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主角 > 女主是郑韵之的小说

女主是郑韵之的小说

发布时间:2021-11-21 23:06:32

❶ 桑玠写的SC小说有哪些

情路系列《倾心不怕晚》浮生长恨欢娱少可肯爱千金轻一笑这是一个甜蜜深爱温馨的黑帮故事、没有任何虐且看黑帮强首淡然温和陈渊衫如何宠爱妻子严沁萱主角:陈渊衫 严沁萱《非你不爱》初遇之于深渊不过是一步之遥这是一个有两对主角的双线故事:
炸毛欢快女大学生顾翎颜与黑面警局副局长单景川——深爱中成长
冷漠绝情市政委厅长傅政与深爱的女人邵西蓓八年纠葛——虐恋情深谁却甘之如饴无奈、彷徨、痛苦......我只知此生非你、绝不如愿主角:单景川 顾翎颜 傅政 邵西蓓 肖安《随情所欲》冰冷而又唯利是图的香港豪门背景是血缘至亲帮他选择的无法逃脱的桎梏。
他缺失的爱与温暖,却是高干家族里被父母宠爱的她从小拥有的。
宿命不可逃,吸引而致命。一个人的爱究竟可以疯狂到什么地步?
是疯狂到宁愿用自己一无所有来刺痛对方、成全对方的钟意如愿。你在这里你在我绝望、炙热、万劫不复的爱里
主角:封卓伦 容滋涵《情有独钟》(短篇故事合集,收录情路系列中的主角的儿女的故事,以及各种番外)好久系列《好久不见》(最新完结)20岁,她刚刚踏入演艺圈、与他在一起的时候,她才崭露头角,他已声名显赫。分开后的第六年,她以演艺全能天后的名号在红馆连开三场演唱会。在她演唱最后一首歌时,已经被称为影响整整一代人的他竟然作为经纪团队瞒着她请来的特邀嘉宾、与她同台演唱这首他当年为她写的歌。岁月能磨平棱角、骄傲、冲动,也能磨平最初那样浓烈的情感。在我最好的时光,你选择的离开,迫于一切......是不是也迫于过爱。你还好吗?好久不见。主角:司空景 封夏《天生一对》(短篇连载中)娱乐圈时尚圈复杂不分伯仲,如今的他们都不能算是好人。
他是娱乐圈权利巅峰,因眼缘带她入门,她在他床上春风几度,远走前却说让他多睡几个女人以提高技巧。
待她成为时尚圈顶尖模特归来,又像从前那般撩拨他,他怒意夹杂着跃跃欲试,却用真心对她的未来下圈套。
喝醉了才知道你最爱谁,卸下光芒才知道谁最爱你。主角:穆熙 郑韵之小剧场(取自《情有独钟》小番外合集)《情非得已》傅政和邵西蓓的儿子傅矜南的故事不过是情非得已,爱到深处,姻缘注定。主角:傅矜南 肖憬渝《情投意合》单景川和顾翎颜的女儿单叶的故事重要的只是无论艰难,无论酸甜,此生如一,辛甘与共。主角:单叶 戴宗儒《情至意尽》傅政和邵西蓓的女儿傅仟汶的故事从此一生驻足在你身后,只为你如愿。主角:傅仟汶 霍垠《甘心情愿》封卓伦和容滋涵的儿子封易修的故事每个女孩子都值得这样一个人来爱。他教你信任、教你包容、教你成长……最重要的是,他愿意将你放在与自己平等甚至更高的位置,希望你以这样的身份陪在他身旁。甘心情愿,与你偕老。主角: 封易修 叶天晴短篇《此生如终长》(古言短篇)今朝如醉终须醒但愿此生如终长主角:秦蔚世 墨之《烟沙醉》 (古言短篇)一步错,步步错。
此生一醉,烟沙只留你容颜。
此文为《好久不见》前世。主角:左夕景、左夕弈、墨千夏

❷ 有什么好看的小说 修真 都是 黑道都好谢

邪气凛然。(都市类除了邻家我最喜欢的就似乎这个了)(完本)
极品公专子。(也很喜欢。不过属说实话我更喜欢邻家这本)(完本。在写第2部)
春光乍泄。(还没看。也是看了介绍不错的。)(完本了)
老婆爱上我。(不错的。还在写。写的蛮不错的。至少我很喜欢。)
我的老婆是千年狐妖。(这个我只看了介绍。没什么时间看。不过我觉得不错)
流氓高手(写星际的。有些搞笑。总的来说还可以。)
暧昧(写的还可以。YY的)
武林高手在校园(写的是古代将领穿越的。还不错,。蛮喜欢的不YY)
八元钱泡了个空姐。(还在看。不好评论)
貌似纯洁。(听他们说不错。还没看。)
恶魔法则。(还没看。应该不错)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还行。都市又修真又YY)(完本)
叔叔我怀孕了(这本强烈推荐哦。不错不错。不YY但很喜欢。也很感人)!!(完本)

这么多全是我能想到的。
希望你能采纳。
谢谢。

❸ 要两副队联.

