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主角 > 三国演义同人女主小说男主周瑜

三国演义同人女主小说男主周瑜

发布时间:2022-05-12 03:22:17

㈠ 周瑜在《三国演义》小说中与现实中有什么不同

三国演义是小说,很多假的,正史上的周瑜比演义上的周瑜出色多了,而且人品非常高洁,什么心胸狭窄完全是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故意给周瑜泼污水。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地位却比自己高,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是与周瑜有关的演义和正史不同的地方,其实诸葛亮在正史上只是个管后勤内政的,根本没演义那么厉害。

小说《三国演义》为了美化演义第一主角诸葛亮,对周瑜这个杰出的一代名将作了大量的扭曲和贬低,以达到抬高诸葛亮的目的,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有———

1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当时也并未注意过诸葛亮,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地位远不及周瑜高,也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2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发生在曹操与孙权的濡须之战,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3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

4 智激周瑜: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孙权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5 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一人之功。

6 荆州问题:正史上乃鲁肃的联刘抗曹计划,把荆州暂时借给刘备让刘备发展以便共同抵抗曹操,与诸葛亮和三气周瑜无关,并且荆州借给刘备是周瑜去世之后的事情。

7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诸葛亮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㈡ 男主是周瑜的三国宠文

1.《梦回东吴探周郎》by海若鸢
简介:21世纪的大学生婧儿因为一把箜篌回到了烽火连天的三国乱世,先后结识了周瑜、孙策、孙尚香、孙权、甚至是诸葛亮、赵云、曹操……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面对这些她该何去何从?
更漏滴尽,往事千年,回首十二载人世竟如昨夜。
赤壁在,硝烟不再,故事在,英雄不再,惟有滚滚长江流水依旧东逝,怒涛卷雪,歌尽历史的尘埃……
*************************************************
这是言情,但是又不是言情……
周瑜说:伯符给了我一个男儿梦,我还他一颗江东心,生死无悔;
孙策说:天塌下来我顶着,你垫着;
曹操说:人说我曹操乃是国贼,岂知若无我曹操,则天下有几人可称王!有多少人可称侯;
孙尚香说:我就喜欢女子不输男儿!将来我才不要当西施,我要做越女,巾帼英雄,横扫千军;
凌统说:希望公绩报仇的那一天,甘将军会觉得能死在我手里,并不遗憾;
周夫人说:等你为人父母时就都明白了;
陆逊说:你就是你父母生命的延续;
诸葛亮说:世间万事,缘聚缘离,犹如风生水起,无不有因才有果……
无不有因才有果……你的因果,又在哪里?

《周郎顾 穿越红尘路》by荷雪纤尘
简介:这一世的最大遗憾,便是生错了时代。
我本就一个十分普通的女生,只是十岁以前的记忆完全丧失,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孤儿,后被一对很有钱的夫妇收养,现住南京,也就是三国时东吴的都城----建邺。
养父母对我挺好,只不过少了真正亲人之间的的那种温情。然而在这人情淡漠的时代,尤其是那些所谓的豪门世家,情味便更淡了。所以,并不喜欢这个家。
在一般人眼里,我真的很奇怪,头发长到膝盖也不去剪,自己在家做一些奇怪的古装穿在身上,不爱讲话,却十分喜欢三国的历史。在那个时代里,最喜欢的人便是周瑜,总觉得冥冥之中,我与他,有着不一般的牵连。
所有人都说,自己应该生活在古代,平时,很少与朋友聊天,不,我并没有朋友,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叫什么,从未有人喊过我的名字。只喜欢刺绣弹琴看书等等一切古代女子所做的的事。因为自己的古怪,而没有人愿意接近我。
夜已深,拉上窗帘,镜中映出自己的脸,确实是极漂亮的一张脸,标准的古典型女子的脸,但带有一丝丝的漠然。熄灯,躺会那张柔软的公主床。或许,养父母当年领我回家,就是为了这张脸吧。我并不是冷漠的人,只是自己过于特异,在这个世界里,我没有同伴。
入夜,万物无声。有一阵强烈的光闪过,无奈睁眼,那是一个白衣翩翩的老者,白眉白须,颜色和蔼。
“你,是谁?”心中竟无惧怕,有的却是好奇。
“乔洛,我乃司空之神,无奈将你带错时空,而今将你带回。”老人温柔和蔼而笑。
“什么”世上会有如此荒谬之事?
“你本生于三国乔家,现在,必须回去。”
老人越来越模糊,最终什么也看不见。
你是古代的人,只不过跑错时空······

2.《三国周瑜爱上我 》by小女大冰
简介: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却被乱世左右,
千年只为遇见你,
千年只为遇见我,
明明注定交错,
却又无意邂逅,
如何说让你爱上我,
如何说让我爱上你,
他年你为谁披上嫁衣,
哪年你会为我披上嫁衣,
你我的爱在硝烟狼火的年代,如何痴缠下去……
现代小女生了了与三国大将乱世谱写出的千年恋曲..........
主角:丁小水、周瑜 配角:诸葛亮、华佗、荆京、小乔、周渂、张飞、刘备、萧琐、、、、

《江东美周郎》by花惜玉
简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如题,本书所写的是三国名人,东吴四英将之首周瑜的故事。
一本《三国演义》,不知令多少人曲解了真实的周瑜。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相貌英俊、年轻有为、能文能武、治军有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最主要是他胸襟宽阔、气度豁达、虚怀若谷,待人谦逊有礼,绝非演义中所曲意贬写。这样的一个人,几可称为完人。而他的一生,也可以称之为完美,只恨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惜乎!
如果周瑜不早逝,那么三国的历史又将会是一番怎样的天下?
谨以此书,正都督之名。

