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张爱玲的名著《金锁记》中,女主角叫什么名字
七巧是张爱玲小说中众多悲剧人物中的一个而已。张爱玲的文笔出了名的荒凉,冰冷版而绝情,所权以她笔下的人物多数是性格扭曲的,这种扭曲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经历的原因。七巧她一生不顺心,许多段姻缘都从没有好结局,在别人眼中地位极低,连身边的侍女都看不起她。积下的抑郁无处发泄,唯有转嫁于自己的女儿,在这样的转嫁中求得自己心理的平衡,这种扭曲或许我们在平静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是吗?毕竟人也是有同情心的,自己命道不好,至少虎毒不吃儿啊!但是,以七巧的地位,她能控制的有什麽人呢?只能是自己的儿女啊!当看到别人摔倒时,你或多或少地有过幸灾乐祸的心情吧!(是的,人就是这样的动物!即使不是“摔倒”,也总有别的事情!)所以,控制自己的女儿,破坏她的美满姻缘,不仅仅有幸灾乐祸的意味,更有报复的快意!於是,悲剧就这样产生了……这样的人物,既是可恨的,也是可悲、可怜、可叹的。
㈡ 张爱玲著名小说,故事内容简介 谢谢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稿,后来张爱 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一些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易名为《半生缘》。
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钧曼桢叔惠翠芝,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青人,把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缠来绞去地在一张翻不出去的网里演了那么多年,也就不年青了。而同时翻天覆地的中国近代社会种种变事:九·一九、一二·八、抗战胜利、国民党接管、上海解放、支持东北,只是作了他们的背景,隐隐约约给他们的故事刷上一笔动乱的底色。让读者荡气回肠为之嗟叹的,只是乱世里这几个男女的故事,一点点的痴,一缕缕的怨,脆弱的爱,捂住面孔的无奈。
《半生缘》把张爱玲那种精妙绝伦,回味无穷的语言表露无疑,就像一窗精巧细致的窗棂格纹,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里便透着美,但到底美在哪里却又一时道不明。洗尽铅华、略带感伤的笔调,正好用来缓缓叙述这一段漫长的不了情。曼桢与世均注定的情深缘浅,世均与翠芝两个不相爱的人结了婚。叔惠去了后方,翠芝对叔惠情深几许,却是“汉之广矣,谁可泳之?”曼桢怀着自杀般的心情嫁了祝鸿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慢慢淡去;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已然远去;而那些曾经摧肝裂胆的恨,也变得轻如飞絮……
《红玫瑰与白玫瑰》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有始有终的,有条有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自己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张是一个不会再现的神话。她曾亲口对胡兰成说过“没有我形容不出的事物,任何事再难描绘,想一想之后也就可以描述出来”。读她的文章你确实会赞同她的说法,再隐秘的人类心理与情结甚至一个时代的特性,一门艺术的发展过程,她都能准确地描绘带你看到实质,文字又如此的干净才气盎然,妙喻盖世,她那一句自评甚至是谦虚了。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这个人物可以让我们看到白描出的人性,还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挣扎与悲哀,其中又有琐屑且易逝的欢喜,最终是无奈,淹没在时代里。
红玫瑰是火。
白玫瑰是冰。
蚊子血,颜色艳丽,却让人隐约厌恶。
明月光,清淡幽远,可望而不可及。
白饭粒,不觉珍贵,却不能缺少。
朱砂痣,是心头隐痛,当时惘然。
换而言之,男人多半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没有贬低男人的意思。。或者说,人性多半如此不知满足) 之所以强调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对比,不仅仅是展示两种截然不同的女人对于一个普通男人的生活的影响。也通过三个人之间的纠葛,表现出在时间的力量面前人类情感的脆弱。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少两个。娶了红致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是张爱玲书里那段对男人最写实精辟的描写,也不得不佩服她可以将男人的心理描写的如此透彻! 男人初始时,大多是喜欢淡雅清丽的白玫瑰,皎洁的清香,象是冰凉的高山之雪,值得付出一生的代价,求得在这冰凉水流中的沉沦。 然而,在度过如醉如痴欣喜若狂之后,男人渐渐变的不满足。他开始想要一个快乐的艳丽梦幻,**的浓艳,摇曳在月的黄昏。红色的玫瑰,芳香弥散,辛辣魅惑。 其实,女人的美,从来蕴涵着千个面目,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它。在一个足够聪明的男子面前,它会展露给你世上最微妙的色彩。彼刻,纯白艳红,呈现另番甜美的面貌。那样曼妙的花朵,需要刻骨的爱怜,聪慧的温情,才可以灌溉。 每一个女子的灵魂中都同时存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但只有懂得爱的男子,才会令他爱的女子越来越美,即便是星光一样寒冷的白色花朵,也同时可以娇媚地盛放风情。 可惜世间,懂得爱的男子实在是太少!在男人心里真正完美的女人,总是随着时间,阅历的变化,不断地变化着!你永远达不到的。所以,不管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都永远有不能让人满足的遗憾和欠缺,所以男人总是永远地渴望别的玫瑰媚惑的来临。
