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很丧的歌有哪些
很丧的歌:《我好想你》、《董小姐》、《后来的我们》、《走在冷风中》、《感谢你曾经来过》、《年少有为》、《消愁》、《像我这样的人》。
2014年,该曲先后获得第七届城市至尊音乐榜年度二十大金曲、全球流行音乐金榜年度二十大金曲等奖项。
B. 跪求 弗门丧歌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链接:https://pan..com/s/1BwGTIypwXoBGD20JW_dp4w
提取码:nu8p
作品相关简介:
弗农·苏比戴克斯,VernonSubutex改编自法国文坛才女维吉妮·德彭特(VirginieDespentes)的同名小说。1980年,VernonSubutex是巴黎最负盛名的唱片商之一,由于发生危机,他的商店被迫关门,失业了,更惨的是,他还被赶出了公寓。无奈之下,他开始联系曾经的朋友……
这部电视连续剧共有9集,每集30分钟,法国男星罗曼·杜里斯(RomainDuris)担任主演。
C. 中国丧歌叫什么名字
哀乐
D. 丧歌的曲调
丧歌的曲调大致可划分为下述几种类型: 民风简介
打丧鼓是神农架的百代民风。其起源悠久,以至于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源于庄子妻死,鼓盆而歌;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因死人太多,终于聪明地化悲哀为狂欢;有人说源于唐自莲和尚丧妣,击鼓以悼亡,还有一种平实可信的说法,谓打丧源自楚俗,因怕野兽糟蹋死者的尸骨,故而点起篝火,集众敲鼓动歌唱,彻底达旦。
打丧鼓在神农架是追悼亡人的一种特殊仪式,打丧鼓在神农架又叫“打丧歌”、“孝歌”、“阴锣鼓”、“跳丧鼓”、“打代思(待尸)”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亲友邻里代替死者眷属追思亡者生前的功德,祝告亡人升天,为后代祈福,是一种常见的带有浓厚古老民族文化传统和迷信色彩的丧俗。
神农架的丧鼓歌,是与外地一脉相承的,属于“转丧鼓”。但是神农架的丧鼓歌的音调更加古朴苍凉,内容异常丰富。天堂地狱、山川河流、鸟兽花卉、神灵鬼魂,人生世事、古史英雄,囊括万物,无有而不涉。它不仅仅祈求神灵、超度亡魂、歌功颂德,而且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的网络全书。如《开路歌》:“一开天地水府,二开日月星光,三开上天古佛,四开人间庙堂,五开五方五地,六开闪电娘娘,七开武当祖师,八开八大金刚,九开当方土地,十开本地城隍。”
对死亡的认识
村民认为老年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
人生在世犹如水上浮萍光景千年恰似空中闪电春花秋月不久人缘已尽结发难留
自古有盛必有衰有生必有死哪有人生而不死无常已到世事尽抛
劝亡者休想家乡劝儿女不必悲伤山中哪有千年树人间哪有百岁郎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年人死亡是天经地义的现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人死非但不悲,反视为一件喜事。视年老去世是驾赴瑶池,百年归山。在神农架山乡,凡遇亲朋丧事,必请歌者击鼓赛歌,亲朋纷纷来祭,整夜打丧鼓“伴灵”、“闹丧”。这与其说是对死者的吊念,不如说是对死者的欢迎。
跳丧
虽然人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人们毕竟愿生而不愿死。亡者也多对亲人及儿女有所留恋,生者对长辈的离去也不免怀念、悲伤。如:
生存庆华屋冷落归山丘隔断红尘十地里白雪千载空悠悠
故后来叫饭只见杯筷碗山也空来水也空青山绿水依然在人亡千代永无踪
孝子捧灵座伤心痛如何寻亲亲不见先游魂魄所
前来“闹丧”和“伴亡”的歌师为了安抚“鬼神”,慰藉生者,冲淡这种凄凉的气氛,人们除了歌唱亡者的生平事迹之外,主要触景生情的“随口作歌”,以歌相嘲。如:
屋大好停丧门大好出丧千年出一口万年出一双
什么人造屋什么人停丧鲁班造屋凡人停丧
千年出一口真命天子万年出一口护国宰相
自从今天停过后永世万年不停丧
