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阅读推荐 > 小说艾克洛德命案全文阅读

小说艾克洛德命案全文阅读

发布时间:2022-07-18 09:08:39

1. 求世界十大推理小说电子文档

1.Y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Y
2.童谣凶杀案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3.桶子 The Cask
4.罗杰挨克洛德命案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5.人头 La Tete d’um Homme
6.格林家命案 The Greene Murder Case
7.稻草的女人 La Femme de Paile
8.埃及十字架的秘密 The Egyptian Cross Mystery
9.死之吻 A kiss before Dying
10.X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X

世界推理经典评析

一、Y的悲剧(艾勒里.奎因)

对于一个「正统本格侦探小说作家」,对于自己的作品,他该负什么样的「责
任」?这个问题的提出可能显得有些怪异,我想表达的是,推理小说的作家既被「
定义」(或称「归类」),而作家本身也以此「类型」为傲,显然他必须在作品里
「做一些什么事」来使他够资格成为「足以为傲的类型」。
对于正统的(或称「古典的」)推理小说迷来说,阅读一种构成于公平、合乎
逻辑的解谜推理游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这种推理迷所企盼的,自然是趋近
于此一条件的登峰作品(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推理十诫」这种规则的产生)-风气
的驱动导致作家的写作习惯-Y的悲剧即是这种风潮之下的产物。

奎因到底「做了什么」,才使得这本书成为古典推理迷心目中的第一名?我认
为是他「大胆」的写法。怎么说呢,常读推理小说的同好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当我
们很认真地在思考某部作品的谜团关键时,总是绞尽脑汁不得其解,看到最后才明
白原来作者很讨厌地隐藏了这个谜团的某个小地方-在很多时
候,作者为了维持作品剧情的悬疑性,不让太多读者容易地猜出谜底,难免会隐藏
某些小关键,使读者无法获得充实足够的破案资讯-当然,在考虑作品结局的意外
性时,这种作法是不得不然的结果,否则读者可能会矛盾地觉得这本小说不够精彩
,对于作者来说,两者的平衡点真是难以取舍。

然而,奎因却愿意提供足够的破案线索,甚至可以说是过多,并且以反覆辩证
的逻辑推衍来强调这些破案的关键,加深读者们对案情重心的掌握与了解----这种
「愿意」是很少有作家做得到的。二来则由于这个案子的独创性够强烈,奎因更能
够自信满满地表现出「即使告诉你们所有的线索,你们也不见得猜得出来」的态度
,不得不使所有的读者甘拜下风。

当然,有些天才的读者果真能从所有的线索之中整合出那个「唯一的解答」,
这也应证了鲶川哲也曾说过的:好的古典解谜推理,其谜题要让大多数读者猜不到
,但也不能所有读者都猜不到。做不到前者是作者设计的谜团太简单,做不到后者
是作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线索。

小说的价值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众读者的百般苛求使这部作品证明,它的
确有资格获得这个殊荣。

二、童谣凶杀案(阿嘉莎.克莉丝蒂)

以一首「别有深意」的歌谣来作为贯串全书的主题,并不是由这本第二名首创
。范.达因的「主教谋杀案」之中的「鹅妈妈童谣」才是其滥觞(这本书也排名十
四大之中,以后再作介绍)。但是克莉丝蒂之所以被尊称为推理女王,并不仅仅因
为其大部份的作品皆有水准之上的表现,也不只是她巧妙的谜团布局,更重要的是
她能想出前所未见的独创诡计。

而即使其诡计并非首创,她也能改变表现的形式,产生与众不同的阅读乐趣。
这本「童谣凶杀案」就是最佳典例。一群人受邀到某孤岛度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
杀人事件,被害者一个一个身亡,到最后全死光了,岛上一个人都不剩......

高木彬光在其处女作「纹身杀人事件」中利用书里的一角对推理小说(应属本
格解谜)下了一个定义:包含了非常奇怪的要素和非常理性的要素。的确,读者们
想看的并不是报纸的社会新闻,推理小说绝对要具备「奇怪」与「理性」的吸引魅
力。「童谣凶杀案」想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就逻辑上而言,把孤岛设为密室,岛上如果发生杀人事件,若事先岛上无人躲
藏,则凶手必为岛上这群人的其中之一。克莉丝蒂想表达的「奇怪要素」是:若岛
上所有人全被杀害,则凶手为何?再加上「印地安儿歌」、「印地安木偶的消失」
,「奇怪的要素」相互罗织纠缠,故事里是否存在破案的侦探已不重要,因为这种
魅力很自然而然地驱使读者去扮演聪明的旁观者,透过自身的想像力与思考逻辑去
解释谜底----当然了,答案是没那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的....

三、桶子(F.W.克劳夫兹)

刚刚提到的冠军跟亚军,各位可以发现两者的写作取向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这也可以说明:推理小说并没有既定的创作法则。

纵然不是古典、不是本格,没有提供公平解谜线索....也不见得无法掳掠读者
的心,大家看了「桶子」之后,我相信这种感觉一定会更深(这个类似结论的感想
希望能给有意创作的
同好一点帮助)。除了以上两种推理小说的写法之外,还能便出什么花样?

「桶子」并不想让读者参与推理,也不想告诉读者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他想
告诉读者的是一件曲折离奇的凶杀案 有人可能会问了:曲折离奇的凶杀案,能给
予推理小说迷什么样的阅读乐趣?前两名推理小说,都有一个让人震惊的答案,出
乎意料的结局....但是「桶子」没有。

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此,但并不表示它不好看,它自有其魅力。从杜邦、福尔
摩斯、亚森罗苹等超人型名探以来,许多读者对于「小说的前大部份充满着一大堆
繁琐、支离破碎、沉闷的庞杂线索,最后再由名侦探一针见血地指出破案关键,真
凶于是落网」这类公式化剧情已感疲乏,原因是名侦探固然令人崇拜,其智力与一
般读者毕竟相差太过遥远,难免有神化的感觉,太不真实。

反观在现实世界中,刑警们不屈不挠、抽丝剥茧的办案精神,却可以给读者真
切的感觉。由一个疑装有 体的木桶之遗失开始,克劳夫兹钜细靡遗地详述了侦探
们追查真相的经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凶案逐渐披露内情。这本书比较特殊的地方
是一共有三位侦探出场!

一般说来,在推理小说里出现复数的侦探时,彼此总是互相竞争对立,而当中
有一位侦探算是真正的主角。这本书则不然,叁位侦探在办案时并没有明显的交集
,各作各的事,但在「交接」的地方并无任何不顺畅的感觉。这显示作者说故事的
能力极强,而剧情的曲折、悬疑程度也让人随着侦探的情绪而起伏,这是非常成功
的一点。

这种写法到现在已成为一个流派。像森村诚一、西村京太郎等名家都写了相当
多量的这类作品(尤以十津川探案为著名)。所谓的「参与」也变得不像是过去的
「得知、收集线索」,更让人感到别具风味的「体验追缉真凶、寻求谜团出路」。

四、罗杰.艾克洛德命案(阿嘉莎.克莉丝蒂)

记得在介绍第二名「童谣凶杀案」的时候曾经提过,克莉丝蒂写小说时十分致
力于独树一帜,对于旧有的诡计愿意翻新手法去诠释,更有尝试突破前人窠臼的勇
气,比方说像知名度相当高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而这本「艾克洛德命案」则是
意外性最强烈、代表性最高的例子。

其实说真的,要我源源本本地写出对这本书的心得,而又完全不会 漏书中的
主要谜团,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此就只好运用「旁徵博引」、「天马行空」
的方式来说明了。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好可能会完全不知道我意指为何,只得多多包
涵了。

推理小说也是文学的一支,只不过其予人的刻板印象被认为非现实性过高,文
学价值过低,登不上大雅之堂,因此至少在台湾来说,推理小说是「弱势团体」,
地位比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言情小说还不如。而其实就许多推理小说家来说,他们也
不需要写一些纯文学式的内容,毕竟凶杀案的内幕对他们而言更具魅力,因此,文
笔平实即可。

不过也有一些作家不愿意甘于现状,他们希望推理小说不只是推理谜题,还需
要具备文学性、人性。比方说像松本清张、森村诚一、连城叁纪彦等人。这当然是
一件好事了!譬如松本的努力使得推理小说造成全日本的风行与普及,自此成为日
本大众文学的主流。

另外有些作家则迥异于这些「入世」的作家,将文笔拿来「故弄玄虚」,以「
文字」本身来制造谜团、更进一步地扩张「诡计」的定义。比方说像绫十行人的作
品、余心乐的「推理之旅」皆有这种倾向。这种写法有点「后现代」,总之读者看
完这些作品也的确有「惊艳」的感觉,也愿意去肯定推理小说家作这方面的突破。

在古典推理小说中本来有许多神圣不可侵犯的戒律,由于这个缘故而纷纷土崩
瓦解,这显示了不同时期之下,推理小说家与推理小说迷心态上的转变。对于那些
戒律,小说家与读者经常都会产生共同的疑惑:就直觉上来讲,的确是「不要这样
写比较好」,但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写」,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这种想法往
往陷入两难的困境,尤其是小说家,动起笔来可真是缚手缚脚,举步维艰。

但就是有这么「勇敢」的作家愿意尝试突破戒律!我想克莉丝蒂的作品直到如
今仍是世界推理迷的最爱,她的「勇气」也不无贡献吧!尤其在当时仍是古典解谜
风盛行之日,许多作家仍然「视戒律为圣经」,她在此刻创作出许多「独一无二」
的名着,试别人之所不敢试,诚然足以给今日许多有心创造的朋友作为借镜了。

毫无头绪地写了这么多,没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大概还是觉得莫名其妙,总之「
艾克洛德命案」确实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排行殿军的名次也表示了这部作
品并不因它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戒律而稍减颜色,反而更增其光芒。

五、人头(西姆农)

说起来其实是一本很奇异的推理小说。让人感到很古怪的一点是:作者(推理
杂志译为席梦侬)在陈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血案之后,探长梅古雷完全不像其他名
侦探一样明察秋毫地搜查现场百回,或是传讯数十名关系人进行冗长的对谈以帮助
读者对于案情的掌握,反而无所事事地在酒馆里晃逛,与一名似乎与案件风马牛毫
不相干的青年 混....

其实就一个像我一样的「现代」读者而言,这种写法并不算十分特殊,只不过
我们在拜读推理大师之作品时,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考虑到作者的「年代」,而认为
他笔下的名侦探,自当侦办的是「古典」的犯罪,而这种「古典」的犯罪自然又会
像范.达因所谓的「一切的一切皆出自于精准的筹画」诸如此类云云(这种论点在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会加以详述),于是乎,读者们也就觉得梅古雷竟然没有侦办
这种案件而感到奇怪,感到特殊了....

写到这里,或许大家还不太清楚我所想表的意思,在此举出一喻:梅古雷侦办
「人头」这件案子,就好像哲瑞.雷恩侦办「幽灵列车」的感觉一样....有人还是
莫名其妙吧?既然梅古雷办的不是古典犯罪,那他侦办的案件又该是属于什么类型


在此先试着对「古典犯罪」下个定义好了:凶手具有极高的智慧、精湛的演技
、超人的执着,他可以残酷无情地连续杀害五条十条人命,也可以隐姓埋名地藏匿
数十年只为了杀一个人,更可以马不停蹄地制造一大堆不动如山的不在场证明-这
又需要过人的体力耐力....

就小说的领域来说,这种人当然能被创造,但读者更清楚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
。在「古典犯罪」中,凶手已经不被当成「人」了。而在当时的推理小说中仍有尚
未被触及的领域,心理学。它赋予了小说里的凶手「人」的意义。「人头」的重点
不是在突破人为诡计的障壁,而是将「人的心理」当作是「诡计」来加以探讨...
.