《沉香屑·第一炉香》叙述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被其姑母梁太太(富豪遗孀)所利用,来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在求学的过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龙终不免也陷入其中,变得热衷于这种享乐主义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中,与花花公子乔琪乔开始了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恋爱与婚姻。故事的结局不言而喻:葛薇龙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之后就会被乔琪无情的抛弃。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 金锁记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茉莉香片》
他心里总是有种很无奈,却很沉重的压抑。故事就是围绕着聂传庆和言丹朱所发生的一些寻常且又与众不同的事儿发展的。从中体现了“生之艰难,爱之凄凉”的风格。
文中的聂传庆,生在聂家,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爱的滋养 ,因了生父把对生母的憎恨迁怒于他,他跟着父亲生活20年,这20年无名的磨人的忧郁,制造了一个精神残废的聂传庆。聂传庆的母亲碧落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碧落嫁到聂家来,之后生下聂传庆,屏风上又添上了一只鸟,打死他也不能飞下屏风去。即使给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
聂传庆明白,那就是爱———二十多年前的,绝望的爱。二十多年后,刀子生锈了,然而还是刀。在他母亲心里的一把刀,又在他心里绞动了。
聂传庆相信,如果他是子夜与碧落的孩子,如果他是一个生活在有爱的家庭里的孩子,不论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他会活得跟正常人一样。可偏偏,命运捉弄人,母亲所爱的男人,也就是他惟一欣赏敬仰的对象,现在是别人的父亲。
言丹朱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她想帮助聂传庆,结果他却把她往死里打,一脚接一脚狠狠地踢在她身上,只管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怨恨。按照聂传庆的想法,言丹朱根本不应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仇恨,他就要找一个报复的对象,他就选定了言丹朱。他憎恨天真少女言丹朱在学校里给他的温情,却又无法摆脱言丹朱给他亲近的诱惑,于是,他的精神陷入了病态……
本文亦通过对言子夜的渴望,寄托了张爱玲对自己父亲的渴念,抒发了张爱玲无法用言辞表达的恋父情结。
《怨女》作者张爱玲,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这部作品是在小说《金锁记》原有情节人物的基础上的改编。更换了一些人物的姓名,比较详细的交待了女主角出嫁前的情况,扩充了女主角与小叔的故事、女主角儿子的故事,删去她女儿的故事,其他的框架基本没有改变。张爱玲这部作品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麻油西施”银娣嫁了个软骨病的富家子,忍受着妯娌的冷嘲热讽,哥嫂的阿谀奉承,等到丈夫死了儿子大了,她终于拿起“主宰”这 怨女把剑,却日复一日地麻木和肆意着。女主人公的变态心理,被张爱玲描绘得入木三分,苍凉无比。
《小团圆》是张爱玲最为神秘的作品,从1970年代开始创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在之前手稿也从未曝光,仅有好友宋淇、台湾皇冠文化集团社长平鑫涛等少数人看过手稿。《小团圆》可以看作是张爱玲本人自传性的小说,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传奇一生。张爱玲曾抱怨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中写他们之间的事“夹缠不清”,在《小团圆》中读者可能看到另一个版本的张胡之恋。
张爱玲的《桂花蒸阿小悲秋》出版于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是讲述一个女佣的生活。她的孩子,她的男人,她的老乡,和她同等地位和处境的人,还有她的视角来看的她的主人以及主人的女人。《桂花蒸阿小悲秋》里描写女佣阿小在上海的三等电车上,“被挤得站立不牢,脸贴着一高个子人的蓝布衣衫,那深蓝布以为肮脏到极点,有一种奇异的柔软,简直没有布的劲道,从那蓝布的深处一篷一篷慢慢发出它内在的热气”。
《同学少年都不贱》,张爱玲小说作品。这部小说被宣传为张爱玲的“遗作”,很容易引起误会。遗作是指该作者生前完成或未完的最后一部作品,而这部小说并非是张爱玲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而是“本该与《色,戒》,《浮花浪蕊》等同时面世的”(简体版《同》序,P7),仅仅是因某些原因未能在有生之年发表。《同学少年都不贱》讲的是两位女孩恩娟、赵珏之间的情谊沧桑。故事开端于两人在上海重逢叙当年。恩娟嫁了位犹太人汴·李外,后来移民美国华盛顿,汴·李外成为第一位入阁移民,赵珏则境遇不如恩娟。因是多年后重逢,两人相对当年平等的身世,便见出高低。或者这正是取名《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深意。言语间充满张爱玲式一贯的讥诮,人物刻画鲜明、情节铺叙细腻,在轻快的故事节奏里,透着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沧桑凄凉感。
㈢ 张爱玲作品主人公的名字
1、《倾城之恋》:白流苏、范柳原
《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2、《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王娇蕊、孟烟鹂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 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
3、《怨女》:柴银娣
《怨女》首次发表于1966年。该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柴银娣坎坷的一生,从而呼唤了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在小说中,作者刻意省略了许多叙述场景,比如对情节结构的省略、人物心理变化的省略、审美层次上的省略等,从而使小说更加接近平凡化的叙述。
