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主角 > 小说主人公陆羽昂苏雪

小说主人公陆羽昂苏雪

发布时间:2022-12-12 05:55:00

① 顾曦寒薄琛小说名字叫什么

估计是这本。
《路过无限的世界》
主要讲述的是: “主角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人问道。 让我们来听听正派人物的回答: “他是我的人生导师!”“他是一个正义的人!”“他就像是闪耀的光芒一样照耀着我们的世界!” 中立的人是这么说的:“他是一个鸡汤贩子!” 嗯,再来听听反派们怎么说吧: “不能问名字!”“不能问是什么人!!”“不能问是干什么的!!!” 小萌新反派:“啊,这么神秘?他是什么人啊?” 众反派一脸懵逼:“我去,问···问出来了!!!?” 熟悉的BGM响起,一个人走着风骚的步伐从远处走过来。

② 励志少年的故事

年少的时候都有一些比较轻狂的时候,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励志的时候,专就像我初中的时候还是有一属段非常励志的历史,那就是我学习一路从班级里面的中游一下子变成了班级里面的前5名。这主要就是那个时候我喜欢一个女生。这个女生长得非常的漂亮,而且对方的学习成绩也非常的好,所以为了得到她的欢心,得到这个女生的喜欢。



最终我选择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将自己的成绩不断的提高,才能吸引到对方的注意,所以通过了一个自己长期的努力之后,最终我也如愿以偿获得了班级的前5名,真的是一件非常励志的事情。但是无论我怎样的努力,还是没有获得别人的喜欢,有可能正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吧,这个时候无论成绩有多好,依然还是没有办法走进对方的视线。

