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写实小说中的哪一篇作品令你印象深刻主人公是谁
新写实小说中哪一篇作品令你申科最深的主人公豆是谁?
『贰』 <烦恼人生>是如何体现新写实小说的特点的
近两年在杂志界和出书界最红火的小说家,毫无疑问应该是池莉。凭着数量不多的一些中短篇小说,池莉在出书上取得了惊人的印数成功,叫人不得不佩服佩服再佩服。在这样一个越来越以印数多寡论英雄的时代里,池莉是一个真正的奇迹。池莉的出道小说是所谓的“新写实主义“,以《烦恼人生》、《不谈爱情》等为代表,把目光投向一些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描写他们的七情六欲和卑微的生存,在当时那个“广而大之现实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反思的背景下,有一定的意义。现在看来,“新写实主义“和“先锋小说“,都是非常聪明的作家码出来的作品。“新写实主义“貌似写实,但巧妙地回避了生活中真正尖锐的问题,避开了现实的本质矛盾和冲突;表面上写小人物的低级生存、无奈和认命,却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正、压抑的人性本源不加以深入的描摹和批判。这种取巧的方式得到了上下两个方面的认同,可谓双赢的典型例子。“先锋小说“同样以探索为由,巧妙地回避了现实生活的尖锐矛盾,用一种“永恒的人性“来取代具体的人性表现。但是单一的主题和抽象的概念,最后导致了创作力的枯竭。
文学评论界中对先锋小说作家的“转型“相当关心,对他们的题材从“旧时“拉回到现在,表示了很热切的关注,比如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等,但对像池莉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家的转型,却缺乏敏感。池莉后来的作品貌似延续了一贯的关注现实和小人物生存的主题,实际上,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她的小说作品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现实“的旧瓶里面,早已经灌进了很多白开水。九十年代兴起的电视连续剧热,为池莉从文坛走向大众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反过来给池莉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最热闹的时候,池莉甚至亲自操刀写《来来往往》这样时尚的电视连续剧剧本,连续剧热播之后,再改编成小说。用时髦的说法,叫作一菜三吃。在这些连续剧效益的推动下,池莉的小说已经从“现实“走向了“功利“。小人物变成了时尚人物,白开水兑了咖啡变成了卡布基诺,卑微的生存变成了像《生活秀》里的那种时髦主题展览--掩盖在来双扬这样的“普通市民“的身份底下--有钱人、畸形恋、吸毒者,应有尽有。惯性之下,池莉继续坠落。标志性的作品就是今年的《有了快感你就喊》。这本书其实并无太大的创意,小说里的主人公卞容大甚至有点像十几年前《烦恼人生》里的印家厚,不过是身份从普通工人变成一个“识字分子“而已。卞容大是一个生活“中等偏上“,相貌“中等偏下“的中年男人。卞容大的生活毫无快感可言,可以说,他的个人生活尚且没有达到高潮就凋谢了。因此,池莉的小说题目,与其说是卞容大对于生活的期望,不如说是作者在黔驴技穷之后对于哗众取宠般新闻标题的敏感。通过书商默契的炒作,池莉又“快感“了一把。在这里,池莉是无性也要叫,没有快感也要喊。总之,能够跟性的暗示搭上一点关系,读者被拐进了这扇宰人的大门就行。
这本书是一个书名救活了一本劣书的典型案例,建议出版社等商务人士认真研究,发扬光大。
『叁』 新写实小说的早期作品有哪些
1、《塔铺》
《塔铺》是现代作家刘震云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1987年发表于《人民文学》。
《塔铺》主要通过一个复员军人回乡后参加高考复习的经历,讲述了几个农村青年为改变贫困的命运而准备参加1978年高考的辛酸故事。
表现了生活在历史变革时期的农村青年试图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奋斗过程。该小说风格朴实,通过对几个令人难忘的情节和细节的刻画写出了底层生活的贫苦与无奈,也写出了穷人在绝望中相濡以沫的真情。
2、《一地鸡毛》
《一地鸡毛》是刘震云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和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从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里,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
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内链变更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人们内心和外在的变化。
3、《不谈爱情》
《不谈爱情》是2007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池莉。
《池莉文集》初版于1995年,共出版7卷,先后印刷十余次,发行近10万套,堪称当代最畅销的女作家文集。本套文集为修订版,每篇作品都经过池莉认真修订。
目前池莉作品最具权威的版本,也是收录其作品最全面的一个版本,囊括作者主要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散文作品。此次出版的是《池莉文集》中篇小说系列,共六卷。
4、《烦恼人生》
《烦恼人生》是《池莉经典文集》中的一部,收入了包括《烦恼人生》、《细腰》、《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是一条河》、《一去永不回》七个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可以看出作家闻名文坛初期的温婉的行文风格。这些小说,一如作家一贯的叙述风格,细腻动人,而又那么生活化。
5、《狗日的粮食》
《狗日的粮食》是2003年1月1日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恒。该书主要讲述了几个故事,描绘出琐碎的生活细节和渺小的人生困境及人性中的鄙陋。
主要讲述的故事内容是狗日的粮食、白涡、虚证、伏羲伏羲、教育诗、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三X与一个作家王干、作者主要著作目录。书中第一部分介绍的是本书的书名《狗日的粮食》,故事是日后人们记起杨天宽那天早晨离开洪水峪的样子,总找不到别的说法儿。他们只记住了一件事,不知道是不是顶重要的一件事。
