥子》、《莎士比亚全集》26.B27.c28.感受:略。情节示例:①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祥子给车夫老马爷孙俩买羊肉包子充饥。(《骆驼祥子》)②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海港,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了敌人。(《格列佛游记》)29.祥子开始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而后来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这是由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30.如交车租叫“车份儿”,晚上出车叫“拉晚儿”,吃的食物叫“嚼谷”等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❷ 《骆驼祥子》的阅读题(含答案)

《骆驼祥子》阅读题
1.《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 族,北京 (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3.祥子与车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4.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辽宁省锦州市2004年中考题)
5.样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6.“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老马的感叹。
7.《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拉车。
8.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9.《骆驼祥子》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
10.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11.《骆驼样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骆驼。
12.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虎妞 。
13.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阮明。
14.《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祥子,骆驼是他的外号。
15.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他买的第二辆车因给虎妞办丧事而被卖掉。
16.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7.《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18.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的长篇小说是《骆驼祥子》。

❸ 求小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春光美
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⑪“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⑫“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⑬“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⑭“您是说,用爱吗?”
⑮“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⑯“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⑰“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⑱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⑲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⑳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4.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4分)
5.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答案:
1.(4分)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4分。)
2.(4分)(1)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答到其中两点即得2分)(2)指小女孩情绪低落,流露出小女孩的悲观心理。(答到一点得2分。)
3.(5分)(1)委婉含蓄,(1分)体现了老人对盲女孩的尊重。(1分)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爱心。(1分)(2)运用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生活。(1分)
4.(4分)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2分)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2分)
5.(4分)这样结尾使读者觉得老人的形象更高大;(2分)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分