③ 为什么古代人 总是把名字分成名和字 比如李白 字太白 苏轼苏东坡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一)什么是名、字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人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盘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与当时人重视时辰的观念有关。后来随着社会的前进,语言文字的发展,意识观念的加强,人名越来越复杂,给人起名也成了一门学问。取名时,要对其所包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对于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别。对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刚强猛毅之字,对女的多选贤淑、艳丽、优美动听之词。
另外,取名还反映着时代特点,上面提到的夏商两代喜欢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后来在长期封建社会里,官宦富贵之家,多以忠孝节义、福禄寿康、升官发财之义来命名,所以叫仁、义、礼、智、信、得福、德贵、延寿、荣升、继祖、耀祖、续宗的人特别多。平民百姓也想过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孙,上学念书,所以叫富贵、德福、进财、志学、平安、长顺、满仓、满囤、保成、金锁、栓柱等名字的特别多。
建国后又出现了许多新名,如建国、援朝、卫国、拥军、建军、支越、留苏、卫东、红卫、文革、学工、支农等。
开放以来,又兴起取外国名宇,这就不可取,不可提倡了。
(二)表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何联系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下面分别作介绍:
1.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如:
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须,字子迟。须、迟都是“待”义。
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
陆游,字务观。游、观义同。
曾巩,字子固。巩、固义同。
班固,字孟坚。坚、固义同。
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
2.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如:
梁鸿,字伯鸾。鸾和写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郑樵,宇渔仲。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李渔,字笠翁。渔翁常戴蓑笠。
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制品,互为辅助。
3.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
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4.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如:
徐干,字伟长。《孔丛子》曰:“非不伟其体干也。”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对名作了补充解释。
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陆羽,字鸿渐。《周易》日:“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字对名作了解释。
高明,字则诚。《礼记》日:“诚则明矣。”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诚是明的前提条件,明是诚的后果。
于谦,字廷益。《尚书》说:“谦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谦是前提条件,益是谦的后果。
5.意义相延的: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如: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杨达,字士达。士达,即士进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
丘锡,字永锡。永锡是“永锡难老” 的省约,出自《诗经·鲁颂》,延伸了锡的含义。
雷简夫,字太简。也是延伸强调了简义。
(三)古时怎样称呼名和字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这里暂时不说,下边再详细介绍。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国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
叔梁纥(he),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里”。
西乞术,蹇叔的儿子,“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
白乙丙,蹇叔的儿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为“蹇”。
第二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如: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干…··”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四)别号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如卢仝《玉川子诗集》、杜牧《樊川文集》、《松雪六体千字文》、老莲《荷花鸳鸯图》等。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所以,对古代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的名和字,而且还要记住他们的号。
1.号的来历
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我国最早的别号。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如明朝画家陈洪缓有“老莲”、“老迟”、“悔迟”、“云门僧”等四个号。延至近代,用号风气一直不衰,如苏玄瑛号“曼殊”;齐磺号“白石”;何香凝号“双清楼主”。现代以来文人的号逐渐被笔名所代替。
2.“号”是怎样形成的
“号” 的形成有两种情况:
①是使用者本人起的。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正因为“号”是自己起的,所以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样要受家族、宗法、礼仪以及行辈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别号,但仔细分析,深人考察,仍可归纳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甲,鲜明的时代印记,如:
唐宋时期,佛教在我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元代崇尚道教,则文人以“道人”为号者尤其多。像冯子振号“怪怪道人”;乔吉号“惺惺道人”;任仁发号‘明山道人”;吴镇号“梅花道人”;赵孟頫号“雪松道人”。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宰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国家苦难,民族危机。反对侵略,爱国图强成了当时的主旋律,所以不少人就按这个调子给自己起号。像谭嗣同号“北飞”;黄少配号“黄帝嫡裔”;陈天华号“思黄”;秋谨号“竞雄”等。
乙,强烈的抒情色彩,如:
宋人郑思肖,宋亡后隐居苏州,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因为抗金名将张浚曾以“正心诚意”勉励过他,光宗皇帝又亲书“诚斋”二字赐之。这样“诚斋”不但表现了他在学习上的“正心诚意”,而且还包含着他对国家的“真心诚意”。
丙,深刻的寓意
明朝末年画家朱耷,在明亡时取号“八大山人”。“八大”二字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来寄托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傅山,自号“朱衣道人”。明亡后,衣朱衣,居土穴中,清廷几次请他赴京应博学鸿词科试,都被他拒绝,坚决不与满清合作。“朱衣”表面看是红色的,实际上是明朝的象征,因为明朝皇帝姓朱,红是明的意思,寄寓着对明朝的深厚感情。南宋诗人戴复古,自号“石屏山人”,也寓含着一种精神。从他写的诗中可以看出来。《感遇》诗云:“人将作金坞,吾以石为屏。”“石”与“金”同样坚硬;“石”虽比不上“金”身价昂贵,但却素朴、古拙、气象峰峰,这正是作者人格精神的写照。北宋诗人张咏自号“乖崖子”,用他自己的话说:“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可见,“乖崖子”这个号寄寓着他的性格、志向、品操。
丁,特定名词的运用
古人起别号多用一些特定名词。称“先生”的,如“五柳先生”(陶渊明),“甫里先生”(陆龟蒙),“东莱先生”(吕祖谦),“龙川先生”(陈亮),“兰谷先生”(白朴);称“公” 的,如“石公”(袁宏道),“眉公”(陆继仆),“任公”(梁启超),“剑公’(高旭);称“子”的,如“幽忧子”(卢照邻),“知非子”(司空图),“归来子”(晁补之),“鹿非子”(黄景仁);称“老人”的,如“少陵野老”(杜甫),‘老泉”(苏询),“千岩老人”(肖德藻),“黄华老人’(王庭筠),“西岩老人”(张之翰),“随园老人”(袁枚),“颖滨遗老”(苏辙),“滹南遗老”(王若虚);称“翁”的,如“桑萱翁”(陆羽),“醉翁”(欧阳修),“涪翁”(黄庭坚),“放翁”(陆游),“笠翁”(李渔);称“叟”的,如:“正斋叟”(关汉卿),“清痴叟”(陆采),“蝯叟”(何绍基),“蒙叟”(钱谦益);称“外史”的,如:“海岳外史”(米芾),“会稽外史”’(王冕),“仇他外史”(梁辰鱼);称“山人”的,如:“九华山人”(杜荀鹤),“少室山人”(胡应麟),“射阳山人”(吴承恩);称“散人”的,如“湖海散人”(罗贯中),“顾曲散人”(冯梦龙),“清都散人”(赵南星);称“渔和樵”的,如:“沂东渔父”(康海),“藕荡渔人”(严绳孙),“湖北桃花渔”(高濂),“雁宕山樵”(陈忱虎),“百子山樵”(阮大铖),“天目山樵”(张文虎)。
②是他人所起得到公认的。这种“号”叫“外号”、“绰号”或“混号”、“浑号”。它有极强的表义性,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各类人物的记忆,是名、字、号以外的一种补充,而且往往是人物面貌性格特征的一种写照或折光。《水淋传》一百单八将惟妙惟肖的绰号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难忘的印象。黑旋风李逢、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霹雳火秦明、插翅虎雷横、拼命三郎石秀、浪里白条张顺等绰号,形象而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
许多“外号”、“绰号”是在实际生活中相互戏滤开玩笑时起的,因而多含有讽刺讥笑的贬义,如春秋时秦国人们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这是因为他沦落楚国后,又被秦穆公用五张羖(黑公羊)皮赎回秦国做了大夫的;唐高宗时人称李义府“笑中刀”,又号“人猫”。是因为他做宰相时表现得外柔内奸;在宋朝人们给王珪的外号叫“三旨宰相”,是因为他任宰相十多年中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干别的事。
在农村,送外号的风气更盛,像“大个驴”、“二瓦罐”、“三黄菜”、“四鸽子”、“八狗子”、“红枣”、“桃奴子”。“大鸭梨”、“夹皮核桃”、“五大麻子”、“干粮”、“二胡杏”、“三棒糙”、“仙家”、“白秃”、“黄毛”、“鸭子板”、“靠不上”等这些外号非常普遍。当然还有比这俗气的,这里就不提了。
也有些外号并不含有贬义,如宋朝时人们因为宋祁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便称他为“红杏尚书”;唐代诗人温庭筠文思敏捷,八叉乎而成八韵,人们便称他为“温八叉”;大诗人李白才气横谥,下笔成章,人们便称他为“李谪仙”。在现代也有这种情况,诗人李季给冰心起绰号“余太君”,反映了这位文坛老祖母的崇高威望。这种“绰号”雅而不俗。
以上讲的是“别号”。
(五)富爵、地望
人际交往中,除了称名、字、号以外,还要称“官爵”、称“地望”。古人认为这是最能表示尊敬的。如称“官爵”:
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
蔡中郎(蔡邕)三闾大夫(屈原)
贾太傅(贾谊)张燕公(张悦)
高常侍(高适)张祠部(张继)
钱考功(钱起)张司业(张籍)
如称“地望”:
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
柳河东(柳宗元)孔北海(孔融)
岑嘉州(岑参)白香山(白居易)
王江宁(王昌龄)贾长江(贾岛)
韦苏州(韦应物)刘随州(刘长卿)
这样一来,“官爵”和“地望”又成了名、字、号以外的又一别称。
(六)少见的数字姓名
在我国古代,有些人用数字作为自己的姓名,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古书中会遇到,所以这里需要提一下,引起我们的注意。以数字为姓名的有三种情况:
1.姓是数字的,如:
一善:明成化年间河北定州人,曾任蒿明县丞。
二直: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宫中任中尉。
三月八:在元代任云南行省右丞。
五梁:安南人,在三国蜀汉任谏议大夫。
七希贤:施州卫人,明代正德年间任永春县训导。
八通:在明代正德年间任礼部主事。
九嘉:唐代夏津人,在高祖武德年间做翰林学士。
十华:宋代乾兴年间进士。
2.名是数字的,如:
秦七:秦少游
黄八:黄庭坚
柳八:柳宗元
元九:元镇
崔九:崔兴宗
李十一:李构直
张十二:张贾
李十二:李白
韩十八:韩愈
李二十:李绅
白二十二:白居易
3.姓、名都是数字,如:
六·十七:清代人,《游外诗草》和《台阳杂咏》的作者。
七·十一:清代乾隆年间进士,《西域闻见录》作者。
八·十六:乾隆年间封的将军。
九·十:嘉庆时做广西提督。
用数字作名字,在唐朝就形成风气,清朝时满族人更喜欢这样取名。据不完全统计,仅乾隆年间写入官修史书中的数字名就有110个,民间尚不算在其中。如六十七、七十五、八十六等。那么这些数字名是根据什么起的呢?大多数是在小孩降生时,根据其祖父母的年龄或父母的年龄之和数,作为这个孩子的名字。
唐朝时,那些数字名则是表示同祖父母或同曾祖父母兄弟之间的排行。

