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主角 > 如何使小说主角让人记住

如何使小说主角让人记住

发布时间:2021-12-08 09:18:53

⑴ 如何写好一本小说,塑造好一个主角

人物的塑造可以在网络里面搜到很好的答案 人物的塑造 首先要有鲜明的特点 也就是说要有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丑陋 比如性格怪异 或者是神经大条等等 这些都容易让人记住这个人物! 你喜欢海贼 就用海贼来打比方 海贼里面的人物并没有多帅 并没有多完美 它之所以受人追捧 正是因为他的人物性格独特 就拿里面的主人公路飞来说 路飞是一个非常纯洁,非常义气的人物 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海贼的豪爽 和孩子般的纯洁 但是正是这个性格 导致了他的神经粗大- - 他喜欢他的朋友 所以除了朋友和他的梦想以外的事情 他可以全然不顾 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顾忌过 而联想到他的一些经历 联系到他的生活环境 联系到他的职业 联系到他的年龄 这个性格并不会让人很难接受 正是因为他的生活环境让他可以接触到很多别人接触不到的事情 比如说接触到了海贼 接触到了红发 耳目濡染之下,“海贼王”成了他崇拜的地位! 这个梦想来自他的生活环境 而这个环境同时改变了他的性格 耳目濡染之下 他学会了海贼的一些性格 或者说他的性格渐渐朝着海贼发展了 但是 这样还不够 因为即使这样 他也不会立下一定要成为海贼王的誓言 所以 他的出发 还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就是红发断臂 红发断臂 让路飞对友情有了深刻的认识 对海贼王也有了更深的崇拜 这个契机 让他踏上了成为海贼王的征途 这是他的经历 是他生活的环境 也是他的职业 再联系到他的年龄 这样粗的神经就很容易理解了 所以 一个人物的性格 是由他的年龄 职业 生活环境 社会地位 还有他的经历等等造成的 所以 要塑造出一个人物 就必须先设定出着个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和经历等等 反之 如果已经确定好了人物的性格 就可以反而推出人物的年龄 职业 生活环境 社会地位 和经历 这样 主人公的一生便策划出来了 然后 再在你的草稿上写出几个配角的性格 反推一番 再把几个人物联系起来 整个故事的大纲就出来了 另外,在每章开头前拟出出场人物的顺序 并且反推出人物的经历 与主角的冲突 发生的矛盾 再激化矛盾 最后解决矛盾 一个个小的章节也出来了 根据你情节的需要 把小的章节也联系到一起 一篇小说的初稿就出来了 然后删改一番 对环境和情节推演一番 看看是否合理 这样 一篇小说就出炉了!

⑵ 怎么让小说更吸引人 让人想读下去

那么多说留伏笔...真是害人不浅...
吸引人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悬念...这个办法百试不爽。
譬如说,随便举个例子。
我是第四号,之前1-3号已经被杀了。他们正在捕猎我,我来自宇宙...(个人水平问题,写的不好,反正凑合着理解吧)
以银行英雄传说举例,一开始不也是安排了场充满悬念的会战?然后才展开的剧情?
额,由于没看到你写的什么小说,和你想写什么类型的小说,这就没法举例了。
特别想说的,就是开头的文字一定要精悍。
下面放段自己没事瞎写的开头