“他背了二百斤谷子”这没滋没味儿的话说了足有三十年。它显不出味道是因为那天早晨以后的日子味道太浓的缘故。杨天宽是趟着雾走的,步子很飘。他背着花篓,篓里竖着粮袋,鼓的。这些都陷入白国,人们疑心他背着空篓。但他前几日的确跟各家借过粮食,谷子的用处也吞吐着挑明了。
『肆』 结合池莉的烦恼人生说说什么是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既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小说通过轧钢厂操作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经历,十分详尽地展现了当代普通工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不尽的烦恼:狭小的住房,微薄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处境,每天上班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拥挤的公共汽车和轮渡,被人诬陷、被领导批评的烦心事,等等;描写了他在这重重困境中的挣扎、奋斗和心理感受,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当代产业工人生存的困境和无尽的人生烦恼。
『伍』 以烦恼人生为例,说明池莉的作品不同于许多新写实小说的主要原因
池莉关注平民生活,突出地表现在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书写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写一些庸常人生中的身边琐事:恋爱、结婚、怀孕、生子、上班、挤车、经济拮据、住房拥挤、夫妻间的争争吵吵、同事间的勾心斗角、丈夫的移情别恋、妻子的不依不饶等。她的作品总是有一条暗线贯穿,就是人生无尽的烦恼。对这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叙写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全部情节。作品所叙述的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既未被理想化,也未被丑,是对现实生活的还原。它不企图完成任何观念性的升华,而是全盘揭出一种生活,一种不化容置疑的刻骨真实的生活。
传统现实主义观念中的“现实”是经过意识形态加工处理后才能被写进作品中的生活事件。由于政治权力对中国文学历来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因而也就使现实主义创作方式含有明显的为政治权力服务的特征。新写实小说却表现出对这种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的拒绝和背弃,它最基本的创作特征是还原生活本相,或者说是在文本中表现出生活“纯态事实”。
、《烦恼人生》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其文本特征如下: ①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真实展示烦恼人生的混沌状态。 ②对日常生活流程作原生状态的描述,以质朴而有韵味的语言叙述了印家厚烦恼、压抑的一天。 ③叙述者不动声色,持重冷静,将情感压到零度状态,如不对主人公随意评论。 ④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⑤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而又尴尬无奈的生活情境,如无住房、无故被扣奖金、整天挤车等问题。
新写实小说大都着力于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刻画,一门心思地专注于庸常,拒绝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他们认定: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才是最重要的,而日常生活只能是庸碌庸俗的,这绵绵无尽的庸碌与庸俗填满了人生的时空:如此日常生活即“原生状态”的生活才是产生种种思想与感情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新写实小说反对提炼,而企图在作品中保持生活的“原生状态”,“烦恼人生”的“本来面目”。烦恼人生,人生烦恼。庸碌就庸碌在生活中全无大事,只是由一些灰色的、不规则的碎片组成。琐碎成为这种所谓“人的真正生活”的最重要标志
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人物都具有某种个性特征,被赋予各种社会意义,“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被奉为传统现实主义创作之圭臬。新写实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同样表现出对传统的反叛性,作者既不刻意追求人物的典型性性格,也不赋予人物特别的社会意义,人物成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人,作品甚至有意淡化人物性格,让人物外在命运取代内在性格在作品中占据中心位置,着意展现普通平民的原本色相、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
『陆』 池莉的《烦恼人生》是历史小说吗
不是历史小说。烦恼人生是池莉的成名作!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开启了“新写实小说”这个小说流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烦恼人生》是《池莉经典文集》中的一部,收入了包括《烦恼人生》、《细腰》、《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
好》、《你是一条河》、《一去永不回》七个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可以看出作家闻名文坛初期的温婉的行文风格。这些小说,一如作家一贯的叙述风格,细腻动
人,而又那么生活化。《池莉经典文集》是池莉精心编撰的中短篇小说集,本书中的小说,不仅好读,而且耐看。读这些贴近生活的文字,我们都可以在其中看到真
实的自己!
