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阅读推荐 > 高中小说阅读教案

高中小说阅读教案

发布时间:2022-07-22 06:10:04

『壹』 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说文本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中的一篇。它是前苏联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篇自传性小说。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而且小说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广的。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们推荐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其次,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他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以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和他身上的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诠释了“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的?”的问题;另外,小说关于人物、环境等的描写,从艺术欣赏的角度也是极其耐读的。
二、说导读设想、依据及策略
“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确定了“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此,有学者提出:教学活动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有三个明显的标志:(1)是否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2)教师的角色是否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教学的研究者;(3)是否能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的最大化。而在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名著导读缺乏具体的定位和明确任务,致使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定位不准的现象,许多语文教师往往采取让学生看看教材内容代替具体指导的教法。那么,名著导读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我想准确的定位应该是:了解作家、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文本体裁特征为基点;以精彩片段为例子;以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为核心;以爱读、会读、读整本书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为归宿;以“探究思考”为切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导读中我确定了以下任务:1.让学生阅读短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了解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情况,作品主要内容和小说的主要艺术形象保尔.柯察金,艺术特点和成就,主要应补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在中国的影响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2. 回顾读书一般方法,引导精读《精彩片段一》,以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来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精读《精彩片段二》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要求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强调阅读时摘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并课后检查落实。
导读策略:
(一)导读形式:课外导读与课内导读相结合
(二)课程资源:除文本资源(原著和课本短文资源)外充分利用网络,相关的影像、音乐等课外学习资源。
(三)导读安排:课外导读约八周,课内导读三课时

三、说导读目标及重难点
鉴于文本资源本身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确定了如下导读目标和重难点:
导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3、在写作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以阅读为主,并与语文实践活动、写作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名著中汲取养分,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钢铁般的意志,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
导读重点:精读的引领
导读难点:阅读兴趣的激发
四、说导读过程
(一)课外导读阶段(约八周)-------将学生分成若干读书小组,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落实目标和任务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检测评价方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通过读出版说明和后记了解出版意图,掌握阅读线索。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点内容。结合观看电影或电视连续剧,将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一边读,一边摘录,加批注,写心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目标任务的落实以及阅读成果的检测和展示。如读书报告会、主题讨论会、手抄报展览、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卡片评比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检测和展示形式。
1、读书小组: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特点组建。
2、阅读计划:应注重时间、内容、目标、任务、方法、检测评价等方面相结合。
3、阅读资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出版说明和后记、其它网络资源、影像资源等。
4、阅读任务:
a、了解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情况及创作背景;
b、揭示作品标题含义、概括主要内容和勾勒小说的情节线索;
c、梳理小说的人物;
d、小说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e、小说主题思想。
5、阅读方法:
1、 自主初读------ 了解内容,整体感知;
2、 合作研读------- 协作探究,深入理解;
6、检测评价:
读书交流会、主题讨论会、手抄报展览、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卡片评比、制作人物简表等
(二)课内导读(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建设的过程。”那么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教师的导入尤为重要。在这一环节我选用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片头来导入,鲜明的主题、精警的名言、一组展示主人公成长历程的画面、丰富的背景和沉郁而坚定的音乐,这一切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检查整本书通读情况
这一环节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开展组与组之间的“名著知识竞赛”, 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而这种小组竞赛的方式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1、必答题:每一组选出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但其他组有纠错机会,纠错正确,得10分。
(1)保尔因为什么离开了学校,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2)保尔第一次面临生命危险,是因为什么?最后是如何脱离危险的?
(3)保尔和他的同志们为什么要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抢答题:最先抢答正确的小组得10分。
(1)、说出书中除主人公保尔外至少5个人物的名字,并简单介绍他们的身份。
(2)、保尔的第一把武器是怎样得到的?
(3)、保尔的母亲大多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4)、对创作小说的工作,保尔的家人和战友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4)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
三、问题探究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 ------ 班级交流分享 -------- 教师点拨明确。这一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老师提问(问题涉及小说的时代背景、情节线索、标题含义和主题思想)先在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小组学习成果。然后让小组中心发言人在班上交流分享。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本,又考虑到所提出的探究问题一定程度上有些难度,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助于问题的解答,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第一部主要以前苏联的国内战争为背景;第二部主要以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
2、简单勾勒小说的情节线索。
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钢铁战士保尔与疾病顽强斗争。
3、揭示小说标题的含义。
“钢铁”指信念、意志和毅力。“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残酷的战争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以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
4、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四、小结
教师充分利用精炼的小结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小说,让学生尽量由一种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获得一种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整体感知。
五、作业
学生在整体把握小说的基础上,从报纸、杂志、书籍或网上收集资料,参照书上附录,写一篇短小的书评。这一练习不仅促进学生更全面、准确、深入的感知和把握文本,还培养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等能力。
第二课时