3.《狂佞周郎》by丹菁
简介:简介:在他身边扬起的清甜嗓音十分诱人,可粗鲁的字眼却令人不敢恭维。
好奇心驱使他睁开眼,不料竟看见了——
一个身穿古装的“戏子”!?
是她多心吗?
相公苏醒后老说些深奥难懂的话,也比以往更添冷鸷狂傲的气息。
虽然他在战场上仍是运筹帷幄,可当他俩独处时
他古怪的行为却让她有种面对陌生人的错觉……
穿越时空这等谬事竟真的发生了!
虽然他不明白是什么力量牵引他来到三国、成了文武双全的“督军”周公瑾
不过他深知要在乱世生存就必须拿出真本事应战。
该死!他以为冒充周瑜若不想露出破绽得先“取信”他的娘子
谁知他一靠近小乔她就慌得宛如惊弓之鸟
跟著还对他起了疑心——
他俩结缡十年以来他从未碰过她!?
那好。这一刻,他便要成为她“有名有实”的夫婿…

4.《周郎顾》by爱婷
简介:
三国演义,那是狗屁;雅量高致,才是周郎!
时时误拂弦,欲得周郎顾。
美女与才女,谁能寻觅到自己的周郎?
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周郎,究竟是这个温润如玉翩翩佳公子,还是那个粗犷豪迈朗朗大男儿?

5.《青衫湿透》by眉如黛 (BL)
简介:
长江天险,一叶孤舟顺流而下。
船头有一白衣人临舟而立,手持一杆烟雨,笑傲十丈红尘。
蓑草庇护之下,一青年男子坐在船尾,亦是白衣素服,青带纶巾下,发丝如水,面容清秀儒雅,十指白皙修长,拈著一枚白玉棋子,欲落而不落。

6.《周郎顾》by我意逍遥(BL)
简介:他还记得第一次望见诸葛,大堂之上,他只听见说江东卧龙就要到了,众人都望向大门去。唯独他扭着头看堂上,不去等看诸葛的风貌。他只觉得这天下才子风流,胜过他的却少有,哪里用得到这般期盼。他听着满堂细语,议论不绝,心里烦躁,却隐隐有些激奋。他还是想见他的。
可是当这人终究来了,他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近,终于\"噔\"的一响跨进门来了,他禁不住一抬头望向他去。白衫羽扇,柳眉玉颜。那刹那间的静寂,空白,仿佛心头的血一下子沉息下去。
诸葛啊诸葛。
周公谨在房里来回踱了几步,什么时候开始,那天外之人,那谪仙之子,突然地就不一样了。
门外侍女低声禀报:\"都督,诸葛军师探病来了。\"
他一怔,微微地怒,微微地喜:\"不见。\"
门外清声笑道:\"看来都督病得不轻,在下略通医理,或许能治好都督也不一定。\"
周公谨听着那人居然要进来,慌得一转身爬上床去,拉下床帐,刚躺下,那人已进来了。
纱帐朦胧,隐约可见那人风姿,那人径自在床边坐下,有模有样地道:\"都督伸出手来,给在下一诊。\"
周公谨心里隐隐地恨,他本是没有病的,哪需你一个外人来诊。他咳了两声,不情愿伸出手去,沙哑道:\"劳烦军师。\"
手腕上冰凉一触,诸葛的手却是这般凉。屋子里安静得很,周公谨仰面躺着,腕上触感异常敏锐,那手指倏忽离开,诸葛走到桌前提笔写了个单子。
他故意道:\"军师,我的病如何?\"
那人语气凝重:\"颇有些险峻,只有按我这单子才能医。\"
他轻笑一声:诸葛啊诸葛,饶你百般机敏,又怎么能懂我心思。
那人写完,用镇纸小心压上,转身便出去了。
周公谨坐起身来,想了一想,唤侍女进来照单配药。谁知侍女拿起看了看,讶道:\"这药方奇怪得很。\"
周公谨取来一看,脸色有些发白:\"速速将军师请回来。\"
他气得脸色有些发白,他道那人不懂他,谁知那纸上字字句句,都是他的心思。

㈢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具体故事及评价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 孔明尚在流寓、隐居之中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于公元175年,比诸葛亮要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时间也比诸葛亮早得多。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即由丹杨(今安徽宣城)其叔父处率兵迎策,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当时的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周瑜年方21岁。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迁家至舒县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当孙策归取江东时周瑜前往相助,孙策对此非常高兴,对周瑜说能得到你的帮助,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孙策击败刘繇后已有数万人马,认为平定吴郡、会稽郡已不成问题,让周瑜回去与叔父共同镇守丹杨,不久袁术派他的堂弟来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杨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是当时盘踞江淮的大军阀袁术的老巢,袁术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将军身份,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将军。当时周瑜为24岁。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北,又名采石),后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县西南)县长。不久,孙策想夺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与中领军同为重要军事长官),兼江夏太守(实际上此时的江夏郡为刘表所有,孙策任命周瑜此职意在进讨江夏取荆州)。周瑜随孙策取荆州攻克皖县(今安徽潜山县),得到汉末大臣桥公(桥玄,官至太尉)两个女儿。桥公二女皆天姿国色,有倾城之貌。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接着又攻下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并进讨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时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两郡,周瑜留下来镇守庐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峡江县)。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孙策其时已据有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若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当周瑜名震江东成为孙氏政权开国元勋之时,诸葛亮还远远没有出道。孔明14岁那年(公元194年),离家随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变故又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17岁时(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转到襄阳以西20里的隆中(当时隆中属荆州南阳郡)定居,开始过起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涯。所以当周瑜协助孙策开创江东(长江以南苏、浙、皖一带)基业之时,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读之中。此时的瑜、亮自然无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从公元207年冬诸葛亮出山之后才能谈起。