4、《半生缘》:顾曼璐、顾曼桢、沈世钧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稿,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一些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改名为《半生缘》。该小说通过年轻人的婚姻的悲欢离合,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方方面面。
5、《小团圆》盛九莉、邵之雍、蕊秋
《小团圆》是作家张爱玲创作于1975年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9年2月。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九莉与有妇之夫邵之雍的一段爱情故事,是张爱玲的自述性小说。《小团圆》力图将小说中有关女性情欲书写、堕胎叙事并主题意旨等问题,与相关的传记资料联系起来“重组表述”。
㈣ 张爱玲笔下的四类女人是哪些
张爱玲笔下的女人有四种:A、碰到坏男人,仍然爱,并妥协;B、碰到坏男人,坚决抗拒,最后自己变态;C、碰到男人,不知好坏,或说不清好坏,妥协;D、碰到男人,不知好坏,或说不清好坏,战斗。我们一一来看。
第一种最好的例子,是《第一炉香》的葛薇龙。我们有一集讲过她的故事,她喜欢了一个很帅的混血儿的,叫乔琪乔。可是第一夜以后,差不多几个小时,她就发现这个乔琪乔跟丫头抱在一起。这个真是花花公子,叫她受不了,怎么办?可是这个小说描写她,女的还是爱,为什么爱呢?三个道理:第一个道理,太帅的;第二个道理,有快乐,她说实实在在这个男的给她快乐;第三个道理,“他不爱我,我就爱他不爱我”,挑战性。以后我们在她跟胡兰成的故事里边能不能看到一些痕迹,我们大家自己判断。
我们要比较详细讲的是第二种,就是《金锁记》里边的曹七巧。曹七巧出生很卑微,麻油店主的女儿,家里做主,让她嫁给一个有钱豪门。这个故事的原形是李鸿章的儿子。但是她的老公是半残废,后来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痛苦的婚姻当中唯一值得她安慰的是,她跟小叔子季泽有一点调情。可是这男的是花花公子。
故事的转折点,那个半残的老公死了,女主角分到钱了,还挺多。这个时候这位三叔季泽来找她了,就说:“原来我一直爱你。”她仔细一盘问就发现,这个男的骗她。季泽被赶跑了,丫头老妈子也都被七巧骂跑了。这时候有一段很经典的文字,“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这是现代文学当中屈指可数的几个经典场面之一。为什么这个一瞬间?因为这一瞬间决定了她的一生,小说在这里接下来有一个高潮。
在张爱玲笔下的第一类女性,遭遇坏男人以后是妥协、不管幸福与否,最终都沦为感情的奴隶,而当第二类女性遭遇坏男人时,她们的命运将如何发展?她们最后成为了受害者还是施害者?
七巧下半生再也没有男人了。在没有男人又很有权利的情况下,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说,我年轻的时候没幸福,现在孩儿们,让他们得到幸福。第二种是,我没有,我是压抑过来的,也让你们压抑。而小说写人性,深刻在什么地方?七巧,她实际上压抑她的下一代,可是她心里真心地觉得她是爱她的下一代。七巧是张爱玲小说里唯一一个她认为是一个彻底的人,可是这么彻底坏的一个人,其实她也是一个可怜的人。
我们现在来看看第三种选择,不会都这么糟糕吧,不会一下子都碰到不爱自己的男的吧。第三种就是碰到一个男的,真心喜欢,比方《留情》。米先生虽然家里有一个老婆,可是快病死了,他真心对敦凤好,他们结婚证书也有。就是说,这个男的倒实心眼,倒肯花钱,也肯结婚,可是就是看看他的模样,走在他身边实在不光彩。这个小说写的是千疮百孔的爱,虽然很挑剔,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意,但是归根到底她觉得这个男的还是爱她,所以最后两个人还是牵着手,好像还是一种爱。那女人,能不能有更好的情况呢?
张爱玲笔下的第三类女性,虽对伴侣心存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结果还是和他走到了一起。而当第四类女性遭遇异性时,是否会掀起一场更为激烈的战争?而女主人公最终能否收获战果?这是否又是张爱玲对爱情理想的心理写照?
那我们就要看第四种,就是《倾城之恋》。白流苏是一个28岁的,和老公离婚七、八年,老公现在也死掉了。可是她在娘家呆不下去,因为家里人把她的钱花掉,还怪她晦气,兄嫂对她很恶,她妈妈也不帮她。接下来全家张罗,有一个归国华侨,32岁,叫范柳原。按今天的说法呢,他是很符合女人心目当中的条件,他不单是有车有房,他还有产有业,父母双亡,但是花花公子。那么这个家庭在帮白流苏的妹妹介绍范柳原,结果去了以后,范柳原跟她一跳舞就看上她了。这个时候媒婆徐太太跑来跟她说,一起到香港去玩一次,在那里很容易找到男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钱一定是那个男的愿意出。白流苏当时就想,值得一博,去了。
接下去呢,妙了,白流苏和范柳原打持久战了。后来两人刚好了以后一个礼拜,范柳原就说要去英国做生意了,就给她租了一个很大很空的房子,走掉了。这个时候有一个天助,日本人打香港,飞机轰炸,这个女的想:现在我什么事情也不管,我只要不炸死,我能活着就好。就在这时,这个男人回来了,两个人抱住,互相都觉得这天底下什么都不重要了,活着就好。然后这个男的英国也不去了,两个人就共同生活了。有一天,那个男的漫不经心说了一句:我们什么时候结婚啊?回头看流苏,低头不语,眼泪刷刷的下来。终于打赢了,像一场球赛,前面一直退,到最后5分钟,全部翻盘。小说最后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大概意思就是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这篇小说,女人尤其喜欢。因为这是仅有一次女的成功地把一个花花公子改造成一个好的长期饭票。但是这个小说的意义不是那么庸俗,它在文学史上是一个转折点。以前的爱情小说都是男女一见钟情一颗心,然后社会、家族跟他们有压力。《倾城之恋》不是,它是一场战争,发生在男女之间。男性女性在本性上就有冲突,双方的动机都是不纯的,可是渐渐这场战争却达到了一个爱的结果。多少人企盼这一点,所以从此以后,纯文学的爱情小说都是这种男女战争。
简单概括一下这一集的话题,就是女人跟男人打仗。张爱玲概括了四种:花花公子,还是爱;花花公子,拒绝;长期饭票,不可爱,但是留着;或者把花花公子改造成长期饭票。我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女人还会碰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大家要是找不到办法,打电话给海上名人录,我们转告张爱玲,请她出出主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e8f3b0100fxjj.html
