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耕读”的诗句有哪些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劝学》唐代:颜真卿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劝学诗 / 偶成》宋代:朱熹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译文: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5、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读书》宋代:陆游
译文: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6、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译文: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大年初一,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一个特别
“家风”到底是什么? 大年初一,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一个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面对央视记者提问,被采访者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要孝顺要和气;不能糊弄人,不能干坏事;不啃老不坑爹;不能说瞎话……有的听起来宽厚,有的听起来严厉,有的听罢则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说谎话、别晚回家这种“低级要求”也能算做“家风”? “家风”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阎爱民多年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史、家族史等方面的研究,著有研究家风家教的专著。日前,阎爱民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家风”做了解读。 “家风”最早只属于贵族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家风在古代是只属于贵族的一种特殊门风。阎爱民教授介绍说,在秦汉以前,贵族阶级基本都是武人出身,当时是没有“家风”一说的。“武人成为贵族多是因立战功而获封地,而随着朝代更迭,这种获封是很难传世的,所以有‘富不过三代’一说。” 汉以后,文人阶层开始受到重视,开始有人不靠战功而靠文化修养成为士族阶级。“在当时那个年代,书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读得起的,基本上还是贵族阶层的权利。但不同于战功,士族的文化修养是可以传承下来的,而且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最初所说的‘家风’,即为‘这些贵族的独特门风’之意。” 阎教授举了个例子,在实行科举制度之前,一个人能否做官是要经过地方推举的,主要考察两方面,一是家中是否几代为官,二是家风如何。我们常说的“举孝廉”,“孝”和“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说家风。 世代相传才能称作“家风” 阎教授表示,自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世袭贵族逐渐衰落,文化下移,庶民社会形成。这时,庶民家庭普遍的家风就是“耕读传家”,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古人认为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家族兴盛、长远。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家风”与“家规”“家教”的不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几代人遵循,能传世。 孔子的家风是“诗礼传家”,如果后人不读《诗经》会被训斥;西汉大臣石奋家风以“恭谨”出名,虽然位高权重,但始终恭敬礼让。石奋的儿子进入村门没有下车,石奋觉得儿子对邻居不恭敬,没礼貌,就很生气,不吃饭。儿子吓坏了,很自责,对村民道歉,并在之后即便距离村门还有段距离,也下车步行进村。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崇尚俭朴,在给儿子的书信中多次提到要以俭朴为本;铁面无私的包拯家风是“诫贪”,他在家训里写道,子孙不能有贪念,否则活着不能入家谱,死后不能进祖坟……阎教授说,从历史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家风是需要一脉相承,且被严格监督和执行的。 形式多种多样 “家风”促“民风” 《曾国藩家书》广为流传,其中就有其对家族道德修养的一些规范。