赤壁之战唱主角的是周瑜 孔明只是参与战事的配角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后不治身亡,孙权承父兄之业继为江东之主。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吴奔丧,遂留吴(今江苏苏州),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一同执掌军政大事。其时,孙权才19岁,周瑜尽心辅佐,为树立孙权威望和巩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击败了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对柴桑(今江西九江)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再次讨伐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先队部队的统帅),率诸将取得了击刺黄祖的重大胜利。征讨黄祖后,周瑜受命镇守鄱阳(今江西波阳县,鄱阳湖东侧)。

其年农历七月,曹操南取荆州,曹、刘、孙三方围绕荆州归属展开全面争夺,随后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过程中,诸葛亮方与周瑜各展才能,但唱主角的是周瑜,孔明只是个配角,所起作用无法跟周瑜相比。 在促成孙、刘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方面,诸葛亮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只是属于赤壁之战前的外交斡旋,而且就是在外交斡旋上,东吴鲁肃所起的作用比孔明要更大一些。是鲁肃促成了刘备东下联吴抗曹之后,才有孔明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事。诸葛亮在曹操大军东下的紧要关头,赴吴劝说尚在犹豫之中的孙权联刘抗曹,首次实地展示了他的智慧才能,这是历史所充分肯定的。但此时的诸葛亮毕竟刚出山,年纪又轻,名声不大,加之当时刘备方面力量薄弱,需要依靠东吴的帮助,孙、刘联合抗曹的主导方面是东吴,刘备集团处于从属地位,孔明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周瑜则不然,从决策到军事行动都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当时,曹操取得荆州后由江陵沿江东下,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曹操致信孙权,扬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是玩的外交辞令,意思是劝孙权早早归顺。孙权得书让郡臣传阅,东吴群臣莫不震惊失色,张昭等都主张迎降,独鲁肃悄悄跟孙权说,主张迎降的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该听从,建议孙权迅即召回周瑜。周瑜从鄱阳归还后,严辞驳斥投降派,力主抗曹,并向孙权分析曹军实际兵力和弊端,促使孙权最后作出了联刘抗曹的决定。这就是说,在促成孙、刘联合抗曹方面,鲁肃、诸葛亮、周瑜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孙权下决心抗曹起关键作用的是周瑜。也只有周瑜出来鲜明表态,才压得住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周瑜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他的政治头脑非一般人所比。

在军事行动方面,周瑜既是吴军都督,又是联军统帅,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而诸葛亮只是参与者。孙刘联军所以能取胜,固然有多种原因,功劳不是哪一个人能独享的,但作为主帅的周瑜,无疑是赤壁破曹的第一功臣。要说第二功臣,应是黄盖。因为诈降、火攻是他提出的,并在周瑜指挥下,由他具体实施的。诸葛亮在这次战役中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史无所载。诸葛亮本传只是记述他与吴军一起出发,到刘备处后与东吴方面“并力拒曹公”。《演义》里,孔明在赤壁之战中非常活跃,神计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奇谋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后来在合肥与曹军对抗时所为),又是七星坛祭天借东风,连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关键人物,只是所有这些描述仅是文学创造而已。

周瑜当时肩负统帅重任,治军严整,令刘备也肃然起敬。当刘备从樊口往见周瑜,得知周瑜只率领了三万人马时,提出叫鲁肃等前来一起商议。周瑜说他接受了军令,不得随意委托人代理,如果你要见鲁肃,改日可以去拜访。一番话说得刘备既惭愧又高兴,高兴者就因为看到周瑜治军的整肃。曹操兵败后,曾致信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江表传》)。这是曹操要面子的说法,也反衬出周瑜是赤壁之战的主要功臣。

㈣ 三国演义之三气周瑜的内容

一. 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英雄应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刘劭《人物志》),再加上一条道德高尚。周瑜除了符合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歌谣流传,非比那些粗莽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不仅具德,才,风度,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操自寻死尔”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最令人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

二. 周瑜受贬低的原因

陈迩冬在《闲话三分》一书中的一段话很有道理,他说周瑜“这个人对孙氏忠;对朋友谅;划策有绝招;风头足;名声好;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辈自惭形秽之流难免不生嫉妒之心。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曹操刘备尚且如此,后世的凡夫俗子哪见过如此完美的人物,最主要的是周瑜投身的是孙吴集团。

既不是曹操的正统又不是刘备的道统,孙氏只能算地方割据势力,在后世哪个朝代都不会受到高的待遇。周瑜这么高其他集团的人物又何以自处?所以他们非要在周瑜原本完美的脸上抹点泥。其他的不说,他们想周瑜年纪轻轻就这么成功一定是骄傲自满得很,少年得志又这么自信那一定是年轻气盛了。虽然历史上的周瑜当大事时也不算年轻了,而且他是最谦逊有礼貌的,但在三国志平话中他就已经是骄傲自满的代表了,因为在凡夫俗子眼里这样优秀的人物加之又少年得志不骄傲才怪。今天的周瑜再想平反,年轻气盛这一条他也是很难反干净的。因为周瑜咄咄逼人的谋略风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他谦让服人的个性真的很矛盾。有时也觉得史书上的周瑜有点完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可能加上年轻气盛这一条看上去更生动更有灵气更像个活生生的人,但那样他已经不完美了。