㈤ 张爱玲有哪些小说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
《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
《霸王别姬》,《国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
《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
《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
《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
《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
《琉璃瓦》,《万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
《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连环套》,《万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
《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
《花凋》,《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
《红玫瑰与白玫瑰》,《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
《殷宝滟送花楼会》,《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
《等》,《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留情》,《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
《创世纪》,《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
《鸿鸾禧》,发表刊物及年月不详,收入《传奇》。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十八春》,上海《亦报》连载,1951年出单行本。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遗事》,台北《文学》杂志,1957年,收入《惘然记》。
《怨女》,香港《星岛晚报》连载,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8年。
《半生缘》,1968年,先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
《相见欢》,收入《惘然记》。
《浮花浪蕊》,收入《惘然记》,1983年。
(以上三篇约作于1950年,发表时间晚。)
㈥ 苏怀青是张爱玲哪部作品的女主人公
《结婚十年》
《结婚十年》是她的自传体小说。是在上海沦陷后不久,怀着离婚的苦闷写的。通过女主人公苏怀青结婚十年的生活遭遇,表现了包含着些“女性的共同性”的女性追求,描绘的家庭琐碎之事,淡淡的透出了某种现实生活的气息,还有着对现实的某种揭露,而且从一个较为特殊的角度来反映那个社会的生活的一角当这种共同性表现在爱情与婚姻之中便与世俗性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因为最为普通的话语恰恰能表现最真挚的感情。家庭的世俗,社会的世俗,时代的世俗造就了婚姻的世俗。但却是现实社会最真实的反映,从而有种最真诚的感动。本文将从各个层面从《结婚十年》中试论爱情与婚姻在世俗的生活中的变化与情感。
㈦ 张爱玲作品主人公
卷一:长篇小说
半生缘(顾曼桢,顾曼露)
卷二:长篇小说
怨女(“麻油西施”银娣)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
童言无忌
自己的文章
烬余录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记
爱
谈女人
走!走到楼上去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说胡萝卜
炎樱语录
写什么
造人
打人
诗与胡说
有女同车
私语
忘不了的画
谈跳舞
谈音乐
卷四:散文(39-47年作品)(2)
公寓生活记趣
夜营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借银灯
银宫就学记
存稿
雨伞下
谈画
自序
姑姑语录
论写作
天才梦
代序
中国人的宗教
《卷首玉照》及其他
双声
气短情长及其他
我看苏青
华丽缘
中国的日夜
附记
卷五:散文(52年以后作品)(1)对照记
对照记——看老照相簿
罗兰观感
被窝
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
《嘎?》?
草炉饼
笑纹
卷六:散文(52年以后作品)(2)
自序
关于《笑声泪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表姨细姨及其他
谈吃与画饼充饥
惘然记
忆胡适之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自序
再版自序
卷七:中短篇小说(43年作品)
金锁记(曹七巧)
倾城之恋(白流苏和范柳原)
茉莉香片(言丹朱,聂传庆)
第一炉香(葛薇龙)
第二炉香(罗杰)
封锁(吕棕桢)
散戏(南宫婳)
卷八:中短篇小说(44年作品)
琉璃瓦(启奎)
心经(许小寒和峰仪 )
桂花蒸 阿小悲秋
年轻的时候(潘汝良)
花凋(川嫦)
红玫瑰与白玫瑰(娇蕊)
连环套(赛姆生,汤姆生)
卷九:中短篇小说(45年以后作品)
等
殷宝滟送花楼会(殷宝滟)
小艾(小艾)
创世纪(潆珠)
留情(敦凤)
鸿莺喜
多少恨(家茵)
浮花浪蕊( 洛贞)
相见欢(荀太太)
卷十:文学评论 《红楼梦魇》
卷十一:译注《海上花开》
卷十二:译注《海上花落》
卷十三:译作《爱默森选集》
卷十四:剧作暨小说增补/张爱玲年表《情场如战场》
五四遗事——罗文韬三美团圆
色,戒(王佳芝 邝裕民)
累死我了,一个一个查滴!!!
㈧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这里面都是大家的跟帖的一些感受,个人认为写得很好·~最重要的都是原创!抄论文的话,被老师看过的概率比较低~~~你比几个你觉得OK的,组合一下就行了!!!记得你说过的:“采纳有追加”!!守信啊!!!