当然了,现在这类作品已经相当多,推理小说多样化风格的结果,不过在那时
就西姆农就已经尝试着这种写法,也可说是一项创举了。然而就当时众作家仍以「
视连续杀人为芝麻小事」的推理文风来说,能否被接受就见仁见智了。

之前提到古典推理不把凶手当人看,俨然一副「批判旧文化」的眼光,其实对
于推理小说迷而言(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古典、正统推理的时代已然是「人去楼
空」,绝不可能有过去百家争鸣的黄金辉煌之势,惊人独创的诡计谜团也不复重现
(或只是昙花一现),身为读者只能够「心向往之」了。

六、格林家命案(范.达因)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倒是可以让所谓的古典本格迷满足阅读欲望,因为正
如范.达因自己所制订的「推理小说二十则」所述,就是有人非纯粹的正统推理不
爱,他所写的推理小说几乎完全合乎这些严苛的规定,而由我这么一个读过许多种
类型的推理迷看来,此书真可说是正统中的正统、纯粹中的纯粹了。

在这本书里头,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叫做「死者死得越乾脆越好」,「犯罪责任
归属全由一人凶手承担」,「完全没有描写恋爱故事」,「完全没有文学性的藻饰
」....所有推理作品希望达成的理想境界,都出现在这部作品里头。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这部作品的确可称得上臻于完美,但读者是不是一定都会
喜欢所谓的完美?首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推理小说二十则」。

推理小说萌芽之因,其实源自于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发展到辉煌时期
,则被视为「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读者与书中的侦探竞争,看看谁先猜出凶手
是谁。不过由于推理小说家的角色乃「球员兼裁判」,所以被要求不可偏袒书中侦
探,以免妨碍这种「君子之争」。

如果说,读者希望能与侦探进行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那所有的推理小说
家的确是应该遵守所谓的「规定」,不然就称不上是成功的作品。诺可斯在综合了
当时读者的需求之后,于1928年发表「推理十诫」,正式条列出推理作家的守则,
而身为美国推理小说大师的范.达因也不甘示弱,在同年更完整地规定出「推理小
说二十则」,极有自信的他更表示他的作品全都可以符合这些繁杂严苛的规定。

此为由来。如果说,读者的确希望能跟书中的侦探进行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
」,那小说家的确是必须遵守这些规定。然而,如果不是呢?现在的读者已不像过
去的读者那么爱「进行公平的智慧游戏」了,而正统的推理小说也发展到了「诡计
难以独创、翻新」的瓶颈-在这里的「诡计」泛指「凶手在杀人时为掩人耳目、摆
脱嫌疑所拟定的犯罪计划」,总之,日换星移,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也就是
为什么赤川次郎的无厘头搞笑、夏树静子的爱恨交织、松本清张的社会意识会有那
么多死忠读者的缘故。

对作为一个「现代」读者的我来说,这种发展是令人欣喜的。推理小说不再只
偏重于诡局的设计,风格与类型多变,大家可以各读所欲。从这这角度来看,推理
小说应该算是突破了瓶颈,寻出了新的方向。当然了,在潜意识下我还是会希望能
有一个现代的艾勒里.奎因,或是现代的克莉丝蒂,只不过面对洪流般的写作文风
,如前所述,仅仅能够「心向往之」了。

七、稻草的女人(卡萨琳.亚蕾)

第七名是卡萨琳.亚蕾的「稻草的女人」,新译名为「女傀儡」,新译名比较
容易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故事内容。没错,这本书的主角是个女人,一个被人操纵
的女人。

推理小说里有一种形式,从我介绍第一名以来一直都不曾提过,那就是「倒叙
推理」。初读推理小说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名词不太了解吧!以下先作一个简单的说
明。

推理小说的原型是由美国的推理小说之父爱伦.坡所建构而成的。他才活了四
十岁就辞世了,一生只留下五篇推理小说,而这五篇推理小说,却是日后所有推理
小说的原始雏形——后世所有的推理小说家皆模仿这五篇小说的形式,脱离不出来
,这可说是爱伦.坡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只是,这五篇小说并没有包括所谓的「倒叙推理」。「倒叙推理」的定义大略
是这样的:故事并不由命案发生之后、警方现场找寻线索开始,而是从凶手的观点
开始描述,描述他自产生杀意、筹策犯罪计划,到实行计划动手杀人的过程——可
能有人会问啦!阅读推理小说最大的乐趣即在於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抽丝
剥茧地抓出真凶,但既然从故事一开始作者就已让读者知道凶手是谁了,那还有什
麼乐趣可言?

其实,「倒叙推理」的阅读乐趣并不亚於寻出真凶的身份,其最有魅力的地方
在於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当身为主角的凶手正自认其犯罪计划天衣无缝,却半路
杀出一个程咬金(大多是一名平凡的小警员),对凶手说:「我们知道你是凶手!
因为....」注意喔,此时凶手之所以事迹败露的理由就很重要了!而这个理由通常
都是当初凶手在犯罪时没有注意到的盲点,有时甚至可能是凶手自以为计划中最完
美的部份!

这类小说扩展了「推理小说」一个崭新的视野。其特别的地方有二:

一是提供读者更高、更公平的参与度。在故事的前半部,作者会钜细靡遗、不
厌其烦地详述凶手的犯罪手法、进行方式、实施细节,一步一步让读者亲身去思考
此凶手犯罪计划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让读者去扮演侦探,抓出凶手的狐狸尾巴。这
比起看侦探走遍大街小巷去明查暗访,全书充斥著冗长繁琐的对话,有著截然不同
的刺激感。

二是增加案件的现实性、人性。由於作者可以从凶手出现杀意开始描述,故能
够在凶手心态的微妙改变上多加著墨,有时凶手的犯罪肇因於被害者的压迫,这又
让读者们多窥知一些社会的黑暗面,作品的价值也因此更接近纯文学,却又包含通
俗文学的范畴。读这类小说,心理经常会陷入一种矛盾:不由自主地同情凶手不得
不犯罪的坎坷遭遇,社会正义却又必须将其绳之以法。而或许小说家只有深刻写出
这样的矛盾,才足以让人对人性有更深沉的省思吧!

「稻草的女人」在这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全书篇幅不太长,但於人性的描写令
人动容,并为结局报以浓密的悲哀。

八、埃及十字架的秘密(艾勒里.奎因)

第八名是艾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的秘密」。奎因的颠峰之作自然是名探
哲瑞.雷恩的「悲剧系列」,而由名探艾勒里.奎因所侦察的「国名系列」,则是
他另一水准之上的集合。「国名系列」一共有十个长篇,本篇与「荷兰白粉的秘密
」应是其中的最高杰作。

首先介绍一下名探艾勒里.奎因。奎因的本行是推理小说家,而扮演华生角色
的则是其父老奎因探长。这个系列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故事即将结束前的「
向读者挑战」,由于艾勒里.奎因号称师承古典推理大师范.达因,同属本格派,
故线索的公平、读者的参与度特别重要。于是奎因就搞了这样一个噱头:在「向读
者挑战」中向大家宣告:关于案子的所有线索皆已详列,身为读者的你是否能推得
真相?这个特别的地方,后来高木彬光的神津恭介探案也有模仿。我个人认为这纯
属作家的作秀(show)行为,就是这样而已。

本篇「埃及十字架的秘密」,牵涉到了一个古典推理小说中最重要的诡计之一
:无头尸体。「无头尸体」系指死者因死后的肢体残缺,遭截断藏匿或是严重破坏
,而造成此死者身份之难以判定的情形。而这个诡计又与「双胞胎」诡计互有关连
。总之,这个重要的诡计几乎所有的推理小说家都亟欲动笔尝试,将此一概念推陈
翻新,创造出光芒万丈的谜局。在此原想举出几本同类的杰作供读者们作为选书参
考,但转而一念,觉得这样一来我可能有「破坏读者乐趣」,所以只好作罢。

「无头尸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我在这里试著作作一点个人的猜测。根
据岛田庄司对古典本格侦探小说的说法,其要素应有下列四项:阴森的气氛、恐怖
的情节、神秘的开端、离奇的谜团。而一具无头尸体的出现,或是已遭肢解的尸块
,皆足以营造出这四样要素。小说最大的魅力是以文字的描述来提供读者无限可能
的想像力,故命案场景倘若如同神秘宗教的祭坛一般,极端残忍又极端惨不忍睹,
确是可以给予读者极大的震撼,同时也造成了故事强烈的悬疑性。

「无头尸体」诡计的主要目的通常是要造成死者身份的混淆。最常见的例子是
凶手与被害者的身份颠倒,也就是让警方误认,而实际上杀人的真凶是警方误以为
的被害者。最简单的情形是如此,而怎么样才能够让读者对这个老套的目的留下鲜
明的印象,可就要看作者的功力,如何由此一简单的目的衍生出变化多端的花样了


然而,随著科技的进步,「无头尸体」这个诡计已然走入瓶颈。由血型、指纹
、齿型到DNA鉴定,警方能够更准确地得知死者的确实身份,狡狯的真凶再也没有
办法顺心如意地颠倒被害者的身份,进而达到完全犯罪了。于是乎,推理小说家只
好再加入巧合程度较高的「双胞胎」诡计,两种诡计混合运用。感觉起来这条路走
得越来越狭窄了、越来越艰辛了。

不过无论如何,「无头尸体」曾经独领一时风骚,古典派推理小说家如今仍然
视其为一最具挑战性的写作方向,近年来有一部极具知名度的日本作品更是将此一
诡计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这部作品我就不提名字了),显示「无头尸
体」或许依然大有可为。

九、死之吻(艾拉.烈文)

这篇小说并不太长,但是情节的铺陈十分令人激赏,表现的形式也与一般的推
理小说大异其趣。这部作品曾经获得1939年美国爱伦坡奖最佳长篇处女作奖项(如
果没记错的话)。

这篇作品除了风格十分特殊之外,里头也有和前面所介绍的八部作品完全不同
的地方,就是所谓的「素人侦探」。「素人侦探」是日文直译,翻成中文,则是「
外行人侦探」。

十、X的悲剧(艾勒里.奎因)

第十名又是美国作家艾勒里.奎因的作品「X的悲剧」,主角是聋侦探雷恩。

身为范.达因式古典解谜派的后继名家,奎因的确在逻辑思辨上作了很大的努
力。在介绍「格林家命案」的时候就曾提过,古典式的纯粹解谜推理并不一定合于
现代读者的口味,毕竟文风的潮流是会随时间改变的,十九世纪乃古典推理的黄金
时期,突梯神奇、匪夷所思的绝妙诡计在那时也被写得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形之下
,既要标榜传统的推理小说写法,奎因大部分的作品仅仅能维持最后一道防线:公
平合理。

相较于「Y的悲剧」与「埃及十字架的秘密」,这部「X的悲剧」在魅力上的
确是差了一截,因为它的确在以上的三项推理小说魅力要素上,有明显的不足。它
没有被亡魂诅咒的家族,也没有邪恶的T形十字,顶多说那辆挤满乘客的公车,是
个移动的密室——这也很「正常」吧!