角落里的阳光?阅读答案?
①1980年7月1日,我驱车前往我的超市召开员工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两点,我惊讶地发现是个黑黑的男孩正用一块灰色抹布帮我擦车。汗水浸透了他灰白的牛仔裤,他穿一双破旧的布鞋,看得出是贫民窟的孩子。
②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啊”了一声转过来,一张黝黑成熟的脸,惊恐不已地看着我。我笑着向他伸出手说:“嗨,你好!我叫汤姆·特尔斯。”他迟疑了一会儿慢慢地伸出手:“您好,汤姆先生!我叫比尔·莱特。”我从口袋里抽出一百美元给他,可他慌忙摇头,轻轻地说:“我在广场上等您四个小时,不是为了这个。”我越发诧异了。因为小家伙告诉我他喜欢我的“保时捷”。“您能把我送到家吗?就三英里不到的路程。”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
③十五分钟后,我把车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楼房前。他跳下车,一边跑一边对我说:“请您务必等五分钟!”不一会儿比尔就出来了,他的神态和步伐就像这辆豪华的轿车是他的一样骄傲神气。我看到,他的背上背了一个小女孩,女孩的手臂和腿都可怕地萎缩了。比尔把小女孩放在车座上后告诉我:“其实她是我的姐姐,今年十七岁,是小儿麻痹症。”然后我听见比尔对他姐姐说:“记得上次我跟你提起的那种车吗?瞧,就是这种。弟弟有钱了一定买给你。”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原来他为我擦车,在太阳下等我四个小时又要我送他回家的目的,就是让他姐姐亲眼见识一下他将来要送给她的礼物的样子。我被他那种相信能够给予别人而且因能付出而满足的样子深深地感染了!
④后来我又去了比尔的家,他的家比我想象的更为糟糕。比尔的母亲做清洁工。姐弟和母亲相依为命。比尔除了照顾姐姐外,每天还要去老人院做五小时的护理工作,他刚刚十六岁。
⑤离开时我再次把一百美元放在比尔残疾的姐姐手上,可比尔还是硬塞给了我:“我们自己行。”我给超市的人事经理打电话,告诉他明天将有个很棒的小伙子到理货部报到。这次比尔没有拒绝,我比他自己更清楚他能胜任这项工作,况且它会给他带来比原来工作高三倍的报酬。
⑥等我三个月后再去超市时,差不多每个员工都向我提起比尔。理货部说他能吃苦耐劳,活儿也干得漂亮;服装部则称赞比尔理的货比任何人都整齐而有条理;甚至连化妆部都说比尔永远有一张自信乐观的脸庞。
⑦比尔说,他一看见我的车就觉得离梦想近了一步。这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员工:即使他在最阴暗的角落走路,人们也会发现他身上温暖、灿烂的灿烂。
⑧他会成功的,是的,我深信。
1.第②段说:“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
2.请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3分)?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
3.小说的主人公是比尔,作者为什么在第⑥段写超市员工对比尔的印象?(2分)???
4.小说题为“角落里的阳光”,这里的“阳光”喻指比尔的哪些良好品质?请分条简答。(4分)???
??
答案:?
1.①用“我”对比尔的猜测,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反衬后文比尔梦想的与众不同。(4分,每点2分)?2.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比尔坚定的自信心以及为家人付出的满足感。(3分,手法1分,?效果2分)?
3.从侧面表现比尔的良好品行。(2分,手法1分,作用1分)?
4.①身处困境却自信乐观。②自尊自强,不懈奋斗。③热爱家人,懂得付出。④热爱生活,拥有梦想。⑤敬业爱岗,吃苦耐劳。(4分,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妈妈和房客
①妈妈在窗外贴出“租房启事”,海德先生应租而来。这是我们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妈妈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让他预付房费。
②“房子我很满意,”海德先生说,“今晚我就送行李来,还有我的书。”他顺顺当当地住进了我家。平时,他好像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常和善地与我家的孩子逗趣。当他走过我妈妈坐着的大厅时,总是礼貌地弯弯腰。我爸爸也喜欢他。爸爸喜好回忆迁居美国前住过的挪威。海德去过挪威,他能与爸爸起劲地聊在那儿钓鱼的野趣。
③只有开客栈的杰妮大婶不欣赏我们的房客。她问:“他什么时候交房租呢?”“向人要钱总难开口,他会很快付清的。”妈妈答道。但杰妮大婶只是哼了两声,“这种人我以前见得多了,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回来还是好的。”妈妈笑笑:“兴许你说得对。”她递上一杯咖啡,止住了杰妮大婶的嘟囔。
④雷雨天里,妈妈担心海德的屋子夜里冷,就让爸爸邀请他到暖和的厨房和我们一起坐。我的两个姐姐、哥哥尼尔斯、还有我在灯下做作业,爸爸和海德靠着炉子叨着烟斗,妈妈在洗盘子或是在小桌上静静地工作。
⑤海德能辅导尼尔斯的高中课程,有时还帮他学拉丁文。尼尔斯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不再求爸爸让他停学做工了。当我们做完了作业,妈妈坐在摇椅上拿起针线时,海德就给我们讲他的旅游奇遇。噢,他知道的可真多。那些美妙的历史和地理,便随他走入我们的屋子和生活。
⑥有天晚上,他给我们读狄更斯的书,很快,读书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写好作业,海德就夹一本书来高声朗读,一个神奇的新世界向我们洞开。
⑦妈妈也像我们孩子一样爱听古挪威侠士传奇:“太好听了!”海德还朗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他悦耳的男低音,听起来像是大演员。即使在天气暖和的晚上,我们也不再出去玩耍。妈妈对此很欣慰。她是不喜欢我们天黑上街的。而最值得高兴的,还是尼尔斯几乎不再混到街头的野孩子堆里。有天晚上,孩子们在街上闯了祸,而尼尔斯正和我们一起听《孤星血泪》的最后一章。
⑧就在我们急于听完一个骑士的传奇时,一封信送到了海德手里。第二天一早,他告诉妈妈要离开。“我得走了,”他说,“我把这些书留给尼尔斯和其他孩子。这是一张我所欠房租的支票。夫人,对您的好心款待,我深表谢意。”我们再也不能听他读完那个故事了。
⑨我们伤感地看着海德先生离开了,同时,又为能在厨房继续读书感到兴奋。那么多的书啊!妈妈精心地整理了书堆:“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尼尔斯能代替海德先生读书,他也有一副好嗓子。”我看得出来,这使尼尔斯很自豪。
⑩就在这一天,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⑪几天后,开面包铺的克瑞波先生来我家,怒气冲天地喊道:“那个海德是个骗子,瞧他给我的支票,全是假货。银行的人告诉我,他早把款兑光了。”在一旁的杰妮大婶得意地点着头,那神态分明是说:“看,我不是提醒过你们了吗?你们不听嘛。”“我敢打赌,他也欠了你们家许多钱,是不是?”克瑞波不无希望地探问道。
⑫妈妈转过身向着我们,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尼尔斯身上,然后走到炉子边,把支票投入炉火。
⑬“不!”他向克瑞波先生回答道,“不,他什么也不欠。”
1.请以“妈妈”的口吻概括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60字)(3分)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但姐妮大婶只哼了两声:“这种人我见得多了。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收回来还是好的。”
(2)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 ,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3.第⑾段克瑞波的出场,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作答。(2分)
4.小说主要刻画了妈妈和海德先生两个人物形象,请任选一个,结合内容分析。(4分)
答案:
1.我把房子租给了海德。海德与我们融洽相处,给我们家尤其是尼尔斯带来了积极影响。后来他离开了,我不认为他欠我们什么(后来,我烧毁了海德离开时留下的支票)。(3分,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2.“哼”字活画出杰妮大婶说话时不屑的神态和语气,从而表现了她对海德的不欣赏、不信任,及对妈妈做法的不认同。(2)“亮出”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妈妈收到海德的支票时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感,从而表现出她对海德人品的肯定与维护,同时也是对杰妮大婶先前态度的有力回击。(4分,每小题2分,意思符合即可。)
3.推动情节发展,让小说扣人心弦,为后文妈妈烧支票做铺垫。(2分,意思符合即可。)
4.示例①:从妈妈不调查海德的背景,不向他预收租金,可以看出她淳朴、信任他人;雷雨天她邀请海德与“我们”一起呆在温暖的厨房,看见她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烧毁海德留下的支票,可以看出她对人怀有感恩与宽容之心;她“不喜欢孩子们天黑上街”,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鼓励尼尔斯代替海德先生读书等言行表面她关心孩子成长,而且教子有方。示例②:海德随身携带大量书籍,可见他见识丰富;他辅导尼尔斯高中课程,并教他拉丁文,为“我们”全家朗读,把“我们”带入书的世界,可见他有一副热心肠,善于与人相处,讨人喜欢。但最后留下假支票,说明他不够诚信,令人遗憾。(4分,结合文章内容答到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片白云
他欣喜地听着羊圈传来的羊的叫声,他蹲在靠墙的地炉旁边,清出昨晚烧过的余灰,然后,用松枝和牛粪点燃起火,炖上铜壶,水隐约地吟唱的时候,他掰了块砖茶丢进。轻烟暖和着屋子。
这时,屋外响起急骤的脚步声,渐渐近了,门框出现女儿一张惊惶的脸。女儿哭着,说:阿爸,我那只小羊羔死了。
他关注着地炉里的火,表情平静,说:嗯。
女儿说:昨晚它还欢蹦乱跳呢,阿爸,它硬得像块白石头 。
他脑子里还留着夜晚扫荡山谷的暴风雪的喧嚣。他说:我等会儿去处理。
女儿泣声说:阿爸,小羊羔……
他倒出奶茶、取来糌粑,说:坐下来,来,羊等着你要上山吃草。

父女俩安静地吃着。他想起有一回眼睁睁地看着雪崩遮蔽了牦牛,还有狼、雪豹、狐狸、秃鹫叼走了羊羔。他对失却有着精神准备,知道挡也挡不住。他捏着木勺舀着木碗里的糌粑,嚼出响声。女儿似乎担心响声惊扰了什么,嘴里克制着,她用手掰碎着糌粑。
等到他听到出去的女儿传来模仿羊的叫声的时候,他站到门口,望见峡谷里那一群羊,像白云一样飘离村庄。他嚼着奶酪,来到空寂的羊圈。羊圈充满着羊的气味。