小说琐碎地记录了武汉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从凌晨到晚上一天的生活经历,最大限度地凸现了主人公所处的烦恼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带孩子、挤公汽、赶轮渡、上班、发奖金、接待日本人参观……平实地写出了生活的本色,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一个普通工人过日子的辛苦与无奈。 虽然作品只写了主人公一天的生活,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个操作工人一年或一生的生活,看到一代人一年或一生的生活。
『柒』 池莉是谁请详细介绍
1957年生,湖北沔阳人。曾做过知青、乡村小学教师,并从事医务工作多年。毕业于冶金医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等,已出版小说集《烦恼人生》。其作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小说月报》第三届百花奖。中篇小说《太阳出世》获本刊第四届百花奖。中篇小说《你是一条河》、短篇小说《冷也好 热也好 活着就好》获《小说月报》第五届百花奖,《你以为你是谁》获《小说月报》第七届百花奖。另著有《池莉文集》(六卷),长篇小说《来来往往》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其作品有多种文字的译本,获多种文学奖,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社会职务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
池莉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不少作品问世后受到文艺界的重视和好评,成名作中篇小说《烦恼人生》,此作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她也被公认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的小说大多表现女性视野中的武汉都市生活,人物往往是带有世俗气的芸芸众生,远离英雄主义的凡夫俗子;同时,在现实主义的描写中不闪避自然主义,人物事件均被一层生活原色所笼罩,给人以更为自然、逼真的艺术感受。创作即重视发挥故事的功能,又不排斥各种现代新手法。小说语言善于吸收武汉地域的方言俚语,或幽默俏皮,或质朴凝重,有着独特的风格.
1987年,池莉发表了《烦恼人生》,使广大读者产生了震惊。在“先锋小说”精心营构各种语言迷宫和故事圈套的时候,《烦恼人生》却透过纷乱、琐屑的原生态的生活表象而显露出了丰富的内涵。这篇小说“单枪匹马”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力。
池莉出生于湖北沔阳。高中毕业之后就同当时的广大青年一样,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插队,并在农村当过小学教师。后开始学习医学,三年学习期满后到武汉钢铁公司当了五年医生。又重返校园,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芳草》杂志社编辑,后在武汉市文联从事创作,并任武汉市作协副主席。
1978年起就开始创作诗歌、散文。1981年起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等。《烦恼人生》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池莉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一种生活的本真状态。冷静的叙述态度,使她成为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
一、选择的困惑
池莉刚刚开始文学创作时由于年纪尚轻,虽然她在学校在农村中体验到了那种生活的艰辛与苦涩,但她仍用美好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生活,仍然用童年的温馨的梦想审视人们的现实生活,用诗意般的心灵和美丽的语言歌唱那些纠缠于各种矛盾中的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她的笔下流淌出的恰似一首首动人的小夜曲,但是在这些诗意小说的背后,却是对生活艰难发出的咏叹调。