但是,我这么分析并不代表它不好看。是的,它是缺乏魅力要素,但它有它的
实力要素加以补强充实。什么是实力要素呢?就是公平的线索与滴水不漏的推理过
程!太过强调其魅力要素,容易滋生巧合与非人性,这样读者在看完最后一个字时
是不会有满足感的,唯有缜密的逻辑思考与合理的线索连集才能让读者获得豁然开
朗的喜悦!名侦探雷恩身具莎翁演员的传奇性色彩,娓娓道出精辟入木的长篇议论
,读者读来叹为观止。奎因这道最后防线实在是守得精彩绝伦!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2. 推荐一些侦探小说

推荐作者吧
英:阿加莎. 克里斯蒂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203484.html
美:艾勒里. 奎因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960104.html
日:岛田庄司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576450.html

阿加莎. 克里斯蒂:《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钟》,《罗杰疑案》,《夜莺别墅》(这个是短篇不过超赞),《美索不达米亚迷案》,《啤酒谋杀案》………………
艾勒里. 奎因:(奎因的我看得不多……)《X的悲剧》,《Y的悲剧》,《埃及十字架的秘密》
岛田庄司:《占星术杀人魔法》,《眩晕》,《黑暗坡食人树》,《北方夕鹤2/3杀人事件》………………
最后附个文章给你:
世界十大推理小说及其简介评析
1.Y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Y
2.童谣凶杀案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就是上面的无人生还)
3.桶子 The Cask
4.罗杰挨克洛德命案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即罗杰疑案)
5.人头 La Tete d’um Homme
6.格林家命案 The Greene Murder Case
7.稻草的女人 La Femme de Paile
8.埃及十字架的秘密 The Egyptian Cross Mystery
9.死之吻 A kiss before Dying
10.X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X

世界推理经典评析

一、Y的悲剧(艾勒里.奎因)

对于一个「正统本格侦探小说作家」,对于自己的作品,他该负什么样的「责
任」?这个问题的提出可能显得有些怪异,我想表达的是,推理小说的作家既被「
定义」(或称「归类」),而作家本身也以此「类型」为傲,显然他必须在作品里
「做一些什么事」来使他够资格成为「足以为傲的类型」。
对于正统的(或称「古典的」)推理小说迷来说,阅读一种构成于公平、合乎
逻辑的解谜推理游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这种推理迷所企盼的,自然是趋近
于此一条件的登峰作品(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推理十诫」这种规则的产生)-风气
的驱动导致作家的写作习惯-Y的悲剧即是这种风潮之下的产物。

奎因到底「做了什么」,才使得这本书成为古典推理迷心目中的第一名?我认
为是他「大胆」的写法。怎么说呢,常读推理小说的同好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当我
们很认真地在思考某部作品的谜团关键时,总是绞尽脑汁不得其解,看到最后才明
白原来作者很讨厌地隐藏了这个谜团的某个小地方-在很多时
候,作者为了维持作品剧情的悬疑性,不让太多读者容易地猜出谜底,难免会隐藏
某些小关键,使读者无法获得充实足够的破案资讯-当然,在考虑作品结局的意外
性时,这种作法是不得不然的结果,否则读者可能会矛盾地觉得这本小说不够精彩
,对于作者来说,两者的平衡点真是难以取舍。

然而,奎因却愿意提供足够的破案线索,甚至可以说是过多,并且以反覆辩证
的逻辑推衍来强调这些破案的关键,加深读者们对案情重心的掌握与了解----这种
「愿意」是很少有作家做得到的。二来则由于这个案子的独创性够强烈,奎因更能
够自信满满地表现出「即使告诉你们所有的线索,你们也不见得猜得出来」的态度
,不得不使所有的读者甘拜下风。

当然,有些天才的读者果真能从所有的线索之中整合出那个「唯一的解答」,
这也应证了鲶川哲也曾说过的:好的古典解谜推理,其谜题要让大多数读者猜不到
,但也不能所有读者都猜不到。做不到前者是作者设计的谜团太简单,做不到后者
是作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线索。

小说的价值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众读者的百般苛求使这部作品证明,它的
确有资格获得这个殊荣。

二、童谣凶杀案(阿嘉莎.克莉丝蒂)

以一首「别有深意」的歌谣来作为贯串全书的主题,并不是由这本第二名首创
。范.达因的「主教谋杀案」之中的「鹅妈妈童谣」才是其滥觞(这本书也排名十
四大之中,以后再作介绍)。但是克莉丝蒂之所以被尊称为推理女王,并不仅仅因
为其大部份的作品皆有水准之上的表现,也不只是她巧妙的谜团布局,更重要的是
她能想出前所未见的独创诡计。

而即使其诡计并非首创,她也能改变表现的形式,产生与众不同的阅读乐趣。
这本「童谣凶杀案」就是最佳典例。一群人受邀到某孤岛度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
杀人事件,被害者一个一个身亡,到最后全死光了,岛上一个人都不剩......

高木彬光在其处女作「纹身杀人事件」中利用书里的一角对推理小说(应属本
格解谜)下了一个定义:包含了非常奇怪的要素和非常理性的要素。的确,读者们
想看的并不是报纸的社会新闻,推理小说绝对要具备「奇怪」与「理性」的吸引魅
力。「童谣凶杀案」想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就逻辑上而言,把孤岛设为密室,岛上如果发生杀人事件,若事先岛上无人躲
藏,则凶手必为岛上这群人的其中之一。克莉丝蒂想表达的「奇怪要素」是:若岛
上所有人全被杀害,则凶手为何?再加上「印地安儿歌」、「印地安木偶的消失」
,「奇怪的要素」相互罗织纠缠,故事里是否存在破案的侦探已不重要,因为这种
魅力很自然而然地驱使读者去扮演聪明的旁观者,透过自身的想像力与思考逻辑去
解释谜底----当然了,答案是没那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的....

三、桶子(F.W.克劳夫兹)

刚刚提到的冠军跟亚军,各位可以发现两者的写作取向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这也可以说明:推理小说并没有既定的创作法则。

纵然不是古典、不是本格,没有提供公平解谜线索....也不见得无法掳掠读者
的心,大家看了「桶子」之后,我相信这种感觉一定会更深(这个类似结论的感想
希望能给有意创作的
同好一点帮助)。除了以上两种推理小说的写法之外,还能便出什么花样?

「桶子」并不想让读者参与推理,也不想告诉读者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他想
告诉读者的是一件曲折离奇的凶杀案 有人可能会问了:曲折离奇的凶杀案,能给
予推理小说迷什么样的阅读乐趣?前两名推理小说,都有一个让人震惊的答案,出
乎意料的结局....但是「桶子」没有。

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此,但并不表示它不好看,它自有其魅力。从杜邦、福尔
摩斯、亚森罗苹等超人型名探以来,许多读者对于「小说的前大部份充满着一大堆
繁琐、支离破碎、沉闷的庞杂线索,最后再由名侦探一针见血地指出破案关键,真
凶于是落网」这类公式化剧情已感疲乏,原因是名侦探固然令人崇拜,其智力与一
般读者毕竟相差太过遥远,难免有神化的感觉,太不真实。

反观在现实世界中,刑警们不屈不挠、抽丝剥茧的办案精神,却可以给读者真
切的感觉。由一个疑装有 体的木桶之遗失开始,克劳夫兹钜细靡遗地详述了侦探
们追查真相的经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凶案逐渐披露内情。这本书比较特殊的地方
是一共有三位侦探出场!

一般说来,在推理小说里出现复数的侦探时,彼此总是互相竞争对立,而当中
有一位侦探算是真正的主角。这本书则不然,叁位侦探在办案时并没有明显的交集
,各作各的事,但在「交接」的地方并无任何不顺畅的感觉。这显示作者说故事的
能力极强,而剧情的曲折、悬疑程度也让人随着侦探的情绪而起伏,这是非常成功
的一点。

这种写法到现在已成为一个流派。像森村诚一、西村京太郎等名家都写了相当
多量的这类作品(尤以十津川探案为著名)。所谓的「参与」也变得不像是过去的
「得知、收集线索」,更让人感到别具风味的「体验追缉真凶、寻求谜团出路」。

四、罗杰.艾克洛德命案(阿嘉莎.克莉丝蒂)

记得在介绍第二名「童谣凶杀案」的时候曾经提过,克莉丝蒂写小说时十分致
力于独树一帜,对于旧有的诡计愿意翻新手法去诠释,更有尝试突破前人窠臼的勇
气,比方说像知名度相当高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而这本「艾克洛德命案」则是
意外性最强烈、代表性最高的例子。

其实说真的,要我源源本本地写出对这本书的心得,而又完全不会 漏书中的
主要谜团,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此就只好运用「旁徵博引」、「天马行空」
的方式来说明了。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好可能会完全不知道我意指为何,只得多多包
涵了。

推理小说也是文学的一支,只不过其予人的刻板印象被认为非现实性过高,文
学价值过低,登不上大雅之堂,因此至少在台湾来说,推理小说是「弱势团体」,
地位比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言情小说还不如。而其实就许多推理小说家来说,他们也
不需要写一些纯文学式的内容,毕竟凶杀案的内幕对他们而言更具魅力,因此,文
笔平实即可。

不过也有一些作家不愿意甘于现状,他们希望推理小说不只是推理谜题,还需
要具备文学性、人性。比方说像松本清张、森村诚一、连城叁纪彦等人。这当然是
一件好事了!譬如松本的努力使得推理小说造成全日本的风行与普及,自此成为日
本大众文学的主流。

另外有些作家则迥异于这些「入世」的作家,将文笔拿来「故弄玄虚」,以「
文字」本身来制造谜团、更进一步地扩张「诡计」的定义。比方说像绫十行人的作
品、余心乐的「推理之旅」皆有这种倾向。这种写法有点「后现代」,总之读者看
完这些作品也的确有「惊艳」的感觉,也愿意去肯定推理小说家作这方面的突破。

在古典推理小说中本来有许多神圣不可侵犯的戒律,由于这个缘故而纷纷土崩
瓦解,这显示了不同时期之下,推理小说家与推理小说迷心态上的转变。对于那些
戒律,小说家与读者经常都会产生共同的疑惑:就直觉上来讲,的确是「不要这样
写比较好」,但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写」,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这种想法往
往陷入两难的困境,尤其是小说家,动起笔来可真是缚手缚脚,举步维艰。

但就是有这么「勇敢」的作家愿意尝试突破戒律!我想克莉丝蒂的作品直到如
今仍是世界推理迷的最爱,她的「勇气」也不无贡献吧!尤其在当时仍是古典解谜
风盛行之日,许多作家仍然「视戒律为圣经」,她在此刻创作出许多「独一无二」
的名着,试别人之所不敢试,诚然足以给今日许多有心创造的朋友作为借镜了。

毫无头绪地写了这么多,没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大概还是觉得莫名其妙,总之「
艾克洛德命案」确实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排行殿军的名次也表示了这部作
品并不因它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戒律而稍减颜色,反而更增其光芒。

五、人头(西姆农)

说起来其实是一本很奇异的推理小说。让人感到很古怪的一点是:作者(推理
杂志译为席梦侬)在陈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血案之后,探长梅古雷完全不像其他名
侦探一样明察秋毫地搜查现场百回,或是传讯数十名关系人进行冗长的对谈以帮助
读者对于案情的掌握,反而无所事事地在酒馆里晃逛,与一名似乎与案件风马牛毫
不相干的青年 混....

其实就一个像我一样的「现代」读者而言,这种写法并不算十分特殊,只不过
我们在拜读推理大师之作品时,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考虑到作者的「年代」,而认为
他笔下的名侦探,自当侦办的是「古典」的犯罪,而这种「古典」的犯罪自然又会
像范.达因所谓的「一切的一切皆出自于精准的筹画」诸如此类云云(这种论点在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会加以详述),于是乎,读者们也就觉得梅古雷竟然没有侦办
这种案件而感到奇怪,感到特殊了....

写到这里,或许大家还不太清楚我所想表的意思,在此举出一喻:梅古雷侦办
「人头」这件案子,就好像哲瑞.雷恩侦办「幽灵列车」的感觉一样....有人还是
莫名其妙吧?既然梅古雷办的不是古典犯罪,那他侦办的案件又该是属于什么类型


在此先试着对「古典犯罪」下个定义好了:凶手具有极高的智慧、精湛的演技
、超人的执着,他可以残酷无情地连续杀害五条十条人命,也可以隐姓埋名地藏匿
数十年只为了杀一个人,更可以马不停蹄地制造一大堆不动如山的不在场证明-这
又需要过人的体力耐力....

就小说的领域来说,这种人当然能被创造,但读者更清楚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
。在「古典犯罪」中,凶手已经不被当成「人」了。而在当时的推理小说中仍有尚
未被触及的领域,心理学。它赋予了小说里的凶手「人」的意义。「人头」的重点
不是在突破人为诡计的障壁,而是将「人的心理」当作是「诡计」来加以探讨...
.