以德齐家父慈子孝天伦乐
为成修身立世立人福泽存

天伦天乐
成德成才

双凤朝阳诚州成德千秋开泰
五贤耀祖沧浪腾蛟万年文彩

洪程方兴

❹ 桑玠的主要作品

《好久不见》《天作之合》《非你莫属》《你听得到》《倾心不怕晚》《非你不爱》《随情所欲》等。

1、《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已经于2014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主要讲的是:

封夏最初遇到司空景时,只是一个刚进娱乐圈、恰满二十岁的年轻女孩,而司空景却已经是声名显赫、红得发紫的天王巨星。

虽然这样的差异,使得这份感情比起常人分外艰难——媒体的追踪、对公司的隐瞒、身边的种种阻碍也导致了彼此之间的一些误会,但他们还是努力地在保护着这份感情。

2、《天作之合》

《天作之合》晋江TOP1感动千万读者酷炫欧美风黑色爱情童话。

主要讲的是:

柯轻滕,是唯一一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能够在黑色的平行世界里,肆意操纵稀有能源的人,与此同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运筹帷幄的亚裔。

两年前,尹碧玠与他最强大的敌人联合起来,心怀目的蓄意接近他,却又在与他的朝夕相处中,成为真正触及他的心的第一个女人。

可最终,她因被他识破身份,伤及皮骨心脉,离开他的身边。

两年后,他在四季列车上与她重逢,撒下天罗地网,将她重新卷入他的版图,穿过赌城、海岸、密林、沙漠……在生死存亡间,带她开始一场没有终点的旅途。

3、《非你莫属》

《非你莫属》于2014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主要讲的是:

他是在高校帝国理工学院任职的数学老师,她是人称“迷糊小飞侠”的东航空中乘务员,

原本是毫无干系的两条平行线,却因为一堵墙的距离,以“邻居”的身份越来越渗透到彼此的生活中去。

4、《你听得到》

《你听得到》是晋江文学城金牌作者桑玠出品,甜文,关于古风网配,关于娱乐圈,关于声控。本文于2015年2月14日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网络版于2015年4月26日完结。实体书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于2015年9月出版 。

主要讲的是:

他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音乐鬼才,在二次元里拥有超高的人气,却向来神秘,任何人不得他的消息,不见他的真面。

同时,他也是娱乐圈里从未出现过的奇迹,以惊涛骇浪之势成为了华语乐坛的一片天。她答应帮好友一件事,去照顾好友朋友谢修弋,却不知竟悄悄开启了她与男神之间的爱情之旅。

在日益相处之下,她猛然发现,自己喜爱了多年的古风翻唱圈以及CV圈的男神Djay,竟是自己眼前这个面瘫,毒舌,却异常帅气与温暖的谢修弋。

5、《倾心不怕晚》

本书是情路系列第一部,都市+黑帮温馨正剧甜文。本文2012年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网络版于2012年7月7日完结。本书实体版于2015年12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主要讲的是:

他是游走于黑白之间的顶级商业王者,手起刀落、风云汇聚。她是原本被人捧在手心的骄傲明珠,一夕之间失去所有,背井离乡。

那一夜在东京,她惊讶于他身后的无边黑暗,而他也不小心救下了她这个今后一生的“梁子”。她初时还未完全走出过去的伤痛,而他却用这辈子全部的耐心陪伴着她,给她快乐与关怀。

他一步一步踏入明知无法给她安稳,却不可自拔的爱情之中,最终在江南小镇,求她倾心相许。她给他最平凡温暖的人间烟火,

他给她最肆意畅快的冒险人生。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一生,我只为你倾心。

6、《非你不爱》

情路系列第二部,高干、双主角;甜宠+虐恋。

初遇之于深渊,不过是一步之遥,谁却甘之如饴。本文于2012年6月26日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网络版于2012年9月15日完结。实体书于2015年12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主要讲的是:

一个火爆脾气的小萝莉顾翎颜,与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警察单景川,因为一场意外不打不相识,

却渐渐成为彼此心中最重要的人,那是一起成长才会相爱到骨子里的纯爱;温婉柔顺的邵西蓓,与冷漠残酷的天之骄子傅政,因为精心设计的阴谋而纠缠八年之久,

这八年,傅政伤害她无数次,她却依然没有离开,那是绝望却至死不渝的爱。然而,老天终究不舍得让他们输。

7、《随情所欲》

《随情所欲》于2016年1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上市。

主要讲的是:

她是天之骄女,城中容家的长公主,她拥有所有人都羡慕的一切,最清醒理智的头脑,却最终将所有的疯狂都献给了她认为永远不会和她在一起的男人。

他是翩翩浪子,拥有显赫却阴冷的家世,最英俊诱人的相貌以及让女性倾慕的本领,游戏人间,寻欢作乐,却因为她陷入万劫不复的爱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桑玠

❺ 桑玠 天生一对长篇 百度网盘有吗

《天生一对》(暂停更新)

主角
穆熙,郑韵之

配角
翁雨,陈涵心,傅郁,柯印戚

内容简介
娱乐回圈答时尚圈复杂不分伯仲,如今的他们都不能算是好人。
他是娱乐圈权利巅峰,因眼缘带她入门,她在他床上春风几度,远走前却说让他多睡几个女人以提高技巧。
待她成为时尚圈顶尖模特归来,又像从前那般撩拨他,他怒意夹杂着跃跃欲试,却用真心对她的未来下圈套。
喝醉了才知道你最爱谁,卸下光芒才知道谁最爱你。
这本书未完,我就发给未完的书

❻ 写网配《好久不见》的作者还写过其他哪些文吗各种求~顺便有什么好看的网配短篇求发!不要虐!