④ 谁有读书笔记

《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做》

好词:吃苦耐劳 愤然离去
鸦雀无声 座无虚席
好句: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麽你能只用一生的耐心去 面对失败。
好段:那些追逐成功的人,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更好的地位,更大的成就,就因为他们有梦想和肯与奋斗,他们不用去为生存本身发愁,他们时刻想着如何让成功后变得更好。现在你还能说成功太累,成功太难这类笑话吗?你是选择创造,追求成功呢?还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当然,你有权利选择!
感想:很多人认为成功很难,成功要付出太多,成功会很麻烦,可是不想追求成功,才是真的难。在现在的竞争年代中,不成功你就无法生存,无法轻松!
我自己打出来的,不知道是不是这类的。

⑤ 小学文学常识30个,急!

1、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
2、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多种重要著作。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请问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
3、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
4、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
5、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
6、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9、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
10、元杂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窦娥冤》。
11、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2、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儿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人们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13、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诗歌。
14、唐代李白被人称为“谪仙”、“诗仙”
15、唐代杜甫的诗被大家看作“诗史”
16、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7.毛泽东代表作《沁园春·雪》《长征》。
18.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
19.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20.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21.“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22.“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3.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来历 .
24.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5.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26.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27.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28.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29.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30.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31.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32.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⑥ 天下名泉录原文