阎教授告诉记者,家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只言片语,有的是像曾国藩这样在书信中体现,更普遍的是在家谱中记载。阎爱民说,一般有家谱的家族在家谱中都能找到本家的家训,只是绝大多数后人都不去看罢了。“所以从古至今,能够对家风一脉相承的家族实在是不多。” 阎教授表示,家风更多的是指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行为规范,像“书香门第”“将军世家”这样以职业来划分的家族文化严格说来并不算家风,只能说是家风对于这个家族影响的延伸。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古人说先吃饱肚子再知晓礼仪。在阎教授看来,此番对于家风的讨论,是在百姓物质生活普遍丰富的基础上,让大家重视精神生活的丰富。“家风是从家庭的角度讲,如何树立正确的治家之道让家族长久不衰。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良好的家风能够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进步和改善。” 『叁』 金庸小说中的渔樵耕读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大理皇室段家的四大家臣褚万里、古笃诚、傅思归、朱丹臣,合称“渔樵耕读”。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南帝”段智兴也有“渔樵耕读”作为弟子,分别是点苍渔隐、樵夫、武三通和朱子柳。 『肆』 段王爷身边的渔 焦 耕 读叫什么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大理皇室段家的四大家臣褚万里、古笃诚、傅思归、朱丹臣,合称“渔樵耕读”。 『伍』 江山耕读作文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陆』 白鹿原小说赏析
陈忠实在《白儒原》中对儒家文化的价值立场是矛盾的,他在批判,却又在赞赏,既写出了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局限性,又写出了对传统儒家人格的高度赞扬,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作者对白鹿原村长白嘉轩的塑造上,他是典型的儒家传统道德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在他身上既有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品格,也有着无法填补的心灵缺陷――保守和落后。 『柒』 射雕英雄传中南帝的四大弟子渔、樵、耕、读分别叫什么名字 渔指的是点苍渔隐,樵指的是樵夫,耕指的是武三通,读指的是朱子柳。欧阳锋最后死了。 一、渔樵耕读 渔樵耕读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角色组合。本为南帝段智兴手下四名大臣,后南帝段智兴出家为僧,法号一灯,将他们收为弟子,号为“渔樵耕读”。分别是点苍渔隐、樵夫、武三通和朱子柳。 1、点苍渔隐 点苍渔隐是《射雕英雄传》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是大理“渔樵耕读”里的渔夫,一灯大师的大弟子,原是大理国的水师都督,力大无比。 2、樵夫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人物,南帝(南僧)一灯大师四大弟子之二,渔樵耕读中的樵夫,原是大理国的大将军。 3、武三通 武三通,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人物,一灯大师四大弟子之三,渔樵耕读中的农夫(耕),原是大理国的御林军总管。 武三通有二子武敦儒、武修文,妻子武三娘,义女何沅君。 4、朱子柳 朱子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人物,一灯大师四徒弟“渔樵耕读”之书生,原是大理国的大丞相。与他身份相同、时代不同的还有《天龙八部》中的朱丹臣。 二、《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 三、欧阳锋 欧阳锋,绰号”西毒“,武功登峰造极,乃“天下五绝”之一,后因逆练郭靖乱改的九阴真经而疯,不过武功更胜从前,于”第二次华山论剑“中先后击败郭靖,黄药师,洪七公三人,被三人公认为”第二次华山论剑“武功天下第一。 在《神雕侠侣》中收杨过为儿子,后来与洪七公在华山比武,后欧阳锋恢复记忆,两人大笑,互相拥抱而逝。 (7)耕读小说阅读网扩展阅读: 《射雕英雄传》创作背景: 作品最初于1957到1959年在《香港商报》上连载,后收入《金庸作品集》中,连同后来的《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一并,被称为金庸小说的“射雕三部曲”。 自1957年元旦以来,《射雕英雄传》一直在《香港商报》连载,偶尔金庸生病才会停下。 