倾心不怕晚》
浮生长恨欢娱少
可肯爱千金轻一笑
这是一个甜蜜深爱温馨的黑帮故事、没有任何虐
且看黑帮强首淡然温和陈渊衫如何宠爱妻子严沁萱
主角:陈渊衫 严沁萱

非你不爱》
初遇之于深渊不过是一步之遥
这是一个有两对主角的双线故事:
炸毛欢快女大学生顾翎颜与黑面警局副局长单景川——深爱中成长
冷漠绝情市政委厅长傅政与深爱的女人邵西蓓八年纠葛——虐恋情深
谁却甘之如饴
无奈、彷徨、痛苦......我只知此生非你、绝不如愿
主角:单景川 顾翎颜 傅政 邵西蓓 肖安

《天作之合》
黑色的世界是一个与我们的世界平行的地方。石油,是这个平行世界维持生存的主心骨之一。
而他,掌握着这件足以引起多虎相争的宝藏长达十多年,并且在这样致命的危险边缘可以如履平地。
两年前,她心怀目的成为真正触及到他心的第一个女人,却最终伤及皮骨、离开他的身边。
两年后,他一意引领将她重新卷入他的版图,顺延波斯湾路线,开始一场没有终点的旅途。
爱情、欲望、秘密。
伤害、背叛、回归。
你是这黑暗中唯一的光亮,为我停留,引我前行。

《天生一对》(短篇连载中)
娱乐圈时尚圈复杂不分伯仲,如今的他们都不能算是好人。
他是娱乐圈权利巅峰,因眼缘带她入门,她在他床上春风几度,远走前却说让他多睡几个女人以提高技巧。
待她成为时尚圈顶尖模特归来,又像从前那般撩拨他,他怒意夹杂着跃跃欲试,却用真心对她的未来下圈套。
喝醉了才知道你最爱谁,卸下光芒才知道谁最爱你。
主角:穆熙 郑韵之

❼ 哪一本著作中有"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之说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原文: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十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十八]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二十]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二一]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二二]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二三]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二四]《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网络,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二七]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二八]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末足抗衡淮海也。

[二九]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三十]“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

[三一]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旷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三二]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三三]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三四]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三五]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霸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三六]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三七]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三八]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视古人“江边一树垂垂发”等句何如耶?

[三九]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四十]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

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四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四三]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

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四四]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四五]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

[四六]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四七]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四八]周介存谓“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刘融斋谓“周旨荡而史意贪。”此二语令人解颐。

[四九]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迫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二语乎。

[五十]梦窗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玉田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

[五一]“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五二]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五三]陆放翁跋《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

善乎陈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苦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以此也。

[五四]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五五]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五七]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五八]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见。不独作诗为然,填词家亦不可不知也!

[五九]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殆有韵之骈体文耳。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六十]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六一]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六二]“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车感轲长苦辛。”

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六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六四]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籁词》,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

(7)女主是郑韵之的小说扩展阅读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它“神秀”,韦庄的词被称为“骨秀”,温庭筠的词称作“句秀”。

1、作品影响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

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2、创作背景

王国维生活在中国黑暗的时代,外族入侵,清政府没落崩溃,社会失控,价值体系紊乱,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剧烈动荡,个体生命在精神上处于迷茫和苦痛。王国维的人生也经历着时代痛苦的洗礼。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回国,他说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虚弱,而性格又是如此的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胸臆,自是始决计从事于哲学的研究”。人生问题的困扰使他走向了哲学。在哲学之中他涉足到康德、叔本华哲学,希望通过哲学能够揭示人生的真理,摆脱人生的痛苦与无奈。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1907年,他又感叹:“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对于王国维来说,“可信”与“不可爱”的哲学是以现象界为对象,可以得到确切的实证科学知识,这种知识可信,不过这种知识只是陈述经验事实,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所以他觉得不可爱。他追求的是“可爱”与“可信。

的统一,这就便他陷入学术界自近代以来形而上学与科学实证的内在紧张,非理性主义与实证主义冲突、对峙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王国维本以为研究哲学可以解决“人生之问题”,从中寻觅人生解脱之途。

但事与愿违,倒使王国维陷入了“可爱”与“可信”两难境地的烦闷之中,他不得不放弃哲学的研究,另寻解脱之路。他的学术注意力由哲学移于文学,以期在文学中能够寻觅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与目标。

在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身的非功利给他带来了审美的愉悦,于是他撰写了《人间词话》。

❽ 中国主要的童蒙读本有哪些

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百家姓:《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而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尝详考之,以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钱)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今天河南新郑就有座百家姓广场,那里有“中华姓氏墙”记录着中国所有的姓氏。