所以跳丧除了亡者的家属不歌以外,凡亲友祭者均可歌唱,歌师更是“闹丧”中的活跃人物。如果没有歌师,就没有鼓声,因此,凡有丧事,丧家必写信或派专人专程去接歌师。歌师必须常识广博,能打鼓,会唱歌,歌唱之前要先开歌路,如:“开场开场,黄金万两,各位歌师都请坐,听我愚下开个歌场。”又如“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未曾开歌路,要打锣和鼓。”丧仪多在孝家亡者灵前的孝场进行。
走进门来抬头望 一盏明灯挂在孝场上
两边坐着唱歌郎 众位歌师唱一声 一夜不觉到天亮
打丧鼓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唱亡者的生平事迹,也有规劝亡者的内容。如:
劝亡者莫悲哀莫把阳世挂胸怀尧和舜帝都是死死后之身土里埋
人生无百岁百岁又如何古来多少英雄辈不免挽首困山河
打丧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闹”,因此,要击鼓数日,欢娱宾客,赛歌也就成了丧仪中唱的重要内容和最活跃的部分。如:
一进门来就要唱
拐棍插在屋梁上
三句两句不投机
抽起拐棍就回去
唱腔
神农架丧鼓的唱腔,有它自己的特色,古朴、粗犷而苍凉。与其它地方的“哭灵腔”、“道士腔”有区别,也与“阳锣鼓”、“阴锣鼓”的一腔两用也不同。“音调哀而不伤,悲而不惨”,它是一种“长于咏叹的单曲结构”的唱腔板式。
习俗
神农架的“丧鼓歌”、“仪式歌”就它的悠久历史、丰富内容以及语言特色,都优于其它歌谣。它包括了古今世事,有对人后的看法,有对古代人物的评价,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以及亡者入地狱或升天堂的丰富联想。这些组成了一个绚丽的历史和神话的画卷,它是神农架民间流传的《神曲》。
任何习俗的周围都有一些观念的东西存在着。神农架民间有“每家门前都有一块滑石板”的说法,以示家家都可能出现不测,因此一家有难,众人帮助,是“人死众家丧”。一首丧歌唱道:“半夜听来丧鼓震,手里摸一根七米棍,不顾生死往前奔,一不怕山高路又远,二不怕虎豹把路拦。”是不问死者生前恩怨的,即使人缘再坏,也要送亡者上天堂。这叫生不记死仇,亡者为大。如果亡者家境贫寒,众人还要替他凑一副棺木。
天亮时送亡者上路,往往是二三十人一起抬棺相助。对所帮忙的人,孝家如有条件可招待一二餐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善,在神农架通过打丧鼓这种古老的丧俗表现出来,并且还体现着对死者的关怀而产生的对生命的崇敬。 恩施跳丧鼓,相传为土家族祭奠亡人的一种遗俗,流行于恩施清江两岸的红土、沙地、新塘一带。东乡一带把跳丧鼓称为“喊丧鼓”或“打丧鼓”。跳丧鼓是由三人组合,围绕亡人灵前做完道场之后的一种舞蹈表演,由掌鼓一人、筛锣一人、舞孝帕一人,围绕灵柩前及屋前屋后,自击自唱,自跳自舞的一种祭奠形式,其中“三爷合”为跳丧鼓中的形式之一,东乡一带称为打“三爷合”。“三爷合”(土语“三爷子合”),相传为三爷子,据说土家巴人的种族后裔是“蛮子人”和“客家人”(以后才按姓氏划分)当年为对抗入侵者,其祖父死于战乱,三父子因家境贫寒请不起锣鼓和道师做斋,三父子便用“升子”(过去盛粮用的器具)为鼓,以铜盆当锣,头巾(丝帕)做孝帕,自唱自跳,敬祭亡人,后人沿用这种形式,故名“三爷合”。
“三爷合”在《恩施县志》与《施南府志》上均无文字记载,可见这种形式在改土归流之后,传承区域就不是很广了,跳丧鼓这种形式除在恩施市的东乡一带比较盛行外,城区周边和南北乡还散存着这种遗俗。不过,我州的巴东在明代时期的《巴东县志》里曾有记载:“后四里本土蛮之余,多为彝俗,而哭友一节,可谓独得。旧俗,殁之夕,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手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意思说的就是巴东一带为亡人做斋时所唱的“撒尔嗬”。建始官店一带称“撒忧祸”。由于“三爷合”、“撒尔嗬”、“撒忧祸”在语音上十分相似,从流行区域及内容形式上比较,“三爷合”、“撒尔嗬”与“撒忧祸”本质上应该就是同宗共祖、同源异流的跳丧鼓。
早在宋代时期,过去的恩施县(即今恩施市)隶属夔州(今四川奉节),明初时仍属夔州府,且《夔府图经》曾记载:“巴人尚武,击鼓踏歌以兴哀,父母初丧,声鼓以迫哀,其歌必狂,其众必跳,此乃弧白虎之勇也”。据此说明,跳丧鼓这种舞蹈形式在距今二千六百多年前殷商时代的巴国就已形成。它应该是古代生活在清江流域一带的巴人为其征战过程中死难的将士歌功颂德,激励后人,击鼓踏歌而兴哀的一种悼念祭祀活动,以后流传于民间,发展为悼念父母养育之恩的丧祭舞蹈———跳丧鼓。