我读《金锁记》的一些感受
《金锁记》是一部描写主人公被物欲和情欲逼成心理变态的经典中篇小说,惊心动魄地表现了金钱对人的奴役。女主人公曹七巧本是开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她的哥嫂因贪财把她嫁到姜公馆的生着痨病的二少爷,从此开始了她一生的悲剧。七巧是可怜的,她是金钱婚姻、封建等级观念、伦理道德的牺牲品。可悲的是她却同样用金钱锁住她的女儿和儿子。
七巧嫁到在当时有钱有势的姜家,当然没有人瞧得起她。要不是因为二少爷是残废,七巧是绝不可能嫁到姜做少奶奶,就是姨太太也是没可能的。她为钱而舍情,身心煎熬而至变态。等到她分了家有了金钱支配权时,她把钱作为报复不公平命运的利器,唬跑了情人,毒杀了媳妇,离间了女儿的爱,一级一级走进了没有光的所在。她在痛苦中也挣扎过,她也有爱,她的的确确爱过她的小叔子姜季泽,她也渴望得到他的爱,哪怕只是部分的,可他们的身份却不允许!在曹家那样一个封建大家庭里是绝不允许乱伦的。季泽虽在外面粘花惹草逛窑子,却不要七巧。因为他怕,怕传出乱伦的笑话。七巧只能是无奈,不住得压抑自己的情感。等到季泽去找她时,她早已被金钱逼得变态不会去爱了。她只要守住她的钱!在她眼里唯有金钱才是可靠的,她不再相信任何男人除了她的儿子!当然她的灵魂已经扭曲了,精神已经麻木了。
后来的她极其尖酸刻薄让人厌恶,她在报复这个不公平的社会,给她身边的人无限的痛苦。也许她并没想过要报复自己的儿女,但却成了牺牲品,他们一生的幸福就断送在她手上,她是他们一切悲剧的根源!尤其是她的女儿长安,一段美好的婚姻就被她活活拆散了,我们同情长安,但我更同情七巧!她所受的痛苦绝不比长安少啊。
小说结尾写着“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揭露七巧的故事不仅仅是她的故事,像她那样被金钱、伦理道德、封建等级观念迫害的人大有人在,她的悲剧也许还会在无数人身上重演。《金锁记》并不是作者凭空想出来的,每个人物在现实中都原型。据说“姜公馆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李公馆为原型的。七巧脱胎于李国杰天生软骨的三弟媳妇。七巧的儿女长白长安有张爱玲表哥李玉良、康姐姐的影子。有人说张爱玲把李家不为人知的丑陋一面写进了历史,世世代代还要接受批评。可见小说来源于现实,揭示的是一个社会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发贴时间:2006-11-5 13:59:36
作者:严思
我读《金锁记》的一些感受
《金锁记》是一部描写主人公被物欲和情欲逼成心理变态的经典中篇小说,惊心动魄地表现了金钱对人的奴役。女主人公曹七巧本是开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她的哥嫂因贪财把她嫁到姜公馆的生着痨病的二少爷,从此开始了她一生的悲剧。七巧是可怜的,她是金钱婚姻、封建等级观念、伦理道德的牺牲品。可悲的是她却同样用金钱锁住她的女儿和儿子。
七巧嫁到在当时有钱有势的姜家,当然没有人瞧得起她。要不是因为二少爷是残废,七巧是绝不可能嫁到姜做少奶奶,就是姨太太也是没可能的。她为钱而舍情,身心煎熬而至变态。等到她分了家有了金钱支配权时,她把钱作为报复不公平命运的利器,唬跑了情人,毒杀了媳妇,离间了女儿的爱,一级一级走进了没有光的所在。她在痛苦中也挣扎过,她也有爱,她的的确确爱过她的小叔子姜季泽,她也渴望得到他的爱,哪怕只是部分的,可他们的身份却不允许!在曹家那样一个封建大家庭里是绝不允许乱伦的。季泽虽在外面粘花惹草逛窑子,却不要七巧。因为他怕,怕传出乱伦的笑话。七巧只能是无奈,不住得压抑自己的情感。等到季泽去找她时,她早已被金钱逼得变态不会去爱了。她只要守住她的钱!在她眼里唯有金钱才是可靠的,她不再相信任何男人除了她的儿子!当然她的灵魂已经扭曲了,精神已经麻木了。
后来的她极其尖酸刻薄让人厌恶,她在报复这个不公平的社会,给她身边的人无限的痛苦。也许她并没想过要报复自己的儿女,但却成了牺牲品,他们一生的幸福就断送在她手上,她是他们一切悲剧的根源!尤其是她的女儿长安,一段美好的婚姻就被她活活拆散了,我们同情长安,但我更同情七巧!她所受的痛苦绝不比长安少啊。
小说结尾写着“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揭露七巧的故事不仅仅是她的故事,像她那样被金钱、伦理道德、封建等级观念迫害的人大有人在,她的悲剧也许还会在无数人身上重演。《金锁记》并不是作者凭空想出来的,每个人物在现实中都原型。据说“姜公馆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李公馆为原型的。七巧脱胎于李国杰天生软骨的三弟媳妇。七巧的儿女长白长安有张爱玲表哥李玉良、康姐姐的影子。有人说张爱玲把李家不为人知的丑陋一面写进了历史,世世代代还要接受批评。可见小说来源于现实,揭示的是一个社会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发贴时间:2006-11-5 14:02:38
作者:严思
解释一下
不好意思范老师,前面一篇黄晓丹的帖子是我写的,我发错了所以又重新用我自己的名字发了一遍,请谅解
发贴时间:2006-11-5 14:06:24
曹七巧怎么能够进入姜家的门,在书中始终是个谜,而这个谜却改变了曹七巧的一生。根据小道消息(二房的丫鬟小双说溜了嘴)是媒人介绍来的,但是媒人偏偏就介绍曹七巧呢,她只是一个开麻油店的下贱姑娘,根据姜家的社会地位,媒人根本想都不可能想曹七巧这个人,而是介绍一些家境比她要好一点的姑娘才对,因此我认为曹七巧说是她哥哥把她卖了是可信的,曹大年可能就是为了攀亲,贪图姜家的钱财,而如此做了。还有一个问题便是姜家为什么就要了曹七巧呢,我认为他们看重了曹七巧长有一定的姿色(季泽看着她,心里也动了一动),曹季泽是过惯风流之人,他看得上眼的女人,看定有一定的美貌。其实曹七巧也是一位受害者。