千字文:《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据唐代李倬《尚书故实》记载梁武帝命大臣殷铁石模次王羲之书碣碑石的字迹,又要求拓出一千字都不重复,以赐八王。殷铁石拓出后,此千余字互不联属,粱武帝又命令周兴嗣将这一千字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卿有才思,为我韵之。”。结果周兴嗣竟写成了《千字文》,头发都白了。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
《梁史》中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该书说: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都曾加以记录,其内容与《尚书故实》基本相同。
《千字文》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千字文》问世1400 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这足以使它流传到久远的将来。《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借鉴《千字文》中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其中主识字教材更是由4,000个不重复的常用汉字字组成,韵语成篇,分为50个不同主题,可称为现代版《千字文》。

❾ 谁是客家人

客家简介
“客家”是汉族民系中重要的一支名称。这支称为“客家”的民系,是南迁汉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合经融合有“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但是这支民系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所以作为一个群体,其成员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成员。因此,“客家”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但并非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客家民系迁徙与形成
客家先民是中原人士,客家人在历史上曾经历五次迁移运动,其中第一期是孕育期,第二、三期是形成期,第四、五期是向海内外播散期。客家人迁徙运动背景,是中国历史上因王权变更、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北方汉民南移运动。
第一次大迁徙——西晋末年,于永康元年引发了“八王之乱”,继而又爆发了人民反晋王朝的斗争,大大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这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等少数民族趁虚而入,各自据地为王,相互争战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原成了胡人天下,他们废农田,牧牛羊,虏汉人做奴隶。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遂形成以衣冠土族,官宦大户为主体的南迁潮流。他们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樊,沿汉水入长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一带;朝东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山区。其前锋已抵达今之梅州大埔,并于东晋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以“流民营”为基础设置了义招县。这时,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为安置中原移民,专门设立了侨州、郡、县、予以各种优待。这股潮流此起彼伏,持续170多年,迁移人口达一、二百万之众:
第二次大迁徙——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而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他们互相攻略、纵兵残民,加之中原灾荒连年,官府敲榨盘剥,民不聊生,许多城乡烟火断绝,一片萧条。不久,爆发了先后由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弛骋中原,辗转大江南北十数省。这些地方正是第一次南迁汉民分布的地域。战乱所及,唯有赣南、闽西南和广东东北“比较堪称乐土”,于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江州溯赣江而上,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广东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根据客家族谱记载,这时期的移民,避居福建宁化石壁洞者也不少。这就是中原汉人历史上第二次大举迁徙。这次南迁,延续到唐后的五代时期,历时90余年:

第三次大迁徙——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迁徙。北宋都城开封,于公元112年被金兵攻占后,宋高宗南渡,在临安(今杭州)称帝,建立南宋王朝。随高宗渡江南迁的臣民达百万之众。元人入侵中原后,强占民田,推行奴隶制。处于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为躲避战乱又一次渡江南迁。随后由于元兵向南进逼,赣闽奥交界处,成为宋、元双方攻守的战场。文天祥起兵抗元,率义军进抵梅州,客家儿女纷纷从军,转战于闽奥各地,仅松口卓姓家族,就有800多人,“男执干 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早先迁入此地的客家人,为寻求安宁的环境,又继续南迁,进入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因为这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称为“客家人”:
第四次大迁徙——原因有二:一是受满族入主中原的影响。清兵进至福建和广东时,客家节义之士,起面号召群众举义反清,失败后被迫散居各地。有随郑成功到台湾的;有向粤北、粤中、粤西搬迁的;有的到了广西、湖南、四川。二是客家人口膨胀。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人,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人口大增,而当地山多田少,耕殖所获,不足供应,乃思向外发展。适逢清政府于康熙年间发起“移湖广、填四川”和移民运动。于是,由中原移居两湖两广的汉民,又大量入川。朱德、郭沫若、韩素音的祖先,都是当时由广东、福建迁到四川的客家人。

第五次大迁徙——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客家人为基本队伍,辗转征战十余年。天京陷落后,起义军受到剿杀,百姓纷纷逃匿。在此期间,粤中地区发生了持续12年的土客械斗。清政府为解决土客之争,特划出台山赤溪地区以安置客家人。动乱使得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到海南、广西,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去谋生,客家人向海外迁徙。自南宋末年以来,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搬迁的同时,又陆续通过海路和陆路向海外迁徙。海路由厦门、汕头、广州、海口、虎门、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冲等港口出发,乘船冒险到达南洋各地。陆路通过广西、云南边境进入缅甸、越南等地。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复明”、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和孙中山早期领导的各次武装起义失败后,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当数量的破产农民和城市贫民,他们或自驾帆船、或被掳掠、诱骟、招雇的“契约华工”到南洋等地从事苦役。20世纪中叶以来,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国向欧美等国乃至世界各地再行迁移。现在客家后裔已遍布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所谓“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 方就有客家 人”:

作者:笑对风云涌 回复日期:2004-6-6 21:07:00

客家名称的由来
“客家”的字面概念是外来的住户。作为民系的称谓,“家”的含义应是“人”,而不是“户”,如“店家”、“船家”。“客家”是客家民系、客家人的简称。但是,“客”不是简单的相对“主”而言的外来者,如广府系、福佬系,他们也都是中原南迁的汉人,也是“外来者”,为何又不称客家?其中缘由还在学界讨论之中。从历史的现象看,汉族南方各民系的形成时间都比客家民系早,基本都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之内(有的也只有部分外延),而客家民系形成时间较迟,而且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是在三省的连结地区。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是这方连结地区,原本的土著或称主人,除了极少数的古越族之外,有“山客”、“木客”、“畲客”。他们大多也是“外来人”。这些“客”和后来的“汉客”混居一地,长期融合,孕育出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文化特征,(可以认为此时民系初步形成,但没有正式的名称)然而这些独具特征的人外迁他乡,如迁至福佬系、广府系的聚居区,被当地主人称为客人、客户、客家。而且这一称呼是在福建沿海和广东沿海不同民系中“叫”出来的,这在文化内含上,应该可以认为是对同一文化特征(即后来确定的客家)人群的一种“共鸣”。这是否同闽粤赣三省连结区原住民的“客”有关,或者说这些地方的居民已有“客”的说法(虽然未见文字记载),现尚难定论。客家名称的来由,现在比较共识的观点是由“他称”到“自称”。“他称”的时间是在明末清初。自称的时间起始于清中叶。但这绝不等于客家民系这时候才形成。“他称”首先是在福建沿海福佬人和广东沿海广府人,“称”出的。“自称”便是自我认同。因客家在民系形成之前的历史一直是作客他乡的迁移史。人家对自己的称谓并无贬意,同时符合自己的历史;也就认同了。
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一词,有的学者认为不确切,提出用民性、品格、民风、特性、风尚、品德、品质,气质等词的见解。见智见仁,何词恰切,姑且不论,权以“精神”解说。客家精神是由客家历史打造出来的。客家历史是客家先民、客家人的流浪史、拼搏史、创业史。为了生存、发展,长期的迁徙、流浪,颠沛流离,逐步地摆脱了中原“安土重迁”和“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保守观念的束缚,树立起“四海为家”的新思想。
也就是长期的颠沛流离,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而必须奋力与自然、与社会抗争,努力拼搏,胜利者,就是这些敢于拼搏、敢于冒险进取的强者,他们终于到了彼岸,获得新生和发达。客家先民在中原老家受到儒学的传统教育,宗族、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离开中原背井离乡,长期的流浪生活,更体会到宗族、家族合力的重要性,更加巩固和加强了宗族家族观念,于是敬祖睦宗的思想观念显得十分突出,扌背父骸,聚族而后,修族谱,修宗祠十分突出。客家先民在饱尝长期离乡背井痛苦之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家不知娘辛苦,出外方知慈母情”,“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于是更加戚恋家乡,并深刻体会到家、乡、国命运一体,荣辱与共的关系,使爱国爱乡的思想强烈地表现在各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客家精神的表述有繁有简,有长有短,可以函益意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最为突出,最为本质的可以归纳为“四海为家,冒险进取,敬祖睦宗,爱国爱乡”十六个字。
客家先民
客家先民,是在客家民系形成之前,生活在民系形成地区的客家人的祖先。概言之,本应该就是客家人的祖先,但情况比较复杂。客家人的祖先除当地“客化”的少数民族之外,都是南迁汉民,但南迁汉人中,不少在辗转大江南北数百年之久,数代之后才迁入闽粤赣客家民系形成的地区,进入客家形成区的南迁汉人有的已经不是离开中原的第一代,甚至不是第二代、第三代……,他们有的定居于别的民系形成区,成为其他民系的成员。所以如果把客家人的祖先统称为客家先民,那么“客家先民”这一称谓就没有特殊内含,或说概念杂乱,因此必须用时空加以限制,时间就是民系形成之前,空间是在客家民系的形成区,也就是直接产生客家的祖先,方称客家先民。
客家人
客家人,是客家民系的成员,凡是有客家血统、客家文化素质和客家认同意识三项条件中的任何两项条件的人,便是客家人。客家血统,不要误认为就是汉族血统。因为客家民系虽然是汉族的一支,但它是以汉族为主体,同时包容了“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客家民系是汉族客家先民(主体)与非汉族客家先民(即客家民系孕育时期居住孕育区的畲瑶等少数民族)共同孕育的,所以,客家血统是形成客家民系的各族成员血统的总称,文化素质主要表现在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客家认同意识,即是自我承认是不是客家人,鉴别是否客家人的三要素中,更重要的是客家文化素质和自我认同意识,而不是血统。
客家后裔
客家后裔可以解释为客家后辈,但如果其后辈仍然是客家人,就没有必要冠以“客家后裔”,因为客家人的前辈是客家先民,之所以称其“先民”,是因为他还不具备客家人的素质。如此推论,客家后辈,应是具有客家血统而无客家文化素质和客家认同意识的人。比如迁离客家社区时间较长,而已不会讲客家话,自己也不认为是客家人的原客家人或客家人的儿孙。客家后裔应是现已不是客家人的客家后辈。若不这样区分,何谓客家人、何谓客家后裔?总不能说,父亲是客家人,儿子就是后裔,如果儿子仍然是客家人,那又为什么称“后裔”?因为客家民系至今并未终止,如果有一天客家民系消失了,那么到达其消失之后,客家人的后辈则可称为客家后裔。