导读要点: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从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品读精彩片段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导读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课内导读的第二课时,我选用名人对作者和作品的高度评价来导入以下的导读,我想名人如此高度的评价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研读兴趣。
【有一位作家被罗曼·罗兰誉为“最罕见的道德、最纯洁的勇气的同义词”;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视为“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这位作家就是前苏联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部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分析小说人物及写作特色:
(一)人物分析: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定然是小说导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这一环节我充分鼓励学生以保尔为人物核心,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或几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并以“我眼里的 ”为题写一段人物简评,然后在小组交流。
(二)写作特色分析:
先让学生研读课本上节选的两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读文本,赏析引发你感触的语言文字。圈点勾画写批注,赏析引发学生有感触的语言文字。是引导学生如何精读和研读,教予学生阅读方法。然后鼓励学生就小说的写作特色探索性创造性的自主解读文本,形成自主学习成果并在班内交流。
三、教师点拨明确并小结
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导读过程中 ,教师好的点拨有时能起到抛砖引玉或点石为金的良好效果。因此,分析探究过程中的适当点拨,学生班上交流后的恰当而人性的点评,以及教师充满智慧的小结在学习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我选择以名言“阅读就是带着一个有准备的头脑,一副探究的目光与一种深掘的期待,来品味你所选定的蕴含丰富的书籍。它是一种缘,会激起你强烈的共鸣和深切的感悟”作为该堂课的结束语的。最后让学生听八只眼乐队演唱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祖辈、父辈的阅读人生。
四、作业:
学生摘录优美文句、段落,做3~5张读书卡片,加一个标题,注明作者、出处并背诵。这一作业引导学生品析小说中的名言警句,也培养了学生读书过程中制作读书卡片的良好习惯。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学生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曾激励千千万万青年人为之奋斗,并奉为座右铭的振聋发聩的名言,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索。
二、结合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内容,深刻领会“生命的意义”。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自主回顾思索后,引导学生回顾保尔的一生。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钢铁战士保尔与疾病顽强斗争。深刻领会“生命的意义”。
【明确:这是一部作家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题是歌颂苏联青年在保卫苏维埃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斗争中的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青年的杰出代表。他具有了崇高的革命品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不顾身地战斗和劳动。当他卧病不起的时候,仍然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成为苏联文学中最年轻的英雄形象之一,激励着苏联和我国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成为几代共产主义信仰者心目中光辉的楷模。所以只有结合作家人生经历和保尔的一生奉献,才能深入理解保尔精神,理解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理解共产主义者愿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的崇高理想。这样,才能主动地自觉地把文中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段名言奉为座右铭,才能在榜样面前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步一步走向崇高。】
三、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我让学生以一句精炼的话谈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成就学生自己的名言,然后在班上分享。这一设计是由学生对文本深刻理解深化到对学生灵魂的砥砺和浸染。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又一次深化。
※ 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
※ 人活着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他的整个生命奉献给全人类。
※ 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 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 天并不都是蓝的,云也并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却永远都是鲜艳的。
四、交流读书卡片并背诵赏析。将同学读书卡片中你认为值得品味的地方,补充到你的读书卡片集中然后背诵,并鼓励学生在读书卡片中选出最喜欢的一两句进行赏析,然后推荐给同学,并写出推荐的理由。
五、课堂拓展延伸
人生的路很长,一路上有鲜花和掌声,也有泥泞和深谷。假如你面临贫困、疾病、痛苦甚至是灾难。你将如何面对?
这一设计进一步引导学生将书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努力加深语文课堂的内涵和外沿,进一步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六、课后练习
你周围如果有像保尔那样经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去采访他,他的事迹写成文章,向报纸、杂志投稿。
五、说导学评价及反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们的祖辈、父辈是一本耳熟能详的书,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它的趣味性不及《汤姆 索亚历险记》,故事性不如《西游记》,因而阅读兴趣很淡。但是这本书所崇尚的理想、勇敢、坚强、执着等优秀品质,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督促、检查学生完整地阅读这本书地情况,就成为这一堂课的第一个目标。使用竞赛的方式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名著的阅读,教师对学生只能是一种引领。这种引领可以是思想内容上的,也可以是艺术特色上的。但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应该以学生原有的阅读认知为起点。注重课外导读和课内导读的有机结合。课外导读因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计划的制定和阅读过程的检测与评价尤为重要,它是任务能否完成和目标能否达成的基础。以小组或以班级为单位的检测或展示形式中,故事会、手抄报学生兴趣较浓,效果较好。而相比之下读书笔记评比、读书交流会质效要低。在课内导读的第二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研读和精读精彩片段,先自主分析,再合作探究小说的人物和写作特色。事实证明,认知是有差异的。通过这一部分由浅入深的几个层次,我试图让学生明白:名著的阅读,不仅要有浏览,还要有精读,有对语言文字和思想精髓的富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才能从名著阅读中汲取营养。
为了增强课堂气氛的感染力,我选用了相关的一些影视和音乐等资源,有效地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最后的作业设计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三次课内导读作业注意到结合课堂学习重点,注意到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有些作业再次把学生拖回了名著本身,书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差异,再一次为这份作业的实效性打了折扣。