据金庸自述:写《射雕》时,他正在长城电影公司做编剧和导演,这段时期中所读的书主要是西洋的戏剧和戏剧理论,所以小说中有些情节的处理,不知不觉间是戏剧体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疗伤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剧的场面和人物调度。 《射雕英雄传》曾作过不少改动。金庸在修订时删去了一些与故事或人物并无必要联系的情节,如小红鸟、蛙蛤大战、铁掌帮行凶等等。 除去了秦南琴这个人物,将她与穆念慈合二为一,同时也添加了一些新的情节,如开场时张十五说书、曲灵风盗画、黄蓉迫人抬轿与长岭遇雨、黄裳撰作《九阴真经》的经过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欧阳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射雕英雄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渔樵耕读 『捌』 黄蓉去找一灯大师疗伤的时候,有"渔樵耕读"的阻挠,她对的对联是什么 一、书生上联:风摆棕榈,千手佛摇折叠扇 意思:风吹棕榈树摇摆,象千手佛在摇折扇。 黄蓉下联:霜凋荷叶,独脚鬼戴逍遥巾 意思:秋霜之际荷叶凋零,象独脚的人戴着个逍遥头巾。 二、书生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意思:琴瑟琵琶四字,头上共有八个王字。 黄蓉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意思:魑魅魍魉四字,四个鬼字里各有各的肚肠(指鬼字里包含不同的四个字)。 出自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8)耕读小说阅读网扩展阅读: 《射雕英雄传》原文节选: “我有一个上联,请小姑娘对对。”黄蓉道:“对对子可不及猜谜儿有趣啦,好罢,我若不对,看来你也不能放我们过去,你出对罢。” 那书生挥扇指着一排棕榈道:“风摆棕榈,千手佛摇折叠扇。”这上联既是即景,又隐然自抬身分。 黄蓉心道:“我若单以事物相对,不含相关之义,未擅胜场。”游目四顾,只见对面平地上有一座小小寺院,庙前有一个荷塘,此时七月将尽,高山早寒,荷叶已然凋了大半,心中一动,笑道:“对子是有了,只是得罪大叔,说来不便。” 那书生道:“但说不妨。”黄蓉道:“你可不许生气。”那书生道:“自然不气。”黄蓉指着他头上戴的逍遥巾道:“好,我的下联是:‘霜凋荷叶,独脚鬼戴逍遥巾’。” 这下联一说,那书生哈哈大笑,说道:“妙极,妙极!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敏捷之至。”郭靖见那莲梗撑着一片枯凋的荷叶,果然像是个独脚鬼戴了一顶逍遥巾,也不禁笑了起来。黄蓉笑道:“别笑,别笑,一摔下去,咱俩可成了两个不戴逍遥巾的小鬼啦!” 那书生心想:“寻常对子是定然难不倒她的了,我可得出个绝对。”猛然想起少年时在塾中读书之时,老师曾说过一个绝对,数十年来无人能对得工整,说不得,只好难她一难,于是说道:“我还有一联,请小姑娘对个下联:‘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黄蓉听了,心中大喜:“琴瑟琵琶四字中共有八个王字,原是十分难对。只可惜这是一个老对,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爹爹当年在桃花岛上闲着无事,早就对出来了。我且装作好生为难,逗他一逗。” 于是皱起了眉头,作出愁眉苦脸之状。那书生见难倒了她,甚是得意,只怕黄蓉反过来问他,于是说在头里:“这一联本来极难,我也对不工稳。不过咱们话说在先,小姑娘既然对不出,只好请回了。” 黄蓉笑道:“若说要对此对,却有何难?只是适才一联已得罪了大叔,现在这一联是一口气要得罪渔、樵、耕、读四位,是以说不出口。” 那书生不信,心道:“你能对出已是千难万难,岂能同时又嘲讽我师兄弟四人?”说道:“但求对得工整,取笑又有何妨?”黄蓉笑道:“既然如此,我告罪在先,这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那书生大惊,站起身来,长袖一挥,向黄蓉一揖到地,说道:“在下拜服。”黄蓉回了一礼,笑道:“若不是四位各逞心机要阻我们上山,这下联原也难想。” 『玖』 新历史小说的新历史小说的人文主义倾向 新历史小说的另一发展趋向:重视通过历史反思,关注已被遗弃的人性。 与耕读小说阅读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写汉末三国小说
浏览:694
武则天在现代的小说
浏览:135
狠狠干有声小说迅雷在线
浏览:81
皇帝好看小说
浏览:832
妾室职业守则小说txt
浏览:863
都市女主角姓戚的小说
浏览:662
主人公叫唐心和龙锦言的小说
浏览:939
exo韩娱文完结小说
浏览:525
小说女主周媚
浏览:696
处女校花小说全文阅读
浏览:868
总裁有女儿小说
浏览:842
完结长篇兵王小说
浏览:583
主角是丐帮的小说
浏览:543
写文成神系统启动中小说
浏览:497
唐钰是主角的小说
浏览:365
好看搞笑有肉的穿越小说迅雷下载
浏览:169
有女主角凝雪的小说
浏览:87
小说风绿阅读全文
浏览:991
小说作者老鹰捉小鸡作品
浏览:236
玄幻纨绔小说排行榜完本小说
浏览: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