以后的跳丧鼓已发展成4人,其中2人手持长帕(耍巾),跳丧鼓只能是在道师做完“革衣”之后才能开始,端公和道师称它为灵前踏歌,此形式须伤而不悲,狂而不邪,热热闹闹陪死人,欢欢喜喜办丧事,为亡者颂恩,为死者家属“撒忧”、“解愁”。
跳丧鼓以掌鼓人为首,听鼓点起舞而歌,“四大步”、“踏四门”是跳丧鼓中的基本动作,迈步耍巾干净利落,舞姿粗犷同边舞;“击鼓踏歌对面穿”,是跳丧鼓的基本规律。舞时,舞者随着鼓点,有节奏地边舞边歌,时而高跪,时而矮跪,时而绕肩穿肘,时而挨肩擦背,其手、腰、脚一齐颤动,舞者如醉如痴,观者目不转睛,通宵达旦,悲喜热烈。
“拖宝”是跳丧鼓中最热烈的收尾场面,所谓“宝”是经舞者事先在孝家附近物色的一块平整的石板,当跳丧进入高潮时,由舞者领头,带领孝家所有孝子孝孙、孝男孝女连同围观者一起舞到野外,将“宝”用绳捆好,一人拖石,舞者围石块四周做拖石动作,边舞边拖,一直拖到孝堂棺材脚下,天亮出柩,将石块安葬于墓地,或做盖碑石,或做墓碑石。
恩施跳丧鼓的唱词,多为七字句,以“在生行孝道,死后报亡人”方面的内容为主,如:《十月怀胎》、《二十四孝》、《木莲寻母》等为其主要唱段,音乐依鼓点而起,锣做节拍,唱腔单一,上起下接,多为四二节拍。跳丧鼓,在恩施市其它偏远山区仍十分盛行,但逐渐简化,现称为“坐夜”或打丧鼓。
E. 诛仙之现代都市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诛仙之现代都市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诛仙之现代都市
作者:王舒瑞
作品相关
更新时间2008-8-13 14:21:57 字数:143
生,为人。
呱呱坠地路漫漫,生离死别怨苍天。
人间真情洒热血,定将日月换新天。
死,为鬼。
鬼门关至今生尽,黄泉道边哭旧人。
三涂滩上白骨乱,奈何桥前忆前缘。
阴阳相隔生死别,跨越人鬼雄为谁?
神降冥出天下乱,化解冤怨千古传。
第一章 葬礼
更新时间2008-8-13 14:12:04 字数:3108
王家村,是现代社会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二百多户人家,一座座红砖绿瓦把本就是一个整体的村庄又隔离成宛如二百多个相互独立的王国。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一个家庭的繁荣兴起会引起其他家庭的嫉恨,鼓掌声寥寥,相反,一个家庭的没落会引来其他家庭无比的“同情”,可纷纷嘘寒问暖的背后,却是一个个幸灾乐祸地谈笑着的面孔。
天阴沉沉的,却丝毫没有给人即将下雨的感觉,沉闷异常,此时,王家村的大街的两旁,站满了低声议论的村民,他们的眼神都注视着村子的东头,脸上一副期待的表情,强装的悲痛之中又掩饰不住欣喜与好奇。
“来了,来了——”
“来了——”
小声议论的人群沸腾了起来,如翻滚的浪涛一般,从东往西,依次传递着。
“沸腾”的氛围还未传至最西面的人群尾处,长长人群队伍的东头已然响起了低沉的丧曲,充满着哀怨,却异常高昂,传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
村民围成的通道由近及……
F. 丧曲大全
专门用于丧葬或追悼仪式的悲哀乐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哀乐的内容及演奏演唱方式是不同的。中国现用的哀乐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
鲜为人知的是我国普遍使用的丧葬仪式上的《哀乐》,是刘炽等人改编自陕北民乐唢呐吹奏的《风风玲》演化而来,乐曲1949年9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阅,被正式批准为典礼用乐曲。
刘炽(1921-1998):来自民间的鼓乐作曲家
提起影片《上甘岭》立刻会让人想起那首辽阔的《我的祖国》,提起《英雄儿女》也不禁要唱起《烽烟滚滚唱英雄》,比起这些激昂的歌曲,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肯定会让曾经青春韶华的观众怦然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而为这些歌曲谱曲的就是刘炽。