羊圈旁边有一块石头,他把那只死了的羊羔拎上去。身后是零零落落的石屋,前边是起起伏伏的谷地。刀子长了眼一样剥开失却温暖的羊羔,他的嘴念祷着什么。一张皮展开摊晾着,它将是女儿冬天穿的皮夹。羊毛稚嫩可爱地曲卷着,一绺一绺曲卷得那么自然,却已经没有时间舒展开来。

先是听见乌鸦的叫声,像是被风吹乱了的乌云。他知道,它们冲着羊羔来了。阳光里,肝脏、肚肠闪耀着新鲜的光泽。还有凝固的血。他用泥土搓洗着双手。乌鸦迈着试探的步子往他这边徘徊。

随后,高阔的蓝天,出现一个斑点,慢慢地,他眼前的地上一个偌大的影子移动,秃鹫展着巨大的翅膀已频临他头顶的天空,稳稳地滑翔着。他甚至看见了秃鹫那炭火一般的眼珠。

他卷起羔皮回屋。背后一片乱乱的鸣叫。乌鸦躲闪 开了。不知哪儿又赶来几只秃鹫,俯冲下来。他看见一只秃鹫倾斜着翅膀冲下来叼走了一根骨头。他把羔皮钉在门前的墙壁上,回屋取了锄头准备去田地,苍蝇已敏感地飞来,去叮那留着血迹的羔皮。他走近,羔皮已微微缩皱。苍蝇惊慌飞开,却近近地乱舞。

午后,村里一位朋友来他家。喝着奶茶,俩人偶尔说句话,更多的时间是沉默。似乎过去的岁月,还有眼前,往后,已在无言的默契中交流着。朋友想起了什么事,起身走。他送到门口,说:明天我去你那儿。回身,他收起了墙上那张羔皮。一片白云阅读答案

峡谷,一边阴,一边亮。他走到村边,好像一天的力气都积攒到这一刻,喊得悠长而粗犷。那喊声碰着对面的悬崖,反弹回来,又返回去,一来二去,同一个喊声,回荡之间,弱下来,仿佛他不止喊了一次。

不一会儿,他女儿的回应穿过峡谷飘了过来,如同和声,那么自然承启了两个人——父女的声音,一唤一应,灌满着峡谷。峡谷小心翼翼地收集起它们——恢复了峡谷那辽阔的平静。

转眼,一片白云在峡谷那边飘出来,女儿赶着白云。谷底银亮的河像一条哈达。渐渐地,母羊和小羊相互寻找、呼唤的声音响过来。他一脸的皱纹里沁出笑意,因为,他听见女儿模仿羊羔的叫声。
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
答案:①女儿告诉父亲小羊羔冻死的消息。②父亲趁女儿出去放羊处理好羔皮。③父亲呼唤女儿,女儿在回应中回家。
7.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慈祥善良,对女儿充满爱意。②敏锐细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③坦然淡定地面对生活的艰辛,面对苦难有超常的韧性和承受力。
8.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明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4分)
答案:(1)转移话题,不想让女儿沉浸在羊羔之死的事件中。(2)听到回应,认为女儿没有受羊羔之死的影响,内心感到欣慰。
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情节平淡;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己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生命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4分)
答案:(示例一)作品围绕一只在暴风雪之夜冻死的小羊羔展开叙述,表现出生存的不易和生命的艰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生与死的纠葛中,有一种超越死亡的执著和向往;人与自然在不断的抗争中达到的一种和谐。
(示例二)面对死亡,却能表现温情,实则蕴涵着作者对生命有更高的认识,即生命要承受苦难和死亡,趋向更为博大的存在。
10.有人说,读谢志强的小说,能感受其蕴涵着浓浓的诗意。请结合文本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示例一)虽然表现了生存的艰辛,但文中反复描绘羊群如同一片白云,给我们感受更多的是生存的喜悦。尤其是小说结尾,作者为我们描绘和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峡谷、白云、山涧的河,一个牧羊的少女,正挥舞着一条洁白的哈达奔向父亲。
(示例二)小说中的蓝天、白云、羊群、雄鹰、岁月、老者、儿童等构成了独特的意象世界,其中的意境、情绪营造了诗一样的氛围,不仅给人难得的精神享受,还让读者深思生命的升华、超脱和传承。

❹ 侦探推理小说带答案大全

福尔摩斯推理集和江户川乱步探案集

❺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❻ 世界有名的推理小说作家和著作。

  1.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侦探小说女王”。

作品

《神秘的第三者》 《玛普尔小姐的探案》 《蒙面女人》 《侦探十二奇案 》《惊险的浪漫》金色的机遇 《死亡之犬》 《外国学舍谋杀案 》《黑麦奇案》《孤岛奇案 》《 命运之门》《第三个女郎》《过量死亡》《谋杀启事》《H庄园的一次午餐 》 《葬礼之后》《四大魔头》《大西洋案件》《哑证人 》 《复仇女神》《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涨潮时节》 《校园疑云》《 人性记录》《寓所迷案》《 命案目睹记》《白马酒店 》《死亡终局》《死亡约会 》《暗藏杀机》 《伯特伦旅馆之谜 》等

2.艾勒里·奎恩,即费雷德累·达奈与曼里德·李合作的笔名。

作品

《罗马帽子之谜》《希腊棺材之谜》《法国香粉之谜》《中国橘子之谜》《埃及十字架之谜》《荷兰鞋之谜》 等

3.约翰·狄克逊·卡尔,美国籍作家。是“本格派”推理小说中最擅长“密室推理”的小说家,世人推崇他为“密室大师”。

作品

《三口棺材》、《歪曲的枢纽》、《亡灵出没在古城》(即《连续自杀事件》)、《女巫角》、《宝剑八》等。

4. G·K·切斯特顿

作品

《断剑》 《花园血案》 《狗的启示》 《天主的锤子》 《针尖》 《带翅膀的匕首》 《绿人村》 《强盗乐园》 《帷幕下的惨案》 《天下第一罪》 《书的风波》 《忏悔终生》 《通道里的男人》 《蓝宝石十字架》 《神秘的脚步声》 《伯爵生死之谜》 《撒拉丁王子的罪孽》 《神秘的死亡》 《圈套》《快饮者》 《凯撒头像》《离奇的情杀》 《三重谋杀》等