周瑜受到更大的贬低和歪曲当然是演义了。为了美化演义第一男主角诸葛亮,罗贯中可说是耗费了心机。因为诸葛亮除了在刘备死后有些作为外,在此之前除了出使了一次东吴余下的事就是为刘备管管粮草足食足兵而已,要拔高他不用非常之策可不行。于是只能对不起周瑜了。再说如前所述周瑜是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大绊脚石,演义的主题就是尊刘,谁叫周瑜曾经和刘备过不去,对不起你也是应该的。而周瑜这么优秀功劳又这么大,把他的功劳夺过点也够诸葛亮形象美一阵的。另外周瑜这么这么完美好最让人嫉妒了,现在也让你尝尝嫉妒别人时的难受!而且被你这么有本事的人嫉妒的人,他的本事不是大到海里去了?于是余下的事就不用我多说了:历史上毫无过结的周瑜和诸葛亮成了水火不容的对手,诸葛亮夺走了周瑜的功劳夺走了他优秀的品格,这还不算还要夺走他的生命,在周瑜死时还不放过他,逼着他说下“即生瑜, 何生亮”这句名言,硬要周瑜在临死时在诸葛亮脸上再涂点脂粉。罗贯中对周瑜也太残酷了!好好的周郎何止脸上被涂点泥,简直是带上了大泥罩已经面目全非了。但这毕竟是小说,里面的周瑜诸葛亮只是文学形象,而演义用周瑜陪衬诸葛亮这一手法在塑造人物上还是成功的。周瑜虽变成了另一个人但他毒中还是有点美的,这是原来的周瑜坯子太好,虽歪曲丑化得不成样子他美的本质还是抹煞不了的。

三.关于俗的演义和雅的历史

周瑜在演义里被丑化贬低其实也没什么,只要大家明白那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就行。可惜演义的影响太大了,不要说那些箪浆贩食的粗人,就是所谓的文化人也逃不过。但是那些分不清演义和历史的所谓文化人都是付出代价的。袁枚《随园诗话》就说到某个文人因在诗文中说了一句生瑜生亮的话被人一生讥为笑柄。又有某人在奏折中用了这句话被清帝免了职。因为分清历史和小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如果你水平有限尽可以谈小说,最看不惯只有几两醋的水平还要妄谈历史。因为这些人所依据的是演义里虚构的东西,推导再严密又会有什么结果?再说用小说中荒诞无稽的事去说历史人物不管是谁,除了反映自己的无知外也是对历史人物最大的不尊重。历史上的周郎是最性度恢弘的,在演义里他被歪曲但造就了“千古完人”诸葛亮形象,而且变出来的怪‘周瑜’也成了心胸狭窄的典型人物,有典型性在文学上还是成功的。所以受再大的委屈他也是能折节容下的,但如果用演义里虚构的东西去说历史上的周瑜,他再大度也会气得吐血了。然而俗的东西往往有市场,象正史这种阳春白雪之类雅的东西难免曲高和寡。

㈤ 三国演义书里的周瑜有哪些主要事迹

三国演义书里的周瑜的主要事迹:辅佐孙策平定江东,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提出征伐益州方案。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5)三国演义同人女主小说男主周瑜扩展阅读:

一部《三国演义》让周瑜蒙受了难以洗刷的“不白之冤”,一代名将也几乎成为了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代名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查阅史料得知,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与演义小说里的形象截然不同。

先说气量。关于周瑜的人品,史书上评价很高。陈寿说他是“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也就是说周瑜心胸豁达,很受人敬重和爱戴。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派遣能言善辩的谋士蒋干游说周瑜,蒋干回来后,称周瑜是:“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刘备也夸周瑜是:“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赞扬周瑜的,既有自己同事,又有对手和敌人,这说明,周公瑾的气度在三国时代是众所公认的。

《三国志》还记载了“瑜与程普不睦”的故事。在化解与程普的矛盾中,周瑜充分展示出了气度和雅量。程普是东吴的开国元勋、三朝元老,将士们都尊称他为“程公”。

起初,他见周瑜年纪轻轻,职位却比自己高,心里看不上,且又有几分不服,于是,他经常对周瑜冷嘲热讽,屡加欺辱,“普颇以年长,数凌侮瑜。”对此,周瑜非但没有记恨,反而以宽厚博大的胸襟一一忍受下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

遇到重大军情,周瑜还亲自到程府虚心请教。周瑜谦逊礼让、以德服人的风度,让程普备受感动,程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后来程普逢人便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老将程普的话是对周瑜人格魅力最形象生动的概括。而从其他正史典籍中,也都不曾看见过关于周瑜“气量狭小”的记载。

㈥ 求几本《三国演义》同人小说

《瑶月》(三国瑜亮)作者:SECRET丝奎特(完结)
[内容简介]
人说:“一时瑜亮”,但——
对你的一世亏欠,就以幸福来偿还吧。

《笑隐三国》作者:浅色天空(完结)

相对论曰,如果时速超过光速,时空就会发生扭曲,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穿越时空.
可是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坠落的速度超过光速的话,那结果可能只有一个---与空气发生强大摩擦,然后摩擦生热,然后....渣都不剩.....
所以说,广大坠崖坠楼的穿越者就只可以用一种原因来解释-----磁场

某极其善于发散思维的主人攻,就这么跌入了历史长河中.......