天下名泉录

1.四个“天下第一泉”
按常理,既为“天下第一泉”,应该是普天之下独一无二。然而事实上,单在中国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就有囚处:一处为庐山的谷帘泉,一处为镇江的中泠泉,一处为北京西郊的玉泉,一处为济南的趵突泉。
谷帘泉 庐山的天下第一泉在主峰大汉阳峰南面康王谷中,叫谷帘泉。相传唐代名人陆羽(公元733—804年),以嗜茶著称,撰世界第一部研究茶叶专著《茶经》,世称“茶神”。陆羽对泡茶的水很有研究,他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品尝各地的碧水清泉,按冲出茶水的美味程度,将泉水排了名次,确认庐山的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江苏无锡的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湖北蕲水兰溪泉第三⋯⋯。谷帘泉经陆羽评定,声誉倍增,驰名四海。历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纷纷品水题留。宋代学者王禹偁考究了谷帘泉水后,在《谷帘泉序》中说到此泉水:“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散雪之状,与井泉绝殊。”宋代名士王安石、朱熹、秦少游、白玉蜡等都饶有兴趣地游览品尝过谷帘泉,并留下了绚丽的诗章。白玉蟾对飞流的谷帘泉及泉区胜景作了如下勾画:“紫岩素瀑展长霓,草木幽深雾雨凄。竹里一蝉闯竹外,溪东双鹭过溪西。步入青红紫翠间,仙翁朝斗有遗坛。竹梢露重书犹湿,松里云深复亦寒。”
中泠泉 也叫中濡泉、南泠泉,位于江苏镇江金山寺外。唐来之时,金山还是“江心一朵芙蓉”,中泠泉也在长江中。据记载,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簰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三汁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放又称“南泠泉”。因长江水深流急,汲取不易。据传打泉水需在正午之时将带盖的铜瓶子用绳子放入泉中后,迅速拉开盖子,才能汲到真正的泉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到此,留下了“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的诗句。
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江沙堆积,金山与南岸陆地相连,泉源也随金山登陆。中泠泉上岸后曾一度迷失,后于同治八年(公元1869 年)被候补道薛书常等人发现,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周叠石为池,并由常镇通海道观察使沈秉成,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 年)春写记立碑,建亭,覆亡。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栏,池旁筑庭榭。并拓池40 亩,开塘种植荷茭,又筑土堤,种柳万株,抵挡江流冲击,使柳荷相映,十分秀丽。现镌刻在方池南面石栏上的“天下第一泉”五个道劲大字,为王仁堪所书。池旁盖楼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双层立在,直径七米,十分宽敞,取名“鉴亭”,是以水为镜,以泉为鉴之意。亭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十分风凉幽雅。池北建有两层楼房一座,楼上楼下为茶室,环境幽静,林荫覆护,风景清雅,是游客品茗的最佳之处。楼下层前壁左侧,嵌有沈秉成所书“中泠泉”三字石刻;右侧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书常“中泠泉辩”石刻。
中泠泉水宛如一条戏水白龙,自池底汹涌而出。“绿如翡翠,浓似琼浆”,泉水甘冽醇厚,特宜煎茶。唐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全国第七,稍陆羽之后的后唐名士刘伯刍把宜茶的水分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名列第一。用此泉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不溢”之说,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不见沉底。从此中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北京玉泉位于西郊玉泉山上,自山间石隙中喷涌而出,淙淙之声悦耳。下泄泉水,艳阳光照,犹如垂虹,明时已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明清两代,均为宫廷用水水源。据传,清帝乾隆为验证该水水质,命太监特制一个银质量斗,用以秤量全国各处送京来名泉水样,其结果是:北京玉泉水每银斗重一俩,为最轻;济南珍珠泉水重一两二钱,镇江中泠泉水重一两三钱!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水均为一两四钱。证实乾隆自定评泉关键是水质轻为标
准。玉泉水含“杂质”最少,水就清,质量最好,长期饮用还能祛病益寿。于是在“水清而碧,澄洁似玉”的“裂帛湖”畔,刻下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则凡出于山下而有冽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玉泉被这位旅游和品泉名人乾隆皇帝正式命名为“天下第一泉。”