5.江户川乱步(1894——1965),日本文坛上被誉为“侦探推理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情节扑朔迷离,悬念强烈,既充满妖异、诡谲的气氛,又有着合情合理的推理判断,既以荒诞、幻想的浪漫为创作主调,又能深刻地把握人物的心理。1923年发表处女作《两分铜币》,是日本推理“本格派”的创始人。

作品

《D坡杀人案》《心理测试》《人间椅子》、《黄金假面人》《侍人幻戏》、《透明怪人》《月亮手套》《黑手帮》《凶器》《人豹》 《暗室》、《妖怪博士》《地狱的滑稽大师》《女妖》《恶魔》 《怪指纹》《白发鬼》等。

6.夏树静子,原名出光静子,笔名五十岚静子。大学期间,即获日本“江户川乱步候补奖。1969年,《天使消失》再次获得“江户川乱步候补奖”。1973年3月,《蒸发》获第26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享有“社会派推理小说女旗手”的称号。

作品

《W的悲剧》《M的悲剧》《C的悲剧》 《光之崖》《丧失》《雾冰》 《来自悬崖的呼叫》《伊吹山庄凶案》 《同班同学》《蒸发》《变性者的隐私》等。

拓展

推理小说,一种以推理方式解开故事谜题的小说,通常以侦探事件为主题(侦探小说),亦有部份以其他事件为主要剧情走向,如找寻失物或解开奇异事件的谜底等,通常讲述主角以敏锐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解决事件。犯罪小说、神秘小说与推理小说有密切的关系。推理小说由于其离奇的情节和缜密的推理而备受大众的喜爱。

相关简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得到发展;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风行,居世界首位。推理小说这个名称,也是在日本首先起用的。它的内容大体与侦探小说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它注意科学的逻辑推理,运用推理手段拨开疑云迷雾,揭示案情和破案过程。优秀的推理小说,不仅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且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精到准确的判断使人佩服;不仅使人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而且得到思想方法上的启发。但推理小说大多涉及神秘主义和杀人场面,并非适合全年龄层次的人阅读。美国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曼弗雷德·B·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活着时的笔名)的《希腊棺材之谜》,日本松本清张的《奇怪的被告》等,就是推理小说。

❼ 高中语文老师给我们读过一篇爱情小说,写得很美,她说作者因这篇小说被保送上海交大。请问谁知道这篇小说

其实学习语文很简单的。不用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一样去上烦闷的补习班。也不必演练到草稿纸乱放。
1:必须要多看些课外书,当然这些课外书不是言情小说动漫之类的,也不需要那么虚伪的拿着名著去看。只要是感兴趣的,能让你食指有位且你感觉写作文时能引用的书都可以看啊。而且不要可以的去读。因为是你感兴趣的书籍所以读起来也会记忆力超强!
2:语文书本上外兼资料书上都是一些课本上的生字词之类的。首先当然是弄懂那些文字了。会写会注音。尤其注意容易有分歧的文字。因为不管是高小考试最基础的第一题都是这个。
3:一些病句和成语的使用。这两者在考试中也是一定会出现的,特别是中学时候这两者必考!所以可以多看些病句和成语方面的句子。但是真的不需要特别买书学习。因为不仅这样枯燥无味也没有任何用处。只要按照1的方法多读书、读好书,3的学习你省略也可以哒
4:概括能力。语文文言、阅读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文言这类的文章。翻译较多。就连老师也不可能完全翻译的正确。这时候只要按照你自己心里所想,把你认为至关重要的文字翻译出来且能读的通顺分数你一定到手。课外阅读——需要平时的积累。文字不能太侨情。要真是富有美感。主观题要特别注意真实的才能打动人。不能天马行空的乱想。要结合上下文整理感知阅读。
5:最重要的就是作文啦。其实本人的作文一直也是不错的啦。不知道我写作文的方法可不可以帮助你。那就是1中所说的内容。读课外书!无论是什么方面的作文只要阅读量大就 能引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不需要读名著的书籍。因为名著书籍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就算没有看过耶知道其中的一大部分内容。而你在作文中去再次引用。阅卷老师读起来也是非常乏味。非常没有新鲜感。而你写一些陌生的文字,陌生的引用效果就会很明显啦}作文的题目要首先的写好啊。因为阅卷两非常的大。所以老师不可能整体的看你作文。这时候作文的题目就是一大好处啦。题目独特且有吸引力你的分数自然就高!文章的首尾页要把握好。不宜太长。最好是带着点愉快和幽默的气息……
6:勤劳。文言文中要背诵的内容很多哇。你可能会烦的要死。但是也要认真去背诵。到考试的时候你就不需要整理一个字一个字的背了。背诵那些资料书上容易出现的翻译和文字就OK了。
其实语文真的不难学。如果我写的你觉得繁琐。
那么至关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看课外书!好的且好玩的课外书家长老师都不会反对。你也可以消遣无聊的时光。最重要的是语文学习的一切内容你都可以从中学到呢。
希望提问者的语文可以取得进步!然后对书籍也有更多的了解哦。
{打这么字真的超累的。都是 我自己总结的哇!!!!!!!!!!}