刘炽是陕西人,幼年到庙堂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坚实的民族音乐基础。1939年入延安鲁艺师从冼星海学作曲和指挥,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开展了许多音乐活动,创办了音乐学校、星海合唱团,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培养了大批音乐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调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任作曲,1961年调辽宁歌剧院任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他从1939年发表处女作《陕北情歌》开始,创作了大型作品70余部,中小型作品近千首,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流传之久远实属当代音乐家中罕见。
陕北人性格直爽,大喜大悲无不表现于形!喜乐莫过于《大摆队》,哀乐动容者非《粉红莲》莫属。
今天我们在正式场合所用哀乐也是源于陕北的民间音乐。1942年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音乐工作者刘炽、张鲁等人,到米脂县向唢呐艺人常文青请教,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常文青向他们传授了《将军令》、《大摆队》、《粉红莲》等乐曲。1943年,刘炽、张鲁等人将深沉悲壮的《粉红莲》加工改编成由多种民乐演奏的哀乐。1956年,刘炽在电影《上甘岭》音乐创作中,再一次将《粉红莲》加工为双管管弦乐队加大锣的追悼哀乐。其后便有了我国通用的《哀乐》。
经典作品:为《上甘岭》、《英雄儿女》、《祖国的花朵》等影片作曲。
另一种说法: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这个革命根据地站稳了脚跟。但是就在这一年,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缔造者——刘志丹同志,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在悲痛之中,交给边区的文艺工作者一个重要任务:迅速创作一首葬礼音乐,用于即将举行的刘志丹同志追悼会上。于是,以“人民艺术家”马可(1918-1976,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作曲家,代表作品为群众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以及在延安时由他领导创作的歌剧《白毛女》等)同志为主的延安音乐工作者们迅速搜集素材,很快便达成一致。创作组最后结合了两首陕北民歌《绣荷包》与《珍珠倒卷帘》的主旋律,稍加修改,并将速度降为“极慢”,成为一首凄楚动人的管乐曲,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乐”。可见,本曲最先追思的故人,无疑就是刘志丹同志了。
马可(1918-1976) 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傧仪用曲。
第三种说法:
中国《哀乐》的作者(《华西都市报》 00/5/22)
《哀乐》是总政军乐团首任团长罗浪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调改编而成的。罗浪今年77岁,著名的《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都是他所改编和配曲。《哀乐》是他影响最广、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罗浪说,看到死难烈士的遗体还保持着搏斗的姿态,他觉得哀乐不仅仅是哀悼,还应该表达缅怀并牢记英雄丰功伟绩的情感,所以创作时他在降E小调的基础上,于全曲最强音处采用临时转大调手法,使曲调在呜咽、悲哭之后又激昂而坚决。
《哀乐》首次演奏是
G. lana为什么叫丧曲天后
因为她的歌是六十年代的美国复古风,逼格高。曲风黑暗,压抑,所以是 著名的“殡仪馆天后”低沉的声线更是一大特色 也正是特殊的声线让她近年来大热起来
蕾丝 恋父 金钱主义基本贯穿了所有曲目 典型代表《summertime sadness》《ride》《lolita》
歌词...什么都敢写...My pussy tastes like pepsi cola...