作者:笑对风云涌 回复日期:2004-6-6 21:08:00

关于客方言的形成
一、客方言形成概况
客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它以广东的梅县话为代表。梅县,这个名字为后起,据温仲和《嘉应州志》载,梅县在南朝齐时,开始称程乡县, 是时有南齐时人程旻[ m n]居嘉应州义化乡,后人思其德,名其乡日程乡,名其县为程乡县。到了后晋,程乡县原隶属广州义安改隶属为南汉国时,始改恭州为梅州。宋时几经改置, 至明清时又复称程乡县,隶属广东潮州府。至于称“嘉应直隶州省程乡县”之名,那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事情,到嘉庆时,嘉应州升为府。直至民国,隶属广东省,废嘉应州改称梅州,后改为梅县。 今梅州市含七县一区,即梅县、兴宁县、五华县、蕉岭县、平均县、大埔县、丰顺县和梅江区,均操纯客方言。梅县话是客家话的代表。
梅县的命名,起自民国。据《梅县市文物志》所载旧制沿革, 梅县应当包括旧称三十六堡,即今现属梅城及城郊区、长沙、水车、石坑、畲江、扶大、南口、荷泗、瑶上、大坪、石扇、西阳、白宫、丙村、雁洋、城东、松口(松东、松南)、白渡、隆文、桃尧、松源等区。 这些区与区之间的语言,其大系当然属梅县音系,可是微有差别。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究竟怎样形成的? 当代语言大师王力先生说:“‘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来的人。”据一九一二年梅县焕文阁出版《梅县乡土历史读本》载。“客民本中原汉族,皆河南光山、固始之民。”唐末因战乱“移徙于汀 赣之间”后转到广东,到了宋末,梅县一带旧是过客族,“遭元兵屠戮殆尽”,待元乱已定,复由洒赣之间“转徙于梅”。清诗人黄遵宪《梅州诗传序》云:“此客人者,来自河、洛,由闽入粤,传世三十,历年七百,而守其 语言不少变”,“守其语言”属什么语言?清语言大师章太炎先生《客方言·序》中说:“广东称客籍者,以嘉应诸县为宗”“大氏(抵)本之河南,其声音亦与岭北相似。”林海岩《客说》“客音为先民之逸韵”可见梅县客家 为汉民,客话渊源,自然属于中原先祖口语无疑,所以客家话保存了大量上古和中古语音。黄遵宪说:“余闻之陈兰甫先生谓客人语言,证之周德清《中原音韵》无不合”(见《梅州诗传·序》)。由于社会动乱,中原汉人 大批南迁,在经过长期流徙以后,这批被称为“客人”的中原汉人最后定居于梅县地区,其所操的语言慢慢对发展成为一种方言——客家话,客家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定型下来,形成一种有别于汉民族共同语的独立的、纯洁的、 活泼的和丰富的客家方言。
二、从古代汉语看客家方言的形成
我们知道,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梅县客家话,是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必 然结果。客家话的客家人(客人)所操的语言。“客民本中原汉族”,既是中原汉民族,口音当然是中原音系,罗香林《客家源流考》认为“就种族遗传说,客家民系是一种经过选择淘汰而保留下来的强化血统”,这就说明了 “客人是中华民族是最有力的一派”(《梅县乡土历史读本》)。足见客家人是中华汉族无疑,客方言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汉语的一个支派。
(一)客音和古音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客方言中保存了很多古音,从客家 话的纽韵调上可以发现古音系统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我不打算作全面的阐述,因为古音与客音的异同,古今汉语专家在专著里均有述及,我只是想从它们共同性的对应关系上谈谈纽韵情况,至于调的问题,对古汉语调类说法亦 不统一,如古有二声、三声、四声说,当今客话五华口语只有三声,无去声,梅县地区其余县都为六声说,就难以考定“古”“客”真相。我认为客方言的纽韵与古代汉语有一定的共同点和一定的对应规律的,譬如说声母,客 方言无浊声母[dz]、[dz] 、[dz]、[v]、[η],只有塞擦音[ts]、[ ts’ ]、和擦音[s],在三十六字母中属精、清、心声母,无舌上音[ts]、[ts’]、[s],因此客人说“知”为“低”(di),说,“值得”为“抵得”等等都是属 于上古语音,即清代音学大师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提到的“古无舌头舌上之分”“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这话的意思是说,等韵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彻、澄”在上古音里,都是读“端、透、定”即今人发 “zh”、“ch”、“sh”的舌后音声母的字,在上古时有一部分读为舌尖母“d”或“t”的音,客方言正符合这个规律。钱氏又说“古无轻唇音”,认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 (见钱氏《音韵问答》)这话的意思是说,凡后代发轻唇[f(v)]声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读为重唇音[b] 或[p]或[m],证之于客话,如说“飞”为“卑”,说“负”为“辈”,说“分”为“奔”,说“粪”为“笨”,说“斧” 为“补”,说“无”为“磨”等等,这就是客话中今天还保存下来的上古语音。章太炎先生在《国故论衡》中说:“古音有舌尖泥纽,其后支另,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这话意思是说,今人读“r” 声母的字,证之于客话,客人说“汝(r )”为“你(n )”,读“乳(r )”为“能(n ng)”,读“挼(ru )”为“挪(nu )”等等,这些都说明客话没有“日纽”,日纽在古音系统里应属三十六字母的“泥纽”。
再说客方言的韵母的保存了一部分古代韵部, 如罗 云《客方言·自序》所说“今考客音耕清韵婴声诸字,与真韵因字诸字无以别也;清韵之情、贞、成、盈、呈,与真之韵秦、真、臣、仁、陈,无以别也;青韵之轻、屏、 萍、 ,与真韵之亲音与清同;到臻韵这臻音与精同,就如顾(按:顾炎武)说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汉之古音矣。”这段话说明了客家话韵母系统与古韵部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所谓“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汉之古音”是合乎事实的。 客方方韵母具有入声韵尾[- p ]、[ - t ] 、[ - k ]和阳声韵尾[ - m ]、[ - n]、[ -η ]特点,与《广韵》系统相符,但韵尾[-η]在[ Z ] 、[ I ]之后变为 [ -n ]、韵尾[ k ]在[ Z ] 、[ I ] ,“痕”与“真”各别。
(二)客方言与古语词
客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因此客话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著名音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对客家语言系统作一过番研究工作,撰述《岭外三州语》附在《新方言》后,选取了六十三条客话词语,用《说文》、《尔雅》、《方言》、《礼记》、《毛诗》、《战国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证,说明客方言的词源与客话所本,自志汉民族一派语言,早已如此。现举几条《岭外三州语》例叙说 如次:
(1)《方言》说:“浑、 ”皆训盛,郭 曰:“们、浑、肥、满也”,《邹阳传》言“壤”子,壤即 也。故今三州谓小子曰满子。 按(笔者,下同):今客方言对最小之子(子女中最幼者)即呼“满子”,最小这女为“满女”。
(2)《夏宫)“缮人”注:“缮之言劲也,善也”。善、美同意。三州谓美曰劲,亦谓之产。〈广雅〉:“净,善也。”亦谓之产,郑公孙侨字子美,亦为产,明美、产同训矣。 按:“劲”字客话读[ k no]有美丽,漂亮之意。 ,客话读[cts Bn],称美而白净之意。用于指物,如说“瘦肉”为“ 肉”(精肉)。