她的梦想是非常单纯的,她跟每一位少女一样,只想要一个真心待她的男人。可是她哥哥出卖了她,她的丈夫拖累了她,她自己喜欢的男人(姜季泽)不了解她,正如舒婷所说那样:“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更重要的是,她在姜家根本得不到尊重,他们都不要与她交往。她在姜老太太和其他两房面前讨好,仅仅只想于他们打好关系,提高点自己的地位,可是事情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她受到了全府里人鄙视与冷漠。可以说她采取的方式错了,但便不可以说她这个人错了。其实她天性并不是为钱才来姜家的,她的美丽的青春却被别人断送了耗费在了似水的岁月里了,她只想用一些东西补偿自己,让自己有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她特别看重家里人能来看她,虽然她也知道她的一生毁灭是与这些人有关的,所以她看重了钱,也确实她最应该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她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乖戾和守旧,这与中国传统思想对地层人民的影响是最深的最牢固的(那些王公贵族们虽然也在其中,但是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毕竟要强些,而且都懂得趋炎附势;奴仆们是只要这些不威胁到自己,也乐意接受它们的)有关,也与她的经历有关,因此她把旧东西保留了下来。可是毕竟它们是旧的,它们可以通过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新思想,新观念正在向人们走来,成为了一种新思潮。在社会发展着,向上的积极的事物在不断地出现,这些新事物是容不得旧的腐朽的东西继续存在的,因此新的与旧的必须来个彻底的了断(芝寿死了,娟姑娘也死了,童世舫离开了长安)。
曹七巧是旧时代的受害者,继承者,执行者,她的灾难是深重的。她犹如一朵凄美的玫瑰,虽然失色,伤害人,但教会了后来者起来反抗。
发贴时间:2006-11-13 19:41:26
作者:叶珍珍
曹七巧—— 一个身陷生命泥淖的女人
汉本051 叶珍珍 05013080
看完张爱玲的《金锁记》,想起张的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而张爱玲正是站在悲凉的基石上以其苍凉的笔调,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丑陋。就连“月亮”这个美好的意象在小说里都浸染了一丝诡异和阴气。这部篇幅并不长的小说却涵盖了曹七巧的一生,从一个和同龄少女一样有着青春温情回忆的曹大姑娘变成了一个恶毒、心理扭曲的老太太,这个过程短暂而又漫长,苦涩而艰辛。
月亮还是三十年前的那个月亮,而人却早已面目全非。相信七巧曾经也拥有过美丽的青春年华,在那些流光溢彩的日子里做着五彩斑斓的梦。曾经也不乏追求者,诸如朝禄、丁玉根、张少泉等人。而当她戴上黄金的枷锁之后,生命的光泽开始黯淡,属于生命的正面的能量渐渐消散。她用了一生作为代价,守住了金钱却失去了作为人的那份纯真和美好。每天对着丈夫那无生命的肉体,她承受着外人无法理解的苦楚。以至于她的嫂嫂的那句“姑娘受委屈也不止这一件”恍若打进她的心坎里去,使她嚎啕。不管是她嫂嫂的这句话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都给了她短暂的温存。在那个外表华丽的大家庭里又有几许温情存在?这份哀伤和苦楚只有她独自去尝。
七巧的人生境遇是无比惨淡的,且不说妯娌,就是丫鬟都是瞧不起她的。嫁进姜家的日子里,她的青春的律动受到了抑制,而爱情对于她更是遥不可及的。生命对于她已转向虚无,她也清醒地意识到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她并不愚钝,有着疯子的审慎与机智,一切的一切把她逼至不堪的境地,以致身陷生命的泥淖,愈陷愈深,终至沉沦。她的命运依稀与《雷雨》中的蘩漪有些许交集,而不同的是她是个连情欲都无法担当的人,后者却是个敢爱敢恨的人。七巧是可悲的,硬是在金钱的枷锁中结束了那一点温柔的记忆。当她揭穿姜季泽情感谎言的那一刻,她身上仅存的一点点对人性美好的憧憬也随之流走。她对她的人生彻底绝望而又找不到宣泄的出口,自此一个彻底的疯子诞生。
当她以其变态的方式去折磨自己的骨肉,以其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割刺着骨肉至亲时,让人质疑母爱这一人类最高尚最伟大的情感。文中长安两次重大的牺牲,两次委曲求全,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读后甚是心酸。七巧毁掉自己人生的同时也毁掉了长白,长安的幸福。
曹七巧,一个身陷生命泥淖的女人,她本身是个悲剧,却制造着更大的悲剧!
被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称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金锁记》,是一代才女张爱玲的颠峰之作。
文中着重描写了曹七巧这个悲剧人物。由社会底层嫁入富贵之家,该是高兴的吧,从此便可脱离物质的贫穷,但是丈夫的残废,又使她陷入了更悲惨的境地,想爱却不能爱,精神的贫乏远远胜于物质的贫穷。长期的压抑生活,直接导致了她后来人格的畸形与变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
读完通篇,我想大家一定注意到了文中对细节的生动刻画。比如在小说最后,七巧把手腕上的镯子往手臂上推,年轻时丝毫推不上一分的镯子在年老之时居然能一直推上腋窝,这金镯子就好比一把黄金枷锁,套住了一个女子三十年的寂寞与无奈。只此一句话,曹七巧一生的悲惨命运,纤毫毕现!