宇宙历一三五四年八月十二日,宇宙深处的宁静被一支庞大的闪烁着金光的舰队所打破。率领着这支庞大舰队的,是亚美帝国新近被提升为冲申星域舰队司令官的亚利米中将提督。
作为一名以勇武之名威慑周边,并纯以武勋,从一名战术驱逐舰舰长青云到星域舰队司令的武官,刚过不惑年纪的亚利米有着与之相称的威武体格和刚毅的面容,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寸许长的红发下,仅有一目闪烁着精光,在左边的眼睛处,则覆盖着一面镶有金色虎头的黑色眼罩。在克隆技术和仿真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克隆眼和仿真义眼绝对可以取代损坏的眼球,可不知出于什么道理,亚利迷一直拒绝替换,更以此获得了渺目之虎的凶名。
此刻,亚利米身批黑色帝国将军披风,双手抱胸,昂首站在旗舰休亚特雷号的舰桥指挥台,踌躇满志的看着三维显示器上全舰队的行进状态。
“司令阁下,还有半小时到达冲4号跳跃点。预定15分钟后,运行演习模拟程序…”一个毫无感情的声音在亚利米的背后响起,声音的主人约莫30岁的年纪,有着一头银色的长发,但无论怎么看,总给人以阴骛的感觉。他是舰队的二等参谋,琉克丝中校。
“很好。”亚利米抬手制止了属下的继续汇报,用他那充满威严的声音发布命令。
“命令所有舰长关闭演戏程序,打开战术程序C6,密码,帝国荣光。立即执行!”
琉克丝参谋略微迟疑了一下,“司令阁下,可是这次帝国军部的命令…”
亚利米不满的转过身,仅有的独目中射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光芒。
“是!司令阁下!”如同老鼠见了猫,刚才的那略微迟疑的态度在接触亚利米的目光瞬间就消失不见,二等参谋快速转过身,几乎是小跑的往传令室走去。只瞬间,该命令传遍了全舰队二万七千多只舰只。
“战术程序C6…密码帝国荣光…唔,似乎计划要有变动。”“见鬼!这只该死的独眼猫又在搞什么呀!”“今天真是走霉运!”庞大舰队尾部的某只小型运输舰的舰长室内传出了这样不和谐的抱怨声。仔细看去,原本只应有舰长一人的舰长室内,同时出现了三个人,说计划要有变动的是一名三十左右的男子,确切的说,是二十八岁零十个月,中等的身材,一张书卷气的脸上因为一段时期的营养不良,而略微显有菜色。此刻他身着略显宽大的帝国上尉服装,双腿盘坐在宽大的办公桌上,略有所思的看着面前的战术电脑。
他名叫华树利,是行星共和国驻普陀星域的某公司文员,在二年前的达米拉会战时,因行星共和国出与战略角度的考虑,导致行政星普陀的被占领时一同被俘虏,而后,更是因为某次身体的条件反射,被亚美帝国认定为普陀星域的驻留部队最高武官,同时还有着行星共和国的上校军衔。从而成为战俘,被关押在冲申星的奴隶集中营。而此刻原本是应该在帝国奴隶集中营中接受再教育的他,依靠着一次成功的潜逃行动,借机挟持了一艘成员为2人的小型运输舰,而后更是成功的混入了帝国的演戏舰队。
另两位站在他身侧的则是这次潜逃活动的同案犯,咒骂亚利米为独眼猫的,是曾经的行星共和国某瓦格雷中队的少校副中队长兼击坠王,雷诺。有着强悍如机甲般的壮硕身材和一张标准的硬汉面孔。而感慨运气的,则是略有些发福的前行星共和国驻普陀星域的中尉后勤一等副官,麦特。虽然才三十二岁,但在军队的后勤工作却有着远超年龄的实际能力。靠着这,他以战俘的身份被特例批准加入冲申星的后勤工作,也靠着这个,让华树利三人的潜逃行动得以实现。
原本三人计划在挟持了这艘运输舰后,利用演习的混乱,混入陨石堆,再伺机逃回行星共和国,但亚利米突然下达的命令,却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三个脑袋凑在电脑前足足呆了30秒后才各自散开,麦特苦着脸说,“立刻进入星际之门?这下麻烦大了!”确实,虽然不清楚渺目之虎要把部队带向哪里,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决不会是先前预定的演习宙域。对于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帝国军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对这逃亡三人组来说,则意味着先前想尽办法,高价弄来的演习宙域的陨石流分布图完全作废,进一步,转变为对逃亡行动失败后,对自己性命地担忧。

⑶ 如何写好一个小说的剧情

1、首先得大体有小说的思路,勾勒小说的大纲。比如立意、全文大致规划要明确内,有所积累。如果是容历史类作品,尽量多查史料,多了解人物,多明确情节概略。如果是都市,则尽量对各地风土人情,人心典故,基本现状有所了解。如果是玄幻,则尽量自洽力量世界观……等等
2、有些人想象力天马行空,固然是有新意,想象力丰富为文添彩增色。但大部分人写着写着会突兀地感觉到一个问题——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哪里去了,明明一开始很清楚的情节突然就拐到了爪洼岛上。

对于长篇小说而言,尤其是上百万字的长篇而言。千万不要高估自己对情节,对人物,尤其对记忆的掌控能力。很多小角色过了一个月就记不起来姓什么了。

很多人,在二三十万字这个节点上,如果没有优秀的自控能力,很容易看出来前后的差距。一般小说二三十万字是新书期,过了新书期前后,作品的质量有可能会出现一个突兀的转折。对于普通资质的人而言。大纲、细纲是能写就写。能清楚一分就是一分。至于如何在创作自由和设定规划之间把握平衡,需要自己权衡。