『贰』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3、在写作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抛砖引玉,以学生读为主,并付诸实践。与写作结合,形成文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名著中汲取养分,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钢铁般的意志,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策略:
(一)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读完整本书,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选看几集电视连续剧。
(二)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分析人物性格。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重点:精读的引领
教学难点:阅读兴趣的激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外阅读阶段 :
1.开学初,课余时间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自我检查一下读书的速度和质量。
2.通过读出版说明和后记了解出版意图,掌握阅读线索。
3.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点内容。
4.结合观看电视连续剧,将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5.一边读,一边摘录,加批注,写心得。
一、名言导入: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二、检查整本书通读情况:
1、必答题:每一组选出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但其他组有纠错机会,纠错正确,得10分。
(1)保尔因为什么离开了学校,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2)保尔第一次面临生命危险,是因为什么?最后是如何脱离危险的?
(3)保尔和他的同志们为什么要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
(4)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
2、抢答题:最先抢答正确得小组得10分。
(1)、说出书中除主人公保尔外至少5个人物的名字,并简单介绍他们的身份。
(2)、保尔的第一把武器是怎样得到的?
(3)、保尔的母亲大多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4)、对创作小说的工作,保尔的家人和战友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内容提要]:
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他地方一样,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现在全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起义了,他们要把旧世界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能够坚决斗争的弟兄。”朱赫莱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急着四处打听。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莱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到壕沟里,与朱赫莱一起逃跑了。但是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拼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觉地来到冬妮亚的花园门前。他纵身一跳,进了花园。冬妮亚喜欢保尔的“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亚“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后来他们又有几次见面,慢慢地产生了爱情。保尔为了避难,便答应了冬妮亚的请求,住了下来。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青,他把弟弟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出院后,他已不宜于重返前线,便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在这里他同样以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姿态,紧张地投入各项艰苦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直接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兴建窄轨铁路中,保尔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保尔自从在冬妮亚家里与她告别后,只见过她两次面。第一次是他伤愈出院后,最后一次是在铁路工地上,保尔发现,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了,于是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但是,由于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和暗伤,后来又生过几次重病,加之他忘我的工作和劳动,平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体质越来越坏了。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但保尔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情况下,重新找到了“归队”的力量。他给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导读,明确:
1、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第一部主要以前苏联的国内战争为背景;第二部主要以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
2、简单勾勒小说的情节线索。
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钢铁战士保尔与疾病顽强斗争。
3、揭示小说标题的含义。
“钢铁”指信念、意志和毅力。“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残酷的战争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以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
4、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四、作业:
品读《生命的意义》这一篇章,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赏析引发你感触的语言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从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品位精彩片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作家被罗曼•罗兰誉为“最罕见的道德、最纯洁的勇气的同义词”;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视为“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这位作家就是前苏联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部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复习旧课:
1、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小说的情节线索。
3、小说标题的含义。
4、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分析保尔形象:
1、我喜欢保尔的勇敢、刚毅、顽强、机智、反抗精神、热情……
2、我不喜欢保尔的鲁蛮、急躁、对爱情的犹豫不决、不爱惜自己的健康……
3、揭示保尔精神的实质。
四、合作探究:
1、品读《生命的意义》这一篇章,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赏析引发你感触的语言文字。
全班交流。
(1)《筑路》和《生命的意义》均选自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________(篇名),作者用此做书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保尔·柯察金)
(2)保尔是在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的。保尔对生命的意义想得那样深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愈之后在烈士墓前面对新生和缅怀烈士 自己曾经多次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
(3)结合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内容,深刻领会“生命的意义”。
明确:这是一部作家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题是歌颂苏联青年在保卫苏维埃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斗争中的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青年的杰出代表。他具有了崇高的革命品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不顾身地战斗和劳动。当他卧病不起的时候,仍然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成为苏联文学中最年轻的英雄形象之一,激励着苏联和我国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成为几代共产主义信仰者心目中光辉的楷模。所以只有结合作家人生经历和保尔的一生奉献,才能深入理解保尔精神,理解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理解共产主义者愿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的崇高理想。这样,才能主动地自觉地把文中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段名言奉为座右铭,才能在榜样面前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步一步走向崇高。
(4)思考生命的意义应多为议论,文中为何浓墨重笔写环境?
明确:选文的重点是抒情言志,表达保尔革命的人生观。保尔在什么场合思考这种人生的哲理的呢?作者把他安排在凭吊烈士公墓这个场合。在保尔走向烈士公墓和在烈士公墓的过程中,展开了出色而含蓄的环境描写。作者渲染了两种不同的气氛。一种是肃杀的;另一种是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这种气氛是用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样的环境描写,一方面写出了“昨天”的遗迹,一方面写出了今天的“新景”;烈士牺牲在“昨天”那样的环境里,但是他们赢得了“今天”这样的环境。这样双重的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又暗示了烈士用自己的生命迎来了苏维埃的新春,从而显示了烈士生命的意义,这就自然地激发了保尔关于人生的深沉思考。
2、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 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
※ 人活着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他的整个生命奉献给全人类。
※ 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 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 天并不都是蓝的,云也并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却永远都是鲜艳的。
3、对比阅读:找出两段文字中的异同,根据自己对这本书的阅读理解,你更喜欢哪种翻译,为什么?
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 、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应当赶紧生活,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随时都有可能中断生命。” (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 曹缦西 王志棣 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梅益 译)
4、用名言小结:阅读就是带着一个有准备的头脑,一副探究的目光与一种深掘的期待,来品味你所选定的蕴含丰富的书籍。它是一种缘,会激起你强烈的共鸣和深切的感悟。
5、听八只眼乐队演唱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祖辈、父辈的阅读人生。
五、作业:
1、背诵名言。
2、摘录优美文句、段落,做3~5张读书卡片,加一个标题,注明作者、出处并背诵。
3、从报纸、杂志、书籍或网上收集资料,参照书上附录,写一篇短小的书评。