穿越一千八百年,我有幸与你相爱。

而你,可愿将命运托付与我--------

若说,爱只是醉生梦死,

你可相信,为了你,我情愿就这样跌落于爱恨情愁之中,万劫不复-----

穿越+三国+小耽美向+命运+颠覆=三国狂热分子慎入

《三国恋》作者:慕容潇湘(完结)

三国恋孙策遇见周瑜的那一天,是在一个幽静的夜晚,
初秋的晚风、纷飞的淡红花瓣,
将周瑜衬托得格外耀眼,宛若桃树幻化的妖精,
一名美得令人窒息、依恋的俊美男子!

周瑜的一举一动,再再都显示着他不凡的身份,
他总是噙着一抹淡淡笑意,优雅轻声唤着孙策,
而孙策则是每每无福消受那抹令人心动的笑意,
因为那会致使他忘却自己的身份

《三国—乌托邦》作者:不懂而已(完结)

他,万人之上的皇帝,却身不由己。
他,从小丧失父母的孤儿,却温柔似水。
两个少年的相遇,是缘分,还是……
不由自主的吸引,相爱,在这纷争的年代里,他们是否能够相守。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会离开你。哪怕你要娶妻,生子,我也会以臣子的身份永远待在你的身边的,耶律远如是发誓
远,为什么你要委屈自己,是要让我心疼吗?如果是的话,那你成功了,因为我只要你。欧阳羽如是说。

《蜀相之死》&《短歌微吟》(正掰三国系列之第一&第二) 作者:戎葵
《蜀相之死》(正掰三国系列之第一)作者:戎葵
《短歌微吟》(正掰三国系列之第二)作者:戎葵

附件说明:

已将两部作品合并为1个txt文件;

作品简介:

正掰三国系列之第一:《蜀相之死》

三国;同人;亮瑜;

主角:诸葛亮,周瑜
配角:马谡,赵云
正掰三国系列之第二:《短歌微吟》

三国;同人;丕植;

主角:曹植,曹丕
配角:魏明帝,甄氏

《一本笑话混三国(GL)》作者:江十三(完结)
一、 我要回家
自从大学毕业,我离开温暖湿润的南方老家,来到干燥清冷的北方工作,一晃,就快三年了。眼瞅着就快奔向半百的二分之一了,我却还是形单影支。只能每天顾影自怜,天妒美才。
记得初来时,崭新的地方,新鲜的朋友,独立的生活,我就像刚放出笼子的小鸟,自由自在欢快的翱翔。长到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离开家这么远。“再不用听老妈整天的唠里唠叨了。”想起如唐僧碎碎念一般的老娘,我的头就像戴了紧箍咒一般又开始疼了。从小到大,我都是笼罩在她的反复烦琐的嘱咐唠叨声中,仿佛我一直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老让她不放心。想想自己现在已经天高皇帝远,翻身农奴把歌唱,阳光一片好,山河处处红,顿时心花怒放。那时张狂的喜悦,已经渐渐的淡去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却又慢慢的涌上心头。平时公司总是没日没夜的忙碌,出差频繁,恨不得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畜生使,我在头晕脑胀云里雾里稀里糊涂时,淡淡的寂寞还是会萦绕在眉间。整日加班到深夜,没什么节假日,也没什么时间写信打电话,我就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踏上了一年一度人间罕见的亿万浩荡春运大军。拥挤在人肉堡垒里,切肤之痛的深切赞同计划生育好,急切的盼望车轮啊再快点跑。心中焦急等待,又充满了激动和欣喜,只为这一年才能有一次的与亲朋好友团聚相见的时刻,全然忘记了先前那不顾平时里刻意伪装的美好形象,披头散发面目憔悴,几天几夜痴情死守在那人满为患万恶之源的车站,眼红脑热拼死拼活只为从人群中抢出一张回家火车票的疯狂痛苦。我曾经指天咒地慷慨激昂的辱骂发誓,再也不想再承受这来回两次的癫狂折腾,不就是回趟家吗?有什么嘛,不回也可以。可是等一到了年关将近,我又心神不宁鬼使神差地冲向车站,为票疯狂为票迷,早将我的誓言踩在地球另一边去了。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㈦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简介哦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周瑜的性格第一个特征是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浅。如小说第四十四回写孙权决定抗曹,并命周瑜组织迎敌作战。但诸葛亮却对周瑜说孙权仍有顾虑。周瑜立即去见孙权,果然与诸葛亮所说的一样。于是周瑜暗忖:“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划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只是由于鲁肃的劝阻,才没有杀成。试想,周瑜倘若果真将诸葛亮杀了,那么孙刘联盟就可能破裂,就会给曹操造成可乘之机,赤壁之战谁胜谁负便很难预料了。由此可见周瑜的目光的确短浅。此后,周瑜曾多次设计要杀害诸葛亮,如派诸葛亮十天造箭十万枝,企图以军法杀之;又如派诸葛亮往聚铁山断曹操的粮道,企图借曹操之手杀之;诸葛亮在七星坛借东风,周瑜派丁奉,徐盛各带士兵一百,从水陆两路前往南屏山,企图以武力杀之等等,虽说危机都被诸葛亮巧妙地化解了,但却凸现出周瑜的器量狭小,忌才妒能。
罗氏等下,周瑜的另一性格特征是容易冲动,意气用事。如诸葛亮到东吴商量共同御曹大计时,周瑜故意说他准备降曹,意欲以此要挟诸葛亮,求他助刘备破曹。然而诸葛亮却说“公瑾主意欲降操,甚为合理。”周瑜听了诸葛亮的话后,便勃然大怒,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并说:“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其盛情冲动的特点便显现无遗了。又如周瑜欲借曹操之手杀诸葛亮,派诸葛到铁聚山去断曹操的粮道。孔明明知周瑜的用心,非但不推诿,却借此嘲笑说:“吾闻江南小儿谣言云:‘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公等于陆地但伏路把关;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周瑜听了此话,怒曰:“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铁聚山断操粮道!”为了一句嘲笑,竟置统帅职责于不顾,可见其感情容易冲动、意气用事的程度是多么严重。赤壁战后,孔明三气周瑜,使其发出“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后而死。