当然了,现在这类作品已经相当多,推理小说多样化风格的结果,不过在那时
就西姆农就已经尝试着这种写法,也可说是一项创举了。然而就当时众作家仍以「
视连续杀人为芝麻小事」的推理文风来说,能否被接受就见仁见智了。

之前提到古典推理不把凶手当人看,俨然一副「批判旧文化」的眼光,其实对
于推理小说迷而言(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古典、正统推理的时代已然是「人去楼
空」,绝不可能有过去百家争鸣的黄金辉煌之势,惊人独创的诡计谜团也不复重现
(或只是昙花一现),身为读者只能够「心向往之」了。

六、格林家命案(范.达因)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倒是可以让所谓的古典本格迷满足阅读欲望,因为正
如范.达因自己所制订的「推理小说二十则」所述,就是有人非纯粹的正统推理不
爱,他所写的推理小说几乎完全合乎这些严苛的规定,而由我这么一个读过许多种
类型的推理迷看来,此书真可说是正统中的正统、纯粹中的纯粹了。

在这本书里头,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叫做「死者死得越乾脆越好」,「犯罪责任
归属全由一人凶手承担」,「完全没有描写恋爱故事」,「完全没有文学性的藻饰
」....所有推理作品希望达成的理想境界,都出现在这部作品里头。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这部作品的确可称得上臻于完美,但读者是不是一定都会
喜欢所谓的完美?首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推理小说二十则」。

推理小说萌芽之因,其实源自于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发展到辉煌时期
,则被视为「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读者与书中的侦探竞争,看看谁先猜出凶手
是谁。不过由于推理小说家的角色乃「球员兼裁判」,所以被要求不可偏袒书中侦
探,以免妨碍这种「君子之争」。

如果说,读者希望能与侦探进行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那所有的推理小说
家的确是应该遵守所谓的「规定」,不然就称不上是成功的作品。诺可斯在综合了
当时读者的需求之后,于1928年发表「推理十诫」,正式条列出推理作家的守则,
而身为美国推理小说大师的范.达因也不甘示弱,在同年更完整地规定出「推理小
说二十则」,极有自信的他更表示他的作品全都可以符合这些繁杂严苛的规定。

此为由来。如果说,读者的确希望能跟书中的侦探进行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
」,那小说家的确是必须遵守这些规定。然而,如果不是呢?现在的读者已不像过
去的读者那么爱「进行公平的智慧游戏」了,而正统的推理小说也发展到了「诡计
难以独创、翻新」的瓶颈-在这里的「诡计」泛指「凶手在杀人时为掩人耳目、摆
脱嫌疑所拟定的犯罪计划」,总之,日换星移,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也就是
为什么赤川次郎的无厘头搞笑、夏树静子的爱恨交织、松本清张的社会意识会有那
么多死忠读者的缘故。

对作为一个「现代」读者的我来说,这种发展是令人欣喜的。推理小说不再只
偏重于诡局的设计,风格与类型多变,大家可以各读所欲。从这这角度来看,推理
小说应该算是突破了瓶颈,寻出了新的方向。当然了,在潜意识下我还是会希望能
有一个现代的艾勒里.奎因,或是现代的克莉丝蒂,只不过面对洪流般的写作文风
,如前所述,仅仅能够「心向往之」了。

七、稻草的女人(卡萨琳.亚蕾)

第七名是卡萨琳.亚蕾的「稻草的女人」,新译名为「女傀儡」,新译名比较
容易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故事内容。没错,这本书的主角是个女人,一个被人操纵
的女人。

推理小说里有一种形式,从我介绍第一名以来一直都不曾提过,那就是「倒叙
推理」。初读推理小说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名词不太了解吧!以下先作一个简单的说
明。

推理小说的原型是由美国的推理小说之父爱伦.坡所建构而成的。他才活了四
十岁就辞世了,一生只留下五篇推理小说,而这五篇推理小说,却是日后所有推理
小说的原始雏形——后世所有的推理小说家皆模仿这五篇小说的形式,脱离不出来
,这可说是爱伦.坡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只是,这五篇小说并没有包括所谓的「倒叙推理」。「倒叙推理」的定义大略
是这样的:故事并不由命案发生之后、警方现场找寻线索开始,而是从凶手的观点
开始描述,描述他自产生杀意、筹策犯罪计划,到实行计划动手杀人的过程——可
能有人会问啦!阅读推理小说最大的乐趣即在於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抽丝
剥茧地抓出真凶,但既然从故事一开始作者就已让读者知道凶手是谁了,那还有什
麼乐趣可言?

其实,「倒叙推理」的阅读乐趣并不亚於寻出真凶的身份,其最有魅力的地方
在於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当身为主角的凶手正自认其犯罪计划天衣无缝,却半路
杀出一个程咬金(大多是一名平凡的小警员),对凶手说:「我们知道你是凶手!
因为....」注意喔,此时凶手之所以事迹败露的理由就很重要了!而这个理由通常
都是当初凶手在犯罪时没有注意到的盲点,有时甚至可能是凶手自以为计划中最完
美的部份!

这类小说扩展了「推理小说」一个崭新的视野。其特别的地方有二:

一是提供读者更高、更公平的参与度。在故事的前半部,作者会钜细靡遗、不
厌其烦地详述凶手的犯罪手法、进行方式、实施细节,一步一步让读者亲身去思考
此凶手犯罪计划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让读者去扮演侦探,抓出凶手的狐狸尾巴。这
比起看侦探走遍大街小巷去明查暗访,全书充斥著冗长繁琐的对话,有著截然不同
的刺激感。

二是增加案件的现实性、人性。由於作者可以从凶手出现杀意开始描述,故能
够在凶手心态的微妙改变上多加著墨,有时凶手的犯罪肇因於被害者的压迫,这又
让读者们多窥知一些社会的黑暗面,作品的价值也因此更接近纯文学,却又包含通
俗文学的范畴。读这类小说,心理经常会陷入一种矛盾:不由自主地同情凶手不得
不犯罪的坎坷遭遇,社会正义却又必须将其绳之以法。而或许小说家只有深刻写出
这样的矛盾,才足以让人对人性有更深沉的省思吧!

「稻草的女人」在这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全书篇幅不太长,但於人性的描写令
人动容,并为结局报以浓密的悲哀。

八、埃及十字架的秘密(艾勒里.奎因)

第八名是艾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的秘密」。奎因的颠峰之作自然是名探
哲瑞.雷恩的「悲剧系列」,而由名探艾勒里.奎因所侦察的「国名系列」,则是
他另一水准之上的集合。「国名系列」一共有十个长篇,本篇与「荷兰白粉的秘密
」应是其中的最高杰作。

首先介绍一下名探艾勒里.奎因。奎因的本行是推理小说家,而扮演华生角色
的则是其父老奎因探长。这个系列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故事即将结束前的「
向读者挑战」,由于艾勒里.奎因号称师承古典推理大师范.达因,同属本格派,
故线索的公平、读者的参与度特别重要。于是奎因就搞了这样一个噱头:在「向读
者挑战」中向大家宣告:关于案子的所有线索皆已详列,身为读者的你是否能推得
真相?这个特别的地方,后来高木彬光的神津恭介探案也有模仿。我个人认为这纯
属作家的作秀(show)行为,就是这样而已。

本篇「埃及十字架的秘密」,牵涉到了一个古典推理小说中最重要的诡计之一
:无头尸体。「无头尸体」系指死者因死后的肢体残缺,遭截断藏匿或是严重破坏
,而造成此死者身份之难以判定的情形。而这个诡计又与「双胞胎」诡计互有关连
。总之,这个重要的诡计几乎所有的推理小说家都亟欲动笔尝试,将此一概念推陈
翻新,创造出光芒万丈的谜局。在此原想举出几本同类的杰作供读者们作为选书参
考,但转而一念,觉得这样一来我可能有「破坏读者乐趣」,所以只好作罢。

「无头尸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我在这里试著作作一点个人的猜测。根
据岛田庄司对古典本格侦探小说的说法,其要素应有下列四项:阴森的气氛、恐怖
的情节、神秘的开端、离奇的谜团。而一具无头尸体的出现,或是已遭肢解的尸块
,皆足以营造出这四样要素。小说最大的魅力是以文字的描述来提供读者无限可能
的想像力,故命案场景倘若如同神秘宗教的祭坛一般,极端残忍又极端惨不忍睹,
确是可以给予读者极大的震撼,同时也造成了故事强烈的悬疑性。

「无头尸体」诡计的主要目的通常是要造成死者身份的混淆。最常见的例子是
凶手与被害者的身份颠倒,也就是让警方误认,而实际上杀人的真凶是警方误以为
的被害者。最简单的情形是如此,而怎么样才能够让读者对这个老套的目的留下鲜
明的印象,可就要看作者的功力,如何由此一简单的目的衍生出变化多端的花样了


然而,随著科技的进步,「无头尸体」这个诡计已然走入瓶颈。由血型、指纹
、齿型到DNA鉴定,警方能够更准确地得知死者的确实身份,狡狯的真凶再也没有
办法顺心如意地颠倒被害者的身份,进而达到完全犯罪了。于是乎,推理小说家只
好再加入巧合程度较高的「双胞胎」诡计,两种诡计混合运用。感觉起来这条路走
得越来越狭窄了、越来越艰辛了。

不过无论如何,「无头尸体」曾经独领一时风骚,古典派推理小说家如今仍然
视其为一最具挑战性的写作方向,近年来有一部极具知名度的日本作品更是将此一
诡计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这部作品我就不提名字了),显示「无头尸
体」或许依然大有可为。

九、死之吻(艾拉.烈文)

这篇小说并不太长,但是情节的铺陈十分令人激赏,表现的形式也与一般的推
理小说大异其趣。这部作品曾经获得1939年美国爱伦坡奖最佳长篇处女作奖项(如
果没记错的话)。

这篇作品除了风格十分特殊之外,里头也有和前面所介绍的八部作品完全不同
的地方,就是所谓的「素人侦探」。「素人侦探」是日文直译,翻成中文,则是「
外行人侦探」。

十、X的悲剧(艾勒里.奎因)

第十名又是美国作家艾勒里.奎因的作品「X的悲剧」,主角是聋侦探雷恩。

身为范.达因式古典解谜派的后继名家,奎因的确在逻辑思辨上作了很大的努
力。在介绍「格林家命案」的时候就曾提过,古典式的纯粹解谜推理并不一定合于
现代读者的口味,毕竟文风的潮流是会随时间改变的,十九世纪乃古典推理的黄金
时期,突梯神奇、匪夷所思的绝妙诡计在那时也被写得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形之下
,既要标榜传统的推理小说写法,奎因大部分的作品仅仅能维持最后一道防线:公
平合理。

相较于「Y的悲剧」与「埃及十字架的秘密」,这部「X的悲剧」在魅力上的
确是差了一截,因为它的确在以上的三项推理小说魅力要素上,有明显的不足。它
没有被亡魂诅咒的家族,也没有邪恶的T形十字,顶多说那辆挤满乘客的公车,是
个移动的密室——这也很「正常」吧!

但是,我这么分析并不代表它不好看。是的,它是缺乏魅力要素,但它有它的
实力要素加以补强充实。什么是实力要素呢?就是公平的线索与滴水不漏的推理过
程!太过强调其魅力要素,容易滋生巧合与非人性,这样读者在看完最后一个字时
是不会有满足感的,唯有缜密的逻辑思考与合理的线索连集才能让读者获得豁然开
朗的喜悦!名侦探雷恩身具莎翁演员的传奇性色彩,娓娓道出精辟入木的长篇议论
,读者读来叹为观止。奎因这道最后防线实在是守得精彩绝伦!