第三课时
一.导入:
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二、交流读书卡片:
背诵、赏析。
将同学读书卡片中你认为值得品味的地方,补充到你的读书卡片集中。
三、心得体会佳作欣赏:
崇高的革命人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但革命者也有血肉之躯。将自我血肉之躯,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熔炉里锻炼成钢铁战士,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奇观。
当无产阶级革命在苏联取得胜利,无产阶级革命人生就成为一切向往革命,献身革命,关心革命者所瞩目的热点。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塑造保尔.柯察金的形象,艺术地回答了人们的期待。保尔并不是天生的革命者,他曾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从一个普通人生,经历过灵与肉的种种磨难,在艰难困苦中逐渐冶炼成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该小说自1930年出版以来,在苏联有无数青年沿着保尔的人生道路走向革命。1950年代出版汉译本后,迅疾成为风靡一时的革命读物。
投身革命,为革命献身,保尔首先与过去告别,与穿着蓝色海魂衫,代表歌谣、祈祷和小说所培育出的贵族小姐,自己曾经深爱着的冬妮娅告别;在监狱里,面对赫丽丝金娜热烈而丰满的芳唇,保尔与自身的情欲作斗争,战胜个人私欲;到后来,保尔卧病在床,又与疾病作斗争……革命的道路,是充满艰难险阻的,只有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可以战胜困难,超越自我。保尔的形象就是在这样的革命旅程中不断发展,磨练成钢。
无论历史怎样发展,也无论后来的人们怎样指责保尔在对待冬妮娅态度上有失偏颇的粗鲁,但战胜苦难,超越自我,用顽强的精神意志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却是永远激励人,感召人的艺术力量。
·作品赏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走向自觉的。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在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出奇迹。他曾说:“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集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
保尔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时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于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年头,保尔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他那种苦干精神和拼命精神,正显示了第一代建设者们的崇高品质。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
保尔从未屈膝投降过。他总是随时准备承受对自己最沉重的打击。他经受住了一切考验,在对待友谊、爱情和家庭等问题上,他也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
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时故事情节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程度。自杀就等于背叛革命——正因为如此,手枪的枪口才那样“鄙夷地瞪着保尔的眼睛”,于是,他以冷酷无情的严峻态度谴责自己说:“老兄,你平时说什么要干出一番英雄事业来,原来全是纸上谈兵!……你有没有尝试过战胜这种生活!……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设法冲出这个铁环吗?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想办法活下去。要使生活变得更有益。没有比掉队更可怕的了。”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青年共产党员来说,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为争取归队而进行的斗争。保尔也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多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作者在塑造保尔这一形象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揭示了这一形象的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和成长过程。保尔的形象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这也就是为什么保尔·柯察金这个名字能够响彻世界各大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够成为青年生活教科书的根本原因。同时,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早在1942年就由梅益译成中文。保尔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不可泯灭的思想光辉。