㈧ 求周瑜和诸葛亮的同人文

以正史三国志为主证据,以其他在史学界有崇高威望的正史为辅,野史和三国演义不予考虑,也请想回贴辩论的朋友引用史料时慎重。 关于这一点我要特别强调,因为野史可靠信较低,后人附会以及美化的地方很多。

1 军事:周瑜 9分。诸葛亮 5分。

点评:

周瑜:赤壁之战已经不须多说,这场名垂千古的战役放到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面对精通军事的强敌曹操和曹操的30万大军,周瑜在整个战役中表现出了完美的治军,谋略,用人,临阵指挥,战前预见等等综合军事能力,周瑜一手培养出来的3万水军军团的强大作战能力也极大地扩大了战果,正是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优秀军事素质的全面综合作用,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赤壁之战后攻南郡,南郡兵多将广,战略要地,周瑜又胜。

此外,周瑜与孙策多年南征北战,为打下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百战百胜——————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从攻皖,拔之。 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总的来说,给予9分。

诸葛亮:三国演义为诸葛亮虚构了大量战绩,但其实赤壁之战,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定汉中,取蜀,空城计。。。。等等所谓战绩都是罗贯中帮诸葛亮打的。正史上的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胜利的战役更少,其最有名的就是北伐攻魏,也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六出祁山“,但每次都以诸葛亮撤退失败告终。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正史“三国志”里也早有评价:“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可见,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其短处。

对这个评价,有亮迷提出军事预见,军事理论为依据辩驳,但须知一切理论最终都要为实践服务,诸葛亮的所有军事理论,用到现实中效果却都并不尽如人意,五次北伐攻魏,都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而去,最后却都失败而返,以被司马懿活活拖死而终。中间虽然有一些小规模战争的胜利,但对整个天下局势产生不了决定性的影响,更不能对魏国造成什么大的打击。而在本国方面,却因为连年征战劳民伤财,反而加速了蜀国的提前灭亡,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败。这与周瑜定江东,赤壁一战天下三分的影响完全不能相比。

另外,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也认为诸葛亮北伐失败主要还是在于战略失误,而非其他各种客观原因,“司马懿更大的智略还在于不战,使亮自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故意拖死的。从这一点看,诸葛亮显然不能算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比不上司马懿也比不上周瑜。对毛主席的评论有兴趣或有疑问,可以自己去研究。

总的来说,诸葛亮虽然败多胜少,但在军事上还是有一定才华和表现的,应算一个虽非优秀但却合格的军事统帅,故给予5分。

2 战略:周瑜:9分,诸葛亮,5分。

评价:周瑜的谋略,一是体现在赤壁战前的分析,一是体现在他予孙权书里的取蜀之见。

赤壁战前,周瑜的分析极为到位,”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极其犀利有眼光,赤壁之战的胜利也说明了这一点。

周瑜的取蜀之见也极有眼光,周瑜传记载: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分析非常到位。

有反对取蜀的人认为周瑜此法不能成功,因为前有曹操后有刘备,虎视耽耽。但前文中已说明,曹操内忧外患,已无余力对付孙权,而刘备在后方虽然极不情愿让孙权得蜀,但他们最大的敌人依然是曹操,刘备既无实力也无勇气跟孙权撕破联盟在背后偷袭孙权,因为这么做的后果必定是两败俱伤,便宜曹操。而周瑜能征善战,军团作战实力强大,刘璋暗弱,军事和政治能力都极其平庸,又正忙着和张鲁作战,周瑜无论采取偷袭还是正面进攻,胜算都很大。因此周瑜说"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非常有把握。甚至可以说这把握比赤壁之战还大。当年赤壁之战刘备听说周瑜只有3万人要打曹军30万觉得他在吹牛,但事后证明周瑜没有吹牛,取蜀方略更是如此。

诸葛亮:能体现诸葛亮谋略的只有一个隆中对,征汉中和取蜀攻略则是由刘备,法正等人完成。隆中对先天不良,存在着很多问题,毛泽东作为军事大家,曾经评点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认为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国兵法强调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势,战胜兵力分散之敌。这也是毛泽东惯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势的蜀汉兵力不得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

3 用人:周瑜8分,诸葛亮3分。

评价:周瑜气度宽宏,雅量高致,他为东吴推荐了鲁肃等很多人才,每次推荐时都要说对方的才干十倍于自己。并且每次作战前,周瑜都会全盘谋划,集思广益,听取下属的意见,这种习惯在赤壁之战等战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曹操的善于用人,喜欢听取下属意见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予8分。