3. 推荐几本推理小说。

1、埃勒里奎因《希腊棺材之谜》、《X的悲剧》。奎因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公平性。可以说没有一篇作品之中奎因故意误导你或者说隐瞒了某些重要的线索而没有告诉你。所有的线索,都是读者和侦探同时知道,就是因为这样,每当奎因微笑着提出“挑战读者”的时候,那都是对自己的诡计无比自信的奎因的微笑,而当奎因缓缓地通过无懈可击的逻辑一步步推导出最后的结论的时候,你也只有微笑着为他鼓掌,因为,他是埃勒里奎因。
2、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罗杰疑案》。阿婆的小说不太被大陆的读者接受得了(但是也还会有一大阿婆的死忠)。主要就是因为阿婆的叙事太过于具有英式的“温吞水”特点。经常是案情进叙述一章,而关于对疑犯的审问要持续近十章,而最后的解说,也不会用超过两章的篇幅。所以说,阿婆的小说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算是英式小说的模板(如果您要是不讨厌这种叙事风格可以尝试一下多萝西赛耶斯或者是约瑟芬铁伊的作品)。但是阿婆的小说之所以如此被人称颂就是在于其天才的构思。无论是叙述性诡计,还是对固定模式的创新。阿婆可以说都是走在了当时作家的前面。而且,许多的诡计在她设计出来之后,就达到了一个巅峰,再也无人超越。所以说,阿婆的作品,推荐几部经典的,如果您喜欢,那么就可以专攻阿婆,如果不太受得了,那么那几部经典也是您不得不读的。
3、G K 切斯特顿《隐身人》。他是最被低估的推理小说作家。但是在推理小说作家的心中,他就是一座丰碑。他是谁?他是侦探小说《布朗神父探案集》的作者;是开创了和柯南道尔创立的“物证推理”并立的“心证推理”的作家;是最早提出要把侦探小说单独归为通俗文学一类的人;他是丘吉尔、希区柯克的偶像,他是G K 切斯特顿。借用一句推理大家狄克逊卡尔的话来说,那就是“我只不过是把切斯特顿的诡计拿过来再用一遍而已。”连卡尔都如此的推崇他,他,已经无需赘言。《布朗神父探案集》的优势就在于它是短篇集,所以读起来不会很费神,一共51个中短篇推理小说,可以说篇篇精品,推荐一读。
至于其他的,比如杰克 福翠尔的《思考机器探案集》;霍克的《不可能犯罪诊断书》;奥希兹男爵夫人的《角落老人事件簿》……都是推荐一读的作品,而且中文版都已出版,书店可买到。
其实纯本格推理的作品和作家都以欧美的居多,因为那里毕竟是本格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而在欧美作家之中,又以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作品作家为好。而对于我们的邻居日本,则是以新本格著称于世(我强烈不推荐日本战前的推理小说家,如果您真喜欢,就看看横沟正史的就好了,因为江户川乱步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来源于当时的欧美推理界,日本原创的无论是社会派,还是新本格,还是战后)。
关于新本格与本格的区别,我就不赘言了,只是给您介绍一些关于新本格的作品:
“新本格教父”岛田庄司,代表作《占星术杀人魔法》、《异想天开》
“新本格旗手”绫辻行人,代表作“馆系列”(最有名的《十角馆杀人预告》)
“新本格人气王”东野圭吾,代表作《嫌疑犯X的献身》、《白夜行》
“妖怪推理” 京极夏彦,代表作《姑获鸟之夏》、《魍魉之匣》
“科学推理” 森博嗣,代表作《全部变成F》
比较有名的还有二阶堂黎人、法月纶太郎等
最近又出了一个新秀,很出色,就连岛田都给了他极高的评价,名字叫道尾秀介,代表作《向日葵不开的夏天》。

楼上说的钟表馆和雾越邸确实是行人最好的作品,在推理小说迷中的投票,也是这两部作品人气最高.
行人的作品重解谜轻动机,悬疑感很强,钟表馆的骗局设的很巧妙,雾越邸的推理比较强,但动机都牵强,有为了杀人而杀人的嫌疑.
两部作品,都有阴森恐怖的气氛在内,专业术语叫歌特风格.有个人形容,是边看边抖,但边抖还是要边看.两部都是暴风雨山庄模式.

东野自身风格就很多样,不同作品要不同分析.目前人气最高的是x的献身,也是我要推荐的,诡计虽然不能和行人,岛田相比,但结合动机,文字的描写,整部作品综合分也很高。x的献身,文字流畅,感情细腻,而且里面的爱情描写很纯粹,现在已经很少有这种纯爱的作品了,是一部可以被感动的作品。
东野所有的作品,文笔都很好,除x的献身,其他候补推荐作品是白夜行,湖边凶杀案,宿命和秘密我没看过,不做评论。

另外推荐一位岛田庄司的作品。最好的是占星杀人,无论诡计还是推理都有惊艳的感觉。唯一的缺点是,如果你已经看过少年包青天,或漫画金田一的话,可能就知道答案了。除去占星,候补推荐,异想天开(奇想,天动)和异邦骑士。

本格派的重量级大师自然是岛田庄司。
岛田庄司代表作为《占星术杀人魔法》。中国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里还曾经克隆过人家的剧情。
另外还有《斜屋犯罪》《异邦骑士》《透明人的小屋》《异想天开》等等。

以岛田庄司为精神导师的新本格派代表作家绫辻行人的作品《馆》系列,包括《十角馆杀人事件》《水车馆》《迷宫馆》《偶人馆》《钟表馆》《黑猫馆》《暗黑馆》都非常精彩。其中《钟表馆》获得的社会声誉最高,但是我最喜欢的却是黑猫馆,彻底的颠覆。《迷宫馆》则是经典小说的完美致敬。

西泽保彦的作品也很值得一看。刚刚看过他的《解体诸因》是一本很有创意的小说。用零散的几个故事共同构成了“解体”这个核心。和东野圭吾的《名侦探的守则》一样,都是常年阅读侦探小说的人绝对会会心一笑的作品。应该说是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侦探小说的后现代作品了吧~!

风格正统的如松本清张,横沟正史的作品如雷贯耳,估计也都看过了,因此不加赘述。

日本战前也有优秀推理作家但中国大陆这边都不是很了解。比如小栗虫太郎的《黑死馆杀人事件》和大阪圭吾的《银座幽灵》。

有些人把乙一也算作侦探小说家,我觉得作为侦探小说爱好者不论算不算都是值得一看的。特别推荐《平面狗》和《七个房间》。

另外推荐雾舍巧的《二重身宫》,京极夏彦的《姑获鸟之夏》《巷说百物语》《魍魉之匣》,法月纶太郎的作品《去问人头吧》《都市拼图传说》等。

4. 求一本侦探推理小说!!!

书名:《主教谋杀案》

作者:【美】范达因

信息:

全球销量突破8000万册,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造就了布鲁克斯、鲍威尔等一大批好莱坞巨星。 《菲洛·万斯探案集》创下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图书销售纪录,成为一战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硕果仅存的经济奇迹之一,并因此开启了美国推理小说黄金金时代。因之改编的电影是同时代最具票房价值的好莱坞电影,布鲁克斯、鲍威尔等影坛巨星无不因出演片中主角而名扬天下。
作者简介 · · · · · ·
范达因(S.S.Van Dine),美国推理小说之父,《菲洛·万斯探案集》是他惟一的代表作,也是古典推理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他将推理小说中的理性成分演绎到极至,这个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范达因所撰写的《推理小说二十条守则》是推理小说史上最全面、最完整、最严谨的写作戒律,同时也被奎恩等后来者奉为指导其毕生写作的“圣经”。

推荐原因:

「主教谋杀案」中
凡斯一席以数学的宇宙观和数学家理论 对於人性的讨论
用以推敲案情 可以说技惊四座 不仅充满创意 也让人大开眼界
当然读者佩服的不是菲洛凡斯 而是他博学作者 范达因
这部作品的份量 在这里可以说就占去九成了 其馀犯案手法则无甚特殊
但因为这麼一个章节 主教一书已足够名留经典
这也几乎就是范达因作品的公式了
经常可见凡斯信口论及一篇学术推导 在用以推理案情
如果使用的恰如其分 当然使整部作品的厚度大大加深
只是类似的情况 有时似乎带有炫博的嫌疑

5. 世界十大推理小说

1"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Arthur Conan Doyle.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英】阿瑟·柯南·道尔 群众出版社
推理小说中的《圣经》,也是每一个推理迷必备的案头书籍。从《血字的研究》诞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福尔摩斯打遍天下无敌手,影响力早已越过推理一隅,成为人们心中神探的代名词。一本老少咸宜的奇妙书籍,无数人凭它跨入推理 。
2 "The Maltese Falcon", DashiellHammett. 《马耳他之鹰》【美】达希尔·哈米特 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理小说流派众多,旁支横斜,但解谜本格始终是正统,主流地位轻易动摇不得,唯一有能力和它分庭抗礼的大概也只有汉密特和钱德勒撑起的硬汉一脉了。汉密特不是第一个写硬汉小说的作家,但他是第一个给硬汉小说注入文学素质和心理深度的作家,他以自己的创作开辟了推理小说的另一块战场。《马耳他之鹰》,号称“胜过海明威任何一部小说”的冷硬派第一名作,属于那种你可以不喜欢,却不可以不读的推理小说。
3 "Tales of Mystery andImagination", Edgar Allan Poe. 《爱伦坡短篇小说选集》【美】爱伦·坡 人民文学出版社
虽然是推理小说的开山之作,但爱伦坡的几部短篇就算在今天看来也颇有特色。能够利用短小的篇幅制造出缕缕不绝的悬疑之感,在严谨的逻辑推理之中融入奇幻情节,并用诡谲的文笔锦上添花,迄今也没几个短篇作家办得到。从这个意义上说,爱伦坡永不过时。
4"The Daughter of Time", Josephine Tey. 《时间的女儿》
铁伊是1930年代以后,推理史上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另二位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萝西·塞耶斯)。本书即是铁伊最著名的作品,属历史侦探小说范畴,曾在英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票选中荣膺史上第一名。名侦探格兰特探长因为脚伤住院,偶然看到一张英王理查三世的画像,激起了他的兴趣,他要探究四百年前的案件,寻求塔中王子的被杀真相......
5"Presumed Innocent", Scott Turow. 《假定无罪》
法庭推理,律师悬念小说的经典之作。男主人公拉斯迪是一位资深且极为优秀的首席检查官,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接触到一些令人心痛的社会弊端以及各式各样的犯罪,为揭露司法制度的阴暗面,他暗中操纵,不惜以身试法......结局出人意想,绝对震撼!作者斯考特·杜罗原系斯坦福大学英美文学硕士,毕业后留校教授文学创作,课余喜欢信笔涂鸦,正因为在写作过程遇到许多法律问题,于是选择进入哈佛法学院深造,其后接连出版几本轰动一时的法律惊悚畅销小说。同为律师出身的大作家,斯考特·杜罗与约翰·格里沙姆和里查德·帕特森(Richard Patterson)并称为"三杰"。本书的电影版由哈里森·福特主演。
6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Cold", John le Carr. 《受冷漠的人》 【英】约翰·勒·卡雷 新华出版社
西蒙斯在《血腥的谋杀》中指出间谍小说的两大创作方向:一种以格雷厄姆格林和本书作者约翰勒卡雷为代表,他们以自身的经历为准,把神秘的间谍平民化,浓墨重彩地描绘他们的痛苦和无奈,文学质素较高;另一种则以写出007系列的伊恩弗莱明马首是瞻,着力描写间谍生涯的传奇色彩,通过间谍和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之间的斗争塑造起“超人”似的形象。本书是勒卡雷的成名作,还没有他后来小说中挥之不去的暮气,显得创意超群。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屡屡在读者意想不到的地方峰回路转。在作家写实冷静有节制的笔下,漾出淡淡忧伤之情,不愧是间谍小说的排头兵。
7"The Moonstone", Wilkie Collins.《月亮宝石》【英】威尔基·柯林斯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威尔基柯林斯的小说现在看来可能有点落伍,毕竟不是人人都会欣赏那种慢节奏的,缺少血腥谋杀和精妙诡计的侦探小说。不过考虑到《月亮宝石》是推理小说草创期的作品,我们还是要佩服柯林斯说故事的本领,佩服他能够在如此漫长的篇幅中始终牵住读者的视线。诺贝尔奖获得者艾略特曾评价此书为“最优秀的英国侦探小说”,不是没有道理的。
8"The Big Sleep", Raymond Chandler. 《长眠不醒》 【美】雷蒙德·钱德勒 群众出版社
菲利普马洛初次登场的长篇小说,从此之后硬汉派侦探找到了他们的最佳代言人。可以说,马洛这个外表冷酷内心温柔的都市独行侠角色,影响了后来的每一个硬汉侦探。同是冷硬派大家,钱德勒的风格与汉密特却是千差万别:后者是彻底的世故和冷酷,侦探从内硬到外,而前者却始终不愿放弃心中对美好人性的希望,笔下侦探也只是个热水瓶--外冷内热。所以汉密特被人称之为“冷酷大街的黑色巨匠”,而钱德勒却是“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
9"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John le Carr.
《冷战谍魂》 【英】约翰·勒·卡雷 新华出版社
约翰·勒·卡雷18岁时便被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招募,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退役后进入英国外交部工作。1963年,他以第三部作品《冷战谍魂》一举成名,著名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盛赞:"这是我读过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其文坛大师地位。勒·卡雷一生得奖无数,包括196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爱伦·坡大奖、1964年毛姆奖、英国Somerset Maugham奖、James Tait Black纪念奖等,1988年更获颁CWA终身成就奖、1963与1977年金匕首奖,以及意大利Malaparte Prize等等。
10"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Agatha Christie. 《无人生还》【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贵州出版社
在克里斯蒂的作品中,这本书真称得上是一个异类了。从头到尾都紧张刺激,让读者欲罢不能。前所未有的情节布置当真可说是“异想天开”,从中可看出本格推理的真正魅力。Amazon网上有关此书的评论近五百则,几乎人人都给出了五星级的高分,可见此书魅力之大,不分国界。

6. 艾克洛德命案怎么样

无疑,他们比《无人生还》、《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列车谋杀案》里面的人物更加丰满且有不少让人喜欢的亮点,可以感知到不同人物独特的善良和美好。抱歉,我读侦......