池莉有着知青生活的经历,在她刚刚提笔创作时这段生活自然成为她的写作素材,在对知青生活的眷恋和回忆中描写了知青生活中的爱情、友谊、理想与忧伤,她以温泉般的柔情描写了这样一群人,虽然他们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之中,虽然他们稚气未脱,但现实的生活教育了他们,使他们成熟了,懂得了友谊和爱情,知道了生活的艰辛。中篇小说《勇敢如斯》(后改名为《有土地就会有足迹》)即是这段生活的记录。涉世不深的伟秋宜靠坚定的信心、执着的追求,以纯朴为美,以高尚为美,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纯情而又带有浪漫气质的赵罗娜,爱得深刻又热烈,虽然遭受到的是心灵痛苦的折磨,收获的酸涩的苦果,但最终也成为脚踏实地的强者,小说中的另外几位人物如忠厚的吕炜、朴实的欧光星、失足的容小多也写得各具个性。这篇小说是池莉以自身的体验,咀嚼亲身的经历而写成的,虽然写得平实,但也显示出了她善于编织平凡人的平凡的故事。
她的另一篇小说《青奴》更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青奴》形象是作品意象的一个载体,通过这一纯洁美丽的形象,池莉把诗意的梦幻曲弹奏得如梦如幻、如痴如迷。《青奴》比以一种写意——象征的艺术模式表现传统农业文化与城镇商业文化的冲突。作为一篇写意象征小说,它保留着一个故事的框架。
泽浩携青奴从黄埔江回到汉水流域的沔水镇,给人们带来了城市的新的生活方式,他使小镇上的人们从愚昧的生活中学会了讲究卫生,学会了美的追求。这些人原来守着肥沃的土地却拥有贫乏,他们傍依着清静的河水却环绕着肮脏,他们这里的男人宁可让酒灌饱也不用饭菜填饱,他们的女人情愿用蓖子蓖头也不用河水洗头。他们的男男女女都喜欢趿着鞋子,邋里邋遢地打发日子。青奴怀抱理想改变这里的一切。
她首先教女人们刷牙、洗发,此前这些女人从不刷牙洗发的。又教会她们开脸,使人变得面目皎洁。治好孩子们的病,使延续了多少代的吃观音土的习惯绝迹了。泽浩则教男人做生意。这时候他们代表的先进城市文化对落后文化的冲击与改造。商业的观念、卫生的观念、美的观念开始取代原来自给自足、不讲卫生、不知美丑的落后生活方式。更为有趣而深刻的是,作品表现了这两种文化冲突的复杂状态,并不是先进的城市文化一来,落后的农业文化就销声匿迹了,而是有着拉锯状的反复交锋的过程。
关键的问题在于泽浩身上有着浓重的乡村文化基因。他教会了人们经商做生意,他自己经营的商行却停业了,因为小镇上的人们每家商行开业都请泽浩主持,而每次他都喝得大醉,然后就去狂赌一把。“泽浩起初不愿意这样,但一旦这样他便不能违例了。他是太阳,应该公正地向每一家洒去阳光。厚此薄彼是家乡祖祖辈辈深恶痛绝的丑恶行为,泽浩天性就容不得厚此薄彼。”
泽浩的这种想法是一种乡村情感方式,是一种功利的人情关系。但青奴由于不肯给泽浩钱还赌债而被他杀死后,泽浩也远走他乡。这正是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的反扑。更为悲伤的是青奴死后的遭遇,一开始人们准备厚葬她,女人们手掌拍地,“嚎丧嚎出了青奴千般的美丽和万般的好处。”可是人情薄如纸,传统的道德偏见很快占了上风。人们对青奴葬礼的改变,说明这时乡村文化完全淹没了城市文化。
这篇小说采用了魔幻笔法,让青奴如一个谜,不说她的身世和来历,让青奴生前清白如水,死后藏有大量金珠财宝,又让同样来历不明的德先生为她徇情而死,使青奴成为纯洁、正义、善良的象征,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贬斥了物欲罪恶和世态炎凉。
这篇小说鲜明地体现了池莉对诗意的人性美的歌颂的审美理想,也同样表达了她对生存选择的艰难的困惑,对美好毁灭的惋惜和对世俗的讽刺。
二、生存的烦恼
真正确立池莉在当代文坛地位的作品是《烦恼人生》。这篇作品集中地体现了池莉的写作态度和写作风格。可以说以“烦恼”概括她的作品有一定的准确性。总之,读完池莉的一系列作品后,人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烦恼人生,人生烦恼,人生总是甩不开的烦恼,烦恼总是与人生形影不离。
同时,为池莉赢得盛誉的这些作品也有类似文化上的特色。《不谈爱情》写婚姻的烦恼,《太阳出世》写了生育的烦恼。《金手》写了爱情的烦恼,《一去不永不回》写了青春的烦恼,《白云苍狗谣》写了事业的烦恼。可以说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烦恼三步曲”。
这些作品所集中探讨的,是中西哲学和宗教共同关心的人生“烦恼”问题。现代西方哲学把“烦恼”看作人生乃至人类无法摆脱的一种生存的困境,认为造成人生“烦恼”的根源是人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和需求。既然如此,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烦恼”的办法唯一的只有同时也让人生得到解脱。池莉的作品深得此味。
池莉所描写的烦恼却又是生活之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遇到的烦恼。《烦恼人生》中主人公印家厚,现代化钢板厂的现代化操作工,经过了日本专家的严格培训,他对工作充满自豪感,他的精神状态极好。但是低层次的文化现状——物质的和精神的,在整整一天之内,不断地袭击他,使他成为生活的被动者。房子狭小,夫妻纠纷,乘车拥挤,儿子的教育问题,评奖的不公等等。“仅仅只过了四个钟头,印家厚的自信就完全被自卑所代替了。”这种种低层次文化状况带给他的烦恼“几乎没有一刻使他不在为难之中”。但他并不灰心丧气,仍然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这正是普通工人的可贵之处,坚强、理智的可贵之处。