济南趵突泉还是这个乾隆皇帝在评定北京西郊玉泉不久,南巡来到济南,当他看到趵突池中三泉喷涌,势如鼎沸,状似堆雪的壮观后,遂把泉水三柱誉为蓬莱、方丈、瀛州三座山,乾隆帝凭栏而立,并品尝趵突泉水,俯瞰泉池,觉情趣无穷,高兴处,写下了《游趵突泉记》,认为该泉水清冽甘美,和玉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大笔一挥,把“第一泉”的美名又封给了趵突泉。其实购突泉为济南七十二泉之冠,泉旁石碑“第一泉”三字系清同治年间王仲霖所书,含糊其词,有意无意之间,给游客错以天下第一的印象,遂使趵突泉扬名四方。
上述四个天下第一泉是人们凭实践经验或实验命名的,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水质测定方法:如以某水煮食物,易熟烂者水质较好的煮试法;用口品尝水的味道,越清淡水质越好的咪试法,陆羽等人煮茗论水,应属于煮试和味试的综合运用了。玉泉的评定是秤同体积各种泉水重量,水量越轻则所含杂质就越少,水质也越好,故称衡试。
2.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南临太湖,西依惠山,京杭运河纵贯南北,京沪铁路横卧东西,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山明水秀,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位于该市西部高329 米的惠山,绵延20 公里,其九峰如九条顽皮的苍龙,挤在一起,头东尾西,淹没于太湖之中。“挹九峰之苍翠,瞰太湖之波涛”。山间古木参天,幽谷清静,自古以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是著名的锡惠风景游览胜地。
惠山多清泉,历史上就有“九龙十三泉”之说。位于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原名漪澜泉,相传它是唐朝大历未年(公元779 年),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共两池,上池圆,水色澄碧,饮料都在这里汲取;下池方,虽一脉相通,但水质不如上池清澈。唐朝陆羽在他著的《茶经》中排列名泉20处,无锡惠山泉位居第二。另一位评水大家刘伯刍认为:“适宜于煮茶的泉水有七眼,惠山泉是第二”。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人名流所公认。宋代诗人苏拭曾两次游无锡品惠山泉,留下了“独携大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吟唱,更使惠山泉生辉。
惠山泉名不虚传,泉水无色透明,含矿物质少,水质优良,甘美适口,系泉水之佼佼者。其原因是由于惠山岩石地层为乌桐石英砂岩,地下水从地层中涌向地面时,水中杂质多数已在渗滤过程中除去,相传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很爱惠山泉水,曾令地方官吏用坛封装,驰马传递数千里,从江苏运到陕西,供他煎茶。因此唐朝诗人皮日休曾将此事和杨贵妃驿递荔枝之事相比联,作诗讥讽:“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国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到了宋朝,二泉水的声誉更高。苏东坡向人推荐:“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所载:“无锡惠山泉水,久留不败,政和甲午岁(公元1114 年)赵霆始贡水于上方,月进百樽。”二泉水一度成为进献给皇帝的贡品。宋高宗兵败南渡时,也不忘饮用二泉水,南朱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诗中称赞二泉:“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佳。一瓣佛香炷遗像,几个袖子拜茶忙⋯⋯”。惠山泉水自泉壁石雕的“龙头”(螭首)中流出,叮咚作响,清脆悦耳。泉畔建有“二泉亭”,泉池旁的大石上,镌亥情“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赵子昂)所题。赵在题字之余,还题诗一首:“南朝古寺惠山前,裹名来寻第二泉。贪恋君思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
明朗,二泉更成了诗人墨客、达官贵人品茗游玩,题咏不绝的地方。特别是明初听松庵的高僧性海,请湖州竹工做了个天圆地方,形成乾坤壶的竹炉,以二泉水煮茗待客。著名画家王级于洪武甘八年(公元1395 年)为竹炉作画,并有诗云:“寒斋夜不眠,瀹茗坐炉边;伙火煨山栗,敲冰汲涧泉,瓦铛翻白云,竹牖出青烟;一啜凤生腋,俄警骨已仙!”足见其倾倒之情。著名画家文徵明,在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 年)二月十九日清明节,与友人茶会于惠山,兴会所致挥毫作了《惠山茶会图》,设色纸本,再现了诗人、画家竹炉煮茗,茅亭小想的情景,这一珍贵画卷,珍藏故宫博物院。
清圣祖玄烨(康熙)和高宗弘历(乾隆)都曾多次到无锡,每次必品尝二泉水并题咏。乾隆对二泉更是赞赏有加:“石甃淙云乳,何以问来脉?摩沙几千载,涤荡含光泽。澄澈不爱尘,岂杂溪毛碧。鸿渐真识味,高风缅畴昔!”二泉由于受到清朝帝王的赏识,因此地方官绅对二泉周围的环境,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整修,布置了池沼、流泉、石刻、假山、湖山和亭台厅室,配置了花草树木,使其成为一个精巧雅致的庭园。该庭园的主要构筑物,均分布在同一轴线上,结构严谨,基本定型于乾隆南巡期间(公元1751—1784年),所以成为我国造园鼎盛对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中心是泉亭,亭内有上池和中池;泉亭之上为“景徽堂”:泉亭之下为“漪澜堂”,堂前为下池。上池,中池和下池组成了“天下第二泉”的完整水系。三池形状各异,均砌以精致的青石栏杆。上池八角形,径四尺五寸,开凿最早,水质最好,除用作煮茗外,还可用来酿制著名的“二泉酒”。中池方形,边长三尺,距上池仅二尺许,水质较差。下池最大,长方形,开凿于北宋明道年间(公元1032—1031 年)。池的上壁装有石刻的螭首,即《惠山记》中说的“龙吻”,中池条水经过漪澜堂下面的暗渠,从螭口流入下池,叮咚有声。池内金色大鲤鱼、大青鱼悠游其间。下池北面的围墙上,嵌有“天下第二泉”大字题刻,笔势雄劲,系清朝进士、吏部员外郎王澍手书。