汉本053 郑欣怡 05013091
快乐与悲痛
快乐与悲痛只是一念之差,就跟富有与平穷一样,你富有不代表你快乐,你平穷也不见得你痛楚。七巧就在这一念之间走错了。虽然她大半辈子都戴着黄金的枷,生活在自己的虚荣心下,但也是个值得怜悯的人。哥哥的贪慕虚荣把他单纯的妹妹——七巧送进了渐渐衰败的姜家,而且还是个瘫痪的。就这样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她也从一个单纯的少女变成了金钱下的奴隶,变得让人厌,也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拿来消遣的话题。
眨眼间,七巧成了姜家的二奶奶,虽然如此,但由于娘家的关系,经常给人在背后议论,七巧明着不说,但她都清楚;嫁了不想嫁的,想爱的又得不到,常在人前笑,人后哭,真是悲哀啊,渐渐得也变得事故起来。最初为金钱而锁住爱欲,结果却锁住了自己。难道她天生就爱财吗,难道她没想过简单而幸福的生活吗?不见得,从最后对她的描写就可看出,“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其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七巧和他们其中一个结婚了,虽然穿得是布衣麻鞋,吃得是粗茶淡饭,但他们会过得很幸福,恐怕已经儿孙绕膝,享天伦之福了······只是她明白的太晚了,即使她也是身不由己。
另外,她爱姜季泽,却得不到,内心承受着极大的痛楚,而当季泽来找她的表白的时候,她为了维护自己的钱财把他赶走了,不管姜季泽是否真心。虽然在听他表白的一刹那是欣喜的,而当他走后,她便在帘后默默掉泪。人生即如此,很多事都在自己一念之间,快乐与悲痛在于大家是怎么看的。
汉本053 许琴燕 05013119
一把锁锁住一个女人
汉本051周莹05013077
初识张爱玲是她的《十八春》,我并不怎么喜欢。直到读了她的金锁记,我开始喜欢她的文字,她用如此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当时的都市女性的喜怒爱乐 。
在我看来曹七巧是她笔下人物形象塑造较为成功的一个,这欲爱不能的可悲女人在金钱的枷锁中痛苦挣扎,爱的人不敢爱她,其余的人都轻视她,在姜府这个大家族里似乎没有她的一席之地,她开始用刻薄的言辞来武装自己,包裹自己,关起了情欲的门,也关起了她爱人的心,没有了爱,她变得对谁都尖酸吝啬,吝啬地对待儿女,哪怕是一点点的母爱她都未曾给予,幸福对她而言只是一个名词,她得不到的幸福也不能让自己的儿女得到,她要他们和她一样没有欢乐没有微笑,她一步一步地带领她的至亲走入她的幽暗世界,并用锁锁住了他们----长白的麻木和长安的妥协证明这点,他们恍如是七巧的玩偶,长白媳妇的隐私是她消遣的谈资,长安婚姻失败的沉郁是她的最大安慰。这样,她的心灵才有了平衡的支点,把自己的不幸同样附加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这是她所选择的。在她的世界里只剩下金钱,这是她唯一能抓住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她用金钱来判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钱锁紧了她的价值观。天下难见得这样的父母,不是期许儿女幸福,而是期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让别人(包括自己的亲生骨肉)得到,可见她的精神世界和正常的价值观已经崩溃得一塌糊涂,这种畸形的变态的心理让人不寒而栗,不知道该是同情呢还是批判?她还是个人吗?那个曾经敢公然挑逗自己所爱的姜季泽的曹七巧,在经历种种事故后,她变得太多太多了,这是一种长期的积怨透过另类的方式发泄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变态畸形,没有人能把她从自我的枷锁中解救出来,因而她也无法得到灵魂的救赎。
在对季泽的感情上,是那么的苦楚和辛酸,当那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下落时,那种时间的流动仿佛持续了更为久远的深沉,那是一颗被刮得伤痕累累的人心啊,它在滴血一滴两滴化作漫长的光阴流逝在她的记忆里。在这种无奈的压抑中她痛哭流涕,眼泪冰得如珍珠一般,她远望着他的背影似又不是,她不再追逐,因为难辩真假,她累了……七巧的内心活动和神态变化很好得揭示给读者,这使我猛然觉得七巧是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的形象不再停留在畸形变态中,她是一个女子,一个陷入爱但又不敢爱的女子。
当看到自己的身子已萎缩得如同柴棒般,她忆起了自己曾经的风华正茂,伤感的情绪总能牵动起读者的同情怜悯之心,那些曾经逝去的年岁,那些年少时的爱恋与这迟暮的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眼角的一滴眼泪挂在腮边,在睡梦中她是否也忆起他的初恋?