❽ 求这几道文学题的正确答案 谢谢~~~~~

1, 哈姆莱特
2,鲁宾逊漂流记
3,雪莱
4,阿q正传
5,包利法夫人
6,复活
7,论语
8,四世同堂
9,郭沫若
10,沈从文

一、祖父罹罪,家道中落

鲁迅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爷爷是翰林出身,曾经担任过知县,后来在北京担任内阁中书,他的父亲则是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1。因而,周氏家族在绍兴当地算是一个名门望族。这样的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使得少年鲁迅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加之鲁迅聪慧过人,因此,展现在鲁迅面前的似乎应该是一条读书取仕、光宗耀祖的“光明大道”。可是,世事难料,在鲁迅13岁那年,一场重大的家庭灾难打破了周氏家族的宁静,也从此完全改变了鲁迅的生活。那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灾难?这场重大的家庭变故会给鲁迅的成长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鲁迅的家庭,用今天的话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中产阶级家庭,甚至比一般的中产阶级家庭还要好的一个周氏大家族2。不幸的是,在鲁迅幼年的时候,他们家里遭到一场比较大的灾难,这个大的灾难是由于他的祖父参与了一个案子,是科举考试行贿的案子。我们今天全世界考试作弊成风,在很多著名的大学里,大学生都普遍地作弊,我本人也处理过很多作弊现象,我非常痛恨这种现象,但是很多学生习以为常,说考试作弊有什么了不起,判我不及格我下次再补考,说得轻描淡写。但是我们知道,在古代,考试作弊是大罪,是了不得的大罪,甚至要杀头的,为什么?因为考试作弊就是欺骗最高领导人——皇帝。国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你考试作弊,不就是欺骗国家吗?所以考试作弊其实应该是大罪,我们今天太过于轻描淡写作弊这个事情了。

鲁迅的祖父因为科举考试行贿3就被判了死刑,我知道有很多青少年朋友不会理解,真有这么夸张吗?科举考试行贿要判死刑,真没劲,其实这个事情确实很严肃,他的祖父就是被判了死刑,但是这个死刑很有意思,不是立即执行,我们知道判死刑有立即执行和缓期执行,缓期一般就不会死了,表现好一点,不再作恶,就改成无期徒刑,鲁迅的祖父被判了死刑,没有说立即执行,可也没有说缓期多长时间,而是判了当时叫“斩监候”的罪4,意思是先不斩,先押着,什么时候杀头,看皇上高兴不高兴,皇上一高兴,没准就不杀了,就赦了,如果不高兴,也许哪天拉出去斩了,所以这事是一个悬念,它没准。中国古代什么时候杀人5?每年秋天,秋天草木凋零,中国的一切都是配合自然界的节奏,春天草木繁盛,百花盛开,不适合杀人,杀人煞风景。所以一到秋天,鲁迅家就慌了,一到秋天就花很多钱上下打点,买通关系,希望把今年熬过去,今年熬过去了,明年还得如法炮制一番,就这样年复一年,家里有多少钱也都用出去了。这一场官司下来,他们家就败落了。

由于这场官司,他父亲秀才的名号也被革除了,到手的文凭给收回去了,不算数了6。在这个过程中,鲁迅一个小小的少年,切实地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鲁迅有一句很沉痛的话,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可以看见人生的真面目7。”人生的真面目是不容易看到的,不是说努力就可以看到的,你没有条件就看不到。鲁迅则有家道中落这个条件。一个孩子家里条件不错,成绩都不错,别人也说你好,一切绿灯都打开了,你看不到人生的真面目。等到哪天你突然考个倒数第一,家里还交不起学费了,你就能看到人生的真面目。少年鲁迅是长子,所以过早的生活的重担、精神的压迫就撂到这个少年的肩头。

因为鲁迅的爷爷被判“斩监候”,所以牵连到鲁迅的父亲也革除了秀才的功名。鲁迅的父亲本身身体不好,经过这么一折腾,病情更加加重了,这样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就落在少年鲁迅的肩上,俗话说“国有大臣,家有长子”,面对父亲的病重、母亲忧愁、弟弟年幼的这样的生活重担,鲁迅该如何度过,少年鲁迅为什么会遭到邻里的流言诽谤,而这种生活的磨难和苦难会对鲁迅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

鲁迅在很长的时间里,做了些什么呢?他频繁地出入当铺和药铺之间8,家里没钱了,就拿东西去当铺当,然后拿钱回来给父亲治病,再然后又去当铺。去当铺是一件很遭受精神压迫的事情,有钱买东西当然是很畅快的心情,若没有钱,受人家白眼,100块的东西5块钱就给你当了,每天遭受这种白眼和奚落,这对小孩的精神打击是非常大的9。到了后来,他的父亲也病死了,家里边仅有的二三十亩水田也卖光了,他家成分等于改变了,由地主变成贫下中农了。

所以说,鲁迅从小知道生活之艰辛,知道钱怎么来,东西怎么来。我记得我的儿子很小的时候,我有一天问他:“你知道咱们家的饭从哪来的吧?”我想启发他说都是他爸爸挣来的,但他说:“我知道,都是从厨房端来的”。当时我大吃一惊,后来我想他说的有道理,因为他每天亲眼所见的饭菜就是从厨房端来的,所以他觉得厨房永远是源源不断生产饭菜的地方,这不是孩子无知,这是大人的教育不到位,他不会想到这些饭和菜是我挣来的。我想,今天很多孩子恐怕都没有意识到钱是从哪来的,没有意识到劳动和生存的关系,这是一个大问题。

鲁迅家里的钱花光了,田卖掉了,值钱的东西能当的也当掉了,房子也就显得越来越大了。鲁迅写那个时候的感觉非常逼真,他说他每天在墙的角落四处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他总觉得抽屉里还有什么东西,打开每个抽屉看,看一遍又看一遍。这个时候亲戚朋友和邻里对他们家的态度也改变了10,能欺负的就欺负,该骗的就骗,还有的人就怂恿鲁迅把家里的东西偷出来卖——你们家还有什么东西赶快拿出来卖吧,鲁迅没有这么做,但是邻里之间已经有这样的流言蜚语,所以鲁迅不是直到长大之后才受到社会上流言蜚语的打击的,鲁迅一生就是生活在流言蜚语之中。死了这么多年之后,还没有很多人真正理解他,其实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受流言蜚语的打击了,用金庸笔下杨过的话说:“我一生受人冤枉还少吗?”大侠是怎么成长的,像杨过这种大侠,小时候就受人冤枉,很难有几天扬眉吐气的日子。鲁迅少年时受到这样的压力,压在一般少年的头上,恐怕会受不了。