诸葛亮:诸葛亮一生唯谨慎,无论是打仗还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绝不假手于人,虽然勤奋但却缺乏全盘战略的智慧,也无擅长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国人才凋零,到后来竟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缪化为先锋”的情况,用错马谡导致北伐失败更是一大短,而北伐时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策而采用硬碰硬正面作战的打法,跟强大的魏国打消耗战,事后也被证明是完全失策的。而诸葛亮死后任命的杨仪、费祎也很不怎样。总的来说,给予3分比较合理。

4 政治眼光:周瑜9,诸葛亮8。

点评:

周瑜气度开阔,胸怀天下,胆略过人,不畏强权,常有为东吴逐鹿天下之雄心。三国志记载:曹操大破袁绍后,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命令孙权送子为人质。孙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周瑜说:”江东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所向无敌,有何必要送人质?人质一入,就不得不听从曹操,有命召就不得不往,受制于人。而好处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怎能与南面称孤相提并论?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

这番言论非常强硬有魄力,对孙曹二人当时的政治情况分析也很到位,孙权听了周瑜的话便没有送人质。曹操心怀怨恨,数年后倾大军意欲入侵东吴,此次又是周瑜和鲁肃力排众议主张迎战,周瑜还为孙权精辟地分析了曹军弱势和我军必胜的原因,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周瑜最终以少胜多,在赤壁大破曹军。而赤壁之战也以孙吴的大捷和曹操的大败而告终,周瑜以他卓越的政治魄力和绝佳的军事才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奠定了东吴的基业。

诸葛亮:诸葛亮的隆中对应算是一种战略,前面已与周瑜的战略一起分析。而以政治眼光而论,个人以为孔明择主应算是政治眼光的良好体现,孔明选择刘备,而不选择孙权或曹操显然是非常正确的政治选择。此后联吴抗曹,东征后再联吴,都是非常正确的政治选择。故给予8分。

总的来说,两人都是奠定本国基业的股肱之臣,平手。
5 胸襟气度:周瑜9分。诸葛亮5

虽然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把周瑜塑造成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但正史中的周瑜气度宽宏,胸襟广阔,三国志裴注云:“(程)普……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而同时代人也都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谋无不成,规无不细,“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等等。

诸葛亮:陈寿《三国志》评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但从三国志中找不出关于他胸襟气度特别广阔的例子,而在史学界,关于托孤大臣李严为何被贬黜,诸葛亮是否排斥异己大权独揽的疑问依然争执不休,众说纷纭,有人评价诸葛亮是和霍光一样的“正直的权臣”,个人深以为然。从这方面看,诸葛亮的胸襟气度比之周瑜颇有不如。

6 气质风度:周瑜9,诸葛亮6。

周瑜:三国志云”瑜长壮有姿貌“,翻译过来就是身材高大又有姿色,有姿色一词常用于女性,可以推测周瑜长相比较偏向秀气类。三国演义系小说家言,其对周瑜的描述”仪态风流,姿容秀丽“可以不予采纳,但民间更有美周郎之说,而苏轼更是以“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达对周郎风采的仰慕之情。

诸葛亮:三国志云”亮身长八尺,姿容甚伟“,虽然伟字也是赞美,但在三国志里,写成“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就有刘表、蒯越、公孙瓒、何桢、何熙、张既、蒋干、彭羕、孙权、孙桓、程普、吕范、陆绩、张温、朱据等一大批人,显得非常廉价,可见这句形容只是表示长相端正,中人之姿而已。

因此,周瑜9分,诸葛亮6分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7 品德忠诚。周瑜10,诸葛亮10。结果:平手。

周瑜:周瑜与孙策内结骨肉之亲,外连君臣之义,多年征战为东吴打下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孙策去世后,年轻的孙权即位,东吴人心浮动,周瑜带兵来归,虽然军权在握,但他见众人对孙权执礼甚慢,就带头行君臣礼,拥护孙权,稳定了孙权的地位。后来更是为扩大东吴领土而甲不稍解四处奔波,最后因劳累伤病而死于出征途中,可见其对东吴至死不渝的忠诚。

诸葛亮:先主病逝,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诸葛亮后来虽然大权独揽,却并没有象曹魏的司马家族那样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样为国尽忠而死,其忠诚可见一斑。

8 内政治理:诸葛亮8分,周瑜4分。

评价:诸葛亮是蜀国丞相,对于他的内政治理三国志中有大量溢美之词,在此不一一转述。本传中所有对诸葛亮善于内政的理由,竟全是由陈寿和他人的评价赞美组成,严重缺乏实际证据,而诸葛亮传中6000多字的传记,其中竟有将近一半是对话和评论,与别人的传也大不相同,事例记载严重不足。

但三国志毕竟是目前研究三国最可靠的史料,我们给予高度信任,因此仍打8分,给予高度评价。

周瑜方面: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从侧面亦可以看出周瑜的内政才干——

1 周瑜二十岁就出任县长,三国志记载他很年轻就“恩信著于庐江”,建立恩信必定只能靠理民才干,而不可能仅仅靠军事才能。2 赤壁后周瑜当了南郡太守,而他一死,鲁肃和程普都收不住南郡,只能借给刘备,这说明周瑜当太守的能力很强,至少比鲁肃强多了。3 周瑜曾帮助孙策资助了不少粮草船只,对孙策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这也是后勤内政的一部分。4 周瑜二十四岁就当了太守,驻扎在前线巴陵,除了军事,应该也监管当地民事的。