7. 求文档: 罗杰挨克洛德命案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罗杰.艾克洛德命案(阿嘉莎.克莉丝蒂)

记得在介绍第二名「童谣凶杀案」的时候曾经提过,克莉丝蒂写小说时十分致
力于独树一帜,对于旧有的诡计愿意翻新手法去诠释,更有尝试突破前人窠臼的勇
气,比方说像知名度相当高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而这本「艾克洛德命案」则是
意外性最强烈、代表性最高的例子。 其实说真的,要我源源本本地写出对这本书的心得,而又完全不会 漏书中的
主要谜团,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此就只好运用「旁徵博引」、「天马行空」
的方式来说明了。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好可能会完全不知道我意指为何,只得多多包
涵了。

推理小说也是文学的一支,只不过其予人的刻板印象被认为非现实性过高,文
学价值过低,登不上大雅之堂,因此至少在台湾来说,推理小说是「弱势团体」,
地位比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言情小说还不如。而其实就许多推理小说家来说,他们也
不需要写一些纯文学式的内容,毕竟凶杀案的内幕对他们而言更具魅力,因此,文
笔平实即可。

不过也有一些作家不愿意甘于现状,他们希望推理小说不只是推理谜题,还需
要具备文学性、人性。比方说像松本清张、森村诚一、连城叁纪彦等人。这当然是
一件好事了!譬如松本的努力使得推理小说造成全日本的风行与普及,自此成为日
本大众文学的主流。

另外有些作家则迥异于这些「入世」的作家,将文笔拿来「故弄玄虚」,以「
文字」本身来制造谜团、更进一步地扩张「诡计」的定义。比方说像绫十行人的作
品、余心乐的「推理之旅」皆有这种倾向。这种写法有点「后现代」,总之读者看
完这些作品也的确有「惊艳」的感觉,也愿意去肯定推理小说家作这方面的突破。

在古典推理小说中本来有许多神圣不可侵犯的戒律,由于这个缘故而纷纷土崩
瓦解,这显示了不同时期之下,推理小说家与推理小说迷心态上的转变。对于那些
戒律,小说家与读者经常都会产生共同的疑惑:就直觉上来讲,的确是「不要这样
写比较好」,但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写」,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这种想法往
往陷入两难的困境,尤其是小说家,动起笔来可真是缚手缚脚,举步维艰。

但就是有这么「勇敢」的作家愿意尝试突破戒律!我想克莉丝蒂的作品直到如
今仍是世界推理迷的最爱,她的「勇气」也不无贡献吧!尤其在当时仍是古典解谜
风盛行之日,许多作家仍然「视戒律为圣经」,她在此刻创作出许多「独一无二」
的名着,试别人之所不敢试,诚然足以给今日许多有心创造的朋友作为借镜了。

毫无头绪地写了这么多,没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大概还是觉得莫名其妙,总之「
艾克洛德命案」确实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排行殿军的名次也表示了这部作
品并不因它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戒律而稍减颜色,反而更增其光芒。

8. 你们谁能推荐几本侦探小说

《马耳他之鹰》 【美】达希尔·哈米特 上海译文出版社
《爱伦坡短篇小说选集》 【美】爱伦·坡 人民文学出版社
《时间的女儿》 【英】约瑟芬·铁伊 华夏出版社
《无罪的罪人》《假定无罪》 【美】斯科特·特罗 斯考特·杜罗
《冷战谍魂》《受冷漠的人》 《寒风孤谍》《柏林谍影》 【英】约翰·勒·卡雷 新华出版社
《月亮宝石》 【英】威尔基·柯林斯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长眠不醒》 【美】雷蒙德·钱德勒 群众出版社
《蝴蝶梦》 《丽贝卡》 【英】达菲尔·杜穆里埃 达菲尔·杜·穆里叶 译林出版社
《无人生还》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贵州出版社
《解析谋杀案》《一个凶杀案的解析》《桃色血案》 【美】罗伯特·特雷弗
《罗杰疑案》 《艾克洛德命案》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贵州出版社
《漫长的告别》《长相别》 【美】雷蒙德·钱德勒 群众出版社
《邮差总敲两次门》 【美】詹姆斯·凯恩 詹姆斯·凯因 春风文艺出版社
《教父》 【美】马里奥·普佐 译林出版社
《沉默的羔羊》 【美】托马斯·哈里斯 译林出版社
《迪米特里奥斯之棺》 【英】 埃里克·安卜勒 埃里克·安布勒 (爱瑞克?安博勒)
《俗丽之夜》【英】多丽斯·赛耶斯 桃乐丝·赛耶斯 道洛西·赛耶斯、多梦西·勒·塞耶斯)

这些在侦探小说史上都很牛逼,最后力荐一部个人觉得特别不错的小说《KKK名片》作者是埃德温·亚历山大。
作品简介:爱沙尼亚塔林大教堂的耶稣雕像被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文物之一,也是爱沙尼亚的镇国之宝。二战期间雕像被纳粹劫掠,二战后,雕像几经倒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作为纳粹复辟经费秘密运回德国,但半路突然失窃……与此同时,美国旧金山的月牙湾发生了一桩命案。一个名叫梅格的少女被人溺死于海中,由于缺乏目击者及有力的佐证,这桩命案被警方认定为意外死亡。私人侦探阿尔受被害人父亲的委托,着手调查此案。随着调查的深入,阿尔陆续收到了匿名者的神秘邮件和声音经过处理的电话,还意外地发现了KKK名片,使他愈发感到这桩命案定非偶然。为了不辜负当事人的信任,也为了自己的声誉,阿尔越洲跨洋,从旧金山到爱沙尼亚、南美丛林、瑞典,再到美国的纽约,几经波折,几乎丧命。结果,案件出人意料地指向了前面提到的那尊失窃的耶稣雕像和神秘组织圣殿骑士团……《KKK名片》是一部悬疑小说,具有《达·芬奇密码》似的引人情节,又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迷雾重重、变幻莫测和扑朔迷离。

9. 有没有什么好一点的推理小说谢谢了

世界十大推理小说

据称是由500名推理小说家和小说迷的票选统计而成的.
是由台湾星光出版社(1994)年公布的.
排名如下:

1.Y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Y
2.童谣凶杀案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3.桶子 The Cask
4.罗杰挨克洛德命案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5.人头 La Tete d’um Homme
6.格林家命案 The Greene Murder Case
7.稻草的女人 La Femme de Paile
8.埃及十字架的秘密 The Egyptian Cross Mystery
9.死之吻 A kiss before Dying
10.X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X

世界推理经典评析

一、Y的悲剧(艾勒里.奎因)

对于一个「正统本格侦探小说作家」,对于自己的作品,他该负什么样的「责
任」?这个问题的提出可能显得有些怪异,我想表达的是,推理小说的作家既被「
定义」(或称「归类」),而作家本身也以此「类型」为傲,显然他必须在作品里
「做一些什么事」来使他够资格成为「足以为傲的类型」。
对于正统的(或称「古典的」)推理小说迷来说,阅读一种构成于公平、合乎
逻辑的解谜推理游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这种推理迷所企盼的,自然是趋近
于此一条件的登峰作品(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推理十诫」这种规则的产生)-风气
的驱动导致作家的写作习惯-Y的悲剧即是这种风潮之下的产物。

奎因到底「做了什么」,才使得这本书成为古典推理迷心目中的第一名?我认
为是他「大胆」的写法。怎么说呢,常读推理小说的同好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当我
们很认真地在思考某部作品的谜团关键时,总是绞尽脑汁不得其解,看到最后才明
白原来作者很讨厌地隐藏了这个谜团的某个小地方-在很多时
候,作者为了维持作品剧情的悬疑性,不让太多读者容易地猜出谜底,难免会隐藏
某些小关键,使读者无法获得充实足够的破案资讯-当然,在考虑作品结局的意外
性时,这种作法是不得不然的结果,否则读者可能会矛盾地觉得这本小说不够精彩
,对于作者来说,两者的平衡点真是难以取舍。

然而,奎因却愿意提供足够的破案线索,甚至可以说是过多,并且以反覆辩证
的逻辑推衍来强调这些破案的关键,加深读者们对案情重心的掌握与了解----这种
「愿意」是很少有作家做得到的。二来则由于这个案子的独创性够强烈,奎因更能
够自信满满地表现出「即使告诉你们所有的线索,你们也不见得猜得出来」的态度
,不得不使所有的读者甘拜下风。

当然,有些天才的读者果真能从所有的线索之中整合出那个「唯一的解答」,
这也应证了鲶川哲也曾说过的:好的古典解谜推理,其谜题要让大多数读者猜不到
,但也不能所有读者都猜不到。做不到前者是作者设计的谜团太简单,做不到后者
是作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线索。

小说的价值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众读者的百般苛求使这部作品证明,它的
确有资格获得这个殊荣。

二、童谣凶杀案(阿嘉莎.克莉丝蒂)

以一首「别有深意」的歌谣来作为贯串全书的主题,并不是由这本第二名首创
。范.达因的「主教谋杀案」之中的「鹅妈妈童谣」才是其滥觞(这本书也排名十
四大之中,以后再作介绍)。但是克莉丝蒂之所以被尊称为推理女王,并不仅仅因
为其大部份的作品皆有水准之上的表现,也不只是她巧妙的谜团布局,更重要的是
她能想出前所未见的独创诡计。

而即使其诡计并非首创,她也能改变表现的形式,产生与众不同的阅读乐趣。
这本「童谣凶杀案」就是最佳典例。一群人受邀到某孤岛度假,然后是接二连三的
杀人事件,被害者一个一个身亡,到最后全死光了,岛上一个人都不剩......

高木彬光在其处女作「纹身杀人事件」中利用书里的一角对推理小说(应属本
格解谜)下了一个定义:包含了非常奇怪的要素和非常理性的要素。的确,读者们
想看的并不是报纸的社会新闻,推理小说绝对要具备「奇怪」与「理性」的吸引魅
力。「童谣凶杀案」想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就逻辑上而言,把孤岛设为密室,岛上如果发生杀人事件,若事先岛上无人躲
藏,则凶手必为岛上这群人的其中之一。克莉丝蒂想表达的「奇怪要素」是:若岛
上所有人全被杀害,则凶手为何?再加上「印地安儿歌」、「印地安木偶的消失」
,「奇怪的要素」相互罗织纠缠,故事里是否存在破案的侦探已不重要,因为这种
魅力很自然而然地驱使读者去扮演聪明的旁观者,透过自身的想像力与思考逻辑去
解释谜底----当然了,答案是没那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的....

三、桶子(F.W.克劳夫兹)

刚刚提到的冠军跟亚军,各位可以发现两者的写作取向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这也可以说明:推理小说并没有既定的创作法则。

纵然不是古典、不是本格,没有提供公平解谜线索....也不见得无法掳掠读者
的心,大家看了「桶子」之后,我相信这种感觉一定会更深(这个类似结论的感想
希望能给有意创作的
同好一点帮助)。除了以上两种推理小说的写法之外,还能便出什么花样?