作者:笑对风云涌 回复日期:2004-6-6 21:10:00

产,客话读[csan],多指人(孩子)长得漂亮,也可指物。
(3)《说文):“ ,白好也。”则旰切。三州谓人白好曰 。按:赞,客话读[ts‘anC],很好的意思,对事物表示赞许,常说“异女赞”、“奇女赞”(蕉岭)。
(4)《说文》:“桄,充也”古旷切。《乐记》“号以立横,横以立武”《注》:“横,充也。谓气作充满也。”《释文》:“横,古旷切。”桄、横同字。三州谓廓大充满为桄,转入庚部。 按“桄、横同字”,但今客话音读不同;从反切来看,古音是应读“桄”为[ckuBng],但今管话读“横”为[cvBN],失去中古的牙音(舌根音)。今客家话说袋子里装东西装得满满的为“桄桄鼓鼓”[ckUBN ckUBN ckUckU]。
上引章氏《岭外三州语》,可以证明客话形成的历史的悠久性,自诗书始,既具先民语言,然经时代的发展和先祖居地的变迁,与当今客话不完全吻合,这很符合语言发展的演变规律,所以客话的形成应该是与中华汉民共同语言并行而不悖。
(三)客方言的音变与古音——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纪元前三世纪,曾居山东、山西,到了秦朝(纪元前249至209)被迫迁于河南、安微(见王力《汉语音韵学》“参考资料”引)等地。从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看来,多为王几所在,中原冠冕之居,乃中华语源的正宗,客话 则为语言正宗的支派,故客方言仍保存大量古代汉语而不少变,如《诗经》第一人称“ ”字,与客话第一人称口语“崖( 涯)”的本源书面语“我(吾)”是同源字。因为客话“崖( 涯)”的读音纽韵归类属顽母[N]、 拜韵[BI],正好与《中原 音韵》阳平声疑母[N]、来韵[BI]相吻合。但“崖”的口语为[NB],开口呼,阳平声。“我”的客话读音属顽母[N],在《广韵》系统里属牙音疑母[N],韵部为上声第十二歌[o],上古音属侯部[o],因此,“我”的 读音为[No],正合乎今天客话的读音。但日常口语不说[No],而是说[NB],作物主代词用,如说“我的书”[cNBkeC csU]这里的[B],上古音属鱼部,《广韵》属麻韵[B]《中原音韵》“家、麻”合韵,汪荣宝《论歌戈虞模古读》说:“唐宋 以上,凡歌戈韵之字,皆读[B]音,不读[o]音·魏晋以下,凡鱼虞模之字亦皆读[B],不读[B]音或[ ]音也”“吾”字虽然在今天客话中不能归韵,但事实上是“我”字口语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如上述“吾”上古为鱼部,实际读音为[NB],“我” 在段氏古音十七部,“ ”在十六部,合音最近。可见,现今客家话书面语中的“我”和“吾”在上古音里均应为[NB]。所以客话“崖( 涯)”、“我”、“吾”三字是同一音义,分别为口语、书面语和物主义代词的三种不同书写 形式和读音。而客话“我(吾)[NBN]《诗·邶风》“人涉印否”发生韵尾变化的结果,即“我(吾)”(阴声)带上鼻音韵尾则为“印”(阳声),失去鼻音韵尾则为“我(吾)”,这就是客家旅顺保存下来的古音。又如“端”字,在古音系统 里属端母[t],上古属元部[an]。客方言“端”属癫母[t],不送气、韵部为还韵[an],合口呼。可见“端”客音与音相一致。“端”即《诗经》中的“掇”字。《诗·周南·苤莒》:“薄言掇之:,”掇“音[tuan],《广雅》:“掇,取也。”,“取” 统言之为“拿”,“掇”[tuat]、“端”[tuan]为“阴阳对转”,“掇”即“端”。现今梅县地区(含七个县)客家话凡“拿”指用“两手捧着”义常说 “端”,如“端菜”、“端饭”、“端前来”等等,这又证明了今天客话中保存了上古的语音语义。
(四)客方言语法特点与古代汉语——这里所谈客方言语法特点,只是举隅之谈,从此透视出客话的构词特点与古汉语有相通之处,并非偶然撮合,而是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汉语,借以说明客话早已形成。
(1)同义复词在古代汉语里早已出现,也不乏其例,据王念孙《读书杂志·史纪第四》 “数让”条载:“《广韵》曰:`数,让`责也,数让边文,犹诛让连文,古人自有复语耳。”所说“连文”“复语”是同义词连用,即是同义复词,古已有之。客家方言中,同义复词 的继承应用,也是比比皆是,如说“雨笃湿”(即“雨湿衣”),其实“笃” 就是“湿”,“湿”也是“笃”,这是客话中保存下为的上古语音与构词特点,因“湿”是轻唇,“笃”是重唇(见上引钱氏《音韵问答》,客话读“湿”在古音系统里则为“笃”,由此变可见古今客话演变之一斑。客话继承了古汉语同义词复全使用的规律, 今天还保存在口语里;又如客话有“行嫁”一词,事实上“行”就是“嫁”,“嫁”也是“行”,是同义复词,这在古汉语中也能得到证明。《仪礼·丧服》郑玄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人曰适人,”《高唐赋》:“赤帝女瑶姬,未行而亡。”这此 句子中的“行”字都是“嫁”。今天客家人说嫁出之人到男家说成是“行嫁”,正是继承了古代汉语这种说法特点同义复合的构词方式。