从泉亭左右两侧的石阶抬级而上,在平台的后面,倚山有一座三间七架的厅室,这就是景徽堂。这座歇山顶的敞厅,屋字轩昂,三面环廊,厅前乔柯扶苏,绿荫翳然,现辟为茶室,是品评二泉水的理想之处。堂两旁大书一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这座以泉石之胜而自成一格的古典庭园,每当月色溶溶的夜晚,皎洁加玉轮冰晶的皓月,倒影在波光微动的清泉之中,银华闪烁,悠然入画,水波月影,幽美宁静,美妙诗情画意是何等诱人。无锡当代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公元1893—1950 年),曾在惠山一带颠沛流离。在泉水的汩汩声中,这位饱经风霜、双目失明的阿炳,追忆着旧时所见的山色水光:那清冽的泉水,该是辛酸的泪水凝成的吧?那倒映在清池里散发着柔和银色光华的明月,不正象征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光明和理想吗?一首音乐的旋律在自己的胸中回荡,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瞎子阿炳20 多年呕心沥血、反复凝炼的结晶。那委婉悠扬,感人肺腑的曲调,今天已成为驰誉宇内,叩人心弦的绝响。而二泉也随着这行云流水般的乐曲声,飞越重洋,成为中外旅游者神往之地。
3.天下第三泉——苏州观音泉
观音泉在苏州虎丘观音殿后,泉井所在的小院,清静幽雅,园门上刻有“第三泉”三个大字。第三泉又名“陆羽井”,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在虎丘寓居,发现虎丘泉水清冽沽莹,甘美可口,便在虎丘山上挖一口泉井,所以得名。刘伯刍评此水为第三。
与第三泉相通的还有“剑池泉”,在苏州虎丘山下。一入“别有洞天”的园门即是剑池,门旁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笔力雄劲,为唐代颜真卿所书。据文献记载,剑池之下,为春秋晚期吴国国君阖闾之墓,为建该墓,当时征调10 万民士,凿池三年方成。因阖闾爱剑,下葬时以宝剑3000 殉葬。相传秦始皇和东吴孙权曾遣人在此凿石求剑,无成。凿处遂成深2 丈的长方形深池,故名剑池。池旁峭壁如削,刻有“风壑云泉”四字,笔法圆润,传
为宋代米芾所书。
虎丘虽然是座小山,但其山势雄奇如蹲虎状,它的峰顶,更像从海中涌出状。虎丘寺石泉水,加上“碧螺春”,在此煮茶品茗,别有一番情趣。难怪元朝名大顾瑛夸曰:“雪霁春泉碧,苔浸石瓷青,如何陆鸿渐,不入品茶经。”
4.天下第四泉——杭州虎跑泉
位于杭州西湖西南大慈山下的虎跑泉,相传,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高僧寰中居此,苦于无水,欲走,一夜他梦见一位神仙,告诉他说:“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第二天,果然看见“二虎跑地作穴”涌出一股泉水,故名“虎跑”。当今虎跑泉池东南隅沟谷中,西湖新十景之一的《虎跑梦泉》的浮雕,正活龙活现地再现了这个“虎移泉眼”的神话故事。
当然,虎跑泉并不是两只老虎“跑”出来的。据地质学家的调查研究,“虎跑”附近的岩层属于砂岩,因裂隙较多,透本性能好。而且这里的砂岩层都向东南倾斜,倾角较大,约有45度。虎跑泉就在砂岩层倾斜的下方,正好承受着岩层层面向下渗流的地下水。在地形上,虎跑泉又处在一个沟谷中,是个汇水区。它的北、西和西南三面被高山包围,组成一个马蹄形洼地。它的西北部山峰高230 米(虎跑泉的海拔高度约70 米左右),这160米高差和汇水洼地给虎跑泉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形和供水条件。此外,在虎跑泉附近还有一条与岩石层走向近于平行的断层,可以拦蓄地下水,把地下水控制在断层之中,坚硬岩石裂隙中存身的地下水叫裂隙水,其形成的虎跑泉为裂隙水泉。而西湖风景区另两处名泉:一是补给玉泉的含水层系第四系松散砂砾层,其中的地下水称为孔隙水,出露地表后被命名为孔隙水泉;另一处龙井泉水是岩溶地层中赋存的岩溶水,其天然露头叫做岩溶泉水。
由于虎跑泉是从难溶解的石英砂岩中渗出来的,带来的可溶解矿物质不多,因此虎跑水质相当纯净。经化学分析证明,它的矿物质含量每升水中只有20 毫克到150 毫克,比一般泉水要低,比玉泉水和龙井泉水低得多。这就是虎跑泉水特别沁人心脾,被誉为杭州名泉之首。虎跑泉周围幽雅清秀,泉水甘冽醇厚,泉旁书有“天下第四泉”五个大字。苏拭有诗赞日:“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龙井茶用虎跑水浸泡,清香四溢,味美无穷,被称为“龙虎斗”,是一种上等饮料,誉为“西湖双绝”,闻名中外。
5.华夏人名泉
在华夏大地上,还有数处与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平活动有关,以他们的名或号命名,其中著名的是,湖北宜昌的陆游泉,江西上饶的陆羽泉,杭州西湖的六一泉,山东淄博的柳泉、讽贪倡廉泉。
陆游泉距宜昌市约10 公见出露在长江西陵峡西陵山腰,有石阶一径可达。泉水自岩壁石罅中流出,汇入长宽各1.5 米,深约1 米的正方形泉坑中,清澈如镜,透亮见底;复不枯竭,冬不结冰;取而复满,常盈不溢;用其煮茶,醇香适口。泉侧有“三游洞”。史载,该洞于唐元和十三年冬,诗人白居易、元稹和文学家白行简三人同游而得名。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于嘉佑元年冬,又游该洞,人称“后三游”。“三游洞”依山傍水,高岚深谷,秀美壮观,为一处名泉奇洞旅游名胜。