《不谈爱情》中的庄建非,在他结婚之前快乐地生活着,他结婚结得并不顺利,但那些烦恼很快就被新婚的喜悦冲淡了,更何况当时又是两个人在同舟共济。所以吉玲对烦恼的体会,要远比庄建非深刻。但烦恼对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庄建非很快地体会到:婚姻磨练男人。同样,男人的确比女人更需要磨练,女人比男人更多地接触柴米油盐之类的琐事,因而更务实,也更懂生活。
至于庄建亚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人,大概便只好下定决心去当“老姑娘”。然而,“当代中国也不容忍独身的女人”,因此庄建亚也有烦恼。
三、独特的视角
池莉被认为是“新写实主义“的一位主将。新写实主义强调表现生活的原始形态,绝少作家的情感投入和主观想象、反对人为地粉饰和拔高现实。
池莉的小说突出人生的过程,它强调过程本身的含义和意境,强调还原生活,回避理性概括的阴影,避免各种习惯的“深度模式”。她不是有意告诉我们什么,而是让我们自己“观看”,“告诉”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在如实地追踪生活的过程中,却能激起我们复杂的、难以言叙的人生感受,统一起历史与人生的秘密。池莉更擅长于表现市民家庭生活,反映世态人情,下层人民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心理;沿流溯源,又映射起和包含了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意味。
池莉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而她的“新”正在于观照角度,也就是新的现实观。这里没有“英雄”和“普通人”的对立,没有超凡脱俗的“神圣”原则和精神意志。在池莉的小说中,离开了世俗生活就再没有真正的“现实感”,脱离开普通人的命运,他们的人生历程、基本需求、欲望与困惑、便也丧失了现实的普遍意义。池莉对于市民生活、市民文化心理并非是取一种冷峻的、批判的态度,而是先予以充分的理解,理解中的同情及同情中的表现,从下层市民的生存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乐趣,其中也包含着人性健康的活力和质朴的情感。
『捌』 新写实主义的小说中
新写实主义小说开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直到 90年代中期仍有影响,它崛起于小说界相对疲软的转型时期,承担着过渡性角色。它的创作是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又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在显示了现实主义的强盛生命力的同时,也显示了现实主义在当代文坛的开放性。
新写实主义小说是二三十年代写实主义的继续。从总体上讲,还是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大范畴,但相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无疑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别是在题材的选择和对“现实生活”的处理方式上,其创作特点则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在文学精神上,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并特别注意现实生活还原形态,真诚直面现实和人生,放逐理想,解构崇高。在题材上注重对凡俗生活的表现,大量平淡琐碎的生活场景与操劳庸碌的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中心。同时对传统现实主义而言,他们不再追求“本质的真实”,而追求一种本色的“体验真实”,他们的动机不是改造生活和超越生活,而是认同现实和接受现实。因此,这类小说在精神上往往出现对理想精神的放逐,对崇高的解构,而凸现人生平庸的真相,将过去曾经被装饰与打扮的生活还原其真实本相。在对小人物的处理上,“新写实小说”往往取消他们的个性特征,不再像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那样通过情节而呈现人物的独特个性,他们往往面目模糊,性格缺少强烈的自主意识,往往生活在生活的边缘,经历着日常生活的琐碎、凡俗,也体现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坚韧与顽强。人物也不再是振臂高呼的英雄,不再是拯救世界的勇士,而是在此岸世界中既眷恋、执着,又无奈、挣扎的平凡形象。因此,它奉行的是非典型性原则,反对典型化塑造文学形象。