⑷ 求很多部小说~~主角要能控制人..或者用神马方法让人绝对服从

科技大时代、天王

⑸ 1,怎样使小说引人入胜

小说开端的另一部分,往往给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是由于作者没能了解它的功用。这一部分是由解释性材料构成的,它对抓住读者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它通过让读者感到小说情境或问题是饶有趣味和合情合理的来抓住他们 ...
索然无味是得不到回报的,得到承认的作家和初学者之间的真正区别只在于,他们掌握技巧的能力是不同的:他们的写作题材是一样的,他们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运用技巧的能力。
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位短篇小说作者的写作技巧。首先是看他对结构的掌握,这可以衡量一个作者的构思能力;它还表现了一个作者的观察力、认识水平和归类、剪裁的能力。再就是看作者艺术地表现他的题材的能力。在这方面对技巧的掌握,包括能把写作素材糅合成一篇小说,并使读者意识不到其中的人工痕迹,而只是受它影响。这是一种“隐藏艺术的技巧”,它来自语言知识的宝库。一个作家的这两种才能(构思能力和表现能力)应当同步发展。说这两种才能中的一种比另一种更重要是荒谬;构思和表现若两者缺一,小说就不会存在了。不过,构思先于表现,这就是我要求你们在考虑表现之前先考虑构思的唯一理由。
短篇小说作家要记住的首要的事情是,短篇小说是一种现代的文学形式,它不是只考虑去创造一种单一的情感方面的效果,也不只是一种篇幅短的小说。如果篇幅短就是它的惟一标准,那长篇小说中的一章也就可以成为三篇小说了。出版界的读者对一些“相当不错的”稿子,常常给予这样的评语:“差那么一点儿,还不够小说味儿。”而一篇在其它方面并不怎么样的小说,却常常被出版界接受了。这是因为,尽管它有种种不足,却富于戏剧性;这种戏剧性更多地是在描述方面,而不是光靠情节。我们开始读两部小说,它们的情节在事件的选择和安排上大致相同,但由于其中一部有戏剧性(它把情节趣味同描述趣味结合在了一起),我们就为它所吸引;与此同时,对另一部不具备这种特点的小说,我们又感到厌烦。小说里有着各种不同的趣味,一个真正的作家应当知道它们。然而,日复一日,编辑们还是收到了大量并不值得寄来的稿件;假如作者知道那些能造成趣味的必不可少的手法,他们自己也不会寄出这样的稿件。幸好,要认识这些手法也不难,那就是作者要利用有关趣味的规律。
有趣味,照字典上的定义,就是能保持人们的注意力。努力获得读者持续不断的注意力,这是每一位提笔创作的作者所要面对的任务。说千道万,读者是最后的法官。这一点不言而喻——不先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谈不到保持它。抓住读者的兴趣,然后保持它,这是短篇小说作家永无穷尽的任务。这一来,关于趣味就有两个问题——抓住读者兴趣,并保持它。要抓住读者兴趣,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一门心思地要更多地了解某件事情。好奇心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然而,一旦读者知道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时,他的注意力就减退了。
在读者达到这一点之前,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另外一种注意力,而这种注意力又不那么容易减退——所谓保持注意力。当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仅仅是好奇心时,读者心理的疑问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伴随着持续注意力的,却又增加了期待的因素;这使得读者要问自己:“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而且必不可少的还有“小说里的人遇到那件事后会怎么办?”同持续注意力在一起的,是已有的好奇心加上期待,我们通常称之为悬念。
让我们考虑一下该怎样在小说结构的片断中利用这两种趣味。这些结构片断就是开端、主体和结尾。用以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必须用在小说开端部分。开端并不只是小说开头的几段文字,有时,它占据了整个小说的一半儿,甚至是三分之二的篇幅。开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情境(或者说小说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它,读者知道故事主角面临一个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他必须有所行动。
小说开端的另一部分,往往给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是由于作者没能了解它的功用。这一部分是由解释性材料构成的,它对抓住读者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它通过让读者感到小说情境或问题是饶有趣味和合情合理的来抓住他们的兴趣。小说开端的解释性部分的功用是展现条件或事态,它们造成了小说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有些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问题十分有趣,不需要解释性材料,马上就可以叙述它,并靠它抓住读者的兴趣;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内在趣味的故事情境。
然而,在大多数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部分只是在其重要性被解释性材料(主角所面对的条件或事态,展现给读者后,才变得富有趣味了。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合成趣味的故事情境。)
即使在含有内在趣味的小说中,解释性材料(条件)也不可或缺;即便对它的介绍会有所拖延。让读者对所描述的事情清楚明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为了达到合情合理。展示小说主角面对的条件也很必要,这样可以使读者感到自己的兴趣被激起来并非没有道理。为了让读者明白,你会希望向读者提供作品中人物过去生活经历的细节,这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中的角色;你会希望读者对故事背景或环境中的某种特征留下印象;也许,你还会感到这是最主要的理由——为了使读者充分了解故事主角面临问题的重要性或困难程度,或是它怎样迫切地需要加以解决,读者需要知道某些以前发生的事,特别是那些预示了可能碰到的失败和可能遇到的敌手的事。
因此,在构思小说开端时,你要记住这两部分:
1、小说的主要问题或故事情境,它的趣味或是内在的,或是合成的。
2、解释性材料,它使读者了解到造成了小说中要解决的问题的那些条件。
这样推测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读者有足够的兴趣看完小说开头直到主体部分,他就会继续读下去。这样,你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马上引起他的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在获得读者对造成小说主体聚合和交流的持续兴趣之前,先激起他的好奇心。
在只具有合成趣味的小说中(这里,条件必须在故事情境之前被展示出来)情形更是如此。在这类小说里(大多数小说属于这一类),一切要靠描述单元本身饶有趣味。读者读过一些描述单元后,才会了解到主要故事情境的重要性。
对于趣味的这种要求,你在写作小说时必须始终牢记。特别是在写小说开端的解释性材料时。我们往往靠这种材料抓住读者兴趣。小说开端部分能否引起读者注意,它常常决定了读者(包括编辑部的专业“读者”)是否愿意读完整个小说。
标题应当引人注目,激发联想,并富于刺激性。吉卜林的《没有牧师的好处》就满足了以上三点要求。巴里的《每个女人都知道的》,利詹姆斯的《旋紧螺丝》,欧利的《警察欧罗恩的微章》和约翰马康德的《银行里的一千美元》,无不如此。奥凯塔夫罗利科恩就更是老于此道了。你可以有把握地说,最先用于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就是选择标题,它使读者注意到你的小说,激起读者的好奇心。
在选择、安排进入小说开端部分的材料的过程中,应当始终让要引起读者好奇心的愿望来引导你;在开端部分,我们提出小说中的问题和牵涉到它的种种事物。
不管你打算写什么样的小说,不管你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进到了哪个阶段,你的材料总是这样的——刺激因素、角色和作品中人物的反应,它们构成了叙述格局。
也许你在小说开端已使用了所有这些材料,却没能引起读者兴趣。这可能是在材料安排上出了岔子,读者“不知道你在卖力地搞些什么”;所以,对材料的安排是不能杂乱无章的。
为了使读者觉得小说的开头有意思,材料必须这样安排:它使读者意识到作品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碰到了需要他有所行动的问题,或是陷入一个他必须从中解脱的困境,或是处在了这么一个位置上——他必须在种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⑹ 中长篇小说写作技巧