「桶子」并不想让读者参与推理,也不想告诉读者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他想
告诉读者的是一件曲折离奇的凶杀案 有人可能会问了:曲折离奇的凶杀案,能给
予推理小说迷什么样的阅读乐趣?前两名推理小说,都有一个让人震惊的答案,出
乎意料的结局....但是「桶子」没有。

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此,但并不表示它不好看,它自有其魅力。从杜邦、福尔
摩斯、亚森罗苹等超人型名探以来,许多读者对于「小说的前大部份充满着一大堆
繁琐、支离破碎、沉闷的庞杂线索,最后再由名侦探一针见血地指出破案关键,真
凶于是落网」这类公式化剧情已感疲乏,原因是名侦探固然令人崇拜,其智力与一
般读者毕竟相差太过遥远,难免有神化的感觉,太不真实。

反观在现实世界中,刑警们不屈不挠、抽丝剥茧的办案精神,却可以给读者真
切的感觉。由一个疑装有 体的木桶之遗失开始,克劳夫兹钜细靡遗地详述了侦探
们追查真相的经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凶案逐渐披露内情。这本书比较特殊的地方
是一共有三位侦探出场!

一般说来,在推理小说里出现复数的侦探时,彼此总是互相竞争对立,而当中
有一位侦探算是真正的主角。这本书则不然,叁位侦探在办案时并没有明显的交集
,各作各的事,但在「交接」的地方并无任何不顺畅的感觉。这显示作者说故事的
能力极强,而剧情的曲折、悬疑程度也让人随着侦探的情绪而起伏,这是非常成功
的一点。

这种写法到现在已成为一个流派。像森村诚一、西村京太郎等名家都写了相当
多量的这类作品(尤以十津川探案为著名)。所谓的「参与」也变得不像是过去的
「得知、收集线索」,更让人感到别具风味的「体验追缉真凶、寻求谜团出路」。

四、罗杰.艾克洛德命案(阿嘉莎.克莉丝蒂)

记得在介绍第二名「童谣凶杀案」的时候曾经提过,克莉丝蒂写小说时十分致
力于独树一帜,对于旧有的诡计愿意翻新手法去诠释,更有尝试突破前人窠臼的勇
气,比方说像知名度相当高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而这本「艾克洛德命案」则是
意外性最强烈、代表性最高的例子。

其实说真的,要我源源本本地写出对这本书的心得,而又完全不会 漏书中的
主要谜团,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此就只好运用「旁徵博引」、「天马行空」
的方式来说明了。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好可能会完全不知道我意指为何,只得多多包
涵了。

推理小说也是文学的一支,只不过其予人的刻板印象被认为非现实性过高,文
学价值过低,登不上大雅之堂,因此至少在台湾来说,推理小说是「弱势团体」,
地位比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言情小说还不如。而其实就许多推理小说家来说,他们也
不需要写一些纯文学式的内容,毕竟凶杀案的内幕对他们而言更具魅力,因此,文
笔平实即可。

不过也有一些作家不愿意甘于现状,他们希望推理小说不只是推理谜题,还需
要具备文学性、人性。比方说像松本清张、森村诚一、连城叁纪彦等人。这当然是
一件好事了!譬如松本的努力使得推理小说造成全日本的风行与普及,自此成为日
本大众文学的主流。

另外有些作家则迥异于这些「入世」的作家,将文笔拿来「故弄玄虚」,以「
文字」本身来制造谜团、更进一步地扩张「诡计」的定义。比方说像绫十行人的作
品、余心乐的「推理之旅」皆有这种倾向。这种写法有点「后现代」,总之读者看
完这些作品也的确有「惊艳」的感觉,也愿意去肯定推理小说家作这方面的突破。

在古典推理小说中本来有许多神圣不可侵犯的戒律,由于这个缘故而纷纷土崩
瓦解,这显示了不同时期之下,推理小说家与推理小说迷心态上的转变。对于那些
戒律,小说家与读者经常都会产生共同的疑惑:就直觉上来讲,的确是「不要这样
写比较好」,但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写」,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这种想法往
往陷入两难的困境,尤其是小说家,动起笔来可真是缚手缚脚,举步维艰。

但就是有这么「勇敢」的作家愿意尝试突破戒律!我想克莉丝蒂的作品直到如
今仍是世界推理迷的最爱,她的「勇气」也不无贡献吧!尤其在当时仍是古典解谜
风盛行之日,许多作家仍然「视戒律为圣经」,她在此刻创作出许多「独一无二」
的名着,试别人之所不敢试,诚然足以给今日许多有心创造的朋友作为借镜了。

毫无头绪地写了这么多,没看过这部作品的人大概还是觉得莫名其妙,总之「
艾克洛德命案」确实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排行殿军的名次也表示了这部作
品并不因它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戒律而稍减颜色,反而更增其光芒。

五、人头(西姆农)

说起来其实是一本很奇异的推理小说。让人感到很古怪的一点是:作者(推理
杂志译为席梦侬)在陈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血案之后,探长梅古雷完全不像其他名
侦探一样明察秋毫地搜查现场百回,或是传讯数十名关系人进行冗长的对谈以帮助
读者对于案情的掌握,反而无所事事地在酒馆里晃逛,与一名似乎与案件风马牛毫
不相干的青年 混....

其实就一个像我一样的「现代」读者而言,这种写法并不算十分特殊,只不过
我们在拜读推理大师之作品时,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考虑到作者的「年代」,而认为
他笔下的名侦探,自当侦办的是「古典」的犯罪,而这种「古典」的犯罪自然又会
像范.达因所谓的「一切的一切皆出自于精准的筹画」诸如此类云云(这种论点在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会加以详述),于是乎,读者们也就觉得梅古雷竟然没有侦办
这种案件而感到奇怪,感到特殊了....

写到这里,或许大家还不太清楚我所想表的意思,在此举出一喻:梅古雷侦办
「人头」这件案子,就好像哲瑞.雷恩侦办「幽灵列车」的感觉一样....有人还是
莫名其妙吧?既然梅古雷办的不是古典犯罪,那他侦办的案件又该是属于什么类型


在此先试着对「古典犯罪」下个定义好了:凶手具有极高的智慧、精湛的演技
、超人的执着,他可以残酷无情地连续杀害五条十条人命,也可以隐姓埋名地藏匿
数十年只为了杀一个人,更可以马不停蹄地制造一大堆不动如山的不在场证明-这
又需要过人的体力耐力....

就小说的领域来说,这种人当然能被创造,但读者更清楚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
。在「古典犯罪」中,凶手已经不被当成「人」了。而在当时的推理小说中仍有尚
未被触及的领域,心理学。它赋予了小说里的凶手「人」的意义。「人头」的重点
不是在突破人为诡计的障壁,而是将「人的心理」当作是「诡计」来加以探讨...
.

当然了,现在这类作品已经相当多,推理小说多样化风格的结果,不过在那时
就西姆农就已经尝试着这种写法,也可说是一项创举了。然而就当时众作家仍以「
视连续杀人为芝麻小事」的推理文风来说,能否被接受就见仁见智了。

之前提到古典推理不把凶手当人看,俨然一副「批判旧文化」的眼光,其实对
于推理小说迷而言(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古典、正统推理的时代已然是「人去楼
空」,绝不可能有过去百家争鸣的黄金辉煌之势,惊人独创的诡计谜团也不复重现
(或只是昙花一现),身为读者只能够「心向往之」了。

六、格林家命案(范.达因)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倒是可以让所谓的古典本格迷满足阅读欲望,因为正
如范.达因自己所制订的「推理小说二十则」所述,就是有人非纯粹的正统推理不
爱,他所写的推理小说几乎完全合乎这些严苛的规定,而由我这么一个读过许多种
类型的推理迷看来,此书真可说是正统中的正统、纯粹中的纯粹了。

在这本书里头,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叫做「死者死得越乾脆越好」,「犯罪责任
归属全由一人凶手承担」,「完全没有描写恋爱故事」,「完全没有文学性的藻饰
」....所有推理作品希望达成的理想境界,都出现在这部作品里头。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这部作品的确可称得上臻于完美,但读者是不是一定都会
喜欢所谓的完美?首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推理小说二十则」。

推理小说萌芽之因,其实源自于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发展到辉煌时期
,则被视为「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读者与书中的侦探竞争,看看谁先猜出凶手
是谁。不过由于推理小说家的角色乃「球员兼裁判」,所以被要求不可偏袒书中侦
探,以免妨碍这种「君子之争」。

如果说,读者希望能与侦探进行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那所有的推理小说
家的确是应该遵守所谓的「规定」,不然就称不上是成功的作品。诺可斯在综合了
当时读者的需求之后,于1928年发表「推理十诫」,正式条列出推理作家的守则,
而身为美国推理小说大师的范.达因也不甘示弱,在同年更完整地规定出「推理小
说二十则」,极有自信的他更表示他的作品全都可以符合这些繁杂严苛的规定。

此为由来。如果说,读者的确希望能跟书中的侦探进行一场「公平的智慧游戏
」,那小说家的确是必须遵守这些规定。然而,如果不是呢?现在的读者已不像过
去的读者那么爱「进行公平的智慧游戏」了,而正统的推理小说也发展到了「诡计
难以独创、翻新」的瓶颈-在这里的「诡计」泛指「凶手在杀人时为掩人耳目、摆
脱嫌疑所拟定的犯罪计划」,总之,日换星移,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也就是
为什么赤川次郎的无厘头搞笑、夏树静子的爱恨交织、松本清张的社会意识会有那
么多死忠读者的缘故。

对作为一个「现代」读者的我来说,这种发展是令人欣喜的。推理小说不再只
偏重于诡局的设计,风格与类型多变,大家可以各读所欲。从这这角度来看,推理
小说应该算是突破了瓶颈,寻出了新的方向。当然了,在潜意识下我还是会希望能
有一个现代的艾勒里.奎因,或是现代的克莉丝蒂,只不过面对洪流般的写作文风
,如前所述,仅仅能够「心向往之」了。
七、稻草的女人(卡萨琳.亚蕾)

第七名是卡萨琳.亚蕾的「稻草的女人」,新译名为「女傀儡」,新译名比较
容易让读者瞭解这本书的故事内容。没错,这本书的主角是个女人,一个被人操纵
的女人。

推理小说里有一种形式,从我介绍第一名以来一直都不曾提过,那就是「倒叙
推理」。初读推理小说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名词不太瞭解吧!以下先作一个简单的说
明。

推理小说的原型是由美国的推理小说之父爱伦.坡所建构而成的。他才活了四
十岁就辞世了,一生只留下五篇推理小说,而这五篇推理小说,却是日后所有推理
小说的原始雏形——后世所有的推理小说家皆模仿这五篇小说的形式,脱离不出来
,这可说是爱伦.坡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只是,这五篇小说并没有包括所谓的「倒叙推理」。「倒叙推理」的定义大略
是这样的:故事并不由命案发生之后、警方现场找寻线索开始,而是从凶手的观点
开始描述,描述他自产生杀意、筹策犯罪计划,到实行计划动手杀人的过程——可
能有人会问啦!阅读推理小说最大的乐趣即在於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抽丝
剥茧地抓出真凶,但既然从故事一开始作者就已让读者知道凶手是谁了,那还有什
麼乐趣可言?

其实,「倒叙推理」的阅读乐趣并不亚於寻出真凶的身份,其最有魅力的地方
在於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当身为主角的凶手正自认其犯罪计划天衣无缝,却半路
杀出一个程咬金(大多是一名平凡的小警员),对凶手说:「我们知道你是凶手!
因为....」注意喔,此时凶手之所以事迹败露的理由就很重要了!而这个理由通常
都是当初凶手在犯罪时没有注意到的盲点,有时甚至可能是凶手自以为计划中最完
美的部份!