三.课堂迁移
你周围如果有像保尔那样经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去采访他,他的事迹写成文章,向报纸、杂志投稿。

教学反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们的祖辈、父辈是一本耳熟能详的书,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它的趣味性不及《汤姆 索亚历险记》,故事性不如《西游记》,因而阅读兴趣很淡。但是这本书所崇尚的理想、勇敢、坚持、执着等优秀品质,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们推荐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督促、检查学生完整地阅读这本书地情况,就成为这一堂课的第一个目标。使用竞赛的方式是想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时的课堂效果较好。
名著的阅读,教师对学生只能是一种引领。这种引领可以是思想内容上的,也可以是艺术特色上的。但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应该以学生原有的阅读认知为起点。所以,就有了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层次——学生对他们认为精彩的篇章的推荐。事实证明,认知是有差异的。在这一基础上,就有了精读的引领。最后再以对比阅读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通过这一部分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我试图让学生明白:名著的阅读,不仅要有浏览,还要有精读,有对语言文字和思想精髓的富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才能从名著阅读中汲取营养。
为了增强课堂气氛的感染力,选择了两首乐曲: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朴树的《白桦林》。这首俄罗斯风味浓郁的歌曲在开场很好的渲染了气氛。二是八只眼乐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唱出了中国几代人读这本书的感受。因为没有确切的歌词,所以放弃了滚动播放歌词的想法。但是如果在播放这首时,能展示一些前人读这本书的心得,学生听歌的感受可能更深切。
最后的作业设计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但是,这份作业再次把学生拖回了名著本身,书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差异,再一次为这份作业的实效性打了折扣。

『叁』 求高中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小说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我们可以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窥红楼梦的伟大成就。

丫环数量的对比

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而“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如此算来,迎春等人,每人至少有十二个仆人,是黛玉的六倍。王熙凤出场时,是被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再从全书看,当时荣府上下大小主子有十四人(加惜春),总人口约有四百人,主子与仆人之比达到了1∶25。而从她们的家世看,贾林两家都是世袭王公贵族。贾赦,时袭一等将军;贾政,时任工部员外郎。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父亲以上曾四代袭过列侯。家世相当,门第相当,豪侈之气则有天壤之别,贾府安能不败?结局安能不惨?