【剧情发展的动力】

(1)主动:深爱和深情,满足需求和欲望。

深爱和深情,满足需求和欲望,就会自发主动的做事。只要有事可做,就有事可写,这样剧情就会向前发展。


(2)被动:解决问题和矛盾。

问题来了,不得不解决,这就有事可写了。

故事发展是起伏的:平静的生活过久了,问题就会出现。解决问题,重获平静的生活,过段时间新的问题又来了。小说中,阳光过后,必有风雨,风雨过后,必有阳光。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前进的: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总方向是前进的。如果没有曲折,而是直线过程,故事很快就结局了。曲折能让路变长、变远,也就是能增加文章的内容。

矛盾冲突:

1.哲学上讲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因为有矛盾,就要矛盾斗争和化解矛盾,从而要做很多事,这就有东西可写。

2.常见的矛盾冲突:情感冲突(例如爱情竞争)、利益冲突(利益斗争)、观念冲突(两人想法不一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欲望与阻碍的冲突、内心两种不同想法的冲突。

3.维持矛盾(设置阻力来拖延矛盾):有些读者看小说,替主角着急,希望矛盾赶快化解,可是有些矛盾化解了,小说也就结局了,所以要维持矛盾,使矛盾不要轻易化解。因此对于作者而言,既要构思怎样化解矛盾,又要构思怎样维持矛盾。

爱情双方,一方主动,另一方就要被动。如果双方都主动,爱情一下子就成功了,故事也一下子就结局了。不仅是被动(女主角),还要有情敌(男二号)和诱惑(女二号),从而使爱情成功变得困难重重。

4.平衡矛盾双方:在竞争中,如果矛盾一方完全胜于另一方,就没有竞争可言了。所以矛盾双方要各有所长,用各自的优势去竞争。例如男主角追求女主角,而女二号追求男主角。女二号虽然在爱情竞争上占劣势,但是女二号更积极的接触男主角,并善于讨好男主角,而且女二号实力强,在男主角危难时,能帮助到男主角,这样女二号才有和女主角竞争的余地。

矛盾双方竞争,不一定是一对一,可以有自己的多人阵营。例如女二号讨好男主角的妹妹,让男主角的妹妹帮助撮合爱情。

矛盾双方,一方增强,就意味着另一方减弱,所以矛盾双方都会关注竞争对手的强弱变化。

5.不平衡的矛盾竞争:女主角爱男二号,男主角很被动,完全依赖男二号的放弃:女主角爱男二号,而男主角一直不知道。后来知道时,便心情沮丧和绝望。女二号则趁机追求男主角,这时是男主角对女主角爱情最动摇的时候。再后来,要发生一件事,让男主角看到希望。例如女主角得知男二号爱的是其她女孩,男主角知道此事后,便看到了希望,于是冷漠女二号,而去追求女主角。


【铺垫和伏笔】

任何事件的产生,都需要原因和前提条件,设下原因或前提条件,就是为后面事件的产生做铺垫。

写小说要先产生好点子,然后再想这个好点子在剧情中发生,需要做哪些铺垫(所需的原因和前提条件),然后去写铺垫。


巧合变因果,就要用铺垫或伏笔:

小说中,巧合写的太多,读者感觉很假,如果用因果的形式(原因产生结果),就会显得自然而然。铺垫就是先制造原因,从而引发后面的结果,这样结果就不用以巧合的形式出现了,从而把巧合变成了结果。

铺垫示例:男主角路上碰见坏人,而一个武林高手正巧经过此处,帮助了男主角,这样写,读者感觉怎么这么巧。应该改为铺垫的形式:男主角去看武林大会,武林高手也要去参加武林大会,这就是铺垫(设置前因),那么武林高手在路上碰到男主角,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前因产生的后果),而不是巧合。