总上所述,虽然周瑜内政上表现不多,但上述史料表明,周瑜只不过没精力搞内政后勤,并不是不会这方面不行,如果周瑜一直活下去的话,后来陆逊当的荆州牧,肯定是周瑜来当的。 但毕竟史书上对周瑜内政记载较少,因此只给予4分。

9 艺术才华:周瑜8,诸葛亮5。

三国志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在音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已经达到世人皆知的地步。

而在文学方面,周瑜留世的不多,只有从遗书上可以略窥其文采:“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这封遗书全部采用四字骈言,对仗工整,用词雅致,既体现了周瑜的战略思想和临死不忘王事的忠诚,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虽然这封遗书是周瑜临死前口述,时间非常仓促,但还是从中可以看出周瑜高超的文学修养。

诸葛亮:诸葛亮主要作品是前后出师表。前出师表在正史中有记载,后出师表疑点甚多,盛传是其侄诸葛恪伪造。但在此处我们不以为非,相信乃诸葛亮所作。
总评:周瑜文武全才,于文学音乐方面都颇有造诣,而诸葛亮从正史看,只体现了文学方面的才能。故一个给8分,一个给5分。

10 外交:诸葛亮4,周瑜1 。

这一条我本不想设置,因为无论周瑜还是诸葛亮都没有特别体现,但似乎有人对此津津乐道,并以此作为诸葛亮外交才能的证据,说明周瑜外交不如诸葛亮,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诸葛亮唯一能体现其外交才能的只有赤壁之战前出使东吴,劝说东吴抵抗曹操,但在此之前,鲁肃便已劝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三国志鲁肃传云: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从上可见,无论诸葛亮来不来,鲁肃已经在劝孙权联合刘备迎战曹操,孙权也已经认真考虑接受他的意见了。诸葛亮到东吴后也劝说孙权迎战,但孙权畏惧曹操兵力,仍然犹豫害怕,于是鲁肃劝孙权招周瑜还,周瑜对孙权晓以大计,给他分析曹军弱势和我军必胜的原因,三国志周瑜传云: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从上可见,促成孙刘联盟的首要功臣是鲁肃,其次则是周瑜对曹操军事情况的精辟分析使孙权有了信心,诸葛亮既不是促成孙刘联盟的发起人,也没能打消孙权对曹操的畏惧使孙权打定主意抗曹。诸葛亮去东吴的主要作用,只是做了做联络的信使,一个传声筒而已。给予4分应该是恰当的。

周瑜方面,外交本与他这样的军事统帅无关,如果一定要谈,三国志裴注所引中接见蒋干可为一例,周瑜接见蒋干显示东吴威仪,而拒曹操诱降,使蒋干没来得及开口便已噤声,回去后只得向曹操感叹”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尔“。故评分1 。

总分:周瑜77,诸葛亮58,瑜略胜。周瑜以36岁的短短年华而有如此大的贡献,不能不说是奇才,诸葛亮36岁时其成就远不及周瑜,尤其是他的很多才华如内政等都是在人生后半段表现出来。因此周瑜的英年早逝实在是东吴的一大损失。

而与此对比,诸葛亮虽然在历史上的确是个出色的名相,但在三国演义的吹捧下,民间形象被越来越神化,已经严重偏离其真正的历史形象了。

㈨ 求周瑜是主角的小说

《两世花》
《情倾三国》
《梦游·蝴蝶》
《大都督周瑜》
《三国少年版英雄记》(原《权少年江东》)
《溺水三千取我爱》(以小乔的视角来叙述)
《三国周瑜爱上我》
《周瑜的三国》
《风流周公瑾》
《公瑾传奇》
《治世能臣》
《周郎顾》
《絮飘三国》
《乱世豪雄藏美录》
《激情三国》
《乱世殇歌》
《梦回东吴探周郎》
《三国倾城恋》
《三国凌云传》
《生于1800年前》
《穿越三国——早生华发 》

㈩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人物形象分析

周瑜曾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表现了他的杰出军事才能。 但最能体现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当曹操率领近三十万水步兵而号称八十万要与孙权决战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极力主张投降曹操。在这种紧急关头,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信心。接着,周瑜又亲统精兵五万,大破曹军于赤壁。曹操逃回北方以后,一直无力再次南下。这就使孙权的势力得以巩固和发展,并终成帝业。赤壁之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周瑜是一个政治上高瞻远瞩,军事上有雄才大略的英雄。这就是周瑜的主要特点。
2、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阅读全文

与三国演义同人女主小说男主周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熟女丁香人妻小说全集 浏览:112
女主角大于20个的小说 浏览:435
女主角小名叶小九小说名字 浏览:189
主角百世轮回的小说 浏览:384
帝王心术同作者的其他小说 浏览:522
三人成狼小说写的是什么 浏览:297
上千章好看的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204
爱伦坡诗歌和短篇小说的特点 浏览:361
小说人物华曦 浏览:822
格雷的五十道阴影小说txt百度云 浏览:911
我的女朋友很乖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554
吸血鬼小说里的男主姓什么名字大全 浏览:107
天逆全集有声小说全集 浏览:505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狼世界 浏览:708
唐砖小说全集在线 浏览:355
最好看的打工仔透视赌石小说 浏览:880
小说作者恋苓 浏览:560
邪王在下小说免费 浏览:196
好看的重生小说榜 浏览:55
一部小说男主角叫龙渊 浏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