在张爱玲笔下总会有这样的擦肩而过,女主角也从此走向歧路,那种被生活被世俗被命运捉弄的无可奈何总让人嗟叹,
通篇看下来,只觉的心中有些微微的不畅,又好似有一个郁结,情绪还是未能平复下来,那种杂乱的心情一时不知从何落笔。写出来后倒有一种淋漓酣畅之感。
发贴时间:2006-11-17 19:24:20
作者:娄月
金锁锁住了什么
汉本053班 娄月 05013108
读了张爱玲的《金锁记》,开始并不懂张爱玲为什么取其名,后来才理解作者的用意,金锁到底锁住了什么,是一个女人的青春,自尊,一生的幸福,也许还有理想。七巧可怜的命运完全掌控在别人的手里,她能做什么,她的力量是那么渺小。。。。。。
读了全文,文中呈现的是尖酸刻薄的七巧形象,后来乃至发展为变态的心灵扭曲的形象。我认为和他命中出现的男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说她是男人权利与欲望的牺牲品,七巧的命运中主要出现了三个男人,那个她这辈子唯一爱过的姜季泽,还有让她葬送了一生青春的姜家二少爷,她的丈夫,还有就是她的儿子。文中着墨不多的七巧的大哥是直接把她推进痛苦深渊的制造者。他为了金钱把七巧嫁给有骨痨病的姜家二少爷。可怜的七巧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从而,折射出在封建社会下,女性的地位是多么的微弱。可能也是作者的意图。文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曹大年来上海看七巧时,她面对,姜家老太太的不理睬,一段骂词,颇为经典,“皇帝还有草鞋亲哪”,有人会说七巧不自量力,其实是她自尊的表现。她也渴 望被人尊重,渴望亲情,渴望爱情。虽然她怨她的哥哥,但是她还是会送东西给他们,因为这份亲情。所以她又是性情中人。七巧嫂嫂的那句“姑娘受的委屈也不只这一件”的话却深深的打进她的心坎里去。七巧的委屈没有人知道,只有她自己默默的承受,在那个家族中,她又是那样的被轻视,她的苦无处倾诉,导致了她说三道四,无事生非,排遣 内心的苦处。
对于姜季泽,“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七巧也有爱情,可是,那个社会不允许她爱,她的地位不能让她和其他人一样获得爱情。每个女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七巧不能,姜季泽这个花花子弟根本不会对她付出真情的,她只是他利用的工具,“她记起了想她的钱的一个男人”是多么的可悲。所以更加导致了她人格的恶化,心灵的扭曲。
七巧的儿子他的儿子长白跟季泽学会了堕落,使她又一次感到了恐慌。她以给长白娶媳妇的方式管住他,但又不让儿子与一个女人有正常的生活和快乐。她处处亲近长白,要长白给她烧烟泡,陪她通宵聊天,要长白讲小夫妻的性生活以取乐。曹七巧不能让这最后一个男人从她身边溜走,也不能让任何别的女人快乐。媳妇终被残酷的精神折磨致死,姨太太做了"替身"。不到半年,也吞鸦片烟自杀了。这是多么令人心悸的母亲啊!
我想在七巧的后半生中,欲望的驱使是她的人格更加丑陋,年轻时的她的命是掌控在别人身上,现在她自由了,她要把她得不到的东西都夺回来。这个唯一任他摆布的男人,她要极力的控制。以至于后来她的欲望越来越大,连她的女儿的幸福也不能放过。
金锁就是一把无形的枷锁住了她的灵魂,使她困在狭隘,变态,丑陋的牢笼里。
汉本053 沈清
第一次听到“金锁记”这三个字的时候,感觉应该会是一个蛮浪漫的故事:作者会用一把金锁来贯穿全文,这把金锁会是一件传家之宝,主人公是一位漂亮的小姐,她因这把金锁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但是看完张爱玲的《金锁记》后,顿时让我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感觉。
曹家用金子把曹七巧的爱情、自由、灵魂通通压住。她与三爷相爱但不能在一起,她的丈夫疾病缠身也许某一天就弃她而去了,她娘家的人还时常来向她要好处,她也因为娘家没钱没地位而被曹家上上下下都看不起,她用吸毒来麻痹自己,也常常说一些讽刺性的话来让自己过得不那么低微。然而七巧的命运也并没有因她的丈夫、婆婆相继死去而改变(因为她有了自由),她生了一女一男,这本应是件好事(古代有种说法:生一女一子拼一“好”字,家庭必定幸福美满),但她的女儿长安24岁生了痢疾并吸上了毒品,因此而失去了爱情;她的儿子长白却成天花天酒地,这种命运,死对于七巧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但是在我看来,七巧的悲剧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不应该就因为这样而自暴自弃,毕竟人生很漫长,应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才对。曹家只是用金子把七巧压住,而七巧却用一把锁把自己紧紧地拴在了曹家。
现代小说家深雪的《第8号当铺》中提到,在八号当铺里,可以实现你的所有欲望,只要你肯典当金银珠宝、地契、楼契,哪怕是你的四肢、内脏,还是运气、智力、理智、快乐、幸福、爱情,甚至价值昂贵的灵魂……七巧已经没有了最珍贵的灵魂,她还要其它东西来做什么,曹七巧,我不同情你。
㈨ 急需: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里面女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故事的女主人公白流苏,28岁,遗老的女儿,是个离过婚的女人。离过婚,在当时的上海回就意味着“这罪子算完答了”。男主人公范柳原,长白流苏五岁,生长于英国,“嫖赌吃着,无意于家庭”,虽是庶出,却继承了其父的一笔遗产,且有自己的生意。这种男人在当时是很吃香的的,徐太太原本计划把白流苏的内侄女七小姐介绍给他,甚至四奶奶还想,如果范柳原看不上七小姐,就把自己才十几岁的女儿嫁给范柳原。
让白家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范柳原看上了“这罪子算完了”的白流苏。他们秘密在香港恋爱。恋爱过程也并不激烈,白流苏坚持着自己“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淑女身份,范柳原也出人意料的君子,直至最后结婚。
他们冲破世俗观念走到一起的故事,张爱玲称之“倾城之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