但其实你了解她了之后会发现所谓的葬礼流行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更多的歌中的主题涉及了妓/女、黑/帮、世界观、讽刺、世俗梦想、女生情怀……
其中很多歌中信息量都很大,像是小说一样有趣。而且风格也是多种多样。许多歌曲像是人物小传,几句话便勾勒出一个鲜明的形象。
我把她当成是女版的查克·帕拉纽克(《招魂歌》、《隐形怪物》、《肠子》、《搏击俱乐部》、《侏儒》作者),她庸俗的表达成就了作品的完整性。《隐形怪物》中关于女模特的故事说:
你恨这个世界,想要逃脱这个世界。但是你做不到,因为你了解的规则都是他们教给你的。你最高级的反抗形式便是成为流行女王,成为铺天盖地饮料广告里的女模特,成为了自己最不愿意成为的人,你就成功地反抗了自己。
H. 书民间死人丧歌
河州贤孝简介
河州贤孝又名河州调,是临夏成长起来的本土说唱音乐。贤孝是取贤良孝顺之意故名。起初,盲艺人背着三弦走街串乡,横笛卖艺。说唱劝善惊恶、出世避俗的内容。且一代一代心传口授,说唱补充完善,日渐臻熟。据已故临夏音乐家鲁拓先生贤孝资料介绍:上世纪二十年代临夏盲艺人康氏等,曾行走于兰州、西宁、新疆等地卖艺传徒, 河州贤孝不径而走,流传于西部。后经其徒王吉祥、章文礼、石玉顺、祁三官等盲艺人,有选择地吸收了当地儿和民歌音调的丰富营养,不断创新了好几种曲牌,使河州贤孝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各种感情,成为回、东乡、保安、撒拉、土等民族生活中颇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他又说:“贤孝唱腔是半说半唱较多,腔调和方言紧密结合,通过拉腔拖调的演唱技巧,补充了河州话字调升降幅度不大的不足之处,受到了好的效果。”一字不识百姓,从弦孝中“博古通今”“知书达理”。
贤孝是以书编唱、世代流传的。著名的唱本大都采集于《三国演义》《杨家将》《封神演义》《东周列国》《西游记》《二十四孝》《绿牡丹》等小说、评书、戏剧故事。如《四郎探母》《韩相子渡林英》《韩信点兵》《薛仁贵征东》《烙碗记》《王祥卧冰》《白猿盗桃》等。河州贤孝更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品,是解放前后新编曲目,象《老撒拉》《尕司令打河州》《韩起功抓兵》《解放临夏》等,如实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解放大西北》,情节曲折复杂,演唱逼真生动。这些唱本旧时茶馆、或人家设摊,一般唱十天半月或时间更长。串家说唱以《二十四孝》《小姑贤》《花儿会》等小本为主。贤孝的主要曲牌有“曲头”“大河州”“哭音”“武音”“道情”等。已故音乐家鲁拓先生再其文中记述:“演唱时艺人先用三弦奏‘大河州’曲牌开口演唱。描写战争气氛时,常用‘武音’来演唱’。用口技表演响声词是贤孝的一大特色,如对大炮的轰鸣,子弹的呼啸都模仿得十分逼真。‘小哭声’和‘大哭声’是民间哭腔的变体,压抑低沉、如泣如诉,拖腔部分用鼻音的断裂唱法,三弦演奏使用按弦扣音指法,使听众如临其境。尾末用‘道情’演奏,拖腔‘三朵花’可由其它艺人和听众一起帮唱,作为该故事的终止。”再河州贤孝唱词字数、句数可自由即兴增减,其音调多为曲牌联缀形式,艺人更能在自弹自唱时与唱本中的人物融为一体,灵活的发挥唱本中人物情感微妙变化,使听者动容,时乐、时悲,时心情激昂、时潸然泪下。此中情形我儿时目睹过,至今记忆犹新。我家在永靖县莲花城(现已被刘家库区淹没)东北隍庙街。1962年冬闲,来了唱贤孝的瞎先生住城西王学中家,晚上凑热闹去过一次。其家院大屋宽,到时室内外已坐立了二三十人。瞎先生试弹调弦,又清嗓三两声始唱,唱的是瞎先生戏贼的故事。故事幽默诙谐,听者笑声不断,小本完。人数渐至五六十人。瞎先生言,这为给听众的见面礼。大本《薛仁贵征东》即开唱,时瞎先生茗茶稍歇,有一人手端小笸篮走动收钱,大人们往笸篮中放入分分毛毛钱。正是,有钱的给钱,无钱的帮场,小孩子图个热闹红火。瞎先生住脚唱本的时间几天或十天半月不等。