伏笔示例:女主角小时候遇到树下画画的男主角,于是男主角教女主角画画,从此女主角爱上了画画。两人分开数年后,男主角和女主角在绘画班相遇,看似巧合,又是曾经注定的。


铺垫和伏笔用法相似,但稍有区别:铺垫比较明显(因果关系明显),而且铺垫与事件的间距较小(原因很快就会产生结果)。而伏笔比较隐蔽(因果关系不容易看出来,要仔细分析才能得知),而且伏笔(原因)与事件(结果)的间距较大。


【合理巧合】

能用铺垫把巧合变为结果,是最好的,如果实在不好设置为因果关系,至少设置为合理巧合。

合理巧合虽然还是巧合,但是巧合程度低,读者感觉这种巧合的发生,有一定的道理。

例如男主角在绘画班认识了一个朋友,到这个朋友家做客,发现他的姐姐正是女主角。这就太巧合了,用合理巧合:之前,女主角和男主角在一起闲聊时,女主角说她有个弟弟,喜欢画画,男主角说自己也爱画画。那么男主角在绘画班认识女主角的弟弟,就合理了,女主角的弟弟叫男主角到家玩,也就合理了。

可见,要设置合理巧合,就要在巧合发生前,先说一些事实(女主角说弟弟喜欢画画),这些事实就降低了后面的巧合(男主角认识女主角的弟弟,并被弟弟带到女主角家)。其实这些事实也是巧合,但读者看不出来这是巧合。


【明线和暗线】

明线是指剧情的发展变化,是可以直观看见的外在事物,而暗线是角色内心情感的发展变化,需要分析才能得知。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中,明线是物体的发展变化,而暗线是物体所寓意的情感变化。想用一个人的生活来反映一群人的生活时,明线是主角的个人生活,暗线是反映出与主角处境一样的一群人的生活。

伏笔属于另一种意义的暗线,因为因果关系不容易看出来。例如“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指一件小事,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大事。


【描写】

(1)人物描写

语言和动作、心理和状态、样貌和身份。

语言和动作是最基本的。状态就是角色所处的状况,心理也是一种状态,但状态的概念更大。

心理描写:1.自己说:主角告诉别人自己的心理(设置一个能和主角谈心的人),还有主角内心的自言自语。2.别人说:其他人物说出主角的心理(侧面描写)。3.作者说:作者描述主角的心理。4.不用说:读者自己去体会主角的心理。

样貌:相貌、表情、性别、年龄、体型、穿着、携带。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物、气候。

社会环境:社会背景、风土人情。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人物的样貌和身份。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情节:人物在环境中的语言和动作、心理和状态。


(4)细腻生动的描写

细腻生动使人物更具真实感,而且能增加小说字数。

增加细腻生动:

1.人物和环境的描写用上:语言、动作、心理、状态、姿势和空间位置、样貌、身份、时间、地点、景物、气候等。

2.修饰词用上:名词前多加形容词(例如大小、形状、颜色、材质、归属)来修饰名词,动词前多加副词(例如程度、频度、方式)来修饰动词。

3.多感观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冷热体觉。

细腻的缺点:写的太细腻,就显得啰嗦,而且会有读者认为不重要和想要跳过去的描述。


【人物塑造】

1.合理的角色:人要有定性,不能前后判若两人。不要把女孩塑造成男孩的性格,小孩不该说复杂的大人话。角色在特定处境下,应该有特定的情感反应。

2.清楚的角色:角色的情感、性格是清楚明确的,不要给人模糊的形象。

3.让读者认可的角色:表现一个角色可爱,不是光靠作者写“他是一个可爱的人”,而是靠角色的言语和行为来体现他真的可爱,这样才会被读者认可。

人物只有在特定的情节中,才会展现出真正的魅力。所以要描写人物,就需要安排能展现他的情节。例如诸葛亮草船借箭,这样的情节,把诸葛亮的智慧凸显出来。


【叙述顺序】

(1)顺叙:从前往后叙述,这是最基本的形式。

(2)倒叙:

第一种:作者把故事的时间点切换到过去。

第二种:人物回忆过去。

(3)插叙:

第一种:插入支线剧情(配角的故事),用于辅助主线剧情。

第二种:插入角色的梦境或幻想。角色做梦时,实际生活并没有向前发展,所以不是顺叙。

(4)并叙:分叙同时发生的事,这种用法较少。

发展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关系阶段:陌生人-认识的人-朋友(熟人)-恋人。

朋友阶段和恋人阶段之间可以有个过渡阶段:表面上是好朋友,而彼此心里已有爱意,只是还没有表白。

阶段可以倒退,有些恋人关系,最后降为好朋友关系,例如男主角和女二号就是这样的结局。

顺着(从前向后)构思:一个事件产生后,接下来又会引发什么样的事件。

倒着(从后向前)构思:先想出好点子(亮点),然后思考实现好点子需要做哪些铺垫(一步步实现好点子的过程),于是开始回头思考。


【故事开始】

(1)吸引读者看下去:

小说要有吸引人的故事简介和精彩的故事开头,否则读者看了故事简介或故事开头,觉得没意思,就不会继续往下看了,那么后面写的再好都没用。

故事开始,为了吸引住读者:第一,亮点可以提前到开篇。第二,设置悬疑来吸引读者的好奇心。第三,让读者有所期待,这是吸引读者看下去的重要手段。例如人们看电视剧,到了睡觉时间,还是继续看下去,因为想看到期待的事情实现。一个期待完成了,就要创造下一个期待,始终吸引住读者。