这类小说扩展了「推理小说」一个崭新的视野。其特别的地方有二:

一是提供读者更高、更公平的参与度。在故事的前半部,作者会钜细靡遗、不
厌其烦地详述凶手的犯罪手法、进行方式、实施细节,一步一步让读者亲身去思考
此凶手犯罪计划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让读者去扮演侦探,抓出凶手的狐狸尾巴。这
比起看侦探走遍大街小巷去明查暗访,全书充斥著冗长繁琐的对话,有著截然不同
的刺激感。

二是增加案件的现实性、人性。由於作者可以从凶手出现杀意开始描述,故能
够在凶手心态的微妙改变上多加著墨,有时凶手的犯罪肇因於被害者的压迫,这又
让读者们多窥知一些社会的黑暗面,作品的价值也因此更接近纯文学,却又包含通
俗文学的范畴。读这类小说,心理经常会陷入一种矛盾:不由自主地同情凶手不得
不犯罪的坎坷遭遇,社会正义却又必须将其绳之以法。而或许小说家只有深刻写出
这样的矛盾,才足以让人对人性有更深沉的省思吧!

「稻草的女人」在这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全书篇幅不太长,但於人性的描写令
人动容,并为结局报以浓密的悲哀。

八、埃及十字架的秘密(艾勒里.奎因)

第八名是艾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的秘密」。奎因的颠峰之作自然是名探
哲瑞.雷恩的「悲剧系列」,而由名探艾勒里.奎因所侦察的「国名系列」,则是
他另一水准之上的集合。「国名系列」一共有十个长篇,本篇与「荷兰白粉的秘密
」应是其中的最高杰作。

首先介绍一下名探艾勒里.奎因。奎因的本行是推理小说家,而扮演华生角色
的则是其父老奎因探长。这个系列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故事即将结束前的「
向读者挑战」,由于艾勒里.奎因号称师承古典推理大师范.达因,同属本格派,
故线索的公平、读者的参与度特别重要。于是奎因就搞了这样一个噱头:在「向读
者挑战」中向大家宣告:关于案子的所有线索皆已详列,身为读者的你是否能推得
真相?这个特别的地方,后来高木彬光的神津恭介探案也有模仿。我个人认为这纯
属作家的作秀(show)行为,就是这样而已。

本篇「埃及十字架的秘密」,牵涉到了一个古典推理小说中最重要的诡计之一
:无头尸体。「无头尸体」系指死者因死后的肢体残缺,遭截断藏匿或是严重破坏
,而造成此死者身份之难以判定的情形。而这个诡计又与「双胞胎」诡计互有关连
。总之,这个重要的诡计几乎所有的推理小说家都亟欲动笔尝试,将此一概念推陈
翻新,创造出光芒万丈的谜局。在此原想举出几本同类的杰作供读者们作为选书参
考,但转而一念,觉得这样一来我可能有「破坏读者乐趣」,所以只好作罢。

「无头尸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我在这里试著作作一点个人的猜测。根
据岛田庄司对古典本格侦探小说的说法,其要素应有下列四项:阴森的气氛、恐怖
的情节、神秘的开端、离奇的谜团。而一具无头尸体的出现,或是已遭肢解的尸块
,皆足以营造出这四样要素。小说最大的魅力是以文字的描述来提供读者无限可能
的想像力,故命案场景倘若如同神秘宗教的祭坛一般,极端残忍又极端惨不忍睹,
确是可以给予读者极大的震撼,同时也造成了故事强烈的悬疑性。

「无头尸体」诡计的主要目的通常是要造成死者身份的混淆。最常见的例子是
凶手与被害者的身份颠倒,也就是让警方误认,而实际上杀人的真凶是警方误以为
的被害者。最简单的情形是如此,而怎么样才能够让读者对这个老套的目的留下鲜
明的印象,可就要看作者的功力,如何由此一简单的目的衍生出变化多端的花样了


然而,随著科技的进步,「无头尸体」这个诡计已然走入瓶颈。由血型、指纹
、齿型到DNA鉴定,警方能够更准确地得知死者的确实身份,狡狯的真凶再也没有
办法顺心如意地颠倒被害者的身份,进而达到完全犯罪了。于是乎,推理小说家只
好再加入巧合程度较高的「双胞胎」诡计,两种诡计混合运用。感觉起来这条路走
得越来越狭窄了、越来越艰辛了。

不过无论如何,「无头尸体」曾经独领一时风骚,古典派推理小说家如今仍然
视其为一最具挑战性的写作方向,近年来有一部极具知名度的日本作品更是将此一
诡计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这部作品我就不提名字了),显示「无头尸
体」或许依然大有可为。

九、死之吻(艾拉.烈文)

这篇小说并不太长,但是情节的铺陈十分令人激赏,表现的形式也与一般的推
理小说大异其趣。这部作品曾经获得1939年美国爱伦坡奖最佳长篇处女作奖项(如
果没记错的话)。

这篇作品除了风格十分特殊之外,里头也有和前面所介绍的八部作品完全不同
的地方,就是所谓的「素人侦探」。「素人侦探」是日文直译,翻成中文,则是「
外行人侦探」。

我们知道侦探的第一型是爱伦.坡所创造的「天才神探」,也就是杜邦、福尔
摩斯、白罗、金田一耕助一类的侦探,这类侦探皆具有惊人的智能,能够洞悉别人
所不能察者,逻辑、归纳与思考的能力超强,也是最具魅力、最令人神往的侦探。

侦探第二型则是「凡人警探」,由福里曼.克劳夫兹所创,除了他在「桶子」
里所出现的班里、华兹、莱登以外(见第三名),诸如西村京太郎的十津川、松本
清张的三原、森村诚一的栋居都同属之,他们通常貌不惊人,推理与思考能力也不
太强,调查罪案所凭藉的就只有那一股坚强的毅力与耐力,而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应
当是在办案时那种专注的神情、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吧!

侦探第三型,即「外行人侦探」。
这类侦探的个性就更平凡了,他们的样子绝大多数就跟我们生活周遭的亲朋好
友没什么两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好有恶。他们会去侦办命案的原因,泰半是出
于好奇心,或是身不由己地涉嫌于命案之中,或出于怀疑心理去追查使自己的亲人
、爱人死亡或失踪的内幕真相。可是,他们甚至却连最基本的办案技巧也不会,多
是鲁莽地东问西查,作不少白工,而逻辑推演能力的欠缺,使他们的判断往往出自
于第六感式的直觉。

好了,讲到这里,有人会怀疑,这种侦探会有人喜欢吗?
答案是:有的!而且还很多!
在此试著分析一下各型侦探独具的魅力:
读者对「天才神探」的喜爱多出于「崇拜」;
对「凡人警探」的喜爱多出于「敬佩」;
而对「外行人侦探」的喜爱,则是出自于——「亲和力」。

「外行人侦探」的个性与一般人无异,追查真相仅凭直觉,这使得读者对他们自
然而然地产生由衷的认同感,更常将自己投射到书中的角色里;这类小说的最精彩
处大多不是侦探在整理所有线索后,推理而得的真相之宏伟议论(白罗最喜欢搞这
一套),而是在于侦察过程的曲折性——这就有点像在玩RPG游戏了!侦探靠第六
感查案子,经常出入险境而不自知,最后仍然福星高照、化险为夷,这能给读者相
当程度的刺激与满足感。

在我的印象当中,最常写「外行人侦探」的作家应该是夏树静子吧!她笔下的
侦探有血有肉、个性强烈丰富,读者容易产生认同感,这也是她成功之处。不过这
类侦探通常不会成为系列探案的主角,注重日常性的缘故,一般人在一生中不太可
能经历两次以上的罪案。

十、X的悲剧(艾勒里.奎因)

第十名又是美国作家艾勒里.奎因的作品「X的悲剧」,主角是聋侦探雷恩。

身为范.达因式古典解谜派的后继名家,奎因的确在逻辑思辨上作了很大的努
力。在介绍「格林家命案」的时候就曾提过,古典式的纯粹解谜推理并不一定合于
现代读者的口味,毕竟文风的潮流是会随时间改变的,十九世纪乃古典推理的黄金
时期,突梯神奇、匪夷所思的绝妙诡计在那时也被写得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形之下
,既要标榜传统的推理小说写法,奎因大部分的作品仅仅能维持最后一道防线:公
平合理。

10. 世界前十名的侦探悬疑恐怖小说

首推《占星杀人魔法》(岛田庄司),这是他引起轰动的处女作,作品里华丽的诡计在主人公最后的叙述中层层揭开,这过程曾经让我的一个朋友看完之后兴奋得无以复加。很可惜我本人并没有享受到这种感觉,因为这部作品里最主要的TRICK被另外一部作品剽窃了,而我恰恰先接触了抄袭之的作品...所以..只能说有点遗憾....

第二是《斜屋犯罪》(岛田庄司),这部作品中的谜团多且难,当时怎么想都让我觉得发生的事件“完全不可解”,而到最后揭露事实的时候,主角行云流水的推理将几乎所有“不可解”的谜团都整合起来,理出一条匪夷所思的真相,我当时是大呼过瘾。这部小说也充分显示了岛田的风采:即敢于把所有线索都铺陈在你的面前,同时也有相当的自信自己设计的诡计不被破解。

第三是《奇想·天恸》(又是岛田..)这部小说台湾译名《异想天开》,我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这部作品不仅延续了岛田作品风格:宏大的谜团,华丽的诡计。还讲述了一个“天为之恸”的故事...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同样有剽窃其TRICK的作品在世面流通。

第四是《黑桃A的血咒》又名“紫丁香庄园谋杀案”(鲇川哲也)鲇川哲也是一个绝对够分量的大家,他的作品讲究严密性,短篇也同样一丝不苟。而就这本长篇来说,连续杀人,却做到每一次杀人都有缜密的布局作为看点,每一个死者的死亡都附带诡计,这是相当难得的。鲇川哲也对当时推理小说界的贡献,也是非同小可的。

第五是《放学后》(东野圭吾)东野圭吾被称为是“注重品质,认真写作而可以信赖”的作者,我觉得这部作品的确可以证明这一点。这本书中有着精巧缜密的布局,朴实的文字中却酝酿着大放异彩的诡计。

以上5本是我看推理以来见过的最精彩的作品(当然我没看过的更精彩的除外~)。这几本书要再割舍的话我也无法抉择了...

还有几本也是相当不错的小说,只是相对上面的几本书来说有些逊色而已,如果你有耐心的话我列举出来。

《第四十六号密室》(有栖川有栖)这本不是长篇,大概是中篇的篇幅,其中只有一个密室手法,但却相当精彩。作者有栖川有栖被称为日本的密室大师。

《魔咒之家》(高木彬光)这本也是连续杀人,其中的多个谜团也复杂到令人晕头转向,但是看完之后却会有一种莫大的满足感。这本书中诡计的华丽度相当高,却只是排在这里是因为香港某电视剧中的压轴案件完全抄袭了这部作品..从情节到诡计,从环境背景到人物设定,完全一致...因为这部香港剧的知名度,我想看过的人应该不会少,而看过的人绝对不会为同一件事折服第二次,所以只好委屈它排在这里了...

《双曲线杀人案》(西村京太郎)这是西村京太郎向阿嘉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致敬的作品,恩,不错。
《冰冷密室与博士们》《全部成为F》(森博嗣)因为作者的职业特点,这两本书的风格非常独特。森博嗣是一个大学教授,写的作品被称作“理工科推理小说”,因为他的作品中不仅人物背景的设定会加入许多理科因素,更带入了相当多的理工科式的推理方式。这一点在《冰冷密室与博士们》中尤甚。

阅读全文

与小说艾克洛德命案全文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完结富二代小说推荐 浏览:262
致郁系的玄幻小说 浏览:884
水很多的少女小说全集 浏览:74
红男绿女小说结局 浏览:93
丁羽柔小说免费 浏览:542
吾家妻宝凤凰小说网 浏览:962
有魔法和战争的小说推荐 浏览:410
小说男主角在求婚的时候被勾了魂 浏览:654
主角会电能的小说 浏览:581
小说一胎两宝总裁借个种 浏览:63
什么小说开始就是都市无敌 浏览:216
腹黑有声小说全集 浏览:809
写农民好看的小说 浏览:330
苏杭林巧巧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浏览:819
男主腿残疾女主姓苏的小说 浏览:709
主角叫艾克的小说 浏览:336
男生末世系统小说排行榜 浏览:970
女主超害羞的小说 浏览:495
小说风水师的诅咒好看吗 浏览:279
20世纪西方文学短篇小说 浏览: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