在表现手法上,“新写实小说”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但褪去伪现实主义的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化色彩,追求一种更为丰厚、博大的文学境界。它放弃了先锋小说的变形、分割、组合和拼贴,不再刻意进行生活的虚构性再创造,而是“流水帐”式的“还原生活”,表现人们生存的世俗状态。在叙事上采用生活流的线索展开,不对生活素材做人为的加工、剪辑和修饰,而叙述者尽量隐藏自己的态度,采用所谓“零度视角”的方式“描述”生活。但是,这种原原本本地描写生活的方法,往往给人絮絮叨叨的感觉,像老太婆啦家长,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说起来没完。
新写实主义仍然写实,但它有两个原则:一是现实生活的原生态,一是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这样的写作,既可以现实故事迎合读者的需要,又可以安全地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行走。新写实作家主要是知青一代作家,前辈作家特别是右派作家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命运,及他们年轻生命亲历的文革悲剧,让他们在严峻紧张的现实面前顿悟新写实的智慧。
新写实的原生态和零度情感原则,是现实主义的一次倒退。其零度情感原则取消和弱化了现实主义作家的现实批判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的妥协。新写实作品所写的大多是小人物平庸琐屑的人生、小人物的烦恼欲望及小人物在大社会中生存的艰难、孤绝无奈,并把这种人生价值简化为活着,归纳为现实合理的真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作家们在个人小康幸福中对现实的妥协,成为中国人沉默无声甘愿现实的一种真实。那种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那种原来的理想在新写实那里连一声绝望无奈的叹息都几乎不存在了。它宣扬的仅仅是活着的哲学。
为故事而故事、为活着而活着。活着成了唯一。这种活着与新写实作家的创作理念生活态度是比较一致的,可以说是同步的。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生价值实际上是作家对待现实社会的态度。作家的境界开始等同于一般文学大众和小市民。新写实主义用零度情感原则把人生简化为活着,把人与社会的复杂性简单化了。人不仅是活着,艰难无奈之下有生命沉痛的挣扎,也有对美好的向往和对逝去年华的回望。活着是一种姿态,不是生命的全部。零度情感原则把人简化使其将生活还原成原生态的旗号变的虚无。零度情感的使用,必然使原生态的丰富复杂性受到严重削弱。只有在真正的现实主义中,我们才能看到生活四通八达的原生态。新写实加强了故事的叙述,增强了阅读效果,但它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气质却大大降低,所谓零度原则,从另一方面讲就是取消思想,躲避现实艰难。90年代以后这种倾向越来越严重。这方面以写出《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的池莉最为突出。罗兰·巴特曾经感叹地说:“世界上叙事作品之多,不可胜数。”可是,提出“叙事话语”这样的概念却是不久的事情。此前,许多人并未意识到叙事话语的存在--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个特殊的话语类型,叙事意味着话语对于实在的一种简化,一种排列,同时也包含着一种解释。他们更习惯于省略“叙事”环节,无视叙事话语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功能,欣然地将叙事的内容作为实在本身予以接受。这是叙事话语所产生的幻觉。叙事学的出现破坏了这种幻觉。通过叙事学,人们从叙事话语背后看到了幻觉赖以产生的一系列精密框架,看到种种叙事成规如何通过种种文本互相传递。这些叙事框架与叙事成规不仅意味着叙事话语的运作支撑点,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意义上,它们体现的叙事知识同时还出示了--用利奥塔的话说--社会的“法定标准”。
利奥塔指出,许多流行故事不外讲述了主人公事业的成败荣辱。然而,“这些成败的教训,不但使社会制度合法化[也就是所谓的‘具有神话功能’],同时也表现主人公[或成或败]是如何在既定制度之中适应自己,并形成正反两种生活模式。从一方面看,各种叙事性的说法,是源自社会,但换一角度来看,这些说法又让社会自身去界定社会的法定标准,然后再依这些标准去评价,哪些巳然在社会中实践了的说法,哪些是可在社会中实践的说法。”这些发现意味着,叙事学同样将汇入科学主义肢解乃至破除神话的行列。当然,这些发现仍然遭受到许多有意无意的抵制。人们必须估计到,叙事话语所产生的幻觉具有顽强的惯性;许多时候,幻觉是一种迷人的安慰,哪怕这种安慰已经丧失了令人信赖的基础。八十年代之后的中国文学之中,人们可能看到了一种有趣的冲突:一方面是对于叙事话语的幻觉深为迷恋,另一方面是对于叙事话语的幻觉进行种种揭示与解构--这样的冲突产生在新写实主义小说之中。 “新写实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舍弃了传统小说的人物,而多是一些似乎不十分明确生活目标,或说人生追求并不十分远大的、听凭命运驱使的人。弗洛姆在《人的境遇》中说 : “人是唯一意识到自己生存问题的动物,对他来说,自己的生存是他无法躲避而必须加以解决的大事。”看上去 “新写实”似乎在表现 “小人物”的卑琐而实则进行了思想上的超越。