我是研究文学的,经常讲作家生平,我发现很多作家、艺术家,少年的时候,都经历过家庭的不幸,特别是父亲早逝,少年丧父11,这好像是一个很普遍的规律,还有家道中落的也很多。从逻辑上推理:家道中落一定会让人奋起吗?很多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流氓歹徒也是因为家道中落产生的,也许家道中落使人萎靡不振,但是对于我们知道的这些杰出的人物来说,似乎少年时代的不幸是他们取得成就的一所最好的学校,那个时候他们比别人多学了很多很多最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了,我们不能因为要成就自己就故意搞得家破人亡,那是不行的,我们也没有那个条件,现在不是那个时代。鲁迅的家道中落有时代的代表性,因为那个时候清王朝正走向它最后没落的阶段,像鲁迅一样,当时中国有很多家庭都家道中落了,当然原因不同,不见得都是像他家是因为祖父的原因,有的是由于生意没做好亏本了,有的是由于疾病,还有其他原因。从整个中华民族来看,我们中华民族也是经历了一个家道中落的过程,以前很兴旺,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过去,后来家道中落了,中落得很苦,老被人家欺辱,被人家看不起,自己想各种办法振兴、振作。整个中华民族也有一个马鞍形的过程,鲁迅的家道中落以及给他带来的痛苦在中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是鲁迅人生中的第一个痛苦12。

二、“母亲娶媳妇”

鲁迅人生的磨难才开始。虽然他的爷爷后来被释放出狱,但是三年后,也就是鲁迅16岁时,鲁迅的父亲终因病重而去世。家道中落的鲁迅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踏上了外出求学之路,他先是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三年,后来又奔赴日本留学13。正当26岁的鲁迅踌躇满志之时,一场由母亲精心设计的包办婚姻却打破了他的生活梦想。那么,鲁迅的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鲁迅面对这场包办婚姻又该如何做呢?
对于鲁迅的婚姻,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会问:他爱人不是许广平吗?他不是和许广平很幸福吗?这都是后来的事。鲁迅家道中落之后,他不能像别人的孩子那样正常发展,不能考科举,谋一条生存之道。那个时候考科举是一条正路,但是他没有走这个正路,而是去学新学,用当时的人说,就是迫不得已把灵魂卖给洋鬼子,学一些邪门歪道的东西14。我们今天看来,他反而是学对了,由于学得好,又官费留学日本15,在留学日本的时候,他接到母亲的电报,说母亲病危,像岳飞接受到的十二道金牌一样,催他马上回去。中国人是孝子,一听母亲病危,也不会去仔细核实真假,肯定要心急火燎地赶回去。鲁迅也不例外。不过等他回家一看,家里张灯结彩,母亲没事,他却马上被簇拥着成亲了16。原来家里给他包办了一门婚事,为什么家里那么急于给他包办婚事?原来那个时候非常不开放,他在日本留学,家乡的人害怕他娶一个外国女人。如果今天一个留学生娶了一个日本夫人,我们会说很好啊,促进中日友好,但是那个时候,一个中国人和外国人通婚,大多数民众还是不能理解。

特别是有一次鲁迅走在日本街头,看到一个妇女领着好几个孩子,前面一个,后面一个,鲁迅看着觉得很辛苦,他正在散步,也没其他事,就帮她抱了一段,结果恰巧被别人看见了,于是这个话传回中国来,说周树人在日本已经娶了太太,生了好几个孩子,正在街上逛呢17。家里一听非常着急,马上给他包办了一门婚事。鲁迅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刚刚开始觉醒,刚刚接受自由恋爱、民主自由这些思想,而身处的这些体制都是旧的,他们那一代人普遍都遭受了矛盾和痛苦。怎么办?家里人订的亲事,不答应,就是不孝,同时还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利益和面子。鲁迅迫不得已就提出两个要求18:他要求这个女方,第一要进学堂;第二要放足,不能缠足,这是那个时代很多觉醒知识分子对配偶起码的要求,其实代表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一个是观念。缠足代表封建观念,妇女不解放,缠足是妇女愚昧的象征,而进学堂说明她有文化。可是鲁迅回来跟人家拜天地一看,这个妇女既没有文化,而且还缠着小脚,鲁迅的心一下子就凉了,等于是被绑架着完成了一场婚姻。

鲁迅生长在清朝末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主宰着男女的终身命运。26岁的鲁迅在那个时代,早已经算是个大龄青年了,因此,母亲对他采取包办婚姻的初衷也是情有可原19。可是,经历了多年新思想影响的鲁迅,面对母亲为他迎娶的这个叫朱安的地道的传统女性,他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吗?“先结婚后恋爱”的做法在鲁迅这里行得通吗?