(2)故事起点:

故事起点不一定是事件开端,也可以是事件中期,然后回忆从事件开端到事件中期的过程,之后再从事件中期写到事件结束。

(3)初始介绍:

新人物登场、来到新环境,都需要说明一下。如果读者不清楚情况,就会看得一头雾水。由熟悉新人物或新环境的角色,以聊天对话的方式说明。角色对话不要刻意显得是给读者说明情况,那样角色对话就显得不自然了。


【支线剧情】

1.支线剧情都是辅助主线剧情的。

例如:除妖师(主角)上山除妖,但不知道妖在哪里。设个支线剧情做铺垫:两个村民上山砍柴,一人被妖抓,一人逃下山。然后再回到主线剧情:除妖师遇到逃下山的村民,那个村民告诉除妖师妖怪在哪。这样配角给主角提供信息,帮助了主角。

对主线剧情没有作用的支线剧情,就没有意义。支线剧情不是必要的,而且支线剧情不能写的太多,否则喧宾夺主。

2.前奏:配角的经历交代故事背景,既支线剧情作为故事前奏。

例如:配角进入客栈,被妖怪吃了,随后除妖师(主角)进入客栈。这样配角就先交代了故事背景(客栈的情况)。

3.引出:主线剧情可以引出支线剧情,支线剧情也可以引出主线剧情:从一个人物(配角)引出另一个人物(主角),从一个故事(支线剧情)引出另一个故事(主线剧情)。

例如:几个配角去看表演,路上谈论主角表演水平高,配角们到了剧院,主角就登场了。随后故事描述主角,不再提之前的配角了。

4.侧面描写:作者不直接描述主角,而是让配角说主角怎样。

例如:配角们聚在一起,谈论对主角的看法,或主角的行为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多故事交织】

1.主线剧情与支线剧情穿插。主线剧情讲主角的生活,支线剧情讲配角的生活。

2.主角穿插到各个配角的生活中,使主线剧情和支线剧情融合。

3.同时存在多个故事,且这多个故事地位平等。开始交替变换,最后合二为一:开始看似讲述两批人的两个无关故事,后来两批人相识,并融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故事。

4.两代人的故事:这两代人不一定是长辈与子代,也可以是学哥与学弟。

5.故事里的故事(戏中戏):故事中的男主角就是小说作家,这样故事(主线剧情)里又有男主角写的故事(支线剧情)。


【悬疑和反转】

(1)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好奇心:

1.从悬疑到真相:先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好奇心,逐渐揭开谜团。

2.从真相到悬疑:先说真相,然后回忆悬疑到真相的解谜过程。

3.半真相:先把真相说一半,留有悬疑,要想知道真相的另一半,就要继续阅读。或者先把最终结果说一半,而另外一半的最终结果,剧情的当前阶段还无法确定下来,要等剧情发展到最后,才能确定下来。就是故事的起点设为事件发展的中期,既悬疑到真相解谜过程的中期,然后再回忆事件的起始到事件的中期,再从事件的中期写到事件的结束。

(2)剧情反转,给读者惊奇:

编剧时,要让读者意想不到,作者就要先要迷惑和误导读者,让读者偏离真相,然后再说出真相,让剧情大反转。读者这才知道,之前被作者迷惑,并刻意引导到错误的认知。作者也可以设置一个配角,说一些话,刻意迷惑主角,同时也就迷惑了读者。

意料之外,但要在情理之中,不要荒诞。


【关联】

角色聊天时,当前抒情:通过当前的事物,引发情感和抒情。关联抒情:通过当前的事物,关联到另一个事物,再由这个事物引发情感和抒情。

事生事:如果一个事情完了就完了,后面可能就没啥写了。所以写一个事情时,又借助此事,引发出其它事情,那就有新的事情接着写,而且这样会使文章关联紧密。

和前面关联:前面写过的事物,后面又可以拿来用,或与之建立关联,这样使前后关系显得紧密。

小说各部分虽然要紧密关联,但是过度的关联和巧合的关联,读者感觉假。例如:去公司面试的路上,救了个人,正巧是公司老板的妻子,所以面试就通过了,这样显得很假。

考虑全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变化应造成多处反应。一个人生活情感和生活处境的变化,会影响到他的恋人和亲朋好友,所以写男主角生活情感和生活处境的变化,就要写其他人对此事的反应,这也体现别人对主角的关心。例如:女主角和女二号都很关心男主角,男主角出事了,只写女主角的反应,而忘写女二号的反应,给读者感觉女二号对男主角漠不关心。男主角出事了,把每个人对此的反应都写了,就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称】

第三人称小说:作者作为局外人,描写各个角色,“他怎么怎么样”。

第一人称小说:作者把自己想成主角,主角自述,“我怎么怎么样”。

第一人称小说的缺点:

(1)不适合拍成电影,绝大多数剧本都是第三人称的。考虑长远发展,就写第三人称小说,并避免那些不能拍成影片的描述方式。

(2)第一人称小说只能以主角的视角,写主角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事情,限制比较大。

(3)主角自言自语的说“我怎么怎么样”,听着有点怪。

第一人称小说的优点:第一人称小说的抒情性强,主角内心情感可以直接、充分的表露出来。而第三人称小说,情感需要通过角色对话和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没有第一人称小说那么直接和自由。


【素材库】

看小说时,记住情感、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方法与解决方法、写作技巧、常用字句,作为参考素材,需要建立素材库。素材库的每个素材前,都要打上标签,方便分类和查找。

一个素材可以变成多个素材:

例如《神雕侠侣》中,小龙女身中情花之毒,自知无药可救,命不久矣。为了避免杨过殉情,小龙女在断肠崖写十八年后与杨过在此相聚,黄蓉则骗杨过,说小龙女被南海神尼救走。小龙女希望杨过因此有活下去的动力,而且小龙女觉得十八年后,杨过也就淡忘她了。参考这个情感素材,获得启发:女主角得了白血病,没有告诉男主角,为了避免男主角殉情,女主角说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她要搬家到国外,十年后在此相聚。


【角色增进情感】

1.男主角正是女主角心中向往的形象,从而产生爱意。

2.男女主角有共同的情感方式和兴趣爱好。如果原本兴趣爱好不一样,男主角就要走入女主角的生活圈,使彼此成为“同一个世界的人”。

3.男主角帮助女主角解决生活困难。

4.男主角帮助女主角实现梦想。

5.守护。例如旅游时,女孩脚崴了,男孩背女孩下山。

6.常在一起,日久生情

7.一起经历美好生活。例如约会、聚餐、逛街、旅游、共同参加有趣的活动。

8.患难见真情,患难中相互帮助而建立情感。

9.讨好和投其所好。例如男女主角逛街,女主角趴在橱窗外,看着一件衣服,可是买不起。后来,男主角打工攒钱,买给了女主角。

10.感动她。例如男主角把打工攒的钱,全都花给了女主角。再例如为帮女主角,自己受伤害。例如忽然暴雪,男主角把衣服给女主角,结果自己冻感冒了。

11.先前积攒的条件。例如女主角是校花,而男主角条件普通,男女主角本不般配,但是男主角小时候帮助过女主角。那时都是小孩,没有身份差别的意识,女主角当时就爱上了男主角。后来男主角上中学又遇到女主角,女主角还是对男主角有好感。

12.撮合。男主角讨好女主角的亲朋好友,希望他们撮合男主角和女主角的爱情,为男女主角在一起,制造机会。

13.女主角和男二号关系破裂,女主角的情感就会侧重男主角。


【角色情感倒退:误会】

1.身边有陌生的异性。例如男主角把女主角的哥哥误当其男朋友。

2.像恋人之间的行为,被误会成恋爱。例如女主角当中间人,撮合两个配角的爱情:女主角帮女配角给男配角送礼,男主角以为女主角爱上了男配角。

3.被动当主动。例如女二号突然跑过来,抱住了男主角,随后被女主角看见,其实只是女二号单方面的主动。

4.巧合当故意。例如女二号走在前面,而男主角走在后面,被石头绊倒,扑向女二号,然后被女主角看见。

5.阴差阳错。例如男主角给女主角买了礼物,却不好意思送。结果被女二号拿走了,女主角以为男主角给女二号送礼。

6.假意当真意。例如女配角为了摆脱男配角的追求,于是让男主角冒充她男朋友,结果被女主角看见。

7.省略信息,指代不清。例如男主角是漫画家,和女二号谈论漫画故事创作,男主角指着漫画人物说:“这里拥抱应该没关系吧?”女主角走过听到,以为男主角想拥抱女二号。

8.妹妹误会。男主角暗恋女主角,为了接近女主角,就会讨好女主角的妹妹。但是这样,女主角会误以为男主角爱上女主角的妹妹。

9.主角落入朋友设的局。例如男主角的朋友约男主角出去吃饭,把女二号也叫上,然后男主角的朋友找借口离开,只剩下男主角和女二号。


【女二号】

男主角爱的是女主角,既然女二号在爱情上占劣势,就要在其它方面占优势,从而平衡竞争。如果女主角占绝对优势,就没竞争可写了。

女二号的优势:

(1)女二号比女主角更积极、更努力的追求男主角,比女主角付出的更多。

(2)女二号更善于讨好男主角,更体贴,更留心和满足男主角的喜好和需求。

(3)女二号家庭条件好、身份地位高,容易帮助到男主角。例如:女二号的父亲给男主角安排工作。

(4)女二号讨好男主角的妹妹和朋友,给了他们很多好处,让他们来撮合爱情。

(5)深厚友情:男主角和女二号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6)偿还人情:男主角欠女二号人情,受了女二号的恩惠,要偿还人情,就要满足女二号的要求。