人物描写的对比

王熙凤和众人之比 王熙凤出场时,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正当贾母说多配一料丸药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有曾迎接远客!’”。而其它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在林黛玉看来,此人实在是放诞无礼。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她深受贾母的宠信,除了贾宝玉,合府再无一人敢在贾母面前如此说笑。正因为万千宠爱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无忌。

王熙凤和贾氏三姐妹之比 贾氏三姐妹出场时,只有轮廓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王熙凤呢,“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庆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略一详,一简洁一铺陈,一高贵一庸俗,写出了贾氏三姐妹的神韵和高贵气质,暗示了王熙凤的贪婪及俗气,侧面反映出她内心世界的空虚。

王熙凤和王夫人之比 黛玉去拜见贾政时,“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到了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一“携”一“拉”,一亲切一热情,一稳重一猛浪。作者在这里突现了王熙凤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无非是一种表演,是以取悦贾母为最终目的的,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狡诈。

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比 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描写,使环境和人物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 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结果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贾宝玉和封建学士之比 文中说“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在众封建学士看来实在是荒唐之举,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湛肖无双。宝玉无意于功名利禄,厌《四书》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统治者所唾弃,所以才会屡屡遭贾政责打。西江月似贬实裹,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叛逆者的光辉形象。

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窥贾府败落的原因;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黛玉的细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凤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红楼梦的了解。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的
1.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曹雪芹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4.掌握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教学设想
1.重点: 对本文几个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 《西江月》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简要介绍小说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文的内容。
3.组织学生观看与课文相关的电视剧片段:第一集“林黛玉别父进京都”、第二集“宝黛钗初会容庆堂”、三十集“白茫茫厚地高天”。
课时安排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了解,《红楼梦》。
一、 导入
(幻灯片投影)宝黛共读西厢的插图和三个板块:“延伸”、“环境”、“人物”,同时配以“枉凝眉”的音乐。以营造一种氛围。
二、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1.请学生简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红楼梦》
2.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3.介绍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幻灯片投影)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4.《红》的价值与主题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⑴.众多的不朽的艺术典型
400多人。典型:几十个。著名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王夫人、贾政、贾赦、贾琏、贾雨村;贾家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袭人、晴雯;尤二姐、尤三姐;刘姥姥等。
⑵.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故事情节。
以大量的日常生活描写引人入胜。(承继《金瓶梅》,而又与之有别。)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平时起居,家庭宴会,钣后闲谈,玩花赏景,吟诗作赋,儿女情长……其间偶尔穿插重大事件——元春省亲,罢官抄家,反映贾府由盛变衰的变化。描写的环境,主要是大观园,荣宁二府,以及府外生活。众多的故事,以怡红院和萧湘馆的主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作为主线贯串在一起。黛玉进府是二人关系的开端,经过两小无猜、爱情萌芽、误会猜忌,终于倾心定情,但最后却以悲剧(黛玉死,宝玉出家)结束。
⑶.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北方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准确精炼,明白流畅,生动。
二、 简介《红》开头五回的内容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讲述两则故事。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幻灯片)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 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四、(幻灯片一一投影,配插图)金陵十二钗及袭人、晴雯的判词
由判词判断所写之人,并推测人物的命运与性格,学生讨论后老师简要概括。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第二教时
主要内容:贾府典型环境的分析;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形象分析
一、复习《红》人物间的关系
利用课件,让学生上台来操作,将人物图标拖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如果位子错误则图标会自动退回。
二、分析贾府这一典型环境
1.问:贾府与别家有什么不同?(幻灯片逐步打出)
讨论后归纳,从三个大方面展开 宏伟豪华的府第
皇帝御书的大匾
君王手题的对联
宏伟的外观 等级分明的礼仪
贾母院
讲究的布局 贾赦院
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贾政院
华丽的陈设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2.讨论环境描写的特点与作用。
3.扣住课文有关语段自绘“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幻灯片投影)“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一起用箭头绘出林黛玉进贾府行进线路图。
4.合上书,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拖动建筑物图标移至正确的地方。
三、1.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两类人,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
完成课后练习一。
四、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风
本节课讨论分析贾母、王夫人形象。
第三教时
一、分析王熙风形象
1. 你对王熙风印象如何?
2. 从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夫人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幻灯片显示)
3. 看到荣国府掌握内政的三位实权人物,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黛玉和她们的关系能处好吗?今后命运会怎样?
二、“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与宝玉
1. 研读课文,摘要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的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找出一句概括黛玉行动的话语;
找出论据说明黛玉的“时时在意”“步步留心;
外貌描写。
2. 贾宝玉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
《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幻灯片一步步打出,配以“枉凝眉”的歌曲)
3. 宝黛初会(配以曲子“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两人眼中的对方;
一“惊”一“叹”。
4.(幻灯片)“金玉良缘”、“白茫茫天高地厚”的插图,配以“金玉良缘”的唱曲。
三、结合课后练习掌握一些文言字词。