与鲁迅拜天地的这位朱安夫人远远不是鲁迅理想中的对象,可是鲁迅他接受了,为什么接受?鲁迅说,是为了母亲。他回到日本去,他的同学朋友就问他,你母亲给你来电报,是家里有什么事吗?鲁迅回答了五个字:“母亲娶媳妇”20。我们看这句话包含了多么大的痛苦,不是他娶媳妇,是母亲娶媳妇,婚姻是家族的事情,却跟他自己没有关系。“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个礼物21,我只好接受她”,只能养着,他如果不接受她,这个女的跟他不结婚拜堂,不结婚在那个观念下就是休妻,如果休回去谁还要她,她一辈子怎么办?他还要为别人考虑这些。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有一种矛盾,就是个性解放与人道主义的矛盾,“五四”时期有很多口号,其中有两个很响亮的口号,一个叫个性解放,一个叫人道主义,可是大家有没有想到,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之间有矛盾,你自己个性解放了,别人还没有解放,怎么办?你的个性解放会损害到别人的利益,这个时候是个人利益为高?还是人道主义为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于这个事情我们今天也可以反思一下,鲁迅到底当时应该不应该接受?难道就不可以反抗吗?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我们也知道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当时是逃掉的,全部抛弃了,什么都不要了。但是鲁迅考虑问题是方方面面,做统一打算,这个事情成为鲁迅一生的阴影。成亲的第二天早晨,他的母亲和周围的人发现,鲁迅的眼睛是浮肿的,脸色是青的,枕巾都是湿的,他哭了一夜,洞房花烛夜就是这样过的。第二天他自己搬到书房去睡,第四天就回日本去了22。娶来的朱安夫人一辈子陪着鲁迅的母亲,等于是成了他母亲的一个助手23,真正是“母亲娶媳妇”。鲁迅跟朱安夫人婚姻是保持了,但徒有夫妻之名,但无夫妻之实,我们可以看到这实际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

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文学院院长胡适,很多当时的这样的名流们都有类似的经历24,家里包办婚姻,但多数都接受了,没有办法,除非以后又遇到别的机会。所以我们看鲁迅,他是最激烈地反对包办婚姻,反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自由恋爱当然不见得一定是幸福的,但是起码是自己选择的。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这个过程虽然说总体上胜利了,但是很漫长,不时有倒退。其实我看一直到现在,很多中国青年的婚姻大事还是靠包办,不仅在农村,在城市也有很多,甚至一些博士、博士后,他们的婚姻都是靠父母包办的,靠长辈介绍的,这个倒退了不止一百年啊,想起来还是稍微有些羞耻。还有一些父母,是打着关心爱护子女的旗号来干涉子女的婚姻,这种情况今天仍然很多,这个东西为什么不大好反抗?因为它不是以专制的面目出现的,而是以爱的面目出现的,所以不容易反抗。我们是过来人,父母会说,你容易吃亏上当,还是父母为你好啊。软刀子杀人是看不见的。

鲁迅就咽下自己得到的苦果,后来鲁迅人生有了转折,在40岁的时候找到精神上的知音许广平,理想中的新女性,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爱情25。但是尽管这样,他的这次婚姻仍然给这中间的几个人都造成了一辈子心灵上的苦痛,我们可以说这是鲁迅的苦痛,对于朱安夫人来讲也是不公平,也是更大的苦痛,她一个没有文化的旧式妇女,命运让她嫁给鲁迅这样的人,这个人不喜欢她,对她没有兴趣,把她常年抛在家里陪伴老太太。朱安夫人也表示过说自己跟不上时代,但是她愿意与时俱进,也愿意找点书看看,去认字,接受新思想。有一次看到鲁迅和朋友学生们做体操,她也跟着做,但是她又做不好26。我们看到这样的妇女在做艰难的努力,就像一个蜗牛一样,沿着树慢慢往上爬,终于没有爬上去27。从妇女角度来讲,旧式妇女的悲剧在朱安夫人身上体现得很鲜明,有千千万万像她这样的妇女就在时代的转折上被牺牲掉了。鲁迅是一个伟人,在别的方面取得极大的成就,而太多像朱安夫人这样的人都被轻轻地抹过去了,精神上的成就没有,生活上的幸福也没有,生活真是很残酷无情的。这次包办婚姻是鲁迅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场痛苦。

三、手足失和,相煎何急

鲁迅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两个弟弟:二弟周作人,比他小四岁;三弟周建人,比他小七岁。从1919年起,收入丰厚的鲁迅将母亲、二弟全家与三弟全家都接到了他在北京八道湾购买的一所大宅院,一大家子人开始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28。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四年之后的1923年,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却意外地断了交,绝了情,搬出了八道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国文化史上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真是了不起,特别是鲁迅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年纪差得不是太大,周作人的成长都是由他的兄长鲁迅一路引导,鲁迅不但负责这个家庭的物质生活,还负责引导弟弟们的精神方向29。鲁迅到南京上学,也把他的弟弟接到南京上学,鲁迅去日本留学,后来也把他的弟弟带到日本留学,在留学过程中以及回国之后,兄弟两个人并肩战斗,一块写文章,一块做学问,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名的先锋健将30,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弟弟周作人还比鲁迅名气更大一点。那个时候,周作人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很多人后来才知道周作人有一个哥哥,他的学问也不错。比如后来成为著名武侠小说家的白羽31,年轻的时候仰慕周作人,写信要求拜见,有一天到府上拜见周作人,结果周作人不在家,鲁迅出来接待他,说我是周作人的哥哥,我跟你谈谈吧。白羽说,既然他不在家,跟你谈谈也行,跟周作人的哥哥谈谈也可以。周树人问他喜欢读谁的小说,白羽说一个人是冰心,一个人是鲁迅,周树人说鲁迅就是在下,白羽这才对他很尊重。很长时间内,周作人名气更大一些。谁也不会想到,这样好的兄弟,思想感情这样接近的兄弟,最后会分裂、分手,会绝交,所以我想是不是因为感情太好了,上天嫉妒,也许是命里注定,结果他们由不分彼此,最后发展为终生不再来往32。