(7)亏欠:男主角叫女二号去帮忙,女二号路上出了车祸,男主角很内疚自责。

(8)听从:女二号是班长或学生会会长,女二号的父亲是校长或男主角的老板,所以男主角不敢得罪女二号,只得乖乖的听从女二号。

(9)女二号刻意接近女主角,并和女主角成为好朋友。这是为了有机会劝说女主角放弃男主角,并撮合女主角和其他男孩相爱,或者有机会让女主角和男主角产生误会。

⑺ 我在写一本小说,准备让主角失忆,有没有人知道怎么用科学的办法让人失忆急急急

失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脑袋受到创伤或许是药物引起的暂时失忆,前者时间较长,后者时间短

⑻ 写小说怎样才能有吸引力哦

看你怎么写了!什么风格很重要,先看看最近比较火的,什么风格的。

⑼ 怎样让小说吸引人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位作者写出的小说也是特别的,区别只在于个人的写作技巧而已,由于掌握的写作技巧不同,会使得同一题材的小说产生千万种可能,作家和写手的区别就在于写作技巧的运用(我觉得我的写作技巧很高明,不过我没有一部像样的作品,所以目前我只对自己说“我是一位写手”)。 写作技巧可以是一种心灵的感悟,也可以直接用文字描述出来,从一篇小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构思能力,另外则是小说中的文字表现能力,这点我不得不佩服那些专门写散文的作者了(原因就是散文中的文字表现力是最强的),可以说这两点包含了所谓的“写作技巧”。 如果觉得我的这段关于“写作技巧”的描述有误的话,你们可以去看看一些小说作品,每部成功的小说作品都具备这两点,我想说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作者有灵活的“写作技巧”去阐述。 索然无味的小说很吸引人,对,没错,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索然无味的小说很吸引人”,而不是说“非常精彩的小说很吸引人”。 打怪升级,扮猪吃老虎,美女加野兽,这三个设定的故事精彩吗?也许在很多年前会非常精彩,当我小时候看到“人猿泰山”的动画片时,那种震撼无以言表,不过一切的新事物都会有厌烦的时候,当这样的题材一部部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时,事实已经“索然无味“了。 这段中我要说的不是“创新”,而是“索然无味”,如果能把人们视线中出现的“索然无味”写出自己的风采,那就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 “风格”很重要,特别是自己的风格,同样的作品中保持着独特的风格,这是别具特色的,唐家三少的小说就很有“风格”,虽然一部分人对其作品辱骂不断,但是他的作品照样使人喜欢(我虽不是唐家三少的粉丝,但是看得第一部小说确实是《光之子》,随叫那时候网络小说刚刚兴起呢!)。 索然无味的小说只能吸引人,但不会无休止的吸引下去,一位作者需要自己的“风格”,这里的风格指的是“写作风格”和“小说风格”。 以前读者们喜欢看武侠小说,而现在喜欢看仙侠小说,这说明读者的口味一直都在变化,如果《诛仙》是一部武侠小说,我想它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吧!如果《昆仑》是一部仙侠小说,我想它的影响力能再上升一个高度。 我想说的是好的“小说情节”很吸引人,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能抓住网络的时代,能与“文学的潮流”走在一起的小说才是吸引人的(从当初的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发生的系列故事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从网络小说出现后,我还真不知道现在的“传统文学”的作家出过特别流行的书呢!)。 悬念性非常强烈的小说很吸引人,这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读者会愿意在你的小说中寻找答案,相信每个读者在看到一部小说中出现的“悬念“后,都会忍不住去探究奇境吧!而且在最后一刻得出结论的时候,读者们也会把最终答案在自己心中进行对比,是不是和自己猜测的一样。 我想说能激发起读者好奇心的小说很吸引人,前提是作品中出现的所有角色不能是“猪”。 网络小说中,开端的章节是吸引读者的强力药剂,因为在这个网络小说泛滥的年代,也许很多读者都是看每部“小说”中的前几章,如果够吸引他们的话,他们会一直读下去,然后激发了好奇心。当然,这需要你的小说中有“悬念”。 我想说的是小说的“开端”是吸引“人气”的特殊药剂。 我认为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标题党”是个贬义词,所以写小说的作者们,如果你的“标题”与小说的内容有悖的话,等着扑街吧! 我想说的是,你的小说只要有人在看,那么它就是吸引人的。 -

阅读全文

与如何使小说主角让人记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说总裁霸上瘾 浏览:842
写小说可以火么 浏览:38
主角是系统的完结小说推荐 浏览:801
古穿现总裁小说 浏览:121
小说写萝莉的 浏览:354
在火车上做爱短篇小说 浏览:687
有没有小说接稿件赚钱系统 浏览:531
飞卢小说阅读器电脑版下载 浏览:755
小说四月全文阅读 浏览:878
免费盗墓小说主人公胡一八 浏览:693
小说主角林俊 浏览:46
九龙之主都市小说 浏览:471
异界重生成树的小说 浏览:871
主角正太弱气受小说 浏览:927
喜欢我这样弄你吗嗯啊小说网 浏览:275
主角从小练内功的念力小说 浏览:393
男主角姓陆的官场小说 浏览: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说 浏览:152
写白上校的小说 浏览:242
主角修炼步法的小说 浏览: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