《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在面对妻子以外的年轻女性时,虽然也会被一种温暖的惆怅所袭击,但他最后还是不忍心也无力做出另一种选择。在“小林”那里,物质贫困其实只是精神贫困的一种象征,他的一应日常烦扰,使他在“一地鸡毛”的围困中显得毫无度如果说池莉的《烦恼人生》以冷静直面生活的态度显示生活的原初色彩,更靠近传统现实主义,方方的《风景》则以内心独白意流式的方式呈现反讽荒诞效应,更具有现代意味。方方的《祖父在父亲心中》而是将视线转移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心是对父亲的解剖,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一部心灵变迁的历史。,《风景》中的七哥,处于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生存的欲望和本能的要求在与环境的抗争中扭曲地生长,他获得一次转机后,便不择手段地向社会索取他所失去的一切,那种“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灵魂的自我拼杀,是人的复杂内涵的一次全景式外化。事实上这些极具个性的形象在生活中其实是并不陌生,正道出一种生活的真实,某一阶段生活中也确有此类个性存在,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的芸芸众生中,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可以说,极力表现平常人的忧虑、彷徨、焦躁、苦闷、处心积虑和投机钻营,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熟悉的陌生人形象,是“新写实小说”
刘震云对平民日常生活的展示和心理的呈现可谓淋漓尽致,《单位》、《一地鸡毛》以及“官场”系列,无不最大可能地贴近了生活的原生态。《官场》、《一地鸡毛》正是从一系列琐屑零碎的日常生活描写中,引起人们对制度的思索。池莉的人生三部曲充满厚重感、麻木感。近似于生活实录的《烦恼人生》表现出主人公生活如 “网”的生存困惑和人生如“梦”的生命态度,这样,一个普通中国人一天的生活就成为无数中国人生存状态的一种象征 ;则让我们品味了浮华世相掩蔽下生命进程的苦涩,可以看作是由青少年进入成年这一特定人生阶段的生存启示录。
方方的《祖父在父亲心中》并没有描写司空见惯的文革批斗场面,弥漫的是人来到世上含辛茹苦活着的沉应对能力,只能转而信奉“熬”与“混”的犬儒玩世哲学。印家厚和小林的悲哀似乎不在于对自我迷失的痛苦,而在于他们不敢也不愿正视并力图改变这一切。在这里,作者已对小林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一代人精神上进行了解剖与批判。相对而言,刘震云笔下的人物趋近于典型形象,池莉与之接近。因为刘震云更关心一种大众主流生活,池莉又比较关心生活的当下状态,在他们笔下,常常不免焦虑之感与怀疑之气,而由怀疑转为批判,暗示了这一代人精神上的转折与新生的契机。所以说新写实小说虽不着意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然而在人物描写中倾注着深切的生活感受和复杂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常感到小林、印家厚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表现主义反对理性,宣扬主观是唯一真实。只要写了真实的东西,写了生活,那么本来就存在意义。许多论者言及 “新写实小说”必夸赞其出色地再现了日常世俗生活的 “原生态”。所谓生活的真实,在新写实作家看来,它首先表现为鸡毛蒜皮式的琐屑生存境况。池莉的《烦恼人生》叙述了印家厚这个普通工人一天的生活流程,一桩桩、一件件杂乱焦心而又不得不去应付的事情纠缠着他,使他这一天显得如此漫长和难耐《太阳出世》;则细致地描写了结婚、怀孕、分娩、上户口、请保姆等琐碎事情 ;、更是《单位》《一地鸡毛》一本工作、生活日记式的流水帐。虽然 “新写实”极力让人们置身于完全逼真的生活自然流动之中,但它并不同于纯自然主义的描写,作品中所有“原生态”的细节都承担着表达观念的任务,都闪烁着 “典型”的光辉,看上去似乎是陷入了自然主义而实质上却触及了生活中最本质的问题。随着现实主义经典化,要求现实主义要写所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因此,不可能真正有大“新写实”量的细节化描写与叙述,必然是有意义的所谓“典型细节”。