『肆』 高中语文教研微课《小说阅读教什么》教案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专明本课所要属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伍』 鲁滨逊漂流记的教案

〔教学设想〕
文学名作是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重心所在。而解读文学名作的文艺理论性文章学生读得不多。如果说文学名作本身是感性而鲜活的,学生会爱不释手,自觉投入,那么我们不得不考虑到面对理性而呆板的文艺评论,学生可能会眉头紧锁,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想紧抓名作本身,以血肉丰满的小说为平台引出学生对作品的原始解读,再顺其自然引向小说理论家伍尔夫对《鲁》这一作品的解读,从而把学生从感性的“读”引向理性的“评”这个层面上。同时,紧扣课文,集中精力让学生了解伍尔夫解读小说的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再联系文中提到的读者的透视法和学生解读小说的过程来体味像伍尔夫这样的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是如何解读文学名作的,从而使学生获益,觅得一些解读名作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让学生以读过的文学名作为例,进行两种透视法的比较分析,从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从教学论的意义上说,这是引导学生再次发现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用他们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名作及作者,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己新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个性。这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
2�反复品读本文,把握作者伍尔夫解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基本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
3�对比分析作家的透视法和读者的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让学生阅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或播放碟片。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大家有过出外遨游,探险漂泊的梦想吗?那么试想一下,你们都会有哪些经历呢?(学生自由发言)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假想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尽管它与世隔绝,但居住其间的人却“怡然自乐”。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孙因着一心要遨游探险的想法,几次出海,最终流落荒岛,关在那里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孤独生活。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呢?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伍尔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板书课题)
二、重温原作,引入课文
1�请学生概述《鲁滨孙漂流记》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多媒体播放鲁滨孙的航船触礁这一情节)如果写到鲁滨孙九死一生,爬上荒岛这一情节时,笛福请你为他往下续写,你会如何写下去?(请2—3名学生简述续写思路)
3�思考:为什么以上同学的续写各不相同?为什么他们与作者笛福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呢?
4�我们能从今天要学的伍尔夫的文章里找到上面这一问题的答案吗?(将问题引向本文)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第3段中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作者要用这部小说证明什么呢?
2�小说家的透视法指什么?它对我们解读小说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崭新的小说创作理念的小说家伍尔夫对其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和评论。她告诉我们全面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我们解读小说的良法之一。课下让我们再读文本,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五、布置作业
反复研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由于读者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小说情节及人物的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要深入解读一部文学名作,就必须爬到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本节课,让我们借助伍尔夫的慧眼来分析一下笛福的透视法。
二、深入分析,攻破难点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段,其他学生思考:作者让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要有一场“孤独的战斗”,这场“战斗”指什么?
2�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3�集体朗读课文第2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举哈代和普鲁斯特要引出哪个概念?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三、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1�请找出文中关于作家透视法和读者透视法的分析,谈谈两种透视法的关系。
四、拓展运用
1�未学本文时,大家是怎么解读《鲁》这部作品的?学了本文之后,作者的解读对你有哪些启示?对作者的解读,你有哪些看法或补充意见?
2�试着运用作者的解读法来解读你们熟悉的文学名作。
五、小结全文
虽然这篇文艺评论文行文较为含蓄,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曲折地表达观点,但透过作者伍尔夫的深入分析,我们知道了“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解读文学名作的一条良径,今后同学们不妨一试。
〔附〕板书设计
读《鲁滨孙漂流记》