作者:笑对风云涌 回复日期:2004-6-6 21:11:00

(2)动词重叠的构词 方式,古汉语与客话无异中《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句中“行行”是动词的重迭。 表示事物的状态。客话中如说“目昌昌(客音[mau ]”,“眼瞠瞠(客音[ctaN”、“眼 (客话)[cmo]”、“头眈眈(客音[ctBm])”等等构方词式,非常丰富。
三、结束语
梅县客家话的形成,从上述上古和中古汉语语音系统与客话对比看来,客话保存了大量古音,可以说它的形成应该在有中华汉民语言对已开始,至于发展和定型下来的客话,那又经过了多少漫长岁月?试从梅县地区客家人的搬迁史看,现有较早的族谱“嘉应州黄姓家 谱载”:自豫南迁,二千二百年前已到江夏。”这说明梅县黄姓客家先祖居地在今河南省,约在东汉建安年间迁往在今湖北地方;又兴宁县“廖氏族谱”载:“五世诚希公,原籍汝南,因五湖之忧,太元九年复迁江南。”这是说廖氏客人从河南汝南县,因五胡之忧,在 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约在公元944年)再一次迁徙到江南之地居住。两姓族谱均未说到南下广东,什么时候?很难确切,至于客家人南迁的约略时间,应该是“及到晋朝(纪元后419)他们又不于于豫皖,于是徙于江西、福建多山区域。唐初,复经变乱,他们又被迫南移 ……在宋代(960—1278)他们当了兵,1279年与蒙古人(办按:即元军)战于澳门之西,与宋之末主同死难者数万人。大约在此时,他们也迁徙至广东沿海各地,但直至明朝(1368)才算住定了(见王力)《汉语音韵学》“参考资料”引)”,后又从汕头沿东而上至嘉应州 (今梅县地区——梅州市)。客人由北至南的大迁徙,客居几个省区,原属中原先祖语言,所操客家口音,经沿途汉方言口语的影响,吸取了外来方音,到了广东梅县山区以后,口音逐渐定型下来,这就形成了今天的梅县客家话。

作者:笑对风云涌 回复日期:2004-6-6 21:12:00

传统岁时习俗
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十二

阅读全文

与女主是郑韵之的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现代名人风流小说 浏览:676
高歌小说名字 浏览:780
现代奇幻小说有哪些 浏览:917
关于同志类的小说推荐一下 浏览:573
主角叫唐诗的小说 浏览:993
穿越小心和甜心小说世界 浏览:550
当网管写小说 浏览:629
伦理聚合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815
总裁他病得不轻虐爱小说 浏览:140
bigbangbl同人小说 浏览:52
重生宋朝朝的小说排行榜 浏览:5
2016短篇小说合集 浏览:301
一拳超人琦玉穿越小说 浏览:782
神级宠物系统小说 浏览:652
断半小说全文 浏览:933
冰山受被做哭的短篇小说 浏览:580
在线文学小说阅读 浏览:679
丝乱系列小说全文阅读 浏览:278
主角是好几个小孩的玄幻小说 浏览:298
女主为男主挡伤小说 浏览: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