新写实小说结构虽“散”,却遵从生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不是顺乎主观意识的随意流动,并不等同于纯自然描写,而是一种艺术的营构与表现。作品既用现实主义的技巧,也用现代主义的技巧,一切技巧都是为了表现定格后的原生态的生活服务,并对现阶段的人性、社会性,给予恰如其分的真实描写。
『玖』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
池莉(1957~ )1978年开始创作诗歌、散文 ,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和《凝眸》等。其中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常常被批评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文本之一。这一小说连同《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也曾被人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
方方(1955~ )198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 《大篷车上》之前曾致力于诗歌创作,1987年发表的《风景》在评论界反应热烈,这个中篇也被当作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风景 》之后的主要作品有:《落日》、《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纸婚年》,等等。
刘恒(1954~ )1977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小石磨》 ,1986年发表《 狗日的粮食 》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的主要作品有:《黑的雪》、《白涡》、《伏羲伏羲》、《虚证》、《连环套》、《苍河白日梦》、《消遥颂》等。另外,还出版有《刘恒自选集》。《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和《白涡》也被比较一致地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刘震云(1958~ ) 的作品有《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单位》、《 官场 》等,这些作品,特别是其中的《一地鸡毛》,通常都被看成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进入90年代后,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和《故乡面和花朵》等。
『拾』 池莉《烦恼人生》的故事情节
中篇小说《烦恼人生》是我省著名作家池莉的成名作,从这一作品开始她就将笔触锁定在民众身上。该作品以其特有的琐屑、平淡、鸡毛蒜皮的罗列和不故作小人物状的朴实展现了现实人生。小说琐碎地记录了武汉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从凌晨到晚上一天的生活经历,最大限度地凸现了主人公所处的烦恼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带孩子、挤公汽、赶轮渡、上班、发奖金、接待日本人参观……平实地写出了生活的本色,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一个普通工人过日子的辛苦与无奈。 虽然作品只写了主人公一天的生活,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个操作工人一年或一生的生活,看到一代人一年或一生的生活。作者以一种平和、温馨、同情、幽默、赞许的叙事口吻书写现实,给人以真实感和时代感。同时摆脱了以往歌颂或批判的模式,只是以一个有过平凡人生深切体验的普通人的姿态和情感,平平静静、切切实实地展现着既充满烦恼与艰涩又充满意趣与欢愉的人生;透过纷乱、琐屑的原生态生活表象而显露出了丰富的内涵。小说通过对人生的凸现、透析与认可不仅勾勒出当时人们的社会生存状况,而且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及生存意义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出现代人的精神特征及对人生的态度,捍卫了普通人的平凡人生。作品虽然主要描述人生中的无奈,但也展现了人物的忍耐及支撑他们生存的温情。正是印家厚这样的普通人,组成了显示社会的基流,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