陆游生活在南宋半壁江山沦陷,最高封建当局苟且偷安,醉心于腐化享乐的时代。他和许多爱国志士一样,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于是愤世疾俗,将爱国之情寄托于山水诗书。陆游不仅喜欢名山大川,还乐意品尝碧水佳泉。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 年)十月,陆游在入川途中游览“三游洞”时,特意到洞门左侧的泉边取水煎茶,品评其味。佳美的泉水使陆游诗兴大发,吟赋一首:“苔径芒鞋滑不防,潭边聊得据胡床,岩空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药草香。汲取满瓶半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诗被人摩刻,泉被命名为“陆游泉”,远近闻名。
陆游泉经过修葺,泉口已用条石镶砌,外加雕花石栏杆,上覆一座半壁亭。亭子依山面溪而建,半壁嵌入山岩,如同“天坠地出”,虽由人作,宛似天成。亭为青石结构,仿宋代风格,飞檐翘角,顶脊两端有甍石装饰,亭柱上刻着“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诗句,古朴雅致。泉周围绿竹森森,藤萝重重,奇石累累,流水淙淙,景趣无穷。
六一泉位于杭州西湖孤山西南麓,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元祐四年(公元1089 年)任杭州知州时,为怀念同时代的散文家和诗人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而命名的。
泉池面积约2 平方米,上盖半亭一座。
柳泉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东壑沟中。泉出沟底,外溢为溪,大旱不竭,称“满井”,沟内绿柳咸荫,故名“柳泉”。相传当年蒲松龄在此设茶待客,与人谈狐说鬼,搜集创作素材。蒲松龄是位“写妖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文学巨匠,自号柳泉居士。
柳泉水清冽透底,鱼戏缕缕水藻中,真有点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味道。四周草木环抱,幽静安雅,1979 年茅盾先生所题《柳泉》石碑立于泉旁。也许蒲公家中后院的柳泉也占了蒲公的光,今天诞生了柳泉啤酒、柳泉路。
柳泉路上共有四泉:柳泉、荷泉、蒲泉、松泉。荷泉有三座亭亭玉立的石制建筑小品,如同三盆荷花盆景立于水中;四泉之首的蒲泉,泉水分别从三根“火柴棍”头上几十个喷孔中一涌而出,霎时三朵白色的蒲公英绽开在水中,如慧星袭月、天女散花。如果说上列三泉以妙趣横生,给人以无限联想取胜的话,那末,最后的松泉则给人幽深肃穆之感。
柳泉东南里许,有蒲松龄墓,墓前碑亭内立重刻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张之撰《柳泉蒲先生墓表》及茅盾新题墓碑。
陆羽泉又名“天下第十四泉”,位于江西上饶市广教寺内(现为上饶市第一中学)。茶圣陆羽以嗜茶著名,世称茶神。陆羽曾在上饶广教寺隐居多年,筑有山舍,后人名为陆鸿渐宅。宅外种植茶园数亩,开凿一井泉,地下水经过四周红色石英砂岩渗透过滤,水清味甜,当时品为“天下第十四泉”。唐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云:“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凝贮云,凿石先得泉。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皇甫曾诗曰:“千峰侍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据此可见陆羽曾在此种茶、品泉,传说《茶经》也在此写作。泉边石圈上“源清流洁”四个篆字是清末段大成所题,为陆羽泉水质的真实写照。
文学泉相传陆羽还在湖北无门县城北门外“陆子井”取水品茶,因陆曾拜太子文学之职,故此井以“文学”名泉。此并口径90 厘米,上覆八方形巨石,凿三孔,作“品”字状,甚为别致,故又俗称三眼井。井后碑亭,为木结构建筑,六角重檐攒尖顶。内立石碑,正面题“文学泉”三字,背面题“品茶真迹”四字,苍劲古朴。亭后小庙,壁嵌片石,线刻陆羽小像,端坐品茶,颇有凤趣。
讽贪儡廉泉天下名泉中赋予道德生命的当推贪、廉两泉。贪泉位于广州市西北15 公里的名胜石门。史载,人如果误饮贪泉就会贪婪成性,但实际上饮贪泉而不贪者大有人在。吴隐之于东晋元兴年间(公元402—404年)任广州刺史,特地前往饮泉,并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纵使齐欢饮,终当不易心。”诗意为区分贪与不贪,在内因不在外因。
果然,吴隐之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两袖清风,一尘不染;颇有传奇色彩的是,当吴隐之任满返乡途中,船至贪泉附近江面,风浪大作,危难之际,吴隐之揣测,莫非家人违禁?一经询问,果真夫人私带名贵药材沉香一斤。吴隐之随即把沉香抛入江中后,竟然风静波平,因此,这一带遂得“沉香浦”地名。
廉泉在合肥包公祠内,是为纪念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包拯而掘的。亭中石壁镌文说:贪官喝了“廉泉”,头会奇痛不止;清官饮了,则愈加廉洁奉公。泉因此得名。
无独有偶,江西赣州市光孝寺也有一处廉泉。相传,古时当地有一太守廉洁出名,忽一夜,雷击过后,有清泉从地涌出。人们为纪念清官,便命名为“廉泉”。

阅读全文

与小说主人公陆羽昂苏雪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免费之小说法王 浏览:572
奥特曼与铠甲勇士系统小说 浏览:589
男女主结局没在一起的小说 浏览:207
神小雨的小说阅读答案 浏览:496
黄泉新娘小说阅读 浏览:498
主角是苏三明的小说 浏览:484
主角叫顾风的同人小说 浏览:266
历史小说网免费阅读 浏览:175
虐身现代小说推荐 浏览:664
夏什么夕的小说总裁 浏览:805
主角是赛文的小说 浏览:817
小说巅峰赘婿林子铭全文免费 浏览:465
玄幻后宫yy无敌小说完本 浏览:206
小说火车上的艳遇小说阅读 浏览:546
拥有召唤技能的现代小说 浏览:436
都市重生医武赘婿小说 浏览:435
小说带笙的男主名字 浏览:87
写骷髅的好看小说 浏览:848
有细腻的感情描写的都市小说 浏览:899
官门33小说网 浏览:417