河州弦孝高手众多,据民俗学家王沛编著的《河州说唱艺术》记载,著名的贤孝艺人有六人。他们分别是:甘肃省临夏县北塬杂货庄的康尚德。他生于1840年,13岁师从著名弦孝艺人张洞洞,学唱5年。常演曲目为《马潜龙跑国》《刘秀跑国》《白猿盗桃》《闵子骞孝母》等。1886年骑着骡子,经兰州、武威、张掖、敦煌,沿途卖唱达新疆的和田、喀什、玉田等地,行艺一年。1889年二上新疆,演唱约两年。1904年三上新疆,在南、北疆转唱多年,后殁于新疆。周旺盛生于1930年,甘肃省幼年临夏市城关乡胡家庄人。13岁到当时有名的王吉祥门下学艺,说、唱、弹、吹遥遥领先于同门师兄弟。他“一处学书,百处学艺”,常去东门听“燕麻子”的说书,到大会馆听小唱、大戏。盲艺人当中谁有一点长处,他便咬住不放,直到听会、学会为止。西北流传的《尕司令打河州》,是其从石光明先生处每日三句五句学来的。他足迹省内外的临洮、渭源、兰州及青海的乐都、民和等地。他的“贤孝”既有“河州话”的妙趣,也有充满着民间谜语、故事的诙谐及花儿等民族的音韵。1956年他在临夏城内茶铺演唱,深受群众欢迎,被誉为“拔头篁的先生”。《中国曲艺音乐集》入选了他演唱的《孟宗哭竹》等10多件唱腔唱段。方正清(1912—1989),甘肃省临夏市城关乡人。幼入私塾读书,当过小学教员。30年代曾拜盲艺人祁官成学贤孝,集弹、唱、表演于一身,弹技高超,是历代读书人、睁眼人演唱贤孝的代表性人物。他经常演唱的曲目有《秦香莲告状》《贾子莲还乡》《湘子传》《施公案》《十劝人心》等。50年代,先后创编出《老财迷》《长工恨》《韩起功抓兵》(缩编本)等。1978年后,一直演唱在东门茶园里。方正清为甘肃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张文礼1915年生,甘肃省临夏市人。自幼学艺于东川陈云大师。上世纪四十年代,足迹遍及西北各地。五十年代活跃于茶馆、舞台。1958年参加甘肃省群众业余文艺会演,他表演的《李世民探宫》获表演奖、提供剧目奖。其演唱的显著特点是,吐字清楚、注重口腔的刚柔相济,讲究唱本内容演唱的准确性。孟胜1930年生,甘肃省临夏市折桥李孟家人。幼年拜师河州贤孝大师陈子林,学艺很精。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行走卖艺,足迹甘、青等省。1992年代表临夏参加了“甘肃省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他表演的《韩起功抓兵》选段受到好评。1998年《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选入了他演唱的〔夸官音〕〔表花名音〕等曲调。张占福1933年生,甘肃省和政县达浪乡李家坪张韩家人。16岁拜吊滩下祖的李先生为师,掌握了《宫门挂带》《小姑贤》《咬脐郎搬母》《狸猫告状》《白猿盗桃》《绿鹰盗桃》等曲目。23岁又跟城关杜家河的杜先生学艺,开始演唱《薛仁贵征东》《薛定山征西》《罗通扫北》《金镯玉环记》《中游记》等中长篇曲目。他演唱富有表情,轻重缓急适度,抑扬顿挫显明,吐字清晰,行腔圆润,说板注重地方掌故语音的运用。三弦的弹奏节奏感强,能充分表现喜怒哀乐的.
I. 求一些超级丧的歌
第一首:《寂寞寂寞就好》,歌手:田馥甄。我也是在最好的年华里喜欢着一个人的时候听到哭的一首歌,单曲循环过的歌。但现在已经没了从前的撕心裂肺的哭。
第二首:《越来越不懂》,歌手:王贰浪。我今天看到一句话 它说 你糟蹋别人的真心总有一天也会有人来糟蹋你的真心 我接受所有人对我的辜负与伤害 因为我总是没有珍惜对我好的人 这是我应得的报应 怪不得别人。
第三首:《断线》,歌手:Shang / lil sophy。我们的关系只存在于对方的对话框里 手机一锁 电源一关 关系就断 原来我们从没有让彼此的心更靠近一步。
第四首 :《记事本》,歌手:陈慧琳。内心不够强大就要学会享受孤独。没事的,我可以自己安慰自己,我可以的。我会证明给那些人看。一个人坚强独立生活。
第五首:《水星记》,歌手:郭顶。在天文学中,逃逸速度表示物体逃脱星球引力的速度,水星的逃逸速度是4.435km/s,但这并不意味着逃离,我愿意,也希望你吸引我轨迹。
第六首:《心做し》,歌手:双笙。世界最好的双笙 每次听双笙的声音都有种身临其境经历一段故事的感觉 毕竟你的声音那么温暖 纵然心做是一首很伤感的歌 有你的声音感化后依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了 那是双笙的感觉。
第七首:《其实》,歌手:薛之谦。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听薛之谦 他是我曾经的男神 唱歌深情又不做作 但每次听他的歌都会抱怨耳机不够好 感觉他的声音比我听到的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