『陆』 如何探究小说主题意蕴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

探究主题意蕴
一、考纲要求: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研究。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目的)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探讨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多方面)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专家强调: 回答问题包括探究题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可抛开文本随意生发、自我发挥。
二、探究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把小说的题目××改成××,好不好,为什么?
④小说××为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考虑,请选择某一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
⑤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2)阅读突破点
①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就等于抓住了探究的精髓。
②注意标题和体裁。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时就是小说线索,必须关注。
③抓关键性语句。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的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语句。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

『柒』 高中语文 《祝福》教案

《祝福》合作探究性学习流程
一、探究目标和角色定位 1、探究目标:①、鲁镇社会人物形象分析;②、祥林嫂悲剧性命运探究; ③、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关系; 2、角色定位:①、祥林嫂案件专家调查组(职责:调查祥林嫂的生平事迹,给出性格概括,列出犯罪嫌疑人名单);②、无罪推理辩护律师团(结合文中事实,为犯罪嫌疑人进行无罪推理和辩护。辩护主题:“黑夜的黑不是我的错”)③、有罪推理辩护律师团(结合文中事实,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有罪推理和为受害者辩护。辩护主题:“谁说黑夜漫漫无尽头”)④、《真理报》记者团(负责跟踪报道、采访和点评,写出简讯。报道宗旨:“给事实一个真相”)⑤、道德法庭审议团(职责:在调查、辩护的基础上,给出总结和道德审判。审议原则:“不冤枉一个好人,但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二、探究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鲁镇社会人物形象分析;②、祥林嫂悲剧性命运探究; 2、难点:对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关系的深层理解; 四、探究流程 1、明确角色,组内分工,研读教材,合作探究; 2、交流意见,形成材料; 3、展示调查结果,完成辩护和审判; (记者团的采访、报道穿插整个流程) 五、探究成果 1、《祥林嫂生平事迹和人物性格的研究报告》(成员每人写一份); 2、《鲁四老爷、柳妈、卫老婆子、四婶、大伯等涉案人员的无罪推理和辩护书》(成员每人写一份); 3、《鲁四老爷、柳妈、卫老婆子、四婶、大伯等涉案人员的有罪推理和辩护书》(成员每人写一份); 4、《祝福》写作目的的分析(成员每人写一份); 5、《祥林嫂一案判决书》(成员每人写一份); 6、有关本次审判的几则简讯(成员每人写一份); 六、基础知识检测和写作拓展(附活页练习)

阅读全文

与高中小说阅读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杨皓是哪个小说主角 浏览:966
出版青春校园小说推荐 浏览:59
女生版穿越小说排行榜 浏览:718
丑男逆袭的校园小说 浏览:847
花式宠妻总裁霸爱成婚小说 浏览:106
熟女丁香人妻小说全集 浏览:112
女主角大于20个的小说 浏览:435
女主角小名叶小九小说名字 浏览:189
主角百世轮回的小说 浏览:384
帝王心术同作者的其他小说 浏览:522
三人成狼小说写的是什么 浏览:297
上千章好看的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204
爱伦坡诗歌和短篇小说的特点 浏览:361
小说人物华曦 浏览:822
格雷的五十道阴影小说txt百度云 浏览:911
我的女朋友很乖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554
吸血鬼小说里的男主姓什么名字大全 浏览:107
天逆全集有声小说全集 浏览:505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狼世界 浏览:708
唐砖小说全集在线 浏览: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