鲁迅与周作人为什么会失和?这已经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大悬案和鲁迅研究的一大谜团。人们想像不出:本来最为亲近的兄弟两个,最终会绝交,终生不再往来。更为不解的是,两人绝交之后,绝口不提此事,怨恨之深,难以自拔,切肤之痛,难以忘怀。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周家兄弟失和的真相至今还是一个谜,没有人能完全搞清楚。尽管有人收集了很多材料,努力想搞清楚,因为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由于涉及到个人隐私,很多材料不完整,我们没有办法彻底把它查个水落石出。表面上看来它是家庭纠纷33。因为周家是一个大家庭,用今天的话说,经济核算是一笔糊涂账。鲁迅的收入很高,他直接把钱交到家里,但是兄弟周作人娶了一个日本夫人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夫人每天的生活是非常高消费的生活方式34,家里一切用品都要到日本商店去买,她太喜欢日货。人家也是爱国主义者,非常爱自己的国家,家里大人小孩生病,都要请日本的大夫,所有东西都要是日货。做满了一桌子的菜,说不好吃,就全部倒了重做,家里被子和褥子说不新了,马上重做一套新的,出门一定要坐汽车。我们想想,上个世纪20年代,出门就坐汽车,那是不得了的,当然鲁迅是愿意为这个家庭做奉献的,他是长子,是家里的大家长,他只要家庭和睦,什么都愿意去做。鲁迅曾经说,我的钱是用黄包车拉进来的,但是人家是用汽车送出去35。所以他觉得自己拼命做,却总不能满足要求。这个方面的材料我们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在家务上、经济生活上有纠纷。这个时候,也就是1923年、1924年间,其实他跟周作人的思想分歧还不是太大,但是有一天,兄弟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至于动手打了起来36。想像一下,我们如果看到街坊邻居兄弟两个打架是很平常的事,但是鲁迅兄弟两个真打起来了,真是让人感到很惊讶,当时他们的朋友也不是很能理解。本来鲁迅住在前面,周作人住在后面,一家人和睦地来往,打架的结果就是周作人亲自送了一封绝交信来37,信的开头称他为鲁迅先生。我们今天称鲁迅先生是怀着尊敬的心情的,但是他的亲弟弟写的信上加上这个鲁迅先生,下面的内容不用再看也知道他的态度了,如此态度也就是说明一刀两断了。其中有一句话说:“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知识分子讲话是很客气的,但是往往客气后面有十二万分的狠毒。普通老百姓吵架,话虽然很难听,但第二天就好了,“明天再来玩啊”。知识分子表面虽然客客气气,其实心里怀着深仇大恨。后来鲁迅很快就搬出了八道湾,另外买了一所房子住38,从此不再和他的兄弟来往。
曾经是手足情深的兄弟两人,最终成了陌路人,这确实令人瞠目结舌,众说纷纭,而经历了这种刻骨铭心痛苦的鲁迅与周作人,又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这种断交、决裂对他们兄弟二人的人生道路到底会产生怎样特殊的影响?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不好评价,我们也不敢说谁对谁错,我们也不用去管谁对谁错,但是这个事的结果,它对双方的打击都非常大,尽管知识分子表面上可以装作若无其事,但是越说没事,心里伤痛可能越巨大。周家兄弟失和等于是骨肉分离,而且这件事对中国文坛也是极大的打击,因为当时他们兄弟两人是中国青年的精神导师,那个时候的他们已是名满天下,全国的青年都认为他们是自己的楷模和领袖,没有想到他们会分道扬镳。此后,兄弟二人的思想慢慢不同了,以至于发展得越来越远,一个经过痛苦的思索、彷徨之后,继续战斗,选择战斗终身的道路39;另外一个,则慢慢远离世俗的社会,远离人生风云,做一些象牙塔内的工作40。周作人想不关心社会,求自己生活安定,永远住在象牙塔里,但是人越这样想,越做不到。你不关心政治,政治来关心你。最后在日本人占领北京的时候,他半被迫半自愿地出来为日本人做事。人别的方面都可以犯错误,民族立场这个问题上是不能犯错误的,这叫大节。我们中国人对人其实是很宽容的,小节上无所谓,但是大节上不能有亏,因为周作人大节有亏,别的方面我们可以喜欢他,但是他毕竟犯了汉奸罪,这个事情是无可辩驳的,从法律上来说是犯了罪的,所以抗战胜利之后,他被国民政府处以汉奸罪。后来还是我们共产党宽大,把他从监狱中放了出来。

周作人和鲁迅绝交之后,思想渐渐脱离了时代主流。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周作人担任日伪政府教育督办,为日本人做事,抗战胜利之后,以叛国罪被判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大学出版社工作,1967年去世,终年82岁。

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与鲁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与周作人于1923年基本断交。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高等教育部副部长,后任民进中央主席。1984年去世,终年94岁。

我想周家兄弟如果不失和,周作人的错误再怎么发展,也不会走到这一步。失和这一件事情反过来使鲁迅更加孤独,像他这样高层次的人,能够理解他的人本来很少,他们兄弟二人一块长大,彼此的思想清清楚楚,所以周作人晚年做了一些回忆鲁迅的工作41,对鲁迅研究提供了很宝贵的材料,其实他还是很了解鲁迅的内心的。而周氏兄弟不同的发展,也恰好代表了现代中国两种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道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就是有这两种选择42,第一种是选择战斗的,第二种选择做隐士。做隐士也未必能做好,所以兄弟失和既是他们的家庭悲剧,同时也含有象征意义,这种意义代表着中国两类知识分子的失和,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争议和失和都可以从这里面找到一个缩影,这是鲁迅的又一大痛苦。

❾ 求一篇小说阅读试题的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阅读全文

与她因侦探小说名满天下阅读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般写小说前面几本容易签约吗 浏览:493
都市至尊主宰小说 浏览:348
小说作者爱因斯坦 浏览:647
老妇女爱爱小说全集 浏览:874
小说村里我最大阅读 浏览:421
家庭教师同人小说完结 浏览:583
小说主角林羽都市小说 浏览:198
剑三同人小说送美食 浏览:939
必看10小说排行榜 浏览:284
男人战争有声小说续集 浏览:31
推荐女主长的中性帅气的小说 浏览:696
三国小说带着系统下载 浏览:766
网络小说模拟器电影 浏览:771
人民教师饥饿的杰克小说全集 浏览:500
主角重生末世前有系统的飞卢小说网 浏览:316
苏若凝重生小说 浏览:371
皇上本宫不侍寝小说免费阅读 浏览:95
超级虐心小说古代完结 浏览:284
职业老千有声小说 浏览:814
粱的生